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60100000016

第16章 晋南北朝社会等级(4)

门第优劣,亦有兼论名德者。《南史·王彧传》:彧曾孙克,仕侯景,景败,克迎候王僧辩。僧辩问克曰:“劳事夷狄之君。”又诮之曰:“王氏百世卿族,便是一朝而坠。”《北史·郑羲传》言:“自灵大后豫政,淫风稍行;及元叉擅权,公为奸秽;自此素族名家,遂多乱杂,法官不加纠正,昏宦无贬于时,有识者咸以叹息矣。”则其本有纠贬可知。此似较专论位宦者为优,然庸流无识,所纠贬者,亦多琐琐末节,无当于出处大节也。《北齐书·羊烈传》:烈家传素业,闺门修饰,为世所称。一门女不再醮。天统中,与尚书毕义云争为兖州大中正。义云盛称门阀,云:“我累世本州刺史,卿世为我家故吏。”烈答云:“卿自毕轨被诛以还,寂无人物。近日刺史,皆是疆埸之上,彼此而得,何足为言?岂若我汉之河南尹,晋之大传,名德、学行,百代传美;且男清女贞,足以相冠;自外多可称也?”盖讥义云之帷薄焉,窥观女贞,又何关于德业邪?

士庶利权,相去既远,故欲清釐之者,每以招怨。《晋书·慕容宝载记》言:宝以垂遗令,校阅户口。罢诸军营,分属郡县。定士族旧籍,明其官仪。而法峻政严,上下离德,百姓思乱者,十室而九焉。《宋书·沈怀文传》言:孝武坏诸郡士族,以充将吏。并不服役,至悉逃亡。加以严罚不能禁。乃改用军法,得便斩之。莫不奔窜山湖,聚为盗贼。《魏书·道武七王传》:元法僧为益州刺史。素无治干,加以贪虐。杀戮自任,威怒无恒。王、贾诸姓,州内人士,法僧皆召为卒伍,无所假纵。于是合境皆反。民之多幸,国之不幸,固也,然政令本已非平,而更加之以操切,又曷怪怨叛之起邪?

第二节 门阀之制下

语曰:“国于天地,必有与立。”晋、南北朝之世,所谓世族者,既居于率将之地,则国家之盛衰强弱,恒必由之。乃其人率多呰窳莫能振拔,遂致神州陆沉,久而不复矣。《诗》曰:“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则可为痛哭流涕者也。

此辈之见讥于世者,首为其不事事。《梁书》载姚察之论曰:“魏正始及晋之中朝,时俗尚于玄虚,贵为放诞。尚书丞、郎以上,簿领文案,不复经怀,皆成于令史。逮乎江左,此道弥扇。惟卞壸以台阁之务,颇欲综经。阮孚谓之曰:卿尝无闲暇,不乃劳乎?《晋书·壸传》云:壸干实当官,以褒贬为己任。勤于吏事。欲轨正督世,不肯苟同时好。然性不弘裕,才不副意,故为诸名士所少,而无卓尔优誉。明帝深器之。于诸大臣,而最任职。阮孚每谓之曰:“卿恒无闲泰,常如含瓦石,不亦劳乎?”壸曰:“诸君以道德恢弘,风流相尚,执鄙吝者,非壸而谁?”时贵游子弟,多慕王澄、谢鲲为达。壸厉色于朝曰:“悖礼伤教,罪莫斯甚。中朝倾覆,实由于此。”欲奏推之。王导、庾亮不从,乃止。然而闻者莫不折节。宋世王敬弘,身居端右,未尝省牒。敬弘名裕之,名与宋武帝讳同,故以字行。元嘉三年(426),为尚书仆射。关署文案,初不省读。尝豫听讼,上问疑狱,敬弘不对。上变色,问左右:“何故不以讯牒副仆射?”敬弘曰:“臣乃得讯牒,读之正自不解。”上甚不悦。虽加礼敬,亦不以时务及之。见《南史》本传。风流相尚,其流遂远。望白署空,是称清贵;恪勤匪懈,终滞鄙俗。是使朝经废于上,职事隳于下。小人道长,抑此之由。呜呼!伤风败俗,曾莫之悟。永嘉不竞,戎马生郊,宜其然矣。”《何敬容传论》。《陈书·后主纪论》曰:“自魏正始、晋中朝以来,贵臣虽有识治者,皆以文学相处,罕关庶务。朝章大典,方参议焉。文案簿领,咸委小吏。浸以成俗。迄至于陈,后主因循,未遑改革。故施文庆、沈客卿之徒,专掌军国要务。奸黠左道,以哀刻为功。自取身荣,不存国计。是以朝经隳废,祸生邻国。”案当时论者,率以政事之败坏,归咎于人主之好用小人,实仍是士族偏私之见。此辈实不可谓无才;抑贵胄既不事事,人主虽欲不用此辈,亦不可得也。参看下引《颜氏家训》自明。是时流风所扇,虽英君、哲相,亦不能免。《南史·郑鲜之传》云:宋武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与帝言,要须帝理屈,然后置之。是虽雄才如宋武,亦未能免俗也。《宋书·袁粲传》云:粲与齐王、褚渊、刘秉入直,平决万几,时谓之四贵。粲间默寡言,不肯当事。主书每往咨决,或高咏。对之。宅宇平素,器物取给。好饮酒,善吟讽。独酌园庭,以此自适。居负南郭,时杖策独游。素寡往来,门无杂客。及受遗当权,四方辐凑,闲居高外,一无所接。谈客文士,所见不过一两人。疏率如此,此粲之所以败也。甚至武人亦沿其流。《宋书·沈演之传》:家世为将,而演之折节好学,读《老子》日百遍,以义理业尚知名。《自序》:沈林子所著,有《论老子》一百二十一首。杜慧度以勋业名,《传》亦云其颇好庄、老。甚至如崔慧景,称兵内向,而顿法轮寺,对客高谈,卒以致败。习俗之误人,可谓深矣。朝士旷职者,多见容恕。《晋书·阮孚传》:避乱渡江,元帝以为安东参军,蓬发饮酒,不以王务婴心。时帝既用申、韩以救世,而孚之徒未能弃也,虽然,不以事任处之。转丞相从事中郎,终日酣纵,恒为有司所按,帝每优容之。《南史·王裕之传》:宋武帝以为道规谘议参军。时府主簿宋协,亦有高趣。道规并以事外相期。其孙延之,在江州,独处斋内,未尝出户,吏人罕得见焉。延之子纶之,为安成王记室参军,偃仰召会,退居僚末。司徒袁粲闻而叹曰:“格外之官,便今日为重。”贵游居此位者,遂以不掌文记为高,自纶之始也。可谓世有佚德矣。《王球传》:彭城王义康谓刘湛曰:“王敬弘、王球之属,竟何所堪?施为自富贵,复那可解。”殷景仁卒,球除尚书仆射。素有脚疾,多病还家,朝直甚少。录尚书江夏王义恭谓尚书何尚之曰:“当今乏才,群下宜加戮力,而王球放恣如此,宜以法纠之。”尚之曰:“球有素尚,加又多疾,公应以淡退求之,未可以文案责也。”义恭又面启文帝曰:“王球诚有素誉,颇以物外自许,端任要切,或非所长。”帝曰:“诚知如此,要是时望所归。昔周伯仁终日饮酒而居此任,盖所以崇素德也。”遂见优容。《张率传》:为扬州别驾。率虽历居职务,未尝留心簿领。及为别驾,奏事,梁武帝览牒,问之,并无对,但云事在牒中。帝不悦。然亦不闻其有所惩也。即有愿治之主,或加屏弃;《南史·明山宾传》:诏使公卿举士。左卫将军江祏上书荐山宾才堪理剧。齐明帝不重学,谓祏曰:“闻山宾谈书不辍,何堪官邪?”遂不用。又《恩幸传》:齐武帝常云:“学士辈不堪经国,惟大读书耳。经国一刘系宗足矣。沈约、王融数百人,于事何用。”持正之士,深致讥平;《梁书·何敬容传》:大宗频于玄圃,自讲《老》、《庄》二书。学士吴孜,时寄詹事府,每日入听。敬容谓孜曰:“昔晋代丧乱,颇由祖尚玄虚,胡贼殄覆中夏。今东宫复袭此,殆非人事,其将为戎乎?”《侯景传》:陶弘景尝为诗曰:“夷甫任散诞,平叔坐谈空,不意昭阳殿,化作单于宫。”卒不能挽滔滔之俗也。当时衣冠中人,亦闲有明于政务,勤于职事者。如《宋书·王淮之传》云:曾祖彪之,尚书令。彪之博闻多识,练悉朝仪。自是家世相传,并谙江左旧事。缄之青箱,世人谓之王氏青箱学。淮之究识旧仪,问无不对。时彭城王义康录尚书事,每叹曰:“何须高论玄虚?正得如王淮之两三人,天下便治矣。”然寡乏风味,不为时流所重。撰仪注,朝廷至今遵用之。《梁书·周舍传》云:虽居职屡徙,而常留省内,罕得休下。国史、诏诰、仪体、法律、军旅谋谟;皆兼掌之。日夜侍上,豫机密,二十余年,未尝离左右。《何敬容传》云:敬容久处台阁,详悉旧事;且聪明识治,勤于簿领,诘朝理事,日旰不休。自晋、宋以来,宰相皆文义自逸,敬容独勤庶务,为世所嗤鄙。时萧琛子巡者,颇有轻薄才,因制卦名离合等诗以嘲之,敬容处之如初,亦不屑也。然此等人甚少矣。魏寇之动也,梁元帝犹于龙光殿述《老子》义,敌兵至襄阳,乃停讲,旋复续讲,百僚戎服以听。置祸福死生于度外,时人庸或以为高致,然膺民社之重者,其成败利钝,实非徒一身死生祸福之所关,而其轻心掉之,至于如此,尚何言哉?王衍之死也,顾而言曰:“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桓温曰:“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信矣。此等弊风,前人每蔽其罪于清谈,而溯其原于正始。《日知录》云:魏明帝殂,少帝即位,改元正始,凡九年。其十年,则大傅司马懿杀大将军曹爽,而魏之大权移矣。三国鼎立,至此垂三十年。一时名士风流,盛于雒下。乃其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视其主之颠危,若路人然,即此诸贤为之唱也。自此以后,竞相祖述。如《晋书》言王敦见卫玠,谓长史谢鲲曰:“不意永嘉之末,复闻正始之音。”沙门支遁,以清谈著名,于时莫不崇敬,以为造微之功,足参诸正始。《宋书》言羊玄保二子,大祖赐名曰咸曰粲。谓玄保曰:“欲令卿二子有林下正始余风。”王微与何偃书曰:“卿少陶玄风,淹雅修畅,自是正始中人。”《南齐书》言袁粲言于帝曰:“臣观张绪,有正始遗风。”《南史》言何尚之谓王球,正始之风尚在。其为后人企慕如此。然而《晋书·儒林传序》云:“摈阙里之典经,习正始之余论,指礼法为流俗,目纵诞以清高。”此则虚名虽被于时流,笃论未忘乎学者。是以讲明六艺,郑、王为集汉之终,演说《老》、《庄》,王、何为开晋之始。以至国亡于上,教沦于下,羌戎互僭,君臣屡易,非林下诸贤之咎而谁咎哉?其实正始诸贤,初非无意于天下者,读《秦汉史》所述,已可见之。谈玄亦学问之事,初不必其废事;即晋世所谓名士者,亦或废事或不废事,初非一染玄风,即遗俗务也。[60]如《晋书·羊曼传》曰:“曼任达颓纵,好饮酒。温峤、庾亮、阮放、桓彝,同志友善,并为中兴名士。时州里称阮放为宏伯,郗鉴为方伯,胡母辅之为达伯,卞壶为裁伯,蔡谟为朗伯,阮孚为诞伯,刘绥为委伯,而曼为濌伯,凡八人,号兖州八伯,盖拟古之八隽也。”此中温峤、庾亮、桓彝、郗鉴、卞壸、蔡谟,并功名志节之士也。故以晋、南北朝士大夫风俗之恶,蔽罪于清谈,溯原于正始,非笃论也。晋、南北朝士大夫风俗之恶,实当溯其原于千载以前。盖自隆古之世,治人者与治于人者,等级既分,治人者遂日益纵恣淫佚,而其居心亦日益险诈卑鄙,其体魄遂日以委靡不振,终至于灭亡而后已。此乃一等级之将即消亡,固非一人一事之咎,亦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同类推荐
  •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成语故事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成语故事

    文化的传承和积淀极为深厚。汉语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一脉相承地记载下了中国历史长河中的风起云涌,而成语则是汉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精练、准确……
  • 穿越之玩转古商

    穿越之玩转古商

    一朝穿越,来到了个架空时代。关键是人家穿越的要么是什么富贵人家,要么是什么厉害的江湖人士,为什么自己还是个普通人?我要逆袭,我要挣钱,把现代商业开在古代!别问我是谁,一穿越的小青年。
  • 小姐的极品跟班

    小姐的极品跟班

    燕大博士陈风,被外星人带走,误入黑洞,穿越到未知星球的古代。为了生存,他当了废柴少爷的跟班。无奈自己太出色,被人抢来抢去。从此各种啼笑皆非的故事展开
  • 水浒枭雄

    水浒枭雄

    成吉思汗说:“我的帝国横跨欧亚。”张扬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朕的朝廷。”成吉思汗说:“千年后亚洲百分之八的男人是我的后代。”张扬说:“千年后世界百分之八的人都跟我姓。”
  • 帝王系统之明末争霸

    帝王系统之明末争霸

    成者王侯败者贼,自古皆然!李自成本一布衣,崛起草泽,效仿汤武,吊民伐罪,战必胜、攻必克,兵威远震!至此中原大地,盗匪平息,百姓丰衣足食。至此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百年不敢扬眉吐气!林丹汗说道“大哥,我跟你混”,从此蒙古轻骑为我大顺先锋,纵横欧洲大陆!崇祯说道“李自成,吾大明君王死社稷,不降!”,从此庙里多了一个和尚,孤灯相伴!皇太极说道“吾族英勇,满万不可敌!”,至此盛京三天,血流成河!李自成说道“唉!我只是来打酱油的!”
热门推荐
  • 逍遥津

    逍遥津

    作品以日本占领下的北京为背景,描述了七舅爷和钮青雨这对没落的旗人贵族父子的故事,他们的经历中放射出了北京城在上个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的部分景况。
  • 浙江省“科研兴校”百强

    浙江省“科研兴校”百强

    本书介绍了杭州、宁波、温州、金华、台州、绍兴、嘉兴、湖州、衢州、丽水、舟山和义乌12个科研兴校的城市。
  • 末世之萌宝乖乖才

    末世之萌宝乖乖才

    这是一个末世来临,带娃在末世修仙打怪的故事
  • 世界历史未解之谜

    世界历史未解之谜

    进入21世纪,随着人类对史实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历史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但是在历史长卷里的每一卷中都会给后人留下很多谜团。人类在地球上有着数百万年的生存史,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人类的历史长河犹如一面镜子,记载了历史每个种族发展史的瞬息万变,也记载了人类的耻辱与光辉。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人杰与鬼雄层出不穷,真善与丑恶泾渭分明。
  • 傻王的专宠

    傻王的专宠

    本是宰相长女,却因父亲厌弃,从小尝遍人情冷暖;本来许配当朝太子,不想继母陷害,被逼转嫁傻子王爷;本欲随遇而安了此一生,岂料遭人暗算,二八佳人香消玉殒。#呵呵,老虎不发威,真当她是病猫?就算死,她也要拉几个下来垫背!临死前,她更发下重誓:如有来生,有仇报仇,有怨抱怨。上天眷顾,人生重来,她无所顾忌,把狂妄的本性发挥到极致。欺凌自家姐妹,陷害大伯小叔,挑衅父母长辈,藐视皇家威严再携手自家傻王爷,妇唱夫随——扳倒了太子,废黜了宰相,扶持了新帝。#万事顺心,相公疼爱,夫妻和睦,生活美满,她却渐渐发现…她那看起来傻头傻脑的王爷相公,好像也不是那么傻?傻王爷语录:第一,爱妃永远是对的。第二,就算所有人都说爱妃不对,爱妃也是对的。第三,谁敢说本王爱妃不对?打死他!
  • 管理的智慧

    管理的智慧

    《管理的智慧》通过36篇不同主题而深具管理启发性的短文,深入浅出轻松地探讨管理的真谛。从管理大师的箴言名句、管理个案的研究、管理方法的优劣运用、管理趋势的发展走向,到实际管理问题的解决,《管理的智慧》协助管理者在处理管理问题时,能够抱有正确的态度,选择正确的手段,运用管理的智慧,施行正确的管理改善,从而真正提升组织的管理能力。《管理的智慧》是现代管理者必读的管理随身书。
  • 那些光影飞华的魅惑(每天读一点英文)

    那些光影飞华的魅惑(每天读一点英文)

    《那些光影飞华的魅惑》由我的美丽日记、我的健康我做主、时尚达人、勇闯天涯、摩登时代等篇目组成,让你在体味时尚、逐赶潮流中,不知不觉提升英语能力。
  • 公子留步,这个龙女很多情

    公子留步,这个龙女很多情

    七十年前,江湖上四大门派和四大妖族业已形成,四大门派中以长春派为尊,四大妖族以龙族为王。八足鼎立的形式虽看上去十分平稳,实则岌岌可危。被封印了五十年的龙月恒被尹清远意外唤醒,二人从抗拒世俗到相互误解。这场有趣儿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白衣如云

    白衣如云

    英雄辈出,江山如画;爱恨情仇,荡气回肠;白衣如云,传奇一生;盖棺定论,正邪难判;……第一卷:一代宗师,傲骨铮铮;三大弟子,各有际遇;第二卷:白云茶庄,群魔乱舞;药王秘谷,广陵绝响;第三卷:正义联盟,围攻梵净;香灯信徒,携手赴死;第四卷:各展神通,峰回路转;尘埃落定,谁主浮沉;……我心中有个故事,想说与你听。
  • 芫花曲

    芫花曲

    唐末年间,纷争不休。梁国边陲胡小小白月峰上椒天下修士幽芜的隐居之处,而莫裳正是师尊幽芜最小的弟子。在天下风起云涌之际,莫裳与“好哥们”五师兄莫云一起被师尊幽芜派下山去给远在蓬莱岛的蓬莱主人送剑。一路上,险象环生。莫裳与莫云的感情也在渐渐升温。直到到了蓬莱岛这个地方,他们发现这里阴谋重重,随之而揭开的是一个个惊人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