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你刚才讲泛政治化的时候说不能搞假、大、空,那幼儿园可以搞政治教育吗?”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我认为,即便在幼儿园,也一样可以进行政治教育,问题是你说的政治教育中的“政治”指什么。我举一个公民教育的例子吧。与政治教育相近的词就是公民教育。2006年,我去英国待了三个月,专门去进行公民教育方面的考察。我参访过六所学校,其中三所中学、三所小学。这六所学校都有一些共同的东西,一是课程,无论小学还是中学,公民教育都是国家课程;二是每个学校都有所谓的School Council,可以翻译成学校议会或者学校理事会。School Council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一个小学有1000名学生,从每100名学生中选一名School Council的成员,这十名学生再加上教师代表、学区代表一共13个人,共同组成学校议会。他们可以决定学校的一切重大事务,作出的决定校长必须执行。比如说一所小学的学生代表发现学校的棒球场基本没人而玩浪费了,足球场却太小,School Council就要求把两个球场合并到一起,那校长只能执行。如果校长不想执行,他就必须向School Council的每位代表游说,再进行重新投票。多数人接受校长的意见,校长才可以不执行。否则,校长就必须遵照决议去做。这个就是政治教育,就是公民教育。不仅如此,英国人把它看成公民教育非常重要的形式。这实际上就是杜威和陶行知讲的生活教育、做中学。大家仔细想想,School Council跟校长的关系其实同英国议会与首相的关系是同构的。孩子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学政治学也已经知道了大概。如果有合理的诉求,孩子们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实现。政治是什么?政治是众人之事。政府是什么?是管理众人之事的机构。这是孙中山先生的话,我认为非常通俗而精辟。政治的概念很大,不等于阶级斗争。幼儿园里的德育教育叫社会性发展。社会性是一个概括性很强的词,其实是教小朋友怎么处理纠纷、怎么遵守规则,长大了就知道怎么做人大代表的。所以,我们跟孩子是以平等的方式说话还是以不容讨论的方式说话,从隐性课程来讲就是政治教育,是民主的政治教育还是专制的政治教育。因此,从一定程度讲,是否尊重孩子不仅仅是职业道德的问题,也是政治教育的问题。
我这些年一项非常重要的努力就是希望推动中国的公民教育。公民教育似乎在政治上特别敏感。一方面,现在很多地方自发地与美国公民教育中心合作开展公民教育,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担心。一些人觉得底下搞的公民教育很危险,却不积极建构自己的公民教育概念。其实根本不用怕公民教育,“怕”往往建立在无知的基础之上。放眼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发展趋势就是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民主化,谁都不可以违背。随着中国义务教育的普及,如果以专制的方式对待年轻的一代,将来只会引起更大的德育问题。体制上的民主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当然,民主化要稳妥一点,不可以太激进,否则会造成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我们会失去更多的民主与自由。激进民主化不行,但也不能走封建的路子,政治上必须往前走。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教育问题了。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行吗?我举个例子,吴邦国委员长在2011年上半年宣布,“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他呼吁仍然要努力奋斗,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很奇怪,法律体系都基本形成了怎么还以建立法治国家作为奋斗目标?道理很简单,我们的法律条文都有了,可是我们的某些法官会和罪犯一起合谋怎么给罪犯脱罪。制度有了、文本有了,但法治的主体没有,执法的人没有,行吗?做教育的人现在一定要认识到大局、大的趋势,教育家要有前瞻性。中国的教育现在不做公民教育、不培养孩子积极理性地参与公共生活,将来会搞乱了政治民主。所以在观念上一定要抓公民教育,有公民教育的意识。中国的公民教育是什么?在我看来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教育。我们要努力教会孩子过民主的生活,理性、积极地参与公共生活。消极逃避公共生活不好,“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不是公民是“私民”。另一方面,培育臣民也不行。臣民没有平等的、民主的人格,只有义务没有权利。臣民人格上属于他人,也是另外一种“私民”。公民人格和道德人格是相互支持的,两者要互补。因为有时候不讲公民人格只讲道德人格,好好先生容易造就腐败,造就社会的不公正。
最后讲一下礼仪教育。
礼仪教育非常重要。我是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很多年前江苏省教育厅的一位官员跟我说,南师大的教育有问题。我问什么问题。他说,南师大的一个硕士毕业到他们那儿去工作,连倒杯水都不会!虽然我当时毫不客气地回击他说,我们南师大培养硕士不是用来给你倒水的。但是反过来想,人家的话也不一定全错,一个硕士毕业的人应该对教养、修养有认识,应该会倒水。哗啦倒一杯水,那叫不会倒水;倒水的时候很关心对方,很有礼貌,他就觉得你会倒水。涵养、教养本来主要指小事情,就是那些能够体现出关心别人的事情。比如你推旋转门进去的时候要看看后面有没有人。有教养跟没教养就体现在细节上。中国的德育有许多问题,最突出的表现之一就是我们只讲大道理,小的细节都不讲,这是不对的。道德教育就是要教这些小的东西。道德教育就是要教会孩子们关心别人,有教养,不粗糙。所以我觉得礼仪教育非常重要。
但是礼仪教育也存在问题。发现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以后,好多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都开始讲,但是讲得太技术化了。我举一个例子,去年七月份,上海市教委成立了一个学生品德发展中心,邀请了全国六七个单位去揭牌,我代表北师大去了。结果那天在首都机场被国航耽误了,应该是早上九点钟从北京起飞,但是下午两点钟才起飞。那天险些发生“暴动”,为什么呢?就是礼仪教育没做好。刚开始,飞机晚点是因为雷雨,大家都能理解。等到十点的时候,雷雨停了,开始有飞机起飞了。大家就在那儿盼飞机起飞。最后发现同样是国航,一班九点半从北京飞到上海的飞机已经起飞,大家就不干了,就去讲理。十一点我们的飞机还没起飞。工作人员先是解释说是因为卫生没打扫好,后来说正在上行李。最后我们发现根本不是这些原因,而是机组人员找不到了。这大概是史上最荒唐的误点理由。一位服务小姐在被我们“围攻”的情况下,不停地用对话机跟“领导”对话,我们才听到真实的原因是机组人员找不到了——机组人员大概以为雨要下一天,就去找地方休息了。什么东西险些引起“暴动”呢?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都去找服务人员论理,那位服务小姐始终面带微笑地跟我们解释,在知道是机组人员找不到以后,她还是面带纹丝不动的微笑。恰恰就是这样的微笑让一位老先生急了,老人家把桌子“砰”地拍响,说:“你别给我嬉皮笑脸,好不好?”即使是这样,那位小姐仍然保持着职业的微笑直到最后——职业学校的礼仪课程就是这样训练她的。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当时心里就很难过,因为我觉得是礼仪教育害了这个孩子。这个时候,她的自然的表情应当是跟我们一样着急、愤怒!我得出一个结论:完整的德育,同时需要下两个功夫,既要教人洒扫应对,也要明心见性。因为所有的礼仪不过是善良、尊重、公正这些价值的表达,如果没有内瓤,或者有内瓤但是不能妥帖地表达出来,礼仪教育就会害人。礼由心生,礼仪教育一定要跟孩子的善良、爱心这些最基本的心的培育结合在一起。只教孩子手怎么放、怎么笑是不够的。要教孩子笑是什么,笑是高兴、善意的表达。必须做这个链接,不然,只是机械训练就太可怕了。那个时候,我一方面真心佩服那位服务小姐的敬业精神,另一方面也在想,如果礼仪教育完善一些该有多好。
讲课只能讲有限的东西。如果大家业余有时间,不如看一些东西然后学以致用,挺有乐趣,但不要作为任务。我的硕士生、博士生到我家里去,他们说自己的孩子多坏,讨好的时候就拼命讲好话。我回头一问就把他们问倒了。我说:“那你的孩子属于道德发展的哪个阶段啊?”有几个人就愣在那里,然后我就笑着说:“你们几个人跟我学德育都是学那些记诵的东西。”因为按照科尔伯格讲的三水平六阶段,这是典型的利己主义、互惠的道德判断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是根据做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来作判断,其实事情对错与对他有没有好处是两回事。学了一大堆科尔伯格的理论,但这些知识并没有迁移到日常教育生活里去。我认为,学了科尔伯格的理论,至少应该能够判断孩子的道德判断处于哪个阶段,要促进他发展的话就要用高一个阶段的判断去跟他互动。
大家在机场吵吵嚷嚷的时候,我就觉得那是一个德育问题,礼仪教育怎么把人教成那样?我觉得教育学的学习如果能让大家尝到学习的乐趣,就会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我主张人人都要学教育学。我到北师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时,给中文系的学生教公共教育学。因为那时候师范生都是强制的,好多人并不愿意当老师,他们听教育学的时候都愁眉苦脸。我说没有关系,你们听教育学不吃亏的。他们问为什么。我说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且你未来生活幸福不幸福很大程度就取决于你有没有教育学的素养。就算你不当老师也没有关系,你当不当爸爸或妈妈呢?你不当爸爸或妈妈也没有关系,你是丁克家庭,不结婚,但是你总得做一个好的叔叔或阿姨吧?你如果想当一位好一点的叔叔或阿姨,也要有教育学的素养。说过这个之后,大家都愿意学教育学了。我觉得德育也是这样。这个讲座一方面是专业的德育讲座,另一方面,大家有时间可以琢磨一下今天的许多建议,用来提高工作效率。学习更多,人生的厚度就会增加,人生的幸福感也会增加。教育家很辛苦,但并不是一个很苦的差事。大家如果要做教育家,就一定要立志做最伟大的、最幸福的教育工作者。
主持人:非常感谢。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跟檀老师互动一下。
一个学员:檀老师,听完您的课之后我非常受启发。您讲的许多问题实际上我们也一直在思考,但是一直没有这种系统的、理性的思考。有的时候忙于杂务,总觉得似是而非,也就这么做了。听了您的报告以后我在想,您讲的这些,有没有写过系统的书,让我们回去可以继续学习?
檀传宝:北师大出版社出版过我的两本书,一本是《德育原理》,还有一本是《教师伦理学专题》。《教师伦理学专题》是讲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科学出版社有两本你们也可以参考,一本叫《德育美学观》,还有一本叫《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这分别是我的博士论文和博士后研究成果。有几本最新的著作,你们可以关注一下:《浪漫:自由与责任——檀传宝德育十讲》《走向德育专业化——学校德育100问》和《德育的力量——“北京市德育专家大讲堂”实录》(已经于2012年出版),都由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尤其是《浪漫:自由与责任——檀传宝德育十讲》一书,是我近十年的演讲录,大家读起来可能更有乐趣。
读书需要用滚雪球的方法,比如像《德育原理》《教师伦理学专题》《浪漫:自由与责任——檀传宝德育十讲》里面,有引用的文献还有列出的参考书目,你觉得哪段话有意思,可以找来看一看,说不定你也喜欢。尤其是引用的次数比较多的,一定是我比较喜欢的。我在教育科学出版社有一套译丛——“当代德育理论译丛”,大家也可以参考。还有魏贤超教授,他在很多年以前也有一套类似的译丛,叫“20世纪国际德育理论名著文库”,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杨韶刚教授的“道德教育心理学译丛”,是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家可以找这些书来看。你真要去琢磨德育的话,有好多要看的东西。比如教科社出版的诺丁斯的《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范梅南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等,不是直接讲德育的著作,但是里面也讲了教育活动的教育性、教育意向等,实际上与德育有内在关系。
一个学员:檀老师,我请教您一个问题,前一段时间报纸上常报道桑兰到美国去打官司,这件事情您知道吗?我们该怎么去看待它?
檀传宝:我只能讲一下我的个人看法,带有我个人的价值判断和一部分专业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