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48500000008

第8章 陈卫川老师辨证论治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的体会(2)

(二)辨证论治的理论依据

疾病是人体在病因的作用下,由于某一部分阴阳失调产生特殊的体质变化,构成不同的病理及有规律的演变过程。中医学的病机就是反映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临床认病识证,首先要寻其病因,察其病机,然后随证立法,选方用药,其中病机乃是辨证之关键,以此为据方能论治。正所谓“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所以说病因病机是辨证论治的理论依据。不同的病因作用于不同素质的人体,从而产各种各样的疾病。尽管疾病错综复杂。千变万化,但其病理机制归纳起来不外乎机体内在的阴阳失调和邪与正的消长。

1.邪正虚实。疾病就是邪正斗争互为消长的过程,邪正消长决定着疾病的转归。如《素问·通评虚实论》所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实,是以邪气盛为矛盾的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虚,是以正气虚损为矛盾的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邪正斗争不仅产生着虚或实的病理变化,也会出现虚实错杂的病变及真实假虚、真虚假实的病变,必须细心分辨,病机不同,治法亦异。

实者必有外感六淫,或痰食血水等滞留为患,临床可见“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谓五实”。多见病初或中期,病程一般较短,病机属实,邪有去路,治当祛邪为主。虚者多因素体虚弱或因病致虚,临床可见“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多见疾病的后期和一些慢性疾病中,病机属虚,正气恢复,疾病较安,治当扶正为多。

在某些长期复杂的病变中往往有病邪久留,损伤正气,由实转虚的。也有正气本虚无力驱邪,而致痰、食、水、血瘀结,而成虚实交错的;也有实邪结聚,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或脏腑气血不足,运化无力而致的真实假虚,真虚假实的病变,所以要谨守病机,仔细分辨,方能立法择药。

2.表里出入。表里代表病变部位的深浅,标志着病机的趋势。表里是相对的概念,脏腑之间、经络之间、脏腑与经络之间,有着表里之别。六淫之邪,由外侵入,病生于表,多见恶寒、发热等邪伏经络肌腠的症状,病在表者多较轻浅;七情饮食劳倦,则病在于内,多见神志及内脏的症候,病在里者较为深重。

脏腑经络表里相通,病机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病在表可以入里,多为病进之象。反之,病在里,也可以出表,多为病愈之兆。表里互传主要取决于邪正双方势力的对比,正不胜邪,则表邪入里;反之正胜邪退,则里病出表。所以要以病机发展的趋势为依据,决定治则,方能奏效。

3.寒热进退。寒与热代表疾病的病理性质。寒属于病理性衰退,热属于病理性亢奋。如《灵枢·师传》说:“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胃中寒,则腹胀,肠中寒,则肠鸣飧泄”。寒与热的病机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一般而言,由热转寒多正气耗伤,病多难愈;由寒转热者,正气来复,病较易治。寒与热是两种性质相对的病机。是阴阳偏胜的体现。阴阳具有相对制约的关系,往往相互影响,热可以由于阳胜,也可以由于阴虚;寒可以由于阴胜,也可以由于阳虚,一实一虚,病机悬殊,最当分辨。

疾病所反映的症状往往比较复杂,有病机属热而反见寒象的,也有病机属寒而反见热象的,这种本质与现象不一致的情况,称之为真热假寒或真寒假热。前者因热邪里盛,阳气内结,拒阴于外而见外寒现象,又称阳盛格阴;后者由于阴邪太盛,亢阳衰微,格阳于外而见外热现象,又称阴盛格阳。此外还有表寒里热。表热里寒,上热下寒,上寒下热之类寒热错杂的现象,临证当抓住病机,详细辨之。

4.升降出入,是人体气机的运动形式,体现着脏腑经络,阴阳气血升降顺逆之机。人体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以及气血阴阳的相互关系,无不依赖于气机的升降出入。肺主宣发和肃降。脾主升清和胃主降浊、肺主呼气和肾主纳气,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等是气机升降出入运动的具体表现。气机升降失常可波及五脏六腑表里内外,四肢九窍而发生种种病理变化。其中脾胃的升降,对整体气机的升降出入至关重要。因为脾为后天之本,居于中焦,通连上下是升降运动枢纽。脾胃的升降正常,出入有序,可以维护“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各种生理功能。反之清阳不布,后天之精不藏,饮食不进,废浊不排,继而产生多种病症。故调节气机重在调节脾胃之升降。

5.阴阳失调,指人体在疾病中阴阳盛衰失去相对平衡所出现的阴不制阳,阳不制阴的病理变化。它是脏腑、经络、气血、营卫等相互关系失调,以及表里出入,寒热进退,升降出入等病理变化的概括。属表、热、升者为阳;属虚、寒、里、降者为阴。阳盛必耗阴导致阴虚;阴盛必伤阳导致阳虚,属阴阳偏盛的病变。阴阳偏衰者多因久病体弱伤阴伤阳所致。阴阳在一定程度上又相互影响,从而产生阳损及阴、阴损及阳的阴阳两虚的病理变化,又可出现先前所述的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的阴盛格阳,阳盛格阴的病理变化。

人体内部的一切矛盾斗争与变化均可用阴阳概括,如脏腑经络的阴阳、气血、营卫以及表里、升降等等都分属阴阳。病变部位、病势趋向、寒热进退,邪正虚实、邪正消长等无不体现了阴阳相对方面的转化的演变。阴阳的转归也提示疾病的转归,疾病由阳转阴是病理的逆变,提示着病势的进展与恶化;反之由阴转阳则为病理的顺变,反映了病情由重转轻,趋向痊愈转归。总之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内在根据,它贯穿在一切疾病发生发展的始终。

由上所述,可见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认识和分析疾病、理解疾病的本质,对临床辨证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疾病的病机作为辨证论治的理论依据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正如王冰所说:“得其机要,则伤小而功大,用浅而功深”。

三、辨证论治的临床应用

(一)治外感宜轻清宜祛邪必尽

中医认为没有外邪的侵袭,就不会有外感病的产生,故外邪是引发外感病的首要条件。如《六气感证要义》说:“外感之证,不出风寒暑湿燥火六气”。所以说:风、寒、暑、湿、燥、火就是外感病的发病原因,通常称为“六淫”。六淫致病各有特点,就其发病途径而言多侵犯肌表或从口鼻而入,或者同时受邪,病生于外,故称“外感病”。

外感病主要指《伤寒论》和《温病学》所说的伤寒、风温、暑温、湿温等热性病。伤寒邪从皮毛而入,出表入里,须横看;温病邪从口鼻而入,山上及下,须竖看。凡六淫致病,邪从肌表或口鼻而入,最易伤肺卫。因肺为娇脏,清虚而高居,外合皮毛,职司卫外,开窍于鼻。故六淫邪气,一有所著,即能致病很快出现恶寒发热,鼻寒咳嗽等卫表及上焦肺系症状。如《素问·咳论》所谓:“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从其合也。”陈老师对外感病的治疗首先提出:“有一分表证,必用一分表药”,治疗应遵循“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原则。其义就是轻清宣散、解表达邪。

外感病邪从肌表或口鼻而入,易伤肺卫,临床上首先表现出肺卫功能诸症,故重在治肺。《临证指南医案·肠痹》曰:“治肺失宣降,当以轻扬为治”“清邪在上,必用轻清之药,如苦寒治中下,上结更闭”。也就是说,唯轻扬宣散,质轻味薄之品易于直达病所,宣散气机,有利于祛邪外达。温病学家叶天士强调“轻药入肺”之理,愈辛凉轻剂治温病肺卫证,独具匠心。吴鞠通总结,叶天士提出:“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成为中医名言,历今推崇,予桑菊饮、银翘散、桑杏汤、新加香薷饮等微苦微辛,轻清宣透诸方,为后世医家留下宝贵的经验,至今此类方剂被临床医生广泛使用。陈老师继承前人之经验,治疗外感病善用味薄轻清的花、皮、子、叶、穗、如银花、连翘壳、薄荷、牛蒡子、荆芥穗等之属,轻宜上焦之邪,颇具疗效。

另外,陈老师治疗外感病还特别“重视天候地气”,因为六淫致病还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如春天多风病、夏天多暑病,长夏初秋多湿病,深秋多燥病,冬天多寒病。故治疗当有同异。所同者均有宣透,所不同者四时气之不同而选方用药,伤寒以辛温发散为主;春温以辛凉发表为主,所以解表为第一要义。又因外感病过程短,愈病于初萌阶段。故外感病宜轻清宣散祛邪必尽,也是预防疾病传变,保护正气的临床体现。病案举例。

病案一

患者王××,女性,36岁,主因干咳反复发作4月余,于1999年12月8日来医院就诊。

患者于1998年11月因感冒而出现咳嗽,咳痰,经抗生素治疗后痰已少,但咳未止,时轻时重,多次反复使用抗生素和止咳药。近2周咳嗽又作,以夜间为甚咽痒即咳,无发热恶寒,胃纳可,二便调,舌质红,苔薄,脉弦细,初诊本人认为患者久咳不愈,耗伤肺阴,此次发病又无明显外感,即以养阴润肺止咳为主,服四剂中药后患者症状无任何改善。经陈老师会诊,认为该患者病初由外感而起,反复使用束肺之品,余邪不表,肺气不宣,治肺宜宣而不宜束,应以清宣肺气之品,方能奏效,即拟方如下:黄芩10g,杏仁12g,桔梗10g,紫苏12g,枇杷叶12g,前胡12g,蝉蜕12g,甘草6g。3剂后,患者干咳大减,效不更方,再服3剂后患者偶有咳嗽,此时陈老师提出,余邪已尽,再以养阴润肺,巩固其效,后患者告之痊愈。

此案例的治疗,体会到凡有外感必先清宣,待邪尽再予调养,充分体现了陈老师治外感宜轻清宣散、祛邪必尽的辨证论治思想。

病案二

患者刘××,女性21岁,主因发热汗出,不思饮食,食而无味1周,于1999年7月12日来本院就诊。

患者平素身体健康,2周前因考试,精神紧张,加之天气炎热渐而出现发热汗出,不思饮食,食而无味,四肢酸困,精神不振。查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数。陈老师临诊指出,正逢夏季,炎暑时日,加之患者劳逸失当不能耐受,感受暑邪,湿困脾胃,为夏季所特有的疾病,应以清暑化湿醒脾为主,拟方药如下:藿香12g,佩兰12g,杏仁12g,薄荷10g,荷叶12g,西瓜翠衣15g,菊花15g,陈皮10g,茯苓15g,苍术12g,甘草6g,扁豆花12g,木香10g,香薷10g。3剂后患者诸症大减,效不更方,再予4剂后患者病愈。

本案的治疗体现了陈老师治外感还注重“天候地气”,夏季多见暑湿之病,故以清宣化湿透邪主为。治暑湿有三法,在上焦宜辛凉宣解,如香薷、连翘、薄荷、杏仁等;在中焦宜苦辛宣通,可选用藿香正气;在下焦宜化气利小便,六一散,桂苓甘露饮等。本例病在中焦,故用清宣湿以透暑邪。

(二)疗内伤辨病所注重调理

七情、饮食、劳倦是内伤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其直接作用于内脏引起脏腑经络、气血升降的太过不及、失调和反复。所以疗内伤病首先要明病所,重在调理。

七情是导致内伤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喜、怒、忧、思、悲、恐、惊本是人的正常情志变化,这种情志活动必须以五脏精气作为物质基础。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五脏与五志各有相应的联系,情感失调累及五脏各有所伤。“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怒为肝志,暴怒则肝上逆,血随气上;喜为心志,暴喜过度,血气涣散,神不守舍;悲为肺志,悲伤太过,肺气抑郁,耗气伤阴;忧思为脾志,思虑过度,脾气抑郁,困滞中焦;惊恐为肾志,大惊卒恐,神无所附,肾气受伤气陷于下。由此可知《素问·举痛论》所谓:“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正是对七情致病的概括。情志失调,五脏各有所伤,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五脏气的平衡协调关系受到影响,致使整个人体的气机升降功能发生异常,而造成种种不同的病理变化。所以说,七情所致之病主要在调理五脏之气的平衡协调。

饮食也是内伤病的病因之一。饮食本是人的正常生活,若饮食无度,过饥过饱,饮食不洁或有所偏嗜等均可致病。胃主受纳水谷,脾主运化精微,脾主升,胃主降有升有降,纳运正常。所以饮食所伤,首先影响脾胃,继而累及其他脏腑或变生他病。过饱则损伤脾胃,食滞中焦,脾胃不和;饮食不洁,脾胃受损,升降失司;过冷易伤脾阳,寒湿内生;过食甘厚则湿热痰浊内生。五味偏嗜也会引起多种疾病。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驰,精神乃殃”。由此可知饮食所伤首先影响脾胃的升降功能,故饮食致病重在调理脾胃。

同类推荐
  • 传染病护理

    传染病护理

    《传染病护理(供护理、助产专业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不仅增加了一系列传染病法律法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自然灾害时传染病防治、职业防护、医院感染等其他教材涉及不多的内容,还将近年我国新出现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iN,流感等传染病护理知识充实进来,使教材内容充实、可操作性强、贴近临床、紧跟传染病疫情变化。
  • 千金方

    千金方

    《千金方》是综合性临床医著。又称《千金要方》,简称《千金方》。22卷。明代后有按《道藏》经义析为93卷者,内容同。唐代孙思邈约撰于652年。是感于当时的方药本草部秩浩繁,仓卒间求检不易,乃博采群经,删繁去复,并结合个人经验而撰成 。卷 1医学总论及本草、制药等;卷2~4妇科病;卷5儿科病;卷6七窍病;卷7~10诸风、脚气、伤寒;卷11 ~20系按脏腑顺序排列的一些内科杂病;卷21消渴、淋闭等症 ;卷22疔肿痈疽。总计162门,合方论4500首。书中所载医论、医方较系统地总结了自《内经》以后至唐初的医学成就,是一部科学价值较高的著作。
  • 疑难杂症诊治大全(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疑难杂症诊治大全(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本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简明实用,既可以帮助读者掌握和运用各种病证的辨证规律,又是临床中医生对疑难杂病诊疗的指南,是一部有特色,有实用价值的中医著作,适合中医临床医生、中医药爱好者、广大患者及家属参考。
  • 十二时辰养生法

    十二时辰养生法

    《十二时辰养生法》向人们系统地阐述了十二时辰与人们健康的关系,揭示了十二时辰的养生奥秘。例如:最佳起床时间是卯时,卯时是生物钟的"高潮",体温升高,此时起床会精神抖擞;最佳的开窗时间是每天上午巳时,这是呼吸高质量新鲜空气的时候;人脑的活动能力在下午未时最为低落,这个时候是睡午觉的最佳时段,科学的午睡是您一天之中的健康加油站,使您精力充沛。十二时辰养生,要求人们必须顺从自然界的变化,遵循天人合一的传统养生理念,随着十二时辰的变化而相应地调整养生思维。《十二时辰养生法》还选取了大量历史名人的养生经验和养生故事,融合知识性和趣味性,力求以通俗的文笔传达给读者丰富的养生信息。
  • 名医推荐家庭必备偏方(珍藏本)

    名医推荐家庭必备偏方(珍藏本)

    《名医推荐家庭必备偏方(珍藏本)》以病为纲,以方为目,在浩如烟海的中医文献中,收集治疗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的400多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必备偏方,优中选优,每病精选1~6方,可谓集偏方大成之精萃。每方按组成、主治、用法进行编写,读者一目了然,且易于取材,易于制作;特别是每病均载有“名医指导”,从生活起居、饮食宜忌、心理调节等诸多方面进行指导,可谓授诸病调养秘籍之大成。
热门推荐
  • 怎能不靠近你

    怎能不靠近你

    网络上——触角上的爱情:时轩,我们来谈谈配音。时轩:不!要!现实中——安橙:为毛你在二次元中辣么龟毛话唠,在三次元中却如此高冷?药别停!时轩:橙子小姐,何弃疗?这是一男神随意转化成男神经的犯二史,这是一多功能一体的女神死缠烂打抱得男神归的欢脱爱情故事。
  • 诗经楚辞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诗经楚辞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我国从西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古代生活,不仅积淀了周代人民的智慧和经验,而且是华夏文明的文学结晶。楚辞是战国时流行于楚国的具有浓郁楚文化色彩的一种诗歌体裁。它们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大源头,其作品或简朴、或典雅、或整饬、或瑰丽,风格多样,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为了帮助诗歌爱好者更好地理解这些诗歌,《诗经楚辞鉴赏》从作品的思想内容、情感意趣、艺术特征等方面逐篇进行了注释和赏析,以飨读者。
  • 太行魂

    太行魂

    土匪出身的许雷,偶然间结识革命党的吴天明,阴差阳错中加入了北洋军,不料却混的风生水起,在目睹了政府无能、军队孱弱的现实之后,毅然带领队伍加入革命军,从此展开了长达十几年的南征北战,其间他和他的助手霍光义一起经历了一次次国民党高层争斗,甚至兄弟反目,最后在爱人的帮助下终于历经艰险,携手走上了抗击日寇的战场上,淞沪会战,娘子关御敌,中条山战役,他们用智慧与生命谱写了中国军人的生命赞歌,用大无畏的长城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 极品修真强少

    极品修真强少

    被赶出家族的修真纨绔成为未婚妻的贴身男佣!呆萌表妹,清纯校花,热辣女贼,美女侠客全都找我干啥?我再强,也应付不了你们啊,我还得修真呢!(鱼宝宝书友1群333702438)
  • 培根论文集(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

    培根论文集(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

    《培根论文集》萃取了培根一生著述的精华,内容包括培根对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以及人与自然等各方面关系的看法。从“论真理”、“论死亡”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情于哲学的培根。从“论权位”、“论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衷于政治、深涪官场运作的培根。从“论爱情”、“论友情”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从“论逆境”、“论残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从“论狡猾”、“论言谈”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
  • 感悟:做人做事之道

    感悟:做人做事之道

    来自山西焦煤汾矿集团紫金煤业的周志刚先生,花费数年心血,编选了一本有关做人做事之道的书,嘱我为其作序。初稿是用电脑打印的厚厚的两大本,上卷为做人之道,以“尊、孝、仁、义、礼、智、信、节、忍、诚、谦、宽”为题分为十二个部分;下卷为做事之道,又以“勤、俭、静、思、情、理、法、度、志、毅、谨、恒”也分了十二个部分。
  • 我回到天界了吗

    我回到天界了吗

    天界,海纳百川,不拒细流,携诸天万界,傲立于天地之巅,被称之为众仙之乡,万古长存。一位安于现状的仙人,不想做那乘风破浪的大船,只想当一叶随波逐流的扁舟;也不想做那遮天蔽日的古树,只想在能容下他的世界安静地当一株小草。然而,为了回归故土,他却不惜辗转各个世界,逆着时光,踏着岁月,苦苦寻求真相……他坐在永恒孤寂的时光长河之上重重一叹,到头来,难道真的是一场空吗?一切,都要从天界最后一次开启通往人间之路,这位下凡的仙人说起……
  • 你不可不知的100款滋养食方

    你不可不知的100款滋养食方

    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精心策划的《百味》丛书,陆续分辑出版与人们生活、成长密切相关的种种知识和有趣话题,每册涉及一个主题,以问答形式和亲切的话语、活泼的版面,讲述与生命伴生而来的种种快乐和烦恼、种种酸甜与苦辣,讲述我们存在其中的世界的丰富与多彩。
  • 妖孽皇夫爱吃醋

    妖孽皇夫爱吃醋

    众所周知,战王府大公子姬云邪相貌丑陋,娘不疼爹早逝,草包废物一个,还是个不良于行的残废。这样一个人人可欺皇室视为耻辱的废人,当某一天遇上了命中注定的真命天女?众人:简直哔了狗了!!!众人:闪瞎了他们的钛合金狗眼!!!众人:羡慕嫉妒恨!!!众女:我们要举报!!这里有人狐狸精,勾搭良家妇男,欺负单身狗!众男:羡慕嫉妒恨!该死的小婊砸!王爷是大家的!姬云邪害怕的缩在帝染月怀里:“阿月,他们好凶,阿邪害怕~”帝染大手一揽:“小酒别怕,本王在这。”低眉含笑温柔香,回首凉薄戾生寒。“来人,把这些恶毒的长舌夫拖下去!杖毙!”众男:“不要啊王爷,他是装的!那小砸婊是故意的!王爷你被骗了~”“拖下去!”PS:《凤归长安》现完结
  • 中老年健康生活百科(现代生活知识百科)

    中老年健康生活百科(现代生活知识百科)

    中老年人生活问题的解决得好与坏,直接反映着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福利、文明等各方面问题。仅仅认识到中老年人口的社会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倡导科学先进、愉快健康的老年生活,才能真正实现生命的质与量的完美结合,让中老年人体会到生命的喜悦、生活的幸福;才能更好地安排中老年人自身的生活,使中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有情趣、更加合理,使老年生活再次成为中老年人人生的黄金期,真正做到老有所为,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