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07300000004

第4章 引言(3)

[11]钱大昕序梁玉绳《史记志疑》即直言“太史公修《史记》以继《春秋》”。李长之也指出,司马迁的理想是做“第二个孔子”,而“《史记》是第二部《春秋》”(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页56)。又,陈桐生认为,“以《史记》上继《春秋》,成为《史记》著述的最高目标”(陈桐生,《中国史官文化与〈史记〉》,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页67。)关于《自序》述司马迁“继《春秋》”之志的问题,程金造《史记辨旨》有较详辨析。程金造,《史记管窥》,前揭,页47—63。

[12][日]泷熊之助,《中国经学史概说》,陈清泉译,长沙:商务印书馆,1941,页3。

[13][日]泷熊之助,《中国经学史概说》,陈清泉译,长沙:商务印书馆,1941,页5。

[14]见皮锡瑞《论经史分别甚明读经者不得以史法绳春秋修史者亦不当以春秋书法为史法》。皮锡瑞,《经学通论·春秋》,北京:中华书局,1954,页77。

[15]皮锡瑞更言,“孔子以前不得有经”。皮锡瑞,《经学通论·自序》,北京:中华书局,1954,页2。

[16]汪荣祖,《史传通说——中西史学之比较》之《春秋第四》,北京:中华书局,1989,页31。

[17]《汉书·艺文志》据西汉末刘向、刘歆父子《七略》,附《国语》、《战国策》等史书于《春秋》经之下,西汉经、史未分,可见一斑。另,胡宝国指出,即便在东汉人的观念中,“经与史的区别尚不明确”。胡宝国,《汉唐间史学的发展》,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页30页。

[18]见吴忠匡说。吴忠匡,《史记太史公自序注说会纂》,前揭,页71。

[19]如《宋世家·赞》引《公羊传》观点,即只称“《春秋》”。又,《史记·历书》本《左传·文公六年》,谓“周襄王二十六年闰三月,而《春秋》非之”,《吴泰伯世家》谓“予读《春秋》古文”,皆以“《春秋》”称《左传》。

[20]按:西汉今文博士谓《左传》不传《春秋》,东汉犹有是说(参《汉书·刘歆传》),至近代,关于此问题的讨论仍未停止。不过,本书旨在探究《史记》“继《春秋》”之本意,当以司马迁自己的观点为讨论的基础。按《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司马迁显然持与汉博士相反的观点,认为《左传》实传《春秋》。详细辩说可参本书第一章第一节。

[21]关于《史记》从三传中取事、义的例子,可参陈桐生《〈史记〉与今古文经学》第一章第一至三节、第二章第一、四节,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

[22]今《左传》经终于孔子卒年,较《公羊》经、《穀梁》经稍迟。就与《史记》年限的对比而言,这个差异并不重要,故本书不作辨析。

[23]关于“《六经》异传”、“百家杂语”的解说,可参吴忠匡,《史记太史公自序注说会纂》,前揭,页169。

[24]可参章学诚《文史通义·书教上》。关于“属辞比事”之意,孙希旦《礼记集解》释曰:“属辞者,连属其辞,以月系年,以日系月,以事系日也;比事者,比次列国之事而书之也。”章炳麟也言:“为是博征诸书,排比整齐,贯穿其文,以形于传,谓之‘属辞比事’”(章炳麟《检论》卷二《春秋故言》)。

[25]参左丘明传,杜预注,孔颖达疏,《春秋左传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标点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页19—20。

[26]关于此问题,论者多有研究,不赘。可参张高评,《春秋书法与左传学史》之《〈史记〉笔法与〈春秋〉书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页61—118。

[27]这在关于汉初人物的评价方面尤为明显。邵晋涵《史记提要》也有此论。引自杨燕起、陈可青等,《历代名家评〈史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页33。

[28]刘知幾亦言:“至太史公著《史记》,始以天子为本纪,考其宗旨,如法《春秋》”(刘知几《史通·六家》)。金毓黻更明白指出,“《史记》之有本纪,以编年为体,义同于《春秋经》,本纪之外别作列传,义同于《左氏传》”(金毓黻,《中国史学史》,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页56)。

[29]参《史记·太史公自序》:“太史公曰:……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30]梁启超《要籍解题及其读法》指出,《史记》乃是借史的形式以发表司马氏一家之思想。陈引驰编校,《梁启超国学讲录二种》,前揭,页21。又,这种观点由来已久,目前也无太多争论。可参胡宝国,《汉唐间史学的发展》,前揭,页10—12。

[31]钱大昕即言:“太史公修《史记》以继《春秋》,成一家言。”(钱大昕《潜研堂文集》卷二四序二)引自杨燕起、陈可青等,《历代名家评〈史记〉》,前揭,页30。

[32]《汉书·司马迁传》亦谓《史记》“十篇缺,有录无书”。

[33]张晏书亡,可参《史记·太史公自序》篇末三家注之《集解》、《索隐》。

[34]见赵生群《〈史记〉亡缺与续补考》。赵生群,《〈史记〉文献学丛稿》,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页32。清末崔适《史记探源·序证》谓八书均赝品,通篇皆伪者共二十九篇。不过,崔氏本今文立场,疑古过勇,学者多以为不足信,故本书不据。

[35]此四篇序在文字、书法与思想上均与十篇外的《史记》篇章相洽。相关参考资料如下:《礼书·序》:牛运震《读书纠谬》第一《史记·礼书》;刘咸炘《太史公书知意·书·礼》;梁玉绳《史记志疑》卷十五《礼书第一》;吴汝纶《桐城先生点勘史记》卷一百二十八。《乐书·序》:方苞《望溪先生文集》卷二《书〈乐书·序〉后》;郭嵩焘《史记札记》卷三《乐书》;刘咸炘《太史公书知意·书·乐序》;吴汝纶《桐城先生点勘史记》卷一百二十八。《律书·序》:刘咸炘《太史公书知意·书·律书》;汪之昌《青学斋集》卷十三《史记律书即兵书论》;吴汝纶《桐城先生点勘史记》卷一百二十八。《龟策列传·序》:何焯《义门读书记·史记》;李桢《畹兰斋文集》卷一《龟策传书后》;吴汝纶《桐城先生点勘史记》卷一百二十八。另,今人张大可经考证,于《史记残缺与补窜考辨》一文中指出,此四篇序确为司马迁所作。张大可,《史记研究》,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页169—175。

[36]对《史记》中有补缺和增窜之嫌的内容的认定,本书主要参取张大可《史记残缺与补窜考辨》一文中的观点。张大可,《史记研究》,前揭,页176—17、页181—183。

[37]可参张大可《司马谈作史考论述评》。张大可,《史记研究》,前揭,页58—71。

[38]张玉春,《〈史记〉版本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页12。

[39]张大可,《史记研究》,前揭,页71—73。

[40]张大可,《史记研究》,前揭,页72。

[41]历来有司马迁父子思想异途的说法。司马谈并无单独的著述传世,一般可确认的只有《太史公自序》中的《论六家要旨》,不少论者由此作认为司马谈崇道,而司马迁尚儒,父子异途。但这个说法有不少蹊跷之处,仍有很大的讨论余地,不可据以为论。详参本书第五章第一节。

同类推荐
  • 与秦始皇做哥们儿

    与秦始皇做哥们儿

    墨门巨子让他当,扁鹊医门让他掌,神仙之派让他继,卫国国君让他做,他都不干,只为逍遥于世,看时代云卷云舒,观各路英豪成败得失!见证中华一统煊赫寰宇!他,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好哥们,鬼谷子的关门弟子,信陵君的坐上宾,黄石公的亲密挚友,修仙真人的祖师叔,化外之人视为神,更有剑圣盖聂,神仙羡门,墨门巨子甘心为之驱使……一个现代的失败者,回乡安居,不想见到千年前刻有始皇死而天下地分的天外陨石,随之来到了群雄并起的战国末年!且看他是如何打开这幅别样历史画轴的……QQ群249675949,喜欢历史的朋友有空可以聊聊
  • 吴国传奇(北望长安系列丛书 )

    吴国传奇(北望长安系列丛书 )

    吴国,一个与周天子伯叔相称,却被视为“蛮夷”之邦的姬姓王国,一个蛰伏了几百年,突然崛起于春秋末季,却又倏忽而去的东南霸主……本书通过细腻的笔触,向您展示了华夏先民辛勤开拓江南国土的艰苦历程,解析了吴国从何而来,如何从“蛮夷”一跃成为霸主,如何迅速崛起、两代即亡,如何创造丰富多彩的江南异质文化等一系列神秘话题,再现了一个文明与兽性相互交织的时代。
  • 清代西藏史研究

    清代西藏史研究

    本书从政治、宗教、社会、改革等多方面探讨了清代西藏的历史,以作者独有的视角,揭示了西藏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学术上具有创新价值,在政治上亦有现实意义,对百年来的清代西藏史研究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尤其给人以借鉴和启发。
  • 历史的个性:江湖

    历史的个性:江湖

    读历史知人性,学为人处世的智慧。《史记》是我国首部以描写人物为中心的历史巨著,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以其传神的笔触为我们刻画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这些历史人物风采各异,也具有不同的个性。正是这些个性融合在一起,经过岁月的积淀形成了我们现在共同的心理结构。在《历史的个性:兵家》和《历史的个性:江湖》两本书中,作者分别对《史记》中的一些军事家及江湖人物,如孙武、孙膑、廉颇、赵奢、白起、李广等,以及四大公子、三大游侠、五大刺客等,进行了现代化的解读。带读者回到两千多年前,从个性的心理层面去分析那些人、那些事,无限地接近他们,让读者直达历史人物的心理深处。
  • 三国重生马孟起

    三国重生马孟起

    重生三国马超,会天下群雄..
热门推荐
  • 春明丛说

    春明丛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纵妻无度:双世宠夫

    纵妻无度:双世宠夫

    “什么!让我回去相亲?”高中还没有毕业的唐宝宝在自家哥哥嘴里听到这样劲爆的消息有点受不了,好吧,既然是家里的命令,那就勉强去吧,但是能不能看上对方就是另外一码事了。相亲现成:什么鬼?相亲的人呢?为什么来了一个中年发福油腻大叔?好吧好吧,病了来不了了,那就回去吧,可是!为什么她一回去就看见自家男朋友和某富家女勾搭一起了?为了钱?难道她堂堂唐家掌上明珠没有那暴发户有钱?等等,自己只是飙了个车,为什么会穿越?好吧既来之则安之。停停停,这个面瘫的男人是谁?怎么感觉有点眼熟?丫鬟:“公子,你瞧见长得俊俏的男子都觉得眼熟。”
  • 文明进化之旅

    文明进化之旅

    父母姐妹离我而去,是师傅救了我。大仇未报,我却在陌生的星空下醒来,身边再无相识的一切。王的召唤令我受宠若惊,可他却要我统一这混乱的蒸汽时代。我没有选择。因为王说,男人的世界是星辰大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魂穿之农女种田忙

    魂穿之农女种田忙

    从21世纪平白无故穿越的萧梓瑶,过起了忙碌的种田生活,一天上山找吃食,碰到遇到刺杀的他,出于好心救起他,从此身边就多了块甩不掉的狗皮膏药。当林梓瑶刚刚习惯他的存在,他却不告而别。再次见面,相见却不相识。他醒来的时候不知为何会在一个茅草房内,为了不多事,他选择不告而别,再次回到那个小村庄是领旨去建造一个别院,这差事本不该他来,他却鬼使神差的自动领来了。看到她,有种熟悉感,就是不记得在哪见过。
  • 重生女神,蜜恋绝宠

    重生女神,蜜恋绝宠

    某年龄50过半的女人突然回到自己17岁的时候,一件件原本藏在黑暗中的事情都浮出水面。“小暖暖,我们回家吧。”传说中的那个不可一世的男人有天突然出现在她面前,完了还要带她回家。“大叔,我们不熟。”
  • 电视与未成年人心理

    电视与未成年人心理

    本书从传播心理视角出发,结合大众传播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等相关理论,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与未成年人心理发展特点相适应的电视接触特点及使用模式:在现实收视情境中,通过质的研究方法获取数据,考察中国电视节目与未成年人心理的应对,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进而提出传者素养提高与未成年人媒介教育两方面的改善策略。
  • 好孕临门

    好孕临门

    2009年最温暖最爆笑的怀孕小说。 经过七八年的丁克婚姻,李享在丈夫出国工作的前夕,突然发现自己怀孕了。 她知道,如果不生下这个孩子,以后她可能会没有勇气再要一个孩子了。 身边和她一样的丁克朋友们、远在国外的丈夫,都殷切地盼望着她能生下这个宝贝来。 无奈中,心怀胆怯惶恐地,李享接受了怀孕的事实。十月怀胎的过程中,她经历了很多事情:对小孩子一直心存恐惧,可不得不做一段时间的临时“妈妈”;挺着走样的身材,去面对曾经的仰慕者;男同事看她的眼神,也有了微妙的变化……
  • 妖泪记

    妖泪记

    四千年前,时空破碎,妖皇携四大妖王及万千妖族降临古月大陆,千年的时间里,妖族在妖皇的带领下相继灭掉了人类五大帝国,龙域、兽人、精灵、矮人部落等,用三千年的时间里统一了古月大陆,古月大陆也在被妖皇统一的那一年正式改名为妖月大陆。
  • 后宫纷争

    后宫纷争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必属巧合~——————————————————————————————她,名列大清盛朝[第一大美人]之称,被迫放弃了与自己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的恋人,无奈嫁入深宫,在大婚的那天晚上一见到他,清盛朝皇帝,她总算见识到什么叫跋扈嚣张的气焰,他不但恶声警告她不准靠近他,还让她的姐姐从此与她为敌.他,传说中傲然无情的清盛朝皇帝乃世间罕见的美男子,性格冷酷强悍、人人畏惧,俨然有着冷面王的素称。在他还是阿哥的时候,他就把心给了自己所爱的人,在册封皇后的当天,当她快要回到自己的身边时,却被这清纯绝美的女人耍了手段得到皇后地位,跋扈嚣张的他生气的把责任全归咎于她,不但不宠幸于她,视她为眼中沙肉中刺,大婚当天同时把她姐姐册封为淑妃,让她成了全天下的笑柄。一场封后封妃,一场闹剧,使姐妹俩共伺一夫,从此后宫不得安宁,她能在这斗争永无休止的深宫中幸存吗?而个中的爱恨情仇、纠葛孽债孰胜孰败,孰对孰错,又有谁能说得清?———————————————————————————————姒儿已完结的一个坑《我的宝贝娇妻》【隆重推荐】(姒儿友人哒文文):妖精传说《绝代公主的另类爱情》无悔抉择《穿越之恩怨江湖》(已完结)无悔抉择《苍天捉弄之无心女王》婉如初上《妻妾成群》宇书《暴君的禁脔》————————————————————————后宫视频:?pstyle=1《后宫纷争》引言+楔子视频:?pstyle=1四儿新文:《诱惑我的爱》——————————————————————————————喜欢姒儿书的亲们可以加群:75955488敲门砖为姒儿名下作品任何一个人物或书名o(∩_∩)o...
  • 绿色未来与生活习惯(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绿色未来与生活习惯(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除了外出上班、上学、旅游、办事之外,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里度过的。家庭是消耗资源最多的场所之一,我们的吃喝拉撒睡,无一不在消耗着资源。就从电力资源来说,据国家的权威部门统计,家庭用电已经占全社会用电的12%左右。其中,我们家里的冰箱、空调、电视、电热水器就占了家庭用电总量的80%以上。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每个家庭都有节约意识和节约措施,才能使建设节约型社会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