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不住气,就会成为情绪的奴隶
有人曾经问艾森豪威尔将军:“在您一生中,什么样的对手最让您感到害怕和头痛?”艾森豪威尔很坦率地回答说:“自己的情绪。”面对人生的起起伏伏,我们经常表现得大喜或者大悲,顺心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喜形于色、得意忘形,而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又表现得悲观失望,对生活失去信心。有时候我们渴望表现自己,有时又千方百计地想要去逃避,其实关键的原因就在于我们无法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乃至于被情绪牵着走,所以容易冲动行事,容易被外在的情况干扰内心的判断。
范仲淹说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懂得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为外事外物而受到任何干扰,也不要被自己的情绪所掌控。在人生得意之时,不妨淡然一笑了之;人生失意之处,只需安然置之;遭受不公待遇时,要当成没事发生一样;面对诱惑时,不要过于冒进和冲动,要看得更加长远一些;在做决定的时候,要保持冷静和理性,不能感情用事;面对自己不想做而不得不做的事情时,要懂得从大局出发,认真去完成工作;面对简单的事情时,不能过于轻视和草率,要谨慎认真地去做。
其实,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沉住气,都不要成为情绪的奴隶,而应该将情绪好好掌控好,不能冲动、浮躁,不能意气用事。比如西点军校倡导学员们应该有一颗勇敢的心,但是他们更重视理性的勇敢,也就是说,这种勇敢不应该是情绪化的,不是一种自我膨胀和头脑发热状态下形成的勇气。教官们常常给学员作出形象的比喻:“如果你是一个准备惩凶除恶的西部牛仔,而且手里还拿着一支枪,那么你首先要做的并不是冲上去给每个歹徒来上一枪,而是要先观察形势,要看看对方有多少人,要看看自己枪里有多少子弹,还要想一些更加安全有效的进攻策略。”
哲学家康德说:“人这一生只犯了一种错误,那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正因为控制不了情绪,你才会陷入痛苦、悲伤、绝望、自大、疯狂的状态之中;正因为控制不了情绪,你才会失去更多的机会,才会一次次做出错误的判断;正因为控制不了情绪,我们才会落入别人的陷阱,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通常来说,我们有能力做好一件事,我们也有那样的机会去做好一件事,但往往会因为个人情绪的失控把事情搞砸,最终和成功失之交臂。
所以一个人并不缺乏成功的机会和能力,但是往往缺乏冷静的头脑和自控能力,很多人之所以功败垂成就是因为无法掌控自己的情绪,所以最后被情绪牵着走,而做出糟糕的判断和决定。吴王阖闾一时气急而杀死了伍子胥,一时高兴又放了勾践,这种感情用事的做法无疑为自己埋下了祸患,所以被越国灭掉也就理所当然了。项羽身上有江湖气,常常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做决定,高兴时对将士百般体贴,不开心时又拿他们出气,以至于赏罚不明,刚愎自用。因为气愤而焚烧了阿房宫,用人不当而错失了韩信,不听劝告而气死了范增,犹疑不决而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结果天下大势扭转,他成了自刎江边的穷途霸王。
曾国藩则是一个非常冷静而淡定的人,在清朝末年那种风云变幻的年代中,曾国藩自然知道该如何明哲保身,他始终都明白身边处处都隐藏着风险,所以一定要冷静面对,绝对不能感情用事。进入官场之后,他因为对抗洪秀全的太平军而有功于朝廷,一年之内曾连升十级,这样的丰功伟业恐怕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但是曾国藩始终保持足够的理性和冷静,没有因为这份功业而骄傲自满,反而表现得更为谨慎。他的弟弟曾经说过湘军的战斗力是整个大清朝最强的,足以成就大事,曾国藩却让他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
在对抗太平军的时候,曾国藩率领湘军和对手数次交战,有过胜利,也有过失败,其中最惨痛的一次是他和石达开在鄱阳湖上进行水战,结果湘军大败,几乎被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覆灭,曾国藩气得要跳水自杀,幸亏被众人解救下来。事后,曾国藩很后悔自己的失态,决定重新振作,并冷静下来制定新的作战方针,最后湘军再次崛起,并在消灭太平军的战斗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曾国藩善于克制自己,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是真正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正因为如此,他才一度成为晚清的第一宠臣和第一重臣,就连慈禧太后也要敬他三分。而正当他处在人生的巅峰时,他没有留恋富贵名利,反而清心寡欲,激流勇退,最终告老还乡,这种进退有度的表现,正好证明了他是一个内心非常强大的人。
一个强大的人,必须要具备强大的自制能力,无论面对何种情况,都必须要拥有一个冷静的头脑和一颗镇定的心,能够克制和掌控自己的情绪,能够始终做出最准确的判断和最合理的决策。做人不能让自己跟着情绪走,而要成为真正的掌控者,因为一个人只有懂得驾驭好自己的情绪,才能驾驭好自己的人生,只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控制整个人生的走向。
心浮气躁会让你处处栽跟头
在围棋上有这样一句棋诀:“持重而廉者多得,轻易而贪者多丧。不争而自保者多胜,务杀而不顾者多败。”意思就是说那些自重不贪的人,通常都会有所收获,而轻薄喜欢占便宜的人却常因为目光短浅而遭受损失。那些不主动发动攻击先积极寻求自保的人,在博弈的时候经常会赢,而贪婪不经思考的人喜欢贪功冒进,因此多半都会以失败告终。其实人生如棋,棋盘上的道理在生活中一样行得通,那些冲动、不稳重、心浮气躁的人,经常会想着占一些小便宜,而且急功近利,行事又不计较后果,结果往往要吃亏,因为这种人通常不会冷静下来分析问题,也不善于沉住气忍耐和等待,缺乏更为长远的目光。
事实上,一个人无论做什么,最应该求稳,想一口气吃成胖子或者一招击垮对方,往往不够现实,想要尽快找到成功的捷径也不够现实,这样不仅不能够把握机遇,反而会盲目冲动而陷入生活的陷阱之中,给自己带来危险。心浮气躁的人通常都缺乏大局观,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总是会被眼前的微小利益所诱惑,总是贪功冒进,缺乏长远的计划和持久的动力,虽然欲望非常强烈,但是却终究难以获得成功。
明朝的武宗皇帝昏庸无能,常年荒废政事,以至于太监刘瑾趁机把持朝政,刘瑾不仅独断专行,而且还将东西两厂都收归己用,就连朝堂之上,也有众多的大臣愿意听从他的号令。正因为势力庞大,很多人都称他为“站皇帝”。
杨廷和是当时的名臣,更是朝中的首辅大臣,位高权重,只有他能够和刘瑾掰一掰手腕,而他也早就想要扳倒刘瑾,当时很多人都建议杨廷和出面,大家直接和刘瑾对着干。杨廷和却没有同意,他明白如今的刘瑾势力很庞大,如果自己直接和对方发生冲突,那么最终可能会遭到迫害,不如静观其变,等待最佳的出手时机,所以他一直都表现得很冷静。
而反观刘瑾,因为没有人可以制约他,他非常骄横自大,而且想要快速夺权,从而掌控整个朝廷大小事务,所以他更加嚣张跋扈、目中无人,很多大臣都忍受不了他的欺压,私底下都非常气愤。杨廷和一看时机到了,于是立即联系众人,然后一举扳倒了刘瑾。
不过让人气愤的是,武宗皇帝很快又轻信小人,朝纲很快陷入混乱之中,当时国内矛盾非常尖锐,起义军众多,而蒙古人则一直虎视眈眈,多次进军骚扰,妄想着覆灭明朝。杨廷和认为问题太多,但是不能过于着急,否则会把事情变得更加糟糕,所以他总是保持不问世事的姿态。后来武宗皇帝看到情况越来越糟糕,于是让杨廷和主持政务。
杨廷和一下子总揽大权,但是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新官上任三把火”,直接进行改革,而是保持冷静,慢慢应对,他觉得如今的朝政已经打了一个很大的死结,需要一点点才能解开,如果冒然就下重手,那么这个结可能会越来越紧,越来越复杂。正因为他耐住性子,稳重而冷静地一点点进行修缮和改革,才使得国家的运转慢慢恢复正常。
做人要镇静持重,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懂得沉住气,不能心浮气躁冲动行事,凡事都要冷静思考和分析,要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法,时机不到的话,就要等待最好的时机。很多人喜欢快刀斩乱麻,喜欢速战速决,一遇到问题,就巴不得马上解决问题,但是很多时候,不能过于浮躁和心急,都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否则会烫坏嘴巴和舌头。
其实,这就像治病一样,当一个人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不要总是想着吃一两副药就能够药到病除,实际上治病需要有耐心,需要慢慢调理,需要慢慢治疗。尤其是一些重病,更不能心急,如果迫不及待就下猛药,那么只会适得其反,进一步加重病情。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慢慢养病,要有长久心,要有耐性,更要理性地看待疾病,越是心急,就越容易出现误诊误医的情况。
心理学家发现,每个人都具有趋利性,这种趋利性往往会逼迫我们加快自己的行动,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如此渴望获得成功,我们才会迫不及待地想要快点接近目标,也才会被一时的利益迷惑双眼。因此,印度的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我们这一生所要做得最完美的一件事,应该是把自己的节奏放慢一些。”节奏慢一些,我们才会有更多的思考时间,我们才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才会有更多的机会。节奏慢一些,我们才会放下心中的浮躁,才会静下心来体验生活,才会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有人说浮躁是一个陷阱,你越是心急,就越是要跳入陷阱之中,但浮躁有时候更像是一把割伤自己的刀,我们越是心浮气躁地追求生活目标,就被自己伤害得越深。所以做人还是淡定一些,陶渊明经不起这种伤害,所以回归了故里田园;林逋经受不起这种伤害,所以选择了和梅花、仙鹤一起生活;梭罗也经不起这种伤害,最终拿着斧头躲到了瓦尔登湖畔的森林中。这些人都找到了一个能够让自己安静下来的地方,所以他们的功业最终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
古代波斯国的诗人萨迪曾说:“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一个心浮气躁的人是不善于等待机会,也不善于把握机会的,因为他们没有那样的耐性和理性,只有那些稳重老成的人,只有那些能够沉得住气的人,才能够等待最佳的出手时机,才能够用最合理的方法来赢得成功的机会。
不要物质富了,心却穷了
1935年,纽约市的某个法院中进行了一场非同寻常的审判,当时一个老妇人在超市里偷走了一些面包,很显然这种偷窃行为冒犯了国家法律,所以法官毅然对老妇人做出罚款10美元的惩罚。可是这个老妇人毕竟是为了养活挨饿的小孙子才会偷面包的,可以说正是因为没有人救济这一老一小,才会导致偷窃行为的发生,而冷冰冰的法律和人情并没有给予老人足够的同情。于是在审判结束之后,在一旁旁听的纽约市市长拉瓜迪亚脱下了自己的帽子,然后往里面放入10美元,他对众人说:“现在请每个人交50美分的罚金,为我们的冷漠付费,以处罚我们生活在一个要祖母去偷面包来喂养孙子的城市。”
拉瓜迪亚的举动赢得了大家的认可,而这个故事也成为了一桩美谈,但是拉瓜迪亚的话实际上恰恰指出了现实社会的一个弊端,那就是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我们的心却越来越贫穷了。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我们生活在一个日益富足的社会,可是我们往往也生活在一个冷漠的、无趣的、孤独的社会当中。
在如今这个以金钱和地位来标榜成功的年代中,我们不妨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有多长时间没有认真看完一本书了?自己究竟有几个知心朋友?自己是不是在工作之余感到无所事事,而且时时觉得孤独寂寞?自己是不是经常防备着身边的人?自己是不是越来越不关心周围的事情?自己是否想过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自己是否想过如今快乐已经越来越少了?
当我们贫穷的时候,我们有朋友,有最简单但最快乐的聚会,有一个卑微的梦想,有充足而自由的时间,有关怀他人的爱心和勇气,除了钱,我们可能拥有一切快乐的要素。可是当我们渐渐富裕时,总是浮躁地把钱当成一切,当成生活的重中之重,以至于忽视了精神生活的追求,忽视了自己的梦想,忽视了对自己内心的充实。
我们常常说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齐头并进,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过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过于看重物质生活,过度追求物质享受,以至于忽视了精神修养的提高,忽视了对人格、道德、学识上等精神生活的培养,可以说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步提高,我们的心却开始变得越来越空虚、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