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和毛泽东可以说是一对挚友,但他们始终也是工作上最优秀的黄金搭档。作为战友和下级的周恩来一直十分尊重毛泽东,在生活上像朋友一样关心毛泽东。毛泽东外出考察,周恩来常去他下榻的地方检查一番,试试沙发的高低和台灯的明暗;在历次大会前,周恩来总是先按毛泽东的习惯串一下台,看看导线会不会影响毛泽东脚步,话筒应多高最适合毛泽东等等。这是周恩来的一种习惯。其实毛泽东深知周恩来杰出的行政才华,所以他在七届三中全会上做总结的时候,当时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的主要人员配备尚未明确提上议事日程,就明确推荐,甚至以未来执政党领导人的身份确定,周恩来一定参加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其性质是“内阁总理”。这一决定,他终身未变。即使是周恩来在政策见解上和他有明显分歧,仍未影响这一决定。甚至在毛泽东晚年,“四人帮”设置陷阱,制造谣言,在毛泽东面前称周恩来“迫不及待”要取而代之,毛泽东对此也不屑一顾,而只认为江青自己才有这种“迫不及待”的心态。所以毛泽东仍决定周恩来来任国务院总理。毛泽东与周恩来的关系早已超出了一般性质的上下级关系,几十年的并肩作战,相互关爱,尊重与理解早已使他们彼此充分了解并信任对方,这种信任来自于相互对人格、品格才能和职务分工等诸多因素的认可,也正因为如此周恩来才得到毛泽东的一生重用和信赖。1976年周恩来逝世,美国《时代周刊》发表题为《永诀》的专论,文章最后说:不可避免地,未来的历史学家回顾1949年以来的中国的变化时,会把那个时代称为“毛泽东时代”,可是也不妨公平地称之为“周恩来时代”。
当然,上下级间能有如此友谊的人并不多见,但你要记住,你的上级也是人,他也需要人性的关爱与照顾,只要你真心地把他当朋友,那么他也会给你真诚的回报。但同时要注意,下级与上级的交往毕竟还是有顾忌的。不能丧失自尊像个跟班似的跑在上级后面,大事小事都随声附和,连上级不愿人知的隐私也去刺探,甚至为表示亲近关系还四处张扬,或者是不看别人脸色,到别人家里一坐就是半天,喋喋不休,占用上级已安排好的时间。这些交往的分寸若不掌握好,成为“粘粘糊糊”的人,在上级面前会很不受欢迎。
让上司了解你
一位作者曾在报纸上发表过不少通讯,后来,他应聘进了一家报社。出乎意料,总编先让他去当校对。他觉得大材小用,工作漫不经心,文稿疏漏之处不少。
其实,总编想让他先做一段校对,熟悉一些新闻业务,再让他当编辑的。见此情况,只好作罢。这位作者干了一年半校对之后,对总编说:“怎么不让我当编辑?”总编反问:“你连校对都当不好,怎能当好编辑呢?”
他之所以失败就在于他不懂得人们识才是一个过程,表现才能也是一个过程。
在体育竞赛场上,教练员不会轻易地把主力队员的位置留给一个刚刚加入的新人,新运动员开始只能坐冷板凳,当替补队员。只有到了比赛胜负已定的时候,才能让新人上场去试一下,这是对他的锻炼和考验。
一个员工要表现自己的才能,表现出他足以担当大任之前,是很不容易得到重用的机会的。怎么办呢?机会必须自己创造,要耐心地等待。
你可以采取以下办法:
平时认真完成上司交代的每一项任务,不论这些工作是多么平凡、细小、微不足道。其实,上司也会利用一些小事锻炼和考验员工。每一件小事都干得很好,上司就会确认你有一定的能力,并且认为你踏实、可靠,不是那种华而不实,好高骛远的员工。在适当的时机,就会交给你一定的重任。
上司不喜欢那种大事不会做、小事又不做、华而不实、好高骛远的员工。一个员工给上司造成了这种糟糕的印象,就难以得到重用了。
在关键时刻,当需要有人挺身而出勇挑重担时,若你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时,你就应当勇敢地站出来“毛遂自荐”。这时,最需要的是果断、勇气和信心。
一般来说,在有见识的上司手下,有才能的员工总会得到重用而大展宏图的机会。
如果你所在的公司存在许多问题,人际关系复杂,工作死板,运作机能不协调。而你真的觉得这种状况很使人忧虑,当上司向你询问你对公司的感觉时,你干脆就不客气地向上司提出你的意见。这并不是说要你指出上司的缺点,而是提出为了公司的发展的建议。当然,上司会仔细考虑你的建议,他若是个有心人,一定会采取你的提案。即使不能全部地接受你的意见,也会采取其中一部分建议。所以,你要不断地发现公司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建议。
最不中用的职员是对什么事都不关心,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的职员。因为只有关心、感兴趣,你才会对工作认真,有建树。如果每天只做一点工作,没事时就耗时间,反而说:“大家为何都这么认真呢?到底他们为什么会那么有兴趣呢?大家都是为了生活而工作,这怎么会有意义呢?”这种人是不求上进的人。
“你是你,我是我,大家互不相干。我认为这样想真无聊。”这种表示是虚无主义态度的人,是个懒惰虫。当一个员工对公司的工作不关心或没有兴趣,就表示他对自己本身的生活也不关心。
假如对工作失去了兴趣和关心,那就是个消极的人,这种人最好还是辞去现有的工作,去寻找能使自己感兴趣能予以关心的工作,这样对自己或别人都有利。作为一个员工,最起码要对自己的工作或职业场所,提出一些建议,认为“应当这样做”,所提出的是积极的建设性的言论。
若你是个有时也有些意见,却认为“提出来也没有用,反正上司不会采用”的人,觉得是自找麻烦而自我逃避的话,那你就是个缺乏勇气的人。
假如你想在这家公司干下去,并希望它更加发展,那你就一定会发现,“这样不行,这一点一定要这样改”等等的问题。为了使公司更为健全,更为壮大,你应向上司提出建议与感想。公司很期盼这种具有热忱的员工,这也是让上司了解你的窗口。
任何事都应当循规蹈矩,如果不按轨道行驶则会出轨翻覆。所谓“轨道”,就是提出意见时不要有损于上司的尊严,这才是应有的“轨道”。还有,不要强调自我的私怨,这也是一种“轨道”。
比如,提案时不要让你的上司因你的提案,而感到失去面子。还有,不要让你的上司以为,“这家伙只是为了自己的私欲,才提出这个建议。”能做到以上两点,上司极有可能采用你的意见。当然,你本身的工作也要有较好的表现,以得到上司的肯定为前提。而不向上司提出建议的人,一定不易得到上司的了解,更不会有所成就。
让上司表扬你
在生活中你获得的最大荣誉来自于工作,因为那种特殊的荣誉只有特殊的人才能得到。我们不能希望在生活中出现特殊的事情,那是因为特殊的事情需要付出特殊的代价,而这种代价有时需要用生命来偿付。
就像培根所说的那样:“臣民的荣誉可分等级如下:第一等是‘为主分忧之臣’,就是那些君王特别倚重委以重任的人,我们称他们为‘君王的左右手’。第二等是‘统兵大将’,即伟大的军人领袖,在军事上能独当一面的人。第三等是‘宠幸之臣’,比如能慰藉君王而不危害人民的人。第四等是‘能臣’,就是身居高位而能恪尽职守、充分发挥作用的人。还有一种荣誉,可列入最高等的荣誉之中,但是很少见,就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去冒重大危险直至捐躯。比如雷古卢斯和德西父子便享有这样的荣誉。”
培根虽然是旧时代的人,但是,他的荣誉观在今天依然具有一定的意义。一个人的荣誉来自于他在社会上所处的地位和职务,因此,勤奋工作是我们赢得荣誉的基础。
而我们的工作岗位以及工作成绩的认可主要由我们的上司决定。因此,能不能赢得上司的表扬就决定着我们能不能获得荣誉。
怎样才能获得上司的表扬呢?
第一,靠整洁的衣着。衣着不整,常常是一个人的行为方式缺乏条理性的表现,给人一种拖泥带水之感;衣着不得体,一般反映了一个人在审美情趣方面的欠缺,给人一种涵养不高,举止粗俗的印象,让上司看了,自然没有愉悦感。所以,与上司初次见面,要服饰整洁、得体、庄重,以便在视觉上给上司和同事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第二,靠自己的行动。有些员工在上司面前表现出手勤、脚勤、脑勤、嘴勤,给上司帮忙不少,因而得到晋升机会就多。
第三,靠美德。作为员工,你必须表现出谦虚的气度。这种谦虚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谦虚,只有谦虚才能“使人进步”。只有对别人或自己实事求是的评价,才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否则,只能故步自封,成为落后者。
第四,要了解上司的心思、性格及工作作风与习惯。所谓投其所好,就是你要能知道上司的所好,这样你就能得到上司的赏识和表扬。
你能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实干,除了要有过硬的本领外,与上司的关系是你成功与否的关键。
走上社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获得上司的赏识。只要获得上司的赏识,获得上司的赞扬,就会提高你自己的信心,你就会更加努力地去工作,不断地取得成绩,你会不断地受到上司的表扬,你的人生将进入到一种良性的循环之中,你就会一步一步地向上攀升,甚至你会获得更大的荣誉,达到你的人生梦想。
同时,你还要记住,一个人不可能永远获得上司的表扬,有时候,你会受到上司的责备与批评。
对工作不熟练的新员工,或是一般员工,在接到困难的工作时,往往难免会有失误。有失误,当然免不了受到上司的责备。“喂!你能干什么?”“这家伙!真没办法!”“这家伙!真不中用!”等等。像这样毫不客气的责骂、怒斥、嘲笑等,都会接踵而至。你会认为很丢脸、很难堪,甚至感到很悲伤,于是“你为何这样说呢?”“我已经很后悔了,你还骂个不停!”“真是过分!”“唉!”“真讨厌!真没意思!”“哼!你只是会说,实际上你又比我强多少呢?”一个接一个的牢骚由心底发出。
相信大家都会发出这种牢骚,没有人会觉得挨骂是件舒服愉快的事。谁都自认为自己最可爱,而很少有人会认为自己不好。
然而,对不得不承认的失误,自己心中也会清楚。失误愈大,懊恼之情也越大,有时甚至会难过许久。老实说,只要是有经验的上司,在此时都尽量不去责备犯错者。而一些小过失,上司反而会斥责,这是因为他不想让你再重蹈覆辙。很少有人会碰到大石头而跌倒,大多数人都被小石子绊倒过。因此,小的错失就应该多责备,这样才会加以警戒,多加注意而不再犯错。
为什么对大的失误,上司反而不责骂呢?因为犯此失误的人,他自己心中已经十分懊恼,且在自我反省之中。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不要去责骂他,只要提醒他注意就可以了。
员工也较能接受,并觉得:“我真不应该,实在很对不起。”同时心中暗自起誓:“我再也不犯这种错误!”
一个缺乏经验的上司,常常会因部下的过错而大为发怒,甚至员工犯大过错时,怒责道:“你这个混蛋!”在此情况下挨骂的员工,不仅不会反省,反而会加以反抗,心中驳道:“又不是只有我会犯错,别人也一样,只是别人犯错时没被你发现而已。”以此方法来自我辩护。这么一来,上司的责骂就一点效果也没有。
事实上,大部分的上司,还是会经常地责骂员工,这是因为他要设法保持自己的面子和尊严。当上司在别人的面前骂员工时,并非是单纯地因想骂而骂,而是考虑到他的立场才骂的。
他们是想让人知道:“我这么严厉的骂他,相信他以后不会再犯错吧?”他认为若不在人前斥责部下,会让别人误以为自己放纵部下。当上司被别人认定自己放纵部下,那是很难堪的。
你该了解,上司也有他的立场。当执行任务失败时,即使你有充分的理由,也不要辩解,只要低着头说:“对不起!”表示歉意。这样,上司才会觉得他骂得有意义,而你也才算是聪明的人。当然,上司事后也会觉得:“唉!他也很值得同情,本来并不想这样骂他的,也想不到他会这么干脆的俯首认错。”
另外有一种上司,是采取摆架子的骂法。他喜欢在骂员工当中,显示自己的优越感,当这种上司的部下,实在不幸。这时,你干脆放宽肚量,心想:“你既然要摆架子就尽量摆吧!”上司骂完了之后,自然也摆足了架子,满足了自我优越感。如果批评你能承受住了,相信表扬离你也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