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37500000004

第4章 与孩子平等交流

1 再忙也别忽视孩子的存在

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有些父母压根没有时间关注自己的孩子。他们一心为了事业、为了赚钱,一大早就匆匆赶去上班,很晚了才拖着疲倦的身躯回来,还要忙着做饭、做家务,吃过饭后立刻催促孩子回房间写作业,而自己又是加班加点到深夜,不知不觉中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要。

长此以往,在父母的忽视与冷淡中成长的孩子很可能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比如孤独、自闭、不善交际。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缺少父母关注的孩子多数不能很好地与人相处,他们怕冒险、怕探索、怕接触陌生人。因此说,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

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都会怀念过去大家庭的时代,那时,一家人吃过晚饭便在院子里乘凉、聊天,热闹非凡。到了春节,大家欢聚一堂,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分发压岁钱,全家其乐融融。然而,今天的情况大不一样了,家长忙于自己的事情,孩子有着自己的乐趣,亲子关系就这样慢慢地变淡薄。这一方面当然有着文化及社会变迁的缘故,另一方面也与家长缺乏民主态度来和孩子相处有关,为人父母总不忘记在各方面给予孩子最好的,却唯独忘记要与孩子同乐。

有位妈妈,一次下班时,天色已经很晚了,当她回到家里,看到5岁的女儿正站在小区门口等她。此时的她因为繁重的工作而感到身心疲惫,心情也坏到了极点,因此,她只是面无表情地带着女儿回到家……

“妈妈,”女儿叫道,“你能答应我一件事情吗?”

“什么事情?”

“我能到你单位去吗?”

“你瞎说什么,我在工作,又不是玩。”妈妈非常生气地说。

女儿看到妈妈凶神恶煞的样子只好默默回到房间里。

过了一会儿,妈妈感到自己不应该对孩子这么凶。

于是,妈妈来到女儿的房间,“你为什么想到妈妈单位去?”

“我老看不到妈妈,我想妈妈,到了妈妈单位就能看到妈妈了。”女儿小心翼翼地说。

女儿的话击中了妈妈的软肋,她感到最近一段时间对女儿的关心实在是太少了。自此以后,她每天下班后都立刻赶回家陪伴孩子,而且注重与孩子心灵上的交流,女儿也从原来的沉默寡言变得活泼、开朗起来。看到女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妈妈终于知道了陪伴的价值是多么的宝贵。

的确,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忙其实不是忽视孩子存在的理由,称职的父母总会忙里偷闲抽时间陪孩子。陪伴孩子,决不会是枯燥无味,恰恰相反,你会获取无比的幸福和满足感,这种融融乐趣,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更重要的是,在玩与学习的过程中,父母孩子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曾以677分考进了清华大学的15岁女孩南南是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里成长的呢?她的妈妈彭嘉陵为此专门写了一本书,在书中她透露了自己的家教秘笈:周围许多同事、朋友的孩子都学得太累,每晚作业做到深夜,周末被各种补习班、兴趣班侵占,小小年纪的孩子比大人的压力还大。我的女儿就非常轻松,她从小就经常在我们的带领下到户外玩耍,而且每次都玩得很尽兴。同时,不管工作再忙再累,我们都一定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学习,当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家长一定要帮他,也一定能帮她。这比请家教效果好十倍。一些家长认为自己文化低而孩子学习的内容又太深奥,根本帮不了孩子,其实,家长只要陪着孩子一起学就行了,并不是要家长讲解。即使自己不懂,也可以读一读要领、例题,引导孩子思考。

亲子之间造成隔阂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孩子和父母之间缺乏共同的兴趣爱好,从而造成孩子不愿进入成人的世界、成人也无法走进孩子的世界的局面。现在,大多数家庭的孩子都不愿意和父母一起玩,如果家庭时常出现争吵的气氛,家人便不可能一起同乐。但如果父母和子女能够玩在一起,便能减少彼此间的敌意而产生和谐的气氛。

男孩罗杰超是个足球迷,每次电视播放的足球赛,他都看得津津有味。有一回,他很晚了还没有到家,爸妈十分着急,正准备打电话报警时,罗杰超兴高采烈地回来了,爸爸气急败坏就要揍他时,他委屈地哭了,“爸,你从来没有带我看过球赛,我拜托你已经不下100次了,但是你每次都说你很忙,或还有别的事要做。”爸爸高举的手又放了下来,他恍然大悟,儿子多么希望自己能够和他共享一种爱好。从那以后,为了弥补对孩子的爱,罗杰超父母就经常组织一起去看足球赛、一起讨论有关足球的话题。

不管多忙多累,父母都不要忽视孩子的存在,在与孩子交流、玩耍的过程中,既可以缓解自己的工作压力,又可以增进亲子关系,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2 找一把打开心门的钥匙

在打开孩子的心门之前,让我们来看一个故事:

一位教授精心准备着一场重要会议的演讲内容,会议规格之高、规模之大是他平生第一次遇到的,全家为了教授的这一次露脸而激动。为此,教授的夫人专门为他选购了一身西装。晚饭时,教授的夫人问西装合不合身,教授说上身很好,就是裤腿长了两公分,倒是能穿,影响不大。

晚上教授早早就睡了,可他的母亲却睡不着了,时时在琢磨着儿子这么隆重的演讲,西裤长了怎么能行。反正也睡不着,就翻身下床,把西装的裤腿剪掉两公分,缝好烫平,然后安心地入睡了。到了早上五点半,教授的夫人醒了,因为家有大事,所以起来比往常早些,想起老公西裤的事,心想时间还来得及,便拿来西裤又剪掉两公分,缝好烫平,惬意地去做早餐了。一会儿,女儿也早早起床了,看妈妈的早餐还没做好,就想起爸爸西裤的事情,寻思自己也能为爸爸做点事情了,便拿来西裤,再剪短两公分,缝好烫平……

就这样,一条只长了两公分的裤子,因为缺乏交流与沟通被她们三人连续剪短了三次。等这位教授做好了所有的准备,再来换衣裤时,却发现这条裤子已短得无法再穿了。

都是出于对亲人的关心,但是缺乏交流、沟通,最后关心变味了。其实父母对孩子的关心也一样,天下没有那个父母不关心自己孩子的,但如果父母的关心没有建立在沟通的前提下,关心也一样会“变味”。其实家长们也都明白沟通的重要性,也都希望能与孩子成为知心朋友,可就是不知道该如何迈出沟通的第一步。

其实,沟通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难,只是我们没有找到沟通的钥匙而已:

一个小女孩站在花丛中,正扶着花枝,歪着脑袋,煞有介事地对花私语。诗人走过去,靠近她,蹲下去,问:“你在说些什么呀?”

小女孩道:“我说,花朵你好漂亮啊!”

“花朵能听到你的话吗?”

“能的。”小女孩很自信,“只要靠近她,她就能听到你说的话。”随后,她又机灵地说:“你对我说话时,不也是蹲下来,靠近我的吗?”

孩子的天真,让诗人不禁笑了,心中感慨万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求得到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就要找到沟通的钥匙,只有钥匙配对了,对方才会打开心门。那么,如何与孩子沟通呢?沟通过程中需要注意那些细节呢?

第一,确定恰当的谈心方式。谈心方式包括询问式、辩答式和指导式等。对于年龄较小或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孩子,可采取询问式。询问不是“审讯”,语言要亲切,态度要和气,让孩子无所顾忌地将自己的情况和盘托出,然后父母加以评点,肯定孩子的成绩、优点,指出不足之处,然后指明努力方向;对于年级较高、知识面较宽、认识问题较深刻且善言辞的孩子可采用辩答式。双方不拘时间、地点,进行内容广泛的漫谈,双方有询问、有对答、有辩论,寓教育于轻松的谈话之中,以达到对孩子启发或诱导的目的;对于脾气倔、缺点多的孩子可采用指导式。当孩子犯了错误而且经过认真思考,有了初步反省后,家长可找孩子谈心。谈心时,家长要选准角度,可以直接剖析问题的实质,也可从别人的经历谈起,进行深入浅出、由远及近地分析、交谈,加以指导。注意,谈心时,父母不要前拉后扯算总账,这样会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

第二,选好谈心内容。家长不但要使孩子明白“应该怎样做”,还要明白“为什么这样做”,“怎样做才能符合要求”等等。力求通过一两次谈心,使孩子“如梦方醒”、心悦诚服。

第三,交谈时要感情真挚、互相信任。为了收到更佳的谈心效果,双方必须敞开心扉,言而由衷,家长在孩子面前,不要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甚至反语相讥、挖苦,让孩子不知所措。只有相互信任,才能谈得和谐。尤其是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没有这个感情基础,双方的沟通肯定受影响。

第四,选择良好的背景。良好的背景包括环境背景和心理背景,它们会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谈心时,家长与孩子可走出家门,漫步在幽静的湖边,穿行于林荫小道,欣赏着悦目的景色,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边走边谈。也可选在孩子非常喜欢的娱乐场所谈,在这种时候,两代人心平气和,家长坦诚地吐露心思,孩子直率地道出真情,双方畅所欲言。良好的心理背景,可使人坦率真诚,无话不谈。

父母与孩子沟通既难也易,关键在于是否找到一把合适的沟通钥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父母只有找到了这把合适的钥匙,才能真正打开孩子的心门。

3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一位年轻的母亲,曾这样讲述自己教子过程中的苦恼:

儿子刚上小学四年级,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十分顽皮。说脏话、乱涂墙壁、打小报告、作弄他人、与父母师长顶嘴……总之,什么捣蛋的事都有他的一份儿,这让作为父母的他们束手无策。管教孩子的所有招数比如喋喋不休的提醒、大喊大叫的命令等都派上了用场,可一点作用都没有,儿子根本就不理睬,有时还扮出一副暗自得意的样子。父母难免有怒火上冲的时候,就把孩子痛打一顿,过后,又对自己惩罚的方式后悔、内疚不已。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对孩子训话意味着你要求他绝对服从,让他像你一样思考问题。和孩子朋友式地交谈,意味着大家一起寻找方法解决问题,重新衡量自己的观点,搞清楚究竟谁的更符合实际。”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管教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可以让孩子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可孩子偏偏就是屡教不改,是孩子太顽固了还是父母自身的教育方式出问题了?

其实,每一个孩子是很明事理的,只要父母善于与孩子沟通,孩子就会知道,父母是非常爱他的,也是很尊重他的。而通过沟通,孩子就会晓得,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不可取的,同时,通过沟通,父母还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想法和行为动向。

当然了,在交流的过程中,父母最好是蹲下身子,近距离接触,两眼直视孩子的眼睛。听完后直接、果断、清楚地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思想,如此他才能遵照你的想法去做。当然,语气要坚定,但绝不严格。父母的语气要透露出自己说到做到、并且一定要他照办的坚决。这样,不但可以有效沟通,还可以消磨孩子抗拒或抱怨的情绪。

蹲下身子,与孩子平等的沟通尤为重要:

有一次,“知心姐姐”卢勤和一位年轻的台湾儿童电视节目主持人聊天。这位主持人对卢勤讲了一件十分有意思的事。

主持人跟自己3岁的女儿是好朋友。可他发现,女儿最不爱逛商店,每次领她去商店,她总是哭着闹着不愿去。

这位年轻的爸爸百思不得其解:商店里的商品五花八门,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小孩子为什么不爱来呢?

终于,他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一天,他领着孩子在商店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挤来挤去,女儿的鞋带开了。他蹲下来,给孩子系鞋带。就在这一瞬间,他忽然发现,眼前是多么可怕的情景:矮小的孩子,没有柜台高,她的眼中,根本就看不到琳琅满目的商品,而是大人们的一条条大腿和一双双大手。那一只只来回摆动的胳膊,一个个带棱角的大书包,时不时地磕碰孩子的小脸和弱小的身体……

“别说孩子了,我都不想再待下去了。”这位主持人激动起来,“当我把孩子抱起,扛到肩头上,准备离开商店时,孩子突然笑起来,指指点点,不想走了。哇,原来她看见了漂亮的玩具!”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想到了什么?要去了解、引导孩子,应该蹲下身子,拉近跟孩子的距离。一位从美国费城考察回来的专家,曾经这样深有感触地说过:“美国的父母不像中国的父母偏向吼骂的教育方式,他们责备孩子时,一定会蹲下来,让自己的眼睛和孩子的眼睛处在同一高度上,然后握住孩子的手,轻声地和孩子说话。他们认为,在蹲下与孩子目光平行的时候,无形中,孩子便会乖乖听话了。”

如果总是站着面对孩子,那么,父母与孩子的距离,就不仅是身高上的差距,同时更是一代人与一代人之间的距离,是一颗心与一颗心之间的距离。蹲下来与孩子交流,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关心与理解,是孩子能够接受的一种爱护;蹲下来与孩子交流,孩子离我们的距离就会缩短;蹲下来与孩子交流,是父母关心孩子内心世界的体现;蹲下来与孩子交流,营造出来的是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

朋友的孩子活泼好动,但只要一回到家就感到十分压抑,从不喜欢主动开口与家长说话,为此,父母感到很奇怪,孩子在外面与在家里怎么会是判若两人的样子呢。一次,他们无意中从孩子伙伴的口里获知了其中的“秘密”,原来是孩子畏惧父母与她交谈时的强势——每次与孩子说话,父母都是一副居高临下的气势,只知道一个劲地给孩子灌输自己的思想,却从不尊重孩子表达意见的权利。这时,父母才恍然大悟,要与孩子交心,就要做孩子的朋友,要蹲下身子来,和孩子站在同一条地平线上。

父母与孩子说话时不妨蹲下身子,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以一种孩子能够理解、接受的方式平等地交流、沟通,这样,不仅可以使父母更全面地了解孩子,而且还可以有效地促进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4 学会做忠实的聆听者

心理学家证实:倾诉能减除心理压力,当人有了心理负担和问题的时候,能有一个合适的倾听者是最好的解脱办法之一。

当父母在抱怨“孩子不愿意与我沟通”、“孩子总是把事情憋在心里”时,父母有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不愿意与自己沟通?

答案是十分明确的,让我们听听孩子是如何回答的吧:“父母不了解我,他们总是自顾自地讲大道理,从来不听我的想法!”“我说什么都被否定,我还有什么可以向他们说的呢?”

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愿意与父母沟通,只是,沟通之门往往被父母在有意或无意中关闭了。

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些场景。

场景一:

你正在看电视,孩子对你说:“爸爸,我想到了如何消除学习劳累的办法。”

“呵,是吗?那你说说吧!”孩子开始“高谈阔论”起来,但你并没有真正认真地倾听孩子的诉说,双眼一直没有离开过电视的屏幕,“爸爸,你说我这样的方法果真有效吗?”孩子征求你的意见。“有效,有效。”你依然漫不经心地听着、说着,甚至根本没有正眼瞧一瞧孩子。孩子看了看爸爸,又看了看屏幕,很没趣地回了房间。

场景二:

放学,孩子回来了,你正在做饭,孩子兴高采烈地跑到你的身边:“妈妈,今天我遇到了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什么的趣的事情?你可别干坏事呀。”

“我正忙着,以后再说!”

“不要老题与学习无关的事,你期中考试的模拟题做完了吗?”

孩子原本兴奋的劲儿一下子就没有了。

场景三:

孩子整个下午没有到教室上课,这可不得了,班主任给家长打电话。

傍晚孩子回到家,又急又气的你破口大骂:

“不好好学习,跑哪里去了?”

“我昨天才警告你在学校要遵纪守法,你什么破耳朵!”

孩子嘟囔着:“我、我……”似乎要解释没能到校上课的原因。

“什么都别说了,有什么好说的?”

“真丢人!”

“有本事连家也不要回来好了。”

瞧,这些家长都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就是没有认真对待孩子,没有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其实,“倾听”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式,更是一把开启孩子心灵窗户的“金钥匙”。父母千万不能因为孩子小,就忽略他们的阐述,任何时候,都要与孩子面对面,平等地互相倾听与诉说。孩子有值得称赞的观点,家长应表明支持的态度,孩子认识上存在误区,家长可循循善诱启发开导。正如美国企业家艾柯卡所说:“很多人认为小孩子讲的话都是无稽之谈。然而我认为,如果现在听取孩子所关心的事,将来当他到十几岁后也能分担父母所操心的事。这两点是密切相关的。”

总之,当孩子想要跟父母讨论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时,父母一定要放下手头的工作,对孩子表现出兴趣。这样,孩子就会觉得父母很重视他,他就会主动敞开心扉,向父母述说自己的事情。有经验的父母还发现,不管孩子要跟你诉说的是一件如何简单的事情,但是,只要你表现出认真倾听的样子,表现出你的兴趣,孩子就会兴致勃勃地讲下去,进而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实现与父母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慢慢地,良好的亲子沟通就建立起来了。

聪明的父母不但要做一个高明的说者,更要做一个高明的听者。倾听是一门学问,倾听是一门艺术。只有能专心地倾听孩子讲话的人,才能平等地对待一切人。

那么,如何倾听孩子说话呢?

第一,要表现出倾听的欲望。不管有多忙,一定要表现出对孩子即将谈话内容的兴趣,更要做好认真倾听的姿势,不要做出三心二意的表情与动作,那样只会打击孩子倾诉的主动性。

第二,要做出认真倾听的样子。孩子在倾诉的过程中,哪怕父母早已知道其中的内容,但也不要表明。更不要不耐烦地说:“谈些别的吧,这些我早就知道了。”作为父母,不应只是关心孩子的冷暖、吃住,还要关心他所感兴趣的事。

第三,及时反馈意见、观点。送给孩子最好的赞美,就是让孩子知道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你都在认真地听。“你说的对!”“太好了。”“你继续说下去。”当然了,除了语言,还有脸上的表情也可以传达出你对孩子话题的兴趣。

不论孩子的话题多么简单,如果父母想要表现出有兴趣的姿态,那么兴趣也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如果父母总是沉着脸,一言不发,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往往就会令孩子失望万分,长此以往,孩子也会养成对什么事都漠然置之的态度。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多地承受着直接或间接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压力,因而家长更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常听家长说,孩子几乎不与家长交谈。实则是,孩子很愿意与家长交谈,只不过,家长没有做好倾听的准备,不懂得如何激发孩子交谈的欲望与兴趣。

5 跟孩子讲道理

孩子一旦犯了错误或是遇到不明真相的事情,父母为了省心,往往会采取训斥或搪塞的方法应付。事实表明,孩子遇到问题时,父母与之沟通、讲道理,由此产生的效果比其他任何方式都要好得多。

父母千万别小看孩子,以为他们还小,不明白是非,讲道理也是白讲,只要让他们按着自己的要求做就行了。的确,强硬或许一时能达到效果,但下一次或许再下一次,孩子还是会违逆你。所以父母更应注重说服的这个过程,目的也许一次达不到,但过一段时间,孩子就会被潜移默化,自然而然达到父母想要的效果。

一位名叫引墨的家长在日记中记述了自己给孩子讲道理的经过:

今天,儿子长了湿疹。我决定带他看中医。之后我就开始发愁,药开回来了,如何说服他吃下去呢?

药很苦,我舔了一点点就开始打鼓:这么苦,他能喝吗?果不其然,第一口药,从碗里喝到嘴里,又直接吐回了碗里。我脑海里闪过很多方法:捏着鼻子灌,药里加糖……算了,还是先讲道理吧!

先从为什么要喝药讲起,然后讲到药为什么是苦的……儿子很认真地听着,还问:“药为什么是黑色的?为什么不能装在小瓶子里用吸管喝?”我都一一耐心解答。后来他说:“那我喝一口吧。”我大喜过望,赶快盛了一大勺药喂到他嘴里,虽然还是龇牙咧嘴的,但这药总算是咽下去了!儿子提出一个附加条件:能不能喝一口药,吃一口白糖。我也同意了。

我的道理算是彻底讲通了。以后儿子基本都大口大口吃药,还告诉我说:“药喝到嘴里,脸上的湿疹就全部被赶跑了……”

虽然与孩子讲道理有些费劲,但会让孩子铭记事理,受益终身。正如文中的孩子一样,在他知道药能治病的道理后,今后再生病,不管多苦多难受的药,他都会心甘情愿地吃下去。

当然了,在实际操作中,父母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跟孩子讲道理。比如就眼前发生的事情进行说理,比如由某一句话联想到更多的事理,比如就生活的微小细节开导启发……而孩子都有纯真的天性,如果用讲童话的形式对孩子进行品格的塑造,也许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篇美妙的童话的作用,远远胜过长篇大论的道理。童话是鲜活的、灵动的、绘声绘色的,童话中的事物都是有生命、有感情、活灵活现的,他们的故事贴近孩子的生活,他们的行为贴近孩子的感受,孩子很容易认同这些角色。同时,因为他们是童话里的主人公,孩子也会在心理上跟他们拉开一定的距离,用更加客观的眼光看待事物。用童话来讲道理,孩子不会觉得父母是在直接评判他,从而更容易接受。

跟孩子说理不仅需要有耐心,还应结合孩子的心理特征,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技巧。

第一,要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古语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跟孩子讲道理,应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在此基础上再对孩子的过错予以纠正,这样孩子就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见。如果一味地数落孩子,责怪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对,只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

第二,所讲的道理要“合理”。跟孩子讲的道理应合情合理,不能信口胡说,也不能苛求孩子。因为家长信口胡说,孩子是不会服气的,大人的要求过分苛刻,孩子是办不到的。

第三,要给孩子申辩的机会。跟孩子说理时,孩子可能会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辩解,家长应给予孩子申辩的机会。应该明白,申辩并非强词夺理,而是让孩子把事情讲清楚讲明白,给孩子申辩的机会,孩子才会更加理解你所讲的道理,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四,要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孩子和家长一样,情绪好时比较容易接受不同的意见,不高兴时则容易偏激,因而跟孩子讲理,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在其情绪较好时,对其进行教育,若在孩子情绪低落时跟他说理,是不会奏效的。

跟孩子说理最重要的原则是,父母要以身作则,首先做一个讲理、明是非的人。如果父母在所有事情上都认为自己是对的,那么对孩子的教育就不会有任何奏效,相反,父母的这种强权优势必定会影响到孩子,孩子也就会出现越来越不讲道理的倾向——

在学校,所有认识任林小朋友的同学无不说他是个霸道的人,在与同学玩耍过程中,他要求同伴什么都必须听他的,稍有不顺,他就会生气甚至打骂起来。新学期开学时,班主任到任林家里家访,刚进门,就听到任林的父亲在训斥孩子,语气十分强硬,还经常冒出“必须”“一定”“绝对不行”等刺耳的词,而任林也一点不谦让,竟与父亲大吵起来,丝毫没有示弱的趋势。这让班主任十分震惊,他终于明白了,任林霸道的性格与他父亲家教的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正是父亲不讲理、对孩子使用“铁血”政策,孩子在有意无意间受到了“熏陶”,从而“复制”了一个父亲。

跟孩子讲道理,孩子就会成为一个明事理的人。

6 在孩子面前保持温和

孩子的人生观、智力、性格等因素的形成与发展受多方面的影响,包括父母的影响,周围伙伴的影响,接触人群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父母。

美国记者安尼·罗克就明确指出,教好孩子的关键是父母的态度,而不是孩子的聪敏。父母的态度正确与否,对能否教育好孩子起着关键性作用。香港大学一位心理学博士针对家长坚持的“孩子教不好是孩子有问题”的观点进行实验,结果发现,“问题孩子”有问题的罪魁祸首是父母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出现了问题。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非常重要,在父母的影响下孩子建立起自己对生活的看法,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影响孩子智力和能力的发展,父母对孩子的态度还影响孩子的行为和道德发展。总之,父母给孩子的成长提供大量的实践材料,孩子的各种行为都受父母态度的影响和强化。

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位总统,他从懂事起,就很崇拜英雄人物。当他看到哥哥穿着军装上前线打仗,羡慕极了。一天吃过晚饭,他忽然想到了一个什么问题,急忙跑去问父亲:“爸爸,我长大了也要像哥哥那样,当一个勇敢的军人,好吗?”“好极了,亲爱的孩子!”父亲高兴地回答,“可是,你知道什么样的孩子才能成为勇敢的军人吗?”父亲反问道。“嗯——”华盛顿想了想,回答说:“诚实的孩子才能成为一个勇敢的军人,是这样的吗?”“就是的。只有诚实,大家才能团结,团结才能战胜敌人,成为勇敢的军人。”

父亲不光言传,还很注重身教。在父亲农场里,有一颗小樱桃树,那是父亲为纪念华盛顿的出生而栽种的。华盛顿一天天长大,小樱桃树也一年年长高。华盛顿对做一名威武的军人十分心切,有一次,他打算做一把小木枪,把自己武装起来。他本想让父亲帮帮忙,可看到父亲整天忙于自己的工作,没有时间,于是决定自己动手。华盛顿拿起锯子、斧子,找了一棵容易砍倒的小树,把它锯倒了。哪知道这棵树,正是父亲最心爱的那棵樱桃树。这下可闯了大祸。

父亲回来后,知道了这件事,大发脾气,质问是谁干的。华盛顿躲在屋子里,非常害怕。他想了想,还是勇敢地出来,走到父亲面前,带着惭愧的神色说:“爸爸,是我干的。”“小家伙,你把我喜爱的樱桃树砍倒了,你不知道我会揍你吗?”

华盛顿见父亲气未消,回答说:“爸爸,您不是说,要想当一个军人,首先就得有诚实的品质吗?我刚才告诉您的是一个事实呀。我没有撒谎。”

听儿子这么一说,父亲很有感触。他意识到孩子身上的优良品质,要比自己心爱的樱桃树还要珍贵。他一把抱住华盛顿,说:“爸爸原谅你,孩子。承认错误是英雄行为,要比一千棵樱桃树还有价值。”

正是华盛顿父亲的开明态度,影响和形成了华盛顿身上的优良品质,这些品质在他开创伟大的事业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为他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并最终使他赢得了美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尊敬。

很多事例表明,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与孩子性格等因素的形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父母对孩子忽冷忽热,捉摸不定,反复无常的,孩子大多数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多疑多虑,缺乏判断力;如果父母对孩子过分严厉,孩子的表现,或逃避、或反抗、或胆怯、或残暴,有的甚至会形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坏习气;如果父母对孩子过分照顾、保护,不放手让孩子自己活动、自己做事,孩子的性格多半是消极的,依赖性强,没有责任感,没有忍耐力,不适应集体生活,遇事优柔寡断;如果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孩子就会表现为撒娇放肆,神经质,以我为中心,缺乏责任心,没有耐性;如果父母对孩子冷淡,置之不理,孩子长大多数都愿意寻求他人的爱护,力图招惹别人对自己的注意,有的好攻击挖苦别人,也有的却表现为性格冷漠,与世无争;如果父母对孩子采取爱而不娇,严格而又民主的态度,孩子性格大多数表现为亲切、直爽、活泼、端庄、独立、协作、有活动能力,善于和大家共事。

由此可见,父母应该注意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对孩子的影响,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永远记住,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消极的情绪,那样会使孩子处于一种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中,从而在情绪上也跟着发生消极的变化。相反,父母应该用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因为温和的态度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也许,对父母来说,在短时内保持对孩子的温和态度并不难,难就难在坚持,难就难在日复一日对孩子保持温和,但只要真正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着想,相信每一位父母都能够轻易做到。

7 和孩子分享喜怒哀乐

“一份快乐与人分享,就会变成两份快乐;一份痛苦两人分担,痛苦就只有原来的一半。”父母要学会与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乐,在分享的过程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才会越来越亲密,心与心才会贴得更紧。

每个人都有与别人分享情感的需要,而孩子在这方面的需要尤其强烈。父母要特别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无论多忙,都应抽空与孩子交流,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与孩子一起笑、一起悲,成为孩子的知已,这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最高境界。其实,家庭教育的过程就是父母与孩子互相融合的过程,与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乐,意味着父母更多的是展示,而不是灌输;是引领,而不是强制;是平等的给予,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如果因为忙而忽略了与孩子分享情感的需要,也就等于剥夺了孩子健康成长的养料,阻碍了孩子全面发展的进程,还会给孩子造成性格和心理的缺陷,这样的父母不管有什么样的理由,都是不称职的。

有位家长是长途运输司机,经常出差在外,他对所有人都十分豪爽,唯独对自己的孩子深感内疚,他感叹,尽管给予了孩子丰足的物质生活与优越的家庭环境,却很少有机会与孩子分享喜怒哀乐。比起这位家长,很多父母要“幸运”得多,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在家里陪伴孩子,可是,他们却不懂得体验孩子的心理感受。孩子背着沉重的书包回家,迎接他们的常常是苦心的说教,然后在严厉督促下埋头写作业。孩子的情感得不到理解、支持和疏导,会感到压抑,容易造成自信力下降,变得沉默内向,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作为父母,应该允许孩子自由地表现他们的喜怒哀乐,还应该与他们一起分享各自的喜怒哀乐。

让我们就以下的场景作比较:

场景一

孩子在学校和同学闹了别扭,心里正烦乱着,回到家后沉默不语。

家长A:“到底发生什么事了?你快说呀!”

家长B:“你不想说一定是有原因的,没关系,你什么时候愿意告诉我了,我都会为你分担的。”

场景二

孩子考出了好成绩,心里很高兴。

家长A:“就这样的成绩把你美的,快复习去,下次考个全班前五名。”

家长B:“你真棒,有进步!”

场景三

孩子抱怨说:“今天作业真多,难道老师要累死我不成!”

家长A:“这点作业算什么?你太懒了!”

家长B:“是吗?你大概多长时间可以完成呢?你能不能一边洗澡一边思考作业怎么写,这样也许可以做得快一点。”

家庭应是充满理解信任、能够让孩子身心轻松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样孩子才会觉得家长是可信赖的朋友,乐于和家长交流商讨,从而有利于孩子的开朗、坦诚、坚韧等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家长A总以大人自居,一点都不懂得体谅孩子的心情,而家长B则十分开明,时常站在孩子的角度为孩子思考问题,懂得与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乐。而作为父母,更应学习家长B,懂得在孩子的生活中设置快乐的元素,因为与人分享快乐就是给予别人的一种爱,反之,如果快乐没有人分享就是一种惩罚。分享快乐还包含欣赏别人的含义,欣赏别人其实就是真诚地去分享对方的闪光之处。有人说,我们不见得都喜欢我们所赏识的人,但一定喜欢赏识我们的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父母与孩子分享快乐,孩子就一定会更亲近父母。

父母和孩子分享喜怒哀乐,对孩子来说,孩子会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也会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这样,孩子不但满足了与人分享的心理需要,而且知道了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重要位置,就会更懂得珍惜父母对自己的爱,同时会对父母的教育和引导产生积极情绪。父母和孩子分享喜怒哀乐,对父母而言,因为和孩子分享了一切,对孩子有了更多的了解、更全面的认识,从而更有效地实行因材施教,也就不会轻易地对孩子进行批评与指责,或武断地下结论。因此,父母和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乐,无论是对于孩子还是父母,都是非常有益和重要的。孩子在分享后对父母更加敬重,父母在分享后学会了对孩子理解和宽容。有了分享,孩子的缺点与问题父母可以及时地发现,并根据情况进行有效地引导、解决;有了分享,孩子对父母抵触的情绪减少了,逆反心理没有了,更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

在孩子眼中,这个世界是如此新颖、神奇,而对于大人来说,这个世界也许更多的是饮食男女名利的机械重复。和孩子们在一起,父母还应做好“预习”,那就是要不断擦亮自己日渐浑浊的眼睛、装修自己日益倦怠的灵魂。

父母们,和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乐,陪伴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吧!

同类推荐
  • 好方法教出好孩子

    好方法教出好孩子

    父母、孩子、教育,这几个词频频出现在大家的视线之中,不断的提醒着为人父母者要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履行教育孩子的义务。
  • 不唠叨让孩子听话的诀窍:学会与孩子沟通的技巧

    不唠叨让孩子听话的诀窍:学会与孩子沟通的技巧

    《不唠叨让孩子听话的诀窍:学会与孩子沟通的技巧》编著者于薇。在您面前的这本书,正是从沟通的细节和孩子说话入手,帮您分析了孩子不听话的独特原因——家长不会说,并且介绍了怎样更好地和孩子说话的技巧,以及与孩子沟通的非语言的技巧,如微笑、拥抱、写博客等等。还提出了针对不同年龄时期的孩子,家长怎样说,孩子才会听。通过这些分析和方法,让父母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和孩子交流。
  • 培养了不起的男子汉(成长教育丛书)

    培养了不起的男子汉(成长教育丛书)

    一位学者指出:没有什么比把儿子带到这一世界,然后把他一步步引上发展的道路,直至走向成熟和杰出更为辉煌的事业了。是的,家长都希望在自己的悉心教育下,儿子能够走向成功,成就精彩未来。但由于没有科学的方法做指引,教育往往陷入误区,结果事与愿违。《培养了不起的男子汉》这本书正是在揭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非常实用的建议与方法。希望能够对家长们有所启发,让您的男孩早日长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 曾颖:陪女儿看花开花落

    曾颖:陪女儿看花开花落

    国内知名专栏作家、传媒人和天涯名人、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奖者曾颖写给女儿的书,一位父亲的情商教育手记。全书由七个部分组成:分别以“爱”“责任”“亲情”“完美”“宽容”“能力”等为主题,以故事的形式,讲育儿的体会和感悟。其中穿插有由国内著名漫画家孙邦彦创作的54幅与文章内容相配合的彩色铅笔卡通画,令读者在轻松有趣的阅读中感受一位善于思考与联想的父亲文笔和情感的魅力。
  • 好教师,也是好父母

    好教师,也是好父母

    本书为广大家长朋友提供了九对优秀教师父母成功育儿的典型案例,每个案例皆由两个部分组成:育儿经验——优秀教师父母回忆教育孩子的历程,并提炼值得与家长共享的成功经验;教育十问——优秀教师父母解答家庭教育的十个关键问题。
热门推荐
  • 犯罪画师

    犯罪画师

    看中国年轻刑警,如何用智慧与信仰,还世界一个真相。一张画像、二十张草图、上万张草稿、三十多条被残害的生命;一丝痕迹、几十种测试、上千种推断、六个狡猾的凶手和独一无二的真相。模拟画像专家张驰和痕迹专家顾世携手走上冒险之路……
  • 灿烂如金玉

    灿烂如金玉

    我姓玉,名琼楼。我生活在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小城市里,今年16,在读高中。家庭属于小康家庭,一切都很平凡。直到……他姓金,名穆久。和我生个在同一个城市,比我大六个月,比我大一届。在哪个国庆以前,他的一切也都很平凡。直到……
  • 重生女帝之凤倾天下

    重生女帝之凤倾天下

    万里山河把酒言歌,岁月如梭苦茶自喝。眼看着那城塌了,她饮下那杯毒酒,眼中是无尽的释怀与解脱,似见那人就在前方等着她。"阿姐,我来了。等我可好……"?话不言多相思无错,美梦晓破万般皆错。?她以为再也见不到那人了,阴差阳错,她竟重生至四岁之时,回到那人身边。"这一次,一定不能失去你!"红尘不舍手足无措,无可奈何厮杀争夺。前世,他是她唯一的夫,却,也是破她城的主谋。如今他也是她的夫,重重的误解之下……她已不知从何说起……【双处1V1甜宠小虐,男生子,不喜请绕道!】
  • 开店赚钱七大招

    开店赚钱七大招

    这是一本适合广大想开店的人或者已经开了店但没多少钱进帐的人阅读的通俗读物。书本主要介绍了七大开店赚钱妙招,内容包括:靠卖场赚钱、靠促销赚钱、靠服务赚钱、靠特色赚钱、靠产品赚钱、靠管理赚钱和靠观念赚钱。
  • 万域天缘

    万域天缘

    ①山巅,微风轻拂,飘荡起了一袭衣袍,吹起了他深邃的思绪。②回眸一笑百媚生,荡起了我心弦,众里寻她嫣然笑,蓦然回首情生处。③大千世界之内,百世沉浮,墨某心之所向,天命可否违?④到头来,莫过于和她长相厮守。⑤“小墨,我等你!”一泪一相思,一笑一百媚。
  • 三岔口

    三岔口

    J:直到秋千停下来,我才弄明白斜对面的阳台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看到你用夸张的手势把她从秋千上拽起来,拉到离烛光更近的地方。我知道,你想让我看清楚。K:你一定能看清楚,我的头,我的手,我的嘴,我的牙齿。L:这不是吻,是咬,咬破我的嘴唇,咬向黑夜里越来越深的未知。
  • 最后的烟火

    最后的烟火

    进入隆冬时节,夜晚也随之拉长了。东京阴沉的天空下,已经连续飘了几天的小雪,电视节目里罕见地出现了零下的低温预报。街角的中华饺子馆里映出橘红的灯光,玻璃拉门被里面热腾腾的空气蒸得一片模糊。“好了,你们的四份水饺外加两份煎饺。”老板娘笑眯眯地看着眼前四个年轻人。“Thank you!”发色染成亚麻金的少年接过盘子,他是几人中最活泼的一个,从进门开始就闹个不停,刚喝过酒的脸有些红彤彤的,清秀的轮廓给人感觉还是个高中生。
  • 天赋武神

    天赋武神

    天降奇石砸中卑微少年楚天,让他一夕之间拥有了吞噬天地万灵武修天赋的能力。在这个武道为尊,天赋能决定命运的世界,楚天一路吞噬,天赋暴涨,拥有逆天的升级和领悟能力。从此以后,整个武修世界将暴走,一代最强武神正在崛起。“待我天赋化神,敢叫诸神跪地!"楚天如是说。
  • 木槿风年

    木槿风年

    生活中总会有或喜或悲的小情绪,还有或得或失的体会,有成功与失败的感悟,有刻骨铭心的记忆,也有心与心的交流,就算是漫无边际的放飞思绪,也是成长的一部分。把这些片段统统放到一起,就成了一个关于生活和成长的故事。(读者群:792177724)
  • 因为山在那里

    因为山在那里

    这是全球首位独立完成14座8000米雪山行走拍摄的摄影家的孤独逐梦之旅。 从喜马拉雅到喀喇昆仑,1个人,10年,10万公里自费攀援独走。 以绝无仅有的百幅珍贵照片,和不曾为外人道的绝境生命体验, 讲述一个人的十年雪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