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24500000001

第1章 思想教育篇(1)

点评专家:

中原工学院学生处处长 张东伟

山东科技大学济南校区学生处处长 陈新

东北财经大学学生处副处长 刘正浩

辅导员批评学生在所难免,学生违反了校规校纪,做了什么错事,总要被批评教育一番,而在社会民主意识逐步发展的今天,学生的民主意识也在逐步提高,被批评的学生难免存在抵触情绪,而如何化解犯错学生的抵触情绪达到批评的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从一次批评中想到的——面对批评中的抵触情绪怎么办

陈一鸣

前不久,几名大四学生因在午休时间在宿舍下打球、打闹而受到我的批评一事,引发了我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方法技巧的几点思考。

一、事件

当第三名学生刚一走进办公室,我就火冒三丈。他是歪着脖子,斜着眼睛进来的。他那难看的脸色表明:他不仅是极不情愿地拿着检查走进办公室,而且是窝着怒火“准备训我”。我差一点就吼出来:“你这是什么态度!连最起码的文明礼貌都不懂!”然而,当时我压住了怒火,连声请他们坐下。他们说不坐。到办公室接受批评,虽不至于跪下,但也不可能成为座上宾吧。我想这是他们当时对“请坐”的想法,这也是他们从进办公室起遭到的第一个“意外”。我亲自动手给他们搬了几个凳子放在他们面前,他们终于坐了下来,开始有点儿不好意思。于是我开口批评了,十几分钟的批评中,他们没有再说一句话。

“咱们的宿舍是休息的地方,特别是中午和晚上的时间,很多学生都在睡觉。他们睡觉吧,就影响咱们娱乐;咱们娱乐吧,就影响他们睡觉。”我就以这样一句话开始了我的批评,他们都看着我笑了,难看的脸色再也不见了。这是他们进办公室以来遭到的第二个“意外”。此后,我以不断的“意外”始终控制着他们的眼球和耳朵,把批评的内容融入其中。我还讲了这样一句话,我说:“都大四了,再到老师的办公室去接受批评,可能觉得挺难堪。所以我想,如果你们今天还不来找我,我就请你们几个人定个你们都能接受的时间和地点,某个教室或你们的宿舍,我去跟大家见个面。但是,不处理肯定不行,绝对不可能不了了之。”最后我说:“会在化学楼门口贴出通报批评,肯定难看点儿。但是这件事情就到此为止了。希望我们今后在球场上见而不是在办公室里见;希望我们今后要因为愉快的原因相见,而不是因为不愉快的原因而相见。”那位进门时脸色难看的学生在十多分钟的批评中始终是态度最好的,而且不住地点头。他们非常愉快而又歉疚地离开了我的办公室。

二、分析

后来回想,如果我当时第一句话就以严厉的批评口吻开场,那很可能得到最坏的结果,那就是第三个进门者以同样的口气回敬我,这样我的第二句话只能是以更高的声调加以训斥,此外别无他途,而第三句话说什么也成问题,最后只能演变成一次师生之间的口角;而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他们耷拉着脑袋忍受着我的批评,但每个人的耳朵里都会筑起一道“反对批评”的钢铁长城。我就是批评他们一个小时,也只能赢得他们嘴上言不由衷地承认错误和对我虚情假意的尊敬罢了。我觉得他们之所以改变了最初的对立情绪,是因为我采取了以下的做法:1.不把自己放在学生对立面,而是以民主平等的角色出现,请他们落座,使得师生间平起平坐,易于平等地交换意见,从而放松他们对来自“上级”——教师批评的警惕性。第一句话用“咱们”而不是“你们”就把我这个批评者与被批评者划在了同等的地位而不是对立面上,从而建立了我与被批评者间的亲和关系。本来他们几个人在不合适的时间娱乐影响他人午休,我又没去参加,干吗用“咱们”?这就是谈话的技巧。2.“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谈话时选准合适的切入角度。很明显,他们进门前在思想上已经筑起一道“屏障”以对抗我的批评。此时,我再对着这“屏障”发起猛攻只能是徒劳。要进行有效的批评,首先要做的是“拆掉屏障”而不是“猛攻”。我出其不意的让座与出其不意的第一句话,使他们预先筑起的“屏障”不攻自破,这就叫不战而“拆”人之“屏障”。此后,他们的眼睛、耳朵、思想就被我引着走了。3.通人情,讲道理,充分体现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和行为的理解。作为一个批评者(预设了批评唱歌者的目标)恐怕很难有人想到去说“他们睡觉影响咱们唱歌”的话。但事实就是这样,如果以“唱歌者”为中心考虑问题,的确是“睡觉”导致了不能唱歌。善于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理解问题,就能够让对方感到你有人情味,你是讲道理的,你不是专横的,不讲道理的,他感到了自己人格的被尊重和行为的被理解。注意,不能从对方的角度解决问题。4.建立一支快速反应“部队”,敏锐地观察“敌情”的细微变化,根据新出现的情况即时灵活机智地调整原来的既定部署,调整说理的角度与方法,不去硬碰硬,自找难堪。但原则不变,目标不变。有时候,最直接的批评只能导致最直接的失败,要善于在迂回中前进。最近的也是最远的,最远的也是最近的。灵活地选择、适时地调整批评的方式、方法,只要有利于达到批评的目标即可。

马克思对“自由”是这样定义的:对个人生活于其中的各种境况和关系的权力、统治。用抽象的语言形式来表述,就是主体对客体的驾驭与统治。因此,我们可以说,教育受到教育者的制约。成功的教育,有赖于教育者自身素质状况的发达程度,有赖于他是否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并运用先进的教育方式方法和技巧。

专家点评:

我很赞赏陈一鸣老师的做法,原因是他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他对辅导员工作的深刻认识和理解,他对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关系的准确把握。从他处理学生日常事务的过程可以看出,他对学生充满爱心,他用他的作为赢得了学生的尊重。

陈老师在文章中谈到四点:1.不把自己放在学生对立面上而是以民主平等的角色出现;2.“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谈话时选准合适的切入角度;3.通人情,讲道理,充分体现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和行为的理解;4.根据新出现的情况即时灵活机智地调整原来的既定部署,调整说理的角度与方法,不去硬碰硬,自找难堪,但原则不变,目标不变。这四点做法体现了陈老师的智慧与幽默。辅导员是学生的人生导航者、思想品德塑造者、生活帮助者,是导师更是是挚友,他们的工作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的落实与实践,关系到广大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崇高的使命要求他们必须具备优良的素质和能力,从上面的案例中可以看到一位优秀辅导员的身影。

谈到对学生的教育方法,我也有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喜欢独立认识和思考问题,看待问题更多的是采用现实的标准而非传统道德的标准,更多采用物质的标准而非精神和政治的标准,他们所处的特殊成长阶段,使得他们更具有批判精神,他们民主法制意识强,喜好自由和平等。这样的思想和认识特点,要求教育者要从受教育者的成长需求、从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特点出发来考虑现实问题。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辅导员做先进思想和道德的倡导者、做公共秩序的维护者、做学生利益的保护者。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在具体问题处理上,无论采取严厉、温和还是幽默的工作方法,只要是与人为善、客观公正、周到细致、善解人意,学生一定会为有这样一位有事业心、有爱心、有耐心的老师而感到幸运。

(张东伟)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心灵碰撞的过程。学生只有从内心接受教育,我们才能完成教育目标。辅导员要深刻认识教育工作的本质,不能流于形式。同时熟悉相关业务知识,尤其是心理学。

谈话中的“博傻”事件——面对认错中的“伪善”现象怎么办

李广

做辅导员工作已经5年了,很多次与学生接触,基本都是本着说服教育的思路来开展工作的。毕竟,我也是这样被教育过来的,周围人也都是这么认为的。

一天,一名大四的学生逃课了,并且有了一定的累积。没有任何的征兆,没有任何的解释,更没有任何的个人认识。他站在我面前,很自然地听我对他的教育,就像戏剧电影中即将播出的片断。老师教育不能逃课,学生对教育言论进行默认,然后保证不再犯错,然后走人,然后皆大欢喜……我在他到我办公室的第一眼就看出来了,他是在楼道里与和他见面的同学说了个够才进来的,好像我和他谈话和与普通学生见面一样就是一个过程,表情上一片“过来人”的样子。

还没有等我开口,他面带微笑首先对自己的行为表示歉意,接下来对个人的行为进行了种种理由的解释,最后希望我不要太在意,他很好。

这也许是我见过的最“乖”的一个学生了。

“怎么逃课了?”

“对不起,我知道错了,我真的有事情。”

“那也不用那么急,打个电话总可以吧?”

“当时一着急就忘了,有事情请假这道理我知道,年轻人做事情不周全,下次一定不会忘……”

一般到这里该结束了吧。有态度,有原因,有保证。

突然,我想到我以前曾经看过的一本书,书上提到一个经济学中的理论叫“博傻”理论,简单一点就是看双方哪个更傻。一个傻子要从另一个更傻的人那里得到利益,常见于楼市、拍卖等场合。我一捉摸,经典对白咋这么像“博傻”理论中的双方呢,用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代替实质利益……用他的表面认错代替他做错事情而应该承担的一切。他明知道逃课不对还要逃,明知道我会找他就准备好了一堆言辞,就是想充“小傻瓜”然后让老师做一个“大傻瓜”。

于是,我改变了谈话方式。

“今年快22岁了吧。”

“嗯。”

“18岁的人在法律上就是个完全的成人了。”

“嗯。”

“有事情没有请假不是什么过错,下次要记着。但是,有些问题我感觉你必须要知道的,《学生手册》对逃课有要求的,你知道不?”

“《学生手册》以前看过,现在都忘了,不知道有什么要求。”

“你现在知道中国有多少法律,不知道的就是没有?要不你现在看看《学生手册》?”

(递给他书,指导着让他看完)

“现在,我要和你说的是怎么解决你旷课带来的后果的问题,不是你怎么认错的问题,《学生手册》入校时考试过,考试及格了吧,不会是作弊过关的吧?”

“不是,不是,老师。《学生手册》都学过,我也都知道,考试也是自己做的。这次没有上课确实是有原因……”

“我再次强调一下,‘旷课’和‘旷多少课’是有区别的,不要弄混了……”

接下来的工作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了,这个谈话比较以前我感觉有很大进步,尤其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学生的态度认真了许多,最后和我立了保证。

通看整个事件本身,有这样几个明显的特征:

1.事件本身简单,属于思想教育范畴,“单个”事件可大可小。

2.类似事情重复发生,从偶然向经常转化。

3.学生本身对问题认识流于表面,回答大众化,表现非常成熟,避实就虚,表现非常“好”。

4.就工作来讲,随年级的增加,周围人群对这种事情表现比较淡漠。

本来这个事件作为偶发的事情,不管从哪个角度,进行教育处理都是比较合适的。但是如果类似的问题重复过多,对于一个集体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借用“破窗理论”来讲,甚至会形成班级的一个“恶习”,从而把小事情变大。

对于这次谈话,我有以下认识:

1.辅导员的态度要认真,能够真正从教育学生的角度出发,不要怕麻烦。

2.看问题要认识到问题的实质,坚决将“耍聪明”和“认错”两种行为区分开,既要表明个人态度,同时也能真正保护需要保护的学生。

3.谈话本身要有技巧,要善于从个人品行、集体纪律及后果影响等方面打破对方“伪善”的企图。

所以,要想处理好此类现象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辅导员的业务要熟练,能够很快地认识问题,特别是对于学生当中存在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能够从多方面进行理解,避免出现单一的教育和处理办法,容易在学生当中形成各种“谈话纪要”,进一步拥有“对话良方”。其次,要做好日常工作的记录,尤其是对于集体工作中学生思想方面的。要知道学生也是有思想的,有他们自己的做事原则和想法。对于大众易犯的问题要做到“把问题苗头解决在摇篮当中”,从而铲除各种不良思想存在的土壤。使学生形不成心理优势,让个别人有心想而不敢做。再次,就是对问题的处理要做到证据充足、动用舆论,抓住一件事情态度要坚决,动作要迅速,并且对于可以定性为故意的,就不能够放弃,用一件事教育一大批人。

专家点评:

作者面对了一个较难处理的问题:大四学生逃课。因为,部分大四学生往往以校园最高级别的学生自居,组织纪律性较差;再加上某些大四学生原来就有很多挨训的经历,已经有了“对付批评”的经验。作者没有对这种大四旷课的现象进行姑息迁就,通过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把试图“耍小聪明”蒙混过关的伪善“认错”与真心实意的诚恳“认错”区分开,既深刻教育了学生,又表明了个人的认真负责的态度;同时通过批评教育一个学生,防微杜渐,避免了旷课现象的大范围发生,较好地维持了教学秩序。

同类推荐
  • 走进互联网时代

    走进互联网时代

    聚焦两会,走进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对我们到底有多深的影响?时代在变,我们如何改变自己,拥抱未来?
  • 传播学十年(1998-2008):阐释与建构

    传播学十年(1998-2008):阐释与建构

    充分关注时代主题,密切联系现实问题,在全球多元视野中寻求学术话题,传播学专家与您一起,阐释社会巨变,建构认同体系,寻找传播学的中国问题。
  • 家族教育的历史传承:以闽北地区为例

    家族教育的历史传承:以闽北地区为例

    闽北是闽越文化的摇篮,素有“闽邦邹鲁”和“道南理窟”之称,人文荟萃,文化繁荣,蕴藏着积淀深厚的文化遗存。本书以闽北家族教育为切入点,综合运用田野调查和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以大量文史资料为基础,系统梳理了闽北家族教育历史传承的发展脉络,为世人打开了一扇了解闽北家族教育和文化研究的窗口,弘扬了传统教育的正能量,为当代教育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 德闻视界:我在德国当记者

    德闻视界:我在德国当记者

    本书是作者在驻德期间所当记者采访的一些文字集结,可以作为一段心路历程,一个时间标签,一种历史纪念。此书不是的单纯叙事,而是一部触景生情的思想札记,它更偏重于抒发作者内心感受。通过作者的采访纪实,本书为我们展示出德意志家多姿多彩的风俗画卷,而且,又涉及了外交时政、人生、社会、历史等重大的时代课题,并不断地给人以精神启迪。本书作者是央视驻外记者,从2005年2月28日到2008年6月30日,3年多的光阴,40个月,作者在德国当央视驻外记者。那是一段忙忙碌碌、风风火火、变动不居的日子,作者接触了不同层面的人,采访经历了不同的事,足迹几乎踏遍了整个德国,但是却似乎总是无暇看风景。
  • 哈佛精英能力课

    哈佛精英能力课

    世界顶尖学府哈佛大学多年来孕育出无数巅峰人才,培养出八位美国总统、四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三十位普利策奖获得者和美国500家最大公司上千名高管……究竟是什么成就了这些精英人物?本书在研究哈佛课堂和哈佛人物思想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了课堂上学不到、又是当今知识经济社会所必需的十三大能力。内容精当全面,启人心智。
热门推荐
  • 一把桃木梳

    一把桃木梳

    母亲送给她一把桃木梳,梳柄上刻着“来来茴茴,幸福吉祥!”然而,从她认识周于谦那刻起,不幸接踵而至,谁又料到,渡过重重磨难后,最终给她幸福的,竟然是他!一把预兆幸福的桃木梳,一个不幸的女人,找到幸福的故事。
  • 艺术与道德的冲突与融合:王尔德研究

    艺术与道德的冲突与融合:王尔德研究

    本书主要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研究方法,结合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历史、政治、社会背景,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王尔德创作的伦理思想在其艺术实践中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揭示了王尔德艺术实践中的伦理内涵和内在关联,着重探讨了艺术与伦理道德既相冲突又相互融合的具体特征。
  • 草尖上的漫步

    草尖上的漫步

    涌现众多可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是一个时代文学繁荣的重要标志。而要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文学精品,就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创作方向,积极树立正确的创作理念,不断创新创作方法,切实端正创作态度,始终牢记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自觉地在时代进步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创作灵感,以博大的情怀、深邃的眼光、丰沛的想象,去探究、体悟和展示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活面貌,对时代精神本质做出更为深远的探索与表达,对人类文明进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新思想给予积极而敏锐的发现和回应。创作出更多的内涵丰厚而思想独到的文学精品,是时代和人民的召唤,也是江西作家的神圣职责。
  • 傅少的私有宝

    傅少的私有宝

    她是一只被他救下的失忆小狐狸,从此,偏执狂属性的他视她为所有物。直到她要离开,他化成狼也要咬住她……傅司九:芊芊,你是我的!
  • 死小孩路过

    死小孩路过

    一个没有想法、没有愿望、没有可能的死小孩,追寻着什么的故事。
  • 密妻

    密妻

    男友的背叛,父亲的突然离世,选择嫁他,只是为他是她绝境中的一块浮木,在举目无亲的现实中给自己找一个栖身之所,与爱无关。同意娶她,他以为只是因为当初父亲的逼迫,只是为取得父亲手里的权利,无关爱情。他们已婚三年,在众人眼中却他依旧是一个黄金单身汉,这是他的成功还是她的失败?她是一只进错金丝笼的麻雀,她等待着那人的发现,放归她离去。公公的骤然离去,让她在这豪门大家庭中一下没了依靠的力量,她开始等待他开口说分手,没想他却说:我们要个孩子吧。她以为她可以淡然看待这一切,却不想在亲眼看他搂着别人的腰的时候感到万分心酸,原来在不知什么时候他的温柔对待慢慢的偷走了她的心。他以为他不会再爱了,却不曾知道当自己看见她苍白的脸和那悲痛的泪的时候,这才知道原来他早就对她动了心,用了情。就在他们各自发现自己的真心,决定要携手走过一生的时候,一个措手不及的重磅炸弹摧毁了他们刚开始没多久的温馨和甜蜜。
  • 掌心化雨

    掌心化雨

    浮世绘千骨,多少迷路人,哪里才是好归处,忙,等,八月秋高桂花香,亦不知,白首方悔应是迟!!!
  • 楼上邻居二十六

    楼上邻居二十六

    不是英雄,今天我也要救人!不要问我为什么救她,很简单,我是个颜控。
  • 全球顶级企业通用的9种生产与运作管理方法

    全球顶级企业通用的9种生产与运作管理方法

    在生产与运作管理过程中,基层运作专家决定如何最好地设计和运营一个过程;而高层运作管理人员则肩负着为企业制定战略方向的责任,即决定应用什么技术,在哪里配置设施,并对这些应用于生产制造和提供服务的设施进行管理。
  • 一脉风骨

    一脉风骨

    这是由徐怀谦编写,全书共分6个章节,旨在警示国人,大力提倡读书。具体内容包括《艺术家的童心——读丰子恺〈缘缘堂随笔〉》《猛虎与蔷薇——读余光中散文》《蓝田日暖玉生烟——臧克家散文的艺术特色》《寂寞学术悲凉人生——读〈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不是我,是风?——读〈反思郭沫若〉》《同样是书生——读周一良〈毕竟是书生〉《文化的良心——关于〈不合时宜的思想〉与〈思痛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