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志向高远,才能不枉此生。
——布里格姆·扬[1]
上帝是万物的开端、手段与目的。
——贝利[2]
不要贪恋生命,也不要憎恶生命;好好珍视你的有生之年,不求寿命的长短,只求最终将升入天堂。
——密尔顿[3]
要敬畏上帝,遵守戒律。人的职责尽在于此。
——《传道书》
生命,即使命。生命的要义唯此而已,其他诠释皆为谬误,只能引人步入迷途。宗教也好,哲学也罢,即便是科学,虽然在很多方面依然观点不一,但在这个问题上却态度完全一致,即每个存在着的事物都包含着一个目的。
——马志尼[4]
不要贪图享乐,应该热爱上帝。这是永恒的真理,可以平息一切纷争,任何尊奉此真理为工作及行事之准则的人将得到庇佑,从而诸事顺利。
——卡莱尔[5]
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可以为了一个目的而活着。也就是说,人可以尽其全部生命只为达到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消除生命中固有的混乱与散漫,使之变得清晰明确并充满力量。动物因不具有理智所以不可能为自己的生命设定任何目标。一个僵化麻木的人,或者说一个不具有理性和自由人格、不担负任何责任与使命的人,也同样不可能为自己设定任何目标。一个人倘若漫无目的地活着,那么他就是彻底放弃了最根本的尊严。对于青年人来说,意义最为重大、最值得深思熟虑的事情莫过于生活目标的确立了。这件事情之所以重要,不仅是因为它关涉到一个人能否有所成就,更是因为,它还关涉到一个人个性品质的塑造与成长。
我希望大家能够对这个问题认真地重新思考一番。生活具有纷繁多样的可能性,而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你活着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们暂且搁置一旁,稍后我们再来一起探讨。现在,我们首先思考一个总体性的问题。
生命的追求,既包括生命最终将达到的目标,也包括能够驱策我们实现这一目标的动力。我现在所说的“目标”与“目的”,就是指生活的最高目标与首要目的。一个人也可以有很多从属于最高目标的小目标,但是,他的最高目标却只能有一个,并且这个最高目标将决定其他的小目标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质。所谓生命的追求就是那个能够激发出我们最深刻的思考、最热切的渴望与最执著的努力的最高目标,也是那个能够鞭策我们有意识地甚或无意识地驾驭自己的行为,摒除内心一切干扰因素,从而坚持着奋斗不息的首要目的。有了追求,生活便有了方向,行为就有了准则。
请允许我提醒大家一句,真正的生活目标并不总是显而易见的。在谈及自己的生活目的时,人们的表现往往有点自欺欺人。但是,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人的行为一定与其最终的目的相一致,因为正是目的引导出行为,并赋予行为以意义,所以你最终的生活目标决定了你日常的行为模式。例如,你的生命所追求的目标无不外乎下面这两个:一个是善,另一个是恶。这就好像用手扔出一块石头,它可能向上运动,也可能向下运动,但它从不会保持水平运动。引力拉着它向地面落下。在从手里抛出去的那一刻,引力就开始克服向上的推动力,并且终将彻底战胜这个向上的力量。这块石头的运动轨迹是一个弧线,这个弧线的终端停落在地面上。在道德生活的范畴里只存在两个趋势或方向:向上或者向下——趋向恶的引力以及趋向善的推动力。你会发现,在由上帝创造的世界里,除却这两个方向,任何具有道德意义的事物再无其他轨迹可循。在生命的总体趋势内部或许存在着一些令人困惑的波动摇摆——从某个角度来看,这似乎是一条曲折多变的道路,但是总体来看,生命的运动有一个明确的趋向,也就是非善即恶。这个明确的趋向指示出你的真正目标。这个目标,你可以暂时遮蔽,但是却不能长久隐藏。它并非外在于你,强迫你这样或者那样,它其实就是你内在的自己——你在纷繁的日常生活中所做的选择和决定之中。
我似乎在强调一些老生常谈,很多人已经忘记了或者忽略了这些道理。然而,这些道理却是无价的真谛,决定着人们的灵魂能否得到救赎。人不会是静止的,人总是在不断地朝着某个方向前进,也总是在逐渐定型为某一类人。你所选择的方向以及你终将形成的个性都是确定不可更改的,而生活中最终的成败,也是无可挽回的事情。
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就是当你有意识地主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的时候:“我要去向哪里?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将拥有怎样的思想、情感和品格?”
从那一刻起,决定就已做出,目的就已明确,你人生道路的轮廓从此变得清晰起来。有很多年轻人在面对即将承担的种种人生重担时,心中会涌起很多很多急切的疑问,但是极少有人给自己提出那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他们会问:“我怎样才能给自己谋求个更好的生活?我该学点什么手艺?我该从事什么行业?我怎样才能获得快乐?我怎样才能挣到大钱?”但是在这些问题的深处隐藏着这样一个问题:我为什么活着?我应该把什么当作我生命的最高目标和最终结果?不解答好这个问题,其余的问题都毫无意义。
我想向大家阐述的思想总体来讲可以归纳为三点:
第一,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确立一个生活目标。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一个大致的趋向,无论他自己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是每个人都应该确立一个恒定不变的目的来主导自己的生活。谁也没有权利漫无目的地活着,因为谁也没有权利抛开理性,放纵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四处游荡的乞儿,宛若一缕游丝,随风漂泊,不能自主。上帝赋予我们力量,使我们能够追求善,并能够有所成就。我们还被赋予了理性、良知和意志,以便成为高贵仁慈的人,做高贵仁慈的事。
倘若人们仅仅是活着,从不为自己确立超越于吃饭、睡觉、生育等基本本能之上的志向,那么他们比起那些头脑混沌,精神盲目的绵羊或山羊又强得了多少呢?
在希腊神话传说中,法厄同[6],赫里阿斯在凡间的儿子,渴望能够驾驶燃着熊熊烈焰的马车运载太阳。这项工作超越了凡人的能力,他的莽撞引起了灾难,宙斯掷出雷电将其劈死,他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是纳伊阿达斯[7]却在埋葬他时写下了这样的墓志铭:
他没能驾驭好父亲的烈焰马车,
但是他的雄心壮志却足以证明他的高贵出色。
浑浑噩噩的人不配活在这个世上。那些漫不经心、任由时间将其从少年变为老人的人并没有真正地活过。哪怕志向并非崇高远大,也总要好过压根就没有任何清醒目标而度过的一生。
更何况,漫无目的地生活不仅不高尚,而且还毫无效益。漫无目标,意味着白白浪费精力却毫无成就。这就好比,即便是随意射击,炮弹也终归要落到什么地方,只是不知道落在了哪里。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在朝着某个方向前进,倘若我们不用选择理性和奋斗来对这个过程加以限制引导的话,那么我们从中所能看到的,恐怕就只有失败与徒劳了。我们的灵魂不应该像由外力操纵的炮弹那样飞向自己的宿命,也不该像乱飞的球那样搞不清自己将落在何处。我们的灵魂应该像一名射击手,瞄准自己的目标,甚至应该像射击手与子弹的合一一样,带着明确的目的,在内在力量的推动下,朝着确定的目标飞奔而去。很多人没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还有一些人创造了高于自己预期目标的成就,或者最后的成就与原来心目中设定的目标迥然不同。但是,只要怀抱着一个志向,人们就不会碌碌无为。完全彻底的失败,就像地狱一样可怕而凄凉,它专门等待着那些从未生活过,仅仅是漫不经心地存在过的灵魂。
因此,当我们思考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时,首要的事情是我们应该懂得,谁也不能停在原处而不朝着某个方向行进。那个方向或者是善,或者是恶,而我们的职责就是有意识地让自己的人生轨迹沿着一个清晰明确的方向前进。
第二条,人生的最高目标应该与人的综合能力以及自然秉性协调一致。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应该能够最大限度地发展我们各个方面的能力,包括智力方面和精神方面。这个最高追求应该博大深厚,能够满足所有正当的世俗欲求;这个最高目标还应该至善至美,能够使我们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所做的无数次的选择、计划和努力变得和谐、统一起来。
道德准则中有一条原则就是,每个人都应该在这个世上选定一件事情作为生活的目标,并力争把这件事做得尽善尽美。此外,为了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应该按照自己所接受的训练和与生俱来的秉性,选择做他最适合做的事情。人的天资不同,所做的工作自然也就不同。有的人天生就有商业头脑,有的人则天生具有发明创造的才能,有的人具有教书的天分,有的人更适合当个机械师,还有的人则天生就雄辩滔滔。没有人能够胜任所有的工作,或者能够把很多项工作做得样样出色。若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我们的努力方向必须有所侧重。要想有所成就,我们就必须为自己的一生设立一个明确的工作目标,因为一切漫无目的的努力都将是毫无成果的徒劳,除非这个人是个疯子或傻子。历史和经验无数次地证明了这个道理。一个商人的失败往往得归咎于他有没有确立一个重点经营的项目。一个制造商,倘若又玩股票,又以开发石油和小麦为副业,那么,一般来说,他很快就会发现自己的信誉大打折扣,银行里的资金也周转不灵了。绝大多数有望获得成功的人一定会赞成这个做法,即选准一件事情,投入所有精力,竭尽全力把它做好。
如果你适合当机械师,那么就当机械师好了,让周围的人觉得你是一名不可替代的机械师;如果你适合做鞋,那么就做鞋吧,让全世界的人都乐于穿上你做出来的鞋子;如果你适合当个农场主,那么就当农夫好了,只要你勤劳能干,大地就会把你当作主人,回报给你最丰厚的收获。你可以当个手艺人,也可以当个工程师,还有商人、律师、医生、教师、画家,还可以当一名工人,也就是价值的创造者,是真正服务于同胞的人。但是,无论你做什么,都要投入全部身心。唯有如此,你才能有望在这个世间获得真正有价值的成功。
但是,别忘了,生命的主要任务不是要去做什么,而是要成为什么。行动会对个性产生细致而深远的影响。所有这些目标在实效上都是相互关联的,但是这些却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谁也不应该仅仅成为世界大工厂里的一个工具、一个轮子,或者一个轴承。仅仅实现物质方面的目标并不能让我们获得永久的满足与安宁。一个人倘若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世俗欲求上,倘若他想要得到的仅仅是生意场上的胜利和酒吧里众人注意力的焦点,或者文学界的名望,那么他最终会发现自己并不能施展出全部的潜能与天赋。他或许会在实现了全部梦寐以求的目标之后,比如财富、权力、欢愉、声望等等,却依然是个可怜虫。如果人仅仅为满足私利而奋斗,并为之付出所有思虑与欲望,那么他定会遭受不可弥补的创伤。家财万贯却精神贫瘠,学富五车心灵却饥渴痛苦。世上还有什么人比他们更悲惨呢?坦荡的气概比金钱更有价值,品格比手艺或技巧更可贵。心灵的完满比百科全书式的学识更加高尚,良好的教养、宽厚的心地以及一颗仁爱的心,要比所有的艺术杰作更加美好。诚实、智慧以及侠义的品格要比权势与声望更加令人肃然起敬。成为一个能工巧匠、一位成功的推销商、一位了不起的金融家、一位雄辩的演说家、一位伟大的作家,或者一位硕果累累的教师,这些都不比成为一个真实健全的男人或者真实健全的女人更加具有深远的意义。有一些目标则涵盖了所有俗世的欲求,并赋予这些欲求以意义,超越了尘世与时间,在灵魂的永生中得到最彻底的实现。只有在追求这样的目标时,我们的生命才能逐渐变得完整而圆满。
第三,有一个目标,它可以满足任何完美目标所需的一切条件,这个目标就蕴含在那句箴言里:“要敬畏上帝,遵守上帝的戒律。人的职责尽在于此。”咱们好好理解一下这句话。因为宗教与道德的格言往往是越仔细体会就越令人感到是无上的真理。所谓“敬畏上帝”,就是说要带着敬畏与热爱来信仰上帝。这份敬畏是信念的核心,而热爱则是信念的源泉。所谓“敬畏上帝,遵守上帝的戒律”,则是在概括地告诉我们应该在实践中做一个正直诚实的人。正如那位智者所言,“因为人的职责尽在于此”。这里所表述的,是一个伟大高远的目标与目的,可以用以诠释人类的全部渴望与热情。你尽可以苦思冥想,但是你却无论如何也不能想出另外一个目标,比这一个更加高远博大。
首先,这是人类理解能力范围内的最高境界,因为上帝代表着最高的完美。对于具有道德意义的存在体来讲,上帝就是最高的理想。人的精神是有限的,上帝的精神是无限的,能够达到上帝精神之高度,分享上帝无限的美、力量与欢乐,则是人的最高追求。如果不这样志存高远、孜孜以求,就意味着你放弃了天性中最高贵、最神圣的资质,让自己向下沉沦,不断偏离上帝的方向。
“其次,这是人类所能理解到的最博大的目标,因为这个目标包含了所有的善。它符合我们的天性,它使我们的身体、思想与精神进入一个完美的秩序中,让我们的各种能力协调配合。上帝不仅要求人正直、纯洁、慷慨,上帝还要求人应该聪明、能干、强壮并勇敢。这样,就给我们的雄心壮志留下最宽广的余地。如果我们因为自身尚不完美而始终雄心勃勃,并把这种内心的动力视作对上帝召唤的回应,把自己的任何成就都视作对主的献礼,那么我们会把所有应该做并值得做的事情做得更加出色。在这个问题上,我的观点是:上帝的精神存在于一切事物与所有时间之内。从星期一到星期六,再到星期日,一切伟大的发明与劳动的果实,推演换算的过程和机械构造的原理,这些事物无不体现出上帝的精神。上帝帮助我们发展自己的头脑、双手,同时也提升我们的灵魂。一个人倘若在规定的工作时间之外还能再做点事情,比如帮妻子做一个烤炉,这样她就不用到面包房去买面包了;或者好好修整一下他的园子,尽量让地里多结点土豆出来,那么他就是在更好地实践善,这与他跟在牧师的后面祈祷、赞颂的效果是一样的,都同样地接近上帝。”这些质朴的话语闪现着最具有实践意义的宗教精神。为上帝服务,就融汇在日常生活之中,这恰恰最能够体现出日常生活中一个人的虔诚。你是否渴望能够完美地胜任一项工作?那么就当作自己是在为上帝而工作吧。你的工作动机会因此而变得纯洁高尚,你会激发出天性中最优秀的力量,从而带着百倍的热情投身到工作中去。你的热情将化作灵感,你将愉快而充满激情地在工作中不断取得进展。
商业、机械、政治、文学、艺术,在一个为上帝而工作的人看来,无不是为上帝而创造的献礼。米开朗基罗在栩栩如生的大理石雕像中注入的是自己的信仰,在辉煌的壁画里闪现的是他对上帝的虔敬,他的艺术怎么能不达到一个崇高的境界?休·米勒[8]认为那些岩石隐隐地揭示着上帝写在大地上的思想,他怎能不如饥似渴地钻研?当克里[9]坐在凳子上缝补并敲打鞋子的时候,上帝的慈爱在他心里化作优美的曲调,脑海里浮现出如何完成工作的神圣规划,难道这样制作出来的鞋子反而会更差吗?青年朋友们,真诚地为上帝服务,这个想法令人胸襟开阔、才思泉涌。怀着纯洁的动机和高涨的热情去工作,你的生命就可以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只要是为了上帝,没有哪项诚实的工作会是卑贱的。在执行上帝的意志时,任何人的双手与心灵都会前所未有地振奋起来,并感受到无比愉悦的自由。如果你的一切工作都真真正正地是为上帝而做的话,你就摆脱了那个由物欲与名利做成的沉重的枷锁,而这世上有那么多人在这样的枷锁下沉重地工作着。有多少工作仅仅是人们在苦熬漫长岁月的过程中所不得不承担的苦差事?又有多少工作戕害着我们内心中最美好的天性?我们的工作简直令我们沮丧,甚至让我们堕落!
人的本性会受到工作环境的浸染,就像洗染工人的手一样。
即便辉煌的成就也会潜伏着危险。但是,倘若你是在为上帝而工作,那么你赢得的财富就是安全的。因为那样的话,财富会借助你的劳作而时时净化着人性。带着爱去工作,就不会感到枯燥。倘若心里怀着对上帝的热爱,那么最平凡的工作也会蒙上一层神圣的光晕。
为上帝而工作是最高远博大的雄心壮志,让我们有更广阔的进步空间,既可以强健我们的体魄,又可以锻炼我们的头脑,同时还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圣保罗曾说过:“上帝之道有利于万物,包含着为正在存在的和即将存在的一切许下的承诺。”在这句话之前,圣保罗还说过,“肉体的苦修是毫无益处的”,丝毫不能有助于我们增进体魄,只会让我们的身心遭受禁欲地折磨而日益衰竭。无论是上帝,还是有过良好教养的人都不愿意看到人们这样做。
学习知识,掌握技能,陶冶心灵,获得本领,这是永无止境的成长过程。如果你努力去做了,你将会更有成效地为上帝服务。为了上帝,请竭尽全力做到最好。把你赢得的一切奉献给上帝吧,因为上帝有资格享受如此的荣耀。
上帝把我们放在世间让我们成长,
我们的每一个进步都会令上帝喜悦。
因此,这个目标对所有人敞开,对所有人来讲都是可以达到的。以世人标准来衡量,你可能够不上伟大,但是倘若以上帝的善为尺度,你就是优秀的,最终也是伟大的。因为倘若没有善,伟大也就无从谈起了。你可能并不拥有良田美宅,但是你却可能拥有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美德。这样的财富不会被大火烧毁,不会被窃贼偷走。你可能不善于发明创造,没有艺术才华,但是你却可以掌握生活的艺术,在各种考验面前表现得沉着而勇敢。你可能没有足够的天才和魅力,不能吸引着众人为实现你的愿望而前仆后继,但是你却可以为一颗痛苦的心送去慰藉,抚平由痛苦和罪恶造成的创伤,而这却是最优秀的能力。你可以在纯洁并对他人有益的生活中感受到乐趣。当你在生活的沉浮中看到天父向你伸出手来指引你,当你在每朵花里看到上帝之美,当你在每颗星中看到上帝在守望着你,当雨过天晴,一轮彩虹挂在天空,你从绚丽的彩虹中看到上帝再次向你昭示他那坚定而仁慈的诺言,此时,你该是多么幸福。
做生意,你会因为遭遇不幸而一败涂地,但是热爱上帝,你不会失去生活中真正的荣耀。你可能由于被误解而遭到嫉妒和仇恨,从而受到伤害,但是你不可能被剥夺内心里坚不可摧的宁静。如果你只把世俗的成功当作最高目标,那么一旦失败,你会彻底陷入悲惨的境地。但是,如果你只是想实践上帝的意志,那么世俗利益上的损失不会令你陷入贫穷,死亡将引领你进入上帝亲手建造的居所,那个居所不会是任何灾祸也毁灭不了的。
生命中有了这样的追求,灵魂会因此升华,而不是沉沦。这个目标如此博大,可以使你的各种天赋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个目标,只要乐于追求,人人都可以达到。你如何看待这个目标呢?或许你即将开始你的人生,或者刚刚开始你的人生;或许你的头脑里装满了各种计划;或许你的心里全都是愿望、希望,还有恐惧。
你们当中有些人信心满满地期待着获得那渴望已久的荣耀,而有些人则焦虑沮丧,心里充满了不详的预感。为面包而奋斗,这种想法会让日子变得晦暗,让未来变得惨淡无光。有些人或许很少考虑,也从不在乎明天会怎么样,只顾今天享乐。生命是上帝给予你的珍贵礼物,你该怎样利用你的生命呢?现在,你们的理想正在形成之中,你们正在逐步明确对于生命的看法,而这些看法将决定着你未来的行动。思想高贵、愿望纯洁,对于年轻的心来说是自然而然的。多数年轻人天生就有成长为高尚正直的人的禀赋。一个心地肮脏、自私自利的年轻人,一个不具有慷慨的激情和纯洁的渴望的年轻人会令我们觉得不可思议,因为这太不正常也太可怕了。西奥多·蒙格[10]说:“一个青年人倘若没有高贵的情感,那就是最大的不幸。哪怕刚一出生就是个瞎子,也比眼睁睁地看不到生命的荣耀好得多。”那些被骄奢淫逸的生活蒙蔽了双眼的人,那些被贪欲捕获从而疲惫不堪、不得自由的人,还有那些因为内心缺乏仁爱并不懂得信任而悲观厌世的人,可能会厌倦生命,认为生命不值得体验。但是对于你们而言,生命是上帝送给你们的崭新的礼物。你们的思想要比他们美好得多。高尚的父亲送给你们忠告,慈祥的母亲为你们祈祷,你们的思想就是从中汲取的精华。对于你们来说,生活或许还有些朦胧,但是充满了希望和甜蜜。你将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呢?刚刚踏上这个旅程,你打算去往哪里,把什么设定为你追求的目标呢?忘掉我的话吧,倾听上帝的声音。上帝在你的内心里与你的良心交谈,他的话语虽然不那么清晰,却充满了智慧。那个声音正在要求你去追求一个目标,正在邀请为上帝而工作,你一旦接受了这个邀请,你的生命将因之变得纯洁美丽而神圣起来。
你们承受的生命就是一项神圣的使命,要用庄严的态度来看待它、接受它、承担它。站起身,背负着生命,坚定地走下去,不要被悲伤击垮,不要被罪恶绊倒。向前、向上,直到抵达你们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