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怎么动的手?那时何玖行难受之极,什么也没看清,就听见叮叮当当几声,响过之后,他们三个就又回到原来的位置。贺天举仍是端坐在椅子上,但他身上又添了两处伤,一处在左脚,一处在右颊。
三个武官中,一个拿双叉的受伤最重,胸前的衣服被割开好长一道口子,鲜血染红了一片,另一个手里拿着一杆铁枪的身上倒没见伤,只是要用手拄着枪,否则就有些站立不稳。只有那空着双手的一点事儿也没有,看来今天来的四个人中,倒是他的武功为最高。
忽然贺天举不知怎地大声咳嗽起来,每咳一声都有一团血沫子从他的嘴里、鼻孔里冒出来,看样子他伤上加伤,已经支持不了多久了。果然,那空手的也说道:“可惜,可惜,你也算是条汉子!”
何玖行等到店里压抑的气氛散去之后,慢慢恢复了点神智,听他这样说,以为会就此放过那姓贺的,没想到接下来他又说道:“老四、老六,还是老规距,你们俩对付那个小的,姓贺的交给我!”何玖行这才明白过来,这个空手的心肠忒也狠毒,一早知道贺大侠一定会先救孩子,这份心机,倒是比他的武功要强得多了!
他的话一说完,三个人就同时举起了武器,眼看贺天举无论如何都躲不开这一击了,何玖行心中正暗暗替他担心,这时只见贺天举猛地一拍自己的肚子,大嘴一张,刚刚喝下去的酒又尽数被他喷了出来。
那三个武官没料到他还有这一手,一下子都被冲得七零八落,那个使双叉的正好站在门口,离贺天举又最近,大半的酒都冲到了他的身上。只听他大叫一声,身子被冲得飞起来七八尺高,又重重地跌落到地上,当时就不省人事了,不知道生死如何。另外两个亏得闪得快了些,但等到他们回过头来再想找贺天举和那个孩子,就听见笃笃笃几声,两人早已经不见了踪影……
何玖行说到这里,长吁了一口气,抬手抹去额上细密的汗珠,往事历历,仿佛就在眼前一般。众人遥想那惊心动魄的一刻,久久没人开口,过了好一会儿,这才又有人问道:“怎么是笃笃笃的,难道这位贺大侠是个残疾,装了一条假腿?”
何玖行扫了那人一眼,说道:“我先前不是说贺大侠身高八尺吗?身高八尺之人怎么会有残疾?”
那人心中暗道:“那倒也未必。”笑笑不说话了。
何玖行说道:“贺大侠手脚俱全,根本没有残疾,那是因为……”
“我知道为什么!”有人冷不防地插了一句。大家一看,原来就是那个卖过艺、打过拳、上过擂台、装过狗熊的贾勇,只听他说道:“肯定是那两个狗官见贺大侠大发神威,吓得跪在地上笃笃笃地直磕头,大叫饶命呢!”
大家哄的一声笑了起来。在西北地区,百姓多有信仰伊斯兰教的,清朝统治下,虽不像前朝那样,战祸连年,边患不息,但在此地任职的官员,离中央既远,又没有一个不是贪婪残酷的,惯会欺压普通教民。当地的回民汉民之间一旦有了矛盾,官员往往不论是非曲直,即“助汉杀回”,动辄言道“回民犬羊之性,知威而不知德”之类的言辞横加侮辱,有些官员甚至在“回”字上加上反犬旁,主张拆毁清真寺等等。
如此种种,使得西北回民对朝廷官员的仇恨日甚一日,自乾隆年以来,大大小小的回民起义就从未止息过。其中尤其以乾隆四十六年的的哲赫忍耶教教主马明心、苏四十三起义最为壮烈,此后的诸如石峰堡起义、同治元年的回民起义等,都有人打出马明心教主的旗号,还有人四处寻找马明心的后人,想以他为号召反抗朝廷。
此刻大家听贾勇讲得有趣,恣意笑了一回,顿时觉得胸中畅快不少,似乎连风声都没有那么凛冽了。只有朱赫和海兰,不但没笑,眉头反而蹙得更加紧了。她们早已听出,何玖行口中所说的,那四个围剿贺天举的武官,定然就是朱赫的相公、海兰的父亲、陕甘总督升昀手下的军官,共有八人,依照功劳大小官封从三品协领至正五品守备不等,因作战勇敢,骁勇无比,又被升昀亲封为“八骁骑”的便是。
八人中为首的,是个使剑的武官,姓仇名越,原是山西藏剑门中的高手,数年前不知何故,投入升昀帐下,屡立战功,着实是厉害无比。因为他的剑术实在太高,横行西北,无人敢撄其锋,又有人称为“天山南北剑术第一”的,就是他了。
那个空着双手的,姓白名谷王,江湖人称“破空手”,武功既高,为人又极机警,在八骁骑中屈居仇越之后,排行第二。那使双叉的叫聂干如,使铁枪的六合门高手叫蒋奇英,均位列“八骁骑”之一。
朱赫也知道近年来官民渐成水火之势,但如今亲耳听到民众对朝廷命官如此戏谑调笑,心头自然是平添了几分忧虑。
笑声方罢,何玖行说道:“贾兄说的是,那些个狗官……哼哼,你们要知道贺大侠双脚都有伤,背上还负着一个小孩,如何逃得出来?我见他喷出酒水之后,双手各拿一只长凳,以凳当脚,迈开大步,笃笃几声,就走得连影子都找不着了。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见过他,不过因为贺大侠赞了一句我的酒好,店里的生意从此好了起来,不管是远的还是近的,城里头城外头的,大家都愿意到我的店里来坐坐,一来是我卖的酒好,二来嘛,嘿嘿,也是沾了贺大侠他老人家的光哪!”
贾勇这才知道恩公原来大名叫做贺天举,遥想他的英雄事迹,悠然神往,眼睛都发直了。众人更是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贺天举英雄侠义的,也有的说近年来西北百姓苦难日深,偏偏贺大侠神龙见首不见尾,不出来打这个抱不平,恐怕当不得一声“大侠”的,如此种种,一时间议论沸腾,厥声甚杂。
“他当得叫一声大侠!”众人议论声中,一个小小的声音插话道,声音虽小但语气甚是坚定,就好像他刚刚才看到贺天举生龙活虎地在他面前惩奸除恶一般。
众人一怔,循着声音望去,原来说话的竟是那个胆小的年轻书生。只见他依旧冷得时不时地轻轻颤抖,但说话声音一点都不抖,见大家都盯着他的脸看也丝毫不惧,又加了一句:“贺大侠才是当世大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