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74000000021

第21章 1月:作家讲稿

宇宙蜉蝣——《天年》创作杂谈

文/何夕

编者按:本文是何夕2015年11月26日晚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演讲稿。因演讲内容饱含他对科幻文学的认识,特向作者追要刊载,以飨读者诸君,亦借其科学正能量为改版新刊奠基。

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在这里同各位科幻爱好者一起谈谈《天年》,也谈谈科幻。

自从《天年》面世之后,已经有不少人问起创作这篇作品最初的触发点是什么。今天就先从这个问题说起吧。从我们这个星球上诞生生命以来,其实一直就存在着物种灭绝现象,这是极其普通的自然规律之一,毫无出奇之处。但是如果我们对这种现象细加分析,就会发现同样是物种灭绝,其实也分不同的情况。在《天年》的设定里,像恐龙或是猛犸象这样的物种灭绝是普通现象,而真正让人感到恐惧的物种灭绝则是微生物或微小生物的灭绝,实际上这就是我创作《天年》的出发点。

《天年》开篇是一段引子,描述了一种叫作“七节”的微小生物在七亿五千万年前的生活。它们是当时的世界霸主,站在这颗生命星球的进化之巅,遍布全球。然而,因为“天年”的缘故,它们最终灭绝了,其基因彻底“失传”,同地球现存的任何生物门类都没有关联。其实“七节”并不是凭空杜撰出来的东西,它有着坚实的现实原型。英国《自然》杂志在2010年7月发表了一篇法国研究团队的论文,该团体在非洲加蓬发现了二十一亿年前的复杂多细胞生物化石,关于这个消息大家可以去查相关资料。显然,这个时间还远远早于小说中“七节”生活的年代。这些化石证据说明复杂生命很早就出现在了地球上,但是,它们后来都灭绝了,所以后来广为人知的就只有所谓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而更大的问题在于这些灭绝的生物都是微生物或微小生物。不妨试想一下在今天的海洋里,如果有朝一日某种鲸鱼灭绝了,大家觉得有可能吗?显然有可能,而且不一定就代表着发生了什么灾变,也许就是哪天日本人贪吃不小心给捕捉完了。但如果有一天科学家报告说某种微小的浮游生物,比如说硅藻吧,突然灭绝了,你会怎么想?在那种情况下,只要稍有一些科学和生活常识的人马上意识到,这个世界上一定发生了某种生死攸关的重大事件,而且这个事件极有可能对整个人类的生存产生严重影响。为什么?就因为硅藻是微小生物嘛,作为物种整体,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极强。如果这样的微小生物都灭绝了,一定是发生了影响整个星球的超级灾难事件。刘慈欣曾经在《三体I》里描写过一个场景:警察史强用蝗虫的顽强来激励精神崩溃的科学家汪淼,让他重新振作起来。你看在很多科幻电影塑造的废土世界中,人是没几个了,但虫子遍地都是。说明在人类的普遍意识里,像节肢动物这样的更低等生命的生存能力是远比人类强悍的。但在《天年》的设定中,整个昆虫纲集体灭绝的情形其实也是可能出现的,因为在真实的地球生命史上就发生过相同量级的灭绝事件。地球现存三十八个动物门类,比如说著名的“节肢动物门”,它包括下面的“昆虫纲”。但化石证据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曾经出现过的动物门类至少是这个数字的三倍。既然连更高级别的“门”都可以灭绝,更何况排在“门”下面的一个区区“昆虫纲”呢?

好了,说完了《天年》的创作触发点,我们再来讨论下《天年》到底在讲什么。大家可能都已经看过这部作品,大概知道这是一个更大的故事的开端。续作的名字可能叫《天年II·银河摆渡人》,是另一个相对独立的故事,但这个名字还没有最后定下来。作为系列作品开端的《天年》,虽然是个基本独立的故事,但也担负着提出问题的职能,或者说是揭示危机。天年危机从总体上看是一个气候危机,我在作品里假设人类即将进入新的冰河期。实际上由于冰河期对地球及人类的历史影响很大,学术界已经有了非常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多种可能的解释。学术界主流的解释,一般都是地球洋流或者地球运转轨道的变动所引发,再深层的原因是太阳自身的活动周期所引发,也就是说,原因都限定在地球自身以及太阳系的范围内。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天年》这部小说里涉及的并不是像第四纪冰期这样持续时间以十万年或百万年计的普通冰期,在《天年》这部小说的科幻设定里,认为以地球轨道变化或是太阳活动周期很难解释像石炭-二叠纪大冰期这种持续时间长达八千万年的超级大冰期,同时也无法解释中生代那种长达上亿年的稳定而温和的气候。因为这些理论提出的周期变化一般只有数千年至数十万年,这和地球历史上的那些超长期气候变化在时间上相差好几个数量级。所以,在《天年》里提出了另外的一些解释。也就是说,对于跨度达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气候变化而言,其真正的成因可能需要到地球之外,甚至到太阳系以外,到一个更高更广的宇宙尺度上去寻找。这就是“天年”的设定。

说到这里,我们又要说说刘慈欣的《三体》,这部作品大家都非常熟悉了。你看它的科幻大背景其实也是气候问题。三体人生活在一个三恒星系统,也就是说那里有三颗中央恒星,由此带来乱纪元、恒纪元之类极端恶劣的气候问题。(大家看,保持一个中央是多么重要啊)。所以三体人为了应对交替出现的极寒极热气候问题,想出了好多办法。比如说把人脱水,以此来度过最恶劣的时期。

气候可以说是对人类文明进程影响最大的自然现象。在《天年》里,危机逐渐揭示的过程,也穿插了大量与气候相关的历史线索。在主人公之一江哲心的笔记里,人类遭遇天年危机其实是一个祸福相依的奇特现象。一方面,地球生命被天年的阴影笼罩;但从另一方面讲,生活在存在天年威胁的区域又恰恰是一种难得的幸运。因为那些没有天年危机的宇宙区域——比如银河系的核心区——可能根本就不会给智能生命提供生存的机会。

《天年》这部作品里贯穿着浓浓的宿命观。这里说个小插曲,出版《天年》的时候需要在封面上印一个英文名,结果《科幻世界》的编辑们想了很多词汇都觉得不太满意,后来问到我。我也觉得“天年”这个词在作品里的内涵实在是比较复杂,确实不好翻译。后来我就建议能否按照“宿命之年”来翻译,实际上最后的这个“DOOMSYEAR”也只是权宜之计,等以后再说吧。现代科技对于较短时间的气候预报已经很准确了,对长期的气候预报还做不到,但按照《天年》里的设定,对于以亿年来计算的地质时间的气候趋势,恰恰又是可以预言的。这个现象有点儿像经济学理论,一个正确的经济学理论绝对无法计算出明天集市上某件服装的价格,但却有可能正确预言明年的纺织品价格走势。

按照《天年》的设定,人类正好遇到了天年的冬天。这个概率很小,大约二亿五千万年至三亿年发生一次,因为太阳每隔这么长的时间就到达离银河中心最近的点。这个时间长得有些不可思议,但我们人类这个只有区区几百万年生存史的物种居然就真的撞上了。个体生命都有自己的自然寿命,也就是中国人所谓的颐享天年。祝贺某人长命百岁是句好话,但如果对方已经九十九岁了呢?而按照《天年》里的设定,所有物种也有自己的寿命,一般地球物种的存续期也就是三五百万年,然后就将迎来物种自己的天年,也可以称为大限。人类的存续时间其实已经到达了这个时限,而我们又恰巧生活在距二叠纪大灭绝二点五亿年的这个时间节点,冥冥之中的宿命让我们与天年相遇。而比那些在二叠纪灾难中灭绝的三叶虫之类的生命更不幸的是,人类拥有智慧,人类看到了那个步步逼近的末日。

关于《天年》就先说这些,借这个机会我还想和大家谈谈科幻。从事科幻创作也有些年头了,也有些感悟。我知道在座的同学里有些也喜欢科幻创作,我也很愿意把关于科幻的感悟同大家分享。

虽然有了《三体》的成功,中国科幻的现状仍然不能称作繁荣。不过我自己对中国科幻的前景还是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我觉得在当下中国的文艺领域里,做科幻、写科幻、读科幻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说到科幻的意义,我觉得至少有以下两点:

第一,科幻小说对人性的洞察和拷问的深度、广度是其他文学形式难以达到的。

欧洲文艺复兴最伟大的贡献便是发现了“人”,也许这更多的是指人从对“神”的膜拜中解放出来,发现了自身的价值。但是很显然,对“人”的认识与发现一直贯穿着人类文明的全部历史。不过这更像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我们试图剖析的对象正是我们自身,而数理逻辑学已经证明:对自我的指涉必然导致不可解的悖论。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单单可以理解为作品的出色,说不定是因为莎士比亚也迷失在了人性的怪圈里。

而科幻就如同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由未来之手把握,让我们得以在某些短暂的瞬间瞥到被现实的肌肤筋骨重重遮蔽的自我——那个本来的“人”。当下的中国科幻作品题材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甚至还包括那些人迹罕至的禁区。科幻小说的特长是设置极端环境,在这样的场景下充分地暴露人性、人心以及人本身。对于人类基因正统的边界、对于生存和死亡、对于人工智能生命存在的意义、对于星际移民后人类的异化……这些涉及人类本性的终极问题只有科幻小说才可能提出,也只有科幻小说才能解答。

第二是科幻小说对文学社会功能的重塑。

从荀子等人算起,类似“文以载道”的观点已经提出两千多年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句话并不是口号,而是实在贯穿于文学创作及至中华文化当中的一条基本原则。而在当下的中国,恰恰是在科幻小说的领域中还有许多作品依然坚守着这个古老的文学原则。这可能也是由科幻的本性所决定的,因为科幻一直是个“写什么”比“怎么写”更为重要的领域。至少到现在为止,我们评价一部科幻作品好坏的最主要依据还是看它的科幻内核是什么,即它到底表达了什么、创造了什么,而不是看它玩出了什么新的文字技巧。拿《三体》来说,读完后得到的最重要的东西不是离奇古怪的情节,不是感观刺激,而是作者的思考,继而引发读者自己的思考,那是一种心智上的快乐,也是人类作为智慧生物所能得到的最大快乐。一句话,读科幻让人“有所得”,恐怕这也是科幻存在的意义。

我从骨子里坚信,优秀的科幻作品一定是具有长远生命力的。毕竟,人是智慧的生物,人类创造了科学,科学的精神也反哺着人类。

同类推荐
  • 燃烧的大地

    燃烧的大地

    这部小说是80岁的福建老作家张贤华耗时3年写就的战争悲歌。张贤华说,“南京沦陷时,老家赣州的大院里来了许多从南京、浙江逃难过来的难民。那时候日本鬼子占领了城市的主要交通线,县城里的老百姓只能继续逃难,于是我们和难民们一起继续往大山里逃,一路上几千人几千人‘迁徙’,不是壮观,而是悲凉。”而《燃烧的大地》也正是把这一逃难史作为背景。
  • 金手指

    金手指

    六月,苦夏,骄阳如火。我从艮山门车站坐去牛头山的慢车,到长山县城,五小时;再从县城转乘长途汽车,到石岗公社,两小时。好在我这天起得早,找到石岗中学时,也已经下午六点多钟了。我汗流浃背,喉咙口直冒烟。我不期待全校师生能夹道欢迎我,但求凉茶一碗,让我喝个痛快。却很意外,学校空空荡荡的,没有一个人。简陋的房屋,倒是东一排西一排的,错落有致,其中有所高大雄伟的建筑物,一看便知是大会堂。那年头,全国人民的精力都倾注在这种地方了。有一群顽皮的阳光和麻雀,在操场上玩耍,起起落落,不肯回家。或许,这儿就是它们的家。
  • 山城袍哥

    山城袍哥

    于是,各种猜测纷至:一种是,赖被两个部下合谋杀害,理由是:赖身上除现金外尚有一支派克金笔、一块劳力士金表;吉普后备厢还放有刚查获未及上缴的五公斤海洛因,这玩意在黑市上可是价格不菲!另一种猜测是:赖奎龙命犯桃花,死于情杀。之所以找不到尸体,可能早已被大卸八块,抛尸荒山,成了野狗腹中美食。然而,蒋委员长却不那么看,他认定:此事必与地方军阀和袍哥有关!
  • 评论家论温亚军

    评论家论温亚军

    身为武警,温亚军是带着陕西人特有的拗劲、闷劲,带着对于西部乡土的记忆和文学的执著登上文坛的。正如评论家孟繁华所言,他“不是那种暴得大名的作家,他是靠自己的韧性,以坚忍不拔的努力和探索获取对小说的理解和成就的,他从新疆一路走向北京,在红尘滚滚的文坛杀出重围”(孟繁华:《作为文学资源的伟大传统》,《文艺争鸣》2006年第5期)。温亚军17岁参军到喀什,一待就是16年。
  • 时政记者

    时政记者

    《时政记者》是万茵的小篇小说,讲述了:聪明绝顶的电视台记者把新闻采访变成了一场智力游戏,把有偿新闻做得有声有色。在挣扎中,记者和大款保持了貌合神离的合作。可是,在一个情人节的夜晚,这位记者发现自己的女友竟然是他大款朋友的地下情人,这时,他将会展开怎样意想不到的“报复”行动呢?曝“大款”的“光”?当然不是了……一段充满黑色幽默的反腐行动过后,一直渴望成名的年轻记者阴差阳错,以一种极不情愿的方式成为了名记。
热门推荐
  • 中国青少年羽毛球训练教学大纲

    中国青少年羽毛球训练教学大纲

    《中国青少年体育运动项目训练教学系列大纲:中国青少年羽毛球训练教学大纲》根据羽毛球竞技运动整个训练教学过程中的阶段性特点,对每个阶段训练教学的目标、任务、内容、要求、时间安排,以及考核的内容与标准等,都作了具体的安排与规定,以期在《中国青少年体育运动项目训练教学系列大纲:中国青少年羽毛球训练教学大纲》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我国羽毛球竞技运动系统化训练教学的科学体系。
  • 与你无关的我爱你

    与你无关的我爱你

    我们都会在简单的人生中遇见这样一个人,你很爱他,但是他却不爱你。或者你们相爱过,他不爱了,你却依然爱着他。这就是我要写的故事。苏清宁爱了宋祁廷八年,从青春最美好的大学时光一直到一个女孩子最年轻最美好的一个时代,她都赋予了他。可是他在离开以后,与她再不修边幅。没有联系,也没有任何怜惜,甚至没有一点点的动容,哪怕那个女孩子,曾经为了他放弃了一切,其中包括差一点失去性命而保住的一个孩子……七年之后,宋祁廷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苏清宁自杀……原来一个女人的爱,真的可以蔓延所有时光,也可以拼尽生命去成全。而那个男人,有过后悔?有过懊恼?有过疼惜吗?这就是苏清宁和宋祁廷的故事。
  • 为什么我是“单身狗”

    为什么我是“单身狗”

    迟迟找不到男朋友的悬疑女作家苏歆有一事不解:我漂亮又有才华,为何偏偏没有男朋友?于是苏歆和她的言情小说家朋友乔伊,少女漫画家朝颜,达成“美少女脱单”联盟,三个人立下雄心壮志,一定要早日摆脱“单身狗”的身份。眼看着乔伊和朝颜纷纷成功拿下爱情通关副本,苏歆还是独自一个人。苏歆咆哮:“为什么就我是条‘单身狗’?凭什么!”乔伊:“别再说自己是‘单身狗’了,你这个年纪狗都当外婆了。”苏歆:“……”哎,这个世界对“单身狗”真是太不友好了。
  • 绿山墙的安妮

    绿山墙的安妮

    《绿山墙的安妮》是一部最甜蜜的描写儿童生活的小说,也是一本可以让家长、老师和孩子都能从中获得感悟的心灵读物。加拿大女作家蒙哥马丽以清新流畅、生动幽默的笔触,讲述了纯真善良、热爱生活的女主人公小安妮,自幼失去父母,十二岁时被人领养,但她个性鲜明,富于幻想,而且自尊自强,凭借自己的刻苦勤奋,不但得到领养人的喜爱,也赢得老师和同学的敬重和友谊。
  • 婚艰不拆

    婚艰不拆

    四年婚姻,一朝分崩离析。失婚妇人要奋斗。开着宝马去谋一份小公司前台工作。好像高调了点……颜孜群很郁闷。四年来捧在手心里当宝的小娇妻。异想天开要离婚去自力更生。秦苏:我们已经离婚了,你干嘛住到我家来。颜孜群:我破产了。从前你负责美丽妖艳,我负责努力挣钱。现在倒过来演。我也没意见。
  • 佛说妙吉祥瑜伽大教大金刚陪啰嚩轮观想成就仪轨经

    佛说妙吉祥瑜伽大教大金刚陪啰嚩轮观想成就仪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成了一条锦鲤

    我成了一条锦鲤

    (娱乐明星)季铭成了一条锦鲤。在自己身上,实现了别人所有的愿望!你想抖音涨粉百万?我有了!你想出演国字号A咖巨制?我演了!你要跟我争夺角色?我本来只想当你的表演老师,现在也只好勉为其难!朋友羡慕,敌人气炸,skr,skr……高订1W5精品完本《恶人大明星》!群号:460719545
  • 过境鸟

    过境鸟

    讲述非常激烈炙热的爱情。文中三个女主人公都是爱到极致的女人,所不同的是,一个是暗恋不成,转而投靠一个日后残疾的人,沦落红尘。一个是明恋不成,转而投靠富商,却最终失手将其杀死。还有一个是苦守婚姻,终究失败,心死如灰。青春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是本文一大亮点;刻骨铭心的爱与无奈是本文一大特色;华丽的,押韵如诗的语言极富冲击力。
  • 前方预警,总裁驾到

    前方预警,总裁驾到

    舒画从小的梦想就是嫁给江凌川!就跟那些梦想着长大后成为宇航员的小朋友一样,希望时间飞逝,他们天真的以为,梦想其实很简单,长大便触手可及。可如果知道她十几年的期盼和等待换来的是浑浑噩噩的白昼和漫漫长夜的凄冷,她希望上帝再仁慈一点,让时间慢一点、再慢一点。。。
  • 我和溥仪

    我和溥仪

    溥仪是个悲剧人物,也是个喜剧人物,因为新凤霞和全国政协的劳改队有过一段一起劳改的生活,虽然时间不长,但溥仪、沈醉、杜聿明等给新凤霞的印象都很不错,她认为应该把这段共同的经历记录下来。最终在沈醉的鼓励下新凤霞将他们在“文革”中一起劳动值得回味的故事写了出来。同时这些故事也作为溥仪传记的一些补充史料被记录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