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13600000003

第3章 为什么悟道的是王阳明(1)

何谓第一等事

对于大明帝国第八任皇帝朱见深(明宪宗)来说,1472年绝对不是个好年头。鞑靼(明朝时由也速迭儿开始,最终由达延汗统一的东部蒙古)从年初到年末持续不断地攻击帝国北疆;大运河因为干旱而枯竭,南方运往北京的粮食只能走遥远而艰险的海路;四川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武装暴动,政府军接二连三地惨败;苏州发生洪灾,两万余人被冲进大海成了鱼虾的美食。朱见深和他的政府焦头烂额。

但对于浙江余姚王华家来说,1472年是个非常好的年头。因为就在本年九月三十,王华的老婆生下了一个婴儿,这个婴儿就是多年以后的王阳明。

王阳明早慧,四岁之前,他就把爷爷王天叙经常朗诵的书籍内容全部烂熟在胸。和大多数孩子一样,他生性活泼、顽皮好动,有一种惹人发火的好奇心。当他四岁开口说话后,总是把王天叙追问得走投无路。同时,他对任何事物都有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刻苦钻研的心。七八岁时,他迷上了中国象棋,很快就把自己沉浸到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去了。

那个时候,他不是在和别人玩象棋,就是在去和别人玩象棋的路上。吃饭时,他身边摆着棋谱,睡觉时,他枕边摆着棋谱,即使洗澡时,他的木桶旁边也摆着棋谱。最疯狂时,他废寝忘食,几乎忘了自己还有很多儒家经典要读。

他的父亲王华实在看不下去了,训斥他:“你整天鼓捣这种‘小技’,是违背圣人的教诲。”

王阳明一本正经地说:“我正是在遵循圣人的教诲啊。”

王华冷笑:“你老子我是秀才,圣人说过的每句话我都背得滚瓜烂熟,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过圣人让人鼓捣象棋的话?”

王阳明摇头晃脑地说:“您说象棋是‘小技’,但孔夫子说过,即使是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可取之处(“虽小技,必有可观者焉”)。这不是告诉人们,可以钻研象棋这种小技吗?”

王华被气得胡子抖了两下,说:“你断章取义的功夫还真不错。孔夫子这句话下面还有句话,你可记得?”

王阳明当然记得,但他摇头。

王华冷笑:“真是学艺不精。孔夫子下面的话是:但对远大的事业恐怕有影响,所以君子不从事这些小技艺(“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王阳明假装恍然大悟:“孔夫子是个性情活泼的人,他肯定支持人钻研小技。后面那句话大概是后人加上去的,应该不是孔子的话。”

王华的胡子又抖了起来。

王阳明的母亲没有闲工夫和他斗嘴皮子,索性趁他睡觉时把他的象棋扔到了水里。小王阳明悲痛不已,还做了首诗来描述象棋的“凄惨”命运:“象棋在于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旦丢;兵卒坠河皆不救,将帅溺水同时休;车马千里随波去,相士和川逐浪流;炮响声音天地震,象若心头为人揪。”

这并未摧折王阳明喜欢钻研的心,他很快就把象棋的事忘到脑后,又一头钻到了道教的养生术里。

父亲王华再次吹胡子瞪眼,母亲严肃地站在了王阳明面前。王阳明只好乖乖地将关于养生术的书籍束之高阁,但只要父母不注意,他就会像做贼一样偷偷地阅读。好在他很快就从养生术中走了出来,又开始舞枪弄棒。

王华看着这个孩子,唉声叹气。唯一支持王阳明“为所欲为”的只有他的爷爷王天叙。这是位和蔼的老人,饱读诗书思想开放,允许年轻人按自己的想法去行事。正是在王天叙的保护下,王阳明才充实了自己丰富多彩的少年生活。

随着年纪的增长,王阳明的心越来越野,越来越让当时的人不能接受。1482年,王阳明的父亲高中状元在北京获取官职。十一岁的王阳明和爷爷王天叙从浙江余姚前往北京。途经镇江时,王天叙被他在镇江的诗友挽留,一行人游览金山寺。

游玩进入高潮时,有人提议以“金山寺”为名作诗。当大家都在冥思苦想时,王阳明已挥笔而就,这首诗是这样的:“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王天叙扬扬得意地把孙子的诗传给众人看,这些诗友们啧啧称奇。但有几人打翻了醋坛子,议论说,这样的诗歌怎么可能是一个孩子所作,必是王天叙代作,以显示他孙子的超人才华。王天叙显然听到了这样的议论,为了证明他孙子的确有超人的才华,就让他们给王阳明命题。

有人就指着金山寺的“蔽月山房”景点说:“作一首如何?”

王阳明毫不谦虚,点头。

有人要拿笔墨纸砚给王阳明,王阳明拒绝说:“不必。”还未等那人反应过来,他已脱口而出,“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如月;若有人眼大如天,还见山高月更圆。”

对诗歌稍有欣赏力的人就能发现,这首诗语言虽然清新平凡,却呈现了一种非凡的艺术观念,它的美几乎是浑然天成。

即使那些醋坛子也不得不发自肺腑地称赞,这真是一首好诗。可王阳明却发出一声青涩的冷笑,说道:“文章小事,何足挂齿!”

众人大惊。这些人一致认为,王阳明要么是在玩清高,要么就是疯了,文章怎么是小事?在大明帝国,文章是能获取高官厚禄的头等大事,作为知识分子,文章差不多是他生命中唯一的事。如果文章是小事,那王阳明心中的大事还能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在一年后有了答案。

1483年,王阳明在北京的私塾读书。有一天,他一本正经地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这话的意思其实就是问,人生的终极价值到底是什么?

他的老师吃了一惊,从来没有学生问过他这样的问题。他看了看王阳明,笑笑,又思考了一会儿,才做出他自认为最完美的回答:“当然是读书做大官啊。”这在当时的确是标准答案,正如今天大多数中国人发家致富的“第一等事”一样,明帝国的知识分子们当然是以读朱熹理学,通过八股考试,进入仕途为毕生理想。

王阳明显然对这个答案不满意,他看着老师说:“我认为不是这样。”

老师不自然地“哦”了一声:“怎么,你还有不同的看法?”

王阳明夸张地点头,说:“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老师目瞪口呆,突然狂笑,然后对着王阳明摇头:“孩子,你这第一等事可是太高了,哈哈。”

王阳明对老师的讥笑毫无反应,转身离去。这件事后来传到王华的耳里,王华冷笑。有一天,他看到王阳明在院子里望天,若有所思,就笑着问他:“听说你要做圣贤?”

王阳明对父亲点了点头:“当然。”

王华大笑,说:“你把吹牛皮的功夫放到学业上,该多好。”

王阳明有点恼怒,回问父亲:“圣贤怎么就做不得,您和我老师都这样取笑我?”

王华收起笑容,质问儿子:“你懂什么叫圣贤?”

王阳明像背书一样回答:“圣人就是那些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

王华说:“你虽然把北宋张载这段话背得很扎实,但我告诉你,这是理想主义者的呓语,你怎么就当真了!”

王阳明说:“孔子就是这样的圣人。”

王华正色道:“那是千年才出的一位圣人,你怎么能比?”

王阳明反驳:“大家都是人,怎么就不能比?”

王华语塞。

的确,孔子出生时也不是圣人,是通过后天努力把自己锻造成圣人的。按王阳明的见解,大家都认为圣人不好做,只是因为被圣人的光环吓唬住了,不敢去做,所以很多人都和圣人失之交臂。他下定决心,自己绝不可以和圣人失之交臂。

但是,做圣人的第一步该是什么呢?

为天地立心,太空了;为生民立命,太大了;为往圣继绝学,太远了。能摸得着看得见的只有“为万世开太平”。为万世开太平可不是靠嘴皮子,而要靠出色的军事能力才能经略四方。

正是这种“经略四方”的理想,使得王阳明在课堂上总是心不在焉。后来他干脆就逃课和很多小朋友玩军事游戏。不过他组织的军事游戏,即使在成人看来也已超越了纯粹的玩闹。他制作了大小旗帜数面,自己则装扮成指挥官的样子居中调度。在他手中的旗帜不断变换时,他的“士兵”们左旋右转,右旋左转,很有排兵布阵的架势。

王华唉声叹气,可以说,他为这个孩子操碎了心。他大声训斥王阳明:“我家是书香门第,你却搞这些不入流的东西,真是败坏家风。”

王阳明深为父亲的武断吃惊,问:“排兵布阵怎么就是不入流的东西?”

王华耐住性子解释道:“本朝自开国以来就重文轻武,凡是有志向的君子都不会参与武事,而且我从来没听过哪个圣贤是舞刀弄棒的。”

王阳明小心翼翼地质问:“孔子不是文武全才吗?”

王华跳了起来:“人家是圣人,你只是个普通人。你最正经的事就是好好读书,将来通过科举考试,最好成为状元,像你爹我,就是状元,大家都喜欢我,尊重我,羡慕我。”

王阳明转动眼珠子,不怀好意地问父亲:“父亲中了状元,后世子孙还是状元吗?”

王华丝毫没察觉出这是个陷阱,严肃地回答:“你想得美。状元只是一代,你若想中状元,还需要刻苦读书。”

王阳明随意地一笑:“原来只是风光一代,但建功立业却能百世流芳,所以我恐怕不会稀罕状元。”

王华气得发疯,他拿出家长的姿态来,要体罚王阳明。每每在这个时候,王天叙都会适时地出现,先是好言相劝王华,如果王华不听,他也拿出家长的架势来,王华是孝子,只好乖乖地溜走。

王天叙早就对王华讲过大道理:“人才不是管出来的。”

王华谨慎地反驳说:“但人才是教育出来的。”

王天叙就反击道:“最好的教育是引导,不是你这种强制管束,你应该顺着孩子的习性去教育。我这个孙子将来必有大成,不是你所能体悟到的。”

王华摇头苦笑,他实在看不出这个有点多动症、喜欢吹牛皮,整天都在搞“小技”的孩子将来能有什么大成。

王华不了解王阳明,王阳明的确有多动症,但绝不是吹牛大王。为了实现“经略四方”的志向,他很是投入。除了频繁地组织军事模拟外,他苦练骑射,遍览兵法,在史籍中寻找出色的军事家传记反复阅读,然后把这些人打过的著名战役在现实中还原,不停地模拟。

在模拟之外,他还极为认真地进行过实地考察。1486年,十五岁的他单枪匹马私出居庸关。当时大明帝国的主要敌人就是居庸关外的蒙古人,他们三番五次攻击大明帝国的边疆,王阳明私出居庸关,正是为了实地考察蒙古人,希望能得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当他在居庸关外的一条羊肠小道上骑马漫行时,两个蒙古人在他不远处信马由缰。王阳明热血澎湃,从身后抽出弓,搭上一支利箭,扯开嗓门向那两个蒙古人大喊:“哪里走,吃我一箭!”

两个蒙古人突然发现一匹马腾空而来,马上端坐一人,正朝他们的方向弯弓。他们从未在此遇过这样的情况,所以吓得魂飞魄散,调转马头,带着哭腔拍马就跑。王阳明在后面大喊大叫,追出了几里才停住。他看着两人的背影哈哈大笑,很为自己的勇气而自豪。不过,他这样做的目的并无恶意,他只是想练练自己的胆子。随后,他就和当地的蒙古人打成一片,在居庸关外待了一个月,他深刻了解了蒙古人的生活习惯和军事训练方式,后来还在一场蒙古人组织的射箭比赛上拔得头筹,又在蒙古人组织的摔跤比赛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当他回到北京时,他父亲王华的肺都被气炸了。王阳明在爷爷王天叙的庇护下才没有受皮肉之苦。这件事不久,北京郊区发生了农民暴动。这是件大事,皇帝朱见深要各位大臣出谋划策,王阳明得到消息后,兴奋不已,他连夜写了一篇《平安策》,请求父亲交给皇帝。王华斜眼看了看他,又拿过他的《平安策》扫了几眼,就扔给他,说:“老生常谈,无济于事。”

然后王华拿出了另一副腔调:“我说,你就不能干点正经事吗?”

王阳明在心里说:“我现在做的是第一等事,第一等事怎么就不是正经事了?”

王华似乎注意到了儿子的心思,指责他:“你四处乱逛,像个夜游神,我听说你有事没事就去逛于谦庙?”

王阳明回答:“于谦是大英雄,当初土木堡之变,如果不是他守卫北京城,蒙古人可能就把这座城给攻陷了。”

王华又问:“你还很喜欢东汉的马援?”

王阳明激动地回答:“他平定交趾,实在是天底下第一等豪杰。”

王华叹了口气:“你呀,羡慕英雄豪杰我不反对,但你想过没有,人家是赶上了时势,人家有平台施展。你要真想做那样的英雄豪杰,就要读书做官,只有做了官才有平台给你施展。”

从以上的故事中,我们可以获得以下信息:因为王阳明太聪明,所以能积累起大量的知识,同时,极致的聪明也使他目空一切,把别人看得特别重的东西视为粪土,并且树立起高人一等的理想。又因为他与生俱来一种“英毅凌迈,超侠不羁”的性格,使他浑身散发着任侠情怀和要在战场上摧敌制胜的伟大心愿。

但也正如他老爹王华所说,他现在只是空想,因为没有平台。王阳明也经常问自己,施展经略四方的平台到底在哪里呢?

两件荒唐事:新郎失踪和格竹子

王阳明当时只是个普通的读书人,即使往大了说,他也不过是个状元的儿子,没有任何平台施展他那“经略四方”的志向。

而在王华看来,王阳明总有点三心二意,一会儿玩箭,一会儿骑马,一会儿搞军事游戏,一会儿又对着兵书发呆,一会儿又跑去对着道教典籍愣神。王华心里说,恐怕只有鬼知道这个小子天天在搞什么。

同类推荐
  • 拿破仑(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拿破仑(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特蕾莎修女传

    特蕾莎修女传

    特蕾莎修女,一位穷其一生为贫穷的人当中最贫穷的,孤苦的人当中最可怜的人奔波服务的伟大女性。特蕾莎修女是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也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青少年最崇拜的4位人物之一。本书以丰富细腻的文笔,讲述了她传奇而伟大的一生。本书是特蕾莎修女的第一部中文传记,作者以其细腻的笔调及充沛的激情,不仅真实还原了特蕾莎修女善与爱的一生,而且为读者带来了许许多多亲切温暖的心灵感动。
  • 马云创业语录

    马云创业语录

    毋庸置疑,对于正在创业和梦想创业的人来说,今天的马云已经成为一个当之无愧的创业“教父”:从最初的普通高校教师到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帝国”——阿里巴巴的缔造者。马云创业的成功已成了一个美丽的神话。的确,马云给我们带来了太多太多的感悟和启迪。通过阅读本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马云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思想,在创业的道路上“查漏补缺”,从而获得创业的成功。
  • 乱世闯王:李自成

    乱世闯王:李自成

    《乱世闯王(李自成)》讲述李自成起义的背景和经过。在书中,作者写了关于李自成起义兴衰始末、大明王朝的灭亡、清政权的兴起等内容,中间夹杂了诸多神话元素,可读性较强。
  • 雷锋·榜样的力量

    雷锋·榜样的力量

    本书分为了雷锋日记和雷锋故事两个部分,读者通过这本书能够全面、真实地了解雷锋人生、汲取雷锋精神,给读者展现了一个鲜活可爱的雷锋。本书史料真实、内容翔实。许多珍贵资料来自于中国雷锋研究会、抚顺雷锋纪念馆、湖南雷锋纪念馆、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
热门推荐
  • 代理人生

    代理人生

    陨落仙帝,一丝残魂,坠落凡尘,法则所迫,入死人身,一边逃命,一边高呼,“仙帝生意,代理人生:汝钱吾花,汝妻吾养,你爹你娘,还是你的!代理人生,白天做梦!”看古怪残魂,如何演绎另类灵异事件,于惊悚中前行…..
  • 元朝秘史:蒙古族史籍(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元朝秘史:蒙古族史籍(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十三世纪蒙古贵族入主中原,建立元朝,定都北京,皇帝祖先被称为“黄金家族”,所遗留下的家谱档册、世袭谱册称作“金册”,均珍藏于皇宫之中,历代皇帝皆如此。《元朝秘史》即是经过文人史官多次的增加修改而成的“金册”,它主要记载了成吉思汗历代祖先的事迹和家谱档册,内容极其广泛,涉及蒙古古代游牧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以时间上讲,从蒙古民族图腾、成吉思汗的远祖,一直写到成吉思汗的儿子——窝阔台汗在位时期。从地域角度,横跨蒙古高原。
  • 古文字学讲义

    古文字学讲义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先生研究古文字学的方法、观点和路径,本书将先生关于治古文字学的数篇论文也一起收录其中,读者可通过这些论文了解先生治学思想的发展和变化(自然,先生关于古文字学方面的观点和看法,当以正式发表者为准)。另外,还收录了先生早年所写的《金文嘏辞释例》及《北狄在前殷文化上的贡献》两篇长文,前者为治金文者不可不读,后者则是先生以文字证史的一篇范文。
  • 许你三世一见如故

    许你三世一见如故

    本文1V1。彼时,她还是三大神君之一的无虞山七月庭神君之女,七月离女,她好玩偷偷溜到天界之上,误打误撞到了拥华庭当了个小花仙。而他,是拥华庭的主子,天君的大儿子,颠倒众生,万众瞩目的未白殿下。两万五千年前,她成为了鬼界之内,鬼君之下,万鬼之上的冥司女君。之后,他成为了鬼界之王,与世无争的未白鬼君。一万四千年前,妖颜祸世,一场鬼乱,一场浩劫,她被打入轮回道。他却不知踪影,是忙着他与神女姽画的婚事,或是不堪离别。今生,为找到她的转世,他寻到人间。转世后的她因为体内情之圣物镜花水月,遭遇了三段鬼灵间的虐恋故事,身体却越来越虚弱。镜花水月究竟藏着什么秘密?他为了她,一路调查,顺藤摸瓜,查到了当年母上天妃被杀的惊天真相。她,该何去何从,生还是死。他,又该如何选择,杀还是留。三界之内,又将引起一阵怎样的风波动荡。
  • 阿满的世界

    阿满的世界

    当过兵的阿满,曾经风光一时,但因遇事好较真,未能被提干。转业后,在自尊又自卑的境遇中,靠捡破烂为生,终不明不白地死去。阿满的形象令人可笑又可叹,颇有当代阿Q的性格特征,可谁能说现实生活中我们就没有阿Q的影子?引子漫天飞舞的雪不紧不慢地下了一夜。已是早晨七八点钟了,还没有停的意思,像是要制造一种悲壮的氛围。在部队家属院东南角的那排平房里,不时有人出出进进,还有几个人在门口摆放花圈。摆放花圈就说明有人去世了。一打听才知道,是阿满突然去世了,这是人们谁都没有想到的。
  • 圣九天

    圣九天

    万物,天地之大,没有什么是对是错,强大,则为一切!这天地至尊,曰九天之上,唯苍穹!
  • 飞燕外传

    飞燕外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两溪文集

    两溪文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异界铁匠

    异界铁匠

    本来最为一个工程师,就已经够倒霉的了,毕竟朝五晚九的上班是很辛苦的,至少孔刚以前是这样认为的。但是现在变了,孔刚自从开始穿越以来,无比的怀念自己以前那安定平稳的生活,你能想像一个人穿越了19次,都是悲剧收尾吗?像什么被上了的小龙女,刚自宫的林平之,在不败怀里的莲弟弟,等等这些,对于孔刚来说,都是小儿科了。这次,他的第二十次穿越,是成为一个魔法的铁匠,有之前的那么多人生阅历,做为工程师的孔刚表示,铁匠什么的,还是很有爱的嘛。
  • 快穿之妲己的魅惑

    快穿之妲己的魅惑

    本文无男主!无男主!无男主!快穿我叫苏妲己,你们可以叫我妲己,我呢是一个来自29世纪的渣女,其实也不是没有心只是对一个男人一开始是喜欢的,可是爱情的保鲜期比常人快一点。就这样一直在交男朋友……甩掉……中度过,可是人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莫名其妙被车撞,继而又莫名其妙穿越到古代的一个叫妲己的狐妖身上,我是苏妲己,那个恶毒可怖的渣女,那个喜欢玩弄男人心的渣女,是男人就不可能不喜欢我! 对纣王动心???我想这可能并不是动心叭,人毕竟也不可能没有感情,和他相处这么久对他多少有点情,即使不是男女的,就像是养在身边的一条狗,养久了也不会没有感情,可惜她看走了眼,那不过是只虚伪至极的白眼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