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巧用双关语进行调侃
有一则寓言说,猴子死了去见阎王,要求下辈子做人。阎王说,你既要做人,就得把全身的毛拔掉。说完就叫小鬼来拔毛。谁知只拔了一根毛,这猴子就哇哇叫痛。阎王笑着说:“你一毛不拔,怎么做人?”这则寓言表面上是在讲猴子的故事,却很幽默地表达了“一毛不拔,不配做人”的道理,虽然讽刺性很强,却也委婉、含蓄。
传说李鸿章有一个远房亲戚,胸无点墨却热衷科举,一心想借李鸿章的关系捞个一官半职。他在考场上打开试卷,竟无法下笔。眼看要交卷了,便“灵机一动”,在试卷上写下“我乃李鸿章中堂大人的亲妻(戚)”,指望能获主考官录取。主考官批阅这份考卷时,发现他竟将“戚”错写成“妻”,不禁拈须微笑,提笔在卷上批道:“所以我不敢娶你。”“娶”与“取”同音,主考官针对他的错字,来了个双关的“错批”,既有很强的讽刺意味,又极富情趣。
四、巧妙解释达到一种出乎意料的效果
说出别人想不到的语言,表达别人想不到的含义,这是幽默的宗旨,即所谓的标新立异,出奇制胜,这样往往会使你的语言具有特殊的说服力,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
一个顾客在酒店喝酒,他喝完第二杯后,转身问老板:“你一星期能卖多少桶啤酒?”“35桶。”老板得意洋洋地回答说。“那么,”顾客说,“我倒想出一个能使你每星期卖掉70桶啤酒的方法。”老板很惊讶,忙问:“什么方法?”“这很简单,只要你将每个杯子里的啤酒装满就行了。”这位顾客的本意是指责老板卖的啤酒只有半杯,但他利用老板惟利是图的心理,巧妙地设下一个圈套,让老板不知不觉地钻进去,然后出其不意地指责老板的行为。
这就是语言的艺术。调侃是一门含蓄的语言艺术,一般人之所以缺乏幽默感,不懂调侃,就是没有学会以一种迂回曲折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生活里少不了幽默和调侃,只要掌握了这种语言的艺术,你的生活里就会充满笑声,而且学会了怀着一份简单和纯真的心态来看待这个世界。
调侃也要讲究情调高雅
调侃的语言虽然包含着引人发笑的成分,但它绝不是油腔滑调的故弄玄虚或矫揉造作的插科打诨。懂得调侃的人,大都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品德修养,而一个不学无术的人则往往只会说一些浅薄、低级的笑话。
情调高雅的言语幽默总是于诙谐的言语中蕴含着真理,体现着一种真善美的艺术美。因而,调侃必须是乐观健康,情调高雅的。
萧伯纳喜欢花卉。一位朋友来到他的住所,发现他屋里只有几个作为装饰品的花瓶,便问他:“我一向认为你是爱华的,没想到你屋里连一朵花也找不到。”
萧伯纳立即回答说:“我也喜欢儿童。但是,我并不把他们的头割下来供养在花瓶里。”
调侃最能体现受人欢迎的“趣”、“隐”言谈的风采,它在深层的变化渊源与内核上赋予平常的言谈以力透纸背、意蕴深长的力量,并从色彩和情调上给它以使人着迷的缤纷和欢悦。
言谈明显具有雅俗之别、优劣之分,言谈优雅者也往往是言谈幽默者。谈吐隽永每每使人心中一亮,恍如流星划过暗夜的太空,光华只在瞬间闪耀,美丽却在心中存留。
一次,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收到一封信,信中问道:“听说鱼骨里含有大量的磷脂,可以补脑。那么,要想成为一个作家,就必需多许多的鱼吧?你是否吃了很多的鱼?吃的是哪一种鱼呢?”
马克·吐温回信道:“看来,你要吃一对鲸鱼才行!”
作家的回信幽默而含蓄有力。虽然只有三言两语,却是鞭辟入里,让人拍案叫绝。
哲理性的调侃一般被称为“幽默贵族”。它包括那些灵机一动的理智闪光,信手拈来的隽句佳词,耐人寻味的诙谐故事。它代表着一种朴实无华的“技巧”,蕴涵深奇,为人称道。
请看下面这些妙语:
大学生情一位经济学家给衰退、萧条、恐慌等词下个定义。
“这不难。”专家回答,“‘衰退’时人们需要把腰带束紧。‘萧条’时就很难买到扎裤子用的皮带。当人们没有裤子时,‘恐慌’就开始了。”
铁血首相俾斯麦有一次和一名法官相约去打猎,两人在寻觅动物时,突然从草丛中跑出一只白兔。
“那只白兔已被宣判死刑了。”
法官好像很自信地这么说了以后,便举起猎枪,可是并没有打中,白兔跳着逃走了。看到这种情形的俾斯麦,当即大笑着对法官说:
“它对你的判决好像不太服气,已经跑到最高法院去上诉了。”
办事时如果借助调侃,你成功的可能性便大大增加了。调侃能创造友善,避免尖锐对立。俗话说:“笑了,事情就好办!”就是这个道理。
老李在餐厅坐了很久,看到别的客人吃得津津有味,只有他仍无侍者来招呼,便起身问老板:“对不起,请问——我是不是坐到观众亨了。”
老李没有大声地谴责服务员服务不周,反而用调侃的语言提醒对方。表现出良好的个人修养,使一个小小的幽默变得格调高雅,这就是个人品质对言语幽默的提升作用。
调侃不光能在交谈中使用,在书信等书面交流用语中使用它更能产生高雅的情调:
据说《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最初几版收纳“爱情”条目,用了五页的篇幅,内容非常具体。但到第十四版之后这一条目却被删掉了,新增的“原子弹”条目占了与之相当的篇幅。有一位读者为此感到愤慨,责备编辑部藐视这种人类最美好的感情,而热衷于杀人的武器。对此,该书的总编辑约斯特非常幽默地给予了回答:对于爱情,读百科全书不如亲身体验;而对于原子弹,亲身尝试不如读这本书好。
这位总编辑幽默的回信中包含了很深的哲理,他将爱情和原子弹进行比较,在答复读者质问的同时又表达了他和读者一样,珍惜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不愿原子弹成为“人类之祸”的思想。编辑简单明了又具有穿透力的言语使幽默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具有了更深、更广的含义。
调侃多是三言两语,轻描淡写的。它既不像戏剧那样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又不像小说那样有完整结构的故事情节,但是它的确具有一种特殊的穿透力和一种高雅的情调。因此,调侃也要讲究高雅的情调,这样的语言不仅使人会心一笑,更加启人心智,令人思索。
调侃的语言技巧
风趣幽默的谈吐往往招人喜爱,但是谈话生动、妙语连珠,有一副伶牙俐齿的人毕竟不多。要想拥有幽默的好口才,掌握调侃的语言技巧,除了花工夫去积累语言的素材之外,还得掌握一定的表达技巧。
首先,当你说笑话时,每一次停顿,每一种特殊的语调,每一个相应的表情、手势和身体姿态,都应当有助于调侃的发挥,使它们成为调侃的标点。重要的词语应加以强调,利用重音和停顿等以声传意的技巧来促进听众的思考,加深听众的印象。
其次,选择适合的笑话。讲笑话要配合听众的程度,否则会发生听不懂和过于简单的现象。像有位大使意外受了伤,一位到美国大使馆采访的新闻记者说:“大使夫人真像日本人。”这句话若是早知道大使夫人是日本人,当然甚觉好笑,否则推敲半天,也不会觉得这句话有什么可笑。
不管你肚子里堆满了多少可乐的笑话和俏皮语言,你都不能为了体现你调侃的高明,而不加选择地一个劲儿地倒出来。语言的滑稽风趣,一定要根据具体对象、具体情况和具体语境来加以运用,而不能使说出的话不合时宜。否则,不但收不到谈话所应有的效果,反而会招宋麻烦,甚至伤害对方的感情,引起事端。因此,如果你现在有一个笑话已经到了嗓子眼里,不管它有多么风趣,一旦它有可能会触及对方的某些隐痛或缺陷,那么,你还是做一下努力,把它咽到肚子里去,不说出为好。
此外,不要急于显示结果,我们在叙述某件趣事的时候,应当沉住气,要以独具特色的语气和带有戏剧性的情节显示调侃的语言特征,在最关键的一句话说出之前,应当给听众造成一种悬念。假如你迫不及待地把结果讲出来,或是通过表情与动作的变化显示出来,那就像饺子破了一样,只能让人扫兴。
最后,要避免最不受欢迎的调侃。就是在别人讲什么笑话之前和之中,或是刚讲时,自己就先大笑起来。自己先笑,只能把调侃的妙处给吞没了。最好的方式是让听众笑,自己不笑或微笑。这就是说,采取“一本正经”的表情和“引入圈套”的手法,才是发挥调侃语言的正确途径。
在每次讲话结束的时候,最好能激发全体听众发自内心的笑容。不妨试一试,用风趣的口吻讲个小故事或说一两句俏皮话、双关语或是祝愿词,这些都是很妙的结尾。总之,你要设法在听众的笑声中说“再见”,让你的听众面带笑容和满意之情离开会场。
调侃是一种语言能力,因此想要成为一个调侃高手,成为一个受大家欢迎的人,在你和对方讲话时一定要掌握这种语言技巧。
不要掉入调侃的误区
调侃是美丽神奇的,它宛如一道色、香、味俱佳的美味佳肴,一丝一缕总是情,让人们不知不觉也想动手去煎、炒、烹、炸地露一手,只是许多欲显身手的人很难把握这烹调的火候,从而弄得弄得狼狈不堪。
言语交际的失败大多与随便地调侃有关。滥用调侃不光使自己陷入尴尬和困境,而且导致别人轻视你,使你丧失人格价值。在众人的目光中,喋喋不休者仿佛如小丑一样可笑,因而我们调侃时,千万要注意时机、场合和尺度。
英格兰人常说:尽管幽默力量很重要,但它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当时机恰当的时候,你才能去用它。
西方4月1日的愚人节,是捉弄人的节日,这一天,如果一个足不出户的小伙子突然接到姑娘约会的电话;一个姑娘突然接到不是父母的父母来信;一个人到澡堂洗澡,衣服不翼而飞;一个学生去上课,教室里却空无一人。谁都想在这无所顾忌的节日里高高兴兴地捉弄别人,而被捉弄的人发觉上当后也为实实在在地被人捉弄而高兴。
愚人节,一个人在街上散步,突然背后传来吆喝:“请让开,便桶来了!”他急忙闪开,一辆自行车匆匆而过,上面是一个小伙子带着个漂亮姑娘。
如果上述事情不是发生在愚人节,而是发生在其他的时候,可能不但收不到幽默的效果,还会使他们觉得无聊,甚至引起他人的反感。可见,调侃不是随时都可以抛洒的,随着文明的进步,生活经验的积累,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调侃要讲究时机。
当然调侃也要注意场合,在正式场合最好不要随便调侃,以免产生不良的效果。
里根有一次在国会开会前,为了试试麦克风是否好用,张口便说:“先生们请注意,五分钟后,我将宣布对苏联进行轰炸。”此语既出,顿时全场哗然。里根在错误的场合和时间之下开了一个极为荒唐的玩笑。为此,苏联政府提出了强烈的抗议,令美苏局面十分尴尬。
这种戏弄式的调侃,就像我们小时候听过的“狼来了”的故事一样。自己以为是在调侃别人,其实到了最后,尴尬的是自己。里根如果在非正式的场合开这样的玩笑不要紧,可是在正式场合这么一说,直接就影响到了两国的合作关系,造成了一种难堪的局面。毫无疑问,讲究场合,才能把调侃运用得更加恰如其分。
除了时机和场合,尺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凡事都要讲适度,调侃也是如此。过度的调侃往往会使人产生古怪的感觉,尤其面对刚开始交往的人,你滔滔不绝,笑话连篇,表现出很风趣、很有才华的样子,只会让人反感,使人觉得你过于油嘴滑舌、轻飘虚伪,喜好卖弄自己。
一位到外地出差的机关干部,拎了一兜香蕉去看望一个多年未见、新近升为副处长的老同学。老同学心宽体胖,雍容富态,开门见是同窗好友,很是热情,马上请他进屋坐下。
老同学倒茶的时候,指着他手中的一兜水果戏谑道:“你何时落魄到走后门?本处长清正廉明,拒绝歪风邪气腐蚀贿赂。”
本来是一句不经意的调侃,但是由于没有把握好尺度,使机关干部的自尊心受了伤,他顿生反感,扭头就走了。
有一天,几个同事在办公室聊天,其中有一位李小姐提起她昨天配了一副眼镜,于是拿出来让大家看看她戴眼镜好看不好看。大家不愿扫她的兴都说很不错。这时,同事老王因此事想起一个笑话,便立刻说出来:“有一个老小姐走进皮鞋店,试穿了好几双鞋子,当鞋店老板蹲下来替她量脚的尺寸时,这位老小姐是个近视眼,看到店老板光秃的头,以为是她自己的膝盖露出来了,连忙用裙子将它盖住,立刻她听到了声闷叫。‘混蛋?’店老板叫道,‘保险丝又断了?’接着是一片哄笑声,谁知事后竟从未见到李小姐戴过眼镜,而且碰到老王再也不和他打一声招呼。”
其中的原因不说自明。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在老王来想,他只联想起一则近视眼的笑话。然而,李小姐则可能这样想:别人笑我戴眼镜不要紧,还影射我是个老小姐。所以,说笑话要先看看对哪些人说,先想想会不会引起别人的误会。像上例老王严重地伤了一个人的自尊,却是他始料不及的。
可见,调侃可能会产生良好的效果,但前提是要把握好尺度。一句妙语可以为沟通带来契机和轻松的气氛,但是过分的调侃只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导致大家不欢而散。
调侃其实是一柄双刃剑,在我们运用时机、地点乃至言词不当时,都可能伤害别人的自尊与情感。如果调侃不能为人酿出欢娱,却强加给人怨愤、痛苦,这是令人遗憾惋惜的事情。我们应该学会不要掉入调侃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