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68000000006

第6章 人间天使:奥黛丽·赫本 你不尝试怎知自己不行

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

1929—1993。英国女演员。被誉为“人间天使”。

当还不会演戏时我被叫去演戏,当还不会唱歌时我被要求唱Funny Face,当还不会跳舞时我被要求与弗雷德·阿斯泰尔跳舞——所有的这些事我都从来没有准备过。所以我非常努力地去学习适应这些事物。

——奥黛丽·赫本

你不尝试怎知自己不行

我对罗马的向往,源于好莱坞的黑白电影——《罗马假日》。

影片讲述了一位高贵优雅的欧洲公主与一个萍水相逢的美国记者在意大利罗马一天之内发生的浪漫爱情故事。

女主角安妮公主的饰演者是奥黛丽·赫本,男主角则由高大帅气的格利高里·派克扮演。用网络上时髦的话来说,这两个人的颜值都高得没朋友,CP(情侣)感爆棚,以至于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部片子仍然好看得叫人心动不已。

2014年夏天,我去了罗马。站在共和国广场上的纳亚蒂仙女喷泉下,我百感交集。那个从皇宫里偷偷溜出来的安妮公主,就是在这里邂逅了男主角乔。

西班牙广场上人山人海,即便如此,我还是买了一支意大利冰淇淋,找了个落脚点,坐在台阶上,边吃边回想着影片里安妮公主坐在台阶上吃gelato的一幕,美好得恍若置身于电影之中。

我也循着公主的足迹,去了许愿池,去了“真言之口”,去了斗兽场……没有哪一座城,可以像罗马这样,因为一部电影拥有如此的魅力。

赫本演红了安妮公主,演活了一段唯美不朽的爱情,而她也凭借在《罗马假日》里的出色表演,荣获第26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生活中,这个自带公主光环、清灵澄澈、美得举世无双的女人,曾经这样评价自己:“我的人生比童话故事还精彩。”

1

1929年5月,赫本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父亲是英国人,母亲是荷兰贵族。

由于贵族身份,母亲对自我要求很严格,从不肯轻易将真情流露,即便在女儿面前,她也总是板着一副严肃的面孔。而父亲呢,和母亲相处得并不融洽,他对女儿也显得过于冷漠。

6岁那年的某天,父亲突然离家出走了。小小的赫本感觉天都塌下来了,她害怕父亲是因为她的不乖而抛弃了她,不受宠的阴影成了她心底难以愈合的伤口。

10岁那年,她开始学习芭蕾舞,只有在舞蹈的旋转中,她才觉得自己是快乐的。芭蕾成了少女赫本唯一的精神支柱。

然而,青春期发育之后,她的个子一下子蹿得太高,她被告知在芭蕾舞领域没有发展前途。无奈之下,她只得转行。

她开始学做模特,参与一些电影及歌舞剧的演出。无论角色大小,她都不介意,连出场不到20秒的跑龙套的机会也不放过。

努力为她赢来更多的表演机会,渐渐地,她开始在演艺圈里崭露头角。

1952年,《罗马假日》剧组在寻找女主角。安妮公主这个人设需要找一位清新、活泼又不乏可爱的女演员。经过推荐,她得到了试镜的机会。

导演偷偷要求摄影师在她试镜结束后,不要关掉摄像头,这样就可以拍到她在放松状态下的神情。正是这些不设防的镜头,让自然不带表演痕迹的她最终胜出。

当时男主角已经定下来由派克出演,彼时,派克已贵为天王,签约时附带了一个条件,就是他要参与决定女主角的人选。本以为演艺圈大咖会对新人吹毛求疵,没想到派克与她一见如故。

从小学芭蕾的赫本,身高170厘米,腰围仅有20英寸(相当于1.5尺多一点),瘦削的身材显得她少女感十足,精巧,灵动,是当之无愧的爱情剧女主角。虽不是表演科班出身,但没有技巧反而成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技巧,让她在戏里十分出彩。

派克后来如此评价他的搭档:“她的个性很好,我想大家都知道这一点。她没有这一行常见的笑里藏刀、飞短流长那种个性,我很喜欢她,其实我爱她,要爱上她实在太容易了。”

有意思的是,赫本后来出演过不少影片,和她搭档的基本都是演艺圈大咖,但大多年龄相差悬殊,造成CP感不足的感觉。比如《龙凤配》里与她演对手戏的鲍嘉,足足大她30岁;在她出演的第一部音乐剧《甜姐儿》里,男主角饰演者弗雷德也比她大30岁;《黄昏之恋》里的库珀比她大上28岁;《谜中谜》里饰演男主角的格兰特比她大26岁;《窈窕淑女》里希金斯教授的扮演者哈里森比她大21岁……这样,只比赫本大13岁的派克,看上去和赫本就相当般配了。如此珠联璧合的银幕情侣,观众会情不自禁地融入剧情,找到代入感,或许,这也是《罗马假日》至今魅力不减的原因之一。

《罗马假日》上映后,佳评如潮,第一次担纲女主角就摘得奥斯卡小金人,这对赫本而言,无疑是个很高的起点,但高起点火速变红的代价是压力相对也变大了。不过,正所谓有压力才有动力,赫本努力磨炼演技,继《罗马假日》后,又先后凭借在《龙凤配》《修女传》《蒂凡尼的早餐》《盲女惊魂记》中的精彩表演四度获得奥斯卡提名,只是略有遗憾均未折桂,终其一生只凭《罗马假日》获得一座小金人。

2

在中国,赫本是个神奇的存在。

很多人只看过《罗马假日》,就死心塌地地成为她的粉丝。她在戏中的造型,也不断被人模仿。一部电影如此深入人心,大概也只有赫本才能做得到。

《罗马假日》里有个镜头:安妮公主一时心血来潮,走进一家小理发店,要求理发师将她的秀发剪短。这个理发师真够得上专家的水平,咔嚓几下子,居然就剪出另外一个人来。看到赫本顶着一头俏皮感十足、干净利落的短发,银幕前无数女观众为之倾倒(包括我)。短发的赫本显得如此机灵活泼,和那个披着长发、优雅端庄的公主像是两个人。

影片上映后,这个发型造成极大轰动,最后干脆用赫本的名字来命名,称之为“赫本头”,成为发型史上的一个传奇。

无独有偶,拍摄《蒂凡尼的早餐》时,赫本又创造了一个经典发型。她绾着高高的发髻,戴着蒂凡尼的珍珠项链,穿着玲珑有致的小黑裙,手执一根长长的烟斗,一派高贵时尚。这个搭配短刘海、中央佩戴闪亮王冠的发髻造型,也被命名为“赫本头”,成为新娘出嫁时的首选发型。

一个女演员,两度被人用其名字来命名发型,大概又只有赫本一个人了。

直至今日,许多女孩仍乐此不疲地模仿“赫本头”,希望能沾染到赫本的一点气息,连当红演员也竞相模仿,比如张柏芝、刘亦菲、范冰冰……但看过她们的“赫本头”造型后,只能感慨一句:经典无法超越,世上只有一个奥黛丽·赫本。

在中国,除了“赫本头”大火外,还有很多女孩喜欢穿“赫本鞋”。

赫本在获得奥斯卡奖后,制鞋大师Ferragamo(菲拉格慕)先生亲自为她测量双足,为她定制木质鞋楦。年少学芭蕾的赫本,双脚曾经备受折磨,她深刻地体会到一双舒适的鞋子对脚是多么重要。Ferragamo先生为此特地为她打造了以她名字命名的“赫本鞋”,那是一款麂皮芭蕾舞鞋,配有山羊皮鞋带和带扣,鞋跟为椭圆形低跟,鞋底是贝壳形。

有人说,你看女人平时穿的鞋子大抵就能判断出她的性格。看到赫本,会不由自主联想到爱穿平底鞋的邻家女孩,事实上,低跟的“赫本鞋”就接近于平底鞋,这款“赫本鞋”如今仍是很多都市女孩的心头好。

而1961年那部《蒂凡尼的早餐》,除了让“赫本头”大放异彩外,让人忘不了的还有那条小黑裙。

如果说是香奈儿开创出了小黑裙,那么是赫本真正将小黑裙发扬光大了,是赫本让小黑裙的魅力根植于人心,它优雅、高贵、性感……流泻出女人千姿百态的风情。而今,打开都市女生的衣橱,哪个女人没有一两条小黑裙?它几乎成了职场女性所向披靡的不败战衣。

3

众所周知,赫本是一名演员,很多人看过她的影片,可不知道又有多少人听过她的歌声?

《蒂凡尼的早餐》里,有个片段十分罗曼蒂克——

某天清晨,男主角保罗坐在打字机前写作,突然窗外传来一阵歌声:“Moon river, wider than a mile. I'm crossing you in style some day. Oh, dream maker…(月亮河,比一英里还宽。总有一天我会优雅地遇见你。织梦的人啊……)”

循着歌声,他推开窗户,俯身看到女主角霍莉裹着头巾,穿一件家居T恤,正靠在窗台上轻抚吉他:“Oh, dream maker, you heart breaker, Wherever you're goin', I'm goin' your way. Two drifters, off to see the world…(那伤心的人,无论你将去何方,我都会追随着你。两个流浪的人想去看看这世界……)”

一曲唱罢,两人相视一笑,春风缱绻十万里。

这首歌名叫Moon River(月亮河),就是由女主角扮演者赫本自弹自唱的。

赫本虽非专业歌手出身,嗓音还略带沙哑,歌声效果和唱KTV差不多,但没有技巧反而成全了自然之感,歌声里的真挚足以打动人心,最终该曲荣获第34届奥斯卡最佳电影歌曲金像奖。

关于这支曲子,还有一个小插曲,当时派拉蒙制片主管看样片时,认为这是首烂歌,要求一定得删掉。赫本和曲作者曼西尼都坚持不肯删。赫本还给曼西尼写了封信,她说:“没有音乐的电影就像没有燃料的飞机,无论制作得多美,我们仍然留在地面,留在现实世界……”正是他们的坚持,Moon River才得以在影片中保留下来,没有错失与奥斯卡小金人的热烈拥抱。

其实,在《蒂凡尼的早餐》中献声,并非赫本的银幕处女唱。

早在1954年,派拉蒙出品的黑白片《龙凤配》中,赫本就清唱过一首歌,那就是家喻户晓的法国香颂——La Vie en Rose(玫瑰人生)。

剧中,赫本饰演灰姑娘莎宾娜,在巴黎进修两年后,整个人脱胎换骨,变得高贵优雅、卓尔不群,吸引了豪门富二代公子戴维。

戴维的哥哥莱纳斯为了阻止这段门不当户不对的恋情,介入其中,却不知不觉也爱上了莎宾娜。

电影中有个画面:夜幕已深,莱纳斯开着车,莎宾娜坐在副驾驶座上,轻声哼唱了一段La Vie en Rose。随后,她为莱纳斯折了折帽檐,告诉他把帽檐折下来会更好看一些。

剧情中的此时,男女主角对对方都有些朦胧的好感,只是互相没有道明而已。所以,这时候的几句哼唱,以及折帽檐的小动作,就显得很有意思了。

据说,为了这短短的几句哼唱,赫本特地花了几周时间拜师学习唱歌。虽然她的歌喉真的算不上出类拔萃,也谈不上有多少唱功,但她的声音有辨识度,歌声中饱含的深情和浪漫,弥补了演绎技巧的不足。

1957年,赫本主演了她人生中的第一部歌舞剧——《甜姐儿》。

开拍前,她足足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来排练歌舞。她对艺术的认真程度,由此可窥一斑。

剧中,她饰演一家书店的女店员乔,偶然被一位时尚摄影师发掘,继而被包装成顶级模特儿。

剧情刚开始的阶段,某一天,乔正在书店里整理书籍,店外突然冲进来一群人,他们自说自话地要以书店为背景为模特拍摄时尚大片。现场顿时陷入一片狼藉,书籍被扔得到处都是,那群人拍完撤退后,只有摄影师一个人留下来帮乔整理书籍。

两人开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起来。喜欢哲学的乔提到了共鸣说,摄影师马上给了她一个吻,说是因为共鸣,他设身处地感到她想被吻。

这个吻来得如此荒唐和猝不及防,让乔震惊得不敢相信,内心如洪水翻滚般,歌声应时响起:“Oh, I feel that I could melt; Into Heaven I'm hurled ! I know how Columbus felt, Finding another world. Kiss me once then once more…(我觉得我要融化了,仿佛被抛向了天堂。我理解了哥伦布的感受,当他发现另一个大陆的时候。吻我一次,再吻一次……)”

这首歌名叫How Long Has This been Going On?(这样多久了),也由赫本亲自献唱。歌声中带着一丝疑问、些许惊喜,把少女莫名其妙献出初吻的那种又激动又不甘又开心又后怕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对比《蒂凡尼的早餐》里随意的弹唱,以及《龙凤配》里的几句清唱,定位为歌舞剧的《甜姐儿》,对歌曲演绎的标准是有高度的,不但要求唱腔到位,还要求能与表情配合得天衣无缝,浑然天成。赫本最终成功演绎了这个角色,想来是颇下了一番苦功。

顺便提一句,看《甜姐儿》时,我除了注意到赫本的歌声外,还被她的舞姿惊到了。一段是在巴黎酒吧里的即兴舞蹈,活泼、夸张、恣意,完全颠覆了女神形象。还有一段是披着婚纱,在油画般的绿草地上和摄影师合作的精彩双人舞,加入了芭蕾动作,美得恍如仙境,天使在人间。

《甜姐儿》之后,赫本和库珀合作了一部爱情电影——《黄昏之恋》。片中,库珀饰演的男主角法兰肯既是个单身富豪,也是个撩妹技能满分的情场老手。他自带一个小乐团,每当和女人调情时,乐手们就会演奏一首Fascination(炫惑)来渲染气氛。

赫本在片里饰演一个音乐学院大提琴系的追爱少女艾莉,她“大无畏”地将男主于一场婚外恋报仇中拯救出来,得到男主的认可,小女生兴奋地哼着Fascination的旋律回到了家,上楼的时候,还不忘抱着大提琴自我陶醉地再哼上几句。影片里这个片段的哼唱也是赫本亲自完成的,塑造出了一个可爱的小花痴形象,十分有味道。

1964年,赫本参演了另一部歌舞剧《窈窕淑女》。这部电影改编自萧伯纳的戏剧《卖花女》,时长170分钟,算是挺长的一部歌舞剧了。

剧中,赫本扮演下层阶级卖花女伊莱莎,被中产阶级语言学教授希金斯包装成名媛淑女的故事(又是一个“麻雀变凤凰”的故事)。

这部剧需要女主角在片中至少开口唱七首歌,而这些歌的音调之高、音域之广,对业余歌唱水平的赫本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但有挑战才有成就感,赫本还是满怀信心接下片约。

开拍前三个月,她就做起了准备工作,每天跟着歌唱老师练习发声演唱,原以为可以用自己原声的,却没想到,制作方为了确保万一,力求所谓的完美,最后竟然瞒着赫本请了另一名专业歌手来配音,结果片子让观众觉得极不真实,说话腔调与唱歌画风明显不一致。

《窈窕淑女》最终获得奥斯卡12个奖项的提名,而女主角赫本却未获提名,也许,片中没能用赫本的原声才是使她与最佳女主角失之交臂的最大原因。

好在赫本表演时的原声在电影之外以另外的形式保存了下来。我在网上听到她唱的Show Me(给我看)、Wouldn't It be Lovely(难道不可爱吗),一如既往,不算专业,但听起来舒服、自然、可爱,观众买账的就是这份瑕不掩瑜。

4

很少有演员能美得如赫本这样倾国倾城,最为难得的是,她还是个美而不自知的姑娘。

她常常抱怨自己的脸太方、胸太平、鼻子太大,但事实上,她是无数人心目中的完美女神。她游刃有余地游走于女孩与女人之间,像一股清冽的山间清泉,她的美别人难以企及。

素颜或淡妆的她,都有着特别饱满的少女感。一双如小鹿眼般会说话的大眼睛,笑起来眉目如春,神采飞扬,我见犹怜。哪怕年老之后,皱纹爬上脸庞,依然散发出没被岁月侵蚀的少女气息。

《罗马假日》中优雅又淘气的安妮公主;《甜姐儿》里穿着婚纱,像白天鹅般在油画绿的草坪上翩翩起舞的乔;《龙凤配》里爬到树上偷看暗恋的情人的莎宾娜;《黄昏之恋》中蹑足走在丽兹酒店阳台边缘的痴情少女艾莲……赫本塑造的少女形象深入人心,几乎就是本色出演。

我尤其喜欢看赫本骑单车的画面。她把钟爱的约克夏小狗放在车篓里,纤长的手臂把住车龙头,像张开翅膀的青春小鸟,骑着单车穿梭于片场或者街道,满坑满谷都是雏菊般的味道。

而换上精致的浓妆,赫本能立马变身为魅力四射的女人。她可以是《蒂凡尼的早餐》里戴着雷朋眼镜、手执烟斗的交际花霍莉,可以是《谜中谜》里穿着红色风衣、搭配豹纹帽子的美国时髦女子林太太,可以是《俪人行》里戴着嘻哈太阳镜的乔安娜,也可以是《修女传》里那隐忍又有主见的路加修女……

这样一个外表如维纳斯般迷人的女子,难免会让人好奇她的异性缘到底会是怎样的。

5

翻开赫本的蓝颜知己名单,最值得一提的非时尚界名流纪梵希莫属。他们是在赫本拍摄《龙凤配》时认识的。

赫本当时没有化妆就去见了纪梵希,看惯明星浓妆艳抹的纪梵希被赫本的素颜吸引了,这个高个子女孩有着精致的锁骨、不盈一握的腰肢,虽然没有玲珑的曲线,但平胸也掩盖不了她模特般的气场。

当时纪梵希没有时间为她设计服装,赫本便在他的成衣作品中挑了几件,作为《龙凤配》里的戏服,自此,拉开了她与纪梵希马拉松式的合作与友情。

纪梵希为赫本设计了一套又一套华服,我们印象中那个华服惊艳的赫本,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纪梵希成就的。他们联手打造出“奥黛丽·赫本风格”,一举奠定了赫本在时尚圈的位置,她成为无数人穿衣的参考偶像。

《龙凤配》里,赫本出席舞会时穿着纪梵希设计的一袭白色丝绸上缀着黑花的无肩带晚礼服,超凡脱俗得令在场的所有人都黯然失色。还有肩带上扎着蝴蝶结的黑色“莎宾娜裙”,直至今日,仍然不断被人复制和模仿。

《甜姐儿》里,赫本的角色本身就是个时装模特,这对纪梵希而言,也是大显身手的好机会,他为她精心打造了数套美服,让她在T台上大放异彩,让无数观众眼前一亮。

在《蒂凡尼的早餐》中,纪梵希为赫本设计的经典小黑裙,成了那个年代的流行标志。

《偷龙转凤》中,纪梵希为赫本打造的两套服装令人印象深刻。一套是刚出场时赫本开着红色敞篷车,穿着一身白色套装,配搭白色呢帽、白色丝巾、白色手套、白边太阳镜的时尚造型;另一套是她在餐厅里穿着黑丝长袜、黑丝蕾丝长裙,脸上蒙着一层黑色面纱的神秘造型……

可以说,没有纪梵希,也就没有赫本。这个蓝颜知己甚至为她推出了一款香水,名为“禁忌”。

这款香水是他专门为赫本调制的,并在送给她试用一年之后才正式上市。香水取名为“禁忌”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一年之内,除赫本可以试用外,禁止别人用这款香水;二是指这款香水味道独特,让人迷醉,应该被禁才对。他对她用心良苦,让无数女人羡慕不已,哪个女子不希望有一位这样体贴的蓝颜知己呢?

那么,在纪梵希的眼里,赫本是什么样子的呢?他曾经这样评价她:“她对自己想要什么、目标是什么,总是一清二楚。她是非常精确的人,极为专业,从不迟到,从不乱发脾气。和其他知名同行不同的是,她从不像被宠坏的明星一样摆架子,她知道如何塑造自己坚强、独立的形象。这自然延伸到她的穿着打扮,因此设计师为她制作服饰之后,她会进一步添加一点自己的特色——一些细节,却收到画龙点睛之效。”

而她眼里的他是这样的:“我很少有比他更爱的人,他是我所知最真诚的人。”

他们合作了40多年,早已超越一般关系,她连每次恋爱都会第一时间向他汇报,可想而知他俩的关系有多熟稔。

赫本和纪梵希之间还有一个传说令人感动。晚年,赫本在洛杉矶病重,她希望圣诞节能回瑞士的家里过,但当时她病弱的身子已经不被普通客机接受。纪梵希得知后,特地安排自己的私人飞机来接赫本。圣诞节,病重的赫本送了件蓝色外套给纪梵希,她对他说:“这是你的颜色。”纪梵希把外套披在身上,泪流满面,只有真正关心自己的人才懂得自己的喜好啊。

6

赫本一生一共有过三个伴侣。

第一任丈夫梅尔是她在《罗马假日》里的搭档派克介绍的。

和梅尔结婚后,赫本的演艺事业火力全开,名气越来越大,光芒渐渐盖过同为演员的丈夫,这让大男子主义的梅尔极为不满。加上两人经常各自外出拍戏,聚少离多,婚姻前行之路变得磕磕绊绊。

赫本很喜欢小孩子,希望能生个baby给家庭带来活力,不幸的是,她的生育过程相当不顺利,第一个孩子流产了,第二个孩子生出来是死胎,直到婚后的第6年,赫本才终于诞下一子。

但儿子的到来并没能修复这对夫妻之间的裂痕。他们之间的裂痕根源在于梅尔根本无法接受有一个比他强的妻子。他经常性地控制赫本,不但要求对赫本的片约一一过目,还对赫本的朋友指手画脚,首当其冲的就是纪梵希。

他不喜欢纪梵希,不满纪梵希借着赫本的名气推广他的香水,对此赫本说:“纪梵希是我的朋友,如果我帮他建立起他的香水事业,那正是朋友该尽的义务。如果有人给我100万美元,要我为香水做广告,我不会答应——但纪梵希是我的朋友,我什么都不要。没错,我宁可自己到店里以零售价购买他的香水。”

1968年年末,赫本和梅尔正式离婚,他们的婚姻维持了14年。

离婚后,赫本独自去希腊散心,在蓝色爱琴海的游轮上,她结识了比她小10岁的心理医生多蒂。

能言会道的多蒂很快俘获了赫本失落的心,两人迅速结婚了。

1969年1月,赫本二度出嫁。纪梵希为她设计了结婚礼服,粉红色的短连衣裙配同色布料制作的头巾,手拿一束白色花束,造型十分典雅。

次年,她为多蒂诞下一个儿子。

性格外向的多蒂其实也不适合赫本,他高调,爱炫耀,整天以娶了名太太为荣,热衷于接受媒体采访,唯恐天下不知他是赫本的丈夫。而且,风流成性的他还极不注意自己的私生活,在赫本外出拍戏期间,频繁流连于各色美女,可以想见,这场婚姻最后也以离婚收场了。

1979年的一次晚宴上,在朋友的介绍下,赫本结识了荷兰演员沃德斯。

当时他刚丧偶,情绪低落。而她因为与多蒂婚姻僵持的关系,情绪也颇为低落。郁郁寡欢的两人,有了同病相怜的心灵靠近。

那一年,赫本已经50岁,生命已经到了夕阳黄昏的渡口,她再也不需要绚烂如夏花一般的爱情,而是期盼一份静美如秋叶的相守。

她隐居在瑞士的一座小镇,比她小7岁的沃德斯搬进她的农庄——“和平之邸”与她同住,他们过着接近于退休的返璞归真的生活。

很早起床,吃清淡的食品,读书看报,种树养花;午饭后睡个小觉,起床后在花园里散步遛狗;晚上则依偎在一起看看肥皂剧,聊聊小八卦。她说:“物质越多的时候,我想要的却越少,许多人想登陆月球,我却想多看看树。”

和戴安娜一样,赫本一生缺乏安全感,这和她年少时父亲抛家而去的童年阴影有关。父亲待她一直很冷漠,为博得父亲的欢喜和认可,她从小就很乖,努力讨好父亲,然而最终父亲还是弃家而去,这给了她很大的心灵伤害。

正如戴安娜失爱于查尔斯之后,将精力倾注于慈善事业,把她的爱释放到需要她的人那里,借此来收获成就感和安全感,赫本也是。当黄昏来临,人生的繁华褪尽,她需要找到人生新的目标,这个新的燃点就是慈善事业。

她每年至少花七八个月的时间在慈善事业上,马不停蹄地参与基金会专访、录制公益电视广告、慰问贫苦地区,忙的时候,一天能工作20小时,敬业得简直令人难以相信。

她坐着战机去了埃塞俄比亚,呼唤人们关注当地极度干旱的情况。她积极帮助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孩子们,为孩子们募捐……也因此,她在1988年获得奥斯卡人道奖。

她常说的一句话是:“我很期待别人的关爱,也想关爱别人。”

这个有着一副天使面孔的美丽女子,也拥有一颗善良博爱的心。

比戴安娜幸运的是,赫本的晚年并不孤独,虽然沃德斯并未与她办理结婚手续,但这个灵魂伴侣一直不离不弃地相伴在她左右,给她由衷的关爱和照顾。她在错的时间终于遇见了对的人。

1993年1月20日,赫本因阑尾癌离开了人世,享年64岁。天使飞回了天堂。

更多一些质感:

少女时代的赫本大概没有想过,她这一辈子被公众熟知的身份是电影演员,而不是芭蕾舞者。

很多时候,我们也会遇到同样的境况:曾经设想的道路没能走通,反而在另外一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这其实就是人生的乐趣所在,正是未来充满了未知和变数,才让生活变得诱惑和有所期待。

赫本曾经说过:“当还不会演戏时我被叫去演戏,当还不会唱歌时我被要求唱Funny Face,当还不会跳舞时我被要求与弗雷德·阿斯泰尔跳舞——所有的这些事我都从来没有准备过。所以我非常努力地去学习适应这些事物。”

没有人天生会做所有的事,你不尝试永远不会知道自己行不行。正是不断地尝试,不断地适应,才让赫本开发出自身的潜力,让我们看到一个令人惊艳的载歌载舞的她。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很多新的挑战,不断尝试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必修课。每一次的尝试不一定都能成功,但一定能给你带来经验,带来收获。而拒绝冒险和尝试的人,终会被生活的浪头打翻,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还没有尝试就被自己否定了。

当赫本从一个芭蕾舞者转行做了电影演员,并捧得了奥斯卡小金人,我想赫本一定就有这样的体会。

同类推荐
  • 垃圾筐电影院

    垃圾筐电影院

    我们在看着,我们在听着,我们在感受着;我们在嬉笑,我们在苦恼;偶尔也有想留在心间、难以替换的日子。也许都是什么事都没有的日子;可是,我们依然等待着。我们等待着有什么来临,或回忆年少时的光影趣事,或以独特方式解读通俗影片,或记录片场拍摄花絮。《垃圾筐电影院》,或许就是岩井俊二心中的电影理想国。
  • 中国散文年度佳作

    中国散文年度佳作

    友人的散文放我案头已有一段时间,在为写序再次阅读的时候,每次都有新的感受,如今的散文的质地和精神是什么?艺术的高线和散文家存在的底线是什么?
  • 贤行润身

    贤行润身

    本书收录了季羡林关于人生、治学、生活等方面的文章,从中我们可以窥见这位学术大家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寻过程,是其结合自己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对于人生和世事的感悟的集大成之作。
  • 韩国杂记

    韩国杂记

    这次出行韩国,实在是有些紧迫。因为在去韩国之前先去了贵阳,在贵阳和央视的朋友,以及几位作家朋友在贵州的邛江逗留了差不多十天。从贵阳到邛江(包括吃饭时间在内),至少要走9个小时的盘山路,把人彻底转晕后,再坐将近三个小时的飞机飞到晗尔滨。到了哈尔滨仅仅歇了一天,第二天就直奔韩国。一个普通人,无端地把自己搞得这么忙,搞得这么累,实在是滋润主义者们的一个不大不小的笑柄。但是,命运中的一段生活就是这样安排的,你有什么办法呢?有时候生活就像一名家教,它不仅让你体验无谓的艰辛,也教会了你如何去顺从和妥协。
  • 文心涅槃:谢文锦烈士传

    文心涅槃:谢文锦烈士传

    谢文锦(1894-1927),浙江永嘉人。1919年任职于上海《新青年》杂志社。1920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被派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2年在莫斯科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冬回国,任共产国际代表、苏联军事政治顾问鲍罗廷翻译、中共中央秘书。1924年12月创建中共温州独立支部。1925年任上海总工会中共党团成员。1926年4月任中共上海区委委员,7月任中共南京地委书记。1927年4月10日被捕、牺牲。
热门推荐
  • 刘心武自选集:小说卷

    刘心武自选集:小说卷

    刘心武创作力充沛,涉及面较广。除小说与《红楼梦》研究外,他还从事建筑评论和散文随笔写作,作品数量极大。他的小说着重反映现实社会,及现实中各阶层人物的命运与人性。本书收录了刘心武的成名作《班主任》,不同时期的代表作《钟鼓楼》、《如意》、《公共汽车咏叹调》、《黑墙》,及2014年推出新的长篇小说《飘窗》等。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刘心武在各个阶段小说创作方面的成就。
  • 快穿之蛇皮宿主很欢乐

    快穿之蛇皮宿主很欢乐

    身为执行部唯一的执法者,殷或的任务就是为主神打工——日常打补丁、修Bug……【获得神秘大礼包×1】手撕野系统,血洗黑机构,位面说崩就崩,本就任性的宿主在蛇精病的道路上狂奔。三观Jiao正VS病娇鬼畜系统:不怕宿主搞事情就怕宿主蛇精病!#有个不定时抽风的宿主,肿么破?在线等,挺急的##宿主大人一言不合就抽风##秒变蛇精病系列#
  • 东风不与

    东风不与

    过了清明节,上班的第一天早上,我前脚刚要进办公室,柳叶红后脚就跟来了。我没看到柳叶红,我看到一株葱郁的绿枝挂在门上,裹着春风在门前肆意搔弄。我跳着将绿枝往门边挪了挪。我将绿叶挪到了门外,柳叶红在我身后说,春风又绿破门槛了。说完就笑了。我转过身,见柳叶红笑吟吟的,想必是为得了这句改装诗句在窃喜呢。我也笑,说咱这破门槛,不是被春风绿了,是被霉菌绿了。我又说,莫不是柳书记一大早给我们送春风来了?柳叶红说没错,你没看我满面春风吗?又伸头望了望办公室,社区几个人都来了,还有两个办养老证明的居民。兰云、傅红在擦窗户,没瞅见柳叶红。
  • 林间录

    林间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就这样,我去了海外生活

    就这样,我去了海外生活

    移民,从来只是手段,或者生活方式的一种。如何移民,如何在移民之后生存,并且是尽可能舒适地生存下去,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 这个宫女有点拽

    这个宫女有点拽

    命运让她穿越到唐朝,无奈卷入帝位纷争。在尔虞我诈的皇宫中她爱上腹黑王爷,并轮为棋子。阴谋、利用后,她被他伤的遍体鳞伤,决心将他淡忘,他却不容置疑的告诉她“你此生只能爱本王一人,只许是本王的女人”她毅然决然说“爱情不是你想卖,想买就能卖”他含情脉脉说“本王只爱美人不要江山”只是她那破碎的心是否还能再接受他?
  • 玉色长歌

    玉色长歌

    此处是简介:据说穿越剧定律不是车祸、撞头就是植物人,醒来时不是富家千金正待入宫选秀,就是底层穷苦女娃天上掉馅饼得到武功秘籍翻身农奴把歌唱。而她,一没有出车祸,二没有撞着脑袋,三也没有得什么要死要活的病症变成植物人,不过就是拎着个箱子出门溜一圈(离家出走?),怎么就突然成了大齐第一淑女?还和当朝将军之子有婚约!这身份,这地位,啊呸,娘啊,这是自个儿把头伸到断头台下,就怕那铡刀什么时候掉下来啊!他说,你很有趣,有趣得让我停不住脚步,移不开眼睛,也舍不下命。得不到这爱意缠绵,便翻了这天下搅了这红尘翻覆你心绪换抵死纠葛难断。他说,女人?爷一抓一大把。你?你不是女人,你是尤物。低调?这不是爷的行事风格。哪儿乱爷去哪儿,哪儿还乱得过你这疯女人的心?爷就委屈委屈住下好了。他说,王权是我的,皇位也本就是我的,何来争夺之说?阻我前路者,杀!什么?小的杀不了?那就杀老的好了,留下一个窝囊废和一个女人,教军营里那一群大老爷们儿怎么逛妓院吗!哈哈哈......不过这只是普通版简介。正常的在这里。深仇血海滔天,是谁?将尖利的爪牙伸向襁褓中的婴儿!是谁?在皇权更迭之路上踏着亲手堆起的白骨,步步向上!又是谁?看似漫不经心的动一动手指,让那堆白骨刹那倾塌!有人归来,归来的是千锤百炼开锋后的利剑。迎上她,忽颠覆了世界,乱了红尘,没了章法。开始便错了,错过了错的人,错一场风花雪月,错一回动魄惊心。平等?人分三六九等,平等又是哪一“等”?一场血雨腥风中的无声倾轧,一场翻覆生死里的逐鹿之战,到最后,竟成了一场争夺一颗七窍玲珑心的赌赛。到头来天下谁主,她戏唱罢,她属几等?深雪里碎了一地软红,她和他们赤脚踏来,醉了几许人呀。
  • 体育新闻学概论

    体育新闻学概论

    《体育新闻学概论》是一部关于体育新闻学的理论专著,全书包括两大部分,内容涉及体育新闻的定义、体育新闻选择、体育新闻与体育舆论、体育新闻社会功能、体育新闻从业者、体育新闻媒体、赛事报道、赛事报道等,适合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学习使用。
  • 碣石调幽兰

    碣石调幽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冰血

    冰血

    冰面上的人皮面具,吊死鬼岛无头女尸,33具尸体的特大案件……本书是一部记述在东北公安干警、边防部队与罪犯进行殊死对决的短篇推理、悬疑小说集,书中描述了七个影响重大、离奇诡异的刑事重案的侦破过程,情节跌宕起伏,可读性极强。本书内容根据办案公安的回忆以及办案档案,刻画具体、真实,所有血腥、暴力、残酷的细节均为真实内容。因真实而寒彻骨髓,因简单而毛骨悚然!恐惧源于真实!挑战你的心理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