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没有意识到逻辑思维对其有何影响,是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逻辑思维为何物,更不知道逻辑思维其实时时刻刻地影响着其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其实,我们认识了逻辑思维,将会发现世界非常精彩,而具备了逻辑思维,将会让我们更好地享受世界的精彩。
1.你好,我叫逻辑思维
说了这么多,逻辑思维到底是什么?现在,有请逻辑思维做一个自我介绍吧。
你好,我叫逻辑思维。
简单地说,我就是逻辑+思维,就是有逻辑的思维方式。这句话说起来简单,但是详细解说的话,恐怕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因为我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学科,我的研究方向和理论方向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一样,纵横交错的粗壮的枝干彼此互相关联,而枝干的末端有着数不清的叶片包罗着生活的方方面面。
具体来说,逻辑就是事情的因果规律,是事物完成的序列,事物流动的顺序和规则,是事物相互交换或传递信息并得以互动的过程。逻辑一词源于古典希腊语(logos),最初的意思是“词语”或“言语”,最早将“逻辑”引入我国的是严复。这位清末开眼看世界的大才子在1902年翻译了一本名为《穆勒名学》的书,而后取音译为逻辑。
逻辑和逻辑思维的相关研究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了,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对此非常陌生,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与逻辑正面打交道的机会着实不多,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却不知不觉地在学习逻辑,使用逻辑思维为自己做事,所以,逻辑和逻辑思维对我们来说就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学习逻辑和逻辑思维有什么好处?
可以为人们探求新知识提供必要的思维工具,在知识的新大陆上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学习逻辑思维,就可以按照逻辑做事,将原本低下的效率迅速提升;让你的语言表达简洁明了;让你的思维逻辑性更强,遇事就不会随着别人的思路走。
此外,它还有助于我们准确地、严密地表达和论证思想;有助于我们反驳谬误,揭露诡辩;有利于我们学习、理解和掌握其他的科学知识。
为什么说学习逻辑思维会有这么多强大的作用?因为逻辑思维的作用区域在人的大脑。大脑里有着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思维。思维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属于人们认识过程中的理性认识阶段。学习逻辑,让我们的大脑拥有逻辑思维,这就好比给一个国家配备了最新的核弹原子弹技术,让这个国家的综合影响力、国威等迅速得以提升,从而在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拥有更为强大的影响力。
逻辑思维就是对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在大量的感性材料基础上,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制作的结果。在逻辑思维的研究领域里,概念、判断、推理是逻辑思维研究的基础内容和主要方面。
什么是概念?
很多人对于这个问题会嗤之以鼻:“这个问题太简单了,我根本不屑一答。”可是真要让那些嗤之以鼻的人来回答,恐怕给他一分钟,甚至是十分钟都不一定能迅速、准确地回答出概念的定义。因为在逻辑学中,越是简单、越是基础的东西越难以回答。即便是最著名的逻辑学家给出的答案也不一定能服众。本书所给的概念的定义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过程中,人类对认识对象的本质所做出的一种抽象概括。概念反映某一物质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是思维的起点、思维的细胞,是组成判断的要素。概念种类繁多,按照不同分类方法可以分成不同的概念类型。
如果是概括简单的事物,可以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两种。单独概念反映某一个单独对象,如长江、长城等;而普遍概念则常常反映同一类对象的定义,如英雄、山脉、国家等。也可以按照感情色彩等划分为正概念和负概念,正概念所反映的都是具有正能量或是正面的属性,如健康、正义等;而负概念就是如不正义、不健康之类的。
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所做的评定、议论等思维形式,判断与概念的关系是树枝与树叶的关系,判断是概念结合之后的另一产物,同时也需要概念的辅佐进行展开,同时判断又是构成推理的要素。判断必须对人的思维对象发表某种论定,在论定中须包含人的立场或态度。比如,张三是一个好人。判断具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第一,具有断定性,不是对思维对象进行肯定就是对思维对象进行否定。第二,判断有真假性,一个判断不是真的,就是假的。判断按照类型还可以细分得更多,如简单判断、复合判断;必然判断,可能判断。
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因素进行综合加工,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它是思维最主要的形式。所以,在以后的篇章里,关于推理的内容的介绍还有更详细的内容。
什么是思维的基本规律?
思维的基本规律,就是正确地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等。这些基本规律就好比人类社会的法律一样,具有某种约束力。但是思维的基本规律和法律的效力也不一样。思维的基本规律是思维世界里自我运转的某种特质的综合或是自身性质的总结,但是并不具有强制性的作用,违反这种基本规律的现象和思维也是存在的。只是如果违反这种规律,就会形成逻辑思维的谬误或是悖论,以及逻辑陷阱等。
第一,同一律。
同一律是关于思维自身确定性的规律。同一律的简单说明就是人的思想要保持自身的同一,好比一头驴只能是一头驴,不能既是驴又是骡子。一个思想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与不同的思想搅在一起。
第二,矛盾律。
矛盾律要求人的思维保持一贯统一的规律,它要求在两个不能同真的思想中不能认为二者都是真的,必须承认其中至少有一个是假的。如:“一个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话是符合矛盾律的。如果说一个人可以在某一时间段踏进这条河流,并且可以在同一时间再次踏进这条河流就违背了事实,两者自相矛盾。还有一个更经典的例子,就是出自《韩非子》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有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说他的盾坚固得很,随便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又说他的矛锐利得很,随便什么盾都戳得穿。这两个说法至少有一个是假的,否则就会犯自相矛盾的错误。所以,当路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时,此人便无以对答了。
第三,排中律。
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否定的思想必有一个是真的。不然就会经常犯“模棱两可”的逻辑错误。比如说,项羽既不承认自己的智慧能力不足,也不承认是刘邦的用人有道等原因获得最后的胜利,最后只有在临死前归咎于天。这就是违反了排中律的思维。
第四,充足理由律。
充足理由律相对比较好懂一些。就是说要确定一个思想为真,必须有充足的理由来佐证。如项羽临死前的那句话:“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就是违反了充足理由律的例子。
2.用逻辑视角观察,可开启智力的新世界
生活中处处藏着智慧,处处都可以探寻到逻辑思维的智慧光芒。用逻辑思维的视角去观察、去学习,我们就可以发现许多似曾相识却茫然不知的现象,就可以发现许多新奇并且开动大脑智力的新世界。
《隐藏的拿破仑》——视觉和构图的逻辑思维碰撞
拿破仑·波拿巴,法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他出生在科西嘉岛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而后凭借着出众的军事天赋和政治手腕,逐渐成为法国最高的掌权者,并在法国建立了法兰西帝国,且占领了欧洲的大面积土地。最后因为军事失利等诸多原因被反法联盟打败,被迫退位流放海外荒岛。虽然后来他再次回到巴黎,但是最终没能出现奇迹,这次英国很不客气地把拿破仑流放到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1821年,拿破仑病逝于圣赫勒拿岛。1840年,他的灵柩被迎回法国巴黎,并隆重安葬在法国塞纳河畔的巴黎荣军院。
当然,拿破仑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他在推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上功不可没,但是这位军事天才和政治高手却不是我们本书研究的对象,真正能让大家在逻辑思维世界里惊讶不已的,不是我们的拿破仑先生,而是一幅名为“隐藏的拿破仑”的图片。据说这张图在拿破仑死后不久就出现了,这幅画巧妙地将拿破仑的画像融入画中的两棵大树的树干中,如果不细心观察,在图片表面是看不到拿破仑的。这幅画的作者在绘画结构上巧妙地利用了两棵大树的构图,借助两树的内侧树干勾勒出了站立的拿破仑像。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我们的视线一般都关注在有光的明亮区域内,而我们的视觉传递的信息也给我们的思维一个直接的信息,从而在第一印象里,许多人只是看到了两棵大树和一片海。但是更多的人通过逻辑思维进行全面的分析,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视觉触角,所以,对于这幅非常有意思的《隐藏的拿破仑》,他们一眼就能看出“隐藏”二字的玄机所在,并且在整体性思维框架里发现两棵树干之间的阴影部分另有玄机,那不就是拿破仑戴着帽子、若有所思地看向大海的远方的身影吗?这样的绘画构思甚至更让人觉得意犹未尽,引发更多的思考和唏嘘。除了绘画之外,现代艺术中的摄影也出现了“错觉摄影”这一新颖的摄影分类。这种摄影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就是在现实和传统的基础上以格式塔、错觉心理学的原理进行创作。利用人的思维局限性在摄影里通过摆置设局,自己制造所要拍的场景或是在一个特殊的视点进行拍摄来质疑现实,探讨视觉语言的多边性等。这些看似和逻辑思维无关的东西其实和逻辑以及逻辑思维都有很多的关联。正是有人类的线性逻辑思维的存在,这些错位摄影才有更广阔的逻辑市场,让更为奇妙、新奇的事物进入我们的大脑中,成为新一代的逻辑思维的艺术杰作。
逻辑思维就是要拨开层层云雾,让更多、更新的东西出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发现以前没有发现的东西,让颠覆、新颖、侧面等视角成为思维海洋里更广阔、更新颖的思维触角,为我们发现新的逻辑大陆!
货币幻觉
逻辑思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广泛而作用巨大。近期国家经济的发展也在影响着人们日常的理财和消费。而生活中各种物品价格的上涨或是下降也考验着人们自身的理财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此,早在1928年,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就提出了“货币幻觉”。他认为,在不同的货币政策下的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实际上,更多研究经济学的专家都知道,经济和日常的消费理财息息相关,并且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式和经济规律也在考验着老百姓是否具备成熟的逻辑分析、推理能力,在抽象的经济问题上可以抓住实质,这样才不会因为处处碰壁而心灰意冷,从而拒绝理财。欧文费雪告诉人们,理财的时候不应该只把眼睛盯在哪种商品价格降或是升了,花的钱多了还是少了,而应把我们的思维方向定在研究我们的钱的购买能力、钱的潜在价值还有汇率、利息的变动与货币的购买力的关系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精打细算,用逻辑思维组建自己的理财王国,花多少钱办多少事心里有数,这样的话,不管金融世界如何腥风血雨,我们的钱依然会保值。否则,在“货币幻觉”的影响下,我们的思维会发生偏转,最后的结局就是“如意算盘”打到最后却发现自己最终还是赔了。
白马非马
逻辑思维带给我们的,还有另外一种世界——黑白颠倒的世界。在秦朝末年,太监赵高想要造反,于是就在朝堂上指着一头鹿对着秦朝君臣说,这是一匹马。当时可谓满朝骇然,有的说对,是马,有的说不对,这本来就是一头鹿。不过说是马的人还是占多数。后来没过多久,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想方设法地害死了。这就是指鹿为马的故事。赵高颠倒是非用的是权术,许多人迫于其淫威而违心承认鹿是马。但是这种手法卑劣不堪,不值一提。真正的逻辑学家会让人心悦诚服地承认鹿不是鹿,马不是马。而这个人就是战国时期的公孙龙。
公孙龙,传说字子秉,战国时期赵国人,曾经做过平原君的门客,是名家的代表人物,他的主要著作为《公孙龙子》,他的最著名的代表作就是《白马论》和《坚白论》,并提出了“白马非马”和“离坚白”等论点,其中“白马非马”就是其最著名的逻辑命题。
相传有一天,公孙龙骑着一匹白马要进城,但是被城门守吏拦住,并说按照规定,马不可以进城。于是公孙龙利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胡搅蛮缠”,硬说白马非马,最后还真说服了守城官,于是他就骑着他的白马进城去了。
“白马非马”,可乎?曰:“可。”曰:“何哉?”曰:“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曰:“有白马不可谓无马也。不可谓无马者,非马也?有白马为有马,白之,非马何也?”曰:“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使白马乃马也,是所求一也。所求一者,白者不异马也。所求不异,如黄、黑马有可有不可,何也?可与不可,其相非明。故黄、黑马一也,而可以应有马,而不可以应有白马,是白马之非马,审矣!”
简单地说,公孙龙并没有从其他角度说白马的血统、品种之类的不同,而是从逻辑学中的“个别”和“一般”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提取自己所需,然后再割断二者的联系,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想体系。他认为“马”指的是马的形态,“白马”指的是马的颜色,而形态不等于颜色,所以白马不是马。于是,城门守吏百口莫辩,只能放行。
可以说,从“白马是马”到“白马非马”,是逻辑思维从低级阶段飞跃到一个高级阶段的论辩过程。虽然这是一种诡辩,但是,如果能够掌握好这种方法,既可以防止别人以此来混淆视听,又可以在适当场合中调剂气氛。当然不能以此作恶,因为这种诡辩术对于聪明人来说,其逻辑的严谨性禁不起太多的推敲。
3.逻辑思维在生活中有妙用
前面几个章节中我们对于逻辑思维做了很多介绍,那么,很多人或许很想问,逻辑思维这样奇妙高深,在日常生活中为何找不到它的影子呢?
其实,这样说就曲解了这本书要传达的本意。逻辑思维并非高深莫测,不是只有那些科学家、艺术家等需要大量脑力活动的人才需要逻辑思维,我们普通人也需要学逻辑思维,我们每天都在和逻辑思维打交道,而逻辑思维也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着它不可取代的奇妙作用。
逻辑思维无处不在,并且巧妙地作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某种程度上,逻辑思维就是我们人生的助推器。
工作不顺心老板不赏识,客户说话咄咄逼人没法沟通,朋友经常拿自己开涮却不知怎么还击,昨天的任务还没做完今天的活儿又压了过来,种种生活上的不顺心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许多人疲于应对。造成这种生活困局的原因千奇百怪,不一而足。而解决的方法却没有人能给你列出长长的清单。这个时候,不妨静下心来,仔细想想,捋一捋思路,用刚刚学会的逻辑思维方法仔细地分析一下,然后闭上眼睛,在大脑中再过一遍,说不定你就会恍然大悟:啊,原来错在这里。呵呵,其实本可以不用这样的,也许还有更好的方法……逻辑思维并非万能钥匙,而且逻辑思维在处理某些事情上,比如情绪、爱情等,并没有百发百中的精准率,但是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可以教会你客观地、富有条理地与人对话,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办事能力、说服能力以及决策能力等。
有一个很久的故事。但是这个故事对于解读逻辑思维在日常生活中的妙用很有帮助。老汤姆是美国某地一个刚退休的老人,他在工作了30年的一个小城里有一套不错的二层小楼,房子前面是一块面积不小的草坪,看起来景色宜人。他希望可以在这里宁静地度过自己的晚年,远离喧嚣的城市和拥挤的街道。一开始还不错,一切都很好,有好几个星期没人来打扰,安静的环境让他觉得很舒服。老汤姆很满意。但是终于有一天,一群半大不小的男孩子开始打破这里的平静。他们一放学就来这里玩,踢着一只破皮球,搞得很热闹,并且他们玩起来太热闹,老人实在受不了这些噪声,但是这些孩子的家长也没有办法,只能任凭他们到处疯玩。老汤姆应该怎么做呢?拿起棍棒驱赶他们、报警还是忍气吞声?
假如一:
老汤姆开始并没有太在意,所以对这些孩子也就听之任之,他们总要回家的对吧。于是他尽量不出现在这些孩子面前,对他们的胡闹也不愿过多地管束。可是这些小坏蛋好像看准了老汤姆拿他们没办法,于是想尽办法祸害这里的草坪、花树甚至是垃圾桶。他们在这里野营、点火,踢翻垃圾桶,最后还在老汤姆的门上乱画,老汤姆终于忍无可忍,他拿出家里的长木棍,一次又一次地驱赶他们,但是这些孩子变得越来越“强大”,每一次被驱赶后都会很快地卷土重来,最后老汤姆报了警,可是警察来了也没有用,为此他日夜难安,终于,有一天病倒在门口。后来老汤姆恨透了这个地方,他放火烧了草坪,把房子低价处理掉了,但是,他晚年的生活也就此毁了。
假如二:
汤姆并不是一个只会发脾气或是只会忍气吞声的人,他原来是所在企业的工会主席,他人老心不老,对付这些孩子,更多的还是要用脑子。运用自己的逻辑思维,经过慎重推理之后,汤姆终于决定要采取措施。于是他出去跟年轻人谈判。“你们玩得真开心,”他说,“我很喜欢看你们踢球,如果你们每天来这儿玩,我给你们每人发1美元并且还有饼干吃。”小伙子们很高兴,更加起劲地表演起来。第二天他们来得更早。不过汤姆却面带忧愁地说:“不好意思,我的收入因为金融风暴减少了一半,从明天起,我只能给你们50美分。”
孩子们心里不太愿意,不过还是答应了这个条件。可是他们玩起来并没有以前那样高兴,最后走得也很早。老汤姆心里一阵得意。一个星期后,他愁眉苦脸地对他们说:“最近企业不景气,我的养老金还没有发,对不起,每天只能给1美分了。”
“1美分!”一个小家伙脸红脖子粗地发怒了,“我们才不会为了区区1美分而浪费宝贵的时间为你表演踢球呢,太欺负人了。”说罢,扔下足球恨恨而去。其他孩子也随声附和,随即离开。从此以后,这些孩子再也没有来过,老人又过上了安静的日子。
老汤姆发动脑筋,运用创造性思维,采用“曲线救国”的方式,偷换概念,偷梁换柱,利用孩子们调皮、幼稚、淘气的特点,转换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将原本是侵入者和欺负人的坏孩子转变角色,变成了“受害人”并坚决地拒绝了再为老人表演的要求,这恰好帮了老汤姆一把,挽救了他或许被毁掉的晚年生活。
逻辑思维具有多样性,包括正向思维、逆向思维、横向思维、发散思维等。运用正确的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并且分析现状找到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选用解决方法,问题也就迎刃而解,甚至比常规方式更省力、更省心。不同的思维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而且不同的人还有不同的思维习惯,习惯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换句话说,思维决定命运。由此可见,思维的作用有多大,而学会运用逻辑思维的作用有多大!用好逻辑思维,正如羽扇纶巾的诸葛亮,凝神冷静推断的福尔摩斯,捻须笑看天下的刘伯温一样,运筹帷幄,三言两语化解一场危机,不用大费周章就能搞定生活的一件琐事,不管大事小事,会用逻辑思维,妙不可言!
4.越聪明的人越重视逻辑思维
聪明人善于运用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大脑的体操,多运用逻辑思维,就是在锻炼自己的大脑,用逻辑思维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可以达到抽丝剥茧、豁然开朗的效果。
逻辑思维中,有一种思维方式经常被人用到,那就是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逻辑思维的一种,它的特点就是与常规思维相反,反其道而行,这样往往能打破常规,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奇妙效果。在生活中,逆向思维有意想不到的作用,所以学会并灵活运用逆向思维是多么重要呀!
这里就有一个运用逻辑思维成功“逆袭”的故事。美国南北战争后,国内经济发展迅速,各地也兴起了修铁路的热潮。美国的工程师们奔赴各地的施工现场,加入铁路修建的大军中。美国西部多山,修建铁路需要钻挖隧道。当时隧道的挖掘用的是传统的老方法。主要是先挖洞,挖好一截之后再栽木桩加固支撑住洞壁,等洞壁稳固后再继续挖,挖好之后再用木桩支撑洞壁,这样一段一段地挖了再植木桩,植木桩后再挖,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安全性也不高。
碰上土质疏松的地段,一旦出现事故,轻则塌方白忙活,重则会有人员伤亡。这个问题困扰着许多优秀的工程师们,于是就有人开动脑筋,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位工程师就提出了这样一个想法。他提出要将原有的挖掘思路推翻并倒过来想,先固定洞壁,然后再挖洞。他提出要按照隧道的形状和大小,挖出一系列的小隧道,然后向小隧道里灌注混凝土,使它们围拢成一个大管子,等到混凝土凝固,这个大管子就代替木桩固定了洞壁。待洞壁稳固以后,接下来再用打竖井的方法挖洞。后来,这种新的隧道修筑法被很多人采用,既省工又省时,效果非常显著。
实际上,这种通过逆向思维改变一些细节而取得成功的事例在现实生活当中简直是不胜枚举,在科学发明创造方面,也是屡见不鲜。事物起作用的过程具有显著的方向性,显示着事物的某种发展趋势。我们的逻辑思维就是要认识和掌握这些事物的发展趋势,并且根据自己和事实的需要,采用更为科学或更为实用的思维方法来掌控事物的发展,从而发现问题,调动逻辑思维来解决问题。这也是那些高智商的人之所以办事举重若轻、事半功倍的秘诀之一。
越是聪明的人越重视逻辑,越是有逻辑的人做事总能四两拨千斤,以巧胜,以智胜。而且逻辑思维的无限延伸和发散作用可以让那些重视逻辑的人进行更多的智力串联和借鉴模仿,而这些逻辑思维点燃的火炬已经一次次照亮了我们的灵魂世界,那些科学家、音乐家、发明家都是利用逻辑思维进行严谨而富有创造性的智力思维竞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逻辑思维的智慧高峰。
著名的悬疑科幻电影《盗梦空间》就是建立在一个严密的逻辑的思维架构上的优秀科幻电影。《盗梦空间》是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玛丽昂·歌迪亚等主演的电影。影片剧情在梦境与现实之间不断切换,是一部“发生在意识结构内的当代动作科幻片”。
影片的主要内容是由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扮演的造梦师道姆·柯布,带领约瑟夫·高登·莱维特、艾伦·佩吉扮演的助手一同参与了一场进入他人梦境,并从他人的潜意识中盗取机密的犯罪活动。影片的故事架构是建立在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的哲学体系之上,在梦境中重塑一个新的现实世界,并且在梦中还可以再次入梦,一层一层的梦境甚至可以无限循环,而梦境和梦境之间的内容关联、时间对比、人物关系等都建立在符合逻辑的基础上,严谨甚至无破绽剧情,这在同类电影中极为少见。
举一个小小的例子,在影片中,艾伦·佩吉扮演的筑梦师刚刚加入团队,她需要迅速熟悉建筑一个梦境的最佳方式和一个梦境如何不被人识破的方法。于是团队的另外一位搭档就带她进入一个梦境,在梦境中他告诉艾伦·佩吉,一个优秀的筑梦师所建筑的梦境就是一个无限循环的场所,就好比一座无限循环的楼梯,从这里上去,转了几个弯之后就会再次回到最初的起点,这样的梦境才不会引起人的怀疑。说完他们就走上了一个楼梯,走了几步之后再次回到了起点。许多人或许看得模模糊糊、并不明白,其实这里就借鉴了逻辑学、物理学中“潘洛斯阶梯”的概念。这种存在于概念的楼梯是由四条楼梯构成,四角相连,但是每条楼梯都是向上的,因此可以无限延伸,是三维世界里不可能出现的悖论阶梯。这种不可能出现的物体来自将三维物体描绘于二维平面时出现的错视现象。而导演和编剧就将这个概念植入影片中,并且为影片的逻辑思维做了一番辅助论证。
限于篇幅,我们不能为读者详尽地介绍这部电影的精彩之处,而且这也不是这本书的职责所在,举这个例子就是要说明,你的逻辑思维的能量场有多大,你的脑子里产出的智慧产品就会处于相对应的高度,好的、优秀的会被人一直铭记和学习,如本片的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这位善于大胆创新的导演本身就是一位逻辑达人,他的电影以叙事结构复杂、逻辑巧妙而著称。并且在严谨逻辑的辅助下,常常用“非线性叙事”的幻象表达线性叙事的事实,他的其他电影,如《记忆碎片》《蝙蝠侠》等,都是观赏性和逻辑性并重的优秀影片。
学习逻辑,运用逻辑思维,这样就可以增强我们做人、做事的严谨性和创造性,提升你的潜能,越聪明的人越重视逻辑,你也赶快行动吧!重视逻辑思维,我们的智力水平取决于大脑神经元之间信息连接的广度和方式,这种广度和方式正是逻辑思维的重要特质。
5.逻辑思维能帮我们看清世界
万物百态都是这个世界的真实存在,而我们的思维和意识都要接受他们的存在,并且在接受之后还要自主分析,进行概念定义、判断和推理,最终得到的结论会再次作用于这个世界的万物百态中,所以,不管人的智慧高与低,能力好与坏,他的逻辑思维都和万物百态联系在一起。同样,万物百态也在人的逻辑思维认识之中,被逻辑思维认识、切割、重组。所以,逻辑思维可以将万物百态进行编程,当然,万物百态不是只有经过逻辑思维的编程才得以存在的,这样就会走入唯心主义的泥潭。任何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思维也不例外。思维和事物是相辅相成的。
而人就在事物与思维的交互中存在。所以,认识逻辑思维和认识这个世界一样重要。我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也要坚持多用逻辑思维进行编程,这样也许就会少走点弯路。
认识这个世界,先要认识我们自己。古希腊的哲人们在探寻这个世界的时候也发现了这个真理,他们说:“认识你自己。”人是这个世界的灵长,所以认识世界,先要认识自己。
实际上,人最难了解的就是自己。一个人很容易看清身外的人和物,但是对于自己却没有那样的睿智和聪慧,容易自己忽略自己,自己屏蔽自己。《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见到魏延的第一眼就认清此人脑有反骨后必为乱,所以当即就要杀魏延除后患。《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们惺惺相惜,一眼就看出对方的脾气、性格对自己的口味,于是很乐意地与对方称兄道弟,推杯换盏。在自我了解、自我评价方面,我们需要一个安静的心境才能进行自我剖析。能够给自己一个恰当的判断,这便需要一种智慧。一个人要成功,如果说他连自己都不了解,就会盲目地去效仿别人,鹦鹉学舌。所以,认识这个世界,先要用逻辑思维认识一下自己。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就曾说过:“自知者明!”翻译过来就是说,一个人如果能够了解自己,那么他就是一个心眼明亮的人,就是一个逻辑正确的人。中国兵法有句话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意思是说,只有了解自己和对方的实力,才能在交战中取胜。而我们的活动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孙膑知道自己的智力和性格,所以能够隐忍齐国,并且在适当的时机打败庞涓一雪前耻;鲍叔牙知道自己的才智不足以让齐国强大,所以把相位让给了管仲,最后管仲得到权力和机会,齐国迅速强大,成为春秋首霸,而鲍叔牙也名利双收,二人的故事被传为佳话。这就是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认识了自己之后,我们要抬眼看看这个世界的样子。
有一句来自两千年前的富含哲理和逻辑的话可以形容这个世界的整体形态和面貌:“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这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的。古希腊时代是一个思想解放和文明开启的时代,这个时代和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遥相呼应,成为东西方各自文明的暖床,几乎所有的富含逻辑性和哲理的学说都在这时诞生并得以发展下去。而赫拉克利特的哲学在米利都学派和毕达戈拉斯学派之后,是想要反映这个世界是运动的变的哲学。这种哲学思想充满了辩证法思想,他把所有存在的东西比作一条河,声称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因为当人第二次进入这条河时,是新的水流而不是原来的水流在流淌。他将静止和运动对立统一起来,并且认为宇宙万物没有什么是绝对静止和不变的,一切都在运动和变化中,包括我们在内,都要理解和面对这些运动,不可以用静止的观念看待万物,否则就会犯错,就会出现逻辑错误。
恩格斯高度评价了赫拉克利特的思想:“这个原始的、素朴的但实质上正确的世界观是古希腊哲学的世界观,而且是由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明白地表述出的: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灭。”
这个世界是不断变化的。我们都处在变化和运动中,思维也是如此,当世界万物都在运动时,我们的逻辑思维也必须是运动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人却故意僵化自己的思维,让自己的认识停留在低层次上,最终自己禁锢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