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79700000002

第2章 三毛:当说起撒哈拉,你想起什么

人物名片

三毛:

1943年3月26日

代表作品:《梦里花落知多少》《撒哈拉的故事》《滚滚红尘》

主要成就:“台湾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家之一”、金马奖最佳编剧提名最佳编剧提名

有多少人向往撒哈拉沙漠,是因为三毛。

神秘、酷热、广袤、热情、绝望、苍凉……三毛是中国第一个踏上撒哈拉沙漠,并把其美丽以文字带回给读者的女子。忙碌的都市人渴望大漠的放纵,羡慕三毛的自由之心,他们喜欢三毛,爱上撒哈拉沙漠。

在撒哈拉沙漠,三毛度过了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生活在撒哈拉的天地之间,和爱人一起,平淡幸福,唤起了她深藏于心的创作灵感。有人说,人不幸福的时候,才会有写不完的文字。而三毛不一样,她在最幸福的时候,写出了成名之作《撒哈拉的故事》。

1976年5月,《撒哈拉的故事》由台湾皇冠出版社出版。

12篇散文,12个喜剧故事。三毛卸下对世界的防备,放松紧绷的神经,回归一个幸福的女人本该有的温柔美丽,拥抱生活,享受日升日落。《沙漠中的饭店》《悬壶济世》《娃娃新娘》《沙漠观浴记》《爱的寻求》……她把自己在撒哈拉的生活小事,娓娓道来。本来平凡无奇的生活,在她的笔下变得可爱至极。

那已经是40年前的事情了。40年时间,去往撒哈拉沙漠旅游或是定居的人来来往往,留下了许多文字和美丽的照片,但却没有一部作品能够超越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

撒哈拉的真实和浪漫,全是三毛的烙印。三毛的文字,就像是撒哈拉沙漠的沙子一样,包围了读者的心。

因为她是三毛。

1943年,抗日战争接近尾声,但作为战时陪都的重庆仍然处于警戒状态。这年的3月26日,陈嗣庆的妻子缪进兰诞下家里第二个孩子,是一个可爱的女婴,取名陈懋平。夫妻俩希望乱世早日结束,过上平安喜乐的日子。

陈嗣庆和缪进兰都不是重庆本地人。陈嗣庆来自浙江定海岱山岛小沙乡,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法律系,后到上海,教书为生。在上海,陈嗣庆与缪进兰相识相恋,结为连理。缪进兰高中毕业过当过小学教师,后来辞职在家当家庭主妇。抗战时期,两人来到重庆,陈嗣庆以法律为业。

陈懋平姑娘3岁的时候,最喜欢看张乐平先生的漫画《三毛流浪记》,后来到撒哈拉沙漠写作之时,陈懋平便以“三毛”为笔名。在她内心深处,一直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流浪情愫,这也许是在3岁的时候就埋下的种子。

1948年,三毛随父母迁居台湾。那时候5岁的三毛就表现出了对书本的爱好,小小年纪就在看《红楼梦》了。在台湾上初中期间,她几乎看遍了能够买到的所有世界名著。初二那年,生性不走寻常路的三毛选择了休学。

外界通常的说法是,三毛在那个时候患了自闭症。在《稻草人手记》里,她曾将少年时的自己命名为“空心人”,成长的疼痛空洞无着,无人倾诉。13岁时,她还曾切腹自杀,被救回。

“当年逃学不是为了别的,逃学为了是去读书。”三毛在《梦里花落知多少》一书中解释,“下雨天,躲在坟地里啃食课外书,受冻、说谎的难堪和煎熬记忆犹新,那份痴迷,至今却没有法子回头。我的《红楼梦》《水浒传》《十二楼》《会真记》《孽海花》《大戏考》《儒林外史》《今古奇观》《儿女英雄传》《青红帮演义》《阅微草堂笔记》……都是那时候刻下的相思。”

在父母的悉心照料和教导下,三毛的诗词古文、英文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她还跟随顾福生、邵幼轩两位画家习画,三毛在绘画方面也表现出极大的天赋。十四五岁的时候,三毛开始练习写作,17岁正式投稿。

19岁时,由台湾作家白先勇主编的文学刊物《现代文学》发表了三毛的处女作《惑》。因为无论如何学不会写“懋”字,三毛很早之前就自作主张把名字里的这个字剔除了。早期投稿,她一直用陈平这个名字。

1964年,三毛得到中国文化大学创办人、中国地理历史学家张其昀先生的特许,到文化大学哲学系当旁听生。没有读过高中的三毛,在哲学系的课业成绩相当优秀。

1967年,大学三年级的三毛再次选择休学,独自远赴西班牙。据称,这次休学的原因是三毛与初恋男友舒凡分手,她选择了逃离。之后3年时间,她前后就读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德国哥德书院,并在美国伊诺大学法学图书馆工作。

同一时期,台湾还有很多年轻人选择到国外留学,不过像三毛这样将异域风情诠释得淋漓尽致的留学人士,估计没有几个。而对于三毛来说,几年异国生活最宝贵之处在于,她认识了爱她一生的荷西。

荷西与三毛相遇时,还在念高三。三毛和这个比自己小6岁的男孩成了朋友。荷西一开始就不曾掩饰过对三毛的爱,他对三毛说:“Echo(三毛英文名),你等6年,我有4年大学要念,还有两年兵役要服,6年一过,我要娶你。”

三毛很感动,但是她还没有爱上这个大男孩,她没有等他。1968年,三毛离开西班牙,又去了德国的歌德学院专攻语言,一年后辗转到了美国的芝加哥,旅行、游学、恋爱和工作。1970年前后,三毛回到台湾,受张其昀先生的邀请,在文化大学德文系、哲学系任教。

回到台湾任教的三毛与一个45岁的德国教师相爱了。1972年,两人准备结婚,未婚夫却因心脏病发作猝死。极度绝望崩溃的三毛曾在朋友家吞药自杀,所幸被救回。三毛选择离开伤心之地,再次远赴西班牙。

在西班牙,她与命中注定的荷西重逢。荷西的爱融化了三毛冰冷的心,让她重新燃起生命的希望。有一次,三毛对荷西说,她有一次在《国家地理》杂志上看到一篇写撒哈拉沙漠的文章,仿佛勾起了前世的乡愁,她很想去沙漠。

在《白手成家》一文里,她说:“不记得哪一年,我无意间翻到一本美国《国家地理杂志》,那期书里,正好介绍撒哈拉沙漠,我只看了一篇,我不能解释的,属于前世回忆似的乡愁,就莫名其妙,毫无保留地交给了那一片陌生的大地。”

为了满足三毛的愿望,荷西很快去撒哈拉的德国磷矿厂里找到了一份工作,安顿好之后告诉三毛,“我在撒哈拉等你”。三毛自然是惊喜不已,在那一刻她就决定今生要与荷西浪迹天涯。三毛心里除了爱还有无限的感激,是荷西把她看似疯狂的想法变成了现实。

1973年,三毛与荷西在非洲沙漠小镇(今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国的阿尤恩)结婚,婚后定居于西属撒哈拉的加纳利群岛(Gran Canaria)北部的一个叫做Telde的小镇上的海边社区。

“有一天,我坐在沙漠的家里,发觉我又可以写作了……”三毛在《我的写作生活》这样写道。虽然她从17岁就开始投稿,但一直没什么大的名气,后来感情生活跌跌荡荡,她也没能安心写作。

1974年5月,三毛在撒哈拉沙漠写了第一篇作品——《中国饭店》(后改名为《沙漠中的饭店》)。这篇散文的内容很普通,写的是她在撒哈拉给荷西煮饭的事情。虽然对题目内容都不太满意,但三毛还是把文稿寄给了台湾的《联合日报》。

“10天后,我接到寄至撒哈拉沙漠的《联合日报》航空版,看见文章登出来,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实在是太快了。”三毛后来回忆说,得知文章发表后,她是多么的欣喜若狂,拿着报纸在沙漠里翩翩起舞。

自《沙漠中的饭店》发表后,三毛迅速陷入创作的痴迷之中。《结婚记》《悬壶济世》《娃娃新娘》《荒山之夜》《沙漠观浴记》《爱的寻求》《芳邻》《素人渔夫》《死果》《天梯》《白手成家》……

三毛在沙漠里一篇又一篇地写,台湾的读者们在那边对她的文章翘首以盼。他们着迷于三毛所写的一切沙漠生活,三毛的爱情故事、沙漠的医疗卫生、婚俗节庆、当地人的生活习惯等等。

在台湾生活的父母也追着女儿发回的每一篇文章。三毛母亲缪进兰曾写信给女儿说:“我每晚祈祷,求神拭一拭那位主编的眼睛,能使他看中我们三毛的文章,真的,那天早晨在联副上看到你第一篇文章《中国饭店》(《沙漠中的饭店》),我把家中所有的人都叫起来,争阅你的故事,大家都非常高兴。家中没有香槟,只好买豆浆代替庆祝,心中十分感激那位主编先生。”

母亲提到的这位主编先生,后来被证实是台湾著名出版人、作家琼瑶的丈夫平鑫涛先生。三毛回到台湾后,与平鑫涛夫妇相见,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缪进兰像一个普通读者一样,喜欢读女儿的文章,她写道:“从此你打开了写作之门,一篇比一篇精彩,一篇比一篇生动。你把我们每一个读者都引进了你的生活,你的故事好像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左右,有笑也有泪。”

三毛在沙漠里的生活牵动着读者们的心。

缪进兰也时常转告三毛大家对她的关心:“自读完了你的《白手成家》后,我泪流满面,心如绞痛,孩子,你从来都没有告诉父母,你所受的苦难和物质上的缺乏,体力上的透支,影响你的健康,你时时都在病中。那时,许多爱护你的前辈,关怀你的友好,最可爱的是一些年轻的热爱你的读者朋友们,电话、信件纷纷而来,使人十分感动。”

1976年5月,台湾皇冠出版社将三毛的文章集结成《撒哈拉的故事》后出版,获得了读者的追捧。《撒哈拉的故事》成为三毛的第一部文学集,也是她众多文集中再版次数最多的一部。

《撒哈拉的故事》出版之后,三毛在台湾的名气更大了。这本书开启了她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之旅,称得上是三毛最辉煌的创作时期。

其实站在今天来看,一个普通女孩,得过自闭症,写得一手好文章,留过学,有些纠缠的爱情故事,思想独特,在撒哈拉生活,也许并不一定会引起读者多大的兴趣。然而,对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的青年来说,三毛是他们青春期唯一的选择。

三毛让那个时代的青年们知道,青春不是循规蹈矩,青春应该洒脱。她的文学作品传递的生活方式,散发的人格气质,影响了后来几代人的精神生活。当她的作品从台湾传到大陆之后,更是启发了年轻人对自由、对远方、对梦想的追求。

时至今日,无数青年仍然欣赏三毛19岁独自闯荡欧美,勇敢追求爱情,与荷西在撒哈拉沙漠浪迹天涯的与众不同。三毛用自己的行动告诉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仗剑走天涯的理想是可以实现的。

《撒哈拉的故事》勾引着青少年们蠢蠢欲动的心,他们不仅喜欢这本书,而是打心底里爱这个敢作敢为,散发着波西米亚风味的女子。

如果时间可以凝结,多么希望三毛的生命永远停留在撒哈拉沙漠,没有尽头。如果时间不走,荷西就不会意外身亡,三毛就不会痛苦地离开撒哈拉。如果可以选择,希望三毛的文字一直给人带来轻松快乐和欢愉,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追逐幸福和梦想。

可是,1991年1月4日,饱受对爱人思念折磨的三毛在台湾荣民总医院去世,疑似自杀,年仅48岁。

但人们始终相信,三毛的灵魂回到了撒哈拉。

同类推荐
  • 隆美尔传

    隆美尔传

    隆美尔的大半生都在对战术的迷恋中度过,武器的型号及数量不重要,始终保有步兵的进攻能力才是他制胜的法宝,他给人们留下了传奇的故事、争议的历史、精妙的战术以及战争年代的一曲挽歌。
  • 锦瑟华年是情痴:李商隐诗传

    锦瑟华年是情痴:李商隐诗传

    本书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传记。李商隐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他是唐朝行将灭亡时的一位诗歌巨星,他给唐朝诗歌画上了完满的句号。他的诗以细腻严谨、意境灵妙为长,千百年来深受后人追捧喜爱。本书以李商隐的诗歌为经纬,全面细致地描绘了李商隐沉郁多情的一生。作传者的文字十分精巧,富有韵律感,读来清风拂面,近于吟哦。本书成功地将纪实文体的严谨和诗歌的优雅结合为一体,能引人进入绝妙的美学佳处。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古代文学大家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古代文学大家

    希腊文学大家,古罗马文学大家,意大利古代文学大家,英国古代文学大家,法国古代文学大家等世界古代文学大家。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别在异乡哭泣

    别在异乡哭泣

    2002年9月,下岗失业的作者在司法局拿到了《法律职业资格证书》,进入司法局直属的国办律师事务所实习,开始了律师生涯。2003年,作者满怀信心从老家来到深圳,希望这个年轻的城市有作者的一席之地,实现自己的律师梦想。但是,在这里作者处处碰壁,内心非常失落。突然爆发的非典疫情,更让作者心灰意冷。来到深圳一个月后,作者决定离开这个伤心的城市返回家乡。2009年春,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作者再一次出发,寻找自己的梦想。这一次的目标是首都。和当初在深圳一样,和大多数刚刚来到北京的外地人一样,在这个城市,作者举目无亲,一切都需要重新开始。
  • 邱少云

    邱少云

    浴火永生,精神长存。《邱少云》讲述了革命烈士邱少云的英勇事迹,主要内容包括家破人亡、世态炎凉、颠沛流离、绝地反抗、光荣参军、军旅生活、忆苦思甜、立志援朝、满目疮痍、死守阵地、殊死搏斗、英勇反击等。
热门推荐
  • 轮回命运中

    轮回命运中

    都市少年无意间遇见追杀惨案,不幸卷入漩涡,不想到,新世界的大门,就这样像他打开了……
  • The Lady From The Sea

    The Lady From The Se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名侦探推理破奇案

    名侦探推理破奇案

    本书中的故事内容虽然简短,却趣味横生;作为向自己的脑力挑战的媒介,毫不逊色于一般的侦探故事。本书包括了“古坟里的谋杀”、“印花上的毒药”、“风流作曲家之死”等等精彩的奇案。
  • 清穿之四福晋的修行日常

    清穿之四福晋的修行日常

    容曦愕然地望着正盘膝而坐,赤着上身,吞吐月华的四阿哥,大脑果断下线。这是什么套路?时空拐了弯,历史错乱了!容曦穿越大清朝,却悲催地发现这不是她熟悉的大清朝。人人可修行,飞天遁地,白日飞升,长生可期。太子?储君?皇位?谁在乎?连康熙都在闭关修炼……这样的大清,她要怎么活?在线等,十万火急!
  • 穿越奇情之拐个老公回现代

    穿越奇情之拐个老公回现代

    在现在的秦兮慕,刚刚才被男票因为酒吧女给甩了,再来个不听老人言意外的穿越了,穿越后的她有多个身份,神界殷国的上官家二小姐?神界殷国太子妃?神界颜国三公主?鬼界冥宫太子妃?这都什么鬼!她要的是一个能陪她生生世世的好男-人,好老公啊,那来的这么多身份?所谓颜国,一个已经灭亡的国家。皇后为了不断送颜国的血脉,用自己的法力将自己的儿女送走。时光飞逝,儿子长大成人了,他肩负复国使命;女儿却爱上了敌人的儿子……
  •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8卷)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8卷)

    微型小说,在我国虽然自古有之,如《世说新语》《唐元话本》《聊斋志异》等,但一直属于短篇小说的范畴,未能从短篇小说中独立出来。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读者没时间看长篇大论,喜欢看短小精悍的小说。微型小说便很快盛兴繁荣起来,受到读者的喜爱。因而一些报刊纷纷开辟微型小说栏目,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发表微型小说的报刊有两千家左右,每年发表的微型小说达七八万篇。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以微型小说是一种独立的文体的眼光,重新审视了过去混杂在短篇小说中的微型作品,精心筛选了一个世纪以来的微型小说经典佳作。较之近来出版的一些标榜微型小说经典选集,更具有综合性、经典性和权威性。
  • 伊索寓言(下)

    伊索寓言(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经过后人的不断加工,终成现在流传的故事形式。从该作品的内容来看,其时间跨度很大,内容多是来自民间的传说。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所反映的多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广大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及其智慧。
  • 钱楼纪事

    钱楼纪事

    寿日的第三天,杨德泰终于支持不住了,躺倒在床上。从此便再没有起来,只是不停地念叨他唯一的儿子杨修允。就在杨修允和姐姐紫芍、红芍赶到钱楼的前一天,心力交瘁的杨德泰断气了。杨德泰丧事办完后,自然就是分家产了,这是象杨德泰这种家庭此时的必然结果。不过,分家产时并没有什么刀光剑影,你死我活的争斗。地产按杨德泰六个女儿六份平分,钱楼的九十九间大院归杨修允继承,允许杨家所有人居住。杨修允最后随大姐夫李茂天和大姐紫芍去了台湾,至今仍然毫无言讯。九十九间大屋虽在,杨德泰家却无一人了。
  • 美女别逃

    美女别逃

    看着林涵雨如此的紧张着秦然,这让应皓的心里在瞬间,那种不舒服的感觉骤然的增加。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到底是什么呢?难道真的会是爱吗?
  • 不成功你找我

    不成功你找我

    古往今来,以成功为目标,引领无数帝王将相、英雄豪杰乃至黎民百姓前仆后继!千百年,人们从未停止过对成功的探索与追求。为了成功,为了实现美好的理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勇敢前行,留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千古绝唱!有人成功了,成为人们传颂的楷模;有人失败了,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感叹。人们在敬仰诺贝尔成功的同时,也应该钦敬失败的索布雷诺,即使失败了,也要在失败中度过辉煌的一生!成功的秘笈究竟在哪里?人们开始反思。终于有一天,人们似乎悟出了成功的天机,原来成功的秘笈就在我们身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愿每个奋发图强的人都能把聪明才智无限地发挥出来,从而让心灵和财富都能获得巨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