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47600000002

第2章 认知心理学——洞悉人性,把握自我

1 你为什么总是拖延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拖延的人总会表现出拖拖拉拉、不负责任的态度。我们习惯上认为这些人是在偷懒,其实拖延并不只是懒惰这么简单。

既然不是懒惰,为什么明明知道那么多事情堆在眼前却迟迟不去行动呢?为什么只是一个该打的电话、一封该发出去的邮件,还要一等再等,一拖再拖?现实中,有很多人因为拖延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有人错过了出国深造的机会,有人错过了高薪的工作机会,有人错过了对某个重要人物的采访,甚至有人因此失掉学业、影响大好前途。那么拖延背后的心理原因是什么呢?如何才能克服拖延症呢?

1.拖延是对抗焦虑的办法

一般来说,一定程度的拖延行为是正常的,但长期的拖延则很可能是心理或生理失调的表现。心理学家认为,拖延行为是人们对抗焦虑的一种办法,而焦虑大多来自要做出一个决定或开始一项任务。个人的拖延行为往往缘于压力、犯罪感,以及个人效率降低——这些感觉综合起来往往又加强了拖延行为。

2.拖延是一种病症

美国德宝大学心理学家约瑟夫认为,拖拉是一种病症,但能根治。他认为喜欢把该做的事尽量往后拖的人为慢性拖拉症患者。他把慢性拖拉症分成“激进型”和“逃避型”:前者有自信能在压力下工作,喜欢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刻以寻求刺激;后者通常缺乏自信,害怕做不好而迟迟不肯动手,或害怕成功后受到别人的关注。

3.拖延症是与自我控制对立的冲动

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美国南康涅狄格州立大学的心理系教授詹姆斯则认为,拖延是“与自我控制对立的冲动”的特殊形式。据调查,大部分拖延者认为拖延并不曾真正带来危害,赶在最后一刻完成了任务,同时还可以满足虚荣心——只用很短的时间却能取得不错、甚至比别人好的结果。无形中,“自己最适合短期高压的工作状态”的心理得到强化,并对今后的工作产生暗示。如此周而复始,反复循环。

4.完美主义者往往拖延

完美主义也是拖延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国芝加哥德保尔大学心理系副教授费拉里认为,某些拖延行为并非拖延者缺乏能力或不够努力,而是某种形式的完美主义或求全观念的反映,他们共同的心声是“多给我一些时间,我可以做得更好”。

可见,拖延的原因比较复杂,克服拖延的过程并不轻松,但我们需要明白的是,不要一开始就指望根除它,而要先从心理上接纳它,正确地认识它,这样才能应对战胜拖延症过程中的挫败和反复,而不至于气馁以至半途而废。要想战胜拖延症,针对心理起因,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入手:

1.摆脱完美主义的困扰

拖延症常出现在完美主义者身上,他们永远只是停留在力求“完美”思考的阶段而迟迟无法开始行动。

拖延的梦想家们,很怕自己实际工作的结果不能匹配想象的成功,怕这种虚幻的“理想自我”在现实中走向破灭。于是他们会产生强烈的焦虑,最终导致拖延行为的产生。

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思考,你面对的困难是真实存在的,还是自我设立的。你最终需要打破一个完美的自我的形象。暗示自己,不要惧怕失败,去实施也未必会失败,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准备和幻想里。

2.弄清焦虑的原因

如果你拖延的目的是为了缓解焦虑,那你就要弄清楚你为什么焦虑,并且想办法处理。焦虑有时会来自任务本身,比如一个讨厌做饭的人却被要求准备一日三餐;有时候,焦虑来自事情背后,比如你害怕做不好一些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无论焦虑来自哪里,我们都应弄清楚原因,再有针对性地通过修正自己的认知消除焦虑,从而改善自己拖延的行为。

2 人面对意外情况为什么会被“瞬间冻结”

我们常常可以遇到这样的场景:当一辆车驶向我们时,按照常理来说,我们应该下意识地拔腿就跑,毕竟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本能。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这样的情况,更多的人可能会僵立在原地而无法动弹,仿佛被“吓傻了!”

这是身体的一种防御策略,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冻结反应”。当人在受到意外刺激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减少身体动作,保持瞬间静止状态,以便看清突发情况。

哥伦布中学和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曾发生过两起校园枪击案,其中就有学生使用这种冻结反应来对付丧心病狂的杀手。很多学生虽然仅与凶手相隔几英尺,但是他们通过保持静止和装死逃过了一劫。

其实,不管人类面对的威胁是来自一辆急速驶来的汽车,还是突发的暴行,那一瞬间的停止足够让大脑做出快速的评定了。

有一家人正在看电视、吃冰激凌,天色已经逐渐暗了下来,平时,这家人居住的地方很少有人来拜访。忽然,门铃响了。就在铃声响起的同时,无论是吃着冰激凌的小弟弟,看着电视的妈妈和姐姐,还是正在翻找东西的爸爸,都停了下来,一齐看向了门口。就在那一刻,所有人都被“冻结了”。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有这种“瞬间冻结”的举动呢?

大约一百万年前,原始人类横跨了非洲大草原。那个时候,他们面临着很多猎食者的威胁,这些动物跑得比他们快,力气也比他们大。然而,他们最终生存了下来,就是因为大脑的边缘系统,为人类远祖找出了一种弥补力量不足的方法。很多动物——尤其是大多数食肉动物——对移动的东西非常敏感,而对静止的东西却没有什么兴趣。因此,这种应对危险的冻结反应就很有效。

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反应也可以称之为冻结反应。

当我们在面对可能对自己来说十分重要、危机、紧张等场面的时候,我们就有可能屏住呼吸或只做浅呼吸。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应对威胁的方式,这样做可以放缓我们的气息和运动,这是下意识应对危机的反应。比如,某个人向一个喜欢已久的人求婚,当他问对方“你愿意嫁给我吗”的时候,他就有可能屏住呼吸,等待对方的回答,直到得到理想的答案后,他才心满意足地恢复正常呼吸。

同时,还有一种冻结反应就是减少曝光率。在商场的监控录像中可以发现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小偷们通常会弓背弯腰,尽量隐藏自己。其实,这样的举动反而会让他们更显眼,因为大多数人在商店里会很活跃,他们向上挺的动作多于向下弯的动作。通常,人们还会通过限制自己头部的曝光率来达到隐藏自己的目的,如竖起衣领和低下头,这被称作“海龟效应”。

3 为什么越压抑的想法越会纠缠不休

台湾知名作家吴淡如曾经讲过一个故事,叫作“喜马拉雅山的猴子”:

从前,在喜马拉雅山脚下的小小村落里,来了一位仙风道骨的老人。他向全村村民宣布,他会一种点石成金的法术。不过,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他说想要学这套法术的人,得先把家中最值钱的东西拿出来作为学费才行。

村里的人实在是穷怕了,人人都想发财想得发疯。大家商讨一下,认为既然可以学会点石成金的法术,先牺牲点学费有什么关系呢?(当然他们没有你聪明,不会这样想:如果老人真能点石成金的话,还收学费做什么呢?)

于是他们虔诚地交了学费,集合起来听老人教授这种神奇的法术。只听老人叽里咕噜念了一大串咒语,放在木桶下的石块就变成了闪闪发光的金子。

“快教我们吧!”每个人的喉咙深处都发出这样的声音。

老人不厌其烦地将咒语教给了村里人,当村子里最笨的人也能背诵咒语之后,他很满意地告诉他们:“你们等明天日出的时候就可以开始用点金术了。我保证各位都可以把没用的石头变成灿灿的黄金,不过,你们可要记得呀,念咒的时候,你们的脑子里千万不要想起喜马拉雅山的猴子。”

“绝对不会!”村里人异口同声地回答。黄金跟喜马拉雅山的猴子有什么关系呢?老人真是无聊,他们哪会想起喜马拉雅山的猴子?

可是……

一千年过去了,有人说,如果你现在到这个村庄,你还会看到不少人把石头放在木桶下喃喃自语,“努力”地不要想起喜马拉雅山的猴子。

他们始终没有“变”出黄金来,但也没有人能怪老头说谎,因为每个人都得承认,他们越想告诉自己不要想那些猴子,就越会想起那只事不关己的猴子。

20世纪90年代中期,哈佛心理学家丹尼尔·韦纳在心理学杂志上偶然读到德斯妥耶夫斯基的一个古怪但富于启发性的说法:“一旦给自己设定一项任务——不要去想北极熊,你就会发现北极熊每分钟都会来拜访你的脑海。”于是,他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这句话的真实性和正确性。他让每个参与实验的志愿者单独坐在一个房间内,并告诉他们可以在脑海中想任何事情,就是不能想北极熊,每当北极熊出现在他们的脑海时,他们就要按一下电铃。结果,在短短数分钟内,此起彼伏的刺耳铃声证实了德斯妥耶夫斯基的说法——越是让人们压抑某个想法,那个想法就越会纠缠不休。

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产生一些消极想法的时候,我们总是不知所措,于是找来很多励志书籍,书上都写着,我们要忘掉那些负面情绪,用正面积极的情绪来代替它。但是,关键的问题是,这种压制负面想法的做法往往会增加而不是减少人们的痛苦。

美国纽约州汉密尔顿大学的杰尼弗·波顿和伊丽莎白·凯西通过研究发现这种现象会对人们的情绪和自信产生戏剧性的影响。波顿和凯西让被测者先叙述一件让自己十分苦恼的事情,然后将这群人分成两组,一组人被告之在接下来的十一天内要让自己努力不再想这些事情,另一组人则照常生活。之后,每一天结束时,每个人都要说明他们在多大程度上想了那些困扰他们的事情,并为他们当天的情绪、焦虑状态、自信程度打分。

研究结果表明,与照常生活的第二组相比,第一组被测者明显表现出更多的焦虑、更深的挫折感和更低的自信度。

那么,如果压抑想法并不是我们要寻找的快乐药方,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有一个常用技巧就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比如和家人待在一起聊天、参加一个派对、更加投入地工作或者培养一种新的兴趣爱好等。然而这种做法只能带来短暂的快乐,并不能使我们长久满足。

为什么我们的快乐不能长久呢?经过大量研究表明,每个人的快乐感大约有50%是由基因决定的,这是我们穷其一生可能都无法改变的事实。但是,其中也有10%的快乐感取决于我们自身的条件,包括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工作状况等,当然,这些条件并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同时,还有40%的快乐感来自于我们每天的日常行为,以及我们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方式。

所以,我们有一半的快乐感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控制的。这里我们来介绍一些小技巧:

1.用行动“制造”出快乐

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的彼得·博科诺发现,快乐的人与不快乐的人在行为方式上有很大差别,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行动的控制来获得快乐。比如:试着用更放松的方式走路,轻轻地摇晃你的双臂,让你的步伐更加轻盈;在谈话中更多地用手势,更频繁地使用充满感情色彩的词(尤其是“爱”、“喜欢”和“感兴趣”等),更少地谈论自己(少说“我”、“我自己”等词),让自己的语调更富于变化;当我们坐着的时候,我们要挺直腰杆,因为有研究证明坐直比其他坐姿更容易让人感到快乐;和别人握手的时候,要表现出一定的礼仪……将所有这些行为融入你的日常生活,会大大增进你的快乐。

2.经常保持微笑

有人说,微笑是没有副作用的止痛剂。这种微笑不是转瞬即逝、不易察觉的微笑。与之相反,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应该保持微笑的表情15~30分钟。我们可以在脑海中想象一种能让我们发笑的情形,比如回忆自己或好友的一些糗事,回想曾经看过的搞笑视频等。我们可以考虑创造一个信号以提醒我们经常微笑。我们可以设置闹钟定时提醒自己,或者一听到电话铃响就微笑。

当你在日常生活中尝试这样去做时,你就会发现,人生其实充满了快乐。

4 当你心里有事时,如何能集中精力

也许,你因为惦记着一个电话,哪怕是和朋友外出时,也会频繁地翻看手机,唯恐错过了某个人的电话,结果是电话没打来,而你却无法专心享受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光;你可能因为想着下班后与朋友的约会,以至于开会时竟然不记得领导讲些什么……

这些情况的发生,与心理学上的衍射心理有关。衍射心理也叫延伸心理,说得更明白一点,它其实也是一种心理暗示。人们在这种心理暗示下,即使自己不想那样去做,也会不自觉地去服从。它是挪威心理学家诺德克提出的。

诺德斯克的右腿要比左腿长2.7厘米,这是他在服兵役期间的一次军事演习上受伤导致的,而诺德斯克受伤竟是一根鞋带所致。那次军事演习是从紧急集合开始的,由于时间有限,诺德斯克没有系紧鞋带就跑出来集合了。就在他准备重新系一下鞋带的时候,演习开始了。从那一刻起,诺德斯克就一直想着鞋带还没有系紧,总是担心鞋带会松开,会突然绊倒自己。这样他一直无法集中注意力,结果导致大腿中弹。其实他原本是不需要担心的,因为那根鞋带一直很好地系在鞋上。

诺德斯克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经历,提出了心理学上著名的“心理衍射论”。心理衍射论的理论基础是细小事件的衍射作用,主要表现为大脑因为小事的纠缠致使精神无法集中或者注意力发生转移。

日常生活中,“衍射心理”是普遍存在的。例如,上课的时候你正想着今天的NBA比赛到最后一场了,根本就没有听到教授讲的是什么内容。由此可见,“衍生心理”在不知不觉中左右着我们的行动,使我们的行动出现偏差。

那么怎样减少“衍生心理”的影响,集中精力完成自己的事情呢?对此,心理学家给出了两个方法:

1.深呼吸法

如果脑子一直反复思考某件事,注意力无法集中时,最好先放下手中的工作,做一个深呼吸,要做到完全呼吸,然后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越细致越好,最好能观察到某个人的头发上的饰品是什么,衣服上的皱褶有多少等,这样心态就会得到调整。

2.习惯覆盖法

心理学上的习惯,一般是指“带给个体心理压力较小的行为”。所以,可以选择用以往的习惯暂时覆盖“衍射心理”。例如,如果你喜欢听音乐,在音乐中可以得到放松,并感到愉悦,那么在你受到“衍射”影响时,你就不妨听听音乐,使自己的注意力发生转移,忘记正在纠缠自己的事情。注意力转移了,“衍射心理”自然就不会影响到你了。

总之,我们要善于摆脱“衍射心理”的消极影响,想办法使自己尽快从某种忧虑、担心中走出来,正常地工作和生活。

5 共情能力是一种什么能力

当听到别人哼一首的歌的时候,我们会下意识地也跟着哼起来;当别人咳嗽的时候,我们也会觉得自己的喉咙有点痒;当别人哈欠连连的时候,我们也会控制不住地打哈欠……

这样的能力,我们将之称为共情能力。共情(Empathy)能力,或译作移情能力,指的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共情能力更像是一种本能反应,不用经过深思熟虑就能产生。但是,它和同情的涵义是有一定差别的。同情是对别人的悲惨处境感到不舒服。而共情能力则是换位思考,是很单纯的一种思维方式的投射。

共情能力让我们体验别人的感受,所以它也会有一些模仿的成分,德龙大学认知神经系统科学家史蒂文·普拉特科(Steven Platek)研究发现,共情能力要求我们成为对方的感知对象——能知道或察觉他人的情绪,虽然不能提供帮助,但是能模仿同样的行为,了解对方的想法,安慰就是其中一项。

自小一帆风顺的俞遇到了人生的不幸:已经要谈婚论嫁的女友突患急病,不久就离开了人间。他简直无办法面对这一切,终于,他在老朋友雷面前哭了,搞得不善于安慰人的雷手足无措。

雷的另一个朋友杰,因为和女友吵架,找他出来喝酒,对方开口说:“我对她这么好,她还不满意吗?她到底要我怎么样呢?”雷喝了两杯,嘴上像没有上锁一样,说道:“现在的女人啊,都是那个样子,你至于吗?”不说还好,杰听着这话大吼一声:“她再怎么不好也是我的女朋友,什么时候轮到你说三道四的了?”最后,雷安慰不成,反而遭了杰怨恨。

其实安慰别人也是共情能力的一种体现。能够很好地安慰他人,就是共情能力使用得当,如果不讲技巧地安慰,不仅不能为对方消忧解愁,甚至会火上添油,这明显就是自己无法体会到对方的真实心态,只能隔靴搔痒地安慰,而无法说中对方急需解决的问题。

有些人能够很好地发挥共情能力,有些人却有所欠缺,那么,共情能力会因人而异吗?

这种观点虽然无法得到明确的证实,但是,也有相关的研究表明,女性总体来说更善于读懂面部表情和察觉谎言。心理学家大卫的研究结果显示:有些女孩甚至在三岁的时候,就善于猜测别人的想法,也善于从别人的面部表情中揣测对方的情绪。心理学家大卫(David G.Meyers)在总结他的研究时写道:

在调查中,女性更可能形容自己多愁善感,能与别人同喜同悲。至少,在共情能力上的性别差异会在行为上有所表现。女性更喜欢哭泣,并且会为别人的不幸感到哀伤。这就是为什么男性和女性都愿意同女性建立更加亲密、更加轻松的友谊的原因。当想要寻求别人的理解和安慰时,不论男性还是女性都更愿意去找女性朋友倾诉。

6 与同等的收益相比,人们为何对损失更加敏感

得与失都是比较出来的,我们即使和别人拥有同样的东西,一旦在比较中觉得比别人差,也会怅然若失,若是比起别人更有优势,则会为所拥有的感到兴奋。

小张今年收入20万元,小学同学聚会的时候大家聊起收入,他很兴奋,因为在那个圈子里他属于高收入者,很有优越感。但如果是大学同学聚会,他则不乐意谈起收入,甚至会为此失落,因为在那个精英云集的朋友圈里,高收入者比比皆是,他还有很多不如人之处。

不难看到,所谓的损失和获得,一定是相对于参照点而言的,卡尼曼将其称为“参照依赖”(Reference Dependence)。不同于传统经济学的偏好理论(Preference Theory)假设——人的选择与参照点无关,行为经济学则证实,人们的偏好会受到单独评判、联合评判、交替对比及语意效应等因素的影响。

“参照依赖”是前景理论(前景理论四原理:第一、确定效应,处于收益状态时,多数人是风险厌恶者。第二、反射效应,处于损失状态时,多数人是风险喜好者。第三、损失规避,多数人对损失比对收益更敏感。第四、参照依赖,多数人对得失的判断往往由参照点决定)四个原理之一。

根据“参照依赖”原理,一般人对一个决策结果的评价,是通过计算该结果相对于某一参照点的变化而完成的。人们看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看最终结果与参照点之间的对比情况,可以说成是“得”,也可以说成是“失”,这取决于参照点的不同。

前景理论最重要也是最有用的发现之一是,当我们做有关收益和有关损失的决策时表现出的不对称性。对此,就连传统经济学的坚定捍卫者——保罗·萨缪尔森,也不得不承认:“增加100元收入所带来的效用,小于失去100元所损失的效用。”

假设有这样一个赌博游戏:投一枚均匀的硬币,正面为赢,反面为输,如果赢了可以获得50000元,输了会失去50000元,请问你是否愿意赌一把?请做出你的选择。

从整体上来说,这个赌局输赢的可能性相同,就是说这个游戏的结果期望值为零,是绝对公平的赌局。你会选择参与这个赌局吗?但大量类似实验的结果证明,多数人不愿意玩这个游戏。为什么人们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根据参照依赖原理,人们对损失要比对相同数量的收益敏感得多,因此即使股票账户有涨有跌,人们也会更加频繁地为每日的损失而痛苦,最终将股票抛掉。一般人因为这种损失规避,会放弃本可以获利的投资。

这其实也可以用前景理论的第三个原理,即损失规避来解释:大多数人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不对称,面对损失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面对获得的快乐感。虽然出现正反面的概率是相同的,但是人们对“失”比对“得”敏感。可见,非理性的得失感受对我们的决策产生影响不能小视。

7 为何女人在生理期总管不住购物的手

英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女性在生理期更易产生购物冲动。

科学家认为,女性月经周期中体内荷尔蒙的变化容易引起不良情绪,如抑郁、焦虑等。当她们感到非常有压力或沮丧时,容易选择购物这一方式来调节情绪。对许多女性而言,购物成为一种“情感上的习惯”。她们不是因为需要而购买商品,而是享受购物带来的兴奋感。“我被购物冲动所控制,如果不买东西,我就感觉焦虑,如同不能呼吸一般。这听起来荒唐,但这事每个月都在发生。”一位参与这项科学研究的女性这样说。

研究同时发现,不少女性会为冲动购物感到懊恼。以大学生塞利娜·哈尔为例,她平素习惯穿平跟鞋,但一时兴起想买高跟鞋,于是一口气买下好几款颜色不同的坡跟鞋。然而,没过多久,她就不喜欢这些新鞋,不愿再穿了。

当我们在商场中看到一些比较便宜,或者很讨我们喜欢的东西时,猛然间就会觉得自己好像很需要它们,于是将其买下。但是事后却发现我们根本不需要,或者它们的作用很小。其实,这就是典型的冲动型消费。冲动型消费是指在某种急切的购买心理的支配下,仅凭直观感觉与情绪就决定购买商品。在这种消费者身上,个人消费的情感因素超出认知与意志因素的制约,他们容易受到商品(特别是时尚潮流商品)的外观和广告宣传的影响。

女性无疑是冲动型消费的主力军。日本一个机构做过一项统计,女性冲动性购物的比率为34.9%。换句话说,差不多每三个女性消费者里面,就有一个是冲动型购买者。女性的非理性消费某种程度上颠覆了经济学家所能预测的消费模式,你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很多女人在进入超市之前都制订了周密的购物计划,但在购物的时候却买回不少自己喜欢却并不实用、甚至根本用不上的商品。科学家说,如果女性担心自己的购物行为,她们应该避免在月经周期去购物,她们应考虑干点别的,而不是周末去商业街。

有人说,女人的钱是最好赚的。一个女人可以在冲动之下专程打“飞的”去扫荡名牌商品,也可以一时兴起买下许多穿不上几次的衣服。经济学家说,女人们的这种消费习惯无法琢磨,没有一丝规律可循。

所以,琢磨女人的消费心态,就成了难以完成的任务,她们消费的理由林林总总,总是不乏借口。但困扰着经济学家们的是女性为什么倾向于非理性消费?

事实上,冲动消费的不仅仅是女性,我们每个人都有冲动消费的倾向。因此,冲动消费涵盖了各类人群,其中新婚夫妇最易冲动购物。因为这一部分消费者往往更没有消费计划,冲动消费较多。在消费者最容易冲动购物的商品类别上,男女是有区别的,男性一般青睐高技术、新发明的产品,而女性在服装鞋帽上很难克制自己的购物欲望。

这可能是因为女性更容易受到情绪因素的影响,是心理更不成熟、更为脆弱的群体。女性中最常见的就是情绪化消费。据统计有50%以上的女性在发了工资后会增加逛街的次数,40%以上的女性在极端情绪下会增加逛街次数。可见,购物消费是女性缓解压力、平衡情绪的方法,不论花了多少钱,只要能调节心情,80%左右的女人都认为值得。这也可以佐证上文中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

当然冲动型消费还容易受到人为气氛的影响。当消费者光顾的门店在进行商品促销的时候,往往能够激发消费者的购物冲动。对于某些商品来说,可能消费者处于可买可不买的边缘,但促销折扣往往能够引起消费者的冲动购物。冲动型消费其实是一种感性消费,而作为经济人的我们,应该尽量控制随兴而起的“购物冲动”,做到有计划、有目标的购物,只有这样才能尽量减少自己的购物“后悔感”,做一个真正的理性人!

8 你知道赞美的神奇功效吗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充实地过上两个月。”的确如此,因为赞美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而苛责只会让事情变得越来越糟。

古代日本加藤清正家的老臣饭田觉兵卫是一位勇猛又擅长谋略的武将。在加藤清正死后,他的宗族被追加了爵位,但觉兵卫却辞了官,在京都过着隐居的生活。

有一次,他对别人说:“我第一次在战场上建功时,目睹了许多朋友因战殉职。当时,我觉得战争太残酷、太可怕了,我再也不想做武士了。可是,当我回到营里,加藤清正将军夸赞我的勇猛表现,随后又赐给我一把名刀。这时我不想当武士的念头被打消了。后来,每次上战场,我总是有‘不想再当武士’的念头。可是每次回到营里时,总又会受到夸赞和奖赏。周围的人都以羡慕的眼光看我。所以我的心一次次地动摇,总是达不成我的心愿,也就一直辅佐清正公。现在想来,清正公真是巧妙地帮助了我。”就这样,觉兵卫因为不断受到加藤清正的夸奖和鼓励,一直为加藤清正效力。加藤清正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的赞美固然有激励觉兵卫的因素,恐怕更大的目的是要把这个忠勇的部下留下来。

赞美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改变一个人的自我评价,令人重拾信心和勇气,并产生进取的力量,甚至能改变人的一生。难怪卡耐基在成名后也非常注意对人进行赞美,他说:“我们能当面说出别人的错误吗?绝对不行!因为这样做会伤害他的自尊,让对方觉得很没面子。如此对方只会反击,而不会改变他的主张,即使用柏拉图或康德的理论去说服对方,也不会使他改变意见,因为我们已伤害了他。”

赞美是一种激励,可以使人信心十足,表现得比以前更好。当一个人受到赞美的时候,他会认为自己的行为或者想法已经得到了别人的认可和支持,他会产生一种归属感。这就是赞美成为一种心理激励的最主要原因。

所以,不要吝啬你的赞美,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在发现并赞美别人的同时,你也会变得快乐,你的生活也会随之而改变。

一句真诚而充满善意的赞美能够化解敌意,甚至可以让对方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每个人内心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欣赏,因此多多肯定他人的优点与成绩吧,这只会给你带来好处而不会让你有任何损失。

9 为什么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美国科学家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太空飞行中,60.6%的宇航员会出现头痛、失眠、恶心、情绪低落等症状。

经心理学家分析,这是因为宇宙飞船上都是清一色的男性。之后,有关部门采纳了心理学家的建议,在执行太空任务时挑选了一位女性加入,结果,宇航员先前的大部分不适症状消失了,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我们都知道,人们一般对异性更加有兴趣,特别是外表漂亮、谈吐得体的异性。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女营业员接待男顾客通常要比接待女顾客更加热情。

心理学教授分析,和女同事一起工作会让男性有一种愉悦感。国外心理学研究揭开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男性比女性更喜欢通过视觉获得异性的信息,人的容貌、发型等外部特征都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对他们的感官造成冲击,从而引起心理上的愉悦与兴奋。

此外,男性的表现欲和征服欲往往比女性强,他们的潜意识里希望得到异性的赞美和欣赏。一旦得到女同事的赞赏,男人的心理将得到极大的满足,这种满足感冲淡了工作带来的劳累和压力,所以不容易感觉到累。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亲身体验:和会让人产生好感的异性在一起工作总是会感到轻松愉快,不知疲倦。这种体验符合心理学上的一个定律——异性定律,即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除了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因素以外,研究人员还给出了另外一个可以解释“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理由。科学家发现,人体能够通过分布在皮肤或外部器官上的腺体向外释放一种外激素。这种激素一般都有明显的气味,而这种气味又非常容易被周围的异性接收到,并对他们的行为产生影响。所以,目前一些国家在派往南极的考察队中,往往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女性加入,是有其良苦用心的。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异性之间的约束力增强推动力。人总是想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最好的形象,因此得到异性青睐就可能成为我们的一种动力。这样男女在一起,就容易激发出各自最好的表现,各显其能,发挥出最大的能力。同时,这种内在的心理约束力,也可以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

其次,当我们和异性在共同完成某项任务的时候,就可以取长补短,完善个性。男性一般性格开朗、勇敢刚强、果断机智,不拘泥于小节,不计较得失,行为主动。而女性往往文静腼腆、注重细节、感情细腻丰富、举止文雅、含蓄委婉,比较被动。男女在一起,才能够更好地进行优势互补,同时容易发现自己的缺点,并完善自己。

男女都有的群体和单独一种性别的群体,会存在一些微妙的差别。无论男性或女性,长时间从事某一单调的工作时,一般都会感到寂寞、疲劳、工作效率低下。而增添了异性之后,这种情况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工作也会变得轻松起来,而且效率会有很大的提升。在工作中,如果能对异性定律进行合理地利用,可以让许多事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过,“异性定律”也不能滥用,我们在与异性交往的时候要掌握好一定的“度”,在这个“度”之内,异性定律会给我们带来诸多好处,而一旦超过了这个“度”,就会适得其反了。

要点归纳

趋利避害是人的一种本能

“冻结反应”是身体的一种防御性策略,当人在受到意外刺激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减少身体动作,保持瞬间静止状态,以便看清突发情况。

用行动可以“制造”出快乐

快乐的人与不快乐的人在行为方式上有着很大差别,我们可以通过对行动的控制来获得快乐。比如:轻轻地摇晃双臂,让步伐更加轻盈;更多地使用手势,频繁地使用充满感情色彩的词等。

赞美的力量是无穷的

马克·吐温曾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充实地过上两个月。”的确如此,因为赞美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而苛责只会让事情变得越来越糟。

与同等的收益相比,人们对损失更加敏感

大多数人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对称的,面对损失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面对获得的快乐感。可见,非理性的得失感受对我们决策产生的影响不能小视。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无论男性或女性,长时间从事某一单调的工作时,一般都会感到寂寞、疲劳、工作效率低下。而增添了异性之后,这种情况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效率会有很大的提升。

同类推荐
  • 世界上最经典的1500道心理测试题

    世界上最经典的1500道心理测试题

    本书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精选了1500道轻松有趣的心理测试题目,从不同角度帮你解读自己与他人内心深处的秘密,包括心理、性格、情绪、IQ、爱情、社交和职场等领域,语言诙谐、幽默,观点辩证、独到、权威,内容充实、时尚,让你在轻松的阅读测试中对自己和他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更懂得人性,更容易交友,更具魅力,更能取得成功,让自己的人生处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 测试心灵的晴雨表

    测试心灵的晴雨表

    本书从形象、心理、性格、事业、爱情、婚姻、人际关系等方面,通过轻松有趣的心理测试方式,解读你内心深处的秘密,解析你内心里的“死穴”,使你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把握自己,使你真正地把握自己人生的命运,取得生活和事业上的成功。人生之路,坎坷莫测,一步走错,后悔莫及。有些事情的成败和身处的环境无关,而只是自己内心的魔障在作怪。本书所提供的心理测试,将趣味性、可读性、实用性融为一体,针对不同的心理特征,提供给你最全面、最完善、最新鲜、最适合自己的心理测试题。
  • 性学三论

    性学三论

    《性学三论》是心理学宗师弗洛伊德开性学先河之作。在这部作品中,他首度将精神分析法运用于性研究,通过梳理从幼儿期到青春期,寻常男女性冲动的萌芽和成长,发现并探讨每个人性困惑中的关键心理因素。
  • 女性要懂心理学

    女性要懂心理学

    现实生活中,每一个追求幸福与成功的女性都要懂点心理学,要重视自身面临的心理问题,掌握审视心理状况、调节心理问题的方法,学会自我肯定,自我疏导,以健康的身心迎接社会与时代的各种挑战,这样才能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把握自己。使自己在生活中更加成熟,在工作中更加突出,成为一个更加健康、更加自信、更加出色、更加美丽的幸福女人。
  • 心理暗示力

    心理暗示力

    心理暗示是人类心理方面的一个正常活动,主要是指在无对抗和批判的情况下,通过感官给予自己或他人心理暗示或刺激。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心理暗示只有转变成自我暗示之后才起作用。因为自我暗示是意识思想的发生部分与潜意识的行动部分之间的沟通的媒介,它会告诉你注意什么、追求什么、致力于什么和怎样行动,因而能支配和影响你的行为,使你相信自己能感知到未知之事。柯尔博士将教会你,如何正确利用才能使这种天赋的武器更有威力。这是一本可以帮助我们觉知,实践和改变的智能书。
热门推荐
  • 打造高绩效团队:经理人提升团队活力必备

    打造高绩效团队:经理人提升团队活力必备

    经理人最重要的工作职责是什么?管人吗,显然这远远不够。经理人不但要具备管人的能力,要需要具备带领下属在既定的时间内实现目标的能力。这就是带出一支高绩效的团队的能力。我们曾经对比过现实中的优秀经理人与失败经理人,发现他们之间的差别从本质上来说只有一个:他们所带领的团队绩效不同。我们基于对一百多位优秀的经理人的深刻剖析,最终发现问题的核心——7项团队管理技能。那么,现在就开始高绩效团队建设课吧。
  • 西游之镇八荒

    西游之镇八荒

    沈伦从睡梦中醒来,恰逢妖圣出世,火眼金睛,射破斗牛,满天仙神,各显神通,沈伦该如何生存?三界八荒,唯我独尊!作者新书推荐:《白蛇之我欲成仙》
  • 楚楚动人:公子要矜持

    楚楚动人:公子要矜持

    她是堂堂的林家大小姐,身份显贵,精通琴棋书画和易容术,唯一的缺点便是左脸上有一块巨大丑陋的伤疤。十六岁那年她在侯府遇见他是惊鸿的一瞥,但因那块伤疤,她无法表露自己的真心。大概上天从不待她仁慈,一夜之间,林家除她之外全门被灭。她恨,因此酝酿出一出复仇记。侯门深似海,她步步为营,她一面帮着心中人上位,一面实行着复仇计划。
  • 九哥是一篇风景(中国好小说)

    九哥是一篇风景(中国好小说)

    九哥是高王寨前支书的儿子,让人尊崇敬畏。他立志要娶一个好女人为妻,本也有这个条件。谁知,老支书突然去逝,在世时得罪的不少仇人开始报复,烧了九哥的家,其母亲也自杀了。九哥家彻底败了,败得只剩他这一个孤儿和一亩三分四厘责任田。九哥的凄惨生活可想而知,然而他默默耕耘,用常人做不到的踏实、勤劳、忍耐、节俭、善良重新赢得寨子人们的尊重和喜爱。他从来没有放弃要娶一个好女人为妻,尽管在这件事上受到了无数次的打击,好几次人们以为九哥从此废了,但每一次他都没有倒下,仍然坚持着,用身体打拼着,他活成了高王寨的一片风景。
  • 金属狂人

    金属狂人

    严寒笼罩了初春的清源城。午夜时分,昏黄的路灯下是衰败的四季青,每个叶片都是冰凉的。罗格趴在阳台上,第三支烟了。客厅里的电视正在播放着一则相同的体育用品广告,连续三次,每次十五秒,那场欧冠足球联赛还没转过信号来。四季青猛然摇撼起来,伴随巨大的引擎轰鸣声,数辆轿车风驰电掣而去,快得像飞镖。罗格皱起眉,脸上的疤痕抽动了几下。又是那些飙车的家伙!以前只在美国电影里见过,一群热衷于改装车及飙车的年轻人,每到夜半就成群结伙地飞驰在无人的大街上。
  • 万年住院者

    万年住院者

    我是个纯属业余的恐怖小说作者,南于兴趣的原因,也为了寻求灵感,我对倾听别人的离奇经历有着浓厚兴趣,哪怕那些经历并不像作者宣称的那样“真实可信”,而只是神经质的幻想。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我在常去的论坛上有着良好的人缘,因为我不仅经常发表自己的原创作品,还会对别人的故事提出自己的见解。前几天,我在QQ上收到一条留言,一个在灵异论坛上认识的网友找我要地址,说要登门拜访,有一个非常古怪的故事要讲给我。
  • 太清金液神气经

    太清金液神气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父亲逼我当小偷

    父亲逼我当小偷

    我从十岁开始,就一心想当一名享誉世界的作家,到三十岁的时候,拿几个诺贝尔文学奖意思意思。然而,我大学毕业正准备将理想付诸行动之时,与我相依为命的老父亲郑重地对我说,从明天起我就是一个小偷了。这就跟一粒色子突然掷出了七点一样,让我瞠目结舌。我父亲是个小偷,今年七十三岁,我想你一定会非常惊讶,我也曾为此费解:一个七十三岁的老头儿,怎么会有一个二十三岁的儿子?收养的?还是在大街上拣的弃婴?诸多的猜测在我对着镜子的时候都荡然无存。我可以看到,五十年后,我父亲的那张脸会毫无保留地转移到我的脸上。
  • 小银,我可爱的憨驴

    小银,我可爱的憨驴

    《小银,我可爱的憨驴》娓娓道来的是作者与一头毛驴(小银)齿唇相依的真挚的情感。小银是作者的兄弟,朋友,或者孩子,他们亲密无间。在作者眼里,毛茸茸的小银玲珑而温顺,外表是那样的柔软,软的就像一腔纯净的棉絮,没有一根骨头,唯有一双宝石般发亮的眼珠,坚硬得像两颗精美明净的黑水晶……
  • 月如钩锁清秋

    月如钩锁清秋

    明末清初,乾坤失序,朝代更替无法可避,历史巨轮无人可挡,但谁料到原来在历史大舞台的背后,竟然是被一个来自穷乡僻壤的小女子悄悄地影响着,她更对往后百年的滿清皇朝有着鲜为人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