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48400000006

第6章 筚路蓝缕(1939—1943)(3)

老年人中年人忙着挽救人心,改良社会,青年人反而不闻不问,只顾躲在幽静的角落里做诗,这现象现在看来不免新奇,其实正是旧中国传统社会制度下的正常状态。不像前两种人,或已“成名”,或已通籍,在权位上有说话做事的机会和责任,这般没功名,没宦籍的青年人,在地位上职业上可说尚在“未成年”时期,种种对国家社会的崇高责任是落不到他们肩上的。……有抱负也好,没有也好,一个读书人生在那时代,总得做诗。做诗才有希望爬过第一层进身的阶梯。(《闻一多年谱长编》第605页)

贺麟曾任西南联大哲学心理学系代主任。他精研黑格尔哲学,其授课内容兼有中国哲学史和西方哲学史的基本框架与学说。他非常重视启发学生自己读书研究、多思考,规定学生按时提交心得报告。1941年,他发表《论人的使命》一文说——

个人的使命,就是个人的终身事业或终身工作。这种终身工作,一方面是自己自由考察、自己选择、自己担负起来的工作。一方面也可以说是时代所赋予的,师友或知己所提醒的使命。……这种完成个人使命的终身工作,是有决定性的……它是有公共性的,不是个人的私事,而是公众的事业,是国家时代所赋予的;……不是见异思迁,一曝十寒,随便可以变更放弃的……有了这种终身工作,人才可以忠于其使命,不会中途变节……不为自己打算,继续努力,老而不衰,并且即使自己死后,这种工作,必然有人继续努力,发扬光大。……一个人要认真生活,认真做人,就需要有自觉的正大的使命,这样生活才有意义与价值。(《文化与人生》第85—86页)

1941年9月19日,张申府在《新华日报》发表文章,题为《“九一八”十周年》。他要借这个“整数的周年纪念”说些提神、提气的话——

今年是“九一八”十周年。也是中华民国建国三十周年。

……

我觉着,当这个我们最大的国耻以及国庆都正在整数的周年纪念的时候,很可以发动各方面,对十年或三十年来,国家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切实周密地作一番检讨。……不管好的歹的,丑的美的,全部都披露出来,只会表示我们已经长大了,我们已经变得壮健了,我们的过错也如日月之蚀了,谅也无什么妨碍。……在此世界大通的时候,我们的是是非非,就令自己不说,也不见得他人不晓。

我们本是一个大国。大丈夫堂堂正正,磊磊落落,所作所为,是则是,非则非,成则成,败则败,好则好,歹则歹,坦坦白白,一起发表出来,在这个民族日趋于自觉的时际,只有可以互励,只有好处,而不会更坏。(《张申府文集》第一卷第387—388页)

这里,应该留一个长长的省略号。

阅读视野欠开阔,手边史料无多,暂时只有如上文字。

如能有个活动,热心盟员一起寻找前辈的“1941之声”,一定洋洋大观,美不胜收。

那一天,中共说——

倾听民盟前辈1941年的心声时,亦可听到中国共产党为民盟成立发出的声音。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宣告成立后,1941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民主运动的生力军》。

摘要如下——

最近曾琦、张君劢、梁漱溟、章伯钧、张澜先生等组织了民主政团同盟。双十节他们发布了纲领,其中强调指出抗战到底,加强团结,保障人权,结束党治,革新内政的必要。这是抗战期间我国民主运动中的一个新的推动。民主运动得此推动,将有更大的发展,开辟更好的前途。

有人说,我们已经有民主了。我们所处的是民国时代。我们今天抗战,是反对***侵略者,反对民主的敌人,这更增加我们的民主。同时,国际人士也把我们列入民主阵线内,甚至说我们是亚洲的唯一民主国家。这样,还需要有民主运动么?还需要为争取民主而作不懈的努力么?

应当指出民主运动的要求,是完全合乎时势需要和人民愿望的,诚如民主政团同盟的宣言中所说,这几年来,“国事入后,转不如初”。抗战初期,国内确有蓬勃焕发气象,然昙花一现,而今不在矣。当时国民党通过了抗战建国纲领,政府也召集了国民参政会,全国耳目,为之一新,民主曙光,昭然在望。现在时间过去了数年,回首昔日,不禁感慨万端。抗战建国纲领还待实行,参政会的作用还需发挥。全国人民热烈参加的宪政运动已经偃旗息鼓。甚至人身保障,学术自由,都有待于重新争取。但抗战已经进到第五个年头。而国际上民主与***两集团之斗争,空前尖锐,世界局势,正在日趋分明。这正是我国革新自己急起直追的时候了。

……

蒋委员长在国民党八中全会上曾指出:“从我们中央到党务、政治、军事、经济各种事业,都没有新的精神,缺乏新的新力,我以为这是绝大危机,值得我们惊心动魄。”这是实话。这是国内政治的真实情形。这不仅是一党的危机,而且也是全国的危机。……

目前推行民主政治,主要关键在于结束一党治国。民主政团同盟纲领,对此亦特别加以注意。因为此问题一日不解决,则国事势必包揽于一党之手,才智之士,从无引进,良好建议,不能实行,而所谓民主,无论搬出何种花样,只是空有其名而已。惟有结束党治之后,全国人材,方能悉力从公,施展其抱负,而各党各派人士亦得彼此观摩,相互砥砺,共求进步,发挥政治上最大的效果。

有人说,国民党有功民国,不可结束党治,使之削弱。不知国民党今日之弱点,都是在独揽政权之下形成的,当其他党派起来竞争时,国民党只有更加奋勉,添加新血液,振起新精神,日趋进步。因此结束党治,不会使国民党削弱,只会使它加强起来。

……事实证明,在民主政治下,一切民众不仅知道保护自己的利益,而且能够迅速提高文化,学会管理政事。……事实证明,当各阶级、各党派人士的意见皆有发表机会,其利益都可获得保障时,不仅不会增加纠纷,而且和衷共济之心日增,统一团结之业日固。……

民主政治是中国革命历史的要求之一。辛亥革命以后,三十年来,国内一切政治运动,都是围绕着两个核心,一是民族独立,一是民主政治。这是全国人民之需要。民主政团同盟的奋斗,是有其社会基础的。一切进步的运动都要遇到阻碍,都要在荆棘丛中打开自己的道路。但历史前进的车轮,是任何力量都不能停止的。

愿参加民主政团同盟的各党派,在民主大旗下,更进一步的努力,愿其所负使命得迅速实现,以促进抗战胜利之到来,民主政治之真正实施。

这篇社论被收入《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1941—1949)》一书,作为民盟成立宣言的附录。

平时可以看到的史料中,说到民盟创立前后,极少提及曾琦的名字。包括秉笔直书的梁漱溟回忆录,亦如此。不知中共中央机关报的社论为什么特意说他,并且放在民盟创始人第一位。如此做法,总不至于没有依据。

很希望有机会看到中共相关史料档案,依据或在其中?

中国需要真正民主政治

1941年11月,张澜在二届二次国民参政会上提出《实现民主以加强抗战力量、树立建国基础案》,要求国民党政府在最短时期内结束训政,实行宪政。

这份提案内容充实、词锋尖锐,蒋介石看得怒火中烧,拍案大叫“把我当宣统了”,并禁止会议讨论该提案。

张澜对蒋介石的蛮横独裁十分愤慨,据说“与其面对面争辩了两个多小时,并干脆将提案油印散发。之后,为表抗议,张澜拒绝出席参政会近两年之久”。

到了1943年,张群拜访张澜,问他不出席参政会的理由。

张澜说:“第一,参政会不够一个民意机关,各党各派及无党派的人数太少;第二,我的提案政府不采纳,甚至不许提出讨论,我还开什么会呢?”

1943年9月,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前夕,张群受蒋介石之命一再敦请张澜出席,并转告张澜:蒋介石以后一定重视他的意见。张澜遂重新回到国民参政会。

1943年9月,为了转移民众视线,蒋介石再次邀请张澜等人讨论宪政问题,又挂起“宪政”的招牌。张澜直言告蒋:应立即结束训政,还政于民。

9月18日,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开幕。蒋介石在大会上说:“训政还是需要的,昨天,张表老不就‘训’了我一顿吗?”就在这一天,张澜发表《中国需要真正民主政治》,对民主、党治的本质内涵和国民党一党专制的弊端作出深入分析、大胆揭露,深刻阐述了结束党治、实行民主的迫切性和必要性,驳斥了国民党拖延实行民主的种种谬论,特别指出国民党以训政为借口,其实质就是“永远维持专制体制,独裁权力,而供野心者之利用”,并提出赶紧实行民主政治、从速施行宪政的具体主张。这篇文章对民主、党治的分析十分精辟,对国民党一党专制的抨击切中要害,被国民党当局禁止发表。蒋介石还警告张澜“不要上共产党的当”。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篇文章由张澜在成都大学的学生秘密石印成册,在社会上散发。重庆、成都、延安、昆明、广州等十几个城市里,该文风行一时,民众争相传阅。

《中国需要真正民主政治》一文分五个部分,小标题分别为:

一、近代民主政治的消长;

二、什么叫民主政治;

三、什么叫党治;

四、训政与宪政;

五、中国今天需要从速实行真正民主政治。

张澜在文末特意注明:“中华民国三十二年‘九·一八’十二周年纪念日”。

1944年2月21日,延安《解放日报》对这篇文章作了专题报道。

《解放日报》的报道,基本上是把张澜文章的要点复述了一遍。其中,对第三部分的复述文字最长——

在第三章中,著者对于党治作了猛力的抨击。他说:党治并不是政党政治,它是不愿意有多党存在,而且是否认多党存在的。它是某一党获得政权之后就高唱“以党治国”,实行一党专政,视国家为一党之私有,于是把国家的官吏、军队和警察,把国家的青年大中小学生,加以利诱、威胁,变而为党的青年大中小学生。因此机关有党部,警察有党部,学校有党部,于是“党化”这一名词在国内到处可以听到。党权与国权同时使用,而且党权竟高于国权,如***主义各国都是把主权在民的民治一变而为主权在党的党治,甚至是唱无党则无国家之论。这样党治便自然的变为独裁政治。到了独裁政治,它有两种不可避免的弊害:第一,凡是要实行独裁政治的人,必先由其党徒把他的知识才能、言语和行动崇奉成唯一不可企及,尤其不可侵犯之人。结果政令则纷扰而不知改良,官吏则贪污虚伪而不知惩止。第二,独裁者必然为多敌之人,为防止异己,他的办法则是组成一群由独裁者私人直接指挥的特务人员……增加了政治上的黑暗。

第一个地方组织

依据一般说法和史料,民盟的第一个地方组织,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昆明支部。

《云南民盟大事记(1941—2012)》的相关记载是——

1942年“冬,民主政团同盟派中央执行委员、宣传部长罗隆基来昆明建立地方组织。罗隆基到昆明后,即会同在西南联合大学和云南大学担任教授的盟员潘光旦、潘大逵,积极进行筹备工作”。

1943年“5月5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第一个地方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昆明支部’在昆明北门街唐家花园成立。支部成员为罗隆基、周新民、潘光旦、潘大逵、唐筱蓂。罗隆基担任负责人,周新民任组织委员,潘大逵任宣传委员,潘光旦负责总务,杨怡士任秘书”。

后来,根据形势和组织发展需要,昆明支部改组为云南省支部。

《风雨九十年——潘大逵回忆录》中有一条编者注,说:“1944年10月1日,民盟昆明支部召开盟员大会,决定将昆明支部改为云南省支部,选举罗隆基、周新民、楚图南、费孝通、潘光旦、潘大逵、闻一多、李公朴、吴晗为委员,罗隆基为主任委员,周新民为组织委员,潘大逵为宣传委员,吴晗为青年委员。”

在民盟历史上,这些史实值得关注。

对了解和理解民盟历史,这些史实的时代背景更值得留意。

潘大逵,1902年出生,1920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25年入美国斯坦福大学,被选为该校中国留学生会主席。1926年被选为美国西部中国留学生会主席。1927年入哥伦比亚大学,被选为哥大中国留学生会主席。1929年完成学位论文《1911年以来中国宪法之制订》。1931年著《欧美各国宪法史》。1933年著《中国宪法史纲要》。1937年,为营救“七君子”出狱,与宋庆龄、胡愈之等十六人签名发起“救国入狱运动”……由此可以设想,这样的民盟前辈享寿九十,该经历、见证多少历史风云。其回忆录自然值得抽时间读一读。

潘大逵在其回忆录里记录民盟地方组织成立的时代背景说——

同类推荐
  •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2:鏖兵天下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2:鏖兵天下

    本书描画了自混世魔王张献忠出世(公元1606年)至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岳钟琪入藏击败准噶尔兵105年间的历史。作者以其犀利的笔锋,麻辣的文字,漫画式地再现了郑成功的愈挫愈奋、忠贞不改,顺治帝的为爱痴狂、沮丧抗争,康熙的擒鳌拜、平三藩、灭准葛尔的“呵呵”武功。在这本书中,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形象被彻底颠覆,“大汉奸”吴三桂仁爱与忠诚的英雄形象更加伟岸,千古一帝,广为后世称颂的明君康熙却是个心理扭曲、性格乖戾、下流无耻的变态狂。乍一读,似乎感到如雷轰顶,让人毛发俱立,难以接受,但细细思量,就能发现其中的无限真意。
  • 明威天下

    明威天下

    同名同姓又长得一模一样的毛文龙,穿越回明朝崇祯二年。不甘心再次沦为朝廷的牺牲品,潜逃他乡,另起炉灶。扯起大旗,佛挡杀佛,神挡杀神,复我汉儿之威!
  • 重生清朝当奸臣

    重生清朝当奸臣

    陷害忠良,是我作为一个奸臣的存在的意义。
  • 被误读的中国历史

    被误读的中国历史

    揭开误读的面纱,抚摸历史的真相从颠倒的黑白中,从隐藏的真相中,从褐色的画面中,从纷乱交错的事实中,从被尘封地记忆中追踪历史原貌的蛛丝马迹。洗去铅华,剥掉粉饰,还历史一个本来面目。深层考证,客观评价,给世人一面真实的镜子。《被误读的中国历史》的目的在于让人们真实地了解人类的过去,同时本着新生史实的精神,对其进行科学的探究,从而拨开层层迷雾,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在于使读者辨清哪些是道听途说,哪些被颠倒混淆,形成对历史真相客观、公正的认识与判断。要想真实地了解人类的过去,在流传至今的浩渺史书中,空间有多少历史真相被隐藏了?又有多少是非黑白被颠倒混淆呢?请走进被误读的中国历史去看个空间吧!
  • 三国之魔王

    三国之魔王

    把曹孟德扼杀于摇篮之中是成为魔王的第一课杀死魔王,才是真正成为魔王
热门推荐
  • 契约新娘

    契约新娘

    赵宝贝相亲失败,却莫名其妙跟路过的陌生人结了婚,一跃成为豪门富太太。但是她怎么看这块从天而降的大馅饼,都怎么觉得这里面有一股“阴谋”的味道……对此,“大馅饼”的“烹饪者”白策翼抖了抖手里的锅碗瓢盆,微微一笑:“宝贝,吃饭了。”——俗话说,抓住一个人就要先抓住TA的胃。而这就是一个总裁大人抓住迷糊娇妻的胃,最终将她拆吃入腹的美好爱情故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萌宝闹娘

    萌宝闹娘

    某女穿越时,时光隧道互转,竟然她扔到了一个奶着孩子的,并且独守空房的女人身上。某娘:娃儿,娘给你取个好听的名字吧。萌宝:啥?某娘:听说你爹叫初一,那你就叫十五吧。萌宝:十五太难听,我要叫十六。某娘:六字你会写吗?会写吗?萌宝呆傻着一张脸摇头:可是五字我也不会写啊?某娘:不怕,娘教你。某女拉一男的,边打边大哭:哇呜呜,你这个狼心狗肺的东西,我为你生儿育女,我为你操持家务,我为你费心尽力,你竟然五年未归啊,五年呐……某男:娘子,你认错人了,我才是你相公。某女:哇,帅哥……。某男:娘子,淡定,淡定……某女:相公,这俩字怎么写……萌宝站在屋内的角落,指着爹娘大吼。萌宝:娘娘,窝里风太大,好冷。某娘:家太小,你将就一下怎么了?萌宝:家小爹爹睡外面。某男:娃,你到底是不是我亲生的啊?某娘大怒:不是你亲生的,难道是树上掉下来的吗?
  • 我从末法来

    我从末法来

    我有神通一卷,上斩云端仙人,下斩王朝贵胄。我有心剑一柄,出鞘风雷齐动,归鞘红尘平安。我有仙炉一尊,开炉鬼神惊惧,闭炉金丹圆满。我有修行一法,道法世间凡俗,推演诸天万界。这是一个名为楚荆歌的男人,从八百年后来,一人一剑,在大乾盛世杀出一个朗朗乾坤的故事。Q群:823652121
  • 失去家园

    失去家园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 时空快车

    时空快车

    有个人告诉陆扬,那条大船叫命运摆渡,此时他终于体会了他这趟时空之旅的真正含义,陆扬顺着列车车窗向遥远的天空望去,只见几只时光飞艇正朝这边徐徐而来。“你到底是做什么的”,只见那人不慌不忙拿出了胸牌,上面写着时空心理诊所,这是他老婆却在一旁大喊道:陆扬我告诉你“社会就这样”。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们兴许会把过去弄得一塌糊涂,到了今天我们看不真自己,还是那个失败者。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他宁愿和她化作一对双鱼佩,要么永不分离,要么一起摔碎。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他宁愿听她一句,也许做朋友更好!南风吹醉了河岸的柳丝,哭诉了衷切的怀念,言说不清是真切还是虚无,只有晨露守着唯一的幸福纷纷从叶尖滑落,谁能告诉我,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是真实还是虚空的梦?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不知道我是否“回去”过,兴许你也一样,兴许我们都在原地一动不动,兴许我们的灵魂、我们的心“回去”过?
  • 中国古代宰相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宰相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宰相在历史政治舞台上一直扮演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他们几乎一身系天下之安危。相权的大小,无不直接影响政治局势能否稳定,天下能否长治久安,从历史发展的大体形势看,相权重,国势强;相权轻,则国势弱,因而了解了宰相的历史,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那个时代的历史;也就关注了历史。为此,编撰了《中国古代宰相传》一书。本书汇集了先秦至清朝的著名的宰相。在这些被选的宰相中,有的直言敢谏,有的阿谀逢迎;有的胆识非凡,有的才识平庸;有的清廉刚正,有的卖官鬻爵;有的千古流芳,有的万世遗臭。
  • 还有一滴泪

    还有一滴泪

    爷爷黄法宝是一个猎人。因为他是猎人,他的两个儿子、我的伯父和父亲也成了猎人。爷爷最初拿枪不是为了打猎。解放前,他是我们当地的武委会主任。革命快要胜利的时候,党组织大批干部南下,爷爷死活不肯。村里人都说是奶奶拉了爷爷的后腿,其实不是奶奶拉的,是爷爷舍不得奶奶。虽没见过,但奶奶的漂亮方圆十里闻名。伯父的女儿、我的堂姐小莲,算得上一个美人坯子,但村里的老人说和年轻时候的奶奶比,还是相差甚远。因为漂亮的奶奶,爷爷丢了一个做大官的机会。同他一起闹革命的农会主席,南下后,在福建官至副厅,和爷爷比起来,他还少些许文化。这是第一层影响。
  • 写给孩子的世界地理

    写给孩子的世界地理

    西尔耶《写给孩子的世界地理》像是一本“历险”之作。在本书中,作者就像是一位经验颇丰、风趣幽默的环球导游,边走边以优美、富有童趣的语言给孩子们讲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山川河流。在作者笔下原本枯燥乏味的地理常识变得鲜活生动、兴味盎然。读完这本书,如同跟作者进行了一次轻松愉悦的环球之旅。
  • 佛说三品弟子经

    佛说三品弟子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爱情的坟墓:第三种离婚

    爱情的坟墓:第三种离婚

    梁筱雨与赵雷是中学同学且是两年多的同桌,他们在艰苦的高中岁月里日久生情,成为恋人,然后从学校到社会,再到一起步入婚姻的围城。但十几年的感情,最终还是没有敌得过“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句咒语,婚后三年,他们就离异了。重归单身的梁筱雨,曾一度对继续寻找自己的另一半失去信心,屡屡拂了好友林丽为她寻找下一任接班人的好意。却不料,一次偶然,梁筱雨在工作中邂逅了曾被她三番两次拒绝见面的相亲对象庄春,在一次次的接触中,梁筱雨感觉到春天的气息似乎又一点一点走进了她已年过三十的生命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