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71300000005

第5章 物质的性质

在前一章里,尽管找不出足以证明的理由,我们还是一致同意这种想法是合理的,即我们的感觉材料——譬如说,我们认为和我的桌子相联系的那些感觉材料-实际上是某种不依赖于我们和我们的知觉而独立存在的东西的标志。那就是说,超乎颜色、硬度、声音等等对我构成其为桌子现象的那些感觉之外与之上,我还假定有某种东西的存在,而颜色、硬度、声音等等不过是它的一些现象而已。倘使我把我的眼睛闭起来,颜色就不再存在了;倘使我把我的胳膊移开而不再接触桌子,硬的感觉就不再存在了;倘使我再不用指头敲桌子,声音也便不再存在了。但是我并不相信在这一切都停止存在时,桌子便也停止存在。恰恰相反,我却相信正是因为桌子继续存在,所以才能在我又睁开眼睛,放回我的胳膊,又开始用指头敲桌子的时候,所有这一切感觉材料又重新出现。在这一章里,我们所必须考虑的问题是:这个不依赖于我的知觉而继续独立存在的实在的桌子,它的性质究竟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物理科学提供了一个答案。不错,这个答案不太圆满,而且还带几分假设性,不过就其实际而论,它却仍然值得注意。物理科学多少不自觉地流于这种观点:一切自然现象都应当归结为运动。光、热和声音都是由于波动而来的,波动从放射它们的物体传到看见光或感觉到热或听见声音的人。具有这种波动的东西如其不是以太,就是“粗糙的物质”;但是无论如何都是哲学家所称为物质的东西。科学所赋给物质的唯一性质,就是占有空间位置和依照运动规律而运动的能力。科学并不否认物质还可以具有其他性质;但是倘使有的话,这些其他性质对于科学家来说也并没有用处,绝不能帮助他说明各种现象。

人们有时说“光是一种波动的形式”,但是,这是误解;因为我们所直接看见的光,我们凭借感官所直接知道的光,并不是一种波动的形式,而是一种迥然不同的东西,——一种我们大家只要不瞎就都会知道的东西,尽管我们并不能把我们对于光的知识描述给一个瞎子。波动就恰恰相反了,我们可以很好地把它描述给一个瞎子,因为瞎子能够凭触觉获得关于空间的知识;而且做过海上旅行之后,他就几乎能够像我们一样地体验到波动。但是一个瞎子所了解的这种波动并不是我们所指的光。我们所指的光,一个瞎子永远不能了解,我们也永远无法描述给他。

这种东西是我们一切不瞎的人都知道的,但根据科学来说,实际上又不是在外部世界里所可以找到的:它是由于一定的波动作用在看见光的人的眼睛里、神经里和脑子里所造成的东西。我们说光是波动,实际上是指,波动是那个使我们有了光的感觉的物理原因。但是,能看见的人所体验到的、而瞎子却不能体验到的光这件东西本身,科学并不认为它是构成不依赖于我们和我们的感官而独立存在的世界的任何一部分。类似的见解也可以适用于别种感觉。

不仅颜色和声音等等是科学的物质世界中所不存在的,就连我们通过视觉和触觉所接触到的空间也是如此。对于科学来说,主要的是科学所谓的物质应当占据一个空间,但是它所占据的这个空间不可能恰好就是我们所看见的或感觉到的那个空间。首先,我们所看到的空间并不就是我们凭借触觉所触到的那个空间;唯有从小就有了经验,我们才学会怎样去摸我们所看见的东西,或者是怎样去看我们觉得触及我们的东西。但是科学上的空间乃是中性的,介于触觉和视觉之间;所以,它既不可能是触觉的空间,也不可能是视觉的空间。

再者,不同的人根据各自的观点在把同一个的东西看成不同的形状。例如,一个小圆币,虽然我们总断定它是圆形的,但是除非我们正面对着它,不然看起来它可能是椭圆形的。我们断定它是圆形的时候,我们是断定它具有一个实在的形状,这个实在的形状并不就是它的外观的形状,而是与它的外表无关的本身内在的那个形状。和科学有关的这一实在形状才占有一个实在的空间,这个空间不同于任何人表面所看见的空间。实在的空间是公共的,而表面所看见的空间则是属于知觉者个人的。在不同的人的个人空间里,同一客体仿佛具有不同的形状;这样,实在的空间(客体在其中具有它的实在形状)也就必然和个人的空间不同。因此,科学上的空间虽然和我们所看见的、所感觉到的空间相互有联系,但是并不相同;而且,它们的联系方式还需要加以考察。

我们暂且同意物体虽不能完全和我们的感觉材料相似,但是却可以看成是形成我们的感觉的原因。这些物体都占有科学上的空间,我们可以称之为“物理的”空间。必须注意的是,倘使我们的感觉是由于物体所造成的,那么就必然会有一个物理空间,里边容纳有这些客体、我们的感官、神经和脑子。当我们和一个客体接触的时候,我们就从它获得一种触觉;也就是说,这时我们身体的某部分在物理空间中所占据的位置和客体所占据的空间十分接近。在物理空间中,如果介于客体和我们的眼睛之间没有非透明体,我们(粗浅地说)就会看见一个客体。同样,只有在我们充分接近客体的时候,或者当客体接触到舌头的时候,或者当客体在物理的空间中跟我们的身体处于一个适当位置的时候,我们才能听见它,嗅到它或者尝到它。除非我们把一个已知客体和我们自身都看作是在一个物理空间之内,不然我们便无从陈述在不同的情况下,从这个客体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不同的感觉;因为主要是客体和我们身体的相互位置,决定了我们可以从客体得到哪些感觉的。

现在,我们的感觉材料都是在我们个人的空间之内,不是在视觉空间之内,便是在触觉空间之内,再不然,就是在其他感官所能给我们的那些更为模糊的空间之内。如果真像科学和常识所假定的那样,有着一个公共的无所不包的物理空间,其中存在着一切物体;那么物体在物理空间中的相互位置就必然和感觉材料在我们个人空间中的相互位置会多少相应。我们可以毫无困难地假定这就是实在的情况。如果我们看见路上有一座房子比另一座房子近些,我们的其他感官就会支持这座房子是比较近些的这种看法;譬如说,我们循着这条路走,就会先走到这座房子。别人也会同意,这座看来离我们较近的房子的确是近一些;军事地图叫人看来也产生同样感觉;这样,一切就都表示着:两座房子之间的空间关系和我们望着房子时我们所看见的感觉材料之间的空间关系,两者是相应的。因此,我们就可以假定说,的确有一个物理空间,物体在这个空间所具有的空间关系和各个相应的感觉材料在我们个人空间中所具有的空间关系,两者是对应的。几何学所探讨的,以及物理学和天文学所假定的,便是这个物理空间。

假定的确有物理空间,又假定它和个人空间是这样相应的,那么,我们关于它所能够知道的是什么呢?我们所能够知道的只不过是保持这种相应关系所需要的东西罢了。那就是说,关于它本身是个什么样子,我们一点都不知道,但是我们却能够知道各个物体间的空间关系所产生出来的物体的排列方式。例如,我们能够知道,日月食时,地球、月亮和太阳是在一条直线上,尽管我们并不知道一条物理的直线是什么,就像我们能知道在我们的视觉空间中一条直线是什么样子。因此,对于物理空间中的距离关系,我们所知道的便比对于距离本身所知道的要多得多;我们可以知道一个距离大于另一个距离,也可以知道它跟另一个在一样地循着同一直线进行,但是我们却不能对于物理上的距离有直接的认识,因为我们只是在个人空间里认识距离,或认识颜色、声音或其他感觉材料。我们所能知道的关于物理空间的一切,就像一个天生的瞎子之能够通过别人而知道的关于视觉空间的一切。但是,一个天生的瞎子有他对于视觉空间所永远不能知道的事情,我们对于物理空间也有不能知道的。我们能够知道诸多关系要保持与感觉材料相应所需要具有的特性是什么;但是,我们无法知道造成诸多关系的那些项目的性质是什么。

谈到时间,我们对时间绵延的感觉或者对时间推移的感觉,比起钟表来显然是不可靠的。我们烦恼或感受痛苦时,时间过得很慢;我们情怀愉悦时,时间过得很快;我们睡眠时,时间过得几乎像不存在一样。所以,仅就时间是由绵延所组成的而论,就有必要像对待空间一样也把时间区别为公共的和个人的。但是就时间包含一种先后的次序而言,便无须加以这样的区别了;按我们的了解,事件所似乎具有的时间次序和它们所确实具有的时间次序是同样的。无论如何,我们没有理由假定这两种次序是不同的。说到空间,通常这也是同样真确的;如果有一队人沿着一条大路前进,那么,从不同的观点看上去,这个大队的形状就会是不相同的;但是从任何观点看去,这些人所排列的次序总是同样的。因此,我们认为,这个次序在物理空间之中也是真确的,同时只有在需要保持次序的时候,我们才假定形状和物理空间是相应的。

当我们说事件所仿佛具有的时间次序和它们所实在具有的时间次序是相同的,我们这里必须防范一种可能的误解。绝不能设想,不同的物体的不同状态与构成对于这些客体的知觉的那些感觉材料有着同样的时间次序。把雷声和闪电作为物理的客体来考虑的时候,它们是同时的;那就是说,闪电和空气的扰动在扰动开始的地方、也就是在闪电所在的地方,是同时发生的。但是我们所称为听见了雷声的这一感觉材料,却要等到空气的扰动已经远远达到了我们所在的地点之后才能够发生。同样,太阳光约需八分钟才能照到我们;因此,我们看太阳时所见的乃是八分钟之前的太阳。就我们的感觉材料所提供的关于物质太阳的证据而言,它们所提供的乃是八分钟前的物质太阳的证据。如果物质太阳在这八分钟内已经不存在了,这跟我们说“看见太阳”这一感觉材料并没有任何关系。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新例证,证明必须把感觉材料和物体区别开来。

关于空间,我们所看见的乃是和我们看见的感觉材料及其物理的对应部分的相应关系大致相同的。如果一个客体看来是蓝的,另一个是红的,那么我们就有理由认为这两个物体之间有某种相应的区别;如果这两个客体看来都是蓝的,我们就可以认为它们有一种相应的类似之点。但是我们却不能希望直接认识其所以使物体表现为蓝色或红色的性质。科学告诉我们,这种性质是某一种波动,这听起来并不陌生,因为我们想起了我们眼见的空间里的波动。但这种波动其实是处在我们毫无直接认识的物理空间之中的。因此,实在的波动便没有我们以为它们会有的那种亲切感。可以说明颜色的,也可以非常类似地说明其他感觉材料。这样,我们就发现:由于物体之间的关系相应于感觉材料之间的关系,前者就有种种可知的性质;尽管如此,但是尽我们感官发现之能事,物体本身的内在性质依然是不可知的。问题仍旧是: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发现物体的内在性质?

无论如何,就视觉的感觉材料而言,我们可以首先采用最自然的(虽然终究不是最有把握的)一个假说:物体虽然由于我们考虑过的原因而不可能和感觉材料绝对地一样,但是它们总会多少相像。根据这种见解,物体就真的有(比如说)颜色,而我们也许会侥幸看见一个客体所实在具有的颜色。在任何固定的一瞬间,一个客体所似乎具有的颜色,从许多不同的观点看来,大体上总是极其相似的,尽管不尽相同;这样,我们便可以假定,“实在的”颜色就是介于不同色调之间的一种中间的颜色,色调的不同是由观点的不同而来的。

这种理论也许不可能明确加以反驳,但是却可以说它是没有根据的。首先,显而易见,我们所看见的颜色仅仅取决于射入我们眼睛的光波的性质,因此,它受到光从客体到眼睛这个方向的映射方式的限制,也受到介于我们和客体之间的媒介的限制,而且除非介于其间的空气完全清洁,不然颜色就会发生变化,再者,强烈的反射还会使颜色完全改变。因此,我们所看见的颜色只是光线到达眼睛时所造成的结果,而并不单纯是光线所离开的那个客体的一种性质。因此,只要有某些光波到达眼中,无论光波所离开的那个客体有没有颜色,我们就一定会看见某种颜色。因此,我们丝毫没有必要假定物体有颜色,也没有正当的理由作出这种假定。对别的感觉材料,也可以援引完全类似的论证。

还需要追问的是:究竟有没有普遍的哲学论证可以使我们说,如果物质是实在的,那么它就必然有如此这般的某种性质。前面已经说过,许多哲学家,也许是大多数哲学家都认为:凡是实在的都必然在某种意义上是精神的;或者说,无论如何,凡是我们能够知道的都必然在某种意义上是精神的。这样的哲学家就叫作“唯心主义者”。唯心主义者告诉我们:凡表现为物质的,其实都是某种精神的东西;这就是说,它或者(像莱布尼茨所说的)多少是原始的心灵,或者(像贝克莱所提出的)是心灵中的观念;照我们通常的说法,正是这些才“知觉”到了物质。这样,唯心主义者虽然并不否认我们的感觉材料是某种不依赖我们个人感觉而独立存在的某种东西的标志,但是却否定了物质的存在,否定了作为与心灵有着内在差异的某种东西。在下一章里,我们将要简略地考查一下唯心主义者所提出用以支持他们自己的理论的各种理由,这些理由在我看来都是错误的。

同类推荐
  • 孟子(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孟子(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孟子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从他的思想中获取营养。这种影响,仅从我们的常用语中就可以得到证明。
  • 道的气场

    道的气场

    修一颗清净心,心清净了,智慧自然而生。处理一切事务,就不会有错误,不会有偏差;是非、邪正、善恶,都会看得清楚、想得明白。这种来自心灵深处的力量传递到身体,就会让我们在行动上散发出无穷的感召力、影响力,实现悟禅、修心、正行的过程。《禅的气场》将佛法智慧与尘世生活紧密结合,边读边悟,能使你的心灵从佛的气息中得到洗涤,让自身的气场变得和善、慈爱、博大,无形中拉近与他人的距离,实现和谐、温情的人际关系,迎来超脱的大境界。
  • 普林斯顿大学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普林斯顿大学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思维决定成败。思维控制着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了人的视野和成就。正确的思维方式,让你事半功倍,青云直上;错误的思维方式,让你茫无头绪,劳而无功。然而正确的思维方式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它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提高。本书概括总结了12种思维方式、精选了54道思维名题,多角度、多层次地引导你如何正确地思考和选择,让你在一筹莫展中找到突破,在乱七八糟中理出头绪,在山穷水尽时峰回路转,从而增强你的思维能力,激发你的大脑潜能,在现代社会中脱颖而出。"
  • 中信国学大典·周易

    中信国学大典·周易

    《中信国学大典》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中信国学大典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海内外知名国学家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内容则力求通俗易懂,结合现实生活,挖掘古代经典的当代意义,拉近经典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周易》是一本以百科全书为“体”,而以占筮为“用”的性质奇特的典籍。它蕴含渊懿微妙的哲思,表达敬德、重民的治国理念,保留了好些商、周的史实,盛载大量的上古文化遗存。
  • 清代学术源流

    清代学术源流

    本书不仅全面、系统、深刻地揭示了有清一代学术发展的源流嬗变,而且对学术演进与世运变迁、政治文化导向等之间的密切联系,给予了充分关注,并做了深入阐释。总之,这是一部功底扎实、内容丰厚、史论结合、视野开阔、多维创新的重要清代学术史著作。
热门推荐
  • 北冥邪蛟传

    北冥邪蛟传

    孙悟空:“我这一生最烦的是如来,最怕的是二哥。”牛魔王:“孩儿,知道我为什么第一个找上蛟老二做兄弟吗?因为我不想与他为敌。”如来:“我不否定任何妖怪成佛的可能,只是你这个魔王是另一回事。”蛟魔王:“非吾纵三界,道高而已;非吾覆江海,时济而已;非吾洗霄阙,天行而已;三非焉罪?魔道入圣。”
  • 因为爱情

    因为爱情

    徐叶和彭静在深圳认识,两人在离别之时,互留了联系地址。分别之后,徐叶一直想念着远方的彭静。彭静因为工作的原因,到了徐叶所生活的地方,彭静在陌生的城市认识了郭辉阳。郭辉阳对彭静一见倾心,两人日久生情。而刚刚创业的徐叶却得富家女的垂青,在富家女的帮忙下,公司越来越壮大,两人最后因情走到一起。
  • 未见萤火虫

    未见萤火虫

    携呼啸而过的苍凉之风,诠释疯狂而伤感的少年之爱。景安少女罗小末的父亲是个有钱的商人,罗小末无意中认识了勒祈诺、勒祈言这一对双胞胎兄弟。因为罗小末的继母不能生育,因而她的父亲收养了勒祈诺这个学习成绩优异、性格乖巧的孩子为养子,希望勒祈诺日后接手他的生意。而勒祈诺在临走之前却和勒祈言换了身份……
  • 河仙

    河仙

    以河为根本,吸收水灵气,水下世界,挑虾兵蟹将、战龙王……水塑神功,无形无状,变化莫测。水下世界光怪陆离,问世人所知有多少,本书主角畅游水下世界,做一逍遥水仙!--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绿茵锋芒

    绿茵锋芒

    从青春校园走出,走向欧洲走向世界。在中国足球低迷的年代,韩锋这个高中生带着梦想,用双脚向世界踢出最华美的中国乐章。等到退役之际,他说:在别人眼中的绿茵锋芒,其实仅仅源于我对足球的梦想与热爱。
  • 重塑诸天万界

    重塑诸天万界

    原名《谁说我是植物人》。意外激活了自身的天赋异能的丛林,在一系列的事件中,接手了父母预留给他的祖地。触碰到父辈们的不为人知的一面。混乱的诸天,破碎的世界,残破的星球,哭泣的生灵……。种种经历,让丛林不断成长。父辈仍在拼搏,我辈当需奋起直追。一起,去拯救多灾多难的万界吧。
  • 倾城一世执手欢

    倾城一世执手欢

    【甜宠打脸爽文】她捂紧衣领:“喂喂喂……我是在教你为人夫君的规矩……”他嘴角一勾,托起她的下巴:“听说谁要对我家法伺候?本王奉陪到底。”穿越准惹事,果不其然让她摊上了一个欲求不满的霸道王爷,从此过上了没羞没臊的日子。她驯骄夫,斗妻妾,镇六宫,平沙场,掌朝政,稳江山,小人物也有大春天。他一介楚霸王,栽在了她这个虞姬手上。他愿双手奉上繁华盛世,只为换她回心转意。
  • 从屠杀哥布林开始拯救多元世界

    从屠杀哥布林开始拯救多元世界

    本书又名(从脚男开始的异世界生活),(小兵也想拯救异世界。)简单粗暴版:罗德带着己的自电脑系统变成的系统穿越了,他目前能够依赖的就是系统里类似魔兽争霸的辅助子系统,激活系统后的他来到了一个奇怪的新世界,这个世界的哥布林简直可怕!它们对文明居民们犯下的罪行简直不容饶恕!为了拯救被哥布林凌虐的可怜异世界居民,为了让自己的内心好过,为了更加美好的异世界生活,罗德决定,拼了!然后......因为突然出现幕后黑手太强在最强势的时候GG了......目前流落在另一个名为大剑的世界中。但是,他会回来的,还要不停的去创造更加美好的异世界生活!
  • 后来遇见你1

    后来遇见你1

    苏雅楠连着数天都在做梦,梦里她哭的撕心裂肺,却不知自己为何哭。醒来的时候,她感觉眼角酸涩,仿佛梦里的一切发生过一样,就连她床边的抱枕都有被浸湿过的迹象。她害怕的缩在角落,很久之后,她恍惚间想起了什么,然后是痛彻心扉的哭,她想起来了,那个她曾经喜欢过十年的男孩,从她的生命中彻底消失不见。她记得最初遇见温毅宸,她像条小狗一样跟在他的身后转。后来遇见,她泪眼朦胧地喊他哥哥。后来遇见你,我便失去了所有。
  • 天才嫡出小姐之废材你骂谁

    天才嫡出小姐之废材你骂谁

    一场穿越,顾可心成了一个小孩子。废材,呵呵。丹药!萌宠!神器!看我翻云覆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