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知道了。今天有作业吗?快去做作业吧!我这里忙得乱七八糟的,你就不要捣乱了!”妈妈好像没有听到锦荣说的话,表现出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
听到妈妈这么说,锦荣刚进门的高兴劲一下子就没了,闷闷不乐地躲进了自己的房间。
过了不多一会,妈妈做好了饭,她来到锦荣的房间。
“你是说你跳高得了第一名?”妈妈关切地问。
“呵,那没什么,不值一提。”锦荣垂头丧气地说,“妈,你先出去吧,我还有很多作业还没有完成呢。”
事例二:
“爸爸,我今天抛铅球得了第一名。”喜骐进门就兴高采烈地对爸爸说。
“呵,真了不起,真没想到你这么棒。”爸爸放下手中的活,表现出一副很惊喜的样子。喜骐平时很调皮,可在爸爸眼里,那是聪明的体现。
这时,喜骐更开心了,他甚至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
爸爸接着鼓励道:“你在学习上也要努力,如果也能得第一,那就更厉害了!”
喜骐热情高潮地保证:“爸爸,我听你的,我一定会努力的,我要让你知道,我会做得更棒的。”
瞧,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家长,锦荣的妈妈面对孩子的成绩时,没有及时表现出兴趣,打击了锦荣的进取心;而喜骐的爸爸尽管也很忙,却仍然及时地给予了孩子必要的夸奖,使他的进取心一下子高潮了起来。事实证明,只有及时赏识和赞扬孩子,才能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往更高的目标冲刺。如果是事后很长时间再给予赞扬,那么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已经不再有什么期待了,而这时夸奖与不夸奖其实已没有多大区别。
每个孩子都希望获得家长的认同。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习或者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这是多么值得家长赏识的事情。这时候,家长应该为孩子感到高兴,应该及时给予热情的赏识和赞扬。让他们感觉到家长正在为自己的出色表现而感到骄傲。
有时候,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家长一句赞扬的话,他们也需要得到家长的重视和关心。如果家长没有对孩子的成绩表示出及时的关注,会让孩子感到失望,而这种失望很可能会使他们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
及时赞赏孩子的优点,表现出对孩子真心的赏识和热切的期望,能让孩子感受到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能让孩子更加努力和自信,从而促进其智能发展和身心健康,大大增强孩子对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总之,作为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每一个小小的闪光点,及时夸奖和鼓励,让孩子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促使孩子不断进步。特别是对于那些调皮的孩子来说,一旦获得了家长及时的肯定,就会“悬崖勒马”、“改邪归正”。
奖励孩子要讲究技巧
生活中,即使再调皮的孩子都渴望获得奖励,而家长也乐于奖励这些“小字辈”。可是,不少家长却不懂得如何掌握尺寸、科学地进行奖励。
对于孩子来说,奖励是他们的最初动力,作为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奖励时,需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和兴趣特点。只有让孩子有新奇感,并因花费了精力而感到愉快的劳动,才能使孩子感受到获得奖励的可贵。
奖励孩子的方法很多,而每个孩子的自身特点又千差万别,家长只有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因人而奖,以材而励,灵活运用各种奖赏和激励孩子的方法,才能真正达到促使孩子进步和成长的目的。
喜欢猎奇是孩子的一大特点,特别是对于那些调皮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可是,当孩子对某一事物或说法接触多次后,就会丧失新鲜感,逐渐失去兴趣。对于家长给予的奖励也是一样,当家长经常用同样的方法奖励孩子时,会逐渐丧失效力。因此,家长奖励孩子,可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但无论如何,要符合孩子的年龄和他们的个性特点。
第一,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奖励方式。如果在大人和孩子之间已形成了亲密无间的关系,那么奖励可以采用微笑、手势、点头或亲切的言语,及时地说些鼓励的话:“你不再捣蛋了,有进步,真令我们感到惊喜。”“加点油,你就能获取‘三好学生’称号。”“在小组里大家都听话,你当然也会听话”等,所有这些都是让孩子形成良好行为的有效方法。有时为了奖励行为表现良好的孩子,可以答应带他去公园、儿童乐园、看电影等。
第二,赠送礼物。进行奖励的重要方法之一是赠送礼物。但是只有在特殊场合才采用这个方法,不然孩子由于自私自利的动机才听话,便产生引导不当的后果。一般赠送给孩子的礼物应是玩具、书以及其他可供欣赏的东西。
第三,当着孩子的面褒奖他的良好品行。在家里或在关心孩子的熟人中间,当着孩子的面褒奖他的良好品行,是一种独特的奖励方法。大家所谈的一切会给孩子良好的影响,他的行为得到了好评,使他感到无比的愉快。
第四,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作为奖励。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作为奖励,这能给孩子良好而深刻的印象。许多孩子都渴望像家长那样做家务事。家长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劳动作为奖励,例如,洗手帕、帮助妈妈为客人摆好桌子准备吃饭、帮助爸爸修理自行车和无线电、检查地板打蜡机是否良好等。参与大人所做的事,对孩子来说是极大的快乐。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孩子对同龄儿童说:“我和爸爸一起……”、“我和妈妈一起……”等话,此时孩子是多么自豪啊!
第五,像上级对下级那样给孩子分配任务。奖励孩子时,可以使用这样的方法:像上级委托下属执行重要而光荣的任务那样吩咐孩子。不断地委托新任务让孩子负起责任,让孩子产生责任感。孩子知道担任上级指派的角色是不寻常的,在孩子看来这是光荣的、享有荣誉的事。这个方法对那些不愿劳动及不听话的孩子特别有效。
第六,预先进行奖励。有时孩子还未开始行动家长就给予奖励,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为这样做会使孩子感到被信赖而充满信心去行动。“不应该让大人提醒才去好好地做,要知道你已经是个懂事的大孩子了!”“你是个认真、用心的孩子,做这件事一定会使我们感到满意。”这种奖励方式要建立在暗示、激发自强自爱的基础上。
第七,通过别人之口赏识孩子。通过别人之口赏识孩子,对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在其他人心目中的印象以及与其他人的交往都有很大的帮助。当孩子不确定自己给别人留下的印象是好是坏,以及在与别人交往过程中出现困难和障碍时,适时传达给孩子别人对他的正面看法和赞赏,不仅可以强化孩子的信心,更可激发孩子的潜力。
第八,要辩证地对待奖励。优点的背后往往是缺点,缺点的背后也往往是优点,对孩子不能只奖不罚,也不能只罚不奖。要奖罚分明,不能因为奖,而看不到孩子的缺点,也不能因为罚,而看不到优点。
值得注意的是,奖励孩子不仅仅是为奖励而奖励,还应该注意一些原则,这样才能避免适得其反。那么,在奖励孩子的时候,应注意那些原则呢?
第一,要避免奖励过于频繁。奖励应该是点缀式的,偶尔来一次,不能什么都实行奖励制度,今天不再胡闹,奖;明天很听话做作业,奖;星期天做了一些家务也奖,等等。奖励过多过于频繁,很容易产生负面效应,容易使孩子产生这样一种心理:你不奖我就不做,我做了,你就应该奖励,把获取奖励当作是自己的目标。凡是孩子应该做到的,比如作业写清楚、简单的家务等都不应该奖,需要奖励的应该是那些一般难以做到、表现突出的、进步明显的行为。
第二,奖励不能失信于孩子。说好要奖的就必须奖,说好奖多少就奖多少,不能把自己的承诺当作玩笑,也不能对奖品打折扣。有些家长,当时信誓旦旦,你做到怎么样,我一定怎么样,可待孩子真的做到了,又反悔了。这是很不好的,对孩子的伤害是很大的,对家长自己的威望也是极大的损害。
第三,奖励的目的要明确。当家长奖励孩子时一定要告诉他们原因,因为孩子得到某种奖励时,如果对为什么得奖不清楚,他就会只关心能否得到奖励,和得到奖励的大小。比如,孩子画一幅画,颜色用得非常丰富、准确,家长就奖励了他。如果这时候家长不把原因向孩子讲清,他们就会认为是因为画画得了奖励。于是,为了得到奖励,他会再画大量的画,却不会注意画的质量。显然,这样家长没有达到奖励的目的。
发自内心表扬孩子
这是一位母亲的叙述:
前些天,我参加了一场有关家庭教育的讲座,第一次了解了什么叫“赏识教育”,我决定改变以前对调皮儿子严厉的做法,改用赏识教育。
在家里,只要儿子不捣蛋、听话,能够认真做事,无论做得怎么样,我都说:“儿子,你太好了!”“儿子,你太棒了!”“儿子,你真了不起!”
晚上,儿子一脸茫然地看着我,还摸了摸我的额头,关切地问:“妈妈,你没发烧吧?”
难道我做错了什么了吗?难道赏识教育不适合我们吗?
这是一位父亲的叙述:
女儿小时候很淘气,为了让她“回心转意”,我和她母亲经常从多角度表扬她。从女儿第一次自己拿筷子吃饭、第一次自己穿衣服、第一次会背诵儿歌……到现在,我已经记不清楚对女儿说过多少回“你真棒”、“太聪明了”、“多乖”等类似的表扬的话。当时看来,我的这些表扬挺管用,女儿在我们眼里就是一个“乖乖女”。
不过,我最近却为女儿的“乖巧”发起了愁:她在我们面前一副听话的样子,可是,在学校里、在其他场合,当没有了家长在身边时,她发疯了的“野”,谁劝说都不管用。原来,她只是在我们面前装出听话的样子而已。
最后,我只好去咨询心理专家。专家给了我答案:问题就出在我对女儿的表扬上,表扬绝不是简单地给孩子贴上“聪明”、“乖巧”等标签,类似我的“贴标签”式的表扬太模糊了,孩子并不能理解真正让他赢得表扬的行为是什么。以至于以后,她可能为了成为家人眼里的“乖宝宝”或继续赢得表扬而一味地听从大人,不敢发表个人看法,更不敢尝试自己没有把握的新领域。而一旦逃脱了家长的视线,她的本性又显露出来了。
表扬是一种神奇的教育方法,是要讲究技巧的,如果家长不分场合、不分情况一味地表扬孩子,孩子往往就会被夸得一头雾水、不知所措。有时甚至还会因此引起反感,以致认为家长太“虚伪”。
可见,家长表扬孩子一定要发自内心,要真诚而具体。只有这样,表扬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若不然,表扬只会事倍功半。
家长发自内心的表扬,可以拉近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心灵距离,使彼此成为真正的朋友。这不仅吸引着孩子向家长真心靠拢,还会使他们更自然地倾听家长的教诲、接受家长的人生经验,在此过程中,家长无时不刻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以积极乐观的一面影响着孩子的生活与成长。
家长发自内心的表扬,可以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气氛。无数事实证明,只有在这样的家庭气氛中,才会成长出自信、自律、坦诚、大度、勇于承担责任和人格健全的新一代。这对孩子适应社会生活、保持心理平衡和维护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以,家长表扬孩子要想达到真诚并恰如其分的效果,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良好的行为。家长要做的,是帮助和支持孩子的选择,而不是替他选择,实际上也就是承认孩子的独立性,鼓励他探索的信心,当孩子有这种自豪的体验时,其实是对他最好的表扬。反之,孩子以后做事有可能战战兢兢,甚至成为循规蹈矩的“小机器人”。
第二,不要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值。面对当今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许多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尽快将调皮劲儿抛弃,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学习,直至无所不能、无所不精,各方面都力都胜人一筹。这种过高的期望值会导致家长总带着有色的眼镜看待孩子。如此这般,家长就不能对孩子有正确、全面的认识,对孩子的赞赏自然就会有失公正,或根本就是敷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