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48500000008

第8章 陈卫川老师辨证论治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的体会(2)

(二)辨证论治的理论依据

疾病是人体在病因的作用下,由于某一部分阴阳失调产生特殊的体质变化,构成不同的病理及有规律的演变过程。中医学的病机就是反映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临床认病识证,首先要寻其病因,察其病机,然后随证立法,选方用药,其中病机乃是辨证之关键,以此为据方能论治。正所谓“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所以说病因病机是辨证论治的理论依据。不同的病因作用于不同素质的人体,从而产各种各样的疾病。尽管疾病错综复杂。千变万化,但其病理机制归纳起来不外乎机体内在的阴阳失调和邪与正的消长。

1.邪正虚实。疾病就是邪正斗争互为消长的过程,邪正消长决定着疾病的转归。如《素问·通评虚实论》所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实,是以邪气盛为矛盾的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虚,是以正气虚损为矛盾的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邪正斗争不仅产生着虚或实的病理变化,也会出现虚实错杂的病变及真实假虚、真虚假实的病变,必须细心分辨,病机不同,治法亦异。

实者必有外感六淫,或痰食血水等滞留为患,临床可见“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谓五实”。多见病初或中期,病程一般较短,病机属实,邪有去路,治当祛邪为主。虚者多因素体虚弱或因病致虚,临床可见“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多见疾病的后期和一些慢性疾病中,病机属虚,正气恢复,疾病较安,治当扶正为多。

在某些长期复杂的病变中往往有病邪久留,损伤正气,由实转虚的。也有正气本虚无力驱邪,而致痰、食、水、血瘀结,而成虚实交错的;也有实邪结聚,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或脏腑气血不足,运化无力而致的真实假虚,真虚假实的病变,所以要谨守病机,仔细分辨,方能立法择药。

2.表里出入。表里代表病变部位的深浅,标志着病机的趋势。表里是相对的概念,脏腑之间、经络之间、脏腑与经络之间,有着表里之别。六淫之邪,由外侵入,病生于表,多见恶寒、发热等邪伏经络肌腠的症状,病在表者多较轻浅;七情饮食劳倦,则病在于内,多见神志及内脏的症候,病在里者较为深重。

脏腑经络表里相通,病机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病在表可以入里,多为病进之象。反之,病在里,也可以出表,多为病愈之兆。表里互传主要取决于邪正双方势力的对比,正不胜邪,则表邪入里;反之正胜邪退,则里病出表。所以要以病机发展的趋势为依据,决定治则,方能奏效。

3.寒热进退。寒与热代表疾病的病理性质。寒属于病理性衰退,热属于病理性亢奋。如《灵枢·师传》说:“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胃中寒,则腹胀,肠中寒,则肠鸣飧泄”。寒与热的病机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一般而言,由热转寒多正气耗伤,病多难愈;由寒转热者,正气来复,病较易治。寒与热是两种性质相对的病机。是阴阳偏胜的体现。阴阳具有相对制约的关系,往往相互影响,热可以由于阳胜,也可以由于阴虚;寒可以由于阴胜,也可以由于阳虚,一实一虚,病机悬殊,最当分辨。

疾病所反映的症状往往比较复杂,有病机属热而反见寒象的,也有病机属寒而反见热象的,这种本质与现象不一致的情况,称之为真热假寒或真寒假热。前者因热邪里盛,阳气内结,拒阴于外而见外寒现象,又称阳盛格阴;后者由于阴邪太盛,亢阳衰微,格阳于外而见外热现象,又称阴盛格阳。此外还有表寒里热。表热里寒,上热下寒,上寒下热之类寒热错杂的现象,临证当抓住病机,详细辨之。

4.升降出入,是人体气机的运动形式,体现着脏腑经络,阴阳气血升降顺逆之机。人体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以及气血阴阳的相互关系,无不依赖于气机的升降出入。肺主宣发和肃降。脾主升清和胃主降浊、肺主呼气和肾主纳气,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等是气机升降出入运动的具体表现。气机升降失常可波及五脏六腑表里内外,四肢九窍而发生种种病理变化。其中脾胃的升降,对整体气机的升降出入至关重要。因为脾为后天之本,居于中焦,通连上下是升降运动枢纽。脾胃的升降正常,出入有序,可以维护“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各种生理功能。反之清阳不布,后天之精不藏,饮食不进,废浊不排,继而产生多种病症。故调节气机重在调节脾胃之升降。

5.阴阳失调,指人体在疾病中阴阳盛衰失去相对平衡所出现的阴不制阳,阳不制阴的病理变化。它是脏腑、经络、气血、营卫等相互关系失调,以及表里出入,寒热进退,升降出入等病理变化的概括。属表、热、升者为阳;属虚、寒、里、降者为阴。阳盛必耗阴导致阴虚;阴盛必伤阳导致阳虚,属阴阳偏盛的病变。阴阳偏衰者多因久病体弱伤阴伤阳所致。阴阳在一定程度上又相互影响,从而产生阳损及阴、阴损及阳的阴阳两虚的病理变化,又可出现先前所述的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的阴盛格阳,阳盛格阴的病理变化。

人体内部的一切矛盾斗争与变化均可用阴阳概括,如脏腑经络的阴阳、气血、营卫以及表里、升降等等都分属阴阳。病变部位、病势趋向、寒热进退,邪正虚实、邪正消长等无不体现了阴阳相对方面的转化的演变。阴阳的转归也提示疾病的转归,疾病由阳转阴是病理的逆变,提示着病势的进展与恶化;反之由阴转阳则为病理的顺变,反映了病情由重转轻,趋向痊愈转归。总之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内在根据,它贯穿在一切疾病发生发展的始终。

由上所述,可见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认识和分析疾病、理解疾病的本质,对临床辨证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疾病的病机作为辨证论治的理论依据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正如王冰所说:“得其机要,则伤小而功大,用浅而功深”。

三、辨证论治的临床应用

(一)治外感宜轻清宜祛邪必尽

中医认为没有外邪的侵袭,就不会有外感病的产生,故外邪是引发外感病的首要条件。如《六气感证要义》说:“外感之证,不出风寒暑湿燥火六气”。所以说:风、寒、暑、湿、燥、火就是外感病的发病原因,通常称为“六淫”。六淫致病各有特点,就其发病途径而言多侵犯肌表或从口鼻而入,或者同时受邪,病生于外,故称“外感病”。

外感病主要指《伤寒论》和《温病学》所说的伤寒、风温、暑温、湿温等热性病。伤寒邪从皮毛而入,出表入里,须横看;温病邪从口鼻而入,山上及下,须竖看。凡六淫致病,邪从肌表或口鼻而入,最易伤肺卫。因肺为娇脏,清虚而高居,外合皮毛,职司卫外,开窍于鼻。故六淫邪气,一有所著,即能致病很快出现恶寒发热,鼻寒咳嗽等卫表及上焦肺系症状。如《素问·咳论》所谓:“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从其合也。”陈老师对外感病的治疗首先提出:“有一分表证,必用一分表药”,治疗应遵循“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原则。其义就是轻清宣散、解表达邪。

外感病邪从肌表或口鼻而入,易伤肺卫,临床上首先表现出肺卫功能诸症,故重在治肺。《临证指南医案·肠痹》曰:“治肺失宣降,当以轻扬为治”“清邪在上,必用轻清之药,如苦寒治中下,上结更闭”。也就是说,唯轻扬宣散,质轻味薄之品易于直达病所,宣散气机,有利于祛邪外达。温病学家叶天士强调“轻药入肺”之理,愈辛凉轻剂治温病肺卫证,独具匠心。吴鞠通总结,叶天士提出:“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成为中医名言,历今推崇,予桑菊饮、银翘散、桑杏汤、新加香薷饮等微苦微辛,轻清宣透诸方,为后世医家留下宝贵的经验,至今此类方剂被临床医生广泛使用。陈老师继承前人之经验,治疗外感病善用味薄轻清的花、皮、子、叶、穗、如银花、连翘壳、薄荷、牛蒡子、荆芥穗等之属,轻宜上焦之邪,颇具疗效。

另外,陈老师治疗外感病还特别“重视天候地气”,因为六淫致病还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如春天多风病、夏天多暑病,长夏初秋多湿病,深秋多燥病,冬天多寒病。故治疗当有同异。所同者均有宣透,所不同者四时气之不同而选方用药,伤寒以辛温发散为主;春温以辛凉发表为主,所以解表为第一要义。又因外感病过程短,愈病于初萌阶段。故外感病宜轻清宣散祛邪必尽,也是预防疾病传变,保护正气的临床体现。病案举例。

病案一

患者王××,女性,36岁,主因干咳反复发作4月余,于1999年12月8日来医院就诊。

患者于1998年11月因感冒而出现咳嗽,咳痰,经抗生素治疗后痰已少,但咳未止,时轻时重,多次反复使用抗生素和止咳药。近2周咳嗽又作,以夜间为甚咽痒即咳,无发热恶寒,胃纳可,二便调,舌质红,苔薄,脉弦细,初诊本人认为患者久咳不愈,耗伤肺阴,此次发病又无明显外感,即以养阴润肺止咳为主,服四剂中药后患者症状无任何改善。经陈老师会诊,认为该患者病初由外感而起,反复使用束肺之品,余邪不表,肺气不宣,治肺宜宣而不宜束,应以清宣肺气之品,方能奏效,即拟方如下:黄芩10g,杏仁12g,桔梗10g,紫苏12g,枇杷叶12g,前胡12g,蝉蜕12g,甘草6g。3剂后,患者干咳大减,效不更方,再服3剂后患者偶有咳嗽,此时陈老师提出,余邪已尽,再以养阴润肺,巩固其效,后患者告之痊愈。

此案例的治疗,体会到凡有外感必先清宣,待邪尽再予调养,充分体现了陈老师治外感宜轻清宣散、祛邪必尽的辨证论治思想。

病案二

患者刘××,女性21岁,主因发热汗出,不思饮食,食而无味1周,于1999年7月12日来本院就诊。

患者平素身体健康,2周前因考试,精神紧张,加之天气炎热渐而出现发热汗出,不思饮食,食而无味,四肢酸困,精神不振。查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数。陈老师临诊指出,正逢夏季,炎暑时日,加之患者劳逸失当不能耐受,感受暑邪,湿困脾胃,为夏季所特有的疾病,应以清暑化湿醒脾为主,拟方药如下:藿香12g,佩兰12g,杏仁12g,薄荷10g,荷叶12g,西瓜翠衣15g,菊花15g,陈皮10g,茯苓15g,苍术12g,甘草6g,扁豆花12g,木香10g,香薷10g。3剂后患者诸症大减,效不更方,再予4剂后患者病愈。

本案的治疗体现了陈老师治外感还注重“天候地气”,夏季多见暑湿之病,故以清宣化湿透邪主为。治暑湿有三法,在上焦宜辛凉宣解,如香薷、连翘、薄荷、杏仁等;在中焦宜苦辛宣通,可选用藿香正气;在下焦宜化气利小便,六一散,桂苓甘露饮等。本例病在中焦,故用清宣湿以透暑邪。

(二)疗内伤辨病所注重调理

七情、饮食、劳倦是内伤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其直接作用于内脏引起脏腑经络、气血升降的太过不及、失调和反复。所以疗内伤病首先要明病所,重在调理。

七情是导致内伤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喜、怒、忧、思、悲、恐、惊本是人的正常情志变化,这种情志活动必须以五脏精气作为物质基础。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五脏与五志各有相应的联系,情感失调累及五脏各有所伤。“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怒为肝志,暴怒则肝上逆,血随气上;喜为心志,暴喜过度,血气涣散,神不守舍;悲为肺志,悲伤太过,肺气抑郁,耗气伤阴;忧思为脾志,思虑过度,脾气抑郁,困滞中焦;惊恐为肾志,大惊卒恐,神无所附,肾气受伤气陷于下。由此可知《素问·举痛论》所谓:“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正是对七情致病的概括。情志失调,五脏各有所伤,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五脏气的平衡协调关系受到影响,致使整个人体的气机升降功能发生异常,而造成种种不同的病理变化。所以说,七情所致之病主要在调理五脏之气的平衡协调。

饮食也是内伤病的病因之一。饮食本是人的正常生活,若饮食无度,过饥过饱,饮食不洁或有所偏嗜等均可致病。胃主受纳水谷,脾主运化精微,脾主升,胃主降有升有降,纳运正常。所以饮食所伤,首先影响脾胃,继而累及其他脏腑或变生他病。过饱则损伤脾胃,食滞中焦,脾胃不和;饮食不洁,脾胃受损,升降失司;过冷易伤脾阳,寒湿内生;过食甘厚则湿热痰浊内生。五味偏嗜也会引起多种疾病。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驰,精神乃殃”。由此可知饮食所伤首先影响脾胃的升降功能,故饮食致病重在调理脾胃。

同类推荐
  • 常用穴位解剖图谱

    常用穴位解剖图谱

    本图谱收录了临床上常用的俞募穴、交会穴、原络穴、合穴等特定穴位和人体头面、躯干等部位的一些重要穴位以及经外奇穴共100个穴位的实体标本照片。
  • 针灸与养生

    针灸与养生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是苏轼《赤壁赋》里的名句。养生实际是人们长生梦想破灭后的一种现实补偿。看看时下大街小巷各式各样的美容院,令人眼花缭乱的保健品店铺,听听周围日渐平常的减肥健身话题,你就不难发现,追求健康、健美已成为都市人的生活时尚。
  • 最年轻的科学:一个医学观察者的手记(刘易斯·托马斯作品集)

    最年轻的科学:一个医学观察者的手记(刘易斯·托马斯作品集)

    这是刘易斯·托马斯的第三本书,是他对于西方现代医学的发展史所作的最切近、最全面的观察。他看他父亲行医,自己学医,做实习医生,随军,做医生,研究,领导科研和教学,参与城市卫生管理与规划,服务于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观察大学、研究所和医院,体察护士的工作和生涯,甚至还受过伤、生过病。对于今天预备做医生的人,托马斯是无法取代,不可错过的。没有他,你的专业教育将是不完整、缺乏高度的。
  • 独领风骚的古代医学(上)

    独领风骚的古代医学(上)

    中国医药学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医疗技术、疾病认识,还是诊断技术、药物知识,都曾走在人类医药学发展的前列,有些方面曾为人类保健做出过杰出的贡献。请大家耐心读这本书,如此,便一定会随着介绍而入胜、而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只有如此,才会对中国传统医药卫生的起源有一个新的比较正确的了解和认识。
  • 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本丛书共8册,包括《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泌尿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治绝招》、《血液系统疾病诊治绝招》、《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绝招》、《风湿性疾病诊治绝招》。每书均以现代医学病名为纲,以病统方,意在切合临床实际。每病先介绍该病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内容,而后顺序介绍全国各地的老中医经效验方,以供辨证选用,每首方剂均注明【处方】、【主治】、【用法】等内容。
热门推荐
  • 灵怪笔录

    灵怪笔录

    一场普通的跳大神捉鬼会,竟引出诡秘墓穴千古玄案!徐、王两家后人探寻诡墓疑云,却遭遇鬼打墙、妖勾魂,件件惊人心;又遇上人面獾、僵尸王,招招要人命!更见识了炼魂秘术、鬼胎复仇、凶灵入梦!且看灵师后人如何占卜阴阳,趋吉化凶,揭开诡墓背后的终极秘密……
  • 风雪乱当年

    风雪乱当年

    何谓之仙,何谓之魔,众说纷纭…世人多妄语,理他做甚!
  • 极品女佣:少爷请负责

    极品女佣:少爷请负责

    三次的误打,她成了他的女佣。再见面,那俊美的脸上露出诡异邪媚的笑,拿着那个快要死的唐母做威胁,报复开始......他吼,她默。他霸,她让。他狠,她忍。老头子派她监督他,总是拿着老爷子说事,时不时的在他面前悠转:“少爷,请负责!”甚至赶走他所有的女床伴,终究再也忍不下去了:“女人,滚,立刻消失在本少爷的视线。”可是她走后,他却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落寞。是什么?在不知不觉的时候变了,一却都逃出自己掌空。几年后,当再次见到她,手里挽着一个风度翩翩的男人当着众人的面宣布婚事;那一刻他失控了,狂抓她的手,眸子都可以瞪出火:“这就是你想要离开我的原因吗?”
  • 别来无恙

    别来无恙

    这是关于母亲与父亲的故事。他教会母亲唱歌跳舞,教会母亲快乐生活,母亲却在批斗他的大会上,给了他致命的一脚,让他对生活彻底死了心。现在年老丧夫的母亲又想嫁给他,却惹来全家人的反对……我母亲要找老伴这话一年前就听说了,这是谣言,不可信的。小地方的人就是舌头长,一天到晚无中生有,乱嚼舌根。镇子里以前还有人说我在广州当小姐,有人亲眼看见的,说坐台费一个小时三百元。天地良心,广州在哪方我至今都不清楚。而且也太抬举我,一个小时三百元,就我这姿色,不是寻死吗?可是嘴长在别人身上,我又能怎么样呢?但今天小姑打电话也说我母亲要往前走一步。我说,不可能,不可能。
  • 斗天神

    斗天神

    茫茫浩劫,笼罩世间,神之怨气,魔之煞气。弱肉强食的定律不停的筛选着英豪,强者的世界、杀戮、残酷、暴力、残忍、阴谋、阳谋,踩蒂者一具具强者尸首,只为孤站巅峰。
  • 寓圃杂记

    寓圃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读.4

    我读.4

    《我读4》万象包罗地收录了关于思考,关于生活,关于爱,关于家园的书籍,温暖而博大,细腻并客观。梁文道以他的独立思考和敏锐的眼光为我们选择各种好书,期待着与读者分享作者的精神世界。每个读者都能在这本小书里找到与自己的精神领地,也可以循着其中的线索和脉络,挑选最合宜的读本,完成这场愉悦而柔软的阅读之旅。在这过程中,我们的心灵会逐渐变得强大而丰盈,写作者和读者之间,也实现了某种连结。
  • 朔玥典纪

    朔玥典纪

    (一对一,男女主身心干净)二十一世纪,灵通阁阁主暗夜执行任务时,不慎悲催地被毒死,轮回成为夜家四小姐。木秀于林风必摧,她选择收敛锋芒,韬光养晦。夜北玥表示她是个低调的人……天不遂人愿,她终是可翻云覆雨,行走天下无人敢惹,天上地下无所不能。左手握天材地宝,右手唤神兽大军。炼丹炼器,都不在话下。夜神降世,众神归位。是生灵涂炭,还是枯木逢春?(作者可撩(??.??))
  • 凤凰与传说

    凤凰与传说

    谨以此书献给姚女士。我爱你没有任何理由,就是因为我爱你。
  • 高原美丽人生

    高原美丽人生

    这是发生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一个真实的故事。剧中主要人物,均为真实姓名,事件也都是曾经真实发生过的。讲述的是西宁市湟中县下麻尔村残疾(无手)回族教师马复兴的感人事迹。在读了他的新闻和深入采访他之后,我的灵魂被深深震撼。他用别样的方式诠释着人生的意义,演绎着生命的美丽。在三尺讲台,在生活中,他用超出常人想象的顽强和毅力,体现了人生的价值,认识马复兴老师的人都会说:“马老师有手,他的手在他的心里。”马复兴曾荣获中央电视台“三农人物”、“青海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模范等荣誉,“全国最美乡村教师”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