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涛自小聪慧,八岁那年,她和父亲在庭院的梧桐树下纳凉,父亲忽有所悟,随口吟诵道:“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
小姑娘头都没抬,续上了父亲的诗句:“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面对一个八九岁的孩子,父亲喜忧掺半。后来,父亲薛郧被贬谪四川,一家人从繁华的长安搬到了遥远的成都。没过几年,父亲竟因出使南诏而沾染了瘴疠,驾鹤西去。
十四岁的薛涛与母亲的生活立刻陷入困境,不得已,她只得凭借“容姿既丽,通音律,善辩慧,工诗赋”的天资,两年后入了乐籍。
785年,韦皋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在一次酒宴上,他让薛涛即席赋诗,薛涛提笔写就《谒巫山庙》:“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
韦皋看罢,拍案称绝:“这哪里是一个小女子的诗作?绝绝绝!”
此后,薛涛声名鹊起,很快成了韦皋身边的红人,她参与了衙署的一些案牍工作。有一天,韦皋突发奇想,便托友向朝廷禀报,为薛涛求得“校书郎”一职。虽然官阶仅为九品,但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哪一个女子担任过这一官职。
797年,二十九岁的薛涛潜心制笺,写诗,浣花溪畔一度出现了“词翰一出,则人争传以为玩”的盛况,特别是一个女子竟然当了校书郎,更是让她名扬天下。
809年三月,在司空严绶的撮合下,薛涛在梓州结识了当时任东川监察御史的元稹,她很快就爱上了这位比自己小十一岁、却又名满天下的风流才子。
暮春三月,莺歌燕舞,两人在梓州结识。一见面,薛涛走笔作《四友赞》诗:“磨润色先生之腹,濡藏锋都尉之头。引书媒而黯黯,入文亩以休休。”
薛涛的绝句让“贞元巨杰”的元稹大为惊服。当他们第一次倾谈时,薛涛突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与激情,她暗暗告诉自己,这个男人就是她梦寐以求的王子。于是,她不顾一切,满腔积郁已久的热情一股脑地奔泄而出,两人同时融化在爱的激流中。
薛涛与元稹见面的当天夜里,她就把自己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心爱的人。第二天早晨,还真情所致地作了一首《池上双鸟》诗:“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更忙将趋日,同心莲叶间。”
在薛涛身上,可以说谁也没能像元稹这样真正享受到她内心深处的恋情。对此,多情公子元稹也尽能领略,深为薛涛那绮丽的情意而沉醉,他提笔吟唱:“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月夜咏花怜暗淡,雨期题柳为歌欹。”
在梓州,两人耳鬓厮磨,好不幸福。一日,元稹作《好时节》一诗抒怀:“身骑骢马峨眉下,面带霜威卓氏前。虚度东川好时节,酒楼元被蜀儿眠。”
他以诗歌的形式记录了出使川东与薛涛的浪漫,有得意,有炫耀,更有对薛涛的真情流露。
六月,宪宗召元稹入京,分别的时候到了,“临行诀别,不敢挈行,微之泣之沾襟。”两人不得不挥泪作别。元稹在离开成都时,薛涛写了《送友人》诗来寄托离别之情:“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随后,劳燕分飞,两情远隔,能够寄托她相思之情的,唯有一首首诗歌了。薛涛迷恋上了写诗的信笺,于是,她将纸染成桃红色,裁成精巧窄笺,用来书写情诗,人称“薛涛笺”。
起初还只是揪心的相思和期盼,期望有情人重续旧欢的时日。可是春去春归,音信渐渺,薛涛越盼越失望,她甚至望着天上的云彩、江畔的垂柳、院中的春花,都幻化成元稹的形象,与它们诉说离情之苦。在夜深露重中,她与盛开的花儿细诉衷情,作《咏牡丹》以寄相思:“去年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传情每问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同花说相思。”
没有不透风的墙,二人在梓州幽会的事被韦皋知晓。韦皋大怒,一纸贬书将她发配到战乱的松州。在冰天雪地里,薛涛忽然觉得自己玩得过火了,真正和自己朝夕相对、能够掌握自己生死的还是韦皋。
在严寒的松州,她冷静地收敛起自己的悲切,写下了著名的《十离诗》,差人送给韦皋。其中一首诗曰:“蓊郁新栽四五行,常将劲节负秋霜。为缘春笋钻墙破,不得垂阴覆玉堂。”
诗句用竹来比喻自己,把韦皋比作是自己所依靠的亭。她娓娓写来,如泣如诉。韦皋看过以后立刻派人把她追回来,两人和好如初。
韦皋死后,李德裕任剑南节度使,他与薛涛的父亲有同窗之谊,不久将薛涛从乐籍中除名,并在成都万里桥边枇杷巷内修建幽雅别致的“吟诗楼”,供薛涛居住。在这里,她写下不少怀旧、抒情的优美诗句:“长来枕上牵情思,不使愁人半夜眠。何处江上有笛声,声声尽是迎郎曲。”
当时,拜访吟诗楼的才子很多,诗人王建曾寄诗薛涛:“万里桥边薛校书,枇杷花下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他日,青年才俊杜牧赶到成都,专门带美酒到吟诗楼,一番寒暄,杜牧看着墙上挂的侍女屏风,诗兴大发,吟《屏风绝句》道:“屏风周昉画纤腰,岁久丹青色半销。斜倚玉窗鸾发女,拂尘犹自妒娇娆。”
诗中隐含对薛涛的同情和赞美,薛涛不禁抚今追昔,泪湿衣襟。杜牧不再言语,将美人拥入怀中。
第二天,薛涛送走杜牧,写下《赠远二首》:“芙蓉新落蜀山秋,锦宇开缄到是愁,闺阁不知戎马事,月高还上望夫楼。扰弱新蒲叶又齐,春深花落塞前溪,知君未转秦关骑,月照千门掩袖啼。”
薛涛独居吟诗楼,望着别人的丈夫,内心是多么的凄凉。这些年来,与薛涛交往的名流才子甚多,白居易、刘禹锡等,都与薛涛有诗文酬唱,而她念的最多的还是元稹。元稹离蜀后,薛涛满怀的幽怨与渴盼,汇成《春望词四首》: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玉簪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元稹先后被贬到洛阳和江陵,经历了丧妻丧妾之痛,幼子嗷嗷待哺,他成了需要安慰的失意人。814年春,薛涛由成都赴江陵会晤元稹。此次到江陵,薛涛内心必定充满期待,她知道这一次的江陵之行,是除了多年前罚赴松州以外,走得最为漫长的一次,薛涛沿着长江而行,游历了沿途的名胜古迹。
薛涛离开江陵已是暮春,杜鹃啼鸣。她在江陵停留的时间是不多的。时隔一年,薛涛回忆起离别时的情景,依然泪流满面。回到成都后,她无心其他,专心等待来自江陵的消息。在等待中,每一天都变得漫长、沉重、压抑,生活已成为一种煎熬。
821年元稹入翰林为中书舍人承旨学士。春风得意时,随想起了远在四川的薛涛,便写诗《寄赠薛涛》:“锦江滑腻峨眉秀,幻出文君及薛涛。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纷纷词客皆停笔,个个君侯欲梦刀。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自分别后,相思之情隔断于千山万水,多年过去,门前的菖蒲已葱茏一片。读到元稹的赠诗,薛涛五味杂陈。从江陵回蜀途中,三峡孤峰绝岸、壁立万仞的烟雾雨泪,漫天飘散,再一次呈现在眼前。如今七年过去,薛涛已是中年女人了,两千多个日夜的思念,最终化为颤巍巍的《寄旧诗与元微之》:“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月下吟花怜暗淡,雨朝题柳为欹垂。长教碧玉藏深处,总向红笺写自随。老大不能收拾得,与君开似好男儿。”
此次书信,两人人生走向已不同,终成陌路。从此,两人再无书信联系。
822年,元稹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宰相。但不久便遭到排挤,仕途很不得意。这会儿,元稹想起两度约会期间与薛涛的种种浪漫,想起薛涛去江陵探望以及他的绝情和敷衍,元稹百感交集,计划入蜀,去看望薛涛,但中途被刘采春绊住,终未成行。
恰在元稹和刘采春绯闻缠身时,远在成都的薛涛,收到白居易的赠诗规劝:“若似剡中容易到,春风犹隔武陵溪。”
白居易劝薛涛不要再留恋前情,无论如何,她和元稹都是没指望的了。
“前溪独立后溪行,鷺识朱衣自不惊。”薛涛流落异乡,形单影只,神魂不定,在浣花溪畔与鸥鸟为伴,常常因孤寂而生思乡之情:“峨眉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何日片帆离锦浦,棹身齐唱发中流。”
831年,元稹在武昌节度使任所猝然离世,薛涛缄默不语,泪流满面。第二年,薛涛在孤独无依中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