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生活的匆忙和快节奏,城市的喧闹和躁动,使我们根本无法静下心来思考这些本应该经常思考的问题,但是,生活本身打破了我们生命的宁静,显得异常的不真实,使我们的生活像是在虚幻中一般。
这些,都因为我们的生活过于复杂,因而,我们即使已经拥有了幸福,也来不及享受,这也就是我们现代人最大的悲剧所在。
当我们的孔圣人几千年以前一个人站在河边时,看着那滔滔不绝的河水默默无语、无休止地东流的时候,发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慨叹。这是一个人对于岁月、对于自然、对于时间、对于生命等,所进行的最深刻的思考,也是最伟大的思考。
屈原当年被放逐,过着一种屈辱的流放生活。这位一心一意地为了国家利益的人,竟然遭受到这样的境遇,其心情我们自然可以想象,但是,屈原就是在这种孤独中,向天发问,写下了一篇篇万世流传的诗篇。
静下心来问问我们自己能够做到这些吗?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即使我们有孔圣人那精辟、深邃的思想,有屈原的才华,我们现代人也不能拥有孔圣人和屈原的那种精神和感觉。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人很少能够静下心来细细思考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现代社会带给我们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物质上的丰富,但却使得我们的精神世界一天比一天更空洞、更苍白。
我们每个人都会走过很多地方,不经意间可能会注意到,有许多地方的人,他们没有丰富的物质生活,有的地方甚至是十分匮乏的,但是,他们却更能体现出他们自身的价值,更悠闲,也更平静,他们比我们更能体会出生活的美。自然生活原本就是简单的,但是,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生活鼓励我们去进行激烈的竞争和一忙再忙。所以,在这种热闹的生活中,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再去享受外面的阳光、雨露,更听不到大自然的声音,甚至,我们就连听一声鸟鸣也渐渐成为了一种奢侈。频繁的社交和不停在催促我们的电话铃,以及每天都陪伴着我们的电视节目,使我们想孤独都做不到。
如果我们越是想不同凡俗地去追求伟大,我们也就越孤独,孤独使我们更加深刻、更加明智地观察生活。
人类的孕育过程就是孤独的,在母体中我们要独自进行孤独的预演,而不像浮游生物那样,从生命形成的一刹那,就生活在一个群体中,处于一种“社会化”的状态,因此,伴随我们人生的,除了“社会”之外,还有孤独。这种深层次的孤独促使着我们在生活中要有适当的“孤独”,要学会一个人独处。
学会适当地独处,对于培养一个人的沉思气质和培养一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习惯,都有很大的好处。
我们是社会中的一分子,是需要在一定的社会里才能健康成长的。我们可以看看身边的孩子,他们在婴幼儿的时候,总是很喜欢一个人玩耍,即使有家长或别的小朋友在场,他也很少顾及,这或许就是孩子在母体中独处的一种记忆吧!
生活中,老人不喜欢孤独,但他们却喜欢独处,可能是对母体中独处的一种美好回忆。可以看出,在生命的起点和终点,我们都表现出一种生命原本的色彩,这不能不说是个很有趣的现象。
对于生命的感悟正处于两极的孩子和老人,他们对于生命的感悟,肯定会比其他年龄段的人更独特,更深刻!
我们提倡的“适当的孤独”,目的是和诸如幼年丧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以及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被抛出人群的茕茕孑立的孤独相区别。“适当的孤独”,是容纳难以摆脱情感的舞台,是人生某种独特价值的秘密阵地。这种孤独,在繁琐的世界中寻找简练,在喧闹中寻找安静,在违心的随俗中寻找自洁,在不平的人生遭际中寻找平静,在世俗的冲击中寻找脱俗。可以说,适当的孤独是我们人生的一种修炼。
适当的孤独,是推动人类文明、修炼我们人生的一种内驱动力。适当的孤独,不是陷入某种所谓的境界中而无力自拔,这种所谓的境界不是一种人生境界,而是对人类理性的弃绝,对“红尘”的厌恶。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避开纷杂的人事,在劳碌了一段时间后,在某个安静祥和的环境中,一个人静静地待一会儿,什么都可以想,也可以什么都不想;不想做的事不做,不想说的话不说,不想见的人不见;不去想人世间的那些尔虞我诈,只有一个人的世界,这是不是人生的一种简单之美,一种境界呢?
在适当独处的时间里,我们可以好好审视一下自己过去的人生,也可以好好设计一下自己未来的美好人生;我们可以想想自己过去的人生中,哪些人、事、物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感情,又有哪些人、事、物使我们不堪回首;我们也可以像世间所有的杰出人物一样,热情奔放地面对生活,同时又与自己的心灵悄悄对话。
当然,我们不会忘记,我们的“适当的独处”并不是目的,不是为了远离人间,恰恰相反,适当的独处是为了更多的人能够真正享受到生活的简单之美,是为了更好地同世间的人同歌共舞,是为了在人间更好地腾飞。
抛开思想中的抗拒
既然我们被自然赋予这样神奇的力量,
我们就应该开发我们的大脑,
脑子是不会被塞满而不会动的,
脑子只会越用越灵,
所以我们每一次的思维都是在给脑子加油,
经过润滑的大脑更能适应自然的变化,
人类也才会有更强大的生存本领。
我们的力量来自哪里?人类的肢体构造与动物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优越的地方:我们人类的眼睛,比不上鹰隼眼睛的锐利;人的手掌和牙齿,比不上虎豹的利爪和牙齿;人的耳朵,比不上蝙蝠,听不见许多小动物都能感知的超声波;人的双脚,追不上奔跑的麋鹿;至于嗅觉,我们人类的鼻子都赶不上狗的鼻子……生物学家们认为,人的每一种生理器官都不具有“特异性”,即都不是用来专门做某一件事情的。
人类的器官似乎适合做任何事情,但是,任何事情都做得不是十分完美,至少与某些动物相比是如此。这种生理器官的“非特异性”为人类的发展和进化提供了无穷的可能性,但是,如果仅仅依靠这些平常的器官,不用说征服自然,就连人类自身的生存,也会遇到很大的阻碍。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强有力的剑齿虎却早已绝迹,而人类现在还活在世上呢?道理很简单,因为它们不识字,没有思想,而我们人类识字,有思想。
很显然,人类的神奇力量来自头脑,而非肢体,是人类头脑所独有的思维功能。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曾经说过:“人不过是一株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可是,人是会思维的。要想压倒人,世界万物并不需要武装起来;一缕气,一滴水,都能置人于死地。但是,即便世界万物将人压倒了,人还是比世界万物要高出一筹;因为人知道自己会死,也知道世界万物在哪些方面胜过了自己,而世界万物则一无所知。”
的确,人类利用思维的力量,只需挖一个陷阱,在陷阱口上盖些茅草,便能让最凶猛的野兽束手就擒;看到天然的森林大火,人类利用思维的力量而想到保存火种,进而钻木取火;利用思维的力量,人类首先在头脑中设计出千万种自然界并不存在的奇妙玩意儿,并把这些玩意儿变成实实在在的东西,才得以把整个地球折腾得天翻地覆……
人类的每一种进步,每一种行为,都与自己的思维能力脱不了关系,离开了思维,人也就不成其为人了。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许多历史学者,都把“思维能力”理所当然地包括在“人”的定义里边。
有一位古代希腊的思想家在回答“什么是人”这个问题时,把“人”说成是“无毛的两足动物”。这种回答遭到另外一些思想家的否定,有人把一只公鸡的羽毛全部拔光,指着鸡对众人说:“看看,这就是他所说的‘人’!”
人与其他动物相比,人具有思维能力,这一点就显得特别突出。到目前为止,类似的思维能力我们在其他动物身上还没有发现。某些较高级的哺乳动物,像猩猩、海豚之类,虽然也具有一定程度的知觉、学习和推论的能力,但还远不足与人类相比,更无法被称之为“思维能力”。这也许是造物主的有意安排,也是对人类的无比恩宠。
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如果多数动物具有与人类相仿的思维能力,那么地球上会变成什么样的情形呢?即使一只小小的蚊子或者牛虻具有了思维能力,也足以把人类搅得终日不得安宁,更不用说豺狼虎豹之类的大动物了。
我们不需要锋利的牙齿,只需要保持我们锐利的才智。要找出旁人已经想出的成果,然后我们也许能够想出比他们更好的主意。这就是为什么其他的动物包括一些大型凶猛动物已经灭绝,而我们人类得以生存的许多原因。我们如果停止运用智慧,就有可能沦为过时的废物,和其他废物一样,被灰尘封闭起来。
有这样一个故事:
大量欧洲人开始涌入澳洲开拓殖民地时,有一个在澳洲奋斗多年的冒险者,穷困潦倒,一事无成,以至于流落街头,无家可归。有一天,他偶然在海边捕到一条大鲨鱼,他发现鲨鱼肚子里有个小皮包,包内有一张几十天前的英国报纸,报上报道说英国和一个国家爆发了战争。从这条信息他想到:战备物资需要大量羊毛,羊毛价格肯定会上涨,而在当时,澳洲的羊毛严重滞销,价格极低,甚至是没有人愿意收购。而从英国开来澳洲的船,至少还要再过一个星期才能到达。于是,他开始大量收购羊毛。过了一星期后,传来消息,许多经商的人都转把生意转向做羊毛,羊毛价格直线上升,这位冒险者靠这条信息一夜之间成了百万富翁。
一张看上去不起眼的旧报纸上的消息,却蕴藏了巨大的商机,但这商机需要人去发现。罗曼·罗兰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套用罗曼·罗兰这句话,我们说,世界上不是缺少商机,而是缺少发现。
在纷扰繁复的现实生活中,商机时时、处处存在着。涛走云飞里,花开花谢时,都可能孕育着商机。而要觅得商机,把握商机,就必须善于在多变的世界里洞微烛幽,见微知著,及时获取有用的信息,不断地与自身实际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只有这样才能抓住稍纵即逝的商机。
墨西哥爱尔·基琼火山在1982年2月爆发了,它喷出来的大量火山灰经久不散,遮天蔽日。敏感的美国学者判断,明年世界许多地方将发生更多的自然灾害,肯定会出现气候异常,而且还预测到,全球的农作物都将歉收,粮食价格在世界范围内都要上涨。美国由于上年储有大批的粮食,所以他们决定减少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以刺激粮食价格的上涨。第二年,气候异常造成了世界粮食产量严重下降,美国成为了唯一的粮食出口国。由于粮价上涨了1.6倍,美国使出了可谓一箭双雕的计策,迫使苏联不得不削减军费,用大量外汇去购买粮食。
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的女婿李光前,是新加坡的华人企业家。一次,一位英国商人要回国,打算以10万元价格把1000英亩橡胶园卖出。调查之后李光前决定购买,但他的岳父陈嘉庚先生却极力反对他。因为有猛虎经常在橡胶园附近出没,会危害人的生命安全,所以许多工人都不敢去割胶,这样即使再便宜的橡胶园,也没有什么价值。而通过调查李光前了解到,政府已经计划在该橡胶园附近修建公路,有了公路,人来车往,老虎不会再出现了,慢慢就会绝迹了。分析后李光前认为,橡胶园价格肯定会涨起来,因此,他坚持己见,筹钱把橡胶园买了下来。李光前的预言不久就变成了现实。政府在此橡胶园附近修建了公路,立马橡胶园价格暴涨了2~3倍。1928年,李光前以大约40万元的高价把这个橡胶园售出。这样,在短短的一年内,李光前就净赚了30万元左右,他用这笔钱创办了自己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