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74600000003

第3章 叛逆·开拓·创新——序《尤利西斯》中译本(2)

在易卜生的剧本中,乔伊斯最倾心的是《培尔·金特》。他弟弟斯坦尼斯劳斯在日记中写道:“吉姆[3]告诉我,他想把《尤利西斯》[4]写成一个都柏林的培尔。”从整个作品的脉络看,确实是这样。布卢姆也像培尔那样,离家外出流浪,只是《尤利西斯》中的布卢姆只走了十八个小时,而培尔则浪荡了一生。最后,两个人物又都回到妻子的身边。《尤利西斯》中的另一主要人物斯蒂芬和培尔一样,也充满了幻想。两人都在母亲弥留之际,仍然拒绝皈依宗教。五幕诗剧《培尔·金特》中也有一些内心独白。有时通过琐事来抒发人生哲理,如培尔剥葱那一景以及对地球讲的那番感慨万分的话。读《尤利西斯》第十五章,最使人想到易卜生的影子。酒醉之后与妓女厮混的斯蒂芬多么像妖宫中的培尔!山妖听到教堂钟声和索尔薇格的歌声,就一哄而散;斯蒂芬则被布卢姆救了出来。乔伊斯还曾于1918年写过一部题名《流亡者》的剧本,描写一对未婚男女理查德·罗旺和伯莎带着个八岁的男孩子阿尔奇从意大利返回都柏林。人虽已归故土,精神上却仍处于流亡状态。

乔伊斯和易卜生最主要的共同点还在于两人都是当时他们所处的社会的叛逆者。乔伊斯于1905年在给他弟弟斯坦尼斯劳斯的信中就曾说:“你时常反对我的社会主义倾向。难道你不能清楚地看到对无产者解放的拖延吗?教会分子或贵族或中产者的反动就意味着各种虐政的恢复。看来在欧洲重新恢复教会的权力就等于回到中世纪的宗教法庭。自然,耶稣会士在给叛教者施轮刑或把他们拉上拷问台时,并没使人折腰。”[5]

1936年乔伊斯对人说:“爱尔兰不喜欢我,正如挪威不喜欢易卜生。”他们二人在描绘各自社会中的人物时,笔下确实都毫不留情。然而今天,他们二人却又都成为各自国家——以至世界的光荣。

乔伊斯是怀着对于他所处的环境强烈的不满而开始他的文学生涯的。1904年8月29日他在致诺拉的一封信中,就谴责了当时他所处的社会,甚至自己的家庭:

“我从心中摒弃这整个社会的结构,基督教,还有家庭,公认的各种道德准则,当前社会的阶层以及宗教信仰。我怎么能爱我的家!我不过是来自一个为遗传下来的挥霍行为所毁坏的中产阶级。我母亲估计是被我父亲的疾病以及历年的苦恼折磨而死的。当我望到她躺在棺材里的那张脸时,我看到的是那么灰暗,为癌症所折磨的脸。我知道我看到的是一个受害者的脸。”

当时他与这位后来成为他的妻子的诺拉相识才两个多月,真是满腹牢骚。接着他还写道:“六年前我脱离了天主教会。我对教会恨之入骨。我发现由于我本性的冲动,我不能再属于它了。我在当学生时就曾偷偷反对过它,拒绝为它任职,因此而沦为乞丐。但是我保持了自己的尊严。如今,我用笔和口公开反对它。”[6]

天主教会之外,乔伊斯还痛恨异族统治者——英国。全书许多处都从正面或侧面写到这个“家里的陌生人”。当时,都柏林社会贫富悬殊。当我译到“大厅里翩翩起舞的宫廷那五颜六色的服饰”,外面却是悲惨的庄稼人,他们饥肠辘辘,面带菜色,吃的是酸模叶子[7]时,只觉得仿佛是在读杜甫。

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伟大作品,其创作者除了精湛艺术之外,都必具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乔伊斯正是怀着这样的心开始创作的。

1907年他在的里雅斯特演讲时说:

爱尔兰的经济及文化情况不允许个性的发展。国家的灵魂已经为世纪末的内讧及反复无常所削弱。个人的主动性已由于教会的训斥而处于瘫痪状态。人身则为警察、税局及军队所摧残。凡有自尊心的人,绝不愿留在爱尔兰,都逃离那个为天神所惩罚的国家。

《尤利西斯》中所揭示描绘的都柏林社会真实吗?最好的证人莫如比乔伊斯年长近三十岁、也是在都柏林长大、并且同样具有改革社会热忱的萧伯纳了。他曾几次在函文中证实《尤利西斯》描绘的真实性和必要性:“我对它(《尤利西斯》)最感兴趣,因为我年轻时也曾在都柏林生活过。我认为他的写法具有经典性。我不认为在坦率描写性的方面需要什么限制。我不能使用乔伊斯先生的语言,我的手太拘谨,没法落笔。当我在都柏林时,年轻的医学生确实是那样:言语脏得很,在性行为上也不检点。

他们认为那样才充满活力和富有诗意。我很想把那帮青年组织成一个俱乐部,让他们来读读《尤利西斯》,让他们回答像不像。如果回答是肯定的,我们就要再问一声:‘我们要不要永远这样下去?’我希望他们的回答是否定的。把乔伊斯所描绘的消灭掉。那时《尤利西斯》就不存在了。那时,就像今天来翻阅12世纪的地图,把《尤利西斯》这本书禁掉,那就等于把污秽物保护下来。那不是道德之举。倘若一个人朝你举一面镜子来照你本来的面目,即使把镜子打碎也是徒然,不如还是找块肥皂和水把脸洗一洗呢。”[8]在另一处,萧伯纳还说:“在爱尔兰,人们如果要使猫干净,就用它自己的爪子来揉它的鼻子。乔伊斯把这种办法应用到人身上了。”他认为乔伊斯在揭露现实的丑恶方面,“超过了我们时代所有的小说家”。

乔伊斯不仅揭露丑恶,他也通过主人公布卢姆写出人性的善良。在第十五章中,他还写到布卢姆的一些乌托邦思想:“我主张整顿本市的风纪,推行简明浅显的《十诫》。让新的世界取代旧的。犹太教徒、伊斯兰教徒与异教徒都联合起来。每一个大自然之子都将领到三英亩土地和一头母牛。豪华的殡仪汽车。强制万民从事体力劳动。所有的公园统统昼夜向公众开放。电动洗盘机。一切肺病、精神病、战争和行乞必须立即绝迹。普遍大赦。每周举行一次准许戴假面具的狂欢会。一律发奖金。推行世界语以促进普天之下的博爱。再也不要酒吧间食客和以治水肿病为幌子来行骗的家伙们的那种爱国主义了。自由货币,豁免房地租,自由恋爱以及自由世俗国家中的一所自由世俗教会。”

布卢姆这个人物刻画得真实无比。他在生活中固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这个犹太人在为人方面远比与他妻子勾搭成奸的爱尔兰人博伊兰要忠厚善良,有头脑。他曾领着一个陌生的年轻盲调音师过马路(第八章),尤其是对青年斯蒂芬·迪达勒斯的爱护,真是感人至深。

在西欧反犹排犹之际,作者偏偏以布卢姆这样一个匈裔犹太人为此书的主人公,并把他塑造得既富于同情心,又可敬可亲,这本身也是他对他那个时代的挑战。

匈牙利文艺理论家卢卡契(1885—1971)在《小说理论》(1971)中,认为文艺复兴后诞生的西方小说,是以探索人类内心世界为主旨的。小说描绘的是内心的探险,也就是灵魂自我寻找的历程。就英国小说而言,他这一论断未必能概括18世纪以来的所有的小说。但20世纪确实有好几位小说家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如法国的普鲁斯特,英国的维吉尼亚·吴尔芙和美国的福克纳。其中,以乔伊斯的成就最为显著,影响也最深远。《尤利西斯》是意识流小说的开山之作。

意识流是19世纪末西方小说发展起来的一种写作技巧。这一名词最早是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其《心理学原理》(1890)一书中开始使用的,原指人类的意识是流动的、千变万化,而不是固定的、有条不紊的。后来心理分析家弗洛伊德进而提出意识与潜意识的学说。在文学上,则指小说家不加评论地描绘人物通过联想、回忆等内在的思想活动,随时对外界事物所起的反应,也可以称作内心独白。

法国作家纪德在一篇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演讲中曾指出,在19世纪就已有人用这种内心独白写小说了。除了《罪与罚》的作者之外,英国诗人勃朗宁以及美国小说家及诗人爱伦·坡都曾使用过。自然更早还见于莎士比亚的戏剧。狄更斯在小说里,也曾使用过这种手法。还有一位与乔伊斯同时代的英国女作家多洛泽·瑞查德逊(1873—1957),她著有《朝圣旅程》洋洋十二卷,写的也都是人物的思绪、印象、回忆和感觉,也都属于“内心独白”。

最早启发乔伊斯从内心来描绘人物的是法国象征派小说家爱德华·迪雅尔丹(1861—1949)。他曾在所著小说《月桂树被砍》(1888)中,全面地使用过内心独白。整部小说什么事也没发生,只描写了一位初出茅庐的小伙子邀请一位漂亮女演员赴晚宴,基本上都是内心独白。乔伊斯是1902年的一天偕一位暹罗(即今泰国)朋友赴音乐会的途中,偶然在火车站上买到此书的。他一口气读完,颇受启发。他从不讳言迪雅尔丹是这一小说技巧的先驱,后来并与之结识。《尤利西斯》的法译本在巴黎问世时,迪雅尔丹还曾向乔伊斯表示祝贺。但乔伊斯绝不模仿。他在《尤利西斯》中实际上已另辟蹊径。

内心独白是指人物想表达什么,不说出来,只在心里想,然而还是有条不紊的。乔伊斯笔下的意识流则捕捉人物头脑中那毫不连贯、变幻无常、东一鱗西一爪的思绪。它凌乱芜杂,漫无边际。令人惊奇的是,这部主要以布卢姆为主人公写都柏林几个市民从早晨八点到午夜共18小时的活动的小说,一方面纷纷扬扬,而在结构上又是最周密严谨不过。

常有人把意识流同心理分析混为一谈。其实,心理分析乃属医学范畴。当然,文艺批评家也可使用这一方法来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心态。说来真巧,乔伊斯写《尤利西斯》时,心理分析在欧洲正方兴未艾,而乔伊斯所侨居的瑞士苏黎世,又正是心理分析大师卡尔·荣格(1875—1961)的故乡。他们俩人有过交往,但是谈得并不投机。荣格读完《尤利西斯》之后,曾给作者写过一封毁誉参半的信,说:“我花了三年时间才读通它。我很感激你写了这么一部大书,我从中获益不少。但我大概永远不会说我喜欢它,因为它太磨损神经,而且太晦暗了,我不知你写时心情是否畅快。我不得不向世界宣告,我对它感到腻烦。读的时候,我多么抱怨,多么咒诅,又多么敬佩你啊!全书最后那没有标点的四十页[9]真是心理学的精华。我想只有魔鬼的祖母才会把一个女人的心理捉摸得那么透。”荣格最后这句话似是称许,又似是调侃。他说三年才把此书读通,并非夸大其辞,再也没有比我们这两个中译者更有同感的了。

理查德·凯因在《寓言式的航海家》(1947)一书中认为,“乔伊斯就像18世纪写《格列佛游记》的斯威夫特和后来写《培尔·金特》的易卜生那样无情地揭示了社会的痼疾。他描写的是人在空间时间永恒中所走过的道路。他是以显微镜般的准确度来反映现代西方文明的矛盾和缺陷的”。

当乔伊斯着手写《都柏林人》和《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时,他就已开始试用零星细节来塑造人物了,而不像亨利·詹姆斯那样以突兀情节为小说的骨架,却通过细节,通过内心活动来描绘人物的精神面貌。在写《尤利西斯》时,他的这种创作方法就更臻于成熟了。在这部旷世奇书中,作者写出了生活在都市的现代人的失望和寂寞,灵魂的空虚和失落。西方有的批评家认为乔伊斯笔下的布卢姆是从里到外写得最全面的人物。此书对本世纪的小说创作曾经起过并且仍在起着巨大的作用。

这部小说问世后不久,美国批评家艾德门·威尔逊就在《新共和》杂志上评论说:“《尤利西斯》把小说提高到同诗歌与戏剧平起平坐了。读了它之后,我觉得所有其他小说的结构都太松散。乔伊斯这部书在写作方法上之新奇,对未来小说家的影响将是难以估计的。我简直无法想象他们如何能不受此书的影响。它创造了当代生活的形象,每一章都显示出文字的力量和光荣,是文学在描绘现代生活上的一个重大胜利。”英国著名诗人及批评家、30年代至50年代曾在我国任教的威廉·燕卜荪(1906—1984)则称誉《尤利西斯》是一部“登峰造极的小说”。

乔伊斯在20年代初曾与比他长十一岁的普鲁斯特有过一面之缘。传记家们关于西欧这两大小说家那次的会晤情景记述不一。有的说他们相互谈了各自喜欢吃的甜食,有的说他们诉说了各自的病情。艾尔曼在《詹姆斯·乔伊斯》中,则说女主人为双方做了介绍后,普鲁斯特问乔伊斯可认识某某公爵,乔伊斯的回答是“不认识”。当女主人问普鲁斯特可曾读过乔伊斯的作品时,回答也是否定的。双方之冷淡可见一斑。比较有意思的还是与乔伊斯同时侨居苏黎世的英国画家弗兰克·勃真所转述的乔伊斯的这样一段话:“他(普鲁斯特)感兴趣的是伯爵夫人,而我的兴趣则在伯爵夫人的女侍方面。”

的确是这样,尽管《尤利西斯》第十章写了总督大人,但那是通过街头市民的眼睛写的。全书的主人公是替报纸拉广告的布卢姆和他的妻子、女歌唱家摩莉,还有年轻教师迪达勒斯。此外还写了送牛奶的老太太、报童、女佣、护士、酒吧女侍、马车夫、妓女和老鸨。总之,都是市井日常见到的凡夫俗子,芸芸众生。

同类推荐
  • 润身

    润身

    刘美好为了一个月的工资,跟张会计在办公桌上有了这辈子的“第一次”,随后被迫离开工厂,离开县城,离开老包,千般流转,最终还是回来当了老包的老婆。老包留着长发,在工地轧钢筋,在工棚的墙上写诗,理想是当一名塔吊司机,却跟着工地老头当了小偷,积习不改,最后成了一方痞子王。老包跟小月吴发生了一些爱情,小月吴在红星浴池撕澡票,千娇百媚,名声不好。老包始终搞不透小月吴,是不是真的像流言传说中那样是个骚货。小说《润身》集黑色、喜剧和嬉闹于一身,文字气息独特,不仅带来欢畅的阅读体验,还以一种诚实的目光,关注底层人物的生枫、尊严和厄运,更以内涵的深刻性抵达人心深处。
  • 爱与黑暗

    爱与黑暗

    一九三九年的春天可真漫长啊,就像这绵绵的夜,沉长而冰冷。上海沦陷已久,法租界依然灯红酒绿,从黄浦江传来的汽笛声,绵长而悠远。伴着夜来香的舞曲,喝着白兰地和香槟,都不知道换了第几个舞伴了,哈哈,她们个个妖艳而性感,让人爱不释怀。哦,我已经晕头转向了,不能再玩儿了,我要歇会儿,补补能量。推开维也纳舞厅的大门,我看了眼手腕上的劳伦斯表,已经凌晨两点了,今晚算是回去早了。
  • 梦摹师之行无别语

    梦摹师之行无别语

    梦摹师是一个失传很久很久了的职业。少年伏生跟着师父学了六年制梦,师父待他如己出,未有私藏之心,伏生也聪颖过人,整套古法工艺已经熟稔于心,但一直未能有独立执业的机会。不料在师父出远门会友的第三天,一桩大生意主动找上门来。少年伏生的梦摹师生涯开端会如何发展?接下来他和丝绸庄老板娘玉姐、若木阁金老板女儿金小梅、还有北派梦摹师之间又会有怎样的纠葛?请看他梦摹师生涯的第一个故事《行无别语》。
  • 生为人母

    生为人母

    喜讯在汪月芬家的大院里传扬。刘佳妮会说话了,说话挺完整的,很少有错句病句。还有呢,汪月芬的儿子,准备接老太太去加拿大享福了。看人家汪月芬,这么多年的寡没白守,养了一个好儿子。唯一不足的是,那个小丫头刘佳妮,有时候好像不大分拐,她管汪月芬叫奶奶,有时候也会妈妈、妈妈的乱喊。你搞不清她是智力有问题呢,还是故意调皮。
  • 黑背鱼之谜

    黑背鱼之谜

    接二连三的灭门惨案,唯一的幸存者给警方做出的凶手拼图,面貌竟然酷似法医谷平,而黑背鱼给出的杀人预告则表明,第四个牺牲品已经在他手上。残忍的杀戮即将拉开序幕,谷平该如何洗清自己的清白?10年前尘封的往事将给他何种启示?年仅10岁的弟弟又将告诉他哪些秘密……
热门推荐
  • 主动变有钱

    主动变有钱

    目前,踏出校园到30多岁的群体,生活压力很大,一方面要应付就业与工作的压力,一方面要面对高涨的生活成本。对于20几岁的你,对于自己的财务状况还满意吗?本书就是为年轻人而设计的,无论你现在是个“月光族”,还是按月领薪水的工薪族,或者是个兢兢业业的公务员,又或者是奋勇拼搏的创业者……你都可以从本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从他们身上,学到成为有钱人的方法。本书以故事的方式讲述了几位主人公的理财生活,供广大年轻人在规划人生与理财时进行参考借鉴,从现在开始主动学习如何变成一个有钱人。
  • 逍遥旅

    逍遥旅

    他拥有千亿修真者羡慕的先天五行之体,他拥有狂怒而能量激增的特殊体质,他还拥有重伤后能量大增的怪异的身体,他难道只是一个普通的较强悍的修行者而已吗,他的真正的身份连他身为神界五大巨头之一师尊都探不清楚。他的真正的身份是什么呢?他的任务将会是什么?这一切都不从而知,只能靠他本人一步步的去探索。没有最豪华的打斗场面,只有更豪华的打斗场面,请您细细品来!
  • 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广大圆满无碍

    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广大圆满无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国未解之谜(上)

    中国未解之谜(上)

    在这种严肃而充满趣味的探索中,读者将会了解大量不为人知的细节,尽情领会事物的丰富与变幻无穷,更加完整而深刻地认识事物。同时引导读者掌握研究事物和探求真相的方法,从中获得思考与发现的巨大乐趣。这不仅有助于读者在现实生活中以更辨证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更促进思想的成熟。本书以解谜团、说故事的形式,把历史、考古、文学、艺术、军事、政治等范畴的知识生动地描述了出来,在知识含量大的基础上,吏具趣味性。读者开卷后,会轻松地了解、掌握、历史知识,对广大青少年朋友尤为适宜。
  • How Tell a Story and Others

    How Tell a Story and Oth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剩女嫁豪门:婚后别样

    剩女嫁豪门:婚后别样

    ??他和她门不当户不对,般配的只有年龄,他是三十五岁的豪门独子,她是三十二岁的大龄剩女。约会七次后英俊帅气的他,娶了普通又倔强的她来搪塞家里的逼婚,和用来遗忘曾经那段让他至今还无法释怀的爱情。而她本不屑嫁给这个傲慢无礼的他,她嫁他只是为了昭示天下嫁的体面赢回自尊,为了逃离那个没有了温度而冰冷的家。<br/><br/>他们朝夕相对的日子里会发生情感的碰撞吗,他们会爱上彼此吗?他们没有爱情的婚姻会何去何从......<br/>??????
  • 海外飞鸿

    海外飞鸿

    叙伦兄:今日偷得半日闲,给您写下这封信。周末通越洋电话,仍觉得有许多话没有说尽。远居在英伦是孤独的,每次拿话筒都不忍放下,但每每又都克制自己必须长话短说,否则到月底接电话公司帐单时又吓了一跳。我们这些穷留学生,确实还没有奢侈到可随心所欲用太平洋上空的国际通讯卫星来煲电话粥的地步。和朋友们通话,总给我一种愉快和温馨,我从内心真感激您和家乡的朋友们竟还那么惦记着我!说起来,我辞国远行三年了,何尝不也是无时不刻地思念着我的家乡,我的亲朋好友们,思恋着我们在一起欢聚时无拘无束的快乐时光。
  • 凝固在提拉米苏上的1095

    凝固在提拉米苏上的1095

    爱情永远是人生中的一道最美丽的风景,无论结局如何都会永远驻足在人的心灵上,《凝固在提拉米苏上的1095》以爱情为主题。以最动人,最清新感人的故事为追求的境界。
  • 女魔刹

    女魔刹

    她,本是上古神龙,手持驭魔珠,镇守无望深渊,骄傲凌厉,却只为一人温柔笑颜,可那人却背叛于她,从此,她被扒皮挖筋封于无望深渊,灵魂在世间游荡几万年。很快,天地之间,传言而来,有幽冥典当馆,存于三界之外,不受世间规则约束,内有一美貌女子,名为凤鸾。典当之馆,世人可以换取任何所想之物,若有所求,月圆之夜,焚香祷告,红光闪现,当馆浮出,满足心愿。寄居勾魂玉,收集能量,恢复龙身,完成复仇,从此,她入魔身,成魔刹,威慑三界众人,典当之馆,完成你的心愿,有缘人,月圆夜,心诚时,红光现,等你来,满足你的交易,实现的心愿……
  • 魔法世界陷入危机1

    魔法世界陷入危机1

    地球损坏严重,第一代命定的魔法使牺牲自己的能量修复了它,被封印的暗影魔神,不死心对它破坏,在暗影魔神冲破封印之前,得找到下一任的命定的魔法使,加以封印。。。暗影女神的抢夺,让精灵置换散落异世界。精灵置换的散落,让暗影魔神更加嚣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