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86900000001

第1章 序

提起洛克菲勒家族,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所以,大多数读者看到这本书时,可能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比如,他们可能很喜欢平易近人的新晋纽约州州长纳尔逊,而对于纳尔逊的祖父约翰·D·洛克菲勒则态度冷漠。不过,在没有读完本书的第一章时,你就会发现,作为本书的作者,我对这位已仙逝的石油大亨没有丝毫谴责,事实上,在洛克菲勒家族中,我最欣赏的就是这位白手起家的石油巨擘。我坦承自己存在这种偏见,并且一点儿也不觉得赧然。假如约翰·D·洛克菲勒是个海盗,他也绝对是一位高贵的海盗,后甲板总是一尘不染,而那些想要对他指手画脚的批评人士必须通过更不光彩的行为才能达到目的。极端的道德主义者可能看不出两者的区别,但是我一直很欣赏洛克菲勒的做法。1957年年初,当《假日》(Holiday)杂志编辑部主任哈里·西翁斯(Harry Sions)建议我写几篇关于洛克菲勒家族的文章时,我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本书中间的4个章节就源自这些文章,因此我十分感谢哈里以及坚持求证精神的《假日》杂志编辑部。本书第一章和第六章的部分内容曾刊发在《哈珀斯杂志》(Harper's Magazine)上。如果本书存在任何瑕疵,那问题在我,与《假日》杂志和《哈珀斯杂志》无关。

关于洛克菲勒家族的文章或书籍已是屡见不鲜,其中很多都带有贬低的意味,有些甚至带有诽谤性质。本书并没有类似的诽谤之言。不知从何时起,有关富人的传言,不管是否真实,只要性质足够恶劣,人们都愿意将其当作迷思听之信之。不过,喜欢读这种内容的人恐怕要对本书大失所望了。那些已被推翻或在那时看来显然是错误的指控,都不是本书收录的内容。就篇幅而言,本书也不会出现这些内容。这只相当于一张全家福,而非一本相册。我个人的感觉是,那些指控者们从某种程度上说并没有真正明白约翰·D·洛克菲勒的伟大。他们本是一些小人物,审判洛克菲勒时也将其视为一只羔羊,而实际的案件却说明他的的确确非同凡响。如果说洛克菲勒有一点无懈可击的话,那就是,他绝对不是一个小人物。约翰·D·洛克菲勒小心翼翼地不去触犯社会法律,但他推翻了传统。他并没有损坏树木,而是烧毁了整片森林。

与艺术一样,新闻也是一个连续体,每位作家都要感谢之前涉足相关领域的那些作家。虽然我自己亲自追踪了当前这一代洛克菲勒,但随后的工作便是将过去100年的书籍和报刊中出现的事实加以综合。因此,我衷心地感谢先前的记者和学者们。当然,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我不可避免地碰到了同一故事的不同版本。在这种情况下,我会选择最可信的版本,在我看来,这似乎是唯一合理的解决办法。

给这样一本薄书加上一份正式的参考文献,多少有些做作之嫌。不过,读过本书后好奇心膨胀的读者可能会觉得意犹未尽。下面这些书目,我觉得尤为有用:弗雷德里克·刘易斯·艾伦的《大转型时代:全球帝国的阵痛1900~1950》(The Big Change, America Transforms Itself,1990-1950,纽约:哈珀斯兄弟公司,1950年)、玛丽·埃尔森·蔡斯的《艾比·奥尔德里奇·洛克菲勒》(Abby Aldrich Rockefeller,纽约:麦克米伦出版社,1950年)、约翰·T·弗林的《上帝的黄金:洛克菲勒和他所处的时代》(God's Gold, The Story of Rockefeller and His Times,纽约:哈考特·布雷斯公司,1932年)、雷蒙德·B·福斯迪克的《小约翰·D·洛克菲勒》(John D.Rockefeller, Jr., A Portrait,纽约:哈珀斯兄弟公司,1956年)、马修·约瑟夫森的《强盗贵族:伟大的美国资本家,1861~1901》(The Robber Barons, The Great American Capitalists,纽约:哈考特·布雷斯公司,1934年)、《约翰·D·洛克菲勒:强盗贵族抑或工业政治家?》(John D.Rockefeller, Robber Baron or Industrial Statesman?,波士顿:D·C·希思出版公司,1949年),这本书由厄尔·莱瑟姆撰写序言,涵盖了约翰·T·弗林、艾达·M·塔贝尔、马修·约瑟夫森、约翰·D·洛克菲勒、艾伦·内文斯、亨利·德马雷斯特·劳埃德、刘易斯·加朗捷和切斯特·麦克阿瑟·德斯特勒所著的文章。此外还有:乔·亚历克斯·莫里斯的《洛克菲勒兄弟外传:五位杰出的年轻人》(Those Rockefeller Brothers, An Informal Biography of Five Extraordinary Young Men,纽约:哈珀斯兄弟公司,1953年),艾伦·内文斯的《权力研究:实业家与慈善家约翰·D·洛克菲勒》两卷本(Study in Power, John D.Rockefeller, Industrialist and Philanthropist,纽约:查尔斯·斯克里布纳父子出版公司,1953年),南希·纽霍尔、费尔菲尔德·奥斯本和霍勒斯·马登·奥尔布赖特撰写的《为了每一位美国人:小洛克菲勒的环境保护活动》(A Contribution to the Heritage of Every American, The Conservation Activities of John D.Rockefeller, Jr.,纽约:阿尔弗雷德·诺普出版社,1957年),以及约翰·D·洛克菲勒的《往昔的人与事》(Random Reminiscences of Men and Events,纽约:道布尔迪——佩奇公司,1909年)。

报纸和杂志对洛克菲勒家族的报道可谓铺天盖地,无穷无尽。我主要参考的文章选自《航空周刊》(Aviation Week)、《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科利尔》(Collier's)、《乡绅》(Country Gentleman)、《当代传记》(Current Biography)、《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财富》(Fortune)、《论坛》(Forum)、《生活》(Life)、《文学文摘》(The Literary Digest)、《瞭望》(Look)、《芒西杂志》(Munsey's Magazine)、《民族周刊》(The Nation)、《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新闻周刊》(Newsweek)、《评论之回顾》(Review of Reviews)、《星期六晚邮报》(The Saturday Evening Post)、《星期六评论》(The Saturday Review)、《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U.S.News and World Report)、《时代周刊》(Time)、美联社、《巴尔的摩太阳报》(The Baltimore Sun)、《普林斯顿人日报》(The Daily Princetonian)、《哈特福德新闻报》(The Hartford Courant)、《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纽约先驱论坛报》(The New York Herald Tribune),以及合众国际社。有很多署名的文章对我来说十分宝贵,它们有斯图尔特·艾尔索普的“百分富翁之战”(刊于《星期六晚邮报》,1958年10月25日)、赫伯特·H·卡森的“洛克菲勒基金”(刊于《芒西杂志》,1911年10月)、利奥·伊根有关纳尔逊·洛克菲勒竞选州长的多篇文章(刊于《纽约时报》)、沃尔特·普里查德·伊顿的“洛克菲勒研究所”(刊于《芒西杂志》,1910年6月)、《弗雷德里克·T·盖茨回忆录》节选(刊于《美国传统》,前言与后记均出自艾伦·内文斯之手,1955年4月)、约翰·B·肯尼迪采访小洛克菲勒之后所写的“我的父亲从不对我说‘不要做’”(刊于《科利尔》,1927年3月5日)、H·L·门肯的“浸信会信徒约翰”(刊于《美国水星》,1932年12月)、乔·亚历克斯·莫里斯的“乡巴佬洛克菲勒”(刊于《星期六晚邮报》,1956年9月29日)、理查德·奥斯汀·史密斯的“洛克菲勒兄弟”(刊于《财富》,1955年2月~3月)、卡罗尔·L·汤普森的“约翰·D·洛克菲勒:统一者”(刊于《当代历史》,1949年10月)、西奥多·H·怀特的“民众选出的百万富翁”(刊于《生活》,1958年9月22日)、斯隆·威尔逊的“章鱼”(刊于《纽约客》,1946年6月9日)以及“一位老人”(刊于《纽约客》,1947年9月27日)。

在撰写本书的过程,很多人都奉献了他们宝贵的时间,为我提建议,借资料给我,并回忆自己脑海有关洛克菲勒家族的点点滴滴,真的很感激他们。本书也离不开维克多·博雷利亚、肯尼思·乔利、玛莎·达利林普、斯蒂芬·V·戴维、华莱士·哈里森、弗兰克·贾米森、罗素·T·林巴赫、沃伦·林德奎斯特、约翰·洛克伍德、唐·麦克莱恩、伊莎贝尔·曼彻斯特、J·M·里普利和埃德·扬的帮助。此外,我要向卫斯理安大学奥林和阿姆斯特朗图书馆耐心的管理员们致以敬意。我还要深深地感谢戴维·洛克菲勒、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劳伦斯·S·洛克菲勒和纳尔逊·A·洛克菲勒,感谢他们愿意抽出时间坦诚地回答我的所有问题——当然,我本人对本书的内容负责。但是,没有他们的合作,本书可能无法写就,没有他们给我的启发,这本书可能会无聊至极。我希望本书的效果远不止于此,我也希望读者不要将这本书归为政治一类。纳尔逊的名气暴涨激起了人们对洛克菲勒家族的兴趣,但是这种兴趣早已存在了一个世纪之久。直到本书快要收尾时,我才添加了纳尔逊最近的政途作为。其实,本书的核心内容在纳尔逊宣布竞选纽约州州长之前就已完成。我承认,以一位美国报人的敏锐直觉,我那时没有想过他会胜出。

威廉·曼彻斯特

同类推荐
  • 鲁迅

    鲁迅

    “青年又何须找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不如寻朋友,联合起来,同向着似乎可以生存的方向走。你们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开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向什么荆棘塞途的老路——寻什么乌烟瘴气的鸟导师。 ”他希望自己的作品速朽,希望人们忘记他。然而就其思想的影响力和艺术的穿透力而言,在20世纪的中国作家群中,是无人可与鲁迅比肩的。在现实社会条件下,在促使我们民族自省、自勉,昭示人们追求光明与进步方面,鲁迅的著作和思想依然是无可替代的,难以超越的。名人是世界的轴心,名传是人生的标尺,名人名传是我们不倦的家园。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现代中国最苦痛的灵魂,一个伟大的启蒙者,永生的民族魂。他的小说是号角,能唤醒国民麻木的神经,促进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他的杂文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也能给人们愉快和休息。
  • 名人传记丛书:李白

    名人传记丛书:李白

    名人传记丛书——李白——长安的“酒鬼诗仙”:“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金星英雄”李顺达传

    “金星英雄”李顺达传

    《金星英雄李顺达传》于去年出版,但它的影响在渐渐扩大,这是李顺达的魅力,是李顺达精神的魅力。近日该书又被山西省团省委与新闻出版局推荐为“100种红色经典”。
  • 嫁给比尔·盖茨

    嫁给比尔·盖茨

    《嫁给比尔·盖茨》全视角展现了美琳达与丈夫比尔这对志趣相投的情人、幸福生活的伴侣、宏伟事业的搭档,展现了美琳达高超的处世艺术和贤妻良母的形像。美琳达与比尔这对世界上无论爱情与财富、家庭与事业都最富有的夫妇,会给许许多多爱情、婚姻、家庭和事业都迷茫的人们,带来许多有益的信息。
  • 徐志摩传

    徐志摩传

    没有人走的路,我偏要去走走;走的人多了,我又想换路走。我也说不清这是好习惯还是怪脾气。二十年前研究徐志摩虽已不属禁区,但仍受着世俗偏见的白眼。那时研究徐志摩的这条路上还冷冷清清。或许正因为冷清,我就毛手毛脚闯了进去,也顾不得谁皱眉,谁拍手,谁白眼,谁欢呼了。尽管路上有杂草、有荆棘,我还是一步步往深处走,想寻找点风光,想采撷几茎有色有香的花卉。后来这条路上越来越热闹了,摩肩接踵,五光十色,我的兴致却反而淡了,想换一条冷清的路走走看。有三分冒险,就有七分诱惑,才可能达到十分境界。
热门推荐
  • 武道之风卷残云

    武道之风卷残云

    风卷残云,武道山上,剑气震荡,银练无双,青云剑锋染赤血,一曲红尘多自叹。武道一途,横尸骨,逆夺造化,天地不容。
  • 青玉有缘,皇叔太难缠

    青玉有缘,皇叔太难缠

    灵力衰退,诛神应劫,就连一块刚刚化形的青玉也将要凐灭。青玉表示,好不容易化形的她要奋起,于是盛清颜重生了,盛清清穿越了,青玉转世成为盛清毓。终于成人了,可以吃美食啦,盛清毓扳着指头数数:变成人之后好像还得找个人搭伙过日子。”惊喜地发现自己的灵力还剩了点能用,于是盛清毓开始每日的翻墙遛狗,勾搭美男的人生。好不容易要将自己嫁出去了,盛清毓欢欢喜喜地去绣嫁衣。等等――坐在墙头的那个皇叔你是什么意思,居然敢坏姑奶奶的姻缘。皇叔邪魅一笑:“本王掐指一算,盛六小姐的姻缘似乎在本王这里。”
  • 左手空间右手幸福

    左手空间右手幸福

    一场梦醒,让她认识到社会的残酷是与金钱和地位分不开的;一场夏雨的洗礼,让她得到一个梦想成真的媒介,有了改变生活和命运的资本和动力;一次小小的易容拍卖,让她的家庭生活连迈几个台阶,也埋下了隐患;一场美丽的邂逅,让她得到了幸福的跨国姻缘;一次惊心的噩梦,让她进一步了解了生命和幸福的真谛。真心的付出,诚心的奉献,真挚的感恩,让她经受住了命运的考验,成就了美满的人生,收获了亲情、爱情、友情的所有幸福,让她做到了左手空间,右手幸福!
  • 血蓑衣

    血蓑衣

    一纸招安令,神秘孤儿化身金牌卧底,人前是江湖浪子,人后是朝廷密探。庙堂重臣、武林豪杰、隐世高手、外族恶人、异教魔头、富贾巨商、绿林好汉……皆在名、利、权、欲中相爱相杀,纠缠不清。伪装、谎言、阴谋、野心……柳寻衣在生与死、黑与白之间临渊而行,上演江湖“无间道”。江湖风雨漫天下,天下风雨尽江湖。蓑衣掩掩避风雨,风雨潇潇血蓑衣!
  • 寒门第一商女

    寒门第一商女

    【包月完结文】夏如晚身为夏家私生女,为夏家出生入死,最终却落得被碎尸而亡!一朝重生归来,玩赌石,买古玩,指点前程,妙手回春!学习不好?抱歉,就算不上学她也是全级第一。家庭条件很差?各种商业名流纷纷哭着喊着要跟她合作让她投资。一手掌生死,一手控命运。该虐的渣虐,该打脸的打,一边玩转商业,一边玩转高干世家,顺便征服征服一下某人。【剧场版】“这个手镯是你的?你不是人?”夏如晚惊疑中加着错愕。“老婆,外星人也是人,你不要嫌弃我,不然……你肚子里的外星宝宝会哭泣的。”某个掌控全世界经济大体的男人一脸哀怨,这表情……吓坏了多少国家总统~
  • 铿锵玫瑰

    铿锵玫瑰

    这里,你可以看到一群女孩的翩翩英姿,以及,无限的侠骨柔情。这是一段成长的记忆,更是一段永不凋谢的激情与理想主义。——“它不只是篮球,它就是我们整个的青春期。
  • 再见,狐狸1:狐狸的烦恼

    再见,狐狸1:狐狸的烦恼

    本书主要描述了一只黄毛狐狸,一只红毛狐狸,一只花鹰,一只麋鹿等动物间的故事。动物们世代繁衍的圣地,遭到了人类的野蛮开发,受此影响,麋鹿率先受害,命丧鳄鱼之口,黄狐为替兄弟报仇,用计歼灭了鳄族,自己也曾一度陷入困境,命悬一线,幸亏红狐拼命相救,黄狐无碍,红狐重伤。人类的破坏程度,日益骤增,当年偌大的湿地野生动物群体,最终,只存活了一只黄毛狐狸,和一只花鹰……
  • 世界最具智慧性的哲理故事(1)

    世界最具智慧性的哲理故事(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跟随周恩来过草地

    跟随周恩来过草地

    长征中,翻雪山、过草地是工农红军的一段刻骨铭心的苦难史,也是周恩来总理一段蹉跎难忘的日子。本书生动地叙述了周恩来和红军战士在长征路上发生的感人故事,表现了周恩来带着红军小战士一起翻雪山、过草地,战胜寒冷、饥渴、沼泽、疾病、围剿的敌人,走出草地。书中,周恩来的故事和细节感人又温暖,小红军的故事委婉细腻,曲折起伏,感人难忘,展现出的冰封雪飘的雪山、凄风苦雨的草地、沼泽,令人动容泪下……
  • 喜截良缘:霸道贵妃太妩媚

    喜截良缘:霸道贵妃太妩媚

    醉酒醒来,白骨精变成了后宫的妃子?莫非这酒里有毒……正当她疑惑时,才发现自己还是一个不被宠爱的妃子,皇帝路过她的寝宫十次,十次都不进来!真渣!她刚骂出口就被皇帝捕风捉影了!“你在骂我渣?”“没……没有。”谁料这小皇帝出口成章:“我渣是没有错,但是我的渣是和你共度良宵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