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过分追求完美是一种强迫症,主要特征是苛求完美。这些人对自己要求严格,追求完美,同时又有些墨守成规。他们谨小慎微,因为过分重视事物的细节而忽视全局;优柔寡断,面临意外而不知所措。由于行为表现过度认真、拘谨和执拗,缺少灵活性,也由于过度自我关注、自律和刻板,因此他们很少有自由悠闲的心境,缺乏随遇而安的潇洒,长期处于紧张和焦虑状态。
在现在要处理的事情越来越多的时代,有效地避免追求完美的不利影响是很重要的,那么如何去做呢?
首先,要知道哪些问题是必须要做好的,哪些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为了从99.9%跨越到理想中的100%,而为最终的那0.1%付出多出正常标准很多倍的时间、精力等资源。但是我们都知道,事情到最后的那0.1%最难获得,和前面根本不成比例,是得不偿失的,所以我们实在没有必要刻意地去强求它。
其次,坚持正常的学习和工作,使生活节律紧凑有序,同时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通过社交及文体活动,分散和转移对完美的关注。
最后,我们必须要知道,这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这才是完美的心境。
心态点拨
人生不可能事事都如意,也不可能事事都完美。追求完美固然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但如果过分追求完美,往往不但得不偿失,反而会变得毫无完美可言。
在可以糊涂的时候,糊涂一把
◎难得糊涂之人,并非是糊涂蛋、傻瓜,而是大智若愚的智者。
“难得糊涂”是郑板桥的传世名言,后人多去猜测这位大怪人用意何在,有自我嘲讽之说,有抗议之说,有心安之说。多少年来,诸多文人雅士、乡野村夫多把“难得糊涂”这句话做成条幅,张悬于书斋居室客厅,或者是自勉,或添些雅气。
郑板桥先生的“难得糊涂”中的“糊涂”是一门学问,不仅高雅,哲理也很深。“糊涂”并不是真糊涂,而是假糊涂——嘴里说的是糊涂话,脸上反映的是糊涂的表情,做的却是明白事。因此,这种糊涂是一种高级智慧,是精明的另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适应复杂社会、复杂情景的一种高级的、巧妙的方式。所以,有时说话办事不妨就糊涂点,闭上一只眼睛,或两只眼睛都闭上。
人们借助“难得糊涂”,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恰当地表现自身的才能,充分显示自己宽广的心胸。但是,“难得糊涂”又是一种比较深奥的人生哲学,能不能实践并不是靠一时心血来潮的冲动,它所需要的是一个人丰富的社会经验和复杂的人际技巧,因此对希望实践“难得糊涂”的人来说,就有一个怎样“糊涂”的问题。
一位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在黑板上刚写了几个字,学生中突然有人叫起来:“老师的字比我们李老师的字好看!”
真是语惊四座,稚嫩的学生哪能想到:此时后座的班主任李老师是怎样的尴尬!对这位实习生来说,初上岗位,就碰到这般让人难堪的场面,的确使人头疼,以后怎样同这位班主任相处呢?转过身来谦虚几句,行吗?不行!这位实习生灵机一动,装作没有听到,继续写了几个字,头也不回地说:“不安安静静地看课文,是谁在下边大声喧哗!”
此语一出,后座的李老师紧张尴尬的神情,顿时轻松多了,尴尬局面也随之消除。
在这里,实习生就是巧妙地运用装糊涂,避实就虚,即避开“称赞”这一实体,装作没有听清楚,而攻击“喧闹”这一虚像。既巧妙地告诉那位班主任自己根本没有听到,又打击了那位学生的称赞兴致。
装糊涂不但可以帮助我们处理一些棘手的问题,有时还可以救命。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为了保住江山,对朝廷和地方的官僚好贪舞弊、严重损害皇朝利益的行为,进行了无情的打击,重刑惩治,其用刑的野蛮残酷程度超过了历史上任何帝王。为了免遭杀戮,有的官僚不得已装疯卖傻,以逃避惩治。
御史袁凯惹怒了朱元璋,怕被杀头,便假装疯癫。朱元璋说疯了是不怕痛的,叫人拿木钻刺他的皮肤,袁凯咬牙不吭。回家后,自己用铁链子锁了脖子,蓬头垢面,满嘴疯话。朱元璋还是不相信,派人去探察。袁凯瞪着眼对来人唱“月儿高”的曲子,趴在篱笆边吃狗屎。朱元璋听了使者的回报,才不追究。原来袁凯知道皇帝不相信自己疯了,会派人来侦查,便预先叫人用炒面拌糖稀,捏做狗屎状,散在篱笆下。当来人一到,他便大口大口地吃,这才救了一条老命。
无论是在社会还是在家庭中,糊涂一点的确可以使人保持心胸坦然、精神愉快,还可以消除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和疲惫。
“难得糊涂”对于家庭来说,是一种包容与平等。糊涂可以化解矛盾,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可以冰消雪化,可以云开雾散,可以使家庭气氛轻松。居家过日子往往会遇到许多不顺心的事,夫妻之间总会有摩擦与碰撞。很多生活中的琐事,往往使两人发生争执。如果有一方糊涂一点,就会平安无事。可以说,糊涂是调剂家庭和睦的良药,是婚姻幸福的黏合剂。
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更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与事。与朋友相处,需要“难得糊涂”,要把朋友的“是”放在心上,把朋友的“非”放在记忆的风中让他淡去,不留在心底。
有的人总喜欢追根溯源,事事弄个明白,即使是无关与己,不问出个子丑寅卯也不会善罢甘休。想得太深,看得太穿,于是烦恼忧虑便接踵而来,自己的心情也会变得很糟糕。
有一位百岁老人说过:“我糊涂了一辈子,总算熬到了今天。”在老人的眼中,糊涂是长寿的秘诀,这在常人看来或许是一个的荒谬的想法,但在老人身上确实发挥了很大的功用。
糊涂的时候,不会为路旁的垃圾成堆成山破口大骂。糊涂的时候,不用愁女儿嫁不出去,儿子娶不到媳妇。糊涂的时候,就不会让难以释怀的人和事压抑得太久太深,就会有轻松愉悦的心情。
难得的糊涂可以分为两种:视而不见的糊涂和半途而废的糊涂。前一种说的是完全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后一种则是清醒地看过表层之后,不再做更深一层的思索的态度。对待不同的问题,我们应该用不同方式的糊涂,这才是糊涂之道。
糊涂并非是让人装傻子,做懦夫,而是做人的一种方式,一种风格,或者说是一种活法。只要人人都能在不同的境遇下,难得糊涂,看淡得失,自然就会波澜不惊,心安神定。
在这世界上,有太多的隔膜,太多的争吵。如果能难得糊涂,淡然视之,就可以缓解各种压力,放下放下各种重负,从而能更快乐地去做那些人生中有益的事。
心态点拨
“难得糊涂”,历来被推崇为最高明的为人处世之道。凡是世上能成大事者,或多或少都有“难得糊涂”的这番功底的。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想活得轻松自在,就需要学会“难得糊涂”的处世方式:在可以糊涂的时候,糊涂一把。
少一些抱怨,才会多一些幸福
◎在怨别人之前,先怨一下自己。
《论语》中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意思是说:“不怨恨上天,不责怪别人,下学人事而上达天命。知道我的大概就只有天吧!”后来,这句话从另一方面演变为成语“怨天尤人”,指遇到问题,一味地抱怨天,责怪别人。怨天尤人的人一方面意味着不反省自己,总是寻找借口;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个人非常没有自信,甚至处于自卑之中,不敢面对失败的事实,不相信自己的力量。
抱怨,是一件随时都会发生的事情。早上起床晚了,抱怨的人会想“唉!又要扣工资了”,不抱怨的人会想“是不是我太累了,是该找时间好好休息一下了”;路上走路,与别人撞了一下,抱怨的人会想“难道没长眼睛啊”,而不抱怨的人可能根本就没意识到,最多会想“他也不是故意的”;到了公司,有个同事对面走过连个招呼也没打,抱怨的人会想“对我有意见?我还懒得理你呢”,不抱怨的人可能想都没想,最多会想“他也是想着做事,没留神”;工作上辛辛苦苦完成了一个任务,自认为无可挑剔,哪知交上去了才发现还有个小错误,抱怨的人会想“为什么事先没想到啊,真是白辛苦了”,不抱怨的人会想“我这么小心还是有疏漏,下次要吸取教训,要更加小心了”;喝口水呛着了,抱怨的人会想“怎么这么倒霉,喝水都要找我麻烦”,不抱怨的人会想“我现在有点急躁了,沉稳一点”;吃饭咬到沙子,抱怨的人会想“谁洗的米,这么笨,沙子都不去掉”,不抱怨的人会想“有沙子是正常的,可能不小心没看到”;下班了,领导说大家留一留,晚上要开会,抱怨的人会想“又开会,怎么不在工作时间开啊?我与女朋友的约会怎么办”,不抱怨的人会想“原来这就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也”;晚上回到家,累得不行,抱怨的人会想“为什么生活会这么累啊”,不抱怨的人会想“又过一天了,今天还是有不少收获的,现在马上好好休息,明天该做的事情”……
为什么抱怨的人会说生活得累?因为他只看到了自己的付出,而没有看到自己的所得。而不抱怨的人即使真的很累,也不会埋怨生活,因为他知道,失与得总是同在的,一想到自己获得了很多,就会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