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59200000001

第1章 向全世界证明,不如向自己证明

不知道你有没有那样的感觉:内心深处很渴望得到认同,努力拼命,努力做很多事情,却发现这个世界对自己的回应并不清晰。拼了太久,努力了太久,难免疑虑难免彷徨,甚至还可能自我怀疑,觉得自己做事儿的方式不对,或者根本就选错了一条路。

我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做了网站编辑。本以为不管怎样,都是在向着自己渴望的方向努力着。可实际,网站内部偏重销售,几乎全员销售,就连网站编辑和后台的存在都是为销售服务,绝对的功利,编辑、记者写的文章全是软文,为收益服务。

我是中文专业毕业,心底还有那么一点儿对文学的热情,虽然毕业的时候已经遭遇了文学坍塌的现实,可我依旧愿意为最初的梦想去做些尝试,不愿意把自己的人生陷在这软文广告的泥沼里。

恰好这时候,我遇到一位大学时的老师。在大学的时候,他的课我拿到了最高分,也是大学四年我个人的最高成绩。那位老师在一家公司担任职务,从他那里,我得到了公司招聘的信息,便投简历,一层层面试,获得了一个编辑职位,也就是我现在任职的公司。

大家都讨厌这个人情凉薄的社会里,充斥着“关系”的血脉。什么都靠关系,什么事儿都在酒桌上解决。我也讨厌。所以我不希望自己被认为是靠着关系才来到现在这个公司的。我也不希望因为大学师生的这层关系,给我的老师蒙羞。如果我做不好,我的一切错误,都会被放大,然后投射到他身上。这对他来说不公平,对我自己来说也不公平。

因了这层“关系”,那个热爱文学的我,在现在的公司摸着石头尝试找到出路。

刚开始,杂志创刊,每天编辑部都加班到很晚。主编和我们几个编辑讨论着杂志的框架和脉络,怎么搭建,怎么参考排版设计,怎么做自己的刊头LOGO,怎么让杂志行云流水贯穿一体。那时候常常是两个女编辑加班离开之后,我和主编两个还熬夜到晚上十点多才下班。

杂志刚开始做第一期,没有社会资源的我们,一本没有出刊更没有知名度的杂志,要想办法去联络艺人采访,压力多大可想而知。第一期杂志采访了两组艺人,一个是北京的punk乐队,一个是重庆的民谣乐队。北京的乐队经过联系搞定之后,发网络提纲过去采访。而重庆的乐队,因为距离近,我带着录音笔跑到他们的录音棚去找他们。

当时,我对录音棚所在的地方不熟悉,下了出租之后,走了好久才找到地方。我带着采访提纲,拿着录音笔,开始问问题。问到第三个问题时我才发现,录音笔没电了,根本没录上。我非常窘迫非常抱歉地掏出手机,要求重新录刚才录过的问题。艺人明显是不愿意的,可为了稿子,我还是强忍着请求他给重新录了采访。

第一期杂志出刊之后,总编们觉得杂志整体效果还不错,排版设计虽然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但那么短的一段时间就做出第一期试刊,也是很不容易的。总编夸赞了主编,没有任何人提到那个专题里,我为那两个稿子付出的心力。

我心里觉得,自己做了很多事情,就应该让所有人都知道,可事实并非如此。付出不被知道的那种不平衡感,让我特别落寞。

可作为一个刚刚进入公司没几个月的编辑,渴望证明自己的能力,渴望摆脱“关系户”的嫌疑,我没有太多的时间来让自己失落。后来采访台湾画家弯弯,她当时刚好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里演沈佳宜的闺蜜,而后带着自己的漫画新书来大陆宣传。

我一个人去联系采访,采访完之后,对方的出版人要求要寄样刊给他们。我答应下来,留了对方的联系方式。最后杂志出刊,我不知道应该走怎样的程序去给对方寄杂志。新到公司,不想也害怕给任何人添麻烦,于是,我自己找顺丰快递给对方寄了杂志。几十块钱的快递费,自己承担了,没有对公司的任何人说。

我当时只是想,要把事情做好,不要麻烦公司任何人,想让受访者也得到满意的答复,不希望因为这件事让公司觉得我添了麻烦,或者几十块钱都要去找他们报销。

刚到公司时,我做了很多很多这样的事情,没有人看到,也没有人响应。到最后忽然发现,几乎没有人提及我可能因为是公司一领导的学生,靠着关系进的杂志社。好像所有人压根儿就没有在意我。

做了那么多的事情,不过是一场一个人的战斗。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战斗,只要你不太low、不拖大家后腿,没有人会注意到你。你优秀或许他们看到了,或许没有看到,但他们没有理由站出来,高声地向所有人表彰你。那只是你的工作,你做的一切都是你分内的事。而杂志社的每个编辑,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事情,有着自己的理想,没有人有理由花费哪怕一点点时间去看着你如何证明自己,证明自己有能力留在这里,证明自己是一个合格的或者说优秀的编辑。

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从内心深处放弃了证明自己的念头,轻松地去做每一件事,该拼命依旧拼命。内敛和拼命交织的自己,不会再探头看身边勤勤恳恳工作的每个人是不是有看到我在闪光。

我们这代人生在一个繁华的时代。整个大环境虚浮繁荣,很多行业在互联网的冲击下面临着很多的难题。我们每个个体都不得不在这样的环境里争取更多更好的生存、发展空间。大家压力都很大,每个人都在拼命。

我自己也在努力地拼命。

当放下要向别人证明自己的念头之后,我心底的理想才渐渐浮出水面。少年时的文学梦,把自己推向了中文专业这么“中二”的学科,大家都在朝着钱看,我却是大学时我们班仅有的六个第一志愿填报中文专业的人之一。我喜欢文学,热爱文字,渴望在编辑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成绩。可渴望远远不是现实,一切都得靠自己争取,尤其是在传媒业濒临坍塌的环境里,要想取得成绩,你就得比以前的同行和前辈们更努力。

我开始做很多自己曾经渴望的事情,拓展自己手里的媒体资源,出版公司资源,联系艺人、作家、画家等名人的采访,写文章给其他媒体投稿。我进杂志社的时候恰逢年底,没几个月就年终了。年终大会上,我做了一个默默无闻的小编辑,在角落里给前辈们鼓掌。到我在杂志社工作满一年时,我把我一年的工作,一年的努力,一年的追求写在年终总结上时,在同时进入杂志社的那一批编辑里,唯独我一个人获得了编辑中心的“十佳编辑”的荣誉。和我同时获奖的其他人全部都是前辈。

有些受宠若惊,可又觉得,好像这一切确确实实都是自己努力在做的事情。只是恰巧,这些默默自我追求的努力,被领导发现,点了个赞。

人生就是这样,当你渴望向所有人证明自己的时候,你的出发目的就已经走偏了。你做的每件事,都是在看周围人的脸色,看自己这样走一步是不是别人期望的样子。而当你放下一切压力,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努力提升自己的时候,所有的默默无闻才真正地有了价值。

同类推荐
  • 奔跑者

    奔跑者

    本书是女作家塞壬历年散文选集。多年流浪生活赋予了她独特的人生与文字。而今在中年继续锻造与沉淀的作者以这本名为《奔跑者》的集子,讲述一个不甘的“我”向那个沉沦而麻木的“我”的警醒与痛击。她将再一次地无所畏惧,重新成为那个被文字信赖的奔跑者。
  • 人生如一梦

    人生如一梦

    一个年轻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有这样的师长关爱、扶持,哪怕是呵斥,那是何其幸运的事情啊。难怪黎烈文、萧军、萧红、黄源这些人一辈子都忘不了鲁迅。当然,还有巴金。巴金与黎烈文从相识到相知也与鲁迅有着直接关系。他们的第一次见面是1933年,黎烈文为《申报·自由谈》托人向巴金约稿,两个人渐渐成了朋友。巴金在《申报·自由谈》上发表过《薛觉先》、《游了佛国》、《三等车中》等“旅途随笔”。后来黎主编《中流》,巴金收在《短简》中的很多自述文章,如《我的幼年》、《我的几个先生》、《我的路》、《答一个北方青年朋友》、《答一个“陌生的孩子”》等都发表在这个刊物上。然而,真正将这批年轻作家聚拢在一起的是鲁迅巨大的精神感召力:“那时几个熟人都在编辑文学杂志,在《作家》(孟十还主编)、《译文》(黄源主编)、《文季月刊》(靳以主编)之后,烈文主编的《中流》半月刊也创刊了。
  • 新月集(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新月集(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新月集(The Crescent Moon,1903)主要译自1903年出版的孟加拉文诗集《儿童集》,也有的是用英文直接创作的。诗集中,诗人生动描绘了儿童们的游戏,巧妙地表现了孩子们的心理,以及他们活泼的想象。它的特殊的隽永的艺术魅力,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纯洁的儿童世界,勾起了我们对于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本书是一部诗坛圣者的巅峰之作,一首母爱与童真的不朽乐章,一幅梦想现实交织的绚丽画卷。
  • 零件

    零件

    《零件》一书收集了作者6年来在博客上所发的随笔,内容涉及文学、艺术、人生感悟、收藏心得等共202篇。对于该书的出版,杨森君表示,在以往的写作中,我们宁夏还没有人将其博客随笔整理成书籍出版,这次也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杨森君认为,在新媒体时代,博客在生活中的作用已经不容忽视,自己在有感而发时,将这些感慨记录在博客之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再翻看过去的博客内容,觉得有些感悟还是特别深刻,故将博客上的内容加以整理,集结成书。
  • 闲情漫寄

    闲情漫寄

    收录了作者自1988年12月至2015年12月间的300多首诗词,都是古体诗。有古风,有近体;或展现社会生活,或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思,包罗万象,感情丰沛。
热门推荐
  • 守望夏至的距离

    守望夏至的距离

    他缓缓地,缓缓地对我说,小夕,如果我不在了,去他那里,去秦悯哲那里。然后他的手,轻轻地,轻轻地从我的脸上垂了下去。就那样,无力地,垂落了下去。有眼泪,在我的瞳孔里被放大了。我的哀伤,在整个夏季变成了很厚地灰。但我知道,我们还得走下去,走那些未知的路,还有那些未知的人生。我抬起头的时候,夜色就沉了下去。沉在了我们身后的过往里。
  • 报予桃花一处开

    报予桃花一处开

    清明觉得她这一千三百岁的桃生中就败给了两句话:“我等你醒来,你要快快醒来。”这第一句是她灵智未开还是枝头酣睡的小桃花时迷迷糊糊听见的。“我来带你回家。”说这句话的人允诺护她永不凋零。两次,她都是一败涂地。最后一次,她把欠他的都还了个干净,舍心镇魔,万劫不复是她的选择。在那之后,天地同尊的青帝,一十七重天的主人——扶珏帝君不见了,而阴山之下,多了一个被压在大地狱里的神明万年后,不料她的命盘再起波折,这一次他不会再让人毁她,他找到她,就算魂魄尽散,他也要做到答应给她的永世安稳。
  • 重生之这个杀手萌萌哒

    重生之这个杀手萌萌哒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 倾世帝女乱天下

    倾世帝女乱天下

    王兄病重,她掩女儿身,被父王送去他国为质,为王兄寻救命之药,一朝十年,生死周旋。母妃离世,他却一跃成为无双太子,权利无双,师傅离世,他却再次成为一军少帅,名扬天下。一个为责任甘愿坠入阿鼻地狱,一个为心中所爱甘愿弃母仇,弃师命。叶浮清篇:若是苍天有眼,便不会让我冥冥之中遇到了白炎,却要不幸拉着他一起坠入这万丈深渊中来。白炎篇:若是遇到你,不幸要你受这万般艰辛,我宁愿我来承受,痛在你身更甚我自己千百倍--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失踪

    失踪

    原来花饰公司的生意做大了,竟玩空手道收了人家的合同订金玩人间蒸发,那家被骗的公司只好把气出在马胜利身上。马胜利赶到花饰公司,果然人去楼空。马胜利知道这个城市再也呆不下去了,他准备收拾行装,不经意地从破包里翻出那件准备买给杜鹃花穿的裙子,裙子依然如新,缀满金丝的裙子突然刺痛了马胜利的双眼,他想到该给谷雨打个电话,这段时间她为什么没给他来电话呢?不是说发现了杜鹃花吗?他按那天储存在手机里的电话拨过去。那边一个老太的声音说,这里是公用电话,你有什么事?
  • 人生学会随缘才能活得自在

    人生学会随缘才能活得自在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可谓有事必有缘,福缘、人缘、喜缘、机缘、财缘、善缘、恶缘等。万事随缘,随顺自然,这不仅是禅者的态度,更是我们活得自在所需要的一种心态。凡事既不妄求于前,也不追念于后,平淡从容,豁达乐观,随心,随性,随情,随理,人生学会随缘,才能活得自在。所谓“随缘自适,烦恼即去”,何为随?不是跟随,而是顺其自然,不抱怨、不急躁、不强求;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不消极、不偏执、不忘形。随是一种豁达,一份洒脱和一份人情的练达。
  • 回到山沟去种田

    回到山沟去种田

    文案一:3D魔幻城市逼死导航狗!只有回家去种田!种树,养鱼,遛狗,培兰,下河,跑山……在山沟里也能玩出多彩的人生!文案二:回岭新云认雨痕,到溪老叶缱乌村。山梅冷彻疏香寂,沟李夭秾乱雪陈。去尽远山随柳日,种开新菊待词魂。田中紫陌今何岁,也问桃溪避世人?文案三:好吧其实不会写文案……欢迎喜欢本书的朋友加群讨论:658021624
  • 无良宠妃:赖上傲娇王爷

    无良宠妃:赖上傲娇王爷

    一朝穿越,她意外成为丞相之女苏玲琅,而他,是高高在上的睿王沈墨昀。初次见面,沈墨昀板着脸对着她说:“不知廉耻的女人。”苏玲琅伸出纤细的食指,摇了摇:“不不不,我这叫帮你打开新世界的大门,懂?”第二次见面,苏玲琅一脸认真的问:“沈墨昀,你喜欢那些公主花魁吗?”“喜欢又如何,不喜欢又如何?”沈墨昀不置可否道。“不喜欢你可以考虑考虑我啊,我会吃会喝会暖床,还能给你当打手,打掉那些烂桃花,还有还有……”话还没说完,美男已远去,留给她一个潇洒的背影。高门闺秀,异族公主,江湖花魁,且看她苏玲琅如何消灭情敌,收服傲娇王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血渊古城

    血渊古城

    新来的老师戴着面具,手拿武士刀,他是谁啊?在云联里都敢与怜爱为敌,与无尽恶意一起喝酒,还有他那神秘的能力,敢自立为绝对中立,还有他的那段记忆,让所有人扑朔迷离
  • 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老龄问题研究

    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老龄问题研究

    “长者先幼者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1999年中国进入老龄社会以来,老龄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老龄化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话语。人口老龄化意味着什么?对城乡二元体制下的中国人有何影响?国家、政府、社会在养老责任中的职责分担如何?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老年人能否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我国在建设和谐社会,养老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如何得以解决?西方福利国家模式在中国行得通吗?如火如荼的社会工作教育如何本土化?这都是笔者郅玉玲在《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老龄问题研究》写作过程中不断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