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洛克菲勒家族,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所以,大多数读者看到这本书时,可能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比如,他们可能很喜欢平易近人的新晋纽约州州长纳尔逊,而对于纳尔逊的祖父约翰·D·洛克菲勒则态度冷漠。不过,在没有读完本书的第一章时,你就会发现,作为本书的作者,我对这位已仙逝的石油大亨没有丝毫谴责,事实上,在洛克菲勒家族中,我最欣赏的就是这位白手起家的石油巨擘。我坦承自己存在这种偏见,并且一点儿也不觉得赧然。假如约翰·D·洛克菲勒是个海盗,他也绝对是一位高贵的海盗,后甲板总是一尘不染,而那些想要对他指手画脚的批评人士必须通过更不光彩的行为才能达到目的。极端的道德主义者可能看不出两者的区别,但是我一直很欣赏洛克菲勒的做法。1957年年初,当《假日》(Holiday)杂志编辑部主任哈里·西翁斯(Harry Sions)建议我写几篇关于洛克菲勒家族的文章时,我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本书中间的4个章节就源自这些文章,因此我十分感谢哈里以及坚持求证精神的《假日》杂志编辑部。本书第一章和第六章的部分内容曾刊发在《哈珀斯杂志》(Harper's Magazine)上。如果本书存在任何瑕疵,那问题在我,与《假日》杂志和《哈珀斯杂志》无关。
关于洛克菲勒家族的文章或书籍已是屡见不鲜,其中很多都带有贬低的意味,有些甚至带有诽谤性质。本书并没有类似的诽谤之言。不知从何时起,有关富人的传言,不管是否真实,只要性质足够恶劣,人们都愿意将其当作迷思听之信之。不过,喜欢读这种内容的人恐怕要对本书大失所望了。那些已被推翻或在那时看来显然是错误的指控,都不是本书收录的内容。就篇幅而言,本书也不会出现这些内容。这只相当于一张全家福,而非一本相册。我个人的感觉是,那些指控者们从某种程度上说并没有真正明白约翰·D·洛克菲勒的伟大。他们本是一些小人物,审判洛克菲勒时也将其视为一只羔羊,而实际的案件却说明他的的确确非同凡响。如果说洛克菲勒有一点无懈可击的话,那就是,他绝对不是一个小人物。约翰·D·洛克菲勒小心翼翼地不去触犯社会法律,但他推翻了传统。他并没有损坏树木,而是烧毁了整片森林。
与艺术一样,新闻也是一个连续体,每位作家都要感谢之前涉足相关领域的那些作家。虽然我自己亲自追踪了当前这一代洛克菲勒,但随后的工作便是将过去100年的书籍和报刊中出现的事实加以综合。因此,我衷心地感谢先前的记者和学者们。当然,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我不可避免地碰到了同一故事的不同版本。在这种情况下,我会选择最可信的版本,在我看来,这似乎是唯一合理的解决办法。
给这样一本薄书加上一份正式的参考文献,多少有些做作之嫌。不过,读过本书后好奇心膨胀的读者可能会觉得意犹未尽。下面这些书目,我觉得尤为有用:弗雷德里克·刘易斯·艾伦的《大转型时代:全球帝国的阵痛1900~1950》(The Big Change, America Transforms Itself,1990-1950,纽约:哈珀斯兄弟公司,1950年)、玛丽·埃尔森·蔡斯的《艾比·奥尔德里奇·洛克菲勒》(Abby Aldrich Rockefeller,纽约:麦克米伦出版社,1950年)、约翰·T·弗林的《上帝的黄金:洛克菲勒和他所处的时代》(God's Gold, The Story of Rockefeller and His Times,纽约:哈考特·布雷斯公司,1932年)、雷蒙德·B·福斯迪克的《小约翰·D·洛克菲勒》(John D.Rockefeller, Jr., A Portrait,纽约:哈珀斯兄弟公司,1956年)、马修·约瑟夫森的《强盗贵族:伟大的美国资本家,1861~1901》(The Robber Barons, The Great American Capitalists,纽约:哈考特·布雷斯公司,1934年)、《约翰·D·洛克菲勒:强盗贵族抑或工业政治家?》(John D.Rockefeller, Robber Baron or Industrial Statesman?,波士顿:D·C·希思出版公司,1949年),这本书由厄尔·莱瑟姆撰写序言,涵盖了约翰·T·弗林、艾达·M·塔贝尔、马修·约瑟夫森、约翰·D·洛克菲勒、艾伦·内文斯、亨利·德马雷斯特·劳埃德、刘易斯·加朗捷和切斯特·麦克阿瑟·德斯特勒所著的文章。此外还有:乔·亚历克斯·莫里斯的《洛克菲勒兄弟外传:五位杰出的年轻人》(Those Rockefeller Brothers, An Informal Biography of Five Extraordinary Young Men,纽约:哈珀斯兄弟公司,1953年),艾伦·内文斯的《权力研究:实业家与慈善家约翰·D·洛克菲勒》两卷本(Study in Power, John D.Rockefeller, Industrialist and Philanthropist,纽约:查尔斯·斯克里布纳父子出版公司,1953年),南希·纽霍尔、费尔菲尔德·奥斯本和霍勒斯·马登·奥尔布赖特撰写的《为了每一位美国人:小洛克菲勒的环境保护活动》(A Contribution to the Heritage of Every American, The Conservation Activities of John D.Rockefeller, Jr.,纽约:阿尔弗雷德·诺普出版社,1957年),以及约翰·D·洛克菲勒的《往昔的人与事》(Random Reminiscences of Men and Events,纽约:道布尔迪——佩奇公司,1909年)。
报纸和杂志对洛克菲勒家族的报道可谓铺天盖地,无穷无尽。我主要参考的文章选自《航空周刊》(Aviation Week)、《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科利尔》(Collier's)、《乡绅》(Country Gentleman)、《当代传记》(Current Biography)、《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财富》(Fortune)、《论坛》(Forum)、《生活》(Life)、《文学文摘》(The Literary Digest)、《瞭望》(Look)、《芒西杂志》(Munsey's Magazine)、《民族周刊》(The Nation)、《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新闻周刊》(Newsweek)、《评论之回顾》(Review of Reviews)、《星期六晚邮报》(The Saturday Evening Post)、《星期六评论》(The Saturday Review)、《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U.S.News and World Report)、《时代周刊》(Time)、美联社、《巴尔的摩太阳报》(The Baltimore Sun)、《普林斯顿人日报》(The Daily Princetonian)、《哈特福德新闻报》(The Hartford Courant)、《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纽约先驱论坛报》(The New York Herald Tribune),以及合众国际社。有很多署名的文章对我来说十分宝贵,它们有斯图尔特·艾尔索普的“百分富翁之战”(刊于《星期六晚邮报》,1958年10月25日)、赫伯特·H·卡森的“洛克菲勒基金”(刊于《芒西杂志》,1911年10月)、利奥·伊根有关纳尔逊·洛克菲勒竞选州长的多篇文章(刊于《纽约时报》)、沃尔特·普里查德·伊顿的“洛克菲勒研究所”(刊于《芒西杂志》,1910年6月)、《弗雷德里克·T·盖茨回忆录》节选(刊于《美国传统》,前言与后记均出自艾伦·内文斯之手,1955年4月)、约翰·B·肯尼迪采访小洛克菲勒之后所写的“我的父亲从不对我说‘不要做’”(刊于《科利尔》,1927年3月5日)、H·L·门肯的“浸信会信徒约翰”(刊于《美国水星》,1932年12月)、乔·亚历克斯·莫里斯的“乡巴佬洛克菲勒”(刊于《星期六晚邮报》,1956年9月29日)、理查德·奥斯汀·史密斯的“洛克菲勒兄弟”(刊于《财富》,1955年2月~3月)、卡罗尔·L·汤普森的“约翰·D·洛克菲勒:统一者”(刊于《当代历史》,1949年10月)、西奥多·H·怀特的“民众选出的百万富翁”(刊于《生活》,1958年9月22日)、斯隆·威尔逊的“章鱼”(刊于《纽约客》,1946年6月9日)以及“一位老人”(刊于《纽约客》,1947年9月27日)。
在撰写本书的过程,很多人都奉献了他们宝贵的时间,为我提建议,借资料给我,并回忆自己脑海有关洛克菲勒家族的点点滴滴,真的很感激他们。本书也离不开维克多·博雷利亚、肯尼思·乔利、玛莎·达利林普、斯蒂芬·V·戴维、华莱士·哈里森、弗兰克·贾米森、罗素·T·林巴赫、沃伦·林德奎斯特、约翰·洛克伍德、唐·麦克莱恩、伊莎贝尔·曼彻斯特、J·M·里普利和埃德·扬的帮助。此外,我要向卫斯理安大学奥林和阿姆斯特朗图书馆耐心的管理员们致以敬意。我还要深深地感谢戴维·洛克菲勒、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劳伦斯·S·洛克菲勒和纳尔逊·A·洛克菲勒,感谢他们愿意抽出时间坦诚地回答我的所有问题——当然,我本人对本书的内容负责。但是,没有他们的合作,本书可能无法写就,没有他们给我的启发,这本书可能会无聊至极。我希望本书的效果远不止于此,我也希望读者不要将这本书归为政治一类。纳尔逊的名气暴涨激起了人们对洛克菲勒家族的兴趣,但是这种兴趣早已存在了一个世纪之久。直到本书快要收尾时,我才添加了纳尔逊最近的政途作为。其实,本书的核心内容在纳尔逊宣布竞选纽约州州长之前就已完成。我承认,以一位美国报人的敏锐直觉,我那时没有想过他会胜出。
威廉·曼彻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