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15900000006

第6章 货币的起源和效用

分工完全确立之后,一个人自己的劳动产物就不能完全满足自身的需求了。他所需求的大部分物品,都是别人的劳动生产物,他必须要用自己劳动产物的剩余部分去交换,才能满足需求。于是,所有人要想生活,都要依赖交换。换句话说,所有人在一定程度上都成了商人,而严格地说,社会也就成了商业社会。

但这种交换力的作用,在刚开始分工时往往很不明显。比方说,甲持有某种自己消费不了的物品,而乙持有的物品却不够自己消费。这时,甲自然乐于卖出自己手中剩余物品的一部分,乙也乐于购买甲的这一物品,但因为乙手中没有甲现在需求的物品,所以他们仍然不能达成交易。又比方说,屠户把自己消费不了的肉放在店内出卖,而酿酒家和烙面师刚好都需要一份,他们自然愿意购买,但假如他们只有各自的制造品可供交换,而屠户现在需要的麦酒和面包又得到了供给,那么,交易同样不可能达成。此时,屠户对酿酒家和烙面师来说,就不能算是商人,酿酒家和烙面师也不是屠户的顾客。这么一来,他们就不能为对方提供帮助。

自从分工确立之后,避免这种不便的方法,就被善于思考的人想出来了。他身边不但带有自己的劳动产物,还有一定数量的某种物品——在他看来,拿着这种物品去交换任何生产物,都不会有人拒绝。

人们为了找到这种不会被任何人拒绝的物品,先后想到并用过了种种物品。据说,在未开化的社会里,牲畜曾是商业上的通用媒介,也就是牲畜可以用来交换各种物品。显然,牲畜是极不便的媒介,但我们发现,古代交换的评价标准,却往往是牲畜的头数。荷马20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迪奥米德的铠甲仅仅值九头牛,格罗卡斯的铠甲却值一百头牛。”据说,作为商业交换媒介的物品,阿比西尼亚21用盐、印度沿海某些地方用某种贝壳、弗吉尼亚22用烟草、纽芬兰23用干鱼丁、英国在西印度的殖民地用砂糖,其他若干个国家,则选用了兽皮或鞣皮。据我所知,苏格兰有个乡村,现今还在用铁钉作为媒介来购买麦酒和面包。

然而,由于种种不可抗拒的原因,金属最终成了所有的国家都决定使用的媒介。金属与其他任何货物相比都不逊色。它不易磨损,不仅具有很强的耐久性,还能全无损失地任意分割,而且分割之后还可以再熔回原形。金属的这种性质,是其他一切有耐久性的物品都不具有的。因此,金属成了商业流通中最适宜的媒介。

比如,假设只有用牲畜才可以换食盐,那么想购买食盐的人,一次购买食盐的价值,势必要相当于整头牲畜才可以。因为,他用来购买食盐的牛或羊不能分割,就算可以分割,也不能再复原了。同理,如果他想购买更多的食盐,比如两倍或三倍多的分量,那么也只有用两三头牛或羊来交换才可以。相反的,假设他用金属与别人进行交易,那么他可以只按照自己目前需要的分量,分割出与该分量价值相当的金属给对方。这样一来,就解决了用牲畜来交换时所带来的问题。

至于选择哪种金属,在各个国家也并不相同。古斯巴达人24用铁;古罗马人则选用了铜;而所有富裕的商业国,却选择了金银。金属在最初用作交换媒介时,都是未经铸造的粗条,且没有任何印记。古代历史学家蒂米阿斯记载过这方面的情况,普林尼盖乌斯·普林尼·塞孔都斯25(公元23年或24年—79年)还引用他的话说:“瑟维阿斯·图利阿斯时代的罗马人,还没有开始使用铸造货币购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当时当成货币使用的物品,都是没有刻印的粗铜条。”

金属在这种粗陋的情况下,有两种极大的不便:第一,不方便称量;第二,不方便化验真假。

作为贵金属,在分量上哪怕有少许差异,在价值上也会有很大的差别。但是,要想精确地称量这类金属,至少需要有极其精密的砝码和天平,金的称量尤其如此。诚然,如果是贱金属,那么就算分量稍微差一点,其价值也不会差太多,因此没必要仔细称量。但是,对一个穷人来说,如果他每次只买卖价值一个铜板的货物,那么每次都要把这一个铜板称来称去的,不免会让他觉得极其麻烦。

化验金属的真假,更是困难而又繁琐。要想得到可靠的检验结果,就得取出金属的一部分,放进坩埚,再用适当的熔解液熔解。在铸币制度实施以前,人们为避免遭受极大的欺骗,只能使用这种困难而又繁琐的检验方法。人们售卖货物时所得的一磅金属,表面上很像纯银或纯铜,但是其中却可能混有最粗劣、最低贱的金属,与货物的价值根本不相当。

这一弊端影响了交易的便利性,阻碍了各种工商业的发展。所以,进步的国家都认为有这样一种必要,就是把通常用来购买货物的特定金属,分成一定分量并加盖公印。于是,就有了铸币制度,被称为造币厂的官衙也出现了。铸币制度与麻布和呢绒的检查制度类似。检查官的任务,就是通过加盖公印来确定货币金属的分量、划分货币金属的品质。

最初,在货币金属上盖公印,目的似乎都在于确定金属的品质或纯度,它们是必须确定而又最难确定的。当时的公印,类似于今日在银器皿和银条上所刻的纯度标记。类似的还有只刻在金块一面而不是全面覆盖的西班牙式标记,它也只是确定了金属的纯度,没有标明金属的重量。《旧约全书》26中记载:亚伯拉罕为了得到伊弗伦的马克派拉田地,用了400舍克尔的银子作代价。当时在商人中间流通的货币,据说就是舍克尔。但是,当时的金属货币流通都只论重量而不论个数,就像今日的金块、银条的授受一样。据说,撒克逊人27入主英格兰时,其征收的岁入不是货币而是实物,即各种粮食。到了征服王威廉一世时期,才首次以货币缴纳税收。当时纳入国库的货币,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也都是按重量来计收的。

要毫无误差地称量金属,不但非常麻烦,而且极其困难。人们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引出了铸币制度。铸币的两面都被盖住,有时就连边缘也会被盖住。刻印铸币时,金属的纯度和重量都得到了确定。从此,铸币就全都以个数来授受,从而免除了称重量的麻烦。

看样子,铸币的名称原本是要表明金属的重量或数量的。罗马从瑟维阿斯·图利阿斯时代开始铸造货币,当时的罗马币阿斯(AS)或庞多(Pond),都含有1罗马磅的纯铜。就像我们的特鲁瓦28磅那样,阿斯或庞多也分为12盎司29,每盎司阿斯或庞多含有1盎司纯铜。爱德华一世30时期,1英镑含1陶尔磅银,1陶尔磅似乎要多于1罗马磅而少于1特鲁瓦磅。直到亨利八世亨利八世是英国都铎王朝第二任国王(1509—1547年),也是爱尔兰领主。亨利八世31第18年(1526年),英国造币厂才开始采用特鲁瓦磅(特鲁瓦是法国的一个城市,位于法国东北部的香槟省,是当时一个有名的市场,其中不断有欧洲各国的人民出入,因此,大家都熟悉并尊重它所采用的衡量标准)。查理曼大帝32时期的法币利佛(Liver),含有银1特鲁瓦磅。

从亚历山大一世33到布鲁斯时期,1磅苏格兰币,含有与1磅英币同重量、同纯度的1磅银。英格兰、法兰西和苏格兰所采用的便士,初期都含有重1/20盎司,或1/240磅的银。作为重量名称的,最初似乎还有先令34。亨利三世35时期,法律规定:当1夸脱36小麦价值20先令时,价值1个铜板的上等小麦面包,要达到12先令4便士的重量。但是,便士对磅的比例,似乎比先令对便士、先令对磅的比例要稳定。在古代法国,苏(Soul)或先令所含的便士也不稳定,5便士、12便士,甚至20便士乃至40便士的情况,都出现过。在古代的撒克逊,其1先令的含量的变动,大抵与其邻国法兰克37的先令变动情况类似,甚至在某一个时期内似乎只含有5便士。

在法国,自从查理曼大帝时期以来,镑、先令或便士虽然在价值上有很大变动,但彼此间的比例却几乎和现在一样,没有多大的变动。这种情况,也出现在自征服王威廉第一时期以来的英格兰。

我相信这么一点:世界各国的君主都是贪婪而偏私的,他们欺骗臣民,次第削减货币最初所含金属的真实分量。比如,罗马共和国后期的阿斯,竟然减到了当初的1/24,虽然名为1磅的含量,实际上却只有半盎司。又比如,现在的镑和便士,英格兰的镑和便士大约只相当于当初的1/3,苏格兰则减到了当初的1/36,法国甚至减到了当初的1/56。

君王和国家采用这种办法,就能用较小量的银来偿还债务、履行各种契约。事实上,他们剥夺了债权人的一部分应得权利。君王拥有这样一种特权:用同样金额的新贬值币来偿还货币改铸前的欠款。现在,政府采取这一削减货币分量的措施,就是把这种特权推广到了国内其他的债务人身上。这一有利于债务人的措施,实际上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它对个人财产所产生的影响,有时甚至比公共大灾祸所产生的还要大得多、普遍得多。

但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货币还是成了一切文明国通用的商业媒介。自从货币出现之后,一切货物都能通过它进行买卖。

人们在进行交换时,不管是用货币交换货物,还是用货物交换货物,都要遵循一定的法则。这些法则,决定了商品的相对价值和交换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价值”这个词有两个不同的意思,一个是物品的效用,一个是由于占有某物而获得的购买他种货物的能力。我们称前者为使用价值,后者为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不一定有交换价值;反过来,交换价值很大的东西,也不一定有使用价值。比如水,它虽然具有最大的用途,却不能用来购买任何物品,也不需要用任何物品来换取它。相反的,金刚钻虽然几乎没有使用价值,但是要想拥有它,却需要大量的其他货物。

阐明以下三点,有助于我们探讨支配商品交换价值的原则:

第一,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是什么,即什么构成了一切商品的真实价格?

第二,真实价格由哪些部分构成?

第三,有时,真实价格的一部分或全部,会高于自然价格或普通价格,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什么?也就是说,是什么原因使商品的市场价格或实际价格,有时不能与其自然价格恰恰一致?

在下面的三章里,我将竭力详细说明这三个问题。不过,为了把问题阐述明了,有些地方难免会有些啰唆,请读者忍耐;而面对一个极其抽象、复杂的问题时,即使殚精竭虑地想要把它阐述明白,也难免说得不够清楚,请读者细心体会。

同类推荐
  • 未来三十年

    未来三十年

    本书是中国问题专家郑永年立足国情、前瞻趋势之作。十八大绘就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两年多的时间里,取得了很多成效,也出现了新的问题,比如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速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再低一些;运动式反腐,不断揪出大老虎,如何制度化,从而预防和遏制腐败,避免“亡党亡国”?目前的改革遇到了哪些新的风险?“一带一路”这个新战略的经济逻辑是什么,怎么有助于中国崛起?中国如何处理和周边国家的关系,美国重返亚洲,是在孤立中国吗?本书就是试图通过分析和回答这些新挑战、新矛盾、新力量出现的原因、目前的情势,以及应对的策略,对我们无法确定的未来给予更多的指导。
  • 笑话中的经济学

    笑话中的经济学

    经济学是研究人的行为活动的学问。具体说来,就是研究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果,如何在各种可能的选择中,在各种主观与客观、自然与人际条件的制约下,选取代价最小而收效最大的那种选择。本书可谓是雅俗共赏。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可以借助一个个笑话所蕴涵的道理,轻松地理解原本“深奥”的经济学原理,满足“学点几经济学知识”的愿望;对于经济学的专业人士来说,读这本书则可以增加一个新的认识角度——原来经济学也可以如此“演义”,如此“娱乐”,权当闲暇之余的休闲阅读。
  • 深圳经济特区年谱(1978~2018)(全集)

    深圳经济特区年谱(1978~2018)(全集)

    本书记录的是一座年轻而充满创造力的城市——深圳的不同寻常的令世人瞩目的成长历程。在中国历史上,恐怕还没有哪座城市能像她那样,以其自身的诞生预示着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没有哪座城市能像她那样,以其自身的发展体现、引领着整个国家制度变迁的方向,并创造着一种崭新的富有绩效的社会发展模式;更没有哪座城市能像她那样,以其自身的不断变革书写着社会转型的奇迹,并在创造财富的同时创造着创新的观念、精神和理念。
  • 农村微型金融机构风险生成机理及控制路径研究

    农村微型金融机构风险生成机理及控制路径研究

    农村微型金融机构风险生成机理及控制路径研究农村微型金融机构风险生成机理及控制路径研究
  • 舒立观察:中国十年之真问题

    舒立观察:中国十年之真问题

    中国的法律体系如何逐步健全;金融改革如何能走得更远;重大民生问题如何妥善解决;行政性调控如何淡出,市场化调控如何跟进;在全球化时代,中国想要什么样的世界,世界想要什么样的中国……复活风云激荡的过往事件,重现载沉载浮的财经人物,总结中国十余年来在政治经济诸多领域所取得的重大进步,激发人们继续前行的勇气……新闻本身是易碎的,但新闻记者对于永恒性的追求是始终不渝的。
热门推荐
  • 菜园子里的青菜男孩

    菜园子里的青菜男孩

    春雨像香甜的奶汁,滋润着菜园子……蔬菜娃娃们伸出了小胖手,接着雨滴,喜悦地接受沐浴——在雨水中,他们的叶芽迅速增长,叶片在增多。这是紫紫村五月的早晨,天亮了,炊烟的香气低低地缭绕在各个房舍周围,石头房子里散发出家庭和睦的芬芳。紫紫村山坡上的野花,正开得一片笑声。“爸爸,快看啊!紫紫村多美啊!”天空的云朵上,一个小男孩说。高空雨云之上,天是晴朗的。只见一个小男孩穿着金色的纱袍,像云朵上的金光。他俯瞰大地的神态,充满了甘甜的爱。“是啊,孩子!——但是,你得下去,去到那里的菜地上。”
  • 我欢就好

    我欢就好

    个性独立张扬的一群女孩,以唐未欢为中心的友情圈子,叛逆而乖戾的青春时光。她们相遇,相爱,从年轻的十七八岁长成渐渐温顺美好的样子。年轻时爱过的男孩子,如同山底溪水里最清亮的黑石,铭记整个年华中央。我欢就好,是一句苦禅,只有错过,才会懂得。尽管说出口,那么的骄傲,那么的嚣张,可我们的青春,就应该是这样的。
  • 圣魔

    圣魔

    他前世是一位强者,因意外而死,醒来后却成为灵云宗一名废材弟子,更被人诬为魔道,一场所谓名门宗派与正道弃徒之间的大战,看似不可避免。我心向圣,奈何成魔……切看他如何举世与敌,如何捅破这天地间的黑暗!
  • 末世生死游戏

    末世生死游戏

    末世不是消失,只是迟到了,只不过这样的末世跟人们猜测的并不太一样,好像还透着股‘脉脉温情’?林南从十天后重生回来,回到了末世当天,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让前一世选错了职业而死去的兄弟重蹈覆辙,这一刻,数据化的末世展现了它的狰狞。
  • 中印经济转型与发展模式比较

    中印经济转型与发展模式比较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都进行了一场力度空前的经济改革,这一改革的结果是导致了二战以来世界经济史上意义重大的事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大国同时出现经济的高速增长,并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 中学生最爱读的心理呵护书

    中学生最爱读的心理呵护书

    中学生大都处于青春发育期,是生理、心理从未成熟向成熟,从未定型到定型急骤变化的时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为了增加青少年的心理学知识,提高他们抵抗心理疾病的能力,我们撰写了这本书。主要介绍了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涉及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心理、考试心理、情绪心理、气质与性格心理、青春期心理、人际交往心理、上网成瘾心理等。真诚希望此书能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排除万难,化解心头疑虑,做自己成长的主人,让每一个人都带着健康的心态去奋斗拼搏,携着美好的情感去享受生活。
  • 《古兰经》注释研究

    《古兰经》注释研究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止。史料表明,《古兰经》问世以来文本从未变化,变化的是对它的注释。因此,自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注释《古兰经》伊始,历代注释家基于经训教义原则,秉承注释学术传统,发扬文化创制精神,与时俱进地解读着《古兰经》的微言大义,揭示着《古兰经》的经义经旨,从而使伊斯兰教始终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程,使伊斯兰文化生生不息,不断发展。
  • 大乘经纂要义一卷

    大乘经纂要义一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噬灭剑神

    噬灭剑神

    世人皆求仙魂传承,唯我独得剑神传承!少年易逍遥,掌控吞噬与毁灭之力,修炼天地最强剑道,噬天灭地,一剑逆天!剑斩,毁灭苍穹!掌落,吞噬天地!拳轰,破尽万法!
  • 重生之天价帝姬

    重生之天价帝姬

    她,古武家族的继承人,中西合璧在手术台上的与阎王夺命的国之圣手,Z国高级特工组组长,SSS黑市赏金猎人,世界黑金杀手榜第一人,却在一次暗杀中,与飞机机毁人亡。一朝穿越,变成了无父无母,在相府中女扮男装最低等的烧柴“小子”!望着水中黑不溜秋,面瘫的自己,心中顿时有万头草泥马奔驰而过,乌云满天,心中不甘,所以,她离开了相府。且看她如何手掌乾坤,白骨生肉,在古代一览风云,看尽世间江山百媚千红!(本文纯属虚构,细看慢品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