在生活中,我们看到很多人,智商不低,反应能力和学习能力也不差,但办起事来却往往给人一种“平庸”的感觉,这是因为他们的逻辑思维差,做事没计划、没条理,考虑不全面,不会做预判和决断。由此可见,我们之所以平庸,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笨,也不是因为不努力,而是因为我们逻辑思维太差。
1.勤勤恳恳蝼蚁命,没逻辑是病根
没有人生来愿意平庸过一世,没有人愿意在自己的墓碑上给自己贴上碌碌无为的标签。谁都想塑造最佳的自己,都愿意顺心如意,愿意飞黄腾达,不求扬名立万,也要有所作为,自己对得起自己。但是很多人勤勤恳恳却依然平庸,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意志、行动、思维方式、处世态度等方面欠缺逻辑性,没有按照逻辑思维的方式认真要求自己,所以导致很多事情功亏一篑或不了了之,成功更是变成了天方夜谭。
逻辑思维并不是什么金钥匙,但是没有逻辑思维的人别说是金钥匙,就是一把撬门棍也找不到。欠缺逻辑思维,虽然勤勤恳恳,却依然挣扎在“平庸线”上,比上不足,比下又不甘心。有的人想做大事,却漫无目标,得过且过,因为欠缺逻辑思维缺乏强而有力的执行能力;有的人志大才疏,往往激情澎湃却处处遭遇“滑铁卢”,欠缺逻辑思维而没有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导致功败垂成;有的人因为目光短浅,获得一点小成就就得意忘形,看不透这个世界发展的趋势而渐渐被这个世界所抛弃。这是因为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缺乏辩证思维,固守自己的一方天地却失去了更为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有的人能力非凡,但是因为不善言谈,往往因为一张嘴坏了大事,遗憾终身。没有逻辑思维,在交际方面就显得语无伦次,说出的话没有分量,甚至还会处处得罪人,处处给自己下绊子。这样的人肯定会有很多局限性而无法超越自我,难有大的突破和进展。而这些缺点和局限就是限制自己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也是没有逻辑思维的严重后果。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平庸都可耻。可耻的是甘于平庸。有时候平庸不是自己的错,或者是出身,或者是后天成长环境,或者是天灾人祸,凡此种种,皆非人力所为,所以不必为此而耿耿于怀。但是,如若甘心于此,不思进取得过且过,那么就是一种不可饶恕的罪过了——生命只有一次,人活一世不求苟且,但求无愧,甘于平庸就是在浪费生命,就是一种不可饶恕的犯罪了!因此,认真学习逻辑思维,借助逻辑思维为自己提升能力,这应该是通往成功之门的一个有效且快速、长久的方法。
据相关科学研究表明,我们每个人都有140亿个脑细胞,一个人只利用了心智能源的极小部分,若与人的潜力相比,我们只是半醒状态,还有许多未开发出来的潜力等待我们去发掘并利用它们创造奇迹。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大脑比普通人的脑细胞开发得要多。我们普通人的大脑只用了大脑容量的10%,而爱因斯坦却用了13%,按这样算爱因斯坦的大脑开发程度比普通人要多大脑容量的3%,不过是区区的3%,却帮助这位科学界巨人发现了量子力学,进而原子弹、氢弹、航空航天、飞上月球,我们人类整个生活面貌都被改变了。由此可见,多开发那一点潜力和脑细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改变这个世界的大人物,到时候你还会讨厌自己的平庸吗?
美国诗人惠特曼有句诗说:
“我,我要比我想象的更大、更美。在我的体内我竟不知道包含这么多美丽,这么多动人之处……”
人是万物的灵长、是宇宙的精华,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光扬生命的本能。为“生命本能”效力的就是人体内的创造机能,它能创造人间的奇迹,也能创造一个更好的你。那么如何开发你自己的潜能,如何开发自己的大脑,如何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呢?这一切都要从哪里开始呢?
琼斯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工作努力,干活勤快,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经营一个小农场。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就被来自华尔街的金融风暴打断,他们的收入锐减,不管怎么努力,但他好像不能使他的农场生产出比他的家庭所需要的多得多的产品。困顿而平庸的生活年复一年地过着,突然琼斯患了全身麻痹症,卧床不起,而他已是晚年,几乎失去了自理能力。他当时绝望极了,从一个不甘平庸的人沦落到生活不能自理的“废物”的痛苦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的。他的亲戚们都确信,他将永远成为一个失去希望、失去幸福的病人。他不可能再有什么作为了。琼斯用了很长一段时间才从这种剧痛中缓过来。而后他经过刻苦思索,并在了解了当时市场的形势之后果断作出了决定,他要有所作为。他心想:我现在病得很重,是的,但是我还没有死,我身上还有没有卸掉的责任,我要养活全家人;既然不能干活,我就要利用自己的智慧给自己带来幸福。
琼斯理性分析了当时的经济形势,认为在粮食价格越来越低的情况下,不能只是依靠农场的粮食出售来换取生活所需了,那样就是在亏本经营,但是用什么方法创造了这种奇迹呢?是的,他的身体是麻痹了,但是他能思考,他确实在思考、在计划。有一天,正当他致力于思考和计划时,他作出了自己的决定。他要从自己所处的地方,把创造性的思考变为现实。他要成为有用的人,他要供养他的家庭,而不是成为家庭的负担。
他把家人召集起来,把他的计划讲给他们,很快就得到了大家的拥护。
琼斯说:“尽管我已经不能跟你们一起干活,但是我决定用我的头脑工作,让我们把我们农场每一亩可耕地都种上玉米。然后把玉米磨成饲料喂猪。当然,养猪并不会让我们家脱离贫穷快速致富,但是猪肉能。在猪还幼小肉嫩时,我们就把它宰掉,做成香肠,然后把香肠包装起来,给它取一个好一点的名字当成商品卖到全国各地,让我们的香肠在全国各地的零售店出售,这样,我相信很快香肠将像热糕点一样热销。因为我们的香肠最香嫩,并且便宜还没有那么多的竞争者!”
很快,这种香肠确实像热糕点一样出售,并且很快畅销全美!几年后,琼斯的香肠被美国一家食品公司收购,琼斯也从一个濒临破产、瘫痪在床的病人成为一个百万富翁,全家人也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再也不用担心金融危机会摧毁自己的农场和家庭了。
对真正有追求的人来说,不论他的生存状态如何,都不会自我毁灭似的放弃挖掘自身潜藏的智能,不会自我堕落放弃可能达到的人生高度。他会锲而不舍地去克服一切困难,发掘自身才能的最佳生长点。就像琼斯一样,在运用逻辑思维为自己进行现状的层层分析,扬长避短,利用市场需求和自身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最终将会达到双赢的结果。
其实逻辑思维并非什么万能之物,但是它的适用范围之广让你想都想不到。而且逻辑思维并不是单纯地藏在课本里让你找不到,因为逻辑思维不是知识,没有一成不变的知识点供你背诵掌握,逻辑思维是一种方式,一种让你更快、更好做事的方法,你可以在任何时候,用任何素材来练习。它包罗万象,尽善尽美。
2.做事没条理,一切都是白忙
做事有条理,再乱的工作也能抽丝剥茧,逐个解决;做事没条理,拼死拼活也只是白忙一场。有条理是做事有逻辑的重要特征。对许多人来说,这句话不幸戳中了他们的致命弱点。他们完全不知道怎样把人生的任务和责任按重要性排队,不知道该在黄金时间里做最重要的事,该合理搭配时间和按照顺序列一张日程表。这些行为,都是因为没有运用逻辑思维在自己的工作中,没有将逻辑思维的作用最大化发挥,导致自己的工作、生活一团糟。
为什么说没条理是不懂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没有那么神秘,抛去那些复杂的哲学、逻辑学理论,简言之,能合理运用逻辑思维的人不会被眼前纷杂混乱的事物和令人头疼的交际关系搞得头晕眼花、方寸大乱,恰恰相反,那些逻辑达人认为这样的处境是对自己更大的挑战,如果可以搞定这样的局面,那么再遇到类似的困难也不过尔尔,三下五除二就可以将这些任务统统拿下。
伯利恒钢铁公司Bethlehem Steel Corp曾是美国第二大钢铁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家公司得到了空前的机遇,于是得以快速发展。这家钢铁公司的老板齐瓦勃出生在美国乡村,只受过很短的学校教育。但是雄心勃勃又好学的齐瓦勃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发展的机遇。在创办自己的公司伯利恒钢铁公司之后,他渐渐发现自己在管理公司和处理自己的日程安排上遇到了瓶颈。于是他会见了效率专家艾维·利。会见时,效率专家艾维·利看出了齐瓦勃的忧虑所在。于是也愿意帮助齐瓦勃把他的钢铁公司管理得更好。齐瓦勃承认他自己懂得如何管理,可是事实上公司发展不尽如人意,总是欠缺一些东西。之所以来找艾维·利,就是看中了他的专业性。齐瓦勃说:“我并不缺乏知识,而是更多的行动。如果你能告诉我们如何更好地执行计划,我听你的,在合理范围之内价钱由你定。”
效率专家艾维·利递给齐瓦勃一张崭新的白纸,并且说:“在这张纸上记下你明天要做的6件很重要的事。”待齐瓦勃写完之后,他说:“现在用阿拉伯数字为你所罗列的事情排序,要依照事情的重要性来排序。”然后艾维·利又说:“现在把这张纸放进口袋。明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把纸条拿出来先做第一项。并且只是第一项。着手办第一件事,直到完成为止。而后用同样的方法对待第二项、第三项……直到完成为止。如果你只做完第一件事,那不要紧。你总是做着最重要的事情。并且每一天都要这样做。你对这种方法的价值深信不疑之后,叫你公司的人也这样干。这个试验你爱做多久就做多久,等到合适的时机你就可以给我寄支票。”
齐瓦勃略有迟疑地看着对方,但是出于尊重并没有表示异议。几个星期之后,齐瓦勃给艾维·利寄去一张2.5万元的支票,还有一封信。信上说那是他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一课。后来有人说,5年之后,这个当年不为人知的小钢铁厂一跃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独立钢铁厂。而齐瓦勃则名利双收,成为家喻户晓的亿万富翁。
作为效率专家,艾维·利也是一位了不起的逻辑达人。他通过一条简单可行的方案在齐瓦勃的目标和行动之间画上了一个了不起的“等号”。
逻辑思维的严谨性和导向性是引导人们合理利用逻辑思维,并且将逻辑思维优势最大化的重要原因。同时,逻辑思维也要求人们能遵守逻辑思维的基本定律。传统逻辑把在思维中运用非常广泛的规则称为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同时也是逻辑思维的基本定律。人们如果违反规则就会导致错误,人们是有可能犯错误的,因此需要用规则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这些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排中律和矛盾律。
这里首先要用到同一律。所谓同一律,就是要求人们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反映同一个对象的思想是确定的,必须始终保持同一个含义不能随意偷换概念。换句话说,同一律就是要求我们所想的事物都是一个确切的、正确的事物。要求思维必须具有确定性,不可以偷换概念、混淆概念。在这里,齐瓦勃所要求得的效率就是那个思维的最终目标,而提高效率的方法就是效率专家,艾维·利提供的方案,利用这个方案,伯利恒钢铁公司也达成了自己的目的,在企业领导者、办公室成员等提高做事条理和效率方面快人一步,最终实现了质的飞跃。
那么,从这个案例可以得出结论,在现实生活中要怎么做才算是做事有条理呢?
首先,要清楚知道自己应该先做什么。
事情不分轻重缓急,就会毫无头绪地草率开始。应先弄清自己需要做什么。总会有些任务是你非做不可的。那么选择好起点就成功了一半。而且根据逻辑思维的同一律,第一件事情的选择对错与否至关重要,这甚至关系到后续的工作是否与你的工作目标一致。所以,选好下手点,后续工作可以变得更容易、更直接,当然也就更有条理了。
其次,就是巴莱托定律。
人们应该用80%的时间做能带来最高回报的事情,而用20%的时间做其他事情,这样使用时间是最有战略眼光的。这就是巴莱托定律的基本内容。有的人时间充足,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是有的人却不然。你要是一位经常坐办公室的人,那么就是拿枪顶着你的脑袋你也不敢说自己有充足的时间做事。办公室白领的办事功效就会比体力劳动者具有更大的波动性。因为你一天的大部分工作可能都是在某一段时间做好,这一段时间就是白领精力最充沛的时间。在这段黄金时间里,我们应该做更重要的事情。商业及电脑巨子罗斯·佩罗说:“凡是优秀的、值得称道的东西,每时每刻都处在刀刃上,要不断努力才能保持锋利。”所以要用我们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去做最重要的事情,其他的小事甚至利用间隙时间顺手一做就可以。
最后,我们要像艾维·利一样给自己列一张日程安排顺序表。
把一天的时间安排好,这对于你的成功是很关键的。要想做事更有条理,不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白忙活一场,就要集中精力处理紧迫事情。我们甚至可以把一周、一个月、一年的时间内需要重点安排的事情安排好,这样做给你一个整体方向,使你看到自己的宏图,有助于你达到目的。
3.考虑不全面,功败垂成又能怨谁
从前有一个老汉,为人勤勤恳恳,省吃俭用,从年轻时候起就积累了上万的财富。可是时间久了,老汉开始犯愁,这笔钱暂时用不着,可以用来日后养老。关键是目前这笔钱该怎么保存。交给儿子保管,没准就是肉包子打狗了;存银行,当时还真没有这种机构;交给别人保管,自己儿子还信不过呢,何况外人?于是老汉在自家内墙挖了一个洞穴,把钱币装进木箱里放入墙内,以为完全可靠,如有急用也可以就近取之。老汉很是得意,于是干完就蒙头大睡了。时间一晃过去了20年,老汉突然得了一场急病,老汉吩咐子孙前去拿钱,可是凿开墙壁一看,墙内木箱里没有钱的影子,不过是一堆纸屑。原来老汉千算万算,最终没有想起墙里的老鼠,万元钞票被墙内老鼠咬成碎片。老汉惋惜不已,自己辛辛苦苦积攒的养老钱着实不易,到最后竟让老鼠享了口福。
逻辑思维认为,理性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内在的、本质的认识,处于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和理性思维建立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并且通过过滤这些感性材料进行由此及彼、去伪存真的再加工。在逻辑思维中,概念、判断、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
无论我们从事何种行业,逻辑思维的恰当运用都会对我们的工作进展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分析此类事件,老汉通过理性分析,认为,儿子、外人都是不可靠的,所以只有藏在墙里才是安全的。在逻辑学中,如果把这个结论当作一个命题,那么如果事实上结论有一种反面事实,这个结论就是错误的,就会被推翻。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风险无处不在,如果单纯地认为自己已经考虑周全,确保万无一失,那么在变化多端、复杂难测的世界里你也许会败得一无所有。各种不确定的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如何规避风险,如何进行全方面分析,不让一些突发情况破坏原有进程,这是每一位善于运用逻辑思维的决策者应该面对的问题。
为了避免因为自己的考虑不全面而导致满盘皆输,所以我们应该在决策之前充分分析情况,做一个完备的计划。事实上,坏的计划比没有计划更糟糕。当然,坏的计划肯定不能保证我们要做的事一帆风顺,但是计划一定要做。
计划做好了也不一定能彻底执行。而且在做计划的同时,也要保证这个计划富有弹性,不会遇到挫折而导致计划不幸流产。而好的计划若要成立,首先要满足两个前提:第一,实施这个计划,必会引导我们走向成功的方向,并且给你的生活或工作环境带来一个质的提升;第二,我们必须具备调适能力,能够保证随时修正、改进这个计划。
因为现实世界是处于变动状态的,用辩证逻辑思维看待这个世界,你就会发现我们要完成一项任务,做好一件大事,需要考虑的事情相当复杂,而且多变,那种认为凡事都是自己认为的理所当然的样子的想法可见有多愚蠢。视实际目标而调整方向,让自己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视实际状况而改变计划或调整焦点这才是一个真正的英明决策者该有的视角。
在三国史上,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子午谷之争”。三国分立,蜀汉偏安,人口、经济等皆不敌曹魏,并且经过夷陵之战后元气大伤,国力不振。但是在诸葛亮精心主政下,蜀国逐渐恢复元气。诸葛亮坚持北伐的军事战略,于公元228年首次北伐。蜀军在经过多年的准备之后,计划向魏国发动大举进攻,光复汉室!当然在出兵之前要先做好作战计划,这也叫作“庙算”。“庙算”之机,在于军事战略计划更是不能有大纰漏,否则战事失误是小,若因此引来亡国灭种之灾更是悔之莫及。当时蜀军有两个军事计划:
按照诸葛亮的想法,应该派疑兵出斜谷吸引魏军主力于关中地区,大军安从坦道,攻取陇右,切断曹魏关中与河西地区的联系,并且将河西之地拿下,作为蜀汉未来进取关中和中原的基础。孔明的计划以稳妥为主,步步为营,并且进退有据,后勤供给方便。这也符合丞相的谨慎持重的风格。
此时大将魏延提出了出子午谷、奇袭长安的战略:“闻夏侯楙(时镇长安)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唯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魏延认为可以采用奇袭之策,出其不意,由他率精兵5000,取道子午谷偷袭长安,诸葛亮率大军出斜谷,趋长安会师,两相夹攻,“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
魏延的计划引起了后世军事学家的浓厚兴趣。虽然魏延的计划是奇谋,但是相当冒险,一旦出现意外情况,那么全部的北伐大军都会被牵扯到关中战事中,而且后勤运输不利。运用逻辑思维来分析,魏延的某些假设并非绝对成立。如果魏军卡住道路险狭的子午谷口,那么魏延所带领的精兵恐怕就会全军覆灭;如果长安守将夏侯楙没有弃城而逃,而是据守长安,那么洛阳地区的守军不用十天就可以驰援长安,到时魏延的5000精兵根本扛不住曹魏军队的两相夹击;就凭这两点,魏延的奇谋就被诸葛亮否决了。
庙堂决策,不可以将千军万马的性命做赌注,一旦失败,满盘皆输,功亏一篑。后来事实的发展也很有意思。诸葛亮相对魏延来说,自然高其一筹,稳扎稳打,很快就收取了阴平、武都等三郡,曹魏一片震恐,关中也有不少豪强纷纷起兵响应。这就相比魏延的奇谋之策要高明得多。但是后来诸葛亮错用马谡,街亭战败,所有的战果因此不得不忍痛放弃。最后将河西三郡的百姓迁入川中,挥泪斩马谡,班师回朝。诸葛亮鞠躬尽瘁,却因为没有考虑到用人方面的问题,最终功亏一篑痛失全局,而后曹魏重点防范诸葛亮,诸葛亮再也没有机会进取关中,直到五丈原逝世,饮恨九泉。这就说明,运用逻辑思维,尽量顾虑更全面的信息进行推理和预判,并且留有余地,这样才会不至于功亏一篑,饮恨不已。
4.每临大事便乱手脚,那是缺乏判断能力
如要成功,除了自身不断努力,还要修炼自己的意志力和决断力,修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训练自己的逻辑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把自己的精神属性练到最强。这样才能在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考验时不会慌了神、乱了手脚,最终被各种危机考验吞噬。
古代书生寒窗苦读十载,需要一层层地经过乡试、省试等不断考核,才能被皇上选中有资格参加殿试。全国的精英都在这里,这样的场面能允许谁怯场吗?大军戍边百日无战事,一旦敌兵突然袭击,哪个主帅敢慌乱无措,是打是跑举棋不定?商场如战场,每一个瞬间的走神都可能会给对手可乘之机,一旦被对手逼到绝境,最高决策者如果还拿不定主意,那么等待他的只有破产关门一条路可选。
曾经有一家社会研究机构做过相关调查,在面临人生重大抉择时许多人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败下阵来,最终成为一份心头永远的遗憾。在分析了2500个于大考验中失败的人报告显示,慌乱、迟疑不决、害怕、缺乏决断、分析预判错误等原因是最为主要的原因。
慌乱、迟疑不决、害怕、缺乏决断、分析预判错误等,这些原因其实反映的是失败者自身面对危机和挑战时精神属性没有足够的应战能力,逻辑思维在最需要的关头被糟糕的情绪、混乱的环境、软弱的性格排斥在外,所以,最后很多人失败了。假如有人能够冷静下来,想起还有逻辑思维这位严谨睿智的朋友,或许就不会慌乱不已,以失败告终。
运用逻辑思维,首先要学会冷静。如果临阵自乱,再聪明的脑袋也不能挽救局势。要学会用理性思维分析现状,不能让愤怒和害怕等破坏你的心境。几乎所有在事业上成功的人,遇事都能以一种轻松从容的心情去应对挑战。成功的人甚至更喜欢逆境,更喜欢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他会尽量保持自己的脑筋处于沉着、冷静的状态,然后利用逻辑思维分析现状和做更多的假设,设计出更多的应对方案和策略,这样做的好处不仅可以规避风险,甚至还可以捕捉和发掘新机会。所以,不管你是初出茅庐的小伙子还是人到中年的大叔,请记住,养成心情轻松的习惯并且遇事冷静思考就可以获得不少的帮助。如若不然,在面对突然变故时,一慌二怕,大脑根本就无法做出思考也想不出应对的妙招,甚至失去正常的思考能力。这个时候别说逻辑思维,就是你再精明,恐怕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所以,在你感觉自己慌乱的时候,你要有意地放慢你的节奏,让你的身体和灵魂都跟着慢下来,静下来,越慢越好,并在心里说:“不慌!不要慌!我能行!”
然后就要说说迟疑不决。拖延是每一个人必须征服的敌人。在遇到难题的时候,假如你已经做好准备,运用逻辑思维将自己的所想付诸行动,一有机会就快速下决心,这样我们才会拥有更多的胜算。如果遇事迟疑不决、犹豫再三,就算是终于下了决心要怎么样怎么样,却又在心里自己给自己使绊子,推三阻四,拖泥带水,一点也不干脆利落,那么不好意思,你已经浪费了最宝贵的反击时间,你的敌人不会给你太多犹豫的机会,哪怕一秒钟,他也会置你于死地。
事实上有些人的狐疑寡断源自于他们拙劣的分析判断能力,有时候脑子里的信息太多,他们没有正确运用逻辑思维去分析这些信息,最终不知道仓促作出的决定的结果究竟是好是坏、是吉是凶。有些人本领不差,人格也好,但因为寡断,一生的成就有限。而决断敏捷的人,即使犯错误,也会东山再起。
胆略、决断、勇气、心态是人类智慧的外在形态。是一个人思维成熟、心智成熟的表现。即便是外表纤弱的女子,如果思维成熟、心智成熟,逻辑思维运用得当,也是一个有胆有略、见识过人的奇女子。唐末李克用的夫人就是这样一位奇女子。
自“安史之乱”后,唐朝日益衰落。唐朝末年,爆发了著名的黄巢起义。义军声势浩大,不久便入据长安,唐僖宗出逃四川,岌岌可危的唐朝政权雪上加霜。这时候各地割据势力纷纷借机发展自己的势力,并且借着镇压起义军的时机混战一团。沙陀人李克用因镇压起义有功,被赐姓李,并长期割据河东,与占据汴州的朱全忠对峙,两家连年征战不休。
有一次,李克用奉旨带兵出阵,但朱全忠从中作梗,暗中使坏,引诱李克用带人进汴梁城上源驿聚会,同时命部将杨彦洪围攻上源驿,意图一举除掉李克用。李克用被打得措手不及,侥幸逃去。朱全忠一看没有借此机会除掉李克用,于是就决定杀人灭口,派人将杨彦洪射杀,掩盖自己叛变的真面目。不过对于这些正在气头上的李克用并没有察觉到,他一路跑回驻扎城外的大本营,誓要亲自杀了朱全忠以泄愤。
李克用的溃军中有人逃回去,禀报了李克用妻子刘氏夫人李克用被围城内的消息。刘夫人得知后很是震惊,不过她并没有被这个消息吓住,常常随军而行、颇懂军机的她镇静地分析了形势,不管自己的丈夫能不能从城外逃回来,这个消息绝对不能在军营里散开,因为当时李克用奉命追讨黄巢军所率军队成分复杂,陀族、汉族、回纥、鞑靼、吐谷浑等都有,一旦消息走漏势必引发兵变。当今之计,先要保住大军,再图后计。然后她下令将那报告朱全忠叛变的人立即斩首,以定军心。虽然这位前来报信的大哥死得很冤,但是一个败兵逃回来很多地方都是死罪难逃,如果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朱全忠勾结叛将谋反作乱,府内肯定乱作一团,说不定还会有人响应。如果那样的话,丈夫李克用面临的局面就没法收拾了。同时刘夫人严令上下戒严,全城备战,李克用得以保全后方军队,平安归来。
李克用狼狈回来后,刘夫人很快就去为丈夫接风。李克用发誓要集中兵力去打朱全忠,真是此仇不报誓不为人。可是,刘夫人不同意,她说:“你此次带兵伐叛是为国讨贼,以救东路诸侯之急,现在,汴州人朱全忠设计要谋害你,你当然很气愤,我也十分生气。可是,如果你真的带兵去攻伐他,那么这件事的性质就变了,天下人并不知道有心谋乱的是朱全忠,你应该上诉朝廷,由朝廷兴兵讨伐他,岂不是更好?”李克用听了夫人这番话,茅塞顿开,怒火顿消,便听从了夫人的意见,不再结兵攻伐朱全忠了。但他还是给朱全忠写了封信,责备他意图谋害自己不厚道。朱全忠只好回信将责任推到已死的杨彦洪身上,这件事也就暂时告一段落。
刘氏夫人不愧是女中诸葛,在这样复杂的情况下,只要稍微有一点慌乱,就会中了敌人的计策,自乱阵脚,最坏的情况是,李克用有命逃出城外,却发现自己的军营里已经乱成一团,各怀异心的将领自相残杀,自己和这几万人军队也甭想渡过黄河平安回去了。刘夫人这件事处理得很有分寸,有节有理,并且能够及时梳理信息,以大局为重,该出手时就出手,应变不慌,杀掉逃回的士兵封锁消息,让大军不乱;丈夫逃回来后劝住他复仇的念头,仔细分析自己的处境,沉着不慌,理性做事,这就是运用逻辑思维的成功典范。
如要做出一番成就,你就必须学会理性思考,逻辑推断,大胆决策,使你的正确决断,坚定、稳固得像山丘一样。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无故加之而不怒,猝然临之而不惊,每临大事有静气。合理运用逻辑思维,有所成就还有何难!
5.预判太差劲,人生处处是臭棋
人生好比一场棋局,有落子无悔的坦然,也有举棋不定的惘然,有一败涂地的怅然,也有荣辱随风的淡然,还有暗自悔恨的徒然。
一个好的棋手,在观看棋局的时候就已经在分析自己的走势,观看对手的实力和惯用技法,不会因为自己的一时兴起而误入陷阱,而后怅然不已,也不会因为一时得失而跟自己过不去。好的棋手也是一位有着专业素养的逻辑思维专家,智商情商兼修,胜能胜得势如破竹、尽在掌握中,败也会败得心下坦然,能够问心无愧,我已尽力,余皆天意。人生没有臭棋手,只是缺少一颗会预判、懂逻辑的大脑,如果二者俱备,你就是一个胜多败少的好棋手。
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陈嘉庚就是一位人生好棋手。他在20世纪初开始其创业生涯时,接手父亲的产业经营一家罐头厂。经过陈嘉庚和家人的辛勤努力,罐头厂渐有起色,并且盈利颇多。不过陈嘉庚并未满足,作为一名慈善事业家和热衷教育的爱国华侨,他更愿意去开发更多的产业来支持自己的慈善事业和教育事业。一天,陈嘉庚在与一位英国朋友闲聊的时候,听朋友谈起英国一家公司正在新加坡高价收购橡胶园,这让他心里产生了投资橡胶产业的念头。他迅速捕捉到这条信息,并经过有逻辑的分析,敏锐地意识到这项事业的前景广阔无限。于是,他开始转变经营思路,决定投资经营橡胶园。
可是商场情况瞬息万变,刚刚还方兴未艾的橡胶产业突遭寒潮,陈嘉庚也遭遇重创,他已经拥有的5000亩橡胶园里的橡胶却突然卖不出去了,价格迅速下跌,这对陈嘉庚是一个不小的打击,让他的橡胶厂一度停产。这个时候,陈嘉庚并没有被这些负面影响所吓倒,他还是相信自己的判断,认为橡胶产业不会昙花一现,应该可以获得更为长远的发展。陈嘉庚通过对大量信息资料的逻辑分析,他认为目前橡胶产品滞销并不能说明以后橡胶产业就一蹶不振。相反,他认为橡胶的用途是非常大的,20世纪将是橡胶的时代,眼前出现的不景气现象只是暂时的。他还了解到,英国政府对于新加坡等地的橡胶行业十分重视,是绝不会放任橡胶价格继续下跌的。这样也会损害英国政府的利益。于是他大胆决策,再次在马来西亚等地收购橡胶厂,并扩充和改造了这些橡胶厂的设备。甚至利用许多橡胶厂家抛售资产的时机收购设备和产业,形成了一条橡胶栽植、原料加工、熟胶生产等系列化生产线。随后不久,英国政府出手迫使橡胶的价格回升,橡胶业再次恢复活力,陈嘉庚也因此迎来了他的橡胶业的春天。
由此可见,要想做一个料事如神的好棋手,就要在运用逻辑思维合理处理信息上下功夫。当然这并非是一朝一夕就可练就,也没有任何窍门捷径可寻。唯一确定的是,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尝试、不断思考创新,才能成为一名掌握逻辑思维、拥有超强预判能力的高手。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英雄辈出,军阀混战,百姓遭难。刘备生在乱世,是其中一个怀有大志的英雄。他心怀救国之志,想要重振汉室,于是就从黄巾起义开始,南征北战,出生入死,数年转战下来,却没有打出一块稳固的根据地,而他的主要竞争对手曹操稳居北方,孙权割据江东,而刘备最后只能依附刘表,在新野小城驻扎。虽有文士武将,却始终没有自己的地盘,势单力薄。后来,刘备在新野时,徐庶向他推荐诸葛亮,并劝刘备亲自屈驾迎请。刘备于是就带着两位结拜兄弟三顾茅庐,终于在第三次拜访时与诸葛亮相见会谈。诸葛亮作为当时超群绝伦的战略家和政治家,高屋建瓴,为刘备制订了一个清晰的战略计划,不与得天时的曹操正面交锋,不与得地利的孙权发生摩擦,而是西取四川、汉中并据有荆州而三分天下,最后待时机而动,兴复汉室。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隆中对》。刘备茅塞顿开,便请诸葛亮出山,按照诸葛亮的思路,联合孙吴打败曹操,借荆州、平西川、争汉中,使刘备最终三分天下。
没有《隆中对》,刘备再有雄才伟略也敌不过更加骁勇善战、足智多谋的曹操。正是对形势有了正确的判断,用正确的思路作行动的指南,才有了后来三分鼎立的故事。否则刘备在历史上最多也就和吕布、袁绍、马腾齐名而已。
诸葛亮的战略思路,是经过缜密思维和严谨推理得来的,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综合整理、层层推理、大胆决断而形成的一个清晰的战略思路。如果没有站在高处,人们不可能看见江河远远流向大海的气势;如果没有精确的预判能力,那么再好的棋手也挽救不了自己在落子时的盲目,最终也难逃失败厄运。鸿门宴上,项羽高高在上却没有预见到谦卑的刘邦会成为自己的敌人甚至是克星,而刘邦则因为自知当时实力不及项王,也就没有以卵击石,而是采用以退为进的策略,约好项伯在内照应,带着一干文武前去领罪。最终项羽犯了糊涂,放走了刘邦,却为自己日后的自刎埋下了伏笔。范增之前就提醒项羽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后来见刘邦逃脱,愤怒的老人摔掉玉斗,放在地上,用剑击断,说:“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一念之差,最大差别却是成功与失败。所以,树立良好的心态,培养自己好的思维习惯,用好就是决定成败的关键。运用逻辑思维,我们就可以拨乱反正,让好思维、好逻辑为我们的前途指明方向,取得成功。
6.有逻辑思维的头脑才能掌控话语权
会说话也是一种能力。会说话先要会动脑子,说话不是简单地把话用嘴巴说出来,而是要用嘴和舌头把你的思维表达出来,决定说话质量的不是人的脑子里有什么,而是你的思维世界里在想什么,只有逻辑思维严谨、论证正确、说话方式得当而符合语言环境,这样的语言才更有力量。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与合作的社会,也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合作或是互相竞争牵制的社会。有的人不善于和人打交道,失去了更多的支持而在竞争中失败,有的人却巧舌如簧,能够左右逢源得到更多贵人的相助,所以在合作中成功了,这就是为什么人与人之间智力、情商相差不多,但是成就却千差万别的奥妙了!所以,逻辑思维控制话语权,掌握说话的分寸,这样才能为自己的事业添加更多、更好的筹码。人在江湖,必定会遇到各种磨难,有时候肯定需要别人的帮助。在社会上不管是与人交往,还是托人办事,都少不了要与人说话,相互沟通交流。因此,说话在此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有时一句话能把人说笑,有时一句话也能把人说恼。对说话的分寸和方式的研究,几千年来已经让许多的学者专家为之痴迷,刻苦研究其中的奥秘。
语言天生具有无限的魔力。古来就有“三寸之舌胜百万之师”“一言可兴邦”的美誉,在欧洲也有“良言胜重礼”“正义的话能截断江河,和蔼的话能打开铁锁”等民谚,由此可见,会说话的作用何其之大,需要说好话、说正确的话的地方何其之多。说话的巨大威力既可以安国兴邦,又可以救人灾厄,还可以避免许多纷争和困扰,所以要想成功,要想有所成就,会说话,这是不得不学的一门本领。西方人称当今世界有三大魔力:金钱、原子弹、语言,这也并非浮夸之言。
春秋时期,晋文公、秦穆公是亲密的盟友,秦晋两国结成姻亲,组成强大的联盟。有一年九月,两国联合围攻郑国,意图逼郑国断绝与楚国的联系,两国围攻郑国首都,攻势紧急,眼看郑国国度就要被攻破。有一位大臣就向郑伯举荐一人前去秦国军营以说服秦穆公退兵:“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烛之武趁着天黑用绳子从城墙上下去,见到秦穆公之后,烛之武便开始了一番精辟的言论:“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即将要灭亡了。如果使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怎么敢再来这里叨扰您。可是君上想想,即便是灭掉郑国,秦国能够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吗?您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如果郑国灭亡了而让郑国土地成为晋国的土地,您忙活老半天又得到了什么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放弃灭郑,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以供秦国使者来来往往,郑国作为东道主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的衣食所缺,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再者,说句不该说的,您的为人厚道大家都知道,我记得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到晋国,晚上赶紧修筑防御工事防止秦国派兵前来交割城池,这是您自己心知肚明的事实。晋国,其实也是一个欲壑难填的恶魔,如果您现在帮它灭掉郑国当作晋国东部的疆界,那么用不了多久它又想往西扩大疆域。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希望您好好考虑考虑吧!”秦伯听到这话,不用想多久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并派杞子、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然后就撤军回国了。
烛之武奉命出使,成功地游说了秦穆公,几乎就是站着说会儿话的工夫就打动了秦穆公,就这样使郑国摆脱将要灭亡的厄运,不仅如此,烛之武还额外完成了任务,不只使秦国军队撤兵,并且又得到秦国帮助守卫城门,这样说话不仅是技巧,更是艺术。
烛之武一席话就让秦穆公背叛了晋国而亲近郑国,因为他直接抓住了秦、晋和郑国之间的关键所在。所谓“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所以才能“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因为利益,所以秦穆公背弃强大的晋国和郑国结盟,这就是所谓的“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由于烛之武在说话间按照逻辑思维进行细致分析,一方面将秦晋结好共同灭郑最后只能便宜晋国的事实慢慢铺开,同时在巧妙地分化秦国和晋国的同盟,一句“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有什么能满足的吗?)”将两国巧妙分立在对立面,并且从现在的利益瓜分、过往历史中晋国反复无常的两方面说明一个问题:晋国不可靠!都这样说了,秦穆公根本没有机会再细致思考,于是就答应了烛之武的要求,撤兵而去。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的事因为利益而合作的,也必然会因为利益而分离。烛之武之所以一言保郑国,就是因为他把利益与危害分析得到位而且方式恰当,技法灵活,深深击中了秦穆公的心。他句句未谈郑国的利益,却句句未离郑国的利益,这就是会说话与不会说话的区别,也是能够运用逻辑思维表达自己的思想、成功说服对方接受自己意见的典型事例。
所以,千万别小瞧说话,一句话能成事,一句话也能坏事。与人相处是否和睦,与人共事是否随心,干工作能否顺利,干事业能否成功,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你做好所有物质准备就会水到渠成的,更多的时候还取决于说话是否到位。
把握说话分寸的人,从来不会勉强别人放弃原有的主张而违心认同自己的观点和喜怒哀乐。他们善于用严密而符合情理的逻辑思维来组织有分寸的语言,准确、贴切、生动地表达出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并且让对方从心里认同自己,站在自己这边,这样就会使自己在社交上八面玲珑,在办事时无往不利,这就是说话的威力,这就是运用逻辑思维说话、掌控话语权的无限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