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02900000005

第5章 品性教育(2)

大家谈

@小则妈:4岁的孩子,其思维特点常常是想象与现实不分,会无意地说出一些与现实不符的话来,让人一听,似乎觉得孩子是在“说谎”,其实,“说谎”“不诚实”这样的标签,不易过早地贴给孩子。这位妈妈没有用极端的字眼去训斥孩子,而是努力保护了孩子的童真和善良,通过讲故事的策略来引导孩子体会诚实,充分体现了家长的教育智慧。

@雁宁:孩子为了赢得成人的喜爱,会想出一些他们自认为圆满的方法,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需要。当他们精心设计的方案被成人巧妙地揭穿后,自我教育的效果就会很好地显现出来。我们要相信孩子,他们敏感、聪颖,你讲故事的时候,他一定会对号入座,深刻地领会你所要传达的思想。我们还要时常反思自己,平日里的爱,孩子感觉到了吗?

@鼠小弟妈:我儿子4岁3个月了,幼儿园放学我去接他,他常常兴奋地告诉我,今天在幼儿园玩得很开心,中午的时候,还开着动车去了一趟石家庄,然后又辛苦地开回来了。这后半句一听就是天马行空的想象。我们不能打压孩子的想象,同时,传递给孩子一些正确的价值观也十分重要。

@逍遥:对孩子的品格教育,重在抓好契机。这是位有心的妈妈,善于发现孩子的问题,并巧妙地解决孩子的问题,教育于无声之处。

专家点评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是早期教育中的大事。一个孩子能否养成责任感,关系到他一生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件大事做得好坏,关键是教育者是否重视。教育者应该深刻理解,责任感是人的良好品质之一。因为人既是个人的存在,又是社会的存在物。一个人的责任感,首先来自自觉认为对社会、对他人有义务,有出自内心愿意为社会、为他人尽责的情感。

责任感还来自人的主体意识,一个没有主体意识的人,不可能产生责任感。而主体意识的产生,和他是否拥有自主的权力相关。上文作者伊林娜就是成功地从零花钱自主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责任感更重要的是自觉地承担责任,认为承担是理所应当的,甚至是一种幸福。正像哲学家赵汀阳说的:“不能忘我的人是不幸的,他不会有感人的亲情和爱情,不会有伟大的成就,理解不了伟大的艺术……如果一个人的生活是有意义的,他必定热爱一些人和事情超过爱自己。”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应该尽早地通过小事情进行,让孩子从中得到丰富的体验。家长“艾玛”做得非常好——“我家女儿4岁了,凡是她力所能及的事情,我都尽量交给她去做,比如收拾自己的玩具、从外面回来换完鞋子自己摆到鞋架上”;认识也很到位——“如果家长事事代劳,孩子从哪里去体验责任,当什么都不用做、不用管成为习惯,责任心也就无从谈起了”。

责任感除了表现在“做好分内应做的事”,还包括“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事,因而应当承担的过失”。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用行动弥补了自己过失的时候,对“承担责任”将会有更深刻的体验。酉酉打破了老师的碗,老师已经原谅了孩子,但是家长伊林娜仍然认真地引导孩子,承担责任,设法补救。因为她深信“一个人的责任感来自他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后得到的感悟和提升”。

诚实也是一种基本的道德品质,它是从小培养一个人坚持真理的大无畏精神和实事求是的作风的基础。对于生长在改革开放时期、面对多元文化的孩子,诚实更是需要认真培养的品质。

但是,低龄儿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思维发展也不成熟,有时候他们所叙述的景象是自己的幻想,离开了事物的真相;还有时候为了达到自己美好的目的,而不择手段。对这些,我们决不应该用成人社会的标准,简单地把它界定为不诚实、不道德。

当然,儿童不可能一直停留在不具有道德性质的“说谎”阶段,随着年龄的增大,成人需要审慎地逐步地引导孩子学道德、做道德,培养孩子的诚实品质,使孩子从他律走向自律。

家长芮文枝做得很好。她一方面理解孩子“极力想在我的面前表现她的爱”的强烈动机,同时又以负责任的态度,机智地去发现孩子可能出现的问题。最难能可贵的是家长能够在“努力保护她的童真和善良”的前提下,巧妙地以讲故事的方法,成功地进行了引导。

学会分享

“财产私有制是无法跨越的历史阶段”——这是贝贝妈一句无奈的笑谈,因为贝贝即使在梦中都会大呼:“我的!我的!”

孩子为什么像个“小气鬼”,不愿意分享呢?

成人“强迫性”地让孩子分享,会有效吗?

谈谈孩子的“分享”

安风涛

分享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关于这个话题,我思考了很久,但一直不知从何处落笔好。现在积累了几个案例,和大家来探讨一下。

案例一:一个苹果,四颗葡萄(孩子3岁4个月)

——棋棋,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周五你们幼儿园组织小朋友去岐江公园春游呢!

——太棒了,妈妈!

——我们到时候带上很多食物好吗?

——不要妈妈,不要多,要少!

——为什么?

——就是要少,要很少,只要一点点!

——多带点食物去,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呀!

——不要不要,要超级少!

——你可以拿苹果跟东东换紫菜,拿葡萄跟朗朗换鱿鱼丝,这样你才可以品尝到更多好吃的东西呢!

——妈妈,我只拿一个苹果,四颗葡萄就好!

棋棋是一个阳光开朗的小男孩,平常外出吃饭,每次都主动要带点食物回来给爷爷奶奶吃,有好吃的也肯拿出去与小区里的其他小朋友分享,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儿子春游前的反常呢?

我翻阅去年幼儿园秋游的照片,想起上次我准备了四大盒食物,是全班之最。后来老师打电话告诉我,有些小朋友没有带食物,老师让棋棋把自己的食物分给其他小朋友。是不是上次的“被分享”造成这次的“小气”呢?

我该怎么办呢?真的就带一个苹果,四颗葡萄吗?

我的反思:

去年秋游时的棋棋才两岁多,这个年龄是物品所属权的敏感期,很多孩子都不愿意将自己的食物和玩具分给别人。如果总是遭到成人“强迫性的分享”,很容易使孩子无法顺利度过这个时期,甚至留下阴影。

这个妈妈准备很多食物,目的就是想让孩子和同学分享。但是事先没有和孩子沟通,争得孩子的同意,结果孩子真的是“被分享了”。

既然事情已经发生,就不要过多担心和自责,想办法做些补救性工作吧。办法有很多,不过首先成人自己要搞清楚为什么要让孩子去分享,不然做什么都是盲目的。

案例二:阻止孩子接受别人的分享(一个孩子3岁,一个3岁半)

一次我约了两个同事带着孩子们去孙文公园玩,当我们爬到山上,让孩子坐在台阶上,我给他们讲故事,孩子们听得很认真。这时旁边有一个妈妈带着儿子在吹泡泡,儿子拿一个吹管,妈妈拿一个胶圈。孩子们看到了,被吸引住了,吵着要去玩,那个妈妈很大方地把胶圈交给孩子们玩。孩子们自然很开心地接过,开始吹着玩。可是,才玩了一会儿,我的一个同事就对她的儿子说:“好了,好了,快还给弟弟吧。”

孩子不愿意。

“咱们家里也有,我们回家玩,把这个还给弟弟玩。”

孩子还是不愿意。

这时另一个妈妈也开始劝自己的孩子不要玩人家的东西了。

最终,妈妈们只好把孩子拉开,去其他地方玩。

在此过程中,那个主动分享的妈妈一直说:“没关系的,让他们玩吧。”

我的反思:

如果我们总是一味地去教育孩子要和别人分享,结果当别人与孩子分享时,我们却总是让孩子决绝别人的分享。这不是很矛盾吗?分享不能总是单向的,分享应该是双向的。

案例三:“妈妈请你吃”(安琪 3岁1个月)

晚上,我洗水果时,故意只洗了三个车厘子,故意把苹果切成三份。

——安琪,爸爸洗了水果,现在请你来分吧。

——好的。

——要说“请”字哦。

——爸爸、妈妈是大人吃大的,我是小人吃小的。

于是,她拿起大块的苹果给妈妈。

——妈妈,请你吃苹果。

——谢谢!

——爸爸,请你吃苹果。

——谢谢!

吃完了苹果,她又分了车厘子。

如果在奶奶家,我们有时也会按人头来洗水果,她也会给每个人分。

我的反思:

这样的做法,能让孩子知道,好吃的东西,每个人都喜欢吃,不能只给她一个人吃。她在分水果的时候,我们会开心地、微笑着说声“谢谢”,让她感受到,她这样做爸爸妈妈很高兴,很感激她。从她的表情可知,她心里也是很高兴的。

案例四:下次我有好吃的也会跟爸爸分享的(安琪 3岁1个月)

一天,安琪在吃饼干(只有两块)。我问道:

——安琪,你的饼干好像很好吃,可以给我吃一点儿吗?

——不给。

——可是我也想吃啊。

——不行,这是我的。

——你不跟我分享,下次我有好吃的也不和你分享了。

她马上掰了一小半儿给我。

——爸爸,给你,我和你分享,下次你有好吃的也要和我分享哦。

——好的,下次我吃好吃的也会和你分享的。

今晚,我在吃虾的时候,故意说:

——安琪,这个虾很好吃,分一点给你吃吧。

——谢谢爸爸!(吃得很开心)

——不客气!安琪,你看好吃的东西,谁都喜欢吃,爸爸吃一点,也分一点给你吃。

——嗯,下次我有好吃的也会跟爸爸分享的。

——好的。

我的反思:

听到安琪对我说“嗯,下次我有好吃的也会跟爸爸分享的”,心里感觉暖暖的,真的觉得这个女儿好贴心,更为自己长久以来的努力没有白费而感到庆幸。以下是我对“分享”的几点思考(这里讨论的有关婴幼儿的分享只局限在物质层面)

1.“护食”是人的天性,与人分享则是人的社会性。教孩子学会分享也是让孩子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既然是个过程,就不要心急,慢慢来。

2.分享的前提是自己有余。试想,当我们自己的食物有限,自己都不够吃时,我们也是不愿意与人分享的啊。即使碍于情面与人分享,也可能是违心的。

3.分享是出于自愿的。被迫的分享根本谈不上是分享,甚至可以说掠夺的成分更大。

4.我们为什么要分享?我目前的理解是为了获取快乐。每个人的人性都有这种特质:你给他快乐,他就会回馈你快乐。当我们和别人分享食物时,我们分享出去的其实不仅仅是食物,还有我们对对方的一份心意。对方在接受了食物和心意后会感到快乐,看到了对方快乐,我们也会觉得很快乐。同时,我们也期待着对方也一样能够同我们分享。所以,当孩子与我们分享时,一定要接受,哪怕只吃一小口。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报以微笑和谢意,把这份快乐传递给孩子。

5.家是帮助孩子练习分享的最佳场所。家里有孩子最亲近的人,有最宽松的环境。亲子间多做几次分享练习,让孩子从中体会到分享的好处和快乐,等到她出去与别人相处时,她就会知道如何去做了。

6.要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分享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很多成人都处理不好,干吗要那么为难孩子呢?不要急着教会孩子太多、太大的道理。谨记——不要紧张,慢慢来!

大家谈

@棋棋妈:分享,确实和孩子的年龄有关,不同年龄的孩子对自我、自己的东西的理解是不同的。

@康宝妈:经历同一件事情,每个孩子的感受会不一样。上次秋游的时候,我们没有看到通知,所以没有给康宝准备食物,但是很多小朋友都把自己的食物分给了他,因此他未因自己没有食物而影响情绪,和小朋友玩得很开心。事后我专门去买了饼干,让他带回学校和全班小朋友一起分享。这次春游,他主动跟我说:“妈妈,上次秋游我没有带好吃的,小朋友跟我分享了好吃的东西,这次我要带好多好多的东西,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在超市里,他选了很多东西,并跟我讲:这是给康棋的,这是给圆圆的……我想,也许这些小朋友上次都跟他分享了食物。其实,康宝也经历了从不愿意分享到主动和别人分享这一个过程,但是我们一直没有强迫他跟别人分享,同时我们也努力创造机会,让他参与分享,让他体会到分享的快乐。

@风铃:分享是很有必要的,现在很多家庭错误的爱孩子,导致孩子喜欢吃独食,不会分享,从而也使孩子越发自私。我一直觉得家长应把孩子看作家庭中普通的一员,不要过分强调把最好的给孩子。

@家宝:我家的宝宝自己的食物与别人分享是没说的,就算只有一点点了也愿意分一半给别的小朋友,可是,当他看到别的小朋友有零食时,觉得别人也应该分点给自己,所以看到别的小朋友有吃的时,就直接走过去要。我多次跟他说这是没有礼貌的,可他就是忍不住,“我的都分给别人吃,那下次我也不给了!”不过到下次,他会忘记了,照旧有了吃的大家一起吃,但也改不了找别人要的坏习惯!

@随风:我们传统的教育多是要求孩子付出,并且是单向的。这就造成我们不知该不该接受他人的分享,有时候对方特热情,拗不过,接受了,心里却不好意思,总感觉欠人家的,然后这件事就会成为一个负担,总想着该怎么还人家,或者跳到另一个极端,极力逃避这件事,或选择忘记,或避开可能遇到熟人的地方。我就是在这样的教育下长大的,有时对此很纠结。

同类推荐
  • 家教心语

    家教心语

    《家教心语(梦启录)》一书提出的问题是家教中,特别是幼儿、少年家教中诸多问题的一部分,意在抛砖引玉,引起大家重视,推进问题解决。
  • 我们的孩子缺什么

    我们的孩子缺什么

    现在的中国孩子是幸福的一代,千辛万苦的家长为他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优越条件,他们不缺吃、不缺穿、不缺爱,可以说什么都不缺。事实上,有很多中国孩子都不快乐,物质上富有的他们在精神上似乎缺少了什么。现在的孩子到底最缺什么,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去做,成为一个千万家长关心的话题。
  • 培养完美女孩全书

    培养完美女孩全书

    本书围绕女孩的生理、心理个性特征以及科学的教育方式展开,分别从心理、气质、美德、学习、性格、习惯、交际、能力等方面为父母献上一套立体式的教育方案,全面揭示了女孩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众多问题,为家长们提供了许多富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经验。
  • 换种方式与孩子沟通

    换种方式与孩子沟通

    很多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是失败的、无效的,就是因为他们运用的方式是消极的,他们习惯用命令、教训、呵斥、指责、责骂的方式去沟通。今后一定要彻底改掉以前那种家长作风式的无效沟通方式,换种方式与孩子沟通,充分考虑到与孩子思想观念的差异,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考虑问题。
  • 好父母 教安全

    好父母 教安全

    2008年12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首次发表《世界预防儿童受伤报告》。报告说,全世界每年约1000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各种疾病,死于意外伤害的孩子约是82.9万人,平均每天有2270个孩子死于意外事故。其中,每年有26万孩子(也就是每天有712个孩子)死于交通事故。交通事故是10-19岁孩子最大的意外死亡杀手,这还不包括每年有上千万的孩子在交通事故中受伤或致残。这些孩子本可以健康成长,但却因为父母疏于对他的安全教育或照看不周而遭遇意外。毋庸置疑,安全,对于孩子,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热门推荐
  • 玫瑰绽放的年代

    玫瑰绽放的年代

    十七岁的抗联女战士柳芍药双亲都被日寇杀害,为了护送她到苏联学习,十五名抗联战友牺牲在黑龙江边。在柳芍药的生命中,杀敌报仇成为她唯一的生存目的!石钟山“激情三部曲”终篇,“女版石光荣”的长篇小说。从30年代到80年代,半个世纪的时光,为了自己的梦想去奋斗的经历的辛酸成长史!
  • 侠武无敌

    侠武无敌

    怀血恨深仇,携满腔热血,砥砺奋进,横空出世,龙行天下,终达侠武无敌之境!
  • 倾城泣歌

    倾城泣歌

    一场荒谬的婚礼,揭开的是皇家的丑陋,更是沐家的神秘面纱,出自修仙界却沦落到下界,虽然历史早已消散,但身为沐家儿女,怎能任由真相掩埋,仇人逍遥?且看沐倾雪与震夜城携手同游万千世界,谱写一曲泣歌.......
  • 爱如冬雪纷飞时

    爱如冬雪纷飞时

    南雪羽爱沈言旭,爱到让自己遍体鳞伤,家破人亡,一无所有……沈言旭的心里,南雪羽不过是一个杀人犯,她不仅害了奶奶还害死了自己爱的女人,所以这个罪人就算受尽一切折磨也只是在还债罢了。直到她如冬雪一般坠落,雪的世界染上血的颜色……
  •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1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1

    本书共分为三卷,该书为第一卷,主要讲述了青年时期的苏东坡在政治、文学上的成就及其情感生活。在政治层面,苏东坡一心为民,体恤百姓,刚直不阿,为民谋福,是百姓眼里的“活菩萨”。在文学层面,他是中国古代不可多得的文化巨人,写了很多流传至今的诗词,其中许多成为千古绝唱,堪称空前绝后的一代奇才。在情感层面,苏东坡情路不畅,第一任妻子王弗聪慧过人,却早早离开人世;第二任妻子王闰之质朴贤淑,在苏东坡遭受排挤时,默默地照顾他。
  • The Original Peter Rabbit Books

    The Original Peter Rabbit Book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朕是猫

    朕是猫

    小美是一名刚从护士学校毕业的年轻护士,在一所临终关怀医院工作,像她这样的年轻女孩,竟然很意外地接到了高高在上的军方雇佣函。在医院院长的办公室里,她忐忑不安地看见一名军官背着手,看着墙上的图表。看军官胸前那枚带翅膀的特殊履历章,此人可能是参加过太阳系战役的老兵。军官看见她,开门见山地拿出一封信,说:“我们的一名老战友快不行了,你们护士长向我推荐你,希望你能陪我们的那位老战友走完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日子,这是住址。”
  • 地铁异事簿

    地铁异事簿

    我受到爷爷的影响,对地铁上的事物十分好奇,大学毕业时我放弃了去国外留学的机会留在北京研究地铁建设。而我参加工作后一直都和地铁打交道,三番两次在地铁站发生怪事。每当我回到家中和爷爷讲起亲身经历的时候,爷爷总会有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和我分享。我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并不相信乱力怪神之事,可爷爷讲述的故事却在某种程度上与我的境遇有着相似之处,为了能够让自己安心,我踏上了寻求真相的路。
  • 中国历史博览4

    中国历史博览4

    《中国历史博览4》主要内容分为“元朝”、“明朝”、“清朝”三个章节。
  • 舌尖上的狂欢

    舌尖上的狂欢

    生是我们永远的追求,而口腹之欲是通向终极目标的必由之路。盛宴与简单的食物并存,滋润着生命的天天与年年。洪烛的笔悄悄敷衍开来,在这个仿佛人人都可以表述的领域,他更有说服力,也更加深入、精确。通过感受的舌尖。我们一次次登上五味筑起的狂欢天堂! 有人说中国文化是饮食文化,西洋文化是男女文化,可见中国人是最讲究吃的,古代即有“民以食为天”的谚语。中国是出美食家的国度,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令全世界惊叹。孔子堪称第一位美食家,率先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口号。 《舌尖上的狂欢》对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各种菜肴、小吃进行了生动的描述,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