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分钟过去了,胡汀尼用耳朵紧贴着锁,专注地工作着;45分钟、一个小时过去了,胡汀尼头上开始冒汗。最后,四个小时过去了,胡汀尼始终听不到期待中的锁簧弹开的声音。他筋疲力尽地将身体靠在门上坐下来,结果牢门却顺势而开。原来,牢门根本没有上锁,那把看似很厉害的锁是个样子。
小镇居民成功地捉弄了这位逃生专家。门没有上锁,自然也就无法开锁,但胡汀尼心中的“门”却上了锁。
小镇的居民故弄玄虚,捉弄了这位大师。大师的失败在于先入为主的习惯告诉他:只要是锁,就一定是锁上的。因此,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抛弃成见,不要让第一个想法占据你的脑子。要知道:错觉首先来到,真相就难容身。
有很多人都习惯感性地一次就把对一个人的答案想好,很长时间都不能改变。还有的时候,我们评价一个人,仅仅凭借的是其是否对应自己的个人口味,因对方的脾气性格、生活习惯、言谈举止等不符合自己的标准,就对其做出否定的评价,或因某些习惯与自己合拍就全面肯定他。
你不妨时常想一下是不是有一些过去的习惯就在你的眼前欺骗或者伤害了你呢?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摒弃以往那些不好的习惯,这说起来好像很轻松,而付诸实践却是很难的。
天津的“狗不理”包子久负盛名,在北方几乎是家喻户晓,可分店开到深圳时,却大受冷遇。商家尽管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多方开展促销活动,始终只能热闹一阵,难以吸引众人持续钟情于它。
经营者面对尴尬的局面,深入街区调查,发现不是包子质量不好,也不是口味不好,而是深圳人对“狗不理”的名称太感冒了,心理上接受不了。经营者思之再三,忍痛摘下“狗不理”的牌子,换上“喜相逢”的匾额。真是神了,立即柳暗花明,顾客盈门,生意大有起色。
很多时候就须如此,因为地域不同,观念有异,对应办法也应该有所改变。
“狗不理”的根据地在北方。朴实的北方人视之为宝贝,自己的孩子自己爱嘛!深圳人就不同了。深圳毗邻香港,重视名头,讲究吉祥,忌讳很多。“狗不理”字面意思不雅,深圳人接受不了。聪明的经营者虽然空间视角不灵,但一经发现问题,立即请教社会,深入街区调查,并立即调整思路,是很有理智的。
可见,消费者对商品有不同的审美习惯。符合他们习惯的便会产生购买欲,反之,则再美也弃之不用。欧美国家视黄色为太阳与光明,巴勒斯坦则对黄色表示厌烦;希腊、罗马认为黄色象征吉祥,叙利亚则以黄色象征死亡。
世界就是这样,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就有不同的文化、观念和心理。当习惯不再习惯时,我们就应及时地改变。
〖习惯处方〗
人们对以往遇到的事物往往会自然产生一种潜意识接受的心理。可是,人们也因此而常常陷入习惯造成的泥潭而无法自拔。因此,你要适时摆脱习惯对自己的影响。
和坏习惯说再见
每个人的某些恶习和不良习惯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后来慢慢养成的。有些坏习惯可能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并无大碍,但有些坏习惯足以让我们的工作和事业前途命运多舛。
习惯往往是一个人内在主动和外界刺激经过长期累积而成的。先是有意识地成为自己行为的一部分,形成习惯后,便变成了一种不自觉的行为模式,进而忘了它的存在。而这正是“习惯”的力量所在。更为关键的是,习惯通常是由人的一些小事和细节累积而成的。如果是好习惯,就应该保持,但若身上有了坏习惯,就应该尽量想办法去戒除。
我们的表现、感觉和反应有95%是习惯性的。钢琴家用不着“决定”去击哪个琴键;舞蹈家用不着“决定”脚往什么地方移。他们的反应是自动的,不假思索的。同样,我们的态度、情感和信念也容易变成习惯的。
我们只要费费心思作个决定,再练习或“形成”新的反应或行为,习惯就能修正、改变,甚至完全扭转。钢琴家要加以选择的话,可以有意识地决定按另一个琴键;舞蹈家可以有意识地“决定”学会一个新的舞步,而且没有什么苦恼。
所罗门国王曾说:“万事皆因小事而起。你轻视它。它一定会让你吃大亏的。”
如果因为平时的马虎轻率而铸成大错,给公司造成巨大的损失,那么你以前所有的辛劳也会付之东流。所以我们应该从平时的小事开始注意,防患于未然。
老孙喜欢睡懒觉,每天早上总是起不来,上班也常常迟到。后来,他意识到这实在不是个好习惯,所以下定决心改掉它。
为了改掉恶习,他想到一个办法:每天早起半个小时出去跑步,务必坚持一个月。这样,既可以改掉睡懒觉的习惯,又锻炼了身体。
想必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温暖的被窝确实很吸引人。对很多人来说,早上起床前的每一分钟都是那么珍贵。
第一天,老孙在床上挣扎了半天,想到自己的决心,终于按时起来了。冒着寒风出门跑步也的确不怎么令人开心,但老吴到底坚持了下来。
第二天,情况好了一些,起床已经没那么“痛苦”了,出去跑步也不再感觉那么累。
就这样,老孙不断鞭策自己,终于坚持了一个月。
后来,提前半个小时起床,对于他已经不是任务,而成了一种习惯。如果到时间不起来,他反而感觉不舒服了。
改变坏习惯是艰难的。当我们被要求除去那些我们所熟悉的思想和感情时,我们都会本能地加以抗拒,尽管我们也承认那些习惯是有害的。
改变不可能很快实现,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果我们试图在一夜之间变得成功,我们将只会再一次面临失败。一次改掉多个习惯的企图,也势必会分散我们的精力,并彻底毁掉我们改掉坏习惯的能力。
在开始试着改变习惯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觉得极其困难。我们发现,就像运动中的火车那样,我们很难开始改变习惯的步骤。但是,一旦我们成功的改掉第一个习惯,改掉坏习惯就将变得越来越容易。事实上,随着一个个坏习惯被好习惯逐个取代,我们将变得越来越善于改变自己的习惯。也就是说,我们已经在开始养成“改掉坏习惯”的习惯。一旦这样的习惯养成,我们便会像一列运行着无法停止脚步的火车那样,推动我们实现自己的理想。
如果有坏习惯,不论多少,你都要想办法改正。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改掉已经根深蒂固的坏习惯,当然很不容易。
对待坏习惯,唯一的办法就是养成好的习惯来代替它。只要你有信心、有毅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还是可以办到的。
反观那些意志薄弱、缺乏自信的人,甘愿做习惯的奴隶,从未想过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种被动的状态。其实,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改掉坏习惯也是战胜自我、征服自我的过程。这是一场力量的较量,谁是最后的赢家取决于你自己。
每个人身上都有坏习惯,只不过大小不一,危害程度也不同。但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坏习惯在时刻阻碍着自己走向成功。人们对自己犯下的错误茫然不知,原因就在于他们的这种坏习惯已经根深蒂固,并且自身从未发觉到它的恶劣性。
坏习惯是一种藏不住的缺点,这种通过潜意识表现出来的行为,自己看不见,而别人却能看得见,即使这种行为并不一定是自己希望的行为,但是一旦成了习惯,便身不由己,经常在不经意间铸成恶果。
〖习惯处方〗
每个人的习惯都是由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小事和细节组成的。做好了这些细节小事,才有可能成功。伟大来自于细节的积累。好的习惯即使再小,养成了也有助于成事;坏的习惯哪怕再小,不“扫掉”也会成为了一事无成的祸端。
培养自己的好习惯
在一家企业里,由于管理者的疏忽,员工们养成了某种“惰性”。具体表现为:纪律懒散,做事马虎。老板很快就发现了问题,并尝试改变这种状况。他是一位了解人性和懂得管理规律的管理者。他没有期望用制度让员工改变,也没有对违规的员工进行处罚,而是采用了一个更加人性和更需要耐心的“好办法”。
他召集各部门负责人和保安队长开了一个短会。在会上,他提出要大家一起用足够长的时间,养成整齐穿着工作服的好习惯。他这样做的理由是,只要保证每一位员工有一天能够做到工作服干净,穿着整齐,系上风纪扣,员工纪律懒散和做事马虎的态度就将得到彻底纠正。
提出这一方案之后,他先让各部门经理对所有下属包括保安进行说明和教育;然后,安排人力资源部找员工做模特拍一张标准着装照片,具体标识着装要领,并做成大幅“着装标准”张贴在工作区入口处;最后,安排保安部门按公司要求对每一位员工的着装进行检查。发现与标准不符的情况,确认员工所属部门,并立即联系其部门领导直接到门口领人,不得有误。
就这样,如此循环往复地持续坚持了半年多时间,员工们终于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培养好习惯有点像练武。在武侠小说里,大凡练武之人都讲究内外兼修,所谓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对于良好习惯的培养,也是一样,只有由内而外训练才能有效果。否则,如果从内心就抵触这些行为,就算勉强坚持做了,也只能徒具形式,成为花架子而已,很难真正养成习惯。
古时有位皇帝,为了表现节俭,就在崭新的龙袍上缝了一块补丁。官员们看到后纷纷效仿,一时间“补丁服”成了时尚的衣装。而私下里,无论皇帝还是官员们,照样生活糜烂、挥霍无度。这样的“好习惯”,不要也罢。
人贵在自觉,好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只有内在修养达到一定的境界,精神上积极向上,落实在实际行动中,才能够持久。
有些好习惯,比如每天早起、坚持锻炼、果断做事不拖延,一开始是自觉自愿的行为,重复的次数多了,自觉就变成了自然,进而才成为习惯。
换句话说,习惯是通过对行为的不断强化而形成的。习惯养成大致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依靠外部力量的正向诱导或督促而形成习惯;一种是基于主观意志努力而养成习惯。
习惯的养成,就是这样一种由内而外的过程。在内,就是要不断地学习和吸收,要有自我分辨能力。什么样的习惯是好习惯,什么样的习惯是坏习惯。对于坏习惯要避免,对好习惯要主动去培养,有意识地去做。但是,光注意内在的修养还不够,还要注意外在的锻炼。好的行为只有每天重复去做,才能真正成为习惯。一句话,就是重复,再重复。这是自我修炼,也是自我教育。
从外在的形式看,好习惯的培养带有一定的强迫性。比如每天晚上刷牙、洗脚,这都是很好的生活习惯,但有人就是懒得去做。这时候,就必须强迫自己去完成。或者靠自己的毅力,或者靠别人监督。这样,经过多次重复,这种习惯自然就养成了。也许坚持一两个月后,一到晚上,根本不用想,你就自动去刷牙、洗脚了,就跟条件反射似的。这种不用经过大脑的行为,就是习惯。就像人饿了要吃饭、困了要睡觉一样自然。
已经失败的人和已经成功的人之间,一个很重要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不同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是一切成功的钥匙。坏的习惯,是通向失败的敞开的门。因此,要遵守的第一个法则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全心全力去实行。
戴尔·卡耐基认为,最好是大声告诉自己,我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全心全力去实行。
成功学家奥格·曼狄诺曾道出了一项培养好习惯的心理暗示,你要对你自己说:
“今天是我新生命的开始。我要脱去我的老皮,因为它早就受尽了失败的创伤。”
“今天我又一次再生,葡萄乐园是我的出生地,这里的水果大家都可以品尝。”
“今天我要在这葡萄园里,从那枝最高而结果最多的葡萄藤上,摘下智慧的葡萄。因为,这些葡萄是我这个职业里贤德的人,一代代种植下来的。”
“今天我要尝一尝这些葡萄的滋味,还要吞下每一粒成功的种子,使新生命在我心里萌芽成长。”
“失败不再是我奋斗的代价。失败像痛苦一样,不适合我的生活。过去我曾接受它,那是因为我需要痛苦。现在我拒绝它,这是因为我有了智慧和原则,指引我走出阴暗,进入富庶、幸福和远超过我梦想的康庄大道。在那里,金苹果园里的金苹果也不过是给我的一点点报酬而已。”
这种习惯有什么用呢?这里面隐藏着人类本能的秘诀。在每天重复念诵这些话的时候,它们很快就会成为精神活动的一部分。而最重要的是,它们会溜进心灵,变成奇妙的源泉,永不停止,创造幻境,并使你做出难以理解的事情。
当话语被奇妙的心灵完全吸收的时候,每天早晨,你便开始带着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一种活力醒过来。你的元气将会增加,你的热忱将会升高,你迎接世界的欲望将会克服一切恐惧,你将会比你想象中的更快乐。
你一旦喜欢去做,就愿意时常去做,这是人的天性。当你时常去做的时候,它就成了你的一种习惯,你也就成为它的奴仆。因为它是一种好习惯,也就是你的意愿。
不断运用这些心理暗示,就能培养良好的习惯,消除坏习惯。
〖习惯处方〗
好习惯的培养不应该是一种追求表面的华丽的过程,而应该是一种自内而外的过程。如此,你才可能培养出真正有益身心的好习惯和真正助你成功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