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过多、攀比心重、追求完美等,都是不知足的表现,这使人活得很累。一个人要想活得轻松快乐,就要有知足的心态。知足不是不思进取,而是一种面对生活的坦然态度。知足才能常乐,知足的人才会幸福。
做欲望的主人,不做欲望的奴隶
◎欲望越多,人就越痛苦。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欲望无边无际,物欲、情欲、权欲、金钱欲……他们为了满足这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形形色色的无法填满的欲望而尔虞我诈、招摇撞骗,或活得相当累——他们成了欲望的奴隶。
民间流传着一首《十不足诗》:“终日奔忙为了饥,才得饱食又思衣。冬穿绫罗夏穿纱,堂前缺少美貌妻。娶下三妻并四妾,又怕无官受人欺。四品三品嫌官小,又想面南做皇帝。一朝登了金銮殿,却慕神仙下象棋。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有上天梯。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九天还嫌低。”
这首诗把那些贪心不足者的恶性发展写得淋漓尽致。物欲太盛造成的灵魂变态就是永不知足,永不知足就会永无宁静,永无快乐。
永不知足是一种病态,其病因多是权力、地位、金钱……所引发的。这种病态如果发展下去,就是贪得无厌,其结局是自我毁灭。
从前,有一个地方,由于外敌侵略,人们都纷纷离开家乡去逃难。他们逃到河边,挤到仅有的一条小船上,刚要开船,岸边又来了一个人。
他不断挥手,要求把他拉上,船家说:“船马上就要超载了,你得把你背的那个大包袱扔掉,不然会把船压沉的。”
那人犹豫不决,因为他背的都是非常重要的东西。
船家说:“谁又没有重要东西呢?可是他们都扔掉了,如果不扔,船早就压沉了。”
那人还是下不了决心。
船家说:“你想想看,到底人重要还是包袱重要?这一船人重要还是你一个人重要?你总不能让这一船人都为你的包袱提心吊胆吧?”
托尔斯泰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想得到一块土地,地主就对他说,清早你从这里往外跑,跑一段就插个旗杆,只要你在太阳落山前赶回来,插上旗杆的地就都归你。那人于是拼命地跑,太阳偏西了还不知足。太阳落山前,他是跑回来了,但已精疲力竭,摔个跟头就再没起来。于是有人挖了个坑,就地埋了他。牧师在给这个人做祈祷时说:“一个人要多少地呢?就这么大。”
人是最难满足的,尤其是人的欲望更难满足。我们千万不要做欲望的奴隶,而是做欲望的主人。
一个人若是能够及早地明白心灵上的满足才是真正的满足,精神上的享受才是最大的享受,也就不会为物欲所驱使。心里安宁了,人生也就清闲自在了。当芸芸众生都在追求名利的时候,我们如果能够放下名利之争,便可找到幸福和快乐。
心态点拨
人不能没有追求美好的欲望(比如成功的欲望),但却不能成为欲望的奴隶,我们必须要做欲望的主人——控制和驾驭自己的欲望。欲望绝不可无边无际,欲望要适可而止。我们只有放下某些不该有的欲望(比如过分的贪欲),才会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学会选择,懂得舍弃
◎选择决定命运。
当你每天又是晨练又是节食,却反而更加发福时;当你送了九百九十九朵玫瑰花,写了九百九十九封情书之后,依然没被爱神丘比特之箭射中的时候,朋友,放弃吧。人生本来就有几多无奈,就像我们无法选择今天是晴天还是阴天一样。既然有些东西注定与我们有缘无分,那么还不如放弃的好。
人生是复杂的,有时又很简单,甚至简单到只有取得和放弃。应该取得的完全可以理直气壮,不该取得的则当毅然放弃。取得往往容易心地坦然,而放弃需要巨大的勇气。若想驾驭好生命之舟,每个人都面临着一个永恒的课题:学会放弃!
放弃其实就是一种选择。面对一道数学题,你必须学会放弃错误的思路;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你必须学会放弃不适合自己的道路;面对失败,你必须学会放弃懦弱;面对成功,你必须学会放弃骄傲;面对公共利益,你必须学会放弃私欲,坚决维护;面对老弱病残,你必须学会放弃冷漠,实施救助……我们只有在困境中放弃沉重的负担,才会拥有必胜的信念。放弃我们必须放弃的、应该放弃的,我们才可能更多的拥有。因为只有虚怀若谷,才可能呼风唤雨,吞云吐雾;只有浩瀚如海,才可能不择江河,千古风流。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学会放弃,甚至比拥有更重要。
放弃并不是消极遁世、与世无争。放弃绝不能成为我们困境中选择逃避的借口,绝不能成为事业上免除责任的托辞。鱼与熊掌不能兼得时,我们要放弃;芝麻和西瓜没有足够的时间一起捡拾时,我们要放弃。在放弃中,我们依然要将风雨担在肩头,不让正义从身边溜走。放弃心中的块垒,绝不是放弃我们争胜的气魄;放弃身上的冗物,绝不是放弃我们战斗的利刃。所以,学会放弃,只能成为我们避免失败的胜算,绝不能变成惧怕失败预设的退路。
哲学家萨特说过:“你要寻求财富,不如去寻求满足,满足是最好的财富。”而这满足就是一种有智慧的放弃。
谁都想拥有富与贵,但不以其道得之,我们也许将永远无法拥有。而能够拥有的其中一条捷径,就是学会放弃。即便是一辆汽车,所能承载的重量也是有限的。一点也不放弃的结果,只能是被不堪承受之重压垮,到头来什么也不会属于自己。放弃那些力所不及的不切实际的幻想,放弃盲目扩张的欲望,放弃那些我们不想拥有的和那些对自己毫无意义的,甚至有害的东西,放弃一切该放弃的东西,瞄准自己的大目标,全力以赴,努力拼搏,才会成就一番大事业。
人的一生,面临无数选择,失落,得意,成功,失败,健康,疾病,没有哪一种选择能够真正归属自己。因而,我们总是怀着更多的欲望,企图更多地占有,并将这种占有美化,寻找出种种借口,比如有追求,上进心强等等。以为自己拥有的越多,就会离幸福越近。许多人不管自己的驾驭能力有多大,也不管自己的消化功能是不是健全,得陇望蜀,贪多嚼不烂,这山望着那山高,诸般心态不一而足。即使占有的东西原本没什么大用,我们也不愿舍弃;即使心灵已经很累,也不怕再增加沉重的负担。我们全部的错误,更多的时候只源于一种虚荣。至于虚荣背后的失望,失望中的无奈,无奈中的坚持,坚持中的无助,许多人宁肯痛苦着也不愿从心底放弃。
法国杰出的启蒙哲学家卢梭认为,现代人物欲太盛,他说:“10岁时被糖果,20岁被恋人,30岁被快乐,40岁被野心,50岁被贪婪所俘虏。人到什么时候才能只追求睿智呢?”可见,人心不能清净是因为物欲太盛所导致的。
当然,人生在世,也不能没有欲望,欲望在一定程度上是促进社会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动力。可是,除了生存的欲望以外,我们要有节制地预防物欲的侵害,要时常提醒自己看淡名利。一个人只有心干净,才不至于被欲望腐蚀,才能获得幸福。
心态点拨
人们常说“舍得”,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人要学会“舍得”,不能企盼“全得”。通俗地说,“舍”就是放弃。古人曰:“将欲取之,必固予之;将欲擒之,必固纵之。”放弃是一种策略,是为了更好地取得,更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懂得分享财富,才会懂得幸福
◎钱财只是身外之物,生带不来,死也带不去。
金钱好吗?许多人常说:“金钱是万恶之源。”《圣经》上说:“爱财是万恶之源。”美国作家希克斯在其所著《职业外创收术》中指出,金钱可以使人们在12个方面生活得更美好:1.物质财富;2.娱乐;3.教育;4.旅游;5.医疗;6.退休后的经济保障;7.朋友;8.更强的信心;9.更充分地享受生活;10.更自由地表达自我;11.激发你取得更大成就;12.提供从事公益事业的机会。
事实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金钱对任何社会、任何人都是重要的;金钱是有益的,它使人们能够从事许多有意义的活动;个人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在对他人和社会做着贡献。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现实生活中,我们必须承认,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却又是万万不行的。
在现代社会中,金钱的作用是别的东西无法替代的。
有金钱可以多做善事。金钱除了满足基本生活花费外,还可用于慈善事业。例如,亨利·福特、约翰·洛克菲勒、安德鲁·卡耐基等建立了一些基金会,直到今天,基金会拨出的金额还专用于慈善、宗教和教育。这些基金会为上述事业捐助的金额每年超过了12亿美元。
金钱能使人更自信。再没有比腰包鼓鼓更能使人放心的了,或者银行里有存款,或者保险柜里存放着热门股票,金钱的确能增强凭正当手段来赚钱的人的自信心。实际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告诉我们,随着一个人财富的增长,他的自信心也随之增强,所谓“财大气粗”就是这个道理。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钱,好比人的第六感官,缺少了它,就不能充分调动其他的五个感官。”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金钱对于消除贫穷感的作用。
金钱能使人更充分地表现自我。拿破仑·希尔指出,口袋里有钱,银行里有存款,会使你更轻松自在,你不必为别人怎么看你而过多忧虑;你不必为几百块钱的开销而操心,你可以潇洒地逛商品市场,自由地出入大酒店。
常常感到拮据的人,会因缺钱的压力而难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他的欲望受到压抑,他被缚住了手脚。如果你渴望自由,如果你渴望表现自我,就把它们作为赚钱的动力吧,这种动力也是一种强有力的刺激源。
大多数人,不管钱多钱少,每天都是面对着它所带来的压力。的确,贫穷不会为个人和社会带来任何好处,金钱对社会对任何人都很重要。随着社会整体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拥有一定的财产,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
金钱使人们能够从事许多有意义的活动,对财富的向往曾经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发达。从这个角度讲,金钱是有益的。努力为公司、为自己赚钱,尽自己最大能力为社会创造价值、创造财富是每个人的职责所在。
金钱又是一柄双刃剑,它有极强的诱惑力。它可以用来干好事,也可能滋生罪恶。有人说,金钱是“万恶之源”,会带来贪婪、欺骗,会蒙蔽人的眼睛,甚至使兄弟反目朋友成仇。
的确,金钱会带来灾祸,但这并不是绝对的。金钱本身没有善恶对错之分,关键看人们如何对待它。只有当金钱诱使人们游手好闲、贪图享受时,它才是一种不良之物。
要有赚钱的意识,但不贪财,这才是对金钱的应有之道。
努力赚钱的前提是获得金钱的手段要光明,不可贪小便宜毁了自己。有些人在金钱的诱惑下,忘掉了自己的职业操守和人格。在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成熟的条件下,坑蒙拐骗可能获得一时的暴利,但伴随着暴利的是失去纯洁的上进心,失去别人的信任,更甚至于面临法律的制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健全,一个人如果为追求金钱,不惜以身试法,只会毁掉自己的一生。求仁得仁,求“钱”却未必能得“钱”。一心为钱,难免利欲熏心,禁不住诱惑而犯罪。事实上,坚持职业操守和人格,勤奋工作,做好该做的事,理想的收入定会随之而来。
真正能做事业的人是懂得分享财富的人,懂得分享财富才会懂得幸福。若存独占之心最终会使你失去伙伴和朋友,失去支持,失去事业,失去一切。
有一家公司雇用了一位很有水准的员工,这位员工能力十分强。做事也很负责,交给他的任务都完成得非常出色。很快他就得到了公司领导的重视,尤其董事长对他非常信任。有一次,他所设计的商品,推出市场没多久,就受到大众的欢迎,为公司赚了一大笔钱。可是,赚了钱的董事长却没有将红利分给这位员工,不久,这位员工就被另一家同行公司“挖”走了。由于失去了这位非常有能力的员工,公司也失去了很多赚钱的机会。由此可见,这位董事长是位典型的具有独占利益观念的人。也许他也意识到这样做不好,可是没能克服自己的贪财之心。
有些人,刚开始创业时也许有这样的想法:“等赚了钱。我一定要好好回报对我有帮助的人。”“要是赚了钱,我一定把其中几分之几拿出来,分给一起辛苦工作的人。”可是一旦钱赚到手,他的想法就完全变了,或者仅仅舍得拿出少之又少的一部分来“犒劳”大家。通常一个贪心的人,即使短时间内可以获得金钱,最终结局一定是众叛亲离、一无所获。
我们都要知道,金钱虽好,但也只是身外之物,切不可一味地沉迷其中。
从前,有一位国王,名叫难陀。这国王拼命聚敛财宝,希望把财宝带到他的后世去。他心里想:“我要把一国的珍宝都收集到我这儿来,不能让外面有一点剩余。”
因为国王贪恋财宝,所以他规定:谁想结交他的女儿,就要带着财宝当见面礼。他吩咐在身边侍候她的人说:“要是有人带着财宝来结交我的女儿,把这个人连同他带的财宝一起送到我这儿来!”他用这样的办法聚敛财宝,全国没有一个地方还有金钱宝物,所有的金钱宝物都进了国王的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