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90600000003

第3章 老村记(3)

如今,想着老村里那些爱看爱吼秦腔的乡亲。我时常在想,为什么秦腔单单在关中一带盛行?时间久了,也便明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戏曲。西北最早属秦,向来就称苦寒之地,使得秦人性格“刚毅寡言,能征善战。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其实,秦腔说穿了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秦人恋故土,极少迁离异地者,因而秦腔也只局限于陕甘宁等地,即使在秦地陕西也只是关中最盛,陕南次之,陕北则多晋剧了。

也许,正因为秦腔这些特点,贾平凹说,“对待秦腔,爱者便爱得要死,恶者便恶得要命”。今天,当我想起曾生我养我的老村时,在异乡的我,才真正感怀秦腔感念故乡老村那些爱吼秦腔的人们与那时那境的情景。

老村之十景:皮影戏

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皮影几乎是关中最为风靡的民间文化。通常有老人过世或婚庆喜事时,准有皮影戏。小小的牛皮人影儿躲在幕布后面,咿咿呀呀,锣鼓喧天中几乎将方圆数里的人都聚在了幕布前。

在我很小的时候,每次看戏时,总要和小伙伴们讨论半天,好奇这些小人儿要不要喝水吃饭,唱完了又睡在那里?!有道是“三尺生绢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握来。”如今想来,真觉孩童的纯真。

后来,百度解释说:皮影戏,与真人表演的“大戏”相比,皮影戏具有“俗”、“小”、“神”的特点,其民间性和草根性与农耕文化最相契合。关中皮影戏以老腔、碗碗腔、阿宫腔、弦板腔、灯盏头碗碗腔和秦腔等为主,多慷慨悲壮之音。一般都在农闲时节演出,春祈秋报、娱神敬佛、禳灾求福、驱邪避鬼、保佑平安等,这些民俗信仰是皮影戏得以生存的肥沃土壤。

“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皮影戏班极其节约和紧凑,一般由四到十人组成。以老腔为例,包括前首、签手、上档、后槽、下档等五人;虽有分工,但一司多职,协作极其重要,主唱者要生丑净旦都能唱。班主一般由箱主或前首担任。前首负责全场奏唱,签手操作皮影表演,上档司板胡等,后槽司梆子等,下档准备道具皮影。

皮影戏班一般都以家庭或家族为主,也有合伙戏班。皮影算得上是最重要的装备,皮影戏的乐器比较简单,除过板胡、月琴、笛子、唢呐,基本都以打击乐器为主,如梆子和碗碗。皮影戏演出前,要先搭台撑“亮子”(幕布),白天用日光,晚上用灯光。

后来,听人说,大多数皮影戏都没有剧本,全靠师徒间口口相传,这些皮影艺人也大多不识字。使人不得不对他们更增敬佩。

如今,随着商品化城市化现代化对传统乡村农耕文化的取代,皮影戏被连根拔起,活生生的皮影已经没有了,留下的只是一个牛皮做的影子——哪怕这个影子多么精美。

老村之十一景:闹社火

在我的记忆里,我的家乡一到过年,无论大人小孩,都抑制不住地开始“闹”起来了。

我的家乡彬县乃是周秦故地,正月里要唱牛皮灯影戏,耍社火。对小孩子来说,“闹社火”是其中精彩的部分。

那些天白天,社火表演群众扮演成戏剧或神话里的人物,踩着高跷走村过巷为群众拜年。晚上,则在村口的大场内表演。

“社火”正式表演之前,先由主事“闹社火”的长辈吩咐指导设坛摆祭:上了香,供上三牲,献上鲜蔬,向地神、火神、天神三神行三叩九拜之后,“闹社火”便开始了。

“闹社火”第一晚的开场节目,必定是舞龙耍狮。这有点类似于如今的春节晚会开场舞。挑龙骨架的演员统一头裹白巾,身穿黄布汗衫,腰束红色腰带。演员们举着金色的长龙绕场奔跑,并不断地表演着长龙戏水、龙腾虎跃、祥龙驾云等精彩动作。

“大龙”翻飞的时候,两只雄狮也在游龙的空隙屡活地跳跃,时而就地打滚、时而嘶咬在一起,时而忽闪着大眼睛,时而趁人不备地吐出一幅譬如:“新年快乐”、“大吉大利”、“财源广进”之类的对联,惹得围观者喝彩声不断。

舞龙耍狮开场节目一毕。便是挨着个儿地表演陕西民间一些经典的戏文。如:“铡美案”、“打金枝”、“杨家将”、“跑旱船”、“扭秧歌”等节目。

特别是在“扭秧歌”时因为人多。一些调皮捣蛋的家伙便趁人不注意从地上抓起一把尘土撒向人群。一时间,惹得人们叫骂着轰然四散。可是,不一会儿,在笑骂声中人群又围了过来。

社火表演的群众并不真唱,只是用肢体误言与锣鼓表演。牛皮大鼓“咚、咚、咚咚咚”有节奏地敲打,时而犹如万马奔腾;时而犹如雷雨交加;演员们则是逗笑粗旷威严柔情似水,表情各异、神态万千。尽显了北方人的粗犷豪放以及浓郁的黄河流域文化特色。

有经验的农人,听到锣鼓的缓急便知道什么时候该是收尾了。收尾时,主事人便宣布,明晚将在某个地方表演什么节目。天亮了社火队将要到那个组那些地方表演,各家都回去做个准备。

听到这里,人们便开始散去,三五一群,说说笑笑地领着娃娃们,踏着清凉的月光各回各家睡大觉,继续等待第二天的精彩表演。

如今,在城里工作久了。每年的春节。总会想起小时候农村那社火表演时长长的人流;想起那些五颜六色的群众演员;想起那道挨家挨户流动的风景;想起《诗经》《豳风·七月》、《大雅·公刘》中的那些与社火有关的诗歌记载。想起祭祀主持引领大家一遍遍大声高呼:“呜呼,莽莽大地,悠悠苍天,天公地母,万物之源,四漠之首,黄河为先,共祭三神……佑你子民,身体健康,佑你子民,人才济济,佑你子民……。”

想起这些,心内便一阵激动。噢,我博大的华夏文化;我广袤的华夏土地之“闹社火”。

老村之十二景:风箱·灶火边

对我来说,故乡最温暖的地方不是热炕头,而是灶火边。因为,我们那个年代,物资相对贪乏,母亲没有更多好吃的用来疼爱孩子。而每次在做饭时,在土灶里烤几片馍馍、烧几只土豆,或者掀开锅盖挑出一个馒头、盛半碗玉米糊糊,让馋嘴的我们先过把嘴瘾,便成了爱我们的一种方式。

土灶大多以烧干柴、煤碳为主。那时候,我家的案板下总整齐地堆放着父亲劈好的“柴”。母亲每天做饭时,只需从堆在门边的麦秆垛上撕一把麦秆放入土灶堂,上面放上几枝枯树枝,然后点上火,轻轻缓缓地拉几下风箱,火苗便突突地往上窜。最后,母亲便将那些劈好的干柴一一压在火苗上。便将风箱杆拉回怀里又推出去,周而复始地拉起风箱来。

那时候,若要是我正好在现场,母亲便会喊,快过来,帮妈妈烧锅(拉风箱)!我便小跑到风箱边,伸缩着小胳膊一下一下很是卖力地拉着风箱。在“啪嗒、啪嗒”的风箱声中,要不了多久,那玉米糊糊的香气、白馒头的香气、野菜饼饼的香气弥漫了整个小屋。

那时候,我就依偎在烧火的母亲身边,烧着土豆,烤着馍片,耐心地等待着父亲的归来。灶火将人烤的暖烘烘的,我有时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母亲便抚摸着我的头说:等你长大了,就带娘到城里去转转,也让娘跟着你们享享清福。这句话拨动了我幼小的心弦:什么时候才算长大,好带娘到城里转转?

转眼间,不知什么时候,我们都已长大了。不再坐在母亲的灶火边拉风箱了。而母亲也已是白发苍苍。白发苍苍的母亲惦记的不是到城里去转转,而是天天催着我的婚事。

记得前年春节,我带着女朋友回到母亲身边。母亲高兴的不得了,她又说起了我小时候的这些事儿。惹得生在南方的女友非缠着母亲要学蒸馒头。母亲乐呵呵地兑好碱水,发酵了一大盆面团,放到了热炕上用被子盖了起来。母亲说,冬天的热炕是个温暖的怀抱,经她的手儿一摸,面就发酵好了,蒸得馒头就圆溜了。

在做馒头揉面团、圆馒头时,妻子手忙脚乱,活像《少林足球》里越薇的表演。整个人满衣满脸都是面粉。惹得整个小屋又是笑声一片。馒头入锅,妻子又要帮母亲拉风箱。母亲说,“卖了孩子买蒸笼,不蒸馒头争(蒸)口气。千万别停下来,要不然,蒸出锅的馒头就是死馍馍了。”馒头出锅了,母亲忙拿起一块盖板对着馒头扇了起来,一阵后,馒头的皮儿,果真就亮亮的,滑滑的。惹得女友在屋里啧啧称赞不已!

今天,在这南方的天空下。我在回想那些乡村记忆时,我又想起了这些往事。想起了风箱、土灶台,想起了第一次带妻子回家的情景,更得要的是想起了母亲给我们的爱。

岁月悠悠缓缓流逝,流过陕西关中某一隅老村。如今,社会发展,新居耸起。人们舍弃了旧村院落,倾听着新时代山区儿女的高歌。曾经的土窑洞、打麦场、涝池、热炕、山沟沟已不再是乡亲们的依靠;曾经的小脚老太太、流水席、露天电影、社火、皮影戏、秦腔也日渐式微,行将消失。有关老村的那些许许多多的影像将被历史掩卷封存,定格在沉寂的区域。

遗憾的是,我的十指是那么地笨拙,无法一一记录下来对故乡,对老村的深切怀念,老村在历史的长河中养育了无数代人,却在我们如今近似掠夺和抛弃乡村的“城市化进程”中,一路走一路悄悄地慢慢地在退出舞台,结束它的使命。做为一个无力者,我们唯有一起来怀念、记录这些与老村有关的物像罢了。

同类推荐
  • 北大文章永流传

    北大文章永流传

    全书收入有蔡元培、杨昌济、王国维等几十位北大先贤的精彩文字数十篇。这些文章是诸多北大先贤所写文字的一部分,这些先辈英才自然是我们所要记住的,而他们的文字,也是要永远地流传下去的。愿本书能为今天的读者架起一座通往诸位先贤思想深处、心灵深处的桥梁。
  • 女工记

    女工记

    大型组诗,描述了一百位下层女性农民工的生活。诗人将数量庞大的外来女工们的“们”换成一个个鲜活的的女性个体,记录她们在流水线上艰难而努力的生活与奋斗。作者不是旁观者的叙述,而是感同身受的倾吐,所以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 芥川龙之介作品选集·译言古登堡计划

    芥川龙之介作品选集·译言古登堡计划

    《芥川龙之介作品选集》收录了芥川龙之介的“非代表作”,有不同时期的散文、评论、短篇及中篇小说,其中包含几篇遗稿。作者以注重文法技巧、文笔简洁著称,本书收录的小说以历史题材和宗教题材为主,层次分明、铺陈华丽、暗合西方意识流元素,有的颇为诡异,更有的改编自中国古典小说。散文则是情感细腻、忧郁却不沉闷,评论文章更是谈笑风生、调侃味十足。俗话说“文如其人”,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作品,能让读者从多方面了解作者。
  • 一切为了爱情

    一切为了爱情

    本书为哈佛经典丛书第十八卷——“现代英国戏剧”中的一部。这里所指“现代”为本书编著者所处年代的时代划分方式。现称“古典主义”。在戏剧创作中,约翰·德莱顿把法国人在戏剧情节上的规范和刻画的华丽描写结合起来,其中也展示出他自己是莎士比亚的追随者,这种混合类型戏剧的最佳实例就是《一切为了爱情》。这是约翰·德莱顿用来勇敢地向他的偶像莎士比亚发出挑战的作品。正如诺伊斯教授所说,他这一成就最伟大的见证就是“刚看完莎士比亚的‘安东尼和克莱奥帕特拉’,我们仍能从德莱顿版本的故事中获得极大乐趣。”
  • 流年风雨声

    流年风雨声

    《流年风雨声》是一本用诗词文抒情言志的集子。诗词文基本上是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写成。诗词文作品词采绚烂,气韵天成,透露出作者在自然风雨和人生社会风雨的洗礼中的或酸甜苦辣、或悲欢离合、或困苦彷徨复杂等之情。从某个侧面反映了人生在红尘中做人之维艰与辛酸。作品中含有丰富的知识,读起来定会引人入胜,欲罢不能。能启迪智慧,感悟人生妙漫哲理。
热门推荐
  • 问佛陀:《碧岩录》里明心见性大智慧

    问佛陀:《碧岩录》里明心见性大智慧

    此书著于宋徽宗政和年间,以雪窦禅师精选的一百则佛家公案作为底本,由当时的佛家名宿圆悟禅师加以点评而成。《碧岩录》运用垂示、本则、颂古、着语、评唱等形式将公案故事讲解得通俗易懂,帮助研习者荡涤心中杂念,启悟潜藏已久的智慧,对于参禅悟道与明心见性极具启发功用。因此,《碧岩录》被禅林弟子称为“雾海之南针,夜途之北斗”。
  • 剥豆集(三)

    剥豆集(三)

    那一瞬间,你突然意识到搂住了整个世界。你曾经以为春光已经离你远去了,相隔着渐渐浓重的再也无法消散的雾障,你忧郁地注视着不真实的春的诱惑,忍受着心灵被冷藏的冰凉。你曾经以为爱已经离你远去了,相隔着心理上那个不知不觉滋长起来的沉重的障碍,你悲哀地回收着长长的、苍白的爱的缆绳,用它无情地绞杀自己不肯安静的爱的躁动。但你突然就搂住了,抱住了。起先小心翼翼地,轻轻地、接着紧紧地,继而就永远不想松开双臂了。你害怕春光还会滑落,爱还会飘走。
  • 美洲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八辑)

    美洲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八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哈佛积极心理学笔记:哈佛教授的幸福处方

    哈佛积极心理学笔记:哈佛教授的幸福处方

    积极心理学(Psyclaology 504)是哈佛选修课程中人数排名第一的课程,同时也是哈佛最受欢迎率排名第一的课程。该课程受到全球数十家主流媒体的热烈关注,美国CNN电视台、英国BBC电视台,美国《纽约时报》、英国《时代报》、意大利《新闻报》、《韩国时报》、《印度时报》、《中国青年报》等都进行了积极报道。本课程首次欠从科学的角度证明了终身提升幸福感的方法,话题涉及自我突破、成就、情感关系、自尊、精神力等热点。
  • 步步惊天

    步步惊天

    一个普通的镖局少爷孔凡,寻父救母,自东炎揭开惊天之谜,一个上古兽后裔妖主吞月,誓吞山河,跟随孔凡踏破九重宫,一个叛下仙界猎妖师文粟,欲报血仇,韬光养晦挥手乱乾坤,被追杀,被遗弃,被放逐,命运使其交汇在一起。一人一兽一神灵,步步玄机入尘世,青天崩碎我为天。
  •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将一些读者可能感兴趣的、富有趣味的2000多个常识编辑成册,寻根探源,集纳中外灿烂文化,谈古论今,猎获古今丰富知识,让你轻松闻阅古今中外万事万物,开拓视野。既是一本知识储备辞典,又是生活之余的休闲书。
  • 再苦也要笑一笑(大全集)

    再苦也要笑一笑(大全集)

    人生在世不过数年,要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名利如云卷云舒般坦然才能无意。生活中不乏酸甜苦辣,面对艰难困苦我们应该学会一笑置之。本书用通俗的语言,将人生的浅显而又深刻的哲理向您娓娓道来,希望它能够让您重新感悟人生的真谛和美好,放下过去的包袱,面带微笑踏上新的征途。
  • 魂武帝皇

    魂武帝皇

    武魂大陆,武者以武魂为主,武魂分为先天武魂和后天武魂。天地间的武魂共分为三百六十六种,孟浩身据天地间排名第二的武魂“轮回”,掌控阴阳。脚踏天地,破四武,踏双灵,成造化,最终踏上了天地间的最高峰。
  • 我喜欢你是在第一眼

    我喜欢你是在第一眼

    少女时期,青春萌动,却总觉得喜欢一个人很麻烦。后来孤身一人寻寻觅觅,才发现有个人也在某个地方等了你多年。(故事与本人无关)
  • 异世农家女

    异世农家女

    前世她是孤儿,一朝穿越,她拥有了好多姐妹,等把姐姐妹妹都嫁了,她开始发愁了,怎么她就没人要了,那个她觉得合适的人问他喜欢自己的理由,他说,因为你会上树。这是什么理由!这是理由吗?为了未来幸福着想,她得主动出击。初见时,他惊为天人,好不容易等她长大,她竟然追着别的男人跑,看他怎么收拾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