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和姐姐家一起去了趟曼谷和普吉岛,回来的时候正赶上春节,一大家子在我父母家聚会。爸爸问我们曼谷怎么样啊?
我说曼谷的大皇宫金碧辉煌,璀璨夺目,美丽极了。
儿子和外甥女说曼谷酒店里的游泳池又大又干净,还有好多美丽的鸡蛋花。
姐夫皱着眉头说,曼谷街头到处都是裸露的电线,非常危险。
爸爸说,你们讲的是同一个地方吗?
众人大笑。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选择性认知。当外部世界存在着诸多信息时,我们不会对所有信息一视同仁,给予同等的关注。这个时候,我们通常会选择性地吸收那些与自己信念、观点、兴趣、需求相一致的信息。
我的答案源自我一直对建筑比较感兴趣,泰国的寺庙风格又非常突出,层叠式屋檐就像是古代将军挺拔的肩甲,大红大黄的装饰鲜明醒目,难怪会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
儿子和外甥女年纪还小,对建筑风格自然不敏感。他们最喜欢游泳,就算是出门闲逛,也会反复询问返回的时间,看看够不够去泳池再游上一圈儿。
姐夫是个资深电力工程师,干了一二十年的电力维修。理工男的思维简单直接,每看到一处安全隐患,他都会痛心疾首地呼吁这个杆子支撑力不够,那堆电线缠得太紧。曼谷不知不觉变成了他的办公现场,其余的美景自然就无处安放了。
可见,就算是去了相同的地方,看了一样的风景,最后留在各自眼中和心里的也会千差万别。所以我们常说每一个人的世界都不一样。
可是我们明明就生活在相同的世界里啊。
睁开眼,我们看到的是同一片蓝天,分享的是同一个星球的资源。我们是同一个物种,从最低级的草履虫一路走来,进化到了食物链的顶端。被骂了都会生气和委屈,有人表白了一定又心中窃喜。我们有那么多一样的情绪和心理,可又真真正正地活在各自壁垒森严的城堡里。
比如,一个有梦的人和一个没梦的人实际上是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
一个乐观的人和一个悲观的人行事作风也是南辕北辙。
善良的人满眼都是温情,可是冷漠的人心里全是北风。
造成这些差异的因素不胜枚举。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不一样。
很多人都觉得价值观是一个完全抽象的概念,但其实它渗透具化在你做的每一件事情上。周国平曾经说过:“当你从自己所追求和珍惜的价值中获得巨大的幸福感之时,你就会知道你是对的。”而这就是你的价值观。
工作10年以后,身边会自然地分成两类人。一类人喜欢说知足常乐,活在当下。一类人分秒必争,激流勇进。不同的人对生活有不同的规划和期待,在这点上本没有高下与对错。
可是我很想说说小平,她是我为数不多还保持着联系的初中同学,一名小学的美术老师。师范类的美术老师技法和风格还在其次,主要是能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完成教学内容。所以小平的画不算出众,但她本人很有耐心。
后来,小平嫁给了一名自来水公司的职员。日子过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结婚前,两个人就商定不要孩子,将丁克进行到底。结婚时,小平婆家提供了一套位置偏僻的小户型。不过这两年通了地铁,交通十分便利,所以他俩婚后的生活状态一直是慵懒舒适。没事的时候,两人最爱打牌,他们称之为“小赌怡情”。三五个人围个圈,一打可以打到后半夜。反正小平第二天就是让学生画画,也没有升学压力。现在的家长眼睛都盯着语数外,谁也不会和这些不起眼的副科较劲。
就这样过了好几年,小平的绘画水平一直原地踏步,但她斗地主的本事却是突飞猛进。玩牌的日子久了,她关注的热点、谈论的话题、身边的朋友都是与扑克有关的。慢慢地,她的世界便与之前的同学们渐行渐远。
很多人都觉得爱好是一件非常孤立的事,可它其实是为你打开了一扇门。也就是之前我提到的选择性认知,就像潘多拉的魔盒一样,只要打开,就会飞出所有与之相关的任何事物。比如,小平只会和小区里那一部分爱打牌的邻居热络;电视里常年固定在体育频道,因为有一档节目是全民斗地主;逛街的关注点是再买一个自动麻将桌。
突然有一天,她翻着通讯录打遍了所有朋友的手机。原来是小平的学校被附近的名校兼并,新校长只给了原来的学校一个留下的名额。
长久安逸的生活突然就被打断,她被迫和另一位美术老师争夺继续安逸的机会。而她不战而退。她一遍遍地问相识的人可不可以帮她再联系一所学校。可是她安身立命的技能早就荒废,仓促撰写的个人简历上所获奖励那一栏寥寥数语。
听小平讲,另一位竞争对手是比她小两岁的在职研究生莉莉。小平说,这一竞争上岗才知道原来莉莉除了上班,周末还在师范大学里读研,公共课和专业课都已经考过,目前正在写毕业论文,从学历上自己就输了。
再一看获奖情况,那几年她嫌麻烦没去的几次区级基本功大赛,莉莉都去了。还得了两次二等奖和一次一等奖。教育报竟然还发表过莉莉写的几篇教育心得。
那一栏所获证书,莉莉写得密密麻麻,费了半天劲儿才给挤下。小平说这次一定没戏了,根本不可能战胜对手,还是提早做点打算,先自己找找学校吧。
我问小平,就算是到外面投简历,目前以你的能力和成绩也很难引人注意。要不要考虑再进修一下其他的课程,提升一下自己的竞争力。
小平一脸茫然地回答:“我都三十几岁了,还学什么啊。你们就帮我随便找个地方就行。我要求也不高,随遇而安嘛。”
听完后,我也陷入了沉默。小平和莉莉在相同的环境里,一样的社会压力,一样的校园环境,一样的工作性质,一样的教学内容。可是大家都看得出来,她们却泾渭分明地处在两个不同的世界。
下班后的小平在打牌,而莉莉在读书写字,总结经验。
周末里的小平在打牌,而莉莉在充电读研,提升自己。
慢慢地,小平的视野和心思都固化在休闲和玩乐中,而莉莉的世界里满是梦想和努力。
常听人说,我们生长在同一片蓝天下,我们面对的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地球。可是这相同的世界在每一个生命体面前又都是如此的不同。出身与教育造就了性格,性格决定了观念,观念又生成了思维方式。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个性化的表达。每一种思想都会有人支持,也会有人反对。相同的地方既会有人喜欢,也会有人讨厌。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与这个世界不断地碰撞,我说过这一点上没有高下和对错,只有选择和取舍。
可是我也常常会替小平这样的女孩儿惋惜,她们在本该奔跑的岁月里过早地放弃了自我。她们得到了足够的放松和悠闲的时光,无压力地自由生长,于是她们悉数上交了勤奋、提升和成功。而莉莉这样的女孩儿则恰恰相反。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无论是随遇而安还是激流勇进都有无数的拥趸,选择哪一种都是我们的自由。但仅仅从精神的成长层面来说,我更欣赏那些有着坚定目标并且持续努力的人。因为他们有一种内在的向上力量,不会轻易随波逐流,更能有足够的资本来应对突如其来的机遇或者动荡。
虽然,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独特的光芒,但如果可能,还是应该尽力去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