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96700000006

第6章

最奇怪的是,虽说那个夜晚并不是很久以前的事,可是德·盖尔芒特夫人除了她穿的裙子以外,已经把有一桩(我们下面就会看到)她原本该牢记心头的事情都给忘了。看来,对这些活动家(社交场上的人物都是些小而又小、不足道焉的活动家,但毕竟还是活动家)来说,他们的精神由于始终集中在一小时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之类的问题上,因而几乎无法再在记忆中存储多少内容了。比如说,常有这样的情况,当有人对德·诺布瓦先生提起他前不久预言要跟德国签订和约,结果却并无此事的这个茬儿时,他就会说出下面一大通话来,而其用意倒也并非转移目标或为自己开脱:“您准是听错了,我根本不记得我说过这样的话,再说这话也不像是我说的,因为在这种谈话中,我总是出言非常谨慎的,对于那种往往只是出于一时冲动,最终通常会酿成暴力行为的所谓惊人之举,我是不可能去预言它会成功的。毫无疑问,在相当长久的未来,法德两国关系将会变得密切起来,这对两国都有好处,在这笔交易中间,我想法国也是不会吃亏的,可是这个看法我还从没说过,因为我觉得时机还不够成熟,如果您要问我对跟当年的老对头正儿八经地结盟作何看法,我的回答是那将是一步败着,我们会因此蒙受重大的损失。”德·诺布瓦先生说这番话的时候,他并没有在说谎,他只不过是太健忘了而已。再说,凡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事情,凡是你通过模仿而得到,或者由于旁人的怂恿而接受的东西,忘记起来总是特别快的。它们会起变化,而我们的记忆也会随之改变。比起外交官来,那些政客就是有过之无不及了,他们对自己在某个场合所持的观点可以忘记得干干净净,在有些情况下,他们的出尔反尔,并非有什么野心勃勃的目的,而确实只是健忘所致。至于社交场上的人物,他们向来就记不住什么东西。

德·盖尔芒特夫人对我肯定说,她穿红裙子的那天晚上,她不记得德·肖斯比埃尔夫人也在场,一定是我弄错了。可是,天晓得从此以后,公爵,甚至公爵夫人的脑子里是不是整天尽想着肖斯比埃尔夫妇呢!事情是这样的。骑马俱乐部的主席去世后,德·盖尔芒特先生是资格最老的副主席。俱乐部里有一批人,他们本人没有多少身价,却以对不请他们吃饭的人投反对票为唯一的乐趣,这时他们结成一伙来反对德·盖尔芒特公爵了,公爵本人则自以为稳操胜券,而且又并不怎么把这个相对于他的社会地位来说几乎无足轻重的主席位置看在眼里,所以按兵不动。那伙人到处放风,说公爵夫人是德雷福斯派(德雷福斯案件早已结案了,不过即使过二十年以后人们还会提起它,何况当时才不过是两年以后),接待过罗特希尔德,还说人们长期以来太让像德·盖尔芒特公爵这样有一半德国血统的半外国佬的权贵占便宜了。这伙人处于很有利的地位,因为俱乐部的其他成员也对这些过于显眼的角色妒火中烧,对他们的巨大家产恨得牙痒痒的。肖斯比埃尔的家产不可谓不大,却没使人感到不快:他从不乱花一个子儿,夫妻俩住一套简朴的公寓,做妻子的穿黑呢衣服出门。肖斯比埃尔夫人酷爱音乐,常在家里举办一些小型音乐会,邀请的女歌手远比盖尔芒特府上要多。可是平时谁也想不到提起这些音乐会,因为参加的人连清凉饮料也喝不到一杯,而且做丈夫的也不到场,整个演出是在椅子街那个不起眼的角落里进行的。在歌剧院里,德·肖斯比埃尔夫人来去从不引人注目,和她在一起的人并非等闲之辈,他们的名字会使人想起查理十世近臣中那些最极端的保皇党人,但是他们都很谦逊,从不招摇。到了选举那天,出乎众人的意料之外,显赫不可一世的居然败了北,灰溜溜不起眼的却得了胜,第二副主席肖斯比埃尔当选骑师俱乐部主席,德·盖尔芒特公爵却名落孙山,也就是说,跌在了第一副主席的位置上没能爬上去。当然,当个俱乐部主席对于像盖尔芒特夫妇这样权势炙手可热的显贵来说,本来是算不了什么的。可是明明该是他的缺却没能顶上的这个主席位置,眼看着让一个叫肖斯比埃尔的家伙捞了去,这却让公爵感到难堪,要知道,这家伙的老婆,奥丽阿娜在两年前非但不屑于去跟她打招呼,而且对这个不知打哪儿冒出来的三等货色居然敢跟自己打招呼都觉得忿忿然的呢。他声称他根本不把这次失败放在眼里,并且认定这事的根子是在他和斯万的交往太深。骨子里,他余怒难消。有件事说起来挺奇怪的,以前从没人听德·盖尔芒特公爵说过“压根儿”这么个颇为俗气的字眼儿;可自从俱乐部选举过后,只要有人提起德雷福斯案件,即刻就有“压根儿”冒出来了:“德雷福斯事件,德雷福斯事件,说得倒轻巧,可这说法本身就措词不当;这又不是宗教事件,这压根儿是个政治案件。”如果说在这以后的五年当中没人再说起德雷福斯案件,那么你耳边可以不再听见“压根儿”这三个字,但倘使过了五年以后,德雷福斯这个名字又让人提起了,那么“压根儿”这三个字也会即刻冒出来。公爵简直无法容忍任何人提到这个案件,“就是它,”他说,“造成了那么多的不幸。”虽然实际上真正触动了他的无非就是他在俱乐部竞选主席败北的这桩事情。

结果在我刚才说到的那个下午,也就是我对德·盖尔芒特夫人说起她在她妯娌家穿过红裙子的那次聚会上,德·布雷奥代先生颇有些不受欢迎,原因就是他脑子里不知有了一种什么秘而不宣的联想,还非想说出来不可,于是翕动母鸡屁股似的嘴唇开了腔:“说到德雷福斯案件……”(他干吗要说什么德雷福斯案件呢?刚才那会儿不是还在说红裙子吗,当然这个可怜的布雷奥代,他想的只是让大家逗个乐儿,说这话绝无恶意,然而单单是德雷福斯这个名字,就已经让德·盖尔芒特那两道朱庇特式的威严的眉毛蹙紧了)“……有人告诉我,咱们的朋友卡地亚曾经说过一句绝妙的话,真是妙不可言,(我得提醒读者注意,这位卡地亚是德·维尔弗朗什夫人的兄弟,跟同名的那位珠宝商并无丝毫关系!)不过这并没叫我吃惊,因为他本来就绝顶聪明。”“哦!”奥丽阿娜插断他的话说,“我可不欣赏他的聪明。我简直没法对您说,您那位卡地亚叫我有多讨厌,我每回去拉特雷默伊耶府上总要碰见他,我真不明白夏尔·拉特雷默伊耶和他夫人干吗对这么个讨厌家伙会感到那么趣味无穷。”“我竟(亲)爱的公阙(爵)夫人,”布雷奥代回答说,他发C这个音有困难,“我觉得您对卡地亚太严厉了。没错,他也许往拉特雷默伊耶府上是跑得太勤了些,可这毕竟是对雅(夏)尔的一种,怎么说呢,一种忠诚的表示吧,眼下这样的人也是不多见的了。言归正传吧,人家告诉我的话是这样的。卡地亚似乎是说,如果左拉先生要想卷进一桩诉讼案而且让自己给判刑的话,那他无非是想获得一种他还不曾有过的体验——坐牢的体验。”“所以他在被逮着以前就溜了,”奥丽阿娜接着说,“这种话可站不住脚。何况,即使情况真是这样,我也认为这句话说得再蠢也没有了。可您居然觉得它绝顶聪明!”“天哪,我竟(亲)爱的奥丽阿娜,”布雷奥代看见公爵夫人表示异议,就开始退缩了,“这话可不是我说的,我只是怎么听到就怎么说哪,咱们别管它得了。可不是,就为这,卡地亚先生还让那位出色的拉特雷默伊耶狠狠地给了一通呢,因为他有一百个理由不愿听到有人在他的客厅里谈论那些——怎么说好呢?——那些眼下正在风头上的案件吧,尤其是因为有阿尔方斯·罗特希尔德夫人在场,他就更加不高兴了。卡地亚挨拉特雷默伊耶这顿臭骂也是活该。”“当然啰,”公爵情绪极坏地说,“阿尔方斯·罗特希尔德夫妇虽说小心翼翼,绝口不提这桩讨厌的事件,可是他们心底里,就跟所有的犹太人一样,都是德雷福斯派。这确实是一种ad hominem[9](公爵有些乱用了ad hominem这个词儿)的论据,以前被忽略了没拿来用做犹太人不可信的一个证明。如果一个法国人偷了东西、杀了人,我想我不会因为那个人像我一样是法国人而认为他是无罪的。可是那些犹太人,哪怕他们心里知道得一清二楚,也从来不会承认他们的某个同胞是卖国贼,而且根本不去考虑他们中间一个人所犯的罪行,会产生多么严重的后果(公爵自然是想到了肖斯比埃尔和那该死的选举)……嗳,奥丽阿娜,您不会认为就凭这还不足以断定犹太人都会庇护一个卖国贼吧。您也不会对我说就因为他们是犹太人所以不能这么断定吧。”“当然会喽,”奥丽阿娜回答说(她心里暗暗有些恼火,只想要对这个声若洪钟的朱庇特抬个杠、顶个嘴,从而把“理智”置于德雷福斯案件之上),“也许正因为他们是犹太人并且了解自己的同胞,所以他们知道一个犹太人不一定就是卖国贼,不一定就是反法分子,好像德吕蒙先生就是这么说的吧。当然,要是他是个基督徒,那些犹太人是不会对他感兴趣的,可是他们这么做了,因为他们很清楚,如果他不是犹太人,人家就不会这么轻易地把他当作天生的卖国贼,我的侄儿罗贝敢情就会这么说吧。”“女人懂什么政治呢,”公爵目不转睛地望着公爵夫人喊道,“这桩耸人听闻的罪行,并不单单是个犹太人的案子,而压根儿是起重大的民族事件,它会给法国带来最可怕的后果,凭这一点就该把那些犹太人统统驱逐出境,虽说我也承认,直到目前为止所采取的惩罚措施全都(以一种亟需匡正的卑鄙的方式)并非针对他们,而是针对站在他们对面的那些最卓越的人,那些跟他们给我们可怜的国家所造成的不幸毫不相干的地位最显赫的人。”

我觉着再这么下去事情快要不对头了,所以赶忙又拾起裙子的话题。

“您还记得,夫人,”我说,“我有幸第一回见到您……”“他有幸有一回见到我。”她笑吟吟地瞧着德·布雷奥代先生说,这位先生的鼻尖变得玲珑了,脸上的微笑也由于对德·盖尔芒特夫人的礼貌而变得柔和了,但那刀子放在磨刀石上磨也似的嗓音,让人听到的只是些含糊的尖溜溜的声音。“……您穿一件黑色大花头的黄裙子。”“我的孩子,那也一样,也是晚礼服。”“还有您那顶矢车菊颜色的帽子,我觉得好看极了!不过这些都是旧话了。我想给我提到过的那位姑娘定做一件皮大衣,就像您昨天早上穿的那件一样。不知道我能不能再看一下您那件大衣?”“那可不行,阿尼巴尔马上就得走了。您来我家吧,我的贴身女仆会都让您看的。就是有一点,我的孩子,您想要的我都可以借给您,不过要是您找那些小裁缝去定做加洛、杜塞、巴甘的款式,那就非得走样不可。”“我根本没想过去找小裁缝哪,我知道那非走样不可,不过我还是挺感兴趣想弄弄明白,究竟为什么会走样的呢。”“您也知道我向来不善于解释任何事情,我呀,笨嘴拙舌的,就像个乡下婆子。不过这里面有个手工和式样的问题;要说做皮大衣,我至少还可以写个便条给我做皮装的裁缝,别让他敲您竹杠。不过您知道,就这样您也还得花八九千法郎呢。”“您在另一个晚上穿的那件有股挺特别的味儿的睡袍,就是毛茸茸的有碎花点和金色条纹,像个蝴蝶翅膀的那件呢?”“哦!那件呀,是在福迪尼的店里做的。您的那位姑娘在家里穿那件挺合适的。我有好几件呢,回头我让您瞧瞧,要是您喜欢,我可以给您一两件。可是我很想让您看看我表妹塔列朗的那件。我得写信去向她借一下。”“您那些鞋子也漂亮极了,那也是在福迪尼店里做的吗?”“不是,我知道您说的是哪双鞋,您是说那双金面山羊皮的鞋子,那是当初孔絮洛·德·曼彻斯特陪我在伦敦采购时买到的。那可真是绝了。我总也不明白,这皮子是怎么染色的,看上去倒像这山羊长的就是金皮。在当中再配上那么一小粒钻石,简直就没治了。可怜的德·曼彻斯特公爵夫人已经死了,不过要是您愿意,我可以写信给德·沃里克夫人或者马尔勃罗夫人,让她们设法去一模一样的觅一双。我在想,说不定我还有些这种山羊皮呢。您也许在这儿也可以定做。我今晚就去瞧瞧,找到了会让人通知您的。”

同类推荐
  • 十七号台风

    十七号台风

    佛龛上两枝蜡烛被风吹歪,左边那枝竟然熄了。老肖踮起脚,伸手将它们扶正,把熄灭的那枝拔起来,对准另一枝重新点燃,然后插回原处。干这个老肖不在行,老板和老板娘从台湾过来的日子,这是他们每天早晚的功课,平时则有公司的重臣们负责礼敬这尊地藏菩萨像。很多工厂供奉的是关公或者观音,而老肖他们的老板喜欢地藏菩萨,据说开厂那年,夫妇俩特别从台湾将这尊白玉陶瓷菩萨像请到了大陆。对这尊手持金锡杖,掌上托着明珠的光头菩萨,老肖是到了这里才晓得怎么称谓的,以前他没听说过“地藏王菩萨”。老肖不信佛,但老板两个多月没来了,员工们、重臣们也都几乎走散,这段日子都是他惦记烧香点烛的事。
  • 心噬

    心噬

    地震孤儿莫可言梦到自己因为失恋而跳楼,醒来后发现自己忘记了下午在学校被同学逼得跳楼的事。当晚莫可言在自己的房间里看见窗台上的景象和她梦里的场景一模一样。心理医生沐阳为莫可言做了心理测试后告诉她,她失去了一段一年前的记忆,而且她应该有过一段恋情。莫可言爱上了收养她的莫微然,向他告白被拒绝。莫微然告诉她他爱的是柳桑榆,为此莫可言伤心不已。不久后她的QQ上有个网名叫“幽魂”的人威胁她不要再纠缠莫微然,还有人在她的房间门外摆放安魂香……莫可言找到了自己一年前的日记本,想要从中找出心理医生沐阳说的那个她曾经爱过的人。她发现日记本被人动过手脚,怀疑做这件事的人是莫微然,于是去他办公室找原来的日记本,却找到了一份“心像法记忆删除术”的病人卷宗,里面说到的跳楼情景竟然和自己梦到过的一模一样……
  • 烟锁重楼

    烟锁重楼

    《烟锁重楼》1994年8月10日完稿于台北可园,是为电视剧拍摄而写作的小说。故事发生在民初的安徽白沙镇,据琼瑶本人所言,创作灵感是来自于安徽的棠樾牌坊群。曾家巍峨的七道牌坊远近闻名,不止是整个徽州地区的光荣。梦寒嫁入曾家的第一天,其中最戏剧性、最花俏也最壮观的一项礼仪,就是——新娘拜牌坊。大喜之日,全镇老少妇孺呼朋引伴,万头钻动的来看热闹,忽然间,喜庆人群阵伍中硬被插入丧葬队伍,顿时众人哗然。新娘子梦寒也震慑不已,她心中暗忖,自己究竟是嫁入誉满白少镇的礼教世家,还是自此被锁入茏罩神秘诡谲气氛的重重深楼中?
  • 记忆感应师·法皇

    记忆感应师·法皇

    名人华厦的管理员把电视声音关小,接近午夜一点时分,大楼的住户几乎都已入睡。值大夜班非常无聊,开电视观赏深夜节目可以打发漫漫长夜,深夜通常不会有访客,他选择大夜班保全工作也是因为比较清闲。但那夜有点反常,一点半时,从监视器屏幕看到一辆摩托车驶进地下停车场,一位穿西装的青年走进电梯。管理员认出那是百货集团千金复明雪的男友彼得,管理员很快就把视线从监视器屏幕移到电视屏幕,继续观赏他的节目。复明雪开了门,见到彼得,高兴了两秒,随即疑问道:“你不是去欧洲开会?”“我提早回来,只为了看你。
  • 纸婴

    纸婴

    黄织临产。连她自己也没想到,生下的婴儿轻薄如纸……更诡异的事情接二连三,女儿周纤纤等陆续蒸发,直至纸婴之母黄织驾鹤西去。警方立即介入。尽管最终捉拿归案的嫌犯对罪行供认不讳,可其作案动机无法自圆其说。审判当天,凶手居然在严密的守卫之下人间蒸发……一切的一切都诡秘至极。韩国惊现冰冻婴!法医何夕经过检测,发现冰冻婴四肢肌肉组织异常发达。而黄织的尸体检测则证明,冰冻婴与黄织一样,有着一种举世罕见的血型……
热门推荐
  • 总经理商道笔记

    总经理商道笔记

    “商道即人道”,这是晚晴红顶商人胡雪岩的人生顿悟。总经理踏上经商、管理之路,无论谈生意、处理危机,还是带队伍、定战略,都要与人打交道。期间,不管经历多少艰难与挫折,最后能够胜出,离不开总经理的“人道”。做人与做生意是互为因果的。以做人的方式做生意,是一种信念,一种责任,一种境界,更是总经理的长赢基因。
  • 夜微语诚花落

    夜微语诚花落

    西府冥花六万年一开花,正是西府主人洛兮的元神重现于世之时,此时,时间和空间上都会发生巨大的扭曲。
  • 上海,国际船商大战

    上海,国际船商大战

    金秋时节数百米长的码头上,彩旗如林,气球如云锣鼓队正严阵以待,欢迎的人群云集在码头周围码头身后的一幢高楼上挂上了巨大的横幅标语:热烈欢迎“明星轮”胜利归来!今天,是明星轮试航归来的大喜日子经历了严格的测试和风浪的考验,证明了明星轮不愧为一条世界一流的万吨货船这是东方造船厂第三艘打入世界市场的万吨货轮,买主是香港的一家颇有名气的航运公司黄浦江开始涨潮,嫩黄的江水掀起了层层波涛灿烂的阳光给江水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彩衣,仿佛给远航归来的巨轮铺上了一片金色的地毯。
  • 唐先生,宠我

    唐先生,宠我

    方无念有一回做访谈,提及父母。他嗓音幽怨,“我爸和我妈是真爱,他们的二人世界里根本就容不下我这个儿子!”主持人,“打个比方?”方无念按着额头拿着话筒,“我有一回生病,提早回家,我爸把我从床上拎起来,拿着皮带质问我为什么逃高三的课。可是,可是那时候的我,已经大学毕业两年了!”观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余生安然

    余生安然

    三岁父亲失踪,十五岁被挑断手筋,十六岁母亲“车祸”遇难,十八岁成为全校笑柄直至大学毕业,十九岁被亲叔叔陷害,最终在二十二岁的时候被自己从小便订下娃娃亲的新婚丈夫伙同闺蜜割舌毁容活活烧死。也许是老天同情,居然让她回到十五岁从活一遭。前一世的低调隐忍,换来的是她短暂的一生写满了背叛与凄凉,这一世她偏要高调霸道,却一不小心在一开始就惹上了这恶魔一样的人物……
  • 下一站彩虹

    下一站彩虹

    舒楝,二十九岁半,自负盈亏的工作狂。正当她创办新刊准备大展拳脚时,霉运却不期而至,撞了劳斯莱斯幻影,寄托了满满事业爱的新刊被人偷偷卖掉。这还没完,让她身背巨债的劳斯车主竟然是新刊的背后买家,孽缘啊孽缘!好男不娶新闻女,好女不嫁投行男,当前记者遇到前投资分析师,是负负得正,还是火星撞地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现代都市修行记

    现代都市修行记

    这是一个科学的世界,哦,不、这是一个表面是科学的世界,在世界里普通人都崇尚科学,也只知道科学;但是有那么一群人,他们与普通人不同,有的是古武者,有的是修行者,有的是一些异能者,...,既然存在就有其因果。一座寺庙,可能有着佛家的修行者。一个道观,说不定有道家的修行者。一个公司老板的保镖是某个古武的传人或者古武世家的人。校园竞赛比拼,古武者与修行者的对决,在外人眼里不过是普通的功夫比赛。寺庙的千年建筑,底下有着被镇压的千年的妖魔。校园的成立是为了代替寺庙的镇压功能。死去多年的少女,因为一个玉镯,竟然重获新生。一个被迫离开学校的少年‘吴擎’,机缘巧合的开始了修行,不过世界已经变了,修行是不能...
  • 魔凰无泪:冷血圣尊,凌天下

    魔凰无泪:冷血圣尊,凌天下

    漫漫长生,有始无终弹指一笑间,众生殁九天宫上仙人叹,堕入地府鬼门关有朝一日,御火而归,笑靥如花猖狂不改!“本尊曾为九天之傲,亦坠入地狱作鬼煞。可笑,不论人仙皆可笑!”本尊曾擒过星辰千坠,斩过万道生灵;亦曾陪你看过日出日落,捉过在水鲤鱼。“我,来接你了……要跟我走吗?”————“这三杯酒敬殿下!”“第一杯,恭喜殿下寻得所爱……”“第二杯,祝殿下与良人白头偕老,厮守终生……”“这第三杯……愿殿下永世无恙,万寿无疆!”“殿下。臣,退了。”
  • 巴金与井上靖的友情

    巴金与井上靖的友情

    友情是我生命中的一盏明灯,离了它,我的生存就没有光彩,我的生命就会枯萎。友情不是空洞的字眼,它像一根带子把我的心同朋友的心牢牢地拴在一起。——巴金。井上靖先生是巴金的老朋友,也是中国读者熟悉的日本作家。他几乎年年来中国访问,他的小说,如《天平之甍》《斗牛》《猎枪》《夜之声》等,很早就译成了中文,深受读者欢迎。他知识广博,文笔凝练,构思精巧,擅于在浓郁的诗一样的抒情气氛中,描写人物内心的热情、执着、孤独和痛苦。诗人的气质和小说家的匠心,形成了井上文学的深婉雄浑。
  • 唐先生,宠我

    唐先生,宠我

    方无念有一回做访谈,提及父母。他嗓音幽怨,“我爸和我妈是真爱,他们的二人世界里根本就容不下我这个儿子!”主持人,“打个比方?”方无念按着额头拿着话筒,“我有一回生病,提早回家,我爸把我从床上拎起来,拿着皮带质问我为什么逃高三的课。可是,可是那时候的我,已经大学毕业两年了!”观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