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于我们的青少年也是一样的。青少年正值青春期,青春期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一个比较值得关注的时期,良好的青春期的度过可以对今后的人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青春期有着它本身独有的特点,如情绪不稳定、要求独立、思想不成熟等,也是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面临着是非对错的选择,这中间会出现种种我们预见不到的诱惑,一不小心就会掉入陷阱。
这部影片给学校工作和青少年教育工作带来积极意义,能够使青少年净化心灵,看清自身,达到自我认同的一致性,给予他们爱的力量,使其相信世界是美好的。这部影片鼓励我们用美好来战胜邪恶,为社会贡献一份像联盟者一样的能量。此外,对于青少年犯罪、吸毒、辍学等问题,它也有一定的教育作用。
逝去的12岁
《伴我同行》中“问题少年”的同伴疗愈法
庄艳
片名:伴我同行
制片地区:美国
导演:罗伯·雷恩
主演:瑞弗·菲尼克斯、威尔·惠顿、科里·费尔德曼、杰瑞·奥康奈尔、约翰·库萨克、理查德·德莱弗斯、基弗·萨瑟兰
上映时间:1986年8月
片长:89分钟
获奖情况:
1987年第44届金球奖: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提名);
1987年第5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提名);
1987年独立精神奖;
1987年青年艺术家奖;
1988年第11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入围)
剧情回眸
本片改编自史蒂芬·金的小说《尸体》。
故事开始于著名作家戈迪的回忆,那是他12岁时和同伴好友的一次冒险活动。
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俄勒冈一个叫岩堡的小镇,戈迪、克利斯、泰迪和维恩,四个死党,为了能够出风头上电视成英雄,徒步去哈洛路的另一头寻找一个12岁男孩的尸体。
消息源自维恩在地下室偷听到的比利和查理的谈话。他们四个当即决定去寻找尸体。他们想了一个很聪明的方法骗过了各自的家长,拎着各自的行李出发了。戈迪带了哥哥的帽子和水壶;克利斯带了老爸的手枪和所有的子弹;维恩特别带了一把梳子;泰迪没有带什么特别的东西。
四个孩子都是学校或者社会认为有问题的孩子,他们在家庭中也都不开心。
戈迪的哥哥丹尼在一次车祸中丧生,自此后的四个多月时间里,父母几乎忘记了戈迪的存在。父亲几乎不关心他的成长,认为该死的人是他。哥哥丹尼在父母眼里什么都好,很优秀,踢足球也很棒。
克利斯有一个酒鬼老爸和一个混混哥哥大眼。最近他被人们认为偷了学校的牛奶钱。其实他还给了老师,老师却仍然赖在他身上,牛奶钱被老师用来买了一条新裙子。
泰迪的疯子老爸曾把泰迪的耳朵拎到炉火边差点烧焦。
维恩是个胆小鬼,但又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和好奇。
从出发点走到哈洛,大概有20英里,可能30英里。中间,他们躲过恶犬的追逐,闪过火车,穿过铁轨桥,渡过水塘,揪下水蛭,开过手枪,独自在森林里过夜,轮流警戒,途中不乏相互恶言攻击和打架捉弄,但更多的是相互谈心,讲故事,说心事,彼此开导。
第一站,垃圾场。这个垃圾场从来不让人进,他们四个却翻墙进去,坐在一起闲扯,等待戈迪去买吃的。因为他们四个没有一个带了吃的。垃圾场最让人害怕的就是那只恶犬。听说,老头一个指令,让它咬哪里就咬哪里。戈迪他们都很害怕,就怕被咬到“老二”。他们的入侵惹火了老头,老头很不客气地侮辱了泰迪的爸爸,泰迪非常生气,扬言要杀了那个老头。这一站暴露了泰迪的心结。
第二站,铁轨上。路上克利斯和戈迪谈到了以后上学分班的事情。戈迪一度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克利斯像父亲一样鼓励他,要他上大学先修班,不要和他们一起上就业班,浪费了才华。
第三站,过铁轨桥。因为前面是一条大河,如果走这条路,火车来了,就无路可逃,只能跳下河,而河有一百英尺高,跳下去很可能会丧生。他们冒了一次险。这次冒险差点让他们丢掉小命。维恩因为胆小不敢走,只能爬。火车真的来了,戈迪催促并边夹边推维恩拼命跑,最终在千钧一发之际跳下了铁轨,掉在河岸边。幸好,无伤亡。
第四站,森林过夜。他们吃了晚饭,开始讲故事。戈迪讲了一个“复仇”的故事“吃派大赛”,主角是一个和他们一样大年龄的大胖子,被称为“猪臀霍根”,他在一次吃派大赛上,预谋好了自己的报复计划,让每个人都吐得稀里哗啦。几个人都觉得这个故事太棒了,只有泰迪对结局有点不满。深夜了,四个人听到野狼叫唤,非常害怕,提出轮流警戒站岗。轮到克利斯的时候,戈迪做了一个噩梦:在哥哥的葬礼上,爸爸说了那句“死的应该是你”。此时,克利斯开始进入自己的内心,讲出了关于牛奶钱的事情的经过。克利斯一直以来,状况频出,成为“问题少年”的直接原因就暴露出来了。
第五站,河塘里的水蛭。因为想要抄近路,他们走了一条比较坎坷的路。路上的水塘中,他们相互捉弄,按着对方的头让对方呛水。临上岸时,他们发现满身都是水蛭,戈迪的“老二”还被水蛭咬出血了,戈迪吓得晕倒过去,但他仍然没有放弃这次“寻尸”计划,反而更加坚定了。
第六站,发现尸体。戈迪看到尸体以后,又陷入了沉思:“该死的是我,我一无是处。”克利斯再次鼓励他,安慰他:“你爸爸不是恨你,是不了解你。你将来肯定是个大作家。”就在这时,艾斯、大眼、查理和比利他们也来寻尸了。两支队伍开始争夺带走这个尸体的权利。在艾斯的锐刀恐吓下,维恩早就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泰迪也放弃了,只有克利斯还在坚持。即便冒着被杀的危险,他也要坚持争夺这个权利。戈迪开了一枪,并凭借自己的坚定和勇敢赢得了胜利。艾斯他们几个都走了。
四个孩子最终没有选择逞英雄,而是打了匿名电话报警。回去的路上,他们思绪良多,却很少说话。
此后,戈迪和他们的往来就越来越少了。听说,维恩中学毕业后不久就结了婚,生了四个孩子,在林场操作起重机;泰迪一直想加入陆军,但因视力及听力问题而未能如愿,据说他后来坐过一阵子牢,之后在岩城附近打零工;克利斯最终离开了那个小镇,上了大学,并成为执业律师,却意外身亡。
戈迪后来再也没交到像12岁时那帮人一样好的朋友。也许每个人都是如此吧。
案例分析
这是一部关于成长的影片。四个性格迥异的孩子,都想借着寻尸成为英雄,说明他们心里都有对现状的不满。他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心事,也都有各自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戈迪因为优秀的哥哥意外死亡而被父亲冷漠对待,以至于一直没有勇气去承认自己的优势,其实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大作家;泰迪因为父亲被移送到精神病院而遭人歧视,他的梦想是参加陆军;克利斯因为家里世代的坏名声而遭人歧视,他的梦想是离开小镇,到一个没有人认识的地方去;维恩是一个胆小如鼠却无法遏制内心冲动的小胖子,他的梦想是帅气地当个英雄。
四个人为了当“英雄”踏上了寻找尸体的旅程。在旅程中每个人的性格都体现得淋漓尽致。四个男孩性格中的软弱和坚强,在闪火车、翻铁门、越森林等一系列的冒险行动中被一次次最大限度地放大。
这群早熟却幼稚的孩子毫无顾忌地讲着脏话,讨论着未来,奚落着对方的父母,却又义不容辞地互相照顾,互相安慰,互相给予温暖。这样的友情往往是最适合他们这个年龄的疗愈良方了。
一开始听到那么不堪入耳的污秽语言,“问题少年”的字眼马上涌现出来,但他们的表现又是那么真实,没有一点造作。四个孩子没有目标,无所事事,缺少感情的支持,处于边缘的位置,得不到家庭和社会的认可,所以迷茫、叛逆、逃离、疏远……
影片中没有特效,也没有过多的煽情,一切平铺直叙,简简单单,干干净净,却让人觉得意犹未尽。
疗愈之一:冒险旅程
对于有心事的小孩来说,也许逃离是一件有点兴奋的事情,一方面可以引起大人们的重视,摆脱一种被无视的现状,另一方面也是自我疗愈的一种方式。一群好伙伴一同出行,那就更加容易敞开心扉说故事了,好比童年时候的春游秋游一样,也能解决一些小纠结。
四个小主人公的寻尸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期间充满了各种险情。在沿着铁轨步行的这两天里面,他们遭遇过被欺侮,翻墙门,被狗追,闪火车,森林过夜,被水蛭咬伤,被威胁等,而且不知道接下来会面临什么样的危险。在面临变化和危险时,每个人都不知道会出现什么样的反常反应。就是因为这种不确定性、不可控性,冒险才变得更有意义。在不断变化的形势下,每个人都要经过一系列的抉择和思考,相互帮助,共渡难关。
谁也没有想到泰迪会那么在乎垃圾场主说他父亲的话,居然到了让他与别人拼命的程度;谁也没有想到拥有编故事才华的戈迪,也会问出“你觉得我是个怪人吗?”这样的问题;也没有人想到胆小的维恩,会胆小到要爬着过铁桥;更没有人想到克利斯生在一个世代名声不好的家庭里,却做出了诚实的行为,而偏见却让一个孩子失去了对老师、对社会的友善。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点故事,也只有在旅行的时候,在危险爆发时,在夜深人静时,在触景生情时才得以释放。
有一点非常值得肯定,那就是不论在旅途中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如打架、攻击、取笑、嘲弄,他们的关系还总是那么铁,谁都不会撇下谁,谁都不会放弃行动做孬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