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90600000001

第1章 老村记(1)

这些天,时常想起故乡。想起故乡,不由地就想起小时候生活过的陕西一隅。

几年前,一场史无前例的新农村建设,使得曾热热闹闹的村落在几年的光阴里便从曾经的热闹温馨走向了破败不堪。村子里的乡亲们,一家家都先后搬到新农村群居了。如今,没有几个人再会留恋这些养育了不知道多少代人的村落;没有人再会珍惜那个曾凝聚了几代人心血,延续了几多温情的村落。那里,留在记忆里的便是一组组已很难复原的旧影像。曾经热闹温馨的村子,如今已成了名副其实的老村了!走在老村的窄路上,眼里或心里便会掠过一幅幅熟悉的影像。

老村之一景:土窑洞

如今,走在老村的小路上,眼里时不时地闯进一孔破败的窑洞。那些早已被挖走了门、窗的窑洞露出一个个黑洞,就像一双双无助的眼睛或者张大嘴巴的人儿,就那样一直望着行人。院子里的荒草杂乱从生,若是那类“明庄子”还可以看得到门楼以及门楼顶部的砖木雕刻。走近门楼细观,门楼早已斑驳不堪,依稀可见门斗上的大字。那些漆上去的大字,通常都是些治家格言:如,恭俭让,今胜昔;勤俭节约、天道酬勤、家和万事兴、大展鸿图等。连接门楼的原始筑土围墙因了无人看管的缘故而缺了一个口或背阴处的土墙上早己长满了清苔。这种景像,也许你在三十年前的电影中才能看到,却也成了那个年代流行的印记。可就是这样的家,却养育了那一隅无数代人。

记忆里,家乡的窑洞大多依坡而掘,齐刷刷的似刀切般光滑,又似那位细心的淑女用梳子小心的挂刷了一遍,纹路笔直,岁月变换却也清晰可鉴,村里人通常称之为窑面子,高低随地势而定,一般一个院落正面有三孔到五孔不等,坐北向南,或坐西向东。正中的大窑必然是家中年岁最长的老人居住,东边依次是长子、次子,而西边必然是次子或者孙子辈居住。所以每当分家,总是按着哥东弟西的长幼而写约书,后辈不得豪争强夺。约书一定是村里最有威望的长辈或者先生用蝇头小楷书写在宣纸上,落款少不了见证人的指印等印迹,然后小心的装在一个一尺左右的漆盒内,一式三份或两份置于中窑的天窗下面,代代相传。

我家院落总共有两亩多见方呈长方形挖掘出总共五孔窑洞。坐北朝南三孔要大很多,中间一孔当年住着奶奶。其余依次住着父母。另外还有厨房,以及牲畜窑、柴窑。听父亲说,当年为了修这五孔窑洞,全家人没日没意地整整花费了一年多时间,门前的平地就是修窑的土方垫起来的。可以说,当年家乡人为修窑洞,都花费了每一家人的无数心血。

如今,时代变迁,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见好,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加之住窑洞的诸多不便,人们早已把好端端的窑洞搁置了起来。回想着当年无论酷暑严寒,父亲总是自得其乐的躺在土炕上,哼着粗犷的秦腔,吧嗒吧嗒吸着旱烟,或是一瓶烧酒细细品嚼。想起小时候经常看到母亲坐在窗前和隔壁的婶子、大妈总喜欢在午后拿着自己的针线活儿,满脸微笑的和母亲盘腿坐在玻璃窗前的大炕上唠叨家常,仿佛还是发生在昨天。她们经年的笑声、唠叨声便时光回流般地重演。

让我感到那丝温馨。总是幻想那天和父辈们一样,朝茶晚酒,喜笑颜开地躺在曾经记载父辈童真和见证我成长的窑洞里,颐养千年。只是,这已只能在回忆里忆忆罢了。

老村之二景:打麦场

说起打麦场,不得不从“割场”说起。每年布谷鸟鸣叫、麦叶泛黄的时节,便是家家户户忙着“割场”的时刻。“割场”是为了将来麦收时节打碾麦子而做的先期准备,是件很细致的活。

乡亲们往往都会选在一场雨后,便在自家门前或附近选一块平整的空地,先用锄或耙把地浅翻一遍,敲碎土坷垃,洒上麦糠,然后套上家里的老牛,拉上辘轳一圈又一圈子地辗压。完工了,清理走麦糠,光滑平整的“场”就展现眼前。

割好了场。就等麦黄时节了。麦黄时间最热闹最繁忙的就数“碾场”了。

“碾场”包括‘摊场’、“碾场”、“起场”和“扬场”等环节。通常在上午9时左右,夜里的潮气已散去时,父亲就会把堆在屋檐下或房内一捆捆的麦子送到场边,将麦捆由场心一捆捆地转着圈抖开、摊匀,以便麦秆能够充分地在太阳底下暴晒。场摊完了,父亲便一遍遍地去老牛的槽里看,一回回地给老牛加玉米或麦糠,以便老牛吃饱吃好。到了下午4点钟左右太阳将要偏西的时候,父亲便套上家里的老牛,拉上大辘轳,“吱吱呀呀”地转着圈碾压地麦秆“噼噼啪啪”作响。我和姐姐们则手拿接牛粪的长柄有孔竹勺子跑前跑后地叮着牛屁股看,生怕一不注意,老牛就拉下一大堆屎来。母亲和奶奶则一遍遍地用“杈”翻着麦秆,以便辘轳能完全地辗压。这就是所谓的“碾场”。

父亲一遍遍地翻看着麦秆,等辗压的全部到位了,就该“起场”了。这时候,邻居们若是有空闲,多半也会过来帮忙的。大家一起用‘杈’将麦秸一抖一拌地叉走,底下便露出厚厚地一层掺混着麦糠的麦粒来。然后,大家又一起将那些带麦糠的麦粒拢成堆。一家人便就地而做,迎着夕阳,吹着晚风,说着一年的收成,聊着趣事。收获的喜悦便爬满了农人们黝黑的脸庞。

这时,有一个人,便像个领导、得胜的将军、或者巡逻兵一样,每隔一会儿就要在场边踱着步子走走,看看。他,就是我父亲。父亲一遍遍地观察着风向。他要在吹南风的时候“扬场”。因为,只有将麦子装进了袋子,一个农人的心才会彻底放在心坎上。

“扬场”就是把麦粒和麦糠的混合物用木锨迎风有序地抛向天空。因为麦糠较轻被风吹落一边,留下麦粒则哗哗落下。其实,“扬场”还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力度、幅度、高度和节奏都必须恰到好处,才能使麦粒和麦糠很好地分离。往往这个时候,父亲头戴草帽,母亲头上扎一大手帕。父亲一锨一锨有板有眼地扬,母亲一扫一扫力度均匀地将未飞走浮在麦粒表面的麦糠扫出。如今,每到夏收季节,我还会想起当年的这种情景,想起这些,心里就升腾起一股温暖。

每年的麦收时节,夜里多半月朗星稀,晚风习习,小虫低吟,树叶婆娑,麦香四溢,父母通常很晚才会睡觉,因为他们要忙着清理粮食。我们姊妹几个尽管白天也是跑地腰酸腿疼的,但这样的晚上只要往打麦场边的架子车或临时床上一躺,望着满天的星星,清晰的银河,顿觉心旷神怡,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就在场边睡着了。为这,没少挨母亲的骂。

如今,新式的收割工具的出现,从割到辗压出粮食来,流水工作,一条龙式地完成。这样,老村里那古老原始的打麦场将成为永恒的记忆。

老村之三景:涝池

池塘被形象地称作涝池,涝池是一个历史的记忆,也是童年的记忆,是如今的小孩子所不知道的。所谓涝池,在那个年代实际上就是村子里雨水的归宿,也是蓄水的地方。

北方农村,庄稼靠天吃饭。这样,等到天旱的时候,夏里,农人们都用扁担或水桶子将涝池里的水拉到田里浇地;冬里,农人们又要绳拉车推地将冰块一块块地运到田里;这些活动,对旱情都有极大的缓解。特别是农业社的时候,全村社员更是如此,听父亲说,那时候,一到冬里结冰,抬冰浇地的场面壮观热闹,经常是凌晨起床喊着号子抬涝池里的冰块。

小时候住在老村,我家门前就有一个涝池,每天清晨或傍晚,便能看到附近的农人们挑个水担子到涝池给牲口担水,每家都有一口或几口一人深专门用来存水的老瓮,家家户户都要担满了老瓮,以便不时之需。每天中午,太阳放光水晒热乎了,农人们便牵着牛骡驴马到涝池饮水。这时,经常都会看到那些洗衣服的小姑娘、中年妇女,小脚老太太都在涝池边捶捶打打、揉揉搓搓地洗衣服。在这当儿,大家在水池边家常里短、说笑笑叙着旧。

而我们一帮小孩子,对涝池更是情有独终。夏天,午饭过后,半大不小的孩儿都来到涝池岸边,齐聚在知了燥鸣的柳树下,望着一池潋滟的涝池,心里一阵阵发欢,就有经不住惑的大孩子先“噗通”一声跳入涝池里,从此岸跳入再从彼岸浮出,紧跟着就有三五个脱了裤子光着屁股的小孩鱼贯而下,在水里打水仗或将两条裤腿用草一扎,爬在上面,手脚并用地游起泳来,还美其名日:骑水牛!惹来岸边的大人骂声不绝或驱赶,在岸边看闹的其他孩子也跟着乐,那情那景就是我们童年的吉尼斯乐园啊!如今想来,依然是那么温馨。

那个年月,因了大环境家家都穷,我们一帮小孩也要随着大人去给家养牲口割草。傍晚时分,大家背着割来的草料,将那些用来喂猪喂兔子的小草儿连草笼一起在涝池里去淘。淘草之前,老远就听见蛙声一片,走进涝池,蛙鼓齐鸣,先在岸边找见一颗砂石块,照着白脖子青蛙扔过去,砸得青蛙白肚皮朝天。这样的事要是被一帮老奶奶们看见,多半都要唠叨着骂一声:“遭罪鬼!”挥起手中的拐杖要打人,吓得我们齐叫着转眼就跑出老远,现在,因了人们生活的富裕,老村的涝池早已被填平或废弃,它也早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我还是要感谢它,因为它是那个贫瘠年代父老乡亲的聚宝盆,我童年的乐园。

老村之四景:热炕头

在城市里生活了这么多年,我早已背判了一个农人的生活轨迹。但我对曾供我休息玩耍的老家土炕却依然记忆犹新,对土炕温热的感觉依然刻骨铭心。

说起土炕,南方人多半都会好奇土坑的制作过程。那盘土炕要说的确算是个手艺活儿。老把式盘的土炕,烧起来即省柴又通风,出烟顺畅炕也热。儿时我常看着大人盘土炕,先要用土、沙等把炕台垫到合适的高度,然后用土坯和黄泥砌成“己”字形的烟筒,再把炕膛、炕筒与烟囱的接口处理好,使其出烟通畅。炕面要用土坯和黄泥横向码满铺平,再用黄土、沙石和麦草等搅和拌成泥,抹平炕面即可。

烧土炕也有不少学问。为了节约点柴火,先要在炕筒里填上几把干柴烧下底火,然后再把那些树叶、枯枝之类的东西适量的煨进炕筒,树叶子潮湿的火着得较慢,要少煨一些;树叶子干燥的火着得较快,要多煨一些,这样能让炕热到鸡叫天明,炕自然会被熏得暖烘烘的。

记忆里每到冬天,母亲用早先收集的枯枝败叶把土炕烧得热烘烘的。晚上,母亲坐在热炕上纳着鞋底、父亲则坐在炕边叭哒、叭哒地抽着旱烟讲着家常。

母亲怕我们姊妹几个争抢热炕头,她很早就给我们分好了各自的区域,但我们还是经常为封地发生各种各样的争吵。晚上,我们兄妹几个便爬在各自的封地挤成一排在热炕上写着作业,经常是我的胳膊肘儿碰了姐姐或妹妹,她们手一歪,便会在本子上划出一条歪歪扭扭的线条来,常常是气得姐姐要打我,妹妹哭个不停。想到这些,我的心境又回到了童年。

每晚临睡前,我们兄妹总要嚷着问母亲要吃食。母亲便拿出自家种的葵花仔、花生、苹果、柿饼、核桃来,有时是一样,有时是几样,用瓷碗端到我们兄妹面前。我们兄妹几个则钻在一张大被窝里,嘴啃零食,活像几只小猪你争我抢地在吃食。若是遇上母亲心情好时,她还会给我们讲那些老掉牙的故事,那种温馨和甜蜜的滋味,至今我仍记忆犹新。

如今,老村的大多数人家都在农村盖起了红砖瓦房,睡觉取暖的方式也变了样,然而,有的房屋里仍旧保留着那方土炕,有的人家则把土炕改造成了新式的、能烧柴烧煤的两用土炕。土炕上的铺盖不再是一张竹席垫和一条毛毡了,家家的炕上铺得厚厚实实,户户的炕上干净温馨。天寒地冻,只要你每天在炕筒里填几小块煤,就可以享受热炕的温暖了。

只是,注定要在外漂泊的我,那面热炕只能在记忆里想起,如今我与热炕头的肌肤相亲已可望不可及了!我梦中的热炕头哟。

老村之五景:山沟沟

如今,随着世俗的来自物质方面的压力,山沟沟注定只能在回忆里或旅游的时光里亲近。于是,生活、工作在城市里的我辈只能在记忆里提起小时候穿越无数次的山沟沟。那时,我们一群小孩子在一起,逢了周日或署假,找来小镢头扛着去山沟沟里挖药材,一去就是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

在山沟沟里行走的多了,我们便知道了有一类药材是长在草从中的;有一类是长在崖边上;有一类是长在地畔沟壑的;累了,在山沟沟里找一颗野杏树爬上树摘杏儿吃;渴了,捧一捧山沟沟的泉水饮下,从不怕拉肚子。冷不丁也会惊飞一只野鸟,运气好的话还会找到野鸟生的蛋来,拿回家准会变成餐桌上的美味。

山沟沟里一年四季的景色也是迷人的。春里,漫山遍野的野草野树花开了,山沟沟里的水也活了,潺潺地流着,看那漫山遍野,真是一幅迷人的山水画卷;夏里,山沟沟里的野树挂满了果儿,漫山遍野一片绿,看着让人心旷神怡,满目清凉;秋里,叶落了,草枯了,唯有柿子树上的叶儿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独自烧到初冬才依依不舍地脱离枝头。冬里,整个山沟沟银装素裹一片白,偶在天晴的日子,便会看到农人们沿着窄窄的山路背着一捆捆从山沟沟里打回的柴禾赶着羊群慢慢地走着,冷不丁有人吼出一声两声秦腔来,不经意间便衬地那荒沟野塬更加地荒凉、厚重。

同类推荐
  • 活着便要温柔相爱

    活着便要温柔相爱

    “活着便要温柔相爱”在这里并非进行时,而是时过境迁后的成熟回望,带着感性的体谅与祝愿。嬉笑怒骂的笔触里饱含热泪与深情,写尽爱情的穷形尽相、明亮忧伤,从炽热到冷却,从不甘到释然。故事里的她们会让你想起时光深处、曾经爱过却没有在一起的人,你会明白感情里存在多重形态,爱和偏执都是无法治愈的顽疾,不是付出就一定会有结果,也不是每个“为什么”都有对应的“因为”。人生怎么选都会有遗憾,别让错误的人浪费了最好的你。
  • 家书·名人·美文

    家书·名人·美文

    《家书·名人·美文》包括陶渊明家书、鲍照家书、骆宾王家书、李白家书、元稹家书、范伸淹家书、欧阳修家书、王安石家书、黄庭坚家书、文天祥家书、彭端淑家书等。讲述了名人的生平经历以及家庭故事。
  • 红楼花影

    红楼花影

    荼蘼是花季最后盛放的花,开到荼 蘼花事了,只剩下这开在遗忘前生的彼岸的花,所以它的花语是最终的美丽。《红楼花影》中爱到荼蘼,没有在生命中最好的年华遇上最好的你,生命 中最灿烂、最繁华、也最刻骨铭心的爱即将失去……
  •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1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1

    美文是文学中的一枝奇葩。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美文,不仅能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更能够在精神上获得启迪和昭示。作家以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对人生的感悟创作了无数优秀的美文经典,在人类灿烂的文明史上描绘了一幅幅耀眼夺目的篇章,是人类永恒的印迹。阅读是最直接有效的学习途径,人类80%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获得的。青少年的阅读开始得越早,阅读时思维过程越复杂,阅读对智力的发展就越有效。本书收录的数百篇读者喜爱的美文,其内容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它们有的睿智凝练,让心灵为之震撼;有的灵气十足,宛如一线罅隙中奔涌而出的清泉,悄然渗入心田。本书既是文学爱好者的必备读物,也是忙碌现代人的一片憩息心灵的家园。
  • 泰戈尔诗选

    泰戈尔诗选

    泰戈尔用他的哲学和世界给了世人许多智慧,许多启迪。轻轻地翻,闲闲地逡巡。蓦然间,便会有一篇篇地美文闯入眼帘。那是一个植根于印度哲学思潮,成长在印度文学的海洋又徘徊在印度艺术的月华之中,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诗人的肺腑之言。是泰戈尔对生活的认识,对宇宙的思考,对生命的遐想……
热门推荐
  • 将魂奇谈

    将魂奇谈

    平凡少年,日常穿越。掌握古代圣贤的各种力量,成就不一样的精彩!
  • 残王的鬼妃

    残王的鬼妃

    别人穿越都穿越在绝色美人身上,她,很狗血,穿到了一个出了名的无颜傻女身上。一脸红色胎记,遮住她绝美的容颜。疯和尚:“待她的魂魄回归身体之时,便是恶人厄运降临之日!”他,曾经是赫赫有名的一代战神,俊美和才华集于一身的天之骄子,可是,却在一场阴谋中,容貌受损,双腿残废,失去了所有的权势和地位。世人称:无颜鬼女配一个残疾皇子,世间绝配。洞房花烛夜,凤冠红衣,红罗暖帐,龙凤红烛,加上一个红面女子,真是再无什么比这个更加喜庆。面具下,那双漆黑如夜的眸子,闪着寒光。性感的薄唇拉扯出一个冷笑,如腊月寒冬的风霜撩过。今日之辱,他日必当百倍奉还。红盖头落下那一瞬间,两双冰冷的眸子相对,她是傻子?她眼里的怒气依旧很清晰,伸手轻轻摸了一下额头上未愈的伤口。我会让你们知道,欺负一个傻子,要付出血的代价!你们都给我好好等着!我会将石幽梦所受的苦,百倍千倍加在你们身上!片段一:京城议论纷纷,关于残王,关于鬼妃,传言不断。“战王曾经叱咤风云,战功赫赫,可是却不知何故,突然双腿瘫痪。”“他曾经是定国最美的皇子,可是却被毁了容貌。”“那无颜女满脸红胎记,其丑无比,连鬼见到都要退避三舍,而且还是痴傻。”“她应该是太子指腹为婚的太子妃,因为痴傻和丑陋,被退了婚。”“她嫁给残王之后,更邪门,只要她看谁一眼,那人都要倒霉一个月,冲谁笑,就更加不得了,那人必活不过当夜。暗地里,大家都叫她残王的鬼妃。”片段二:“你们不知道吧,那鬼妃拥有这千姿百媚的背影,美得出尘,举止优雅,撩人心眩,可是,却不能回头,一回头,你必然被吓得魂飞魄散。她满脸如血,恐怖之极。”“可是本王听闻残王只有这么一个王妃,而且宠爱至极。为了这个鬼妃,屠杀了整个太子府所有的人,定国居然无一人敢质问。”“说来也奇怪,残王还立誓,此生只此一妻。不过,一个女子,拥有再美丽的背影又有何用?”……那夜,他遇到了传说中的倩影,美丽出尘,站起在湖边,牵动着人的心弦,一种蛊惑人心的美感和气质,让他不由自主一步步走向她……片段三:她吃疼爬起来,拿起衣衫裹在身上,无视他散发着浓浓的杀气,受伤的眼神怒道:“南宫无忌,吃完了就弃之如草芥?”“梦儿?”他大惊下床,抱住被他扔下床的绝色女子,紧张解释道:“对不起梦儿,我还以为是别人,才会如此。你的脸……”
  • 聊斋剧作三种

    聊斋剧作三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玄武天下(8)

    玄武天下(8)

    千世的轮回消磨不了他(刀)内在的杀气。万年的魔咒尘封不住他(剑)体内的战意。他们的出世使平静的乐士烽烟四起!他们的重逢将武界引入神魔之境!四帝的传说,神祇的传奇,导致大冥乐土万世伟业分崩离析。一位自认能战胜传说的惊世强者在战火中崛起,他以不屈的战意与传说之剑融为一体,并以玄道意境与火帝之女展开千世的恋情。神祇的荣辱,乐土的存亡,武道的兴衰与他的命运息息相连。
  • 帝都常

    帝都常

    《御灵本纪·外戚世家·女眷篇》载:“帝京千落,小字长汐,相府嫡女,生于天德九年,卒于元武一年。三岁诵诗书,五岁弹箜篌,七岁入苍凌学院,千古才女,名满天下。”
  • 一封遗书隐藏的秘密

    一封遗书隐藏的秘密

    清晨六点,忙碌了一晚的省城电视台新任主持人方圆才拖着疲惫的步伐回到自己的阁楼居所。这间阁楼是她和男朋友共同居住的“家”,充斥着淡淡垃圾味的楼道里静悄悄的,方圆掏出钥匙小心翼翼地打开了门,蹑手蹑脚走了进来。一股浓浓的酒气扑进了鼻腔,方圆一眼瞥见沙发上一个熟悉的桃红色皮包,这是好朋友黄青丽的,怎么她的皮包会在这里呢?卧室门打开了,眼前的一幕却叫她几乎停止了呼吸——只见床上一条大被裹着两个人:男朋友李阳和好友黄青丽。天!
  • 我们的幻想乡综漫

    我们的幻想乡综漫

    嘛……对于点进这本书的你,我只有谢谢两个字毕竟我也明白,没有特点,文笔不好,更新也慢,简直没有什么优点。有的,只有我对幻想乡的爱。今生被坑入东方,来世愿生幻想乡。撒,来吧,我们的幻想乡综漫之旅。书友群:吾等眷恋的幻想乡。群号:一四七七三六八二二,欢迎入群。
  • 重生娇妻很彪悍

    重生娇妻很彪悍

    上辈子段柠檬被渣男贱女害的家破人亡,这辈子她要有怨报怨、有仇报仇!不过报仇前她得先把上辈子的恩报了。怎么报?勾引?以身相许?奈何小白兔还未行动,大野狼已经把人娶了。报起仇来妇唱夫随,结果却发现前世的死,根本是个惊天阴谋。柠檬:你没看上别人,说明你眼睛是雪亮的,在众多石头里发现我这颗钻石,说明你慧眼识珠。毅坤:要是看上别人了呢?柠檬:那就说明你眼瞎。毅坤:………柠檬:老公,你说我长的美吗?毅坤:美。柠檬:就知道你第一眼看中的是我的外貌。毅坤:难道你还有内涵?柠檬:…………
  • 思无邪

    思无邪

    《思无邪》是畅销书作家安意如对《诗经》的赏析作品,此次出版,作者对其进行了大量修订,并增加了部分篇章,此版为增订版。“用诗的清雅去寻找,用经的深邃去看待,它也许是前世的前世,我们心底曾经响过的声音。我们在一起曾经唱过的歌谣。”在书中,安意如挑选了《诗经》中部分篇章,加以现代解读,用今人眼光领略其中的诗歌之美,多有时尚化的思考、语言间杂其中,并融入现代女性的独特视角,文章清新可人,让古典诗词面目一新,使习惯了刻板教育的年轻读者真正走近了诗词的意境。这也是安意如系列图书受到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追捧的根本原因。
  • 兽王召唤师

    兽王召唤师

    奥古帝国,玛亚大陆上人类六大帝国之一。夕阳西下,一点余辉照亮了有些潮湿的石路。张重家就在奥古帝的西南角,一块供给成为平民们居住的地方。张重灵巧的把身上的一筐石头倒在了墙角,脚尖一踢,把刚刚掉远的一个石头踢回了角落,这才开心的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知道今天铁匠要求的任务算是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