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71500000005

第5章 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及党群关系理论的概述(2)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唯心主义一直在社会历史领域居于主导地位,用“绝对精神”“意志理念”来解释历史发展,看待社会现象。对于旧唯物主义者来说,虽然他们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思想,但仅仅涉及表面现象而已,其中不乏荒谬和自相矛盾之说。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27]马克思在总结先哲们探索人类社会奥秘的过程中,第一次真正地解决了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这个哲学的基本问题,构筑起了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马克思找到了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利益。利益是激励人们为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有意识活动的客观动因,利益就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

三、利益是政党存在和发展的动力源泉

政党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就是为了利益的实现而诞生的。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政党来说,它的形成都是与特定阶级、阶层或利益集团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都是由它所代表的阶级、阶层或利益集团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懈奋斗的实践所催生出来的。通过对资产阶级政党的历史梳理,我们可以看出,资产阶级政党虽然竭尽所能地否定政党的阶级属性和利益本质,但无论是在议会体制内产生的政党,还是从议会体制外产生的政党;无论是为最终战胜封建主义所产生的政党,还是为同无产阶级相抗衡而产生的政党,亦或是为了适应资产阶级内部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斗争而产生的政党,无一例外,都是为了争夺利益而产生的。“造成党争的最普遍而持久的原因,是财产分配的不同和不平等。有产者和无产者在社会上总会形成不同的利益集团,债权人和债务人也有同样的区别。土地占有者集团、制造业集团、商人集团、金融业集团和许多较小的集团,在文明国家里必然会形成,从而把他们划分为不同的阶级,受到不同感情和见解的支配。管理这各种各样、又互不相容的利益集团,是现代立法的主要任务,并且把党派精神和党争带入政府的必要和日常的活动中去。”[28]同样,通过对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梳理,我们也看到了,无产阶级在其诞生之日起,就开诚布公地阐明了自己的阶级属性,将自己定位为为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的利益而服务的政党。恩格斯曾明确指出:“迄今为止在历史著作中根本不起作用或者只起极小作用的经济事实,至少在现代世界中是一个决定性的历史力量;这些经济事实形成了产生现代阶级对立的基础;这些阶级对立,在它们因大工业而得到充分发展的国家里,因而特别是在英国,又是政党形成的基础,党派斗争的基础。”[29]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看来,政党就是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而成了阶级之间进行利益争夺的工具。

首先,政党具有利益表达的功能。从政治过程的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政党所具有的利益代表性,首先表现在利益表达功能的发挥上。所谓“利益表达”,就是将政党所代表的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愿望和诉求反映出来的过程。当然,对于每一个利益主体来说,都有着利益表达的动机和能力,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利益主体的愿望和诉求到底应该通过什么样的利益表达方式才能更好地实现?在统治者依靠手中所掌握的国家权力主宰着社会利益资源的分配的时候,到底应该通过什么样的利益表达途径才能使更多的利益分配给自己呢?经过实践的检验证明,与分散的个体利益表达相比,组织的利益表达往往更加有力,而政党正是一个完美的利益表达工具。其原因就在于,政党与其他社会组织相比,有着使主体的利益愿望和诉求理论化的特殊功能,使其所代表的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以理论化的形态阐述出来。这种利益表达方式,既动员和凝聚了本阶级成员的力量,又为政党的政治活动寻找到了根据,能够对国家政权形成持续的强大压力,以实现其所代表的利益。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共产党“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30],在于有一个科学的世界观作为其理论基础。同时,政党还是一个以夺取政权并执掌政权为根本目标的政治组织,这也决定着它不同于一般性的民意代表机构,其所作出的利益表达能够对统治阶级形成更大的冲击力。因此,广大社会成员才会将各自的利益表达交由政党,以便形成更大的影响力,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利益。

其次,政党具有利益综合的功能。所谓“利益综合”,就是将各个利益主体的愿望和诉求转化为政策主张的过程。当然,利益综合与利益表达是紧密联系、不可割裂开来的。一个政党所提出的理论和纲领,既是一种利益表达,同时也是一种利益综合,是政党高举的一面旗帜,指引着前进的方向。但是如果一个政党只是提出了理论和纲领,还不能使利益得以实现。因为输入到政党的是一个个分散化的多元利益诉求,而从政党输出来的则只有经过综合化了的政策主张才有可能被纳入到政治决策的过程中。理论和纲领只能用来证明利益诉求的合理性,而政策和方案才能够影响到最终的决策。正如毛泽东曾明确指出的,“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31]。同时,在利益综合中也需要利益表达。政党必须利用各种渠道对经过综合而形成的政策主张进行大力宣传。从西方政党的选举情况来看,各个政党的候选人为了当选,都大张旗鼓地进行政策宣传,这便是经过综合之后的利益要求的表达。可见,政党的利益综合功能就是将利益要求纳入到政治体系输入进决策过程的中间环节。《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在解释“利益表达和聚合”概念时指出:“有组织的利益集团阐述和表达社会经济集团和其他社会集团的政治要求,并把这些要求转达给各个政党、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而政党领袖则被看作是在竞选过程中吸引选票、在立法过程中组织辩论,并借以努力将这些特殊的要求转变为政策抉择的中间人。”“一个敏感的,有效的民主过程,一方面势必与那种社会所有的多种利益均通过社会团体和独立政党加以组织的情势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势必与两党变体或三党变体的共识的政党制度相贯通。这样的结构模型能确保社会各种要求比较自由地流入政治过程,并由此可以在一种有组织的和首尾一贯的决策过程中同化。”[32]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政党就是将社会成员的愿望和诉求转化为公共政策的政治组织。

最后,政党具有利益实现的组织功能。任何一个政党都有自己特定的政治目标,利益表达与综合并不是政党的最终目的,他们要通过各种途径,作出种种努力以最终实现利益。对于政党而言,其最终利益的实现,就是要团结带领本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力量夺取政权并执掌政权。这就需要政党发挥出组织、动员的功能,而这一功能的发挥必须经过这样四个基本环节:

(1)明确的目标导向。政党必须首先确立起明确的奋斗目标,以此作为自己行动的纲领。“一个政党如果没有纲领,就不可能成为政治上比较完整的、能够在事态发生任何转折时始终坚持自己路线的有机体。”[33]恩格斯也明确指出:“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总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34]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才能凝聚起本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力量奋勇前进。

(2)强有力的政治动员。政党要完成夺取政权并执掌政权这一政治目标,显然靠党内少数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政党作为民众参与政治的工具,西方政党通过将个体的选民组织、动员起来,在选举的过程中站到自己身边,凝聚力量。无产阶级政党也正是依靠着发挥各界人士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够夺取政权,为着自己的政治目标而努力奋斗。

(3)政治社会化。有效的政治动员,离不开强有力的思想灌输,政治实践的锻炼。只有这样,才能够使社会成员认识自己的利益,明确自己的政治角色,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自觉地投入到实现自身利益的政治活动中来。这就是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列宁曾明确提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35]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证明,只有发挥出政治社会化功能,政党才能由一个“自在阶级”真正转变为“自为阶级”。

(4)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政党要团结带领着社会成员实现奋斗目标,就必须选拔出一批能够忠实代表本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优秀人才作为领导干部,以此来保证在分配社会资源时,能够朝着有利于本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方向运作。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假如没有‘十来个’富有天才(而天才人物不是成千成百地产生的)、经过考验、受过专业训练和长期教育并且彼此配合得很好的领袖,无论哪个阶级都无法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36]只有形成一个优秀的领导团队,才能达成思想共识,凝聚起磅礴的力量,以实现最终的利益。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辨析、界定

利益问题是一个关涉人的存在和发展的根本问题,又是解读社会历史现象的一把钥匙。从人类社会历史变迁的角度看,如果没有人类的逐利行为和为调节各种利益要求而形成的利益关系格局,人类社会的进步便不可想象。在利益多元化格局的社会背景下,党群关系发生了重大嬗变,而要深入地探究这一问题,就必须首先对利益、利益多元化格局及党群关系等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和辨析,以便澄清模糊的认识,为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和前提。

一、利益的本质、构成及分类

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曾深刻指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37]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明确指出:“利益就是人的行动的唯一动力。”[38]马克思也曾明确指出:“人们奋斗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39]今天,“利益”已是日常用语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是许多学科经常运用的中心概念之一。但往往当我们不假思索地使用这个概念时,却缺乏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从而很难把握利益关系的真正内涵与本质,更谈不上对利益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因此,我们必须对利益的本质、构成要素及分类这些基础性范畴进行严肃认真的探究。

(一)利益的本质

从人类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我们可以发现,利益在其中起着关键的动力作用。“利益”一词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出现的概念之一,从萌芽开始就一直受到政治、经济、道德、宗教等意识形态的影响和支配,到现代已发展成为许多学科的中心概念之一。然而由于历史时代的不同、各个社会所面临的问题不同和古今中外的学者所采取的立场、研究角度的不同等种种原因,我们陷入了对利益本质的众多论述所构成的一团迷雾之中。

从词源学的角度来考察,“利益的英文单词interest一词来源于拉丁文interesse。它是由inter+esse构成的,原义为‘处于……之中’,因为在其中就必然关心,产生兴趣,直至认识利害相关,最后形成利害关系,即为利益”[40]。就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典籍而言,与利益范畴最相切近的概念是“利和益”。但往往把“利”“益”分开使用,而且多用“利”而少见“益”。就“利”而言,早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得以使用,指的是人们从事农业生产,获得丰厚收获的寓意。此后,“利”又逐渐演变成为祭祀占卜意义上的“吉利”,并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表现为与“害”相对立,并引申出了“好处”的意思。

就“益”而言,其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易》。“益”字同“溢”,指水漫出容器之外,有增加、增殖之意,这从与“损”结合组成“损益”的构词可以看出。在《周易》中,损与益是作为一对范畴出现的,损与害是同等程度的概念,利与益是同等程度的概念。损与益相对,即是利“益”与损“害”的对立。把利“益”与损“害”对立起来,旨在说明它们对立转化的道理:或益或损,或损中有益、益中有损,或不益不损,这就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处理。[41]尔后“利”“益”连用,表示“好处”。因此,《辞海》中就把利益等同于好处,所谓利益就是:“好处。如:集体利益;个人利益。”[42]

同类推荐
  • 理论热点·2011

    理论热点·2011

    为深入回答当前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出了十二个问题,组织理论工作者撰写了《理论热点·2011》这本通俗理论读物。本书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我省在实施“十二五”规划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力求从理论和政策层面进行分析、解读,作出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回答。该书通俗易懂、可读性强,是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组织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的重要辅助教材。
  • 红语的力量:党员干部必读的红色箴言

    红语的力量:党员干部必读的红色箴言

    《红语的力量:党员干部必读的红色箴言》精选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的90年历史中最广为人知、最具代表性、最精辟响亮的一些红色经典语录,重温党的历史,回顾硝烟岁月,畅想火红年代,缅怀不朽英雄。在启迪中重塑精神家园,在感染中找回失去的信仰,在受教育中坚定红色信念,坚定实现党的宏伟目标的决心。
  • 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

    该书以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的重要论述为统领,从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社会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核安全等方面,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当今中国的国家安全状况,以期引起国人对当下国家安全的全面关注,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国家安全保障。
  • 公仆的嬗变(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

    公仆的嬗变(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

    本书系统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的公仆理论,准确地界定了社会公仆范畴的内涵和外延,清晰地勾画了公仆嬗变的历史轨迹,深入地分析了原始社会公仆特点与职能,揭示了阶级社会公仆异化的条件和实质,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公仆的风采,辩证地指出了公仆的嬗变是一个否定之否定合乎逻辑的历史过程,深入剖析了社会主义一定时期仍然存在的社会公仆嬗变社会主人的土壤和条件,并提出了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应对措施。本书适应我国新时期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需要,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公仆思想的理论宝库,归纳和升华了马克思主义公仆思想最新理论成果,对新时期廉政建设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 大名师范志

    大名师范志

    大名七师党组织建立后,以扩大“读书会”名义吸收更多学生参加革命活动,组织他们阅读《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宣传革命思想,抨击黑暗势力,在社会上颇有影响。至1927年1月,大名七师党组织在校内又发展10多人,其中有解蕴山、裴志耕、曾则西等。此时,赵纪彬、刘大风和李大山三人到北京,经李素若、刘伯庄联系,找到了中共北方区委、汇报了大名七师党组织的工作,并提出去武汉学习的要求。
热门推荐
  • 出国英语对答如流

    出国英语对答如流

    内容涉及出国过程中的各种典型场景,从出入境、住宿、交通、用餐、购物、娱乐、出国求学、境外旅游、出国参展和商务出行等方面来展现出国过程中的各种真实情景,语言简洁明快,易学好记,实用性强。格式分为互动问答、高频精句、场景会话、金词放送和精彩片段等部分,结构清晰,设计活泼,突出场景,实用性强。
  • 致我最爱的温凉

    致我最爱的温凉

    温凉离开了四年,等她再度踏上这片土地,迎来的却是霍东铭的婚礼。“温凉,我想要的人……至始至终,只有你!”洗手间内,她被逼着曲意逢迎,他不顾她的意愿,嘶哑低吼。“知不知道,你快把我逼疯了,为什么四年前你不信我?!”唐氏和霍氏联姻大喜,她这个从小被人领养的孤儿只能默然离去。四年前,四年后,她都是一样的结局。“温凉,这就是命,我也是被唐家领养的,可是,我嫁给了东铭。”这是唐欣然的声音。当大货车朝她撞来,往昔的一幕幕如电影般在脑海中闪现。“可是你似乎忘记了,唐家的亲生女儿,是我-温凉。”“你……你都想起来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从高原湖走向世界海

    从高原湖走向世界海

    “试看行吟分踏处,山花山草有余香。”透过作家富有灵性的笔触和摄影家们精彩的镜头,一个深藏大美的南华呈现在你的眼前。这是自然天成的美,是纯朴真实的美。
  • 陈立农之如果我们有如果

    陈立农之如果我们有如果

    其实我是一名农糖,写这个作品是出于对农农的喜爱,但是又怕自己写了后吃女主的醋,刚想了很久,还是写了,不喜勿喷。
  • 婚外遇

    婚外遇

    激情过后,大脑有些晕眩,混沌到无力睁开眼眸。他将头埋在她的颈间,闷声低笑,“缺氧了。”她陪笑,可是笑意却无法达到眼底。直到此时,她才从心底涌起罪恶。“酒醒了吗?”他仍是很温柔地问。“嗯。”对,酒,就是酒!可是现在,怎样后悔都来不及了。她的心里有些恐慌,手脚冰凉,可是面上仍然平静。他支起一只胳……
  • 全职之旅

    全职之旅

    锻造师,药剂师,铭纹师,附魔师,炼金师,驯兽师,酿酒师,烹饪师......成为全职业大师的墨久,原以为能在异界大展身手,但命运好似在不断的和他开着玩笑。“什么我是奴隶?还是个人人嫌弃的傻蛋?”“哇,好不容易跑出来了,居然迷路了!”“妈呀!魔兽!别追我啦!快跑!快跑!”墨久异世界的全职之旅,就这么在一堆悲剧中拉开了序幕。
  • 驱灵二三事

    驱灵二三事

    莫名其妙半强迫着做了驱灵师,世界观完全被颠覆,高维空间,灵魂裂缝,见识了一个又一个被困住的灵魂,终于踏上这条不归路。什么?还要上学培训?!以后的世界还会再怎样反转又颠覆?陈曦心里只能自求多福了......
  • 一生钟情换离殇

    一生钟情换离殇

    如果世界上有什么人可以疗愈伤痛的话,对钟意来说,这个人应该是厉北丞吧。可是她没有想到,厉北丞带给她的痛苦,远比他带来的疗愈要多得多。一生钟情,换来荒诞不经。钟意:我放弃了,让我走吧。厉北丞:钟意,你就是死,也要死在我身边!厉北丞:钟意,对不起。钟意,我爱你。
  • 尚书

    尚书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也是最早的一部历史典籍,它的“典”、“谟”、“训”、“诰”、“誓”、“命”六体,有的是讲演辞,有的是命令、宣言,有的是谈话记录。《尚书》为我们研究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和夏商周奴隶社会历史,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 拥抱绝望

    拥抱绝望

    “你知道这个世界最让人绝望的东西是什么吗?”“那便是希望。”——白玉杰既然我们改变不了,那不如张开双臂,拥抱绝望!喜欢的加群,64183379,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