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91200000001

第1章 阿呆的方程式(1)

难得周日闲暇无事,幸福地躺在沙发上看足球比赛。叮咚——叮咚,门铃的声响很急,颇有些气势汹汹锐不可挡的味道。果不出所料,开门一看是王阿呆。

“什么情况?”他一进门就问。顺着我的眼光瞥了一眼电视机,鼻孔里发出长长的哼声,“这破球儿有什么好看的,瞎踢一气,简直是中国最没劲又最费钱的体力劳动。”接着挥动手臂在空中画了一道弧线,“走!溉酒去,咱两家全去。”

星期天的小饭馆生意萧条,老板娘一见到我们,就兴奋得像是一只打足了气的皮球,围前围后的跳个不停。胖乎乎的老板娘身着黑白相间的羊毛衫,笑容可掬地嘘寒问暖,仿佛我们是她多年未见过面的娘家二舅。两家人围坐在圆桌边,头上的日光灯镇流器“吱吱”的响个不停,犹如蚊子飞来飞去。我很想念还没结束球赛,心里想老板娘要是口中衔个哨子,没准是个挺黑挺黑的裁判呢。

阿呆是我的邻居,一个三天不见面就心慌的邻居,阿呆还是我的同事,事实上是因为先是同事而后我们才成了邻居,阿呆比我年长所以我常叫他呆哥。此刻,阿呆的老婆当然我得叫大嫂正和我老婆谈的挺投机,女人见面总会有唠不完的话题。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两个女人见面也有剧情,那就是手握着手极其亲热状地唠家常,婆婆妈妈的就是女人生活的细节。阿呆的女孩极好地把握了姐姐的身份,和我女儿快活地说笑,叽叽嘎嘎的很开心。

我和阿呆并肩而座,打开一瓶白酒,一人一半,简单而迅速地落实了责任。相处的日子久了,彼此间的话语反倒少了,交流似乎有时显得多余,平静中拥有了一份默契。就连举杯敬酒也只是互相碰一下肘部,要是谁动作慢了,另一方就会瞪着眼睛极为不满地说快点。除了爹妈老婆孩子兄弟姐妹,世界上还有什么感情比同志加邻居的关系还亲近?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确实有道理。

我太了解阿呆了。是呀,半斤八量的谁不知道谁呀,粗鲁一点儿可以说他一调腚儿我就知道有几个粑粑蛋。没法统计我和阿呆在一起喝酒的次数,真的记不清我们多少次手挽手将扶将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也记不清多少次我们在夜风里留下一串串歌声。见夜阑人静没准会冲着哪个角落尿上一泡尿,挺不道德的很有些坏蛋的品位。一天深夜,阿呆内急故伎重演,由于眼睛近视加上醉眼迷朦冲着一辆汽车轮胎尿将起来。其实汽车里有人又不愿和他理论,打着火把开走了,阿呆边系裤子边哎哎哎追赶,口中还嚷嚷你别走啊。

除了爱喝点小钙外,邻居呆哥还有一个爱好——钓鱼。春夏秋三季的休息日,早出晚归,一身泥水,也许大嫂给阿呆烙过了无数张的糖饼。你也许想象不到,阿呆现在不吃鱼了虽然过去非常喜欢吃。在一次提竿不慎拉出了一只破皮鞋以后阿呆就再也不吃鱼了,一只破皮鞋头子彻底坏了阿呆对鱼的胃口。所以每当他满载而归之际,就是我痛苦之时,你能想象我家的厨房乃至卫生间的情形,那简直就成了鱼仓,冰箱里装满了不知道钓来的打来的还是买来的鱼。尽管他不止一次的声明放在我家纯属于寄存,但好象从来未过问过死的或者活的大鱼小鱼的去向。习惯性的享受人家的胜利果实,久而久之竟然使我产生了错觉,我以为鱼这东西太平常了,好象苍蝇蚊子一般随处可见,一日在市场上打听鱼的价格发现还是比青菜贵上许多的。你看看,由于阿呆钓鱼竟然使我脱离了基本群众,惭愧啊,过意不去之际,我专门配备了一个大鱼缸,以便收养的鲤鱼、草鱼、鲫鱼还有不登大雅之堂的野鱼。那天我出神地望着鱼缸里奄奄一息肚皮朝天的鱼们,愁得脑子乱得像一团糨糊,不禁想起了成语“秧及池鱼”的故事,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如果改成“阿呆钓鱼,秧及邻居”也许会更为确切些。

其实鱼不鱼的并不重要,钓鱼重要的在于过程,关键是姜太公般的意志。风里来雨里去,阿呆他们之所以能摸爬滚打和各式各样的鱼儿打成一片,是因为有一种近似于小学生的心理,仔细想想还有如歌的情致呢。歌词大意如下:老呀嘛老鱼郎啊/背着包儿上鱼塘/不怕太阳晒呀/不怕风雨狂/只怕别人骂我懒啊/没有鱼来无脸见婆娘/嘿,无脸见婆娘!

圈外人看来多么痛苦的事情,在他们却乐此不疲,以苦为乐,乐在其中嘛。长长的鱼竿啊挑起的是阿呆同志的满腔热忱,悠悠的鱼漂啊你飘动着阿呆老兄的一往情深。可是我们敬爱的阿呆真很不幸的生在东北长在东北,冬天漫长难耐,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哪有活鱼的影子?无鱼可钓真是太残酷了,简直是一种苦难在摧残着阿呆美好的心灵。困难归困难,可是办法总比困难多,阿呆同志可以因地制宜呀。

闹心手痒之际,就端坐于沙发之上摆弄渔具,口中叼着烟卷儿,本来不算大的眼睛躲在宽边眼镜后面眯缝着,屏气凝神状地盯盯地看着地砖,仿佛脚下的客厅就是一汪鱼塘呵。

和蔼可亲聪明睿智的阿呆同志,他不仅自己热爱钓鱼事业,而且还坚持不懈以说服我为己任,千方百计地想拉我入伙。虽然我基本上能够保持清醒头脑,但还是上过两次贼船。有一次,我们来到某村外的养鱼池,他郑重其是地和我做了长时间的谈话,最后拍拍我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好好干啊,简直像我入党前老支书的谆谆教诲。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他发给我一枝鱼竿,千叮咛万嘱咐这可是原装南韩竿啊,我无比激动如同士兵接过了钢枪。钓吧,很快就有鱼咬钩了,呵这可是一条大鱼呀。

他三步并成两步冲过来,大吼“看我的!”一把夺了过来以便言传身教。大鱼在池边翻滚挣扎,尾部把水打得噼啪作响,白花花的鱼肚映得水花熠熠生辉。可是,在鱼离开水面的一瞬间竿梢折断了。那鱼儿拖着鱼漂儿忽升忽降,满池塘游动兜起了圈子。我等手绰网罩绕着池堤大踏步追赶,惹来其他垂钓者仇恨的目光,好象我们向谁家的窗户上扔了石头瓦块似的。

人无癖不可交也。爱钓鱼就会喜欢渔具,由彼及此爱屋及乌嘛。

那年夏天他老先生去威海疗养,一气买了若干鱼竿分赠鱼友。鱼友们过意不去,非常讲究方式方法极委婉及其策略地探听价格,阿呆仰脖看天洒脱无比答曰:“不贵不贵,才180元。”

鱼友酒友在本质上都是一路货色,经常定期不定期地聚会,某日阿呆酒中摆显说,“刘公岛上的鱼竿好便宜呀,能讲到三十元一枝呀。”许多酒友搁下酒杯齐声道“说好哇,你套了我们150元的人情!”这天的结局很悲壮,阿呆都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谁了,白酒加啤钙喝的一塌糊涂,你就是把他抛进鱼塘里他也不会咬钩的,因为阿呆已经找不到自己的嘴了。

对于阿呆而言,一年四季能钓七个月鱼就已经很满足了,我的邻居并没有玩物丧志。他对于生活的态度是极其认真的,还是深深懂得爱情在生命中的作用,因而畏妻如虎,人前人后开口闭口总是我太太如何如何,好比私下里我们称谓哪个领导为局长局长似的,看上去恭敬无比,景仰无比。真挚的目光闪烁的全是感激,绝对的仰视,就象是翻身农奴见到了亲人解放军。阿呆感激大嫂并无过分的地方,虽然阿呆的父母和他妹妹一起生活,但老人常来小住。王阿呆家有时就是一个大食堂了,兄弟妹妹七大姑八大姨嘉宾如云,大嫂方方面面处理的极为稳妥,以至于每年单位五好家庭之类的评比总是属于阿呆的,尽管一年中大米就吃下去好几百公斤。阿呆不呆,阿呆懂得军功章有人家的一大半呀,如何不感激之极。可是阿呆也有不留神的时候,某日酒喝得口滑夸耀自己老婆如何温柔体贴如何贤惠,身材如何苗条如何婀娜多姿,如何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休花之貌,最后总结性发言说出了真实的想法:简直是“后面看十七八,前面看直掉渣”了。哄堂大笑之后,大家纷纷表示打死也不告诉大嫂,可是大嫂还是知道了,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啊,据说我被怀疑成了告密者真不够哥们意思。

至于阿呆是罚跪还是戒酒三顿就不得而知了,家庭隐私不便过问。

面对大嫂的严格管理,阿呆始终保持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也就是说虚心接受屡教不改,我算是看透王阿呆的本来面目,他是典型的两面派。大嫂原来是一家工厂的工程师,后来厂子倒闭不幸下岗了,一段日子里大嫂情绪低落很苦恼的。有消息说,某日半公开场赶,面对垂泪的大嫂,阿呆信誓旦旦地表示:“下岗算啥我养你!百年修得同船渡,我和你不容易呀,下辈子我还娶你!”

同类推荐
  • 告密者札记

    告密者札记

    我向你声明,我所记下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来自于德国、法国的解密档案,君特·格拉斯、让·热内、托马斯·曼、卡尔·格式塔夫·荣格等人的著作,以及当时的有关报纸和某些学者的文字。我希望能和你之间建立某种关于“真实”的契约。建立起对真实的起码信任。当然,出于我的游戏天性或者其他,这篇文字里多多少少会带有点儿臆想、虚构的成分。我向你保证它会很少很少,会掌握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
  • 迷雾

    迷雾

    故事似乎发生在一九六七年十月底的一个下午。这年,哈尔滨的冬天来得很早,不到十一月就已经是冰天雪地。将城市分隔成南北两岸的松花江也早早地结冻,几百米宽的冰面放眼望去白茫茫一片,如同天地间夹了一层迷雾。爬犁在光滑的冰面上飞驰而去,三个人的身影转眼间就成了冰面上三个小点。江北和江南虽只隔着一条松花江,但却天壤之别,南岸是哈尔滨的主城区,而江北则是穷乡僻壤。
  • 军歌嘹亮

    军歌嘹亮

    《军歌嘹亮》以1948年“辽沈战役”、“东北剿匪”、“朝鲜战争”、“军事大比武”、85年百万大裁军和九十年代军事演习为背景,用独特的视角叙述了主人公高大山的传奇人生,以及家庭和感情故事,反映了共和国的历史与军队的发展史,表现了军人对理想与信念、战争与和平、婚姻与爱情选择的心里历程。
  • 爱上爱

    爱上爱

    每天都乘坐同一路大巴上班,每路车的司机都似曾相识,我口里咬着方便筷,手托一碗酸汤米粉,将装着IC卡的挎包往读卡器上一靠,“滴!”一声,便是我乏味一天的开始。在摇晃的车上我泰然完成了我的早餐,车停时,我在窗口买了份早报。首先翻到娱乐版,F4之一的朱孝天对记者说:看到一则消息说读八卦有益身心健康,他说现在他才知道自己在做着一份对大众有益的工作。不禁莞尔,小看了这个过气花样美男,他的一番话倒是重新鼓舞了我的工作热情,原来我所从事的工作也可以是对大众有益的啊。我们杂志社的一个王姓小娱记长得就像朱,比朱略瘦,所以比他更耐看。
  • 教授之死

    教授之死

    A市理工大学教授邹世振,不仅学术成果丰硕,而且多年来一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可谓桃李满天下,其所带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如今不少已成为学科带头人。这天,邹世振教授从教三十周年的庆祝活动,如期在A市理工大学的礼堂内举行,尽管并非是节假日,也没有刻意地大肆宣传,可依然是各方名流荟萃一堂,使得会议不仅规模大,而且品位也高,邹教授风光得如同明星一般。晚上,热闹的气氛依然没有散尽,在邹教授家举行了一个小型酒会,因为参加者大都是至爱亲朋,所以又多了一丝温馨的氛围。
热门推荐
  • 女扮男装当学霸

    女扮男装当学霸

    她还没有出生,父亲认为她是污点,把她抛弃。她是同学眼中的学渣,废物,懦弱无能的弯男高中生。一朝重生,再睁眼,他的身体里已经换了一个灵魂!她从此如同开挂般成为学霸,称霸校园,玩转娱乐圈,走上人生巅峰! 众粉丝疯狂打call:男神,我要给你生猴子!某男将她揽入怀中,得意一笑:她只会给我生猴子! 女扮男装文,1v1,高甜~
  • 婚姻的梦幻

    婚姻的梦幻

    在四姑十九岁那年的春天里,媒人走上门来,要给介绍一个女婿,四姑躲出门去。回来以后,三奶和四姑说:媒人给介绍的那个人,姓杨,在双木台火车站当值班员,听说这个小伙子不错,安排个日子你俩见见面吧。四姑说:不见。三奶说:你想当一辈子老姑娘?四姑和五姑晚上睡在里屋,五姑说:姐姐,现在讲婚姻自由,你要自己做主,不要妈和媒人来定,你人太老实,找一个不上线的,你可就毁了一辈子了。四姑叹了一口气,没吱声。五姑又说:我有个主意,你听我的,就这样办。五姑比四姑小三岁,在村里妇女会当主任,人小志气大,能说会唱,能杀伐决断。
  • 益智录

    益智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解放军带兵艺术与领导之道

    解放军带兵艺术与领导之道

    向军队学管理、从军队借鉴管理经验,这是组织管理的普遍现象。联想、华为、万科、海尔、杉杉、双星、宅急送等等中国最优秀的企业由复员军人创建;柳传志、任正非、王石、张瑞敏、郑永刚、汪海、陈平、宁高宁等中国20余年最优秀企业家曾是这个组织中的一员缮据统计,截至2004年底,在中国排名前500位的企业中,具有军人背景的总裁,副总裁就有200人之多。解放军创立之初,只有几个人、一个信念、一面旗帜,但在8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这个先后有数千万人参加的组织改变了中国社会,并影响了世界。毫无疑问,在执行缔造者所赋予的使命、在制度建设、在人才培养、在自主变革等方面,解放军是管理效率最高的组织。
  • 逆天魔尊妃

    逆天魔尊妃

    从来都被冠上不祥之名,身为柳家五小姐,却被废了丹田,世人嘲笑。所谓的家人,更是推她入了无边炼狱,让她受尽业火焚烧!坠入嗜血恶魔的领域,她以为必被吸干鲜血,必死无疑!可却没想到,万人恐惧的魔鬼,竟成了她最后的一道救赎……涅槃重生,她忍受非人煎熬,蚀骨的仇恨,只为了能一朝复仇!可是,她日渐无法忽视的,是魔尊的那颗心……
  • 他身后有百万妖兽

    他身后有百万妖兽

    黄琦穿越重生,进入掌握百万妖兽的兽皇体内。收凶兽当坐骑,让百万妖兽开道,蛇女和狐女侍奉左右,星空巨兽俯首,十大凶兽做护法。武者:“不要脸,竟然用妖兽偷窥,我偷窥还把我衣服扒了。”域主:“我擦,你作弊,居然用妖兽围殴”星主:“怎么又是你,有没有搞错,你能不能不要再用星空巨兽了,有本事我们单打独斗!”黄琦看着满脸无奈的星主说道:“不行,它们都是我兄弟,不能看着我被欺负。”
  • 妖魅狂妃

    妖魅狂妃

    十二岁他成为她的师傅,不负责任却又在背后为她提心掉胆。十五岁立下誓言要娶她为妻,三年后却等来他与别人的婚讯。她本是二十三世纪的杀手女王,被人算计!一朝穿越,成为废柴小姐。但她没能想到会动情,她天资傲人,灵兽、修炼、炼药师都有,修炼速度完全碾压天才,药魔为她炼制一大半药。可是,听到他的婚讯,心中犹如千刀万剐般,到他大婚那日,当众抢亲,却换来一句“我不认识你”登上万人瞩目的圣君之位,他来求药救他的妻子,给就是了。三年后他来提亲,直接叫人轰出去……赴汤蹈火爱恨纠葛我从不信天命,天挡我,我就逆天!
  • Ship of Gold in the Deep Blue Sea
  • 死丫头,你给本尊死回来

    死丫头,你给本尊死回来

    大雪中,我死死咬着嘴唇站在他身后,注视着他的背影。他对我来说是那么的近,但又那么的远。曾经的曾经,也是这样的大雪,也是同样的地方……“喂,安俊熙,恶魔”我冲他叫道。“嗯?”他应声转过头来,砰的一声,雪球正中脸上。“死丫头!竟敢用雪球来打本尊!你给我过来!”我们就这样嬉戏着,打闹着。这场雪将永存于我心中,而且……这将是我心中最美的一场雪……
  • 跃上葱茏

    跃上葱茏

    本书作者是一位笔耕不辍的学者型官员,退休后仍坚持躬耕文亩,此书便是他近三年的散文随笔精选,共60篇。其中有对工作的思考,更多的是观察社会、品位人生之感悟,不乏史家智慧、学人襟抱、草根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