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48600000005

第5章 美国宪法的诞生(4)

九州的门槛越过了,“美利坚合众国”正式成立了。随后,反对通过《宪法》声浪最高的纽约州(New York),以三十票对二十七票,令人跌破眼镜地同意加入。剩下来的两个州很会拖,北卡罗来纳州延迟到1789年年底,才通过《宪法》同意案。最后一个州,就是当初拒绝派代表参加费城会议的罗德岛州,更是硬拖到1790年年中,才正式参加其他十二州所组成的美利坚合众国。

回头检验费城会议的记录,罗德岛州缺席其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主张应该成立一个更紧密、更有强制性的国家,应该给予新的联邦政府较大权力的人,几乎都特别举罗德岛州的行为作为例证。如果继续维持邦联似的松散组织,就等于鼓励像罗德岛州这种不合群态度,心中没有集体的安危祸福,纯粹只站在自私的立场我行我素。那么小、人口那么少,却自以为是,硬要扯别人后腿。与会代表对罗德岛州的厌恶、批判,相当程度上让《美国宪法》中规定的联邦权力得以大幅扩张。

后来罗德岛州迟迟不愿召开制宪大会,在《宪法草案》送出将近三年后才做出决定,等于是坐实了当时那些人的疑虑,也就加强了联邦应该取得对各州更高的管辖、强制权力的看法。罗德岛州原本出于保护小州利益,反对大州对小州的压迫,但其做法,反而使得小州的独立地位、自由决策更加难以维持。

看前面引用几个州正反方的票数比,我们就知道,每个州开制宪会议的方式,都不一样。选多少代表参加,代表如何选出,各州自行决定,不必跟别人一样,也不必管别人怎么做。正因为没有一种现成的制宪会议模式,于是这两三年间,每一个州都被卷入了关于《美国宪法》的积极、热闹讨论中。具体讨论《宪法》内容前,先得对于如何开州的制宪会议进行设计,如此被动员起来关心《宪法》的人,迅速增多。

这样的过程,等于是让十三州的人民,重新认真思考、探问:我是怎样的人?我和别州的人之间该有怎样的关系?我究竟希望参与到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组织中,作为其人民?我想要有怎样的政府、怎样的政治组织?

美国宪法的民意基础

十三州决定接受或否决《宪法草案》,不是透过“公投”。这是《美国宪法》制定程序中的历史限制。并不是每一个受到这部《宪法》约束的人,都有机会投票表达意见。

那么大的一个纽约州,一共只有五十七个人真正在决议上投了票。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没有机会投票。这是事实。但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在当时的历史时空条件下,来了解《美国宪法》的民意基础。

到1787年制定《宪法草案》时,这十三个州都已经有了各自的州宪,也都已经成立了各自的州议会。也就是说,十三个州都已经举行过州议会的民意代表选举,都已经制定了明确的州议会选举办法。没有一个州,开放全面的公民普选。每一个州都有从身份、年龄、性别到财产多寡的种种公民资格限制。奴隶没有投票权,太年轻的人没有投票权,女人都没有投票权,不能证明自己拥有一定财富的人也没有投票权。

十三个州最终都开了制宪大会审查决议《宪法草案》。其中只有两个州,是直接沿用原有的州议会选举办法,套用来选出制宪代表。其他十一个州,都慎重其事另外制定了单行办法规范制宪代表选举。十一个州定出来的特别办法中,有八个州明显放宽了投票限制,也就是说,有资格投票选举制宪代表的州民,比原先有资格投票选州议员的,要来得多。八个州中都有为数不少的人,不具备投票选举州议员的资格,却被赋予可以投票选择制宪代表的权利。

放在当时的背景下,这个现象非同小可。因为《宪法草案》序言一开头便标举“我们美利坚合众国人民”,明确地凸显了《宪法》是由“人民”来制定的,刺激许多人不得不面对“人民”的定义问题。州议会选举选出来的,是“代表”。他们代表这群人或那群人来行使立法决定权。能被他们代表的,首先需要是值得被代表的人,也就是被认为有能力有权利做出清醒、智慧决定的人。小孩、女人、没受过教育的人、在社会上没有财产没有地位的人,都不被认为有能力有权利进行公共思考,做出公共决定。所以他们没有资格选举代表,这些议员本来就没有要代表他们。

但《宪法》不一样。制宪所需的,不是那样的“代表”,而是“我们人民”(We the People)的意志表现。这样的字句、这样的观念,让人意识到:如果不能在当下时空环境限制下,尽可能开放投票权,就无法做到趋近、实现“我们人民”的意志。如此而种下了一个不时蠢蠢欲动的苗芽,策使美国政治制度不断放宽公民选举权范围,不断解除投票权限制。在民主的实践上,以“我们人民”为主体的政治信念中,放宽、解除投票资格限制,从此被视为正面、进步的发展。

民主理念的英雄,还是经济利益的推手?

费城会议提交的草案中,在第七条之后,还有一段解释整份文件来由的词句:“Done in Convention by the Un-animous Consent of the States present the Seventeenth Day of September in the Year of our Lord one thousand seven hundred and Eighty seven and of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the Twelfth In witness whereof We have hereunto subscribed our Names,……”(在1787年9月17日,透过与会各州的一致同意,完成了这份草案文件,在美国独立的十二个州的见证下,我们[按:与会代表]在此签名……)

签名中,列在最前面的是大会主席华盛顿,然后以新罕布什尔、马萨诸塞、康涅狄格、纽约州、新泽西、宾夕法尼亚、特拉华、马里兰、弗吉尼亚、北卡罗来纳、南卡罗来纳、佐治亚,也就是地理位置上由北到南的顺序,列出了各州代表的名字。

《宪法草案》建立在《弗吉尼亚建议书》的基础上,然而弗吉尼亚州只有两位代表签名。另外一个北方的大州,只有汉密尔顿一个人的名字签在上面。9月17日会议闭幕时,有些代表已经离开会场,其中有不少是以缺席来表达对草案的不满。就连留到闭幕的代表中,都有三人最终坚持不肯在文件上签字。

这份草案形式上是得到了“与会各州的一致同意”,各州都列名支持,但绝对不是“与会代表一致同意”。许多代表反对,更多代表不满意,只是勉强赞成通过,但这份文件终究还是完成了。其中一项关键因素,就是这份文件不是《宪法》,还要经过各州制宪大会通过,那些反对、不满意的代表觉得可以回到自己的州里,在制宪大会上表态,阻止这份草案通过,不必要在草案会议上争个你死我活。

换句话说,与会代表们,其实并不清楚自己做的事、自己参与制定出的文件,究竟有多重要。他们不确定草案会通过,会真正成为《宪法》,还有,他们也尚未真确衡量出,这样一部《宪法》能发挥多大的作用。

他们只是完成了草案,将草案送往各州。第七条规定:如果有九个州通过草案,《美国宪法》就成立,“美利坚合众国”也就同时成立。但如果情况是九个州通过,另外四个州不接受,那么原来的十三个州将要分裂为两个国家?还是一个国家加四个独立的州?还是其他更复杂的状况?1787年9月,谁也不知道,谁也说不准。

事实上,一直到1789年4月,华盛顿当选并就任美利坚合众国第一任总统时,纳在他职权管辖下的,不是十三州,只有十一州——还有两个州没开完制宪大会。

值得特别凸显的,是《美国宪法》诞生过程不是那么理所当然,《美国宪法》不是按部就班、顺理成章产生的。

费城会议开到后来,会议的长度给了与会代表原先没有预期到的压力。大家在会中充分讨论,一而再再而三翻案重来,会愈开愈长,长到一定程度,也就很难结束这个会议,走出来对外界说:“抱歉,我们没有结论、没有拿得出来的会议结果。”一百多天的时间里,会议奇迹般保持闭门秘密状态,无可避免刺激了外界的好奇与想象。从费城到北美各州,舆论、大众的态度,从一开始的冷淡,变得愈来愈热烈。

一定是讨论够重要的事,不然怎么会开那么久呢?开得愈久,显示会议的重要性愈高。到后来,人人都认定这是个重要会议,与会代表就更没有可以不交出结论的退路;而且好像除了拿出《宪法草案》之外,无法合理化会议的长度,也不可能满足高涨的社会期待。

费城会议真是一个奇迹,没有人能预见这样开会能得到那样的结果。今天回头检验史料,我们也都还是很难相信一份如此严谨的文献,竟然产生于如此松散的会议过程。《美国宪法》条文是一场漫长、消耗的会议的产物。与会代表主要是出于疲惫、困倦,为了结束会议且不要引来更大批评压力,而通过了这份文献。他们已经累坏了,没有办法坚持更多自身的利益。结果产生了相对最平衡、最没有各州各代表自私考量的条文。

同类推荐
  • 衙门逻辑

    衙门逻辑

    本书是历史作家张程评点中国古代政体得失的力作,全书共分四个部分,分别是“皇帝也疯狂”(古代帝王的奇闻轶事)、“古代的官不好当”(古代官员的生存之道)、“衙门里面怪事多”(古代官场的潜规则与显规则)、“官府与百姓有什么关系”(权力对百姓生活的影响)。作者以深厚的史学底蕴展览千年,将皇帝、官员的奇闻轶事娓娓道来,亦庄亦谐,将古代王侯布衣为得到权力、保有权力、攀附权力、避免权力对自己造成伤害而表现出来的世间百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欲知大道,必先治史。”闲时一读,可以怡情;静心思之,足以明智。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可以在本书里笑谈千年历史、淡看宦海浮沉。
  • 论自由代议制政府

    论自由代议制政府

    《论自由》主要从三方面论述了公民的自由权利。《代议制政府》是密尔政治学说的另一部代表作,是其多年致力于议会改革而形成的政治观点和实际建议系统化的结晶。
  • 政道

    政道

    怎样为官?怎样才能做好官? 本书从《资治通鉴》《史记》《左传》《论语》《孟子》等中华传统典籍中精选了330余则历史故事,旨在为官员提供向历史学习的资料,向历史要观念、要经验、要成果。 唐太宗李世民曾把历史比作一面镜子,说它照出了兴衰更迭。其实兴衰不仅是朝代,也包括个人命运。读历史,联系自己,可以达到正衣冠的效果。 本书从仁政、德政、法政、善政、廉政、简政、宽政、信政、勤政、和政等10个方面介绍了古代的为政之道,对领导干部确立“以民为本”的指导思想和借鉴古人的治政模式具有较强的启发意义。
  • “改革新思维”与苏联演变

    “改革新思维”与苏联演变

    20世纪末,苏联在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改革中,社会主义制度的第一次实践走向终结,并导致东欧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演变,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谷。面对如此震撼全球的世纪性、历史性、时代性悲剧,马克思主义者唯有走向历史深处多方探寻剧变的根源,才能在改革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其中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观点来剖析戈尔巴乔夫“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实质和本质特征,深刻揭示其导致苏联演变的实践过程。本书以苏联社会主义历史为背景,从苏联社会主义理论发展演变的视角,揭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列宁主义到“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演变过程;以剖析“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实质为着眼点,系统研究了该理论与苏联演变的本质关系。
  • 做一个政治上的明白人:提升党员干部政治能力

    做一个政治上的明白人:提升党员干部政治能力

    党的首要属性是政治属性,党员的首要身份是政治身份,党的领导的首要内容是政治领导。在新时代,政治到底是怎样一回事儿?马克思主义语境中的政治是什么?什么是政治上的明白人?怎样成为一个政治上的明白人?做一个政治上的明白人意味着什么?如何炼就一双政治慧眼?这一系列问题摆在广大党员干部面前。当我们的党员干部开始认真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对他们的政治能力的考验就开始了,在实践中解答好这些问题,是提升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的关键。带着这些问题,本书从政治优势、政治承诺、政治大势、政治方向、政治洞察、政治立场、政治素养、政治历练、政治能力等角度,全方位探讨如何修炼成一个政治上的明白人,为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提升政治能力提供方法论指引,有利于他们用政治慧眼洞察世情,用政治素养充盈自身,用政治能力改造世界,能够始终做到政治清醒、立场坚定、策略灵活、本领高强。
热门推荐
  • 造化之王

    造化之王

    一夜之间,少年叶真突然发现自己拥有了一项奇异的能力!山间虫兽那无意义的叫声,传入他耳中,就变得不太一样。老鼠兄弟吱吱的叫着:兄弟,后山里能让我们体型增长数十倍的宝贝快滴落了,快走!一群蚊子在叽叽喳喳:那两个家伙又来了,兄弟们,快上,吸个饱!一只云翼幼虎面对叶真发出一声又一声慑人心魄的虎啸:妈妈不在家,别过来,再过来吃了你!一切,都因此改变!新书上传,请兄弟们多多照顾。嫌新书字少的兄弟,可以宰杀猪三的万订精品老书《掌御星辰》。最后,老猪向兄弟们伸蹄子啦!交流区,VIP(489-110-740,需订阅验证)普通区(481-325-504。)
  • 高龙芭智导复仇局

    高龙芭智导复仇局

    《高龙芭智导复仇局》是梅里美的著名小说,描述了科西嘉岛特有的“家族复仇”这一古老风俗。滑铁卢战役后,雷索中尉退役返回家乡科西嘉岛。其父被村长巴里契尼父子谋害而死,他的妹妹高龙芭鼓动哥哥为父报仇。然而,其兄长认为“家族复仇”是一种野蛮风俗的残存,不愿贸然从事。但高龙芭精心策划,巧计安排,还是挑起了哥哥的复仇之心,兄妹两人最终将仇人杀死,报了杀父的血海深仇。梅里美以缜密的构思、简练的语言和明快的节奏写出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复仇故事。
  • 活力之源:地球能源大盘点(科学新导向丛书)

    活力之源:地球能源大盘点(科学新导向丛书)

    本册《活力之源:地球能源大盘点》一书从独特的视角切入,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核能、太阳能、风能等各种新能源的基本知识,演绎了能源的发展史,用生动的表达方式描绘了能源的知识。书中主要介绍了国内外新能源与可再生资源的发展状况,并对新能源与可再生资源的资源状况、利用原理与技术做了介绍。
  • 三垣笔记

    三垣笔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倾国倾城之雪琪雪珍

    倾国倾城之雪琪雪珍

    “什么,穿越!妹怎么办?”倾国愁眉苦脸道,倾城微微一笑"随其自然"家城破碎两姐妹该怎样解决!!!凌澈身重剑却笑着对雅雪珍(倾城)说:“原来你要不过是我的性命!”说着把剑插得更深了!司徒杨环抱着雅雪琪(倾国)说:“真希望就此隐居山林”两姐妹穿越到不为人知的国度,遇上这辈子不会忘去的两人是去还是留?敬请期待,寒水的新作,求支持!!!
  • 新闻历史足迹:项孔言新闻作品选

    新闻历史足迹:项孔言新闻作品选

    新闻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毋庸讳言,项孔言先生的新闻作品,尤其是其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的新闻作品,政治色彩是十分强烈的,是那个时代中剧烈动荡的政治在他新闻作品中的折射,反映了那个时代中社会变迁的某些方面。如果日后有学者要研究那个时代的新闻事业,如果日后有学者要研究那个时代的社会变迁,如果日后有学者要研究那个时代中普通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项孔言先生的新闻作品是值得一看的。
  • 战夏阳

    战夏阳

    本书为作家张大春的中国传奇笔记材料小说集“春、夏、秋、冬”系列的第二本。延续前作《春灯公子》中娴熟之极却不失当代感的书场叙事技艺,小说家将关注的视角从广袤幽邃的江湖林野、众声喧哗的市井书肆进一步聚焦到庙堂之上、塾宫之中,讲的笑的皆是古代官场与科场的怪状、丑态与糗态,是各怀心思机关的诸品人物,也呈现了近代中国知识、权势阶层流动升降的复杂光谱──同时抛出一个问题:小说家与史家,究竟何者是对方的倒错?
  • 剑武独尊

    剑武独尊

    本书更名《我不是帅哥》已经发布于起点中文网,并同步更新于QQ阅读,大家记得关注。春秋集神级粉丝交流群246235916欢迎新老朋友的到来!不一样的慕南风和萧雨城在等着大家哦!
  • 梦里阑珊1995

    梦里阑珊1995

    讲述的是漫画家孟里在28岁事业有成的年纪痛失相伴多年的未婚妻然珊。在一次机缘下,遇见时光老头,思想穿越回到了平时时空还是14岁初中生的小孟里身上。没想到,14岁的孟里还是个发育未完全的又黑又胖的小胖子。在那场旧时光爱情里,情敌木风长着一张初恋男孩的模样,又高又帅,与然珊情投意合。孟里守护着然珊长大的同时忍受着她和其他男生谈情说爱。漫漫追妻之路,碰撞出许多令人啼笑皆非和怅然若失的故事。这是一场关于旧时光和你的爱情。
  • 国师大人快投降

    国师大人快投降

    二十一世纪最强魔术师变着变着把自己给变没了,而且没再变回来?!当乔木歌再次睁眼时,看到的是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一个令她完全陌生的世界。她这是把她自己变丢了吗?什么狗操作?在这个陌生的世界乔木歌仗着变戏法的一技之长,撩到了这个世界令人闻风丧胆的国师,收下了一堆崇拜她的小迷妹,这样的日子对于她来说还真是爽啊!诶这个国师怎么有点不对劲,怎么一撩就脸红,这莫不是个小纯情?色女魔术师vs纯情国师欢迎来撩~【宠文,一对一,欢迎入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