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4800000006

第6章 曾国藩大智慧5

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促使曾国藩所产生的民族危机感,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的事情。在此之前,他并没有自觉意识到“碧眼赤珠”、远道而来的“文明”客人们会对中国局势造成什么致命的威胁。因此,他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及战争结束后的这段时间里所写下的家书、日记和信函等,涉及到外国侵略者的字眼,更多地体现了他本能的痛恨和对前线战败、官吏指挥失措的种种忧虑。例如,当英国侵略者因林则徐在广东严密设防,入侵不能得逞,遂改道攻占浙江沿海一带宁波、定海、镇海等地时,他把带来这种后果的原因首先归咎于中国败类之助纣为虐,而并未真正明了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要对弱小民族进行侵略蚕食,以掠夺这些弱小民族的极大财富的侵略本质。他说:“英夷滋扰以来,皆汉奸助之为虐。此辈食毛践土,丧尽天良,不知何日罪恶贯盈,始得聚而歼灭!”

与此同时,他认为中国有外国无与伦比的“纲常名教”有驾驭局势的“圣明君相”在上,而外国侵略者则是一些尚未开化的“夷狄”。他们的不法行径虽可“痛恨”,但螳臂怎能挡车?他们必然要以失败告终。他说,“英夷在江苏滋扰”,虽曾攻陷镇江一带,并威胁到江宁、扬州等地,“然而天不降灾,圣人在上,故京师人心镇定”。他批评其弟一闻“英夷滋扰”,便轻信谣言,惶恐不安,乃是无胆无义之人。

“虽明知蕞尔螳壁,不足以当车辙,而九弟既非在外服官,即宜在家承欢,非同有职位者,闻敬而告假,使人笑其无胆,骂其无义也”,他把第一次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被迫签订城下之盟,割土地,赔金银的悲惨结局说成是清政府的“和戎之策”的结果,是中国对英国侵略者所定的“抚局”。他说:“英夷在江南,抚局已定。盖金陵为南北咽喉,逆夷既已扼吭要据要害,不得不权为和戎之策,以安民而息兵。”显而易见,曾国藩并不承认中国战败,并不承认签订不平等条约是英国侵略者武力胁迫和外交讹诈的结果,相反他把这种结局说成是为了“安民”而主动对外国侵略者的“和”“抚”。他内心虽痛恨指责投降派的腐败无能,但仍满怀信心地预言,通过“和”、“抚”而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即使割地赔款,只是暂受损失,而中国从此将不会有事,以大事小确是上策。他说:“自英夷滋扰,已历二年……然此次议抚,实出于不得已。但使夷人从此永不犯边,四海晏然安堵,则以大事小,乐天之道,孰不以为上策哉!”

造成曾国藩这种似乎“狂妄无知”,夜郎自大观念的原因何在呢?曾氏是中国传统文化浸染而成的士大夫,他与当时一般守旧士大夫以国粹主义的方式来应付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挑战时,本能地用一种传统的文化优越感和安全感的心理作为后盾一样,认为“洋夷”们对中国的侵凌和困扰,并不足以构成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环境的根本威胁;中国在这次战争中的失败,仅仅是受到一些人为的、偶然的因素的干扰,即上引材料所说的“汉奸助之为虐”所致。因此,西方列强迫使中国“割地、纳款、互市”,在曾国藩的思维中,唤起的只是类似历史上契丹、女真、蒙古等边陲民族对中原王朝困扰的那种历史联想和恼恨心理。他对“洋夷”的愤慨和鄙夷,也仅仅是“文明人”对不知诗书达礼的野蛮人的强悍无理行径的情绪反应。这样,第一次鸦片战争在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失败和屈辱,就在曾国藩对传统文化的同化力的乐观信念中,在他的中国文化优越感和安全感中得到了苏解、缓冲、补偿和安慰。

上述这种文化上的安全感,具有一种强烈的麻痹思维神经的力量。最初而来的民族危机,被这种安全感过滤之后,则会在士大夫的思维中大大地淡化。曾国藩心目中埋下的传统文化思维模式,作为一种浓厚的精神氛围,也就难以突破原来的保守观念的构架。在这种情况下,客观地认识西方事物和应付西方的挑战,对曾国藩来说,乃是不可能的。

然而,像在学术上对中国传统文化不株守儒家学说,而是博采众学,兼收并蓄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对事实的了解,曾国藩对西方文化也采取了了解、吸收的现实主义态度。这是他不同于顽固守旧士大夫的根本区别所在。基本原因,就在于曾国藩既是一个典型的士大夫,又带有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等多重色彩,尤其是他在领军从征,血腥镇压太平天国及与洋人打交道的实践中,有机会较多地了解和接触到西方文化,这是整日困居书斋或居京悠闲作官的人所不能领略得到的。

曾国藩自点翰林居京作官至第二次鸦片战争前的20余年间,对西方列强的政治、军事和思想文化几乎没有什么接触,因而当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及其结束后的十数年间,他对中国局势持乐观态度,对洋人的侵略并未产生危机感。而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情形就不同了:疾风暴雨般的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政权,摇撼着封建统治,大清王朝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英、法等资本主义列强乘虚而入,“堂堂华夏”竟然被“区区外夷”打得京都不保,一败涂地——卑躬求和,割地赔款,利权日渐丧失。这种严酷现实,对曾国藩的心灵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同时对他也是一剂不可多得的清醒剂。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进行期间,曾国藩深为天津兵败而忧虑不安:“惟天津兵败,洋鬼猖獗,僧邸退至通州,京师人心皇皇,实为可虑。”闻京城岌岌可危,“圣驾”拟离北京他往热河的消息后,曾国藩“且愧且愤,涕零如雨”。于是,他奏请皇上允准他或胡林翼两人中一人带兵北援,“冀效尺寸之劳,稍雪敷天之愤”。

又在家书中说:“分兵北援以应招,此乃臣子必尽之分……今銮舆播迁,而臣子付之不闻不问,可谓忠乎?万一京城或有疏失,热河本无银米,从驾之兵难保其不哗溃。”虽然,他认识到此举并非善策,一因江南太平军势力浩大,一旦撤兵北上,将牵动“剿匪”大局;一因北上“勤王”能否成功,实无把握。但他凭着对皇帝的一片赤诚之心和对“洋夷”气焰嚣张的痛恨之情,决心不计个人利害得失,义无返顾,欲成此行。他说:“与其不入援而同归于尽,先后不过数月之间,孰若入援而以正纲常以笃忠义?纵使百无一成,而死后不自愧于九泉,不治讥于百世。”故“成败利钝,不敢计也”。虽然此举因英、法、俄等国胁迫清政府迅速订立不平等条约结束战争而未能如愿,但当他接到不平等条约的副本以后,忧虑、恐惧和愤慨之情不禁油然而生。他在日记中写道:“阅之,不觉呜咽,比之五胡乱华,气象更为难堪。”较之他对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签订的所谓和约的看法,判若两人。这时的曾国藩,对局势不仅不抱乐观态度,进而为之悲愤填膺,难以名状。

这种忧惧与危机心理,在有关湘军首领之一的胡林翼的一段史实中,也形象地作了反映。当年,胡氏伫立在长江岸边一个山头上,正在为即将从太平军将士手中夺取军事重镇安庆而踌躇满志时,他猛然看见两艘游弋于长江水面上的洋人军舰,迅如骏马,朔江而行。胡林翼顿时变色不语,勒马回营,并在中途呕血,差点堕下马来。从此之后,每当有人与他谈及洋务,他就摇手闭目,闷闷不乐,口称“此非吾辈可能知也”。胡氏原先本有病在身,由于这一刺激而病情加重。数月之后,便郁郁而死。从这一事例可以看出,胡林翼作为一个典型的封建士大夫,在他的内心中交织着一种自身无法解脱的矛盾——既凭藉他自己敏锐的感性认识,发觉西方列强的近代军事实力为中国军队所望尘莫及;又因自身头脑中传统文化中固有观念的根深蒂固,使他无法找到中国如何通过学习西方的长处来摆脱困境。这就是说,胡林翼内心的文化安全感似乎已经崩溃,而新的出路一时又无法找到。因此,他不能不为清王朝未来的命运而担忧。这种心理紧张状态和不祥预感,使他怎么也无法解脱心中的忧郁之情。

与胡林翼的文化心态相类似,曾国藩更进一步认识到:“天道五十年一变,国之运数从之。”从而,他首次提醒清廷,此次款议虽立,和局虽成,但再不能盲目自傲,做什么“四海晏然无堵”的美梦了。这种忧惧感的发展和深化,同时表现于对中国文化整体的思考上,使得曾国藩很自然地产生一种比胡林翼更深一层的危机意识。这种基于中外政治、思想、文化,尤其是中外实力的对比上而产生的危机意识,在他的家书、日记和信函中均有所体现。

曾国藩作为湘军的最高统帅,从太平军手里领教过“西洋之落地开花炮”的厉害,确实“惊心动魄”,因此,也购买过同样的东西来对付太平军。于是,战争使他真正懂得了西洋船炮的效用,以前那种凭道听途说而形成的“逆夷所长者,船也,炮也”的理性认识,已经成为阅历之后的切肤感受。因之,畏惧之心随之而生。

他曾以湖南乡下通俗之语形象地描述了这种畏惧心理:“不怕柴狗子,只怕洋鬼子。”在曾国藩身上,惶遽怵惕之情超乎个人生死,而又带着啃心噬肺之痛:“四更成寐,五更复醒。念夷人纵横中原,无以御之,为之忧悸”。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列强的优势面前的极大危机感。历史地考察,相对于当时绝大多数内省和朝廷国粹派士大夫的虚骄的清议高论,曾国藩的“只怕洋鬼子”与对洋人“无以御之”的毫无掩饰,直截了当的内心表白,无疑是对西方文化挑战的严峻现实在认识上的深化,在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同类推荐
  • 自我关怀的力量

    自我关怀的力量

    我们都更容易关怀他人、包容他人、理解他人,却忽略了自己!自我关怀是当今社会高压下人们共同缺少的一种心理能力。因为自尊、自我批评的主流地位,人们在善待别人的同时,却不能同样善待自己。作者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心灵之窗,让我们承认自己的苦难与不完美,并且关怀自己,爱自己。内夫博士通过许多经典的研究结果、个人经验、实用练习和幽默故事,让每个人都学会如何转变不良的情绪模式,让自己变得更健康、快乐、幸福和高效。本书通过自我关怀、静观、共通人性的讲解与练习,帮大家找到与自己和解的办法。学会自我关怀,也就掌握了反转生活的力量。
  • 单独中的洞见

    单独中的洞见

    这是一本来自灵魂的内省之书。全书分十二卷,共有一千三百多条经典哲言随笔,涵盖了对人性、生命、关系、欲望、死亡、孤独、精神等多维层面的感悟精髓,透彻又富有哲理性,独到又饱含现实意义。以独立性开端,以格言体书写,或一针见血,或一语道破。为你开启一扇走进世界本质的大门,让你于纷乱表象之下找到真谛,于单独中洞见过去,看清未来!
  • 完美人生的7个指数

    完美人生的7个指数

    一个人的完美人生不但包括成功的事业和幸福的家庭,还要有个人独特的魅力和面对困难的态度,以及身心的健康。本书从情商、健商、慧商、魅商、心商、胆商和逆商等七个方面诠释完美人生的定义和衡量标准,以及如何获得提高这些指数的路径和方法,让生活更加和谐,人生更加美丽。
  • 就这样去谈判

    就这样去谈判

    本书介绍了谈判应具备的素质,谈判的准备工作,谈判理念,谈判形象,谈判技巧,谈判沟通,谈判原则等内容。
  • 赢在起跑线上(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赢在起跑线上(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即使你没有很有优越的物质条件,也可以让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甚至比别的孩子高、快、强。最主要的是树立他的信心,让他明白如何做人,只要根基打好了,以后做任何事情都会游刃有余,因为起跑好不一定决定比赛的输赢,享受跑步过程才是人生最有意义的。
热门推荐
  • 好好开你的车

    好好开你的车

    连冬骑着自行车去驾校学开汽车。三个月后他的胸前口袋里揣了一张小型机动车驾驶证(C型),依旧骑自行车。这段短暂的经历却足以令他在未来的路上不时回首张望,并且总是会有难以置信、恍若梦中的感觉。 亮相演出 练车场上画出了许多小场地。连冬找到自己的那一组。二十多个人聚在场地上等着教练,大多数是女性。
  • 后备之爱

    后备之爱

    “在你身后傻傻等待的备爱……朋友只是找个借口留下不离开……你永远不明白,做备爱的悲哀……”女孩拿起手机,以为会看到她最想看到的那个名字,可是女孩知道那个人永远不会再出现了,那个她最爱却永远得不到的人……一段被遗弃的感情,再次相遇再次相见,是否还会心痛,还是已经彻底遗忘,等待一个人不难,但等待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是否值得
  • 神君好难追

    神君好难追

    她是沉睡在离湖旁不知名山的万年老姑婆,修炼的日子她百般遮掩岁数。然后……然后她就喜欢上了偶尔来离湖观景的一名俊逸小生。本担忧自己的大岁数喜欢个小生委实不妥,想不到俊逸小生竟是那九重天上高高在上的帝君,好吧,就算是天王老子她也要强追到底!于是就一而再再而三,从离湖到梧桐华宫,再到那紫玉床上霸王硬上弓,她终于喜滋滋对着那玉面小生揩油一把后说:老娘会对你负责的!……
  • 婚谋已久:前夫居心不良

    婚谋已久:前夫居心不良

    许燕斐偷了她的身份。骗了她儿子。她恨他薄情寡义,却从没想过,他又偷又抢,只是为了让她温饱。“没听过要往上攀,一定要找有钱人吗?我不仅是有钱人,还有权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邪王煞妃

    邪王煞妃

    什么?不知廉耻?这罪名可大了,她不就是绘画了那啥十八式给怡红楼的姐妹们,帮自己多赚点银子吗?多委屈!什么?烂赌?哦马盖的,她只是不爽有人在她的赌坊赢了大捧大捧的银子啊,自己的银子自己赢回来有什么不对?什么,赐婚于二王爷,那个傻子?——◆◇————◇◆————◆◇————◇◆——“傻归傻…陪女人睡觉,总会吧?_!”女人的声音淡淡的,若有若无;“…”大宅院里一片倒抽气声!——◆◇————◇◆————◆◇————◇◆——大婚当晚,二王爷府新房内,一室的春光,迷情漩涡,声色不断!据说那晚,整个王府的下人一个个面红耳赤,第二天起来集体病恹恹的,萎靡不振!“二王妃,本王可会陪女人睡?”“。。。。。。”女人两眼一翻,晕睡过去!擦,是哪个混蛋说这二王爷是傻子的!——◆◇————◇◆————◆◇————◇◆——&“娘亲,太子说今晚要将爹爹送到怡红楼。”小包子掐媚的跑到某个女人面前邀功!某女淡定的喝着手中的茶,结果第二天整个大陆皇朝都知道太子被五个大胖婆娘压倒,在行房事之时口吐白沫之事。。。&“王妃,不好了,左翼王又在戏弄王爷,让王爷当众脱光衣物,说要在王爷胸膛刻上,我是傻子。。。”某女将怀里的小包子往后一抛,人就闪了出去!结果第二天,在左翼王府大门口,左翼王被扒光了挂在悬梁上,浑身赤裸奄奄一息,身上大大小小无数个小洞。。。“娘亲,看,将这些洞洞用线连起来就是。。。猪!宝宝聪明吧!”哈哈!。。。。。。——◆◇————◇◆————◆◇————◇◆——某天,某王爷从外面火燎火燎的跑来,“王妃呢?”“回王爷,今天世子又弄哭了宁小公主,王妃抓着世子往后院去了!”下人刚说完,就听到小包子的尖叫声。“啊。。。娘亲,我没有亲她,我不要解刨,哇,我不要解刨!”某王爷嘴角抽搐,三步并作两步往里跑。。。而下人们一哄而散,该干嘛干嘛去,见怪不怪了!——◆◇————◇◆————◆◇————◇◆——“爹爹,什么叫蝌蚪?”某王爷放下手中的书卷,疑惑的问道。“什么蝌蚪?”小包子撅起嘴,捧着红嘟嘟的小脸蛋,一副玄玄欲泣,“娘亲说,蝌蚪就是青蛙的小时候!”某王爷眨眼,这都什么跟什么!小包子突然哇的一声哭出来,往门外跑去,“哇哇,我不要变青蛙,娘亲~”某王爷傻眼!——◆◇————◇◆————◆◇————◇◆——
  • 风雪山神庙

    风雪山神庙

    故事的阴面,古朴恢弘的山神庙大门敞开,进得去却出不来。压抑的黑暗里,说话的人许多,人影却不见一个。每个人的名字都是不属于这个世界的生物,每个人说的都可能是谎言。诡异的山神庙在无声运转,藐视物理法则、宇宙秩序、人情世故,收割着陷入其中的生命。每个走失的人在其中寻找一线生机,却意外地找到了生死之外的东西……
  • 水往高处流

    水往高处流

    罗伟章, 1967年生于四川宣汉县,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作家研究生班。曾获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中篇小说选刊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四川文学奖等,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被有关专家称为“活跃的同辈当中分量最重、最突出、最值得关注的作家之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成都。
  • 这位少爷有点病

    这位少爷有点病

    有时乐玥真的很想问一句:我那一跳能跳十米高;知道什么时候会下雨;在雨天可以招来闪电;带水操电也可以毫发无损;要家世有家世;要身高有身高;要相貌有相貌的百里雪同学呀——你在我失意的时候蹲在我家门口的电线杆上说了一句‘我们交往吧’是为了哪般?早在很久以前乐玥就觉得有一个人一直盯着自己,无奈在那种被盯着感觉最深刻的那个雨夜,百里雪撑着一把黑伞蹲在她家电线杆的顶端说:“我们交往吧。”后便消失无踪,奇怪的是当晚她便收到了S大的录取通知书,本以为生命中无缘再遇的百里雪竟然是自己的同学,好像还……不认识她了呢?
  • 临安情之霁月如璟

    临安情之霁月如璟

    一桩血案,一场惊心动魄的追捕,捕快与杀手,身份对立的两个人,却在命运的安排下,谱写了一段纠葛不清的爱恋。一场致命邂逅,一次次倾力相救,医者与杀手,立场鲜明的两个人,却在冥冥之中,勾出了一世刻骨铭心的牵绊。那一夜的抵死缠绵,有放纵有沉沦,有克制有迷失,还有欲说还休的情愫萦绕心间,只因那初识一眼,顾盼之间十足惊艳,以至令他不能自拔、泥足深陷……刀光剑影的江湖,暗流涌动的朝堂,在强大的历史巨轮面前,在这场未知的命数里,三人之间会有怎样的交集?在正与邪、情与法的两难间,又该如何抉择?杀人与救人间,又会发生怎样的虐心救赎?佛曰,皆是缘。
  • 瀛涯勝覽

    瀛涯勝覽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