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11400000001

第1章 代序:文章自得方为贵

还是台湾小姑娘的时候,我懵懵懂懂嘻嘻哈哈长大,调皮贪玩,抱怨和同学相较,家里管得太严;连续得奖成了前途被看好的青年作家以后,更羡慕朱家文友有开通的作家爸妈支持女儿的文学志业。只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也算是被父母“栽培”过的孩子。

我从小参加作文、演讲、朗诵比赛,课外活动充当朝会司仪、致词代表、晚会主持也是常事。彼时台湾升学压力大,学生家长多要求孩子心无旁骛,专心课业,我家父母却对女儿有机会“见世面”不吝支持。尤其是自认因战乱离乡失财失势“下台”的父亲,看到小女儿“上台”,更是事前教战,事后叫好,热心非常。这样养成,难怪在青年时代写作得奖出席表扬大会,主办方临时要我上台致词,向官方或者报社答礼,都轻松交得了差。现在想想,几十年前在一群腼腆的文学青年当中,自己看起来可能很另类。

我的素人,也是俗人,父母有两次用看小孩出风头的心情,出席当时在台湾开风气之先,盛大举办的“联合报小说奖”颁奖典礼。他们对挂着贵宾证、文名赫赫的台湾老中青三代文学家,统统有眼不识。当时在座大概只有三毛女士算我妈心中的大作家。即使如此,我妈她老人家全程也没有上前道声仰慕,却跟我窃窃私语发表对三毛眼妆的高见。回家途中,二老自我感觉良好得像家长参加了小学游艺会,发现排舞跳错边或演戏忘台词的不是自家孩子,当我的面交赞女儿“拿得出去”。我老妈看重仪态风度,说:“女孩子就是要穿着得体,落落大方。”我老爸则强调口齿清晰,说:“上台说话要看场合,讲重点。”至于“文学成就”则显然不是他们关注的焦点。幸好那时有多位文坛前辈无私的鼓励和提携,我才能在家里人只会“打岔”的情形下,持续数年发展对写作的志趣。

生前对我爱护提携的朱西宁先生推崇张爱玲女士,几次亲闻他盛赞张女士写作能“天道无亲”。我这后学听见只是苦笑。我等俗人,何敢望“祖师奶奶”项背?在我当年的创作环境里,能近身的“读者”,无论父母手足师友,无不拿着放大镜在我编的小说里寻人,蛛丝马迹都不放过。我有一次违背取材远离个人生活圈的原则,即使仍属创作,最终果然尝到苦果。

一九七九年夏天,我写了《姻缘路》,得到第一届中篇小说奖,却也失去了一位好朋友。这以后,我就逐渐封笔,终至断绝。煮字不能疗饥,还时不时地有闲言碎语飘进耳朵,最后还弄到好友误会淡交。“作家”这个职业真不是普通人做得来的。那时候我觉得天地之大,何事不可为?哪里不能去?只有“作家”这行,算已经尝试过了,“否来事”,还是趁着年轻,赶紧去找点父母亲认可的“正经”行当做做。

那年除了得奖,生活上也有种种不如意,算是我小姑娘时期的人生低潮。好友的冷淡让我的冤枉无处申诉。当时我以为小说属虚构,就算有几成事实也深藏在编出来的故事里,隐匿不彰。情节发展之间哪怕确实借用了一些朋友之间的私语,可是她讲我听,知情者寡,曲笔写出只增加了特定读者读小说时的趣味性,并不涉及暴露隐私的危险。可是我忽略了读者对熟识的作者,对号入座是有默认心理的;作者可以决定笔下的人物怎么说怎么想,现实生活中,周边人的想法却不是作者说了可以算的。

被珍惜的友人认为我的友谊之中藏有玄机,甚至觉得被出卖,让年轻的我沮丧到对写作失去了热忱。到美国以后结交了新朋友,我绝口不提自己在台湾的写作经历,如果称呼洋名的朋友和知道底细的老朋友没有交集,就到现在也不知道我曾经有过的“文学生涯”。几十年来,我对作家这个身份一直很敏感,甚至避讳提起。事实证明并非多虑。就在我退休之前,亟思“复出”之际,一次侨居地华人家庭聚会中,一位自称年轻时写诗的台湾客人听别人说起我曾写作,特别过来攀谈,发现原来是当年听过的名字,就开玩笑对众宣称:“原来是大作家!以后我们在她旁边讲话要小心了,不然她就会把你写出来!”

我不知道他的诗是哪样写出来的,不过作者不是记者,写小说不是报新闻,何况即使是新闻,也不是事事人人都有传播价值。进一步想,虚构的小说隐含作者夫子自道的人生观,要比新闻只反映偏离常轨的人生片断复杂许多,而且文学是良心产业,随便道听途说一件传奇哪里就能激发创作灵感。

哪怕我以为自己经过了一些风浪,脸上除了岁月沧桑,心里也较之三十年前更笃定自信,可是听见初识者的闲话,还是微微感觉不悦。惊觉当年让台湾小姑娘从文学道路上退缩的“俗够有力”(台湾俗语,在这里有“众口铄金”的意思)终将再现,除非永远躲在“洞中”当我大梦不醒的老华侨,尘封的钝笔一旦再见天日,就意味着又有忧谗畏讥的时刻到来。

要不要继续写呢?“复出”以后有时会问自己。我曾以为父母仙逝之后,就诸法皆空,能像当年小友天文和天心那样有一个百无禁忌、独尊文艺的创作环境。然而原来人生的牵绊早就深植心脑,从我妈坚持在女儿的马尾上绑个蝴蝶结才能上台表演开始,我就已经接受父母的“栽培”,走向今日之“我”。花了三十年,从只敢编织虚无缥缈的小说,到有勇撰写抒情纪实的散文,今日还厚颜结集成册,也算作者破茧而出,自我成长。文章自得方为贵,好与不好,或藏或露,展览肚脐还打哑谜也算一己风格,从俯仰有愧到能“建我的道场,诉我的衷肠”,光阴也就没有虚掷;遮遮掩掩几十年的作者总算是肯向读者“交心”了。如果读者感觉文章果然有趣,作者就不担心哑谜难解。世事难得洞明,选择不参“天道”,只为我看人间处处是“亲”。

二〇一二年五月十三日

同类推荐
  • 记忆的痕迹

    记忆的痕迹

    本书文笔流畅优美,视角独特,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值得读者收藏!
  •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朱自清编写的《荷塘月色(精装插图本时代经典)(精)》分为感悟生活、故人旧事、行走的踪迹、思索人生四辑内容,其中,第一辑中的佳作,无一不体现朱自清先生为文的特色;第二辑的七篇作品之中,《背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其简洁朴实的文字,忧郁萦绕的氛围,为世人展示了中国式的父子情深。
  • 八千湘女上天山

    八千湘女上天山

    五十年代初,新疆和平解放,新中国的决策者们命令驻疆二十万官兵垦荒屯田,扎根新疆,立志改变自古以来屯垦一代而终的局面,以达到长治久安的战略目的。在党中央建设新疆的号召下,一场轰轰烈烈的参军狂潮席卷了湖南三湘四水,一时间,激情澎湃的湘女们蜂拥古都长沙,报名参军。
  • 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

    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

    这是一段真实的历史,也是一个传奇的故事。五十多年前,女主人公为追求科学与理想,从中国到比利时留学。不料战争爆发,比利时被德国纳粹占领。主人公从此投身于反法西斯的斗争。以她的人格力量,感化了德国将军,使其未泯的良知得以复苏,从盖世太保的枪口下挽救了上百名反战人士的生命。战争结束后,比利时政府授予她“国家英雄”勋章,人民誉她为“比利时母亲”。
  • 新月·飞鸟:泰戈尔诗选

    新月·飞鸟:泰戈尔诗选

    本书是泰戈尔最富盛名的两部诗歌集,其睿智的话语、深刻地观察、优美的文句对于今天的读者依旧能够产生精神上的共鸣。
热门推荐
  • 盖世帝尊

    盖世帝尊

    乱古岁月,诸圣争霸。一个号称“睡神”的少年,因祸得福开启一门逆天功法。从此以后,一个肉体无双的奇才,横压天地,剑斩星辰,万千奇才在他脚下匍匐颤栗。群雄崛起的天地,唯我霸武独尊!
  •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在很多人的眼里,哲学是一个让人莫测高深的词汇,一提起它,就令人联想到某种至高无上的智慧,还有一张与这种智慧相连的刻满岁月年轮的脸。哲学真的是这样让人望而生畏的吗?这本小书将会回答我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什么是哲学?哲学家们想的都是些什么问题、哲学家都是些什么样的人,读过这本书后你会发现,哲学原来有着这样一张生动有趣的面孔,而你自己也曾经像哲学家一样思考过!
  • 重生之女帝倾世

    重生之女帝倾世

    前世,她惨遭所爱之人毒杀,重生今世,她定要凤凰傲视,绝世倾城。堂堂神帝迫不及待要她以身相许,丢了冷酷无情的脸面,因爱变成了一个死不要脸的臭流氓…绝世美男对她一见倾心,白白的做了她的便宜师父,还整天不死不休的纠缠…
  • 故事会(2015年12月上)

    故事会(2015年12月上)

    《故事会》是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仅有114个页码、32开本的杂志,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故事会》创刊于1963年,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
  • 快穿之男神系统驾到

    快穿之男神系统驾到

    她妖艳高贵他冷清孤傲她与他又会碰撞出什么火花。
  • 湘行散记

    湘行散记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散文作品中的精品,有种民间活泼泼的味道。1934年,沈从文返回故里,眼见满目疮夷,美丽乡村变成一片凋零景象,悲从中来,一路写下这些文字,抒发他“无言的哀戚”。书中,作者细织密缝出他的童年、他的往事、以及远行中船头水边的见闻。其间散落数十封才子沈从文与张兆和的往来情书。该书文笔自然淳朴,有如行云流水,迷人的“湘西世界”,质朴的风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 我的奶爸黄金渔场

    我的奶爸黄金渔场

    儿子!爸爸带你骑大白鲨!大鲸鱼!等爸爸有钱了,带你找妈妈!天降养鱼系统,养鱼只为奶粉钱。女人,儿子,事业,我全都要!
  • A Prince of Bohemia

    A Prince of Bohemi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思想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思想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劳动人民推动的,这是几千年来思想家们总结出的结论。然而,伟大的思想家们的思想又影响着人们。因为,大思想家的思想是从劳动人民中产生的,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升华和结晶。本书所选的大思想家,都对世界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他们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行为、思考等等领域。
  • 我的世界很小,但刚刚好

    我的世界很小,但刚刚好

    所谓刚刚好,是剪断了多余的贪念和欲望,回归到了一种简单的生活,不多不少;是前进的脚步上不徐不疾,不慌不忙,不早不晚;是在生活的追求上不繁不简,恰到好处。心境上,不藏不显,不刻意追求,也不勉强接受。因为剪除了不必要的欲望和贪念,放缓了脚步,因而,灵魂跟得上身体,更能感受到到细微的美好,体会到少即多、简单即丰盈的生活态度,生命更加丰盛满盈。正如书中所言:“我的世界很小,但都是我们重要、在乎的人;我的世界很小,所以懂得对细微的事情微笑;我的世界很小,但足够我面对生命中的困顿与艰难;我的世界很小,但能够牵手你的手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