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01800000008

第8章 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创建符合人性的教育(1)

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 高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回顾东北育才建校以来,特别是近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全国率先开展超常教育实验,在东三省率先成立教育集团,在辽宁率先建成公办国际学校。可以说,东北育才在办学的道路上,始终不渝地在为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学校而努力,更在为追求成为中国最“独一无二”的基础教育学校而拼搏进取。

1986年,学校创建了“超常学生、高速学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启了从为少数超常儿童的卓越成长营造局部的教育“新生态”到面向全体、营造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教育“小生态”的学校发展历程。

一、教育的使命:播种创新的因子

(一)教育应该播种创新的因子

美国国家资优研究资源中心总监兰祖利在其著名的资优三环说中认为,资赋优异是三个条件的综合,这三个条件为:智力在中等以上;显现出创造思考的特质,即有高度创造力;有高度的工作热忱。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才能称为资赋优异。这样的定义强调,先天具有的潜能并不是决定一个人日后成就的主要因素,大多数人的智力都在中等或以上水平,一个人能否有成就,主要取决于他能否以持续不断的热诚,将其潜能充分激发出来。所以,资优人才的培养应该从仅仅关注资优学生的发展,向既关注资优学生,也关注普通学生潜能开发转变。

2007年,美国教育部发布的《美国学术竞争力咨询报告》中提出美国教育系统中K12教育、高等教育、非正式教育需要相互整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雅克·哈拉克提出非正式教育是一种典型的终身过程,每个人通过日常经历,通过来自周围环境的教育影响和教育资源,即家庭、邻里、工作场所或闲暇活动、市场、图书馆及大众传播媒介习得各种态度、价值观念、知识和技能。

从以上理论和认识来看,创新能力是每个正常人所具有的自然属性与内在潜能。而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也说明,具有创造力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种类的根本区别。脑科学的研究证明,人还具有为了创造而创造、为了探究而探究的行为动机。创造和探究可以满足人的兴趣,愉悦人的心情,因此,创造活动也是人类获得精神幸福的源泉,是人类的精神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呵护并发展学生创造力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培养并发展创造力的教育才是符合人性的教育。

(二)创造需要综合素质

有专家指出国际公民应该具备的三项条件是:技术、语言和创造力。创新教育模式不是一种选择,而是势在必行。各国在教育改革中都非常重视培养创新型人才,然而各国对创新人才的理解并不一致。但其共同之处在于都强调创新人才必须具有创造性、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素质。

我理解的拔尖创新人才,一定是具备创造“根基”的人才,也就是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正如德国著名教育家威廉·冯·洪堡所说:“只有全人才可以创造。”我所指的综合素质,要求学生至少在四个方面有卓越表现:

第一,底蕴深厚。要有扎实宽厚的知识基础。孔子说“君子不器”,认为一个有才华的人应该拥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要成长为拔尖创新人才,必须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知识,特别要上下求索,多汲取人类文明与民族文化的精髓。只有底蕴深厚,才能有豁达的心智、深刻的思维和经得起磨练的意志。

第二,视野宽阔。能够走出校门,具有与社会对话的能力;能够推开国门,具备主动融入世界的意识。宽阔的视野是推进学生创新潜能发展的一个潜在的“反应堆”,它不仅能够唤醒学生潜在的学习需要,而且能发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具有宽阔的胸怀、前瞻的思考、高位驾驭的能力和更丰富的人生选择。

第三,兴趣浓厚。具有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的热情。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天赋,而兴趣恰恰是让学生发现这份天赋的“密码”。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主动地去寻找知识,持之以恒地投入热情,享受发现和创造的过程。而教育的意义正在于呵护好学生的异想天开,点燃兴趣并使其更加浓厚。

第四,境界高远。人生有远虑,有大追求,大气魄。育才校友周恩来在少年时代就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冯友兰讲,做人有四种境界,其中最高的境界是天地的境界,就是要为社会,为时代,为民族乃至世界做一些事情,承担一些责任。一个人的境界决定了自身的精神高度和生命品质。

(三)创造性是涵养出来的

创造性不是教出来的,因为凡是能传给他人的,一定是可以重复的,而可以被他人重复的则一定不具有创造性。创造性就像一颗种子,需要土壤、阳光、雨露、空气,在自然生态的选择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如果这粒种子被放在适合的土壤中,提供适当的气候条件,并给与精心的灌溉、除草、施肥,它就能更加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学校教育就好比是对自然生态的优化,它有能力为学生营造一种更加适合创造性发展的教育“小生态”,使学生置身其中,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四)“小生态”的营造是慢功夫

创造性人才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积淀”到“勃发”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营造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学校教育“小生态”也不能靠一招一式就解决问题,这同样是一个慢功夫。需要学校从培养目标、教学模式、课程内容、考试评价、管理体制等多方面循序渐进,逐步改善。同时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也和学校的文化底蕴、文化品位密切相关。

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道路上东北育才已经探索实践了25年,期间,一些自发或是自觉、零散或是系统的教育智慧与实践,引领育才走到了今天,并站在了中国基础教育的前沿。尤其是近年来,东北育才内外部的环境与体制都在发生重大变革,如以新课程改革为代表的基础教育改革不断创新发展,东北育才集团运行体制逐步确立。即便在这样巨大的改革时期,学校办学质量仍然稳步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应该说,这主要得益于在东北育才内部,营造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教育“小生态”,已经从自发走向了自觉,从局部走向了全局,整个生态系统在持续漫长的运转中,不断得到改善、整合,一点点走向成熟、丰盈。

特别是近年来,学校坚持“高位驾驭,品位发展”。所谓“高位驾驭”,就是以海纳百川的开放胸怀,全面实施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所谓“品位发展”,就是做厚育才文化底蕴,整合学校生态环境,积极搭建开放多元平台,培养具有本土情怀、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

二、为国育才:让拔尖创新人才在学校生态中成长

在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教育生态中,学校精神文化犹如土壤,开放多元的课程犹如提供水分和肥料,教师犹如园丁,而办学条件就是阳光和空气。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动态中获得平衡。

(一)创新需要学生的解放

陶行知认为:“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原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讲道:“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我们解放学生的手,让他们能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成长;需要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能够有广阔的视野,把握经济、社会生活和自然界的脉搏;需要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能够自由、主动地思考问题;需要解放学生的心灵,使他们的想法得到尊重、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伸展。”

解放学生,意味着我们要努力创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自由、宽松的教育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由学生来主导自己的生命活动。但宽松不意味着放松、无序,培育拔尖创新人才教育所创设的宽松的教育环境,其中一定蕴含着某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学校的精神所在。

(二)创新需要为国担当的情怀

著名学者克·霍金森说:“倘若哲学家不会成为管理者,那么,管理者必须要成为哲学家。”在学校中,校长有责任把握学校价值观的发展方向,并使其形成学校全体成员共同的思想与信念,规范学校成员的行为,引领精神文化建设,做学校的精神牧师。

东北育才的精神实质是“追求卓越”。从育才的发展历程来看,育才建校于1949年,是一所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学校,学校创办初期,就提出了“建设新社会精锐干部”人才培养目标,六十多年来,学校始终抱有以自身的卓越发展培育英才、为国担当的情怀。集团内的东关模范小学是周恩来总理少年读书的地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周总理在这里提出的。

东北育才要培养的拔尖创新人才,未来会成长成优秀的国际通用人才,他们应该有在大国崛起中的担当和责任。所以,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我们的德育目标不仅是教育学生守住道德底线,更要让他们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信念,报效祖国的本土情怀。创新人格是创新人才成长的根基。所谓创新人格是世界观、方法论和毅力等众多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往往表现为服务社会的创新责任感、追求真理的创新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勇气、坚忍不拔的创新意志、善于合作的创新禀赋等。德育在学生创新人格的塑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创新需要实践与体验

为培养育才学子始终心系民族、心系国家的责任感和为祖国担当的大爱情怀,在“广、活、精”的发展思路下学校建设起了选修课、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社团组织,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学生社团活动,实现了学生活动的课程化,在活动组织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丰富学生自主体验。

体验是教育真正介入个体精神世界的方式。体验以情感为灵魂,以自由为前提,教育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情感蕴育中自由、自主地体验,通过体验使学生丰富情感,形成正确的态度和坚定的信仰,实现教育对人生的正确引导。在体验式教学理论指导下,学校十分注重创设各类情境,使学生们的道德认知水平得到充分发展。

学生环保社团“根与芽”小组开展了沈阳浑河水质调查、浑河沿岸土壤污染状况分析等一系列生态保护行动;阳光志愿者协会通过义卖、勤工俭学等形式筹集资金资助福利院儿童;在四川地震爆发后,在法国交流的育才学生、在美国大学读书的育才毕业生心系祖国、心系灾区,他们在法国街头积极募捐,在校园内举办哀悼筹款活动;一些学生志愿者利用假期自费前往云南支教、奔赴地震后的北川中学、探访恢复重建中的四川安县。学生的表现充分展现了他们的关爱情结和乐于奉献、勇于担当的公民责任意识。

2008年汶川地震后不久,东北育才世界遗产青年保卫者协会的同学们收到了一份联合国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的来信,信中称赞“你们提升社会对于文化和自然遗产所受到冲击的认识,对此所付出的所有努力我深表钦佩和祝贺”。在汶川地震后,身为世界遗产青年保卫者的公逸男和该协会的同学们产生了一个想法:致信联合国多个专业委员会专家和国内外的世界遗产保护组织专家,呼吁为汶川地震损毁的世界遗产提供技术和资金援助。说干就干,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分头查阅资料,起草了一封中英双语的信件并寄送了出去。几天后,他们的努力获得了肯定。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提示我们:在德育教育中,最主要的是激发学生内在的发展,而不能用权威的影响向学生灌输道德观念。为了发展学生的道德智慧,学校把生活中和现实社会中面临的道德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德育活动的对象,通过开展演讲比赛、讨论会、辩论会、主题班会、主题校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调查、分析、讨论、评价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出路,以此发展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和选择能力。如针对诚信与成才问题进行的辩论,学生们在正方和反方的观点中反复思索、评价、选择;在“世界艾滋病日”,学生们走上街头宣讲自己的课题研究成果。

去年,学校还成功举办了东北育才教育集团首届学代会、少代会,学代会的提案《校园设计之我见》体现了学生做学校主人,关心学校发展的精神,充分发挥了广大师生在学校发展中的主人翁地位。在诸如此类活动中,学生真正成为了德育的主体,实现了德育的自主体验,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道德智慧,塑造了学生的创新人格,增强了全校师生对育才的价值认同和归属感。

三、学生创新素养培养的模式

教育活动在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教育生态系统中,是最具有影响力的一环。建构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开放、多元的课程体系,是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关键。

(一)构建灵活多元的优才教育课程体系

东北育才创新人才素养的培养体系是逐步发展的。它经过了以下三个阶段:

同类推荐
  • 中学生读名家:再别康桥

    中学生读名家:再别康桥

    徐志摩可谓是中国现代文坛独具特色、才华横溢的才子。他的诗字句清 新、韵律谐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散文则如天马行空,纵情任性,随意 铺染。这位自然之子,一生都被诗意浸透,随遇自有乐土。他的诗文,情爱 ,还有那云游飞升般的离去,似乎一直没有离开这个纷繁的尘世,仍被世间 传说不尽。斯人已去,我们唯有从诗文中,触摸那传奇一……
  • 中国广播影视发言人答问录

    中国广播影视发言人答问录

    广播影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人们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文化产品。坚持导向和面向市场并不矛盾,受众就是市场,占领市场就能够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大局服务。
  • 用心爱: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用心爱: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社会主义社会里,教师已成为社会的主人。教师的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他们在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现代化发展做出贡献的过程中,自己也相应得到发展。这样的一致性使教师的劳动热情得到极大的激发,他们主动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自觉履行师德的规范要求,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而竭心尽力。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教师依法执教,享有社会赋予的各种权利,同时履行相应的义务,这种权利与义务、道德与利益的统一,也是社会主义师德平等性的重要表现。
  • 社会组织治理的公共政策研究

    社会组织治理的公共政策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组织迅速发展,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益得到高度重视。本书采用制度主义的方法,专门对社会组织的相关政策进行了梳理,考察我国的社会组织的具体状况,从而为社会组织的治理提供参考。本书首先讲述了社会组织总体的发展与现状,而后对正式社会组织、草根社会组织、网络社会组织的相关政策法规进行了梳理。
  • 公文写作模板与常用语汇

    公文写作模板与常用语汇

    谭慧编著的《公文写作模板与常用语汇》分为基本行政公文、规章制度、通用文书、会议文书、传播文书、专用书信、法律文书、经贸文书、社交文书等九个类别,以“实用”为出版理念,内容涉及各类公文的概述、写作模板和常用语汇。基本涵盖了常用的公文种类,可以为不同需求的读者提供公文写作方面的帮助。本书集实用性、可操作性、规范性、通俗性为一体,内容丰富、文字简明、通俗易懂、体例新颖,一册在手,必能帮助您轻松自如地应对各种文体写作!
热门推荐
  • 豪奢之路

    豪奢之路

    本书讲的是一个老实沉稳的青梅,一步一步上当受骗的故事。
  • 械魂觉醒

    械魂觉醒

    我是谁,苏蓦然常常这样质问自己......在这个连记忆都可以随意植入的未来中,他到底应该相信哪一方的说辞?该不该相信脑中的记忆?一方是强大的普瑞斯联邦,一方是自己祖国的复国革命军,苏蓦然难以取舍......若是有朝一日,你也发现自己的记忆竟被人篡改,你是选择为了寻找过去而与熟悉的人为敌,还是假装没有发觉而继续生活在在安逸的虚假骗局之中呢?PS:此书是在下对于未来的一些创想,想要描绘一个反乌托邦亦或是乌托邦一样的未来社会,在此致敬《攻壳机动队》,新人新书,还望支持!您的每一份收藏与推荐都是对于在下最大的支持!
  • 80后男生的活法

    80后男生的活法

    面对眼前的道路,80后的男生们究竟该如何摆脱压在身上的重担?如何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光明之路?如何过上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本书是一本关于80后男生生存奋斗的书,从心态、事业、爱情、人际、生活等诸多方面进行阐述,帮助读者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对读者建立独特、个性的人生方式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情理侦破推理小说:明星悲歌

    情理侦破推理小说:明星悲歌

    “贵妃醉酒”竟成绝唱。在众人千目之中,女明星居然在舞台上被一位无形凶手当众杀害。案犯是谁?
  • 黄骅将军

    黄骅将军

    巍巍沂蒙,逶迤八百余里,覆压鲁中、鲁南大地。沂山、蒙山、北大山、芦山、孟良崮等名山大岭,山高坡陡,崖险岭峻,层峦叠嶂,丛山连绵,到处悬崖峭壁,巨石嶙峋,古木参天。山中飞瀑流泉,涧深溪清。
  • 驭夫36计

    驭夫36计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穿越到嘉靖年间才发现,历史名人在青春期也不过是这个德行。这模样怎么打倭寇、拒北虏?作为班主任,她只好以暴制暴+攻心为上。且看穿越女教师PK少年民族英雄。谈一场禁忌的师生恋也算是为国捐躯,了不起嫁过去,管他一辈子!为了民族大业,我容易嘛我!
  • 阿金

    阿金

    这是一部个人纪实小说。小说以佛山为背景,整个故事围绕阿金不寻常的八十年写就,其中也掺杂了不少佛山旧闻轶事。八十年间,主人公经历了从日本侵华到新中国成立的风云巨变。日本侵华,她与家人失散,只能和哥哥(阿风)苟活度日,相依为命。抗日战争时期,她辗转成为酒楼里的号梆子、赌场里的老千、黑道人物的情妇。新中国成立后,她遇见了伴陪自己一生的男人,有了自己真正的家,对生活有了新的希望。然而,正当她憧憬着下半生的平静生活时,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她的丈夫遭受“四人帮”摧残、迫害,两人差点共赴黄泉。改革开放,她看到了祖国的伟大复兴,看到了人情事故的温暖。这是一个平凡女人不平凡的一生,有普通女人一样的喜怒哀乐,更有超乎常人的遭遇、惊人的意志,以及与命运的抗争。
  • 陈清颜

    陈清颜

    自信不是自大,谦虚不是自卑!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 A Ride Across Palestine

    A Ride Across Palestin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怎奈大神是傲娇

    怎奈大神是傲娇

    【已完结】玩游戏第一天被追杀,她不就是手误把被人打到只剩下最后那么一丝丝血的BOSS给收为宠物了嘛,身后那一大群追着她满地图跑的人能不能求放过啊!偶遇大神求救命,一声“大侠”哄得某大神心花怒放,随手秒杀追杀者。某女感激涕零要报恩,某大神轻移脚步,一脸不屑:“救你?别自作多情了。”哈?大神您还能更傲娇一点吗?终于某一天某女翻身农奴把歌唱,勾唇一笑:“大神,傲娇一个给我看看?”【一个关于傲娇大神的节操如何被一个无下限菜鸟慢慢吃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