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来说,克服拖延,“注重现在,把握现在”,可以按照下面的办法:
(1)从简单易行的事开始
从那些利用很少的时间和简单的方法就可完成的事开始。
(2)持续五分钟热度
约束自己针对已经拖延的事项不间断地做五分钟。把闹钟设定每五分钟响一次;然后着手利用这五分钟;时间到时停下来休息一下;休息时做个深呼吸或喝口饮料;之后欣赏一下自己这五分钟的成绩。接下来重复这个过程,直到你不需要闹钟为止。
(3)量化目标,各个击破
先把工作分成几个小部分,分别详列在纸上,然后把每一部分再细分为几个步骤,使得每一个步骤都可在一定的工作时限内完成。每次开始一个新的步骤时,不到完成,绝不离开工作区域。如此各个击破后,便可达到完成整体工作的目标。
(4)在行事历上记下所有的工作日期。
把开始日期、预定完成日期以及其间各阶段的完成期限记录下来。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可以减轻压力,另一方面还能保留一点儿可以推动你前进的压力。
(5)保持清醒
习惯拖延的人,在将一件事拖延之后,并不觉得轻闲,相反总是感到疲倦不堪。因为在心理上,他们虽然暂时获得了一分清静与安逸,但一想到接下来的更沉重的压力,身心便感到更加疲惫。不论他们每天多么努力地决定重新开始,也不管他们用多少方法来逃避责任,该做的事还得去做,压力根本不会无故消失。所以,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别以为拖延一会儿就可以获得轻松与安逸,因为这使得后面的工作更加繁重了。
成功始于方法。利用上述切实有效的方法,一定可以帮你成功地改掉拖延这一不良习惯。成功在于积累,只有克服拖延这一弱点,以“现在就做,立即行动”的思想去面对所有工作,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一座辉煌的人生大厦才能逐步构建起来。
舍得智慧:
拖延一分,只能换来一时的轻闲,却给后面的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压力;现在就做,担子就会早一天卸掉,成功则会早一天到来。
摒弃狂傲自负的心态
做人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学问。一个人能否拥有一些真诚的朋友、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获得完美的人生,与其如何做人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为了赢得他人的尊敬,为了得到更多关注的目光,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只有使自己成为人群中最出色的、最惹眼的,他们的愿望才能实现。于是,不论从事什么活动,他们总是极力炫耀自己,有意无意地流露出一副狂傲自负、惟我独尊的姿态。实际上,这种做法是极不可取的。
狂傲自负者常因不可一世而大栽跟头。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是活神仙,是救世主,少了他地球就将停止转动,人们就不知怎样过活。但事实上,缺少他地球照样可以转动,人们照样可以过活,而且可以活得更好。反倒是他们常因不知天高地厚而接连遭遇挫败,因为他们一旦狂傲起来,就无视为人处世的原则,常常做出越轨的行为和举动,结果在狂妄与骄横中毁掉了自己,断送了前程。
有些狂傲自负者之所以狂傲自负,是因为他们确实有一些与众不同之处,于是在与人相处时总觉得有一种优越感,经意不经意地流露出一副目空一切、自视清高的架势。俗话说:“鼓空声高,人狂话大。”那些狂傲自负的人常常过高地估计自己,过低地估计别人。他们在口头上无所不能,评人论事谁也看不起,总是张三不行,李四不行,只有自己才行;他总是觉得,自己是朵娇艳的鲜花,而别人都是豆腐渣。有些人读了两本名著,自以为满腹经纶,才高八斗,连文坛巨匠也不放在眼里;有些人演过一两部电影,自以为演技超群,名扬四海,俨然当代影视圈中最耀眼的明星;有些人学了几套拳脚,自以为武艺高强,身怀绝技,颇有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气势……然而,一旦置身于活生生的现实中时,这些不是“金子”却硬往脸上贴金的家伙就会一一现出原形,而等待他们的必将是失败的痛苦、尴尬的局面以及他人的冷嘲热讽。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无止境,艺不压身。一个人即使有再大的本事,也达不到十全十美的境界,所以我们应时刻勉励自己谦虚谨慎,切忌狂傲自负。狂傲自负就会自毁前程,这是已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客观规律。看一看那些成功者的奋斗历程你就会明白,只有虚心谨慎、求真务实,一个人才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就。
生而为人,总是谦虚一些,谨慎一些,多一些自知之明为好。人们常说“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自己有没有本事,本事有多大,别人都能看得一清二楚。看看那些成绩卓著,为人类社会做出过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们,看看那些功力深厚、饮誉世界的艺术大师们,他们当中有几人因为自己具有足够的资本就妄自尊大了呢?相反,他们倒是非常谦虚且又有自知之明。他们尚且如此,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以及有点小本事的人不更应该谦虚一些、稳重一些吗?
人人都知道“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有一分骄傲,便有一分挫折;有一分谦逊,便有一分受益。骄傲往往使我们看不到自身的缺点,因而常常把别人的意见当作耳旁风;骄傲就像笼罩在人身上的一团臭气,往往会把敢于说真话的朋友拒之门外。当别人的批评使你陷入难堪的境地时,你会不会静下心来,反思自己,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中国有句老话:“满招损,谦受益。”因此,当你对别人的意见不以为然、自以为是时,你最好静下心来,反省自身。这样,你才能变得虚心,变得更加成熟。
我们要坚决摒弃狂傲自负的心态,努力培养“虚怀若谷”的品质。一个人的胸襟只有像山谷一样宽阔坦荡,才能容纳更多有益的东西;而骄傲自满、狂傲自负,则会使人裹足不前,一天天走下坡路。
舍得智慧:
摒弃狂傲自负的心态,练就虚怀若谷的品质,一个人才能日臻成熟完善,尽快走向成功;妄自尊大,目中无人,则只能让人接二连三地摔跟头,失败也将接踵而至。
改掉刚愎自用的性格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刚愎自用的人,他们倔强固执,一意孤行,不愿接受别人的意见,总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对的,而认为别人提出的意见毫无用处。可是在遭遇挫折与失败之后,他们又很不服气,并不从自己身上寻找失败的原因,而是常常抱怨运气不佳。
刚愎自用者往往过多地关注自己,对别人漠不关心。关心自己、注重自己并没有错,但不足之处是他们往往把自己看得过高过重。不论在生活中、工作中,还是学习中、交往中,他们总是想办法让别人对自己产生兴趣,给予关注的目光。事实上,他们所做的努力是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的。既然别人和你一样关心自己,别人也就不会轻易对你产生兴趣,反而希望你能对他给予关注。因此,一个只关心自己的人,是无法让别人对他产生兴趣的。
刚愎自用者在生活中常常出现“碰壁”事件。就交朋友而言,他们往往得不到太多的朋友,而仅有的一两个关系也不够“铁”。究其原因,我们可以从成功学大师卡耐基的著作中得知:“一个人只要是真正对别人感兴趣,那么他在两个月之内所得到的朋友,就比一个要别人对他感兴趣的人,在两年内所交到的朋友还多。”事实确实如此,你对别人有兴趣,出于一颗诚心与之交往,对方就会以同样的心态与之交往。细心去体验你将发现,你如果出于一颗真心与人交往,即使他很忙,也会放下手头的工作热情的招待你,至少会给你一些特别的关注。
刚愎自用者往往自作聪明。他们认为自己所做的选择与决定是正确的,是明智的,并且坚定这一信念勇敢地走下去,置一切反对意见和合理建议于不顾。当然,最终他们往往自食其果。三国时期大名鼎鼎的关羽就毁在了刚愎自用的性格上。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何等英武,何等威风!可是他致命的弱点就是刚愎自用,固执偏激。当他受刘备重托留守荆州时,孙权派人来向关羽之女为儿子求婚,关羽大怒,出口伤人,以自己的个人好恶和偏激情绪对待关系全局的大事,不计后果,导致了吴蜀联盟的破裂。最后落个败走麦城、被俘身亡的下场。假如关羽少一点偏激,不意气用事,那么,吴蜀联盟大约不会遭到破坏,荆州的归属可能也不是另外一种局面。
刚愎自用者最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由于批评针对的往往是缺点、短处或不足,被人指出后总有一种不愉快的感受,因此他们对别人的批评与指责极为反感,甚至怀疑批评者是不怀好意,于是他们对待批评的做法,往往是置之不理或强烈反对。不论采取何种举动,他们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与形象。但事实上,他们在做出这些举动之后,只能使他们的人格与形象进一步大打折扣。
刚愎自用者不单不愿接受别人的批评与反对意见,就连他人给予的良言忠告也不愿倾听。即使在抛却别人的忠告、一意孤行后落得个悲惨的结局,也毫无悔恨之意,因为他们通常不去反思。其实,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是每个人进步的重要条件。他人的忠告是一剂良药,对我们的成长发展极为有利。所以,当别人向你提出建议时,你所做出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认真倾听,然后联系自己的所作所为仔细对照分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养成这种习惯后,即使你是极度的刚愎自用者,天长日久也会慢慢转变过来,成为一个成熟、理智、明辨是非的人。
刚愎自用是人性中的一大弱点,它对我们的成长发展起到了极大的阻碍作用,若不及早将其剔除,恐怕忙碌了一生结果仍一事无成,甚至会因其招来致命的灾难。因此,为了改掉刚愎自用的毛病,进一步使性格完善,我们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直面自身的缺点,坦诚地面对所犯的错误,如此我们才能创造出辉煌的成绩,收获完美的人生。
我们已经知道,刚愎自用是人性的一大弱点,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极为不利。因此,我们要努力改掉刚愎自用的性格。
要克服这一人性弱点,只有对症下药,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自己的阅历,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全面、灵活、完整地评价事物,冷静、客观地看待问题。同时,多参加有益的社交活动,培养勇敢、顽强、坚韧、机智、果断、团结、互助等良好的意志品质,有效地增强自控能力。
此外,还要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念,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不放纵、迁就自己,说话、做事多冷静思考,才能有效地克服这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偏激心理。
舍得智慧:
刚愎自用并不代表你有主见,更不代表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相反它是一意孤行、不听劝告的表现,是极不可取的。
改变暴躁易怒的性格
你是否动不动就大光其火,摔东西,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并且还为自己的行为辩解说“人嘛,难免要发点小脾气”,或“要是不把肚子里的火发出来,非得憋出病来不可”。事实上,你可能还没意识到,这种暴躁易怒的行为已超出了正常情感的界限,它属于一种病态。
在现实生活中,暴躁易怒的人十分多见。这种人一旦发起火来,不但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不利,可导致溃疡、皮疹、失眠、困乏、高血压及心脏病等疾病,还可破坏情感关系、阻碍情感交流、导致内疚与沮丧情绪。总之,它可给人造成身心上的双重伤害。
暴躁易怒,常常对身边的人和事物也会产生不利影响,而且常因“小不忍而乱大谋”。
三国时期,蜀国的领军人物刘备可谓一代豪杰。他一向从谏如流,待人谦恭有礼,处世冷静自若。但听到关羽在麦城遇害的消息后,不禁勃然大怒,当即集结蜀中所有兵马,欲去讨吴。孔明、赵云见刘备甚为冲动,连忙上前相劝,提醒他不可意气用事。但刘备置一切反对意见于不顾,依然一意孤行,结果遭到东吴大将陆逊火攻,连绵700余里的营寨瞬间化为灰烬,几十万人马俱化白骨。刘备本人也因此忧愤成疾,不久魂断白帝城。由于刘备一时冲动,蜀国几十年积累起来的人力、物力在眨眼之间化为乌有。后来虽然有神通广大的诸葛亮全力辅佐后主,但蜀国最终还是未能逃脱被司马父子灭亡的厄运。
由此可见,暴躁易怒常会使人丧失理智,铸成无可挽回的大错。
暴躁易怒,对一个人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许多人因为愤怒而智昏,采取不可理喻的行动而导致已初步建立起来的成功之塔轰然倒坍。因此,我们要学会抑制愤怒的情绪,努力改掉暴躁的性格。
要抑制暴躁心理,首先要从抑制愤怒开始。一个人之所以会产生愤怒情绪,主要是因为缺乏幽默感。谁都知道,人不能同时既生气又大笑。怒与笑是相互排斥的,你要么选择气,要么选择笑。笑是精神生活的阳光。没有阳光,万物皆不会存在或生长。丘吉尔说过:“我认为,除非你理解世上最令人发笑的趣事,否则你便不能解决最为棘手的难题。”你对生活的态度可能严肃得近乎呆板。要知道,精神愉快的人最为明显的特点大概就是具有善意的幽默感。让别人捧腹大笑,在笑声中观察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这是排遣愤怒的绝佳方法。
你是否静下心来想过,发怒后对你有什么好处?发怒后你能解决哪些问题?可以肯定地说,发怒对自己是一点儿好处也没有的,至于问题则更得不到解决。相反,它却会破坏你的人际关系,在你走向成功时会起到阻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