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04700000005

第5章 吾学篇·教书与育人(3)

著名画家陈丹青撰文说,现代教育培养的人,是有知识、没文化,有专业、没理想,有地位、有学位,但不一定有教养。他举了自身的一个例子。一次到罗马旅游,进了一家古董店,只顾埋头看文物,然后向一位很有风度的老先生问价钱,老先生说:“这是我的店,你进来招呼都不跟我打,就在那里看,我不卖给你。”陈教授当时就脸红了,于是发出感叹:很多人没礼貌,并不是品质有多不好,而是不知道怎么尊敬人,没有养成礼貌的习惯。可见,叶老的思想决非陈年老调,在今天仍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永不会过时。

三、养成良好的习惯应该从小事入手

叶圣陶先生不是空头的教育理论家,他的理论来自教育、教学实践,他的关于“养成教育”的论述,几乎深入到中小学教育的方方面面。他在《如果我当教师》中谈到:“养成小朋友的好习惯,我将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物入手;但硬是要养成,决不马虎了事。譬如门窗的开关,我要教他们轻轻的,‘砰’的一声固然要不得,足以扰动人家心思的‘咿呀’声也不宜发出;直到他们随时随地开关门窗总是轻轻的,才认为一种好习惯养成了。”就是这么一件小而又小的事,叶圣陶先生叙述得多明确,多细致。

我们不要小看这些所谓的小事,之前在《读者》上看到过这么一则故事:40多年前,苏联政府要挑选宇航员去完成第一次太空遨游,加加林当时并不是所有人选中条件最好的一个,他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挑选,根本没想到自己会被选中。当幸运之神降临到他头上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感到惊讶,加加林甚至以为那是个愚人节的玩笑。一直到他登上飞船进入太空,遨游了108分钟,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后,总设计师罗廖夫才揭开了他入选的谜底。在挑选宇航员时,罗廖夫发现在所有前来参加选拔的人中,在进入太空舱前,只有加加林一个人脱下皮鞋后才进去。脱掉皮鞋,一个细微的举动,给了加加林一次闻名世界的机会。

我们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就应该从小事入手,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好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一点一滴注入学生的心灵,融入学生的血脉。这方面我们许多班主任做得非常好,有的指导学生将课桌蒙上一个布套或一张白纸,培养其爱护公物的好习惯;有的指导学生给小树挂胸牌,培养其爱护环境的好习惯;有的手把手地教学生怎样扫地、怎样将拖把摆放整齐,培养其讲卫生、爱劳动的好习惯;有的充当临时爸爸妈妈,陪学生去理发,培养其遵守学校仪容仪表规范的好习惯……有一位班主任在初一时就将课桌、门窗、地面的卫生保洁工作责任到人,一开始很累,但长期的训练使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不用老师再提醒;进入初三,尽管学习任务很重,但无论你何时踏进这个班,班里都是干干净净的。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仍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我们应将把它贯穿于学期的始终。

(江苏省苏州市草桥中学倪钧)

4.叶圣陶的课堂教学观、素质教育观、教师观

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

——叶圣陶

(摘自《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一、关于课堂教学观

叶老在1977年作了《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一文,文中说:“我想,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一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而学生要学要练,就为要进入这样的境界。”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于是成为叶老“为人生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

这一理念是针对课堂教学存在的流弊而提出来的。早在1919年,叶老在《今日中国的小学教育》一文中,对老师把学生当成一件机械、机械的动作练习、增加授课钟点的做法大加批挞,并指出一些老师在课堂上的做法是:“教授学科,他们预先编定教案,自己怎样问,学生应当怎样答,逐句话逐个动作,一一配定了各占若干时间;到了上课的时候,只把自己问的和学生答的照所列的表表演完毕,没有不合预先设计的,连时间也没有差错,这便是这班教师的无上教授法。”可见,叶老对这种只有预设没有现场生成的“满堂灌”的课堂是极为反感的。这样的课堂毫无疑问是老师在霸占着讲台,学生只有被动听的份。时隔六十年的1979年,叶老在《当前教育工作的几个问题》中再次对老师霸占课堂表示不满:“现在上课,还是那个老习惯,老师讲,学生听,好像老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这是不行的。”接下来,叶老进一步说:“老师不能光灌输,要多启发,多引导。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学不好的。……如果学生不会自己动脑筋,不会自己求知识,学本领,事事都得依仗老师,这样的人培养出来有什么用呢?”

这种被动显然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1941年,叶老在《如果我当教师》一文中提到:“被动的事情做得太久了,便不免有受刑罚似的感觉。在听得厌倦了而还是不能不听的时候,最自然的倾向是外貌表示在那里听,而心里并不在听;这当儿也许游心外骛,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也许什么都不想,像老僧入了禅定。教学生一味听讲,实际上无异于要他们游心外骛或者什么都不想,无异于摧残他们的心思活动的机能,岂不是残酷?”“残酷”一词不是危言耸听,确实是事实。不知我们的老师认真地计算过没有:学生的精神流失率究竟有多少?一堂课下来学生究竟收获了多少?美国的约瑟夫·特雷纳曼通过课堂教学测试告诉我们的答案是:老师讲解40分钟,学生则只能记住20%。美国缅因州国家实验室一项关于“学习金字塔理论”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的答案是:教师讲授,学生对所教内容两周以后记住的平均率为5%。曾在网上也看过很多课堂教学的类似图片:老师在台上口若悬河,而讲台下却是睡倒一片。这真是很恐怖的事。

如何改变这“满堂灌”的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课堂教学?叶老在他的很多文章中提出了解决的办法。1980年他在《讲和教》(《晴窗笔记》之四)中说:“学生自己想得通的,说得清楚的,自然不必教。想不通了,说不清楚,就是碰了壁了,其时学生心头的苦闷多么厉害,要求解决的欲望多么迫切,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受老师的教,真好比久旱逢甘雨,庄稼就会蓬蓬勃勃地滋长。”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一旦被激活,那潜力是巨大的:“将会达到这样一个境界:在事事物物中,随时随地能够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叶老认为“这样的人才是任何工作任何行业最为需要的”。他“恳切期望老师们向这方面努力”。而我们现在的很多老师,是很不放心学生的,恨不得一加一等于几也得在黑板上演示一番告诉学生。又比如,语文课上,在讲解作者生平及历史背景时,注解中和下发的资料中明明写得是很明白的,我们的老师也非重复一番不可,生怕不这样,学生就不会去看,教学就少了一个环节似的。如此,学生最基本的一点主观能动性被抹杀了。

1983年,叶老在《读书和受教育》一文中,提出了“自我教育”的观点,也就是“自学”。叶老认为“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也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而作为老师,我们就是要引导学生知变、求变、善变,有所改革、有所创新,就是要引导学生进行自学。他说:“教师特别致力于引导学生善于自学,绝不是越出了教师的职责,绝不致贬低了教师的尊严。正相反,我以为唯有能这样做的教师才够得上称为名副其实的教育家。”同年,叶老在《教育杂谈——在民进外地来京参观教师茶话会上的讲话》中再次谈到自学的话题:“世界上的事情是学不完的,无论是谁,都要学习一辈子。咱们当教师的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一直学到老。”“达到不需要教,就是要教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让他们自己学习一辈子。”“假如在校时候常被引导向自学方面前进,学生有福了,他们一辈子得到无限好的受用。”今天的课改特别提到了一个关键词,即“自主”,也就是强调自主学习。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很多学校,已经让“自主”落地,融进了课堂教学的整个环节当中。

基于此,叶老在《教育杂谈——在民进外地来京参观教师茶话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对老师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参观老师教课,要看老师是不是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要看效果如何,学生是不是真有所得:所以不能光看老师唱独角戏。听到有人说,听某老师讲课简直是最高的艺术享受。我不大赞同这个说法,欣赏艺术要到剧院去,到音乐会去。参观学校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学生怎样生活,甚至怎样游戏,都应该是参观的内容。”如何评价老师的课堂教学?叶老的这段话告诉我们,要看重学生的表现。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快乐的神情,精神没有流失,体验到成功的幸福,我想,这样的课一定是好课,这样的老师也一定是位好老师。这也就是新课改的核心:以生为本。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有人认为叶老此语太过理想主义,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事。今天,很多课改学校用事实告诉我们,此语不仅可以实现,而且已经实现。目前,我们的课改正向深水区迈进,叶老的课堂教学理念无疑是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的。

二、关于素质教育观

“原来‘教育’这个词儿,如果解释得繁复,几本书未必说得完;简单的解释,一句话就可以说尽,就是‘养成好习惯’。”“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有人将此概括为叶老的“素质教育观”,我深表赞成。素质教育就是要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抓起,没有良好的习惯,谈何素质?

叶老在诸多文章中,对“习惯”作了多方面的阐述。

叶老认为“能使个性充分发展的是好习惯,能把事情做得妥善的是好习惯,能使公众得到福利的是好习惯,大概也不过如此而已”。

叶老还对习惯与能力之间的关系作了分析:“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的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也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习惯养成得越多,那个人的能力越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的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的习惯。”在这里,叶老明白地告诉我们,好习惯是能力的基础,养成好习惯就是为了增强能力。

那么,如何养成好习惯呢?

一是好习惯要落实到切实的行动上,从小事、细节抓起。

“无论怎样有价值的知识,如果只挂在口头说说,而不能彻底消化,举一反三,那是语言的游戏;都必须化为习惯,才可以一辈子受用。”叶老强调习惯是必须得化为行动的,而且应当从小事做起,哪怕是关门、开门这样细节的小事:“养成小朋友的好习惯,我将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物入手;但硬是要养成,决不马虎了事。”

二是要有理想,通过“自我教育”养成好习惯。

“所谓‘自我教育’,就是不去依傍他人的力量,自己来养成这些好习惯。青年们如果怀着理想的话,如果热切期望实现理想的话,那么急于养成好习惯的愿望就会像火一般的燃烧起来。”

三是有两种习惯不能养成:“一种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又一种是妨害他人的习惯。”叶老认为:“凡是为非作歹的人,他们为非作歹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也可以用一句话来包括,他们的病根在养成了妨害他人的习惯。”

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我想,大道理谁都会说,但如何让大道理落地却很少有人真正地关注过,或者说,在关注,但却被升学分数的压力压得失去了落实素质教育的激情。其实,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与分数不矛盾。试想,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了,生活习惯养成了,日常行为习惯养成了,好的分数还会远吗?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不仅是对学生负责,更是对整个社会和人类的发展负责。

让我们好好地感悟叶老“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一素质教育的观点,从小事入手、从细节入手,切实地行动起来,并且坚持不懈地摒弃不良习惯,把良好的习惯保持下去,教育就有了希望。

三、关于教师观

叶老的《如果我当教师》一文写于1941年,时隔七十多年,今天读来仍是振聋发聩、引人思考。

叶老此文从“我如果当小学老师”“我如果当中学老师”“我如果当大学老师”三个方面对如何当老师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从中我们不难领悟叶老“为人生”的教育本质观,也就是“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

1.小学老师怎么做?

叶老认为要与小学生成为朋友,而不应该把他们称为讨厌的小家伙和惹人心烦的小魔王。他说要“出于衷诚,真心认他们作朋友”。是的,老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就是朋友之间的关系,因为只有朋友间,才有可能无话不说。朋友之间的关系,是最有利于沟通和交流的。现在我们很多老师与学生之间之所以存在着“代沟”,其实就是没有把学生当成朋友的缘故。

同类推荐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秧歌和鼓舞(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秧歌和鼓舞(阅读中华国粹)

    阅读中华国粹系列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丛书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入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本书分为秧歌、鼓舞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东北秧歌;山东秧歌;河北秧歌;河南秧歌;山西秧歌;陕西秧歌等。
  • 一千零一夜(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一千零一夜(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智慧中国

    智慧中国

    十二五期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的发展,国家在智慧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将投入大量资金,各城市正在加紧研究智慧城市解决方案,部分城市已经开展了具体的实践。但目前国内尚缺少系统地介绍智慧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内容与实践的书藉,本书主要阐述了如下内容:智慧中国的定义、内涵、建设现状,智慧中国的总体架构;智慧中国基础网络建设;智慧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智慧中国各系统的建设(智慧政务协同平台建设、智能医疗建设工程建设、智慧中国智能电网工程建设),最后介绍了智慧中国建设发展展望。
  • 三十六计(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三十六计(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中国政治史速读

    中国政治史速读

    历史总是让人回顾,让人想一探究竟。本书纵横交织,为我们介绍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以时间为线索,从王朝更替说起,分类而谈,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解读那已逝的历史。
热门推荐
  • 绝代废材倾天下

    绝代废材倾天下

    她,华夏M国罗刹阁首席杀手,因为拥有神器,被从小抚养长大的亲大伯逼迫自爆。她,莫云大陆柳云城柳家二小姐,自幼被称为废物。当华夏的她转生为她时,废物?有看到过一出手就是灵丹的炼药师废物吗?有看到过一人单挑一个世家的废物吗?神器?我自己会炼神药?我自己会炼神兽?我屁股后面端茶倒水的是什么?他,魔王弑天,甘愿成为她的契约兽。“女人,你是我的,没有我的允许,你休想离开我”他,莫云国第二个皇子,莫青天,甘愿为她遮风挡雨。“雨儿,我愿为你撑起一片天地,只求你不要离开我的视线。”他,无极宗少宗主,无悔,只愿一世跟随,“小雨,我愿一世跟随你,做你的小跟班”契约,升级,练武,炼器,炼药,我样样不落。且看我柳小雨翻手云覆手雨,打遍天下无敌手,坑遍天下所有人。
  • 獒王归乡记

    獒王归乡记

    护院神犬——獒王巴勒占堆被寻獒人偷到拉萨,他巧用计谋逃脱,与“闹市魔王”成为朋友,在老索朗的帮助下走上返乡之路,但偷走他的人始终尾随着。途中,他受到诺布、益西等善心獒犬的帮助,差点落入人类的圈套但再次逃脱,与黑獒加古成为挚友,与野狼数次恶战,亲身经历了野驴争夺王位的悲剧。最终,他以德报怨,感化了偷他的人,成功返回家乡。
  • 轮回古神

    轮回古神

    当古老的修真体系与科技体系碰撞,谁有更胜一筹,万世轮回,只为你(第一章各位提点建议,看情况如何,好的话,我会继续写)
  • 防病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防病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本书希望给您带来心灵上的启迪。从现在做起,改掉我们的不良习惯,提前预把疾病赶出我们的身体。
  • s女奋斗记

    s女奋斗记

    她们是宅女、是白领,是飞特……她们时而像奔奔族一样忙碌,时而像活乐族一样悠闲。在暗潮涌动的社交场,她们上演了一出跌宕起伏又笑料不断的风魔好戏!幽默堪比石康,京味儿更胜赵赵。若说三个女人一台戏,那四个女人岂不是要闹翻了天?我们的口号是:嫁不出去也要性感下去!
  • 回家(中篇小说)

    回家(中篇小说)

    晴空万里。台北桃园机场。旅客们相继登上一架巨型客机。一对老年夫妻从容走来。女的穿天蓝色旗袍,红色毛线外套;男的穿着普通夹克衫。他们手牵着手,轻声谈笑着。健步登上舷梯。男的叫姚铭道,82岁;女的叫周淑娟,77岁。客机腾空而起,冲向蓝天。这对老夫妻的眼眶里闪着泪光……女的说,终于可以回家了。男的说,这一天,等了整整六十年呀!两人对视了—下,幸福地微笑。机舱外云海滚滚,机翼下波涛汹涌……客机经过一个多小时飞行,飞抵杭州上空。周淑娟激动起来,高声叫,西湖……西湖……铭哥。
  • 杏花如梦作梅花2·梅之卷

    杏花如梦作梅花2·梅之卷

    国民游戏《仙剑奇侠传》世界观架构师王世颖全新力作!全景呈现明末清初风流名士间的浩大恩怨,纠缠爱恨,全文荡气回肠,被誉为《梦回大清》《步步惊心》后最好看的古言小说!他,不悔相思,宁负天下;他,隐忍弃权,生死可相随……明末清初,满族皇室少年褚仁因马车坠毁,被游学的大儒傅山父子所救。机缘巧合之下,褚仁化名傅仁,以傅山子侄身份跟随两人生活多年……被贵为王爷的生父齐克新寻回后不久,历史上有名的“朱衣道人案”爆发了,傅山被牵连入狱。为傅山向齐克新求情的褚仁并不知道,因为功高震主,齐克新被新皇所忌惮,一场阴谋悄然来袭……
  • 天曜世界

    天曜世界

    一把奇异的宝剑流落在外,一位天赋异禀的少年,将碰撞怎样的火花?“嘿,小子跟着我,带你吃香喝辣……咳咳,不对不对,是带你称霸世界!”“怎么样,是不是特激动?”“没怎样,不感兴趣。”某宝剑:“……”
  • 中国古代将军传

    中国古代将军传

    这本《中国古代将军传》选取了历代将帅,为之立传,上起先秦的伊尹,下迄清季的聂士成。中国古代的将帅数目之多,不可胜计,本书所选取的是其中最着名、最具代表性的。虽然管窥锥指,不能全部囊括,但读者可以窥一斑而想见全豹。
  • 吾尽仙途

    吾尽仙途

    八荒之广,修仙成群。天道海阔,异物聚团。指纳乾坤,手转星移。一生无悔,我要修仙!两世为人,开创传奇。转回重生,我要成仙!我秦枫在,就没有不可能!为红颜,为亲人。吾欲成仙,汝不可挡!我秦枫有一梦想,欲站仙巅与众仙发起挑战!诛仙!灭仙!屠仙!我秦枫欲成仙,斩尽世间妖魔!我秦枫欲成仙,灭完仙界伪仙!只要我秦枫还有一口气在,这世上便没有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