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51600000002

第2章 序:忆兴华

文/谢蔚英

吴兴华,1921年生,卒于1966年,离开我们已经快五十年了。每当想起他的惨死,心中总会泛起无限伤痛。同时也想到,假如他还在人世,该有多少工作可以去做,在文学发展上是会做出他应有的贡献的。

他出生于一个自由职业者的家庭,父亲在清末科举中试后受新思潮影响去日本学医,在文史方面造诣很深,家中藏书颇丰。兴华自幼受家庭影响,博览古书。他家中兄弟姐妹共有九人,由于他自幼聪颖过人,深受父母喜爱和弟妹崇敬。他初中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以后随家迁到北平,一直在崇德中学读到高中毕业,因成绩出众而连续跳班,1937年考入燕京大学时方十六岁。

在我们共同生活的岁月里,常听他说,他写诗是凭年轻时的灵感和激情,过后回想起来自己也感到太幼稚,没有多大价值。虽然他这样说,但从他偶然遗留下来的写诗笔记中看到他在十五六岁时写的诗就已形成他自已的风格,选用了不少中外历史题材,在文字和意境上又是和旧诗、西洋诗结缔、揉合的综合产物,在当时来说,是有着开拓精神的,如《刘裕》《玛利亚之死》《刎颈行》《团扇曲》等等。由于那些诗作篇幅太长,如以实话实说,有些过于深邃的我也似懂非懂,我只想引用两首通俗易懂的小诗以飨读者。

歌谣

深夜我攀上那古老的钟楼,

往下看风浪的海;

我想啊,爱人,你在天涯飘流

心灵有没有更改!

我想啊,爱情的不定就好像

水的因风而狂颠,

你的船多少次转换了方向,

驶入不同的港湾!

啊!何其繁多的欺骗的言辞

保证心灵的贞固!

当你毫不知道下一秒钟时

又要走怎样的路!

啊!如果我能像高天的秋月,

脸面半隐在云间,

我将要给予他勇气和喜悦

克服前路的苦艰。

果然

果然人似隔一道横空的银河

笑声隐隐如三月溪里的流波

近在目前犹不免恨蓬山万叠

永无相会心中的惆怅又如何?

可惜他留存的诗稿大都丢失,只有在“文革”后经吴晓铃先生转交我从戴望舒遗物中清理出来的两本,上面两首小诗即出于此。

最早刊登他的诗是1937年的《新诗》月刊,一首八十行的无韵体诗,题为《森林的沉默》,此诗最近曾选在香港出版的《中国现代诗选1919-1949》里。当时的编者周煦良介绍说:“就意象之丰富,文字的清新节奏的熟谙而言,令人绝想不到作者只是一个十六岁的青年。”他写诗的高峰时期是就读于燕大的时候,1939-1941的《燕京文学》上曾刊登了不少他的诗,其中包括他与至交宋淇及孙以亮(即孙道临)的往来唱和。

也是通过宋淇(又名宋奇,后在香港大学任教,也曾为张爱玲保管最终遗物,现已故)曾将他的诗介绍到国外,以致至今在美国的E.Gunn、Perry Link和San Diego大学的叶威廉,还有London大学的贺麦晓都表示很欣赏他的诗,他们皆寄过评论他的诗的论文,1983年我去美探亲时,叶威廉教授及梁秉钧先生曾约我去谈过一次。他们对他的诗极为赞赏,他们认为他的诗是糅合了中外历史和文学典故,一般人如文学、历史功底不深很难读懂。他们说:“那是一种新的风格,是超前的。”对吴兴华诗作的欣赏和喜爱国外学者似乎更热情。

也就在他上大学的时期,父母相继病故,家道败落。1941年他毕业于燕京大学西语系,在就学的四年中,他在系里选修了法文、德文和意大利文。在这四种文字的班上,学习成绩又全是全班第一而获奖。以优异成绩留校任教,但接着爆发了太平洋战争,学校内迁,他因身体不好且需抚养弟妹而留下。从表面来看,他似乎不大关心政治,但从他五弟吴言提供的材料看来,实则不然。他在青年时期就很看重民族气节,很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上中学时曾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参加“一·二九”游行,是党的外围组织民先的成员。在整个沦陷时期,他坚决不为敌伪工作,只在中法汉学研究所做一点工作。但这一时期是他一生中很重要的阶段,他不仅表现了很高的气节,而且在国学水平上也有了质的飞跃,从而使他的创作从题材到风格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那时,他用了大部分时间在家苦读经史,做了很多札记卡片。另外他对清代作家也作了细致深入的研究,并从历史上去探究了中国诗歌发展的道路,譬如他认为王昙的骈文同时又是有韵的,这不能简单地看成是赋的翻版。在那段时间里他也写了不少诗,大多是叙事诗,也翻译不少国外作品,大部分刊载在《辅仁文苑》及《西洋文学》杂志上。

那是个中国老百姓受苦受难的时代,尽管也有一些人醉生梦死,但吴兴华却终日埋头苦读,生活极为清苦,只能挣几个小钱,还要抚养四个未成年的弟妹,吃的是灰色的是掺豆饼、花生皮的混合面窝头。也是在这个时期,死神夺去了他两个聪明、可爱的妹妹,兴仪和兴永。兴永是他最小的妹妹,自幼能诗善舞,不幸于1945年初染上肺结核,当时盘尼西林初问世,但他们无钱购买,眼睁睁地看着她死去。兴华在世时,每当他想起因贫病被夺去生命的小妹妹,心里就十分难过。

由于生活清苦,营养不良,兴华在那时也染上肺结核。抗日战争后燕京复校,他又回校任教。当时司徒雷登等人对他很赏识,多次要送他到美国去深造,只因患病未能成行。在病床上他又读了大量文学和历史书籍,将一部《罗马兴亡史》和《资治通鉴》几乎可以背诵下来,还继续学习法、意、德文,在这几种文字上,也可以说是比较精通的。

我与兴华相识于1949年,我是他英文班的学生,当时常常为了我迟交作文而在下课时想溜号而被他逮住。当时我是个爱玩活跃的人,后面也总有一群拜倒的人,但后来我和兴华的感情与日俱增,原因是他始终对我坚贞不二,而且我极为敬佩他的为人和他的学问。他为人正直、诚恳、学识渊博,他热爱党热爱祖国。我是广东人,在香港长大,1952年毕业前曾想毕业后回香港工作,那边有我的家人和朋友,当时已开具了介绍信,而以兴华的学识,还有至交宋奇的关系,去港工作生活当没有问题,但在这点上他坚持留在国内,坚决不离开自己热爱的祖国。

兴华看起来是个手不释卷的书呆子,但事实上他对生活也充满情趣,他的围棋和桥牌在校内和中关村一带是数一数二的,记忆力出奇的好,每当人手不够拉我去凑数时,我总是因出错了牌而挨训,另外他也小有音乐天赋,他的男中音未经培训,但唱起来很动听,音色很准,我俩在谈恋爱时,他总给我讲故事和一起唱歌,在《世界名曲101》有两首我俩最喜欢的歌,一是“Danny Boy”,另一首是“In the Gloaming”。此两首歌皆为暗喻一鬼魂在对他心爱的人而唱,真不知在当时冥冥中是否有此暗示?

婚后最初生活还算稳定,院校合并后兴华被任命为英语教研室主任及副系主任,工作常常忙至深夜,但只要他在家,总也手不释卷,吃饭、上厕所手里永远拿着书,食不知味,但每逢周末也常陪我去看电影上饭馆,他更十分疼爱我们的女儿吴同,从小一直抱在腿上给她讲故事,把她日常生活琐事全编入故事里,女儿听得津津有味。

兴华除了中外文学,对中外历史亦十分精通,他有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本领,当时北大历史系邓之诚老教授对他最为器重,每遇历史上的难题,总把他找去一同切磋,兴华也每每能说出某人、某时代及出处。

作为一个没有留过学的大学毕业生,他以出众的才华,在26岁时就被破格提升为副教授。解放后,他更是全力投入工作。还和西语系师生出演过英文戏剧。1952年院校合并时,他出任行政职务。在那个时代,工作难做,常受到外界干扰,他每每废寝忘食,工作至深夜。尽管如此,他还抽出时间翻译莎士比亚的《亨利四世》,写了一些研究论文,还为文学所带研究生(朱虹,徐育新)。但到了1957年祸从天降,由于对苏联专家的教学方法有不同意见,被扣上右派分子的帽子,从此打入“地狱”。不仅撤去职务,降了级,还剥夺了教书、写作的权利。但他仍尽一切努力工作,在大跃进时期默默地帮助系里编、校《英语常用词用法词典》等,既无名又无利,同时他还自学了拉丁、希腊文,朗朗上口。他后来对这两种文字的熟练程度也是惊人的,他曾先后为李健吾先生译过多篇拉丁文的戏剧理论,也曾为罗念生先生校对过文稿。

1962年他被摘除右派帽子,情绪又高涨起来。他说四十岁前是他苦读的准备阶段,四十岁后他有不少雄心壮志,要着手一一完成。在这里,我只想提出两个他已开始动笔的工作。一是他已开始翻译但丁的《神曲》,他是根据意大利文原版,严格按照但丁诗的音韵、节拍译出的。和他年轻时写的诗相比,又步上更高的境界,更趋完臻、精练。另一个伟大的计划是开始写一部中国历史小说,关于柳宗元的,题为《他死在柳州》,也已开始动笔。这是他经过多年构思、收集材料的成果。内容丰富,包含当时和外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在写的过程中,他似已沉迷其中。他说:“闭上眼睛,一幅唐代景象呈现在我眼前,风俗习惯,衣着打扮,人来人往,宛如自己置身其中。”可惜这两个宏伟计划只开始了一小半,“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为了怕人说“含沙射影、恶毒攻击”,他忍痛烧毁书稿,只经我偷偷留下一小章节他译的但丁《神曲》。

“文革”时,暴风骤雨,旧案重提,大字报贴满家门。他感到大祸临头,日夜担忧,寝食难安。但他还在对我说,要相信党,相信群众,要尽一切努力改造,争取重新做人,绝不能自绝于人民,否则我和孩子将会受到更多株连。在他去世前三天,他将他平日爱不释手的《四部丛刊》重新核对整理了一遍,该书经、子集等共十二箱。他告诉我将来日子过不下去时可以变卖。并说很感谢我在他困苦时一直陪伴着他。他还说:“我欠你的太多了。”谁料到次日他被勒令劳改,在劳动时体力不支,又被红卫兵灌下污水后当场晕迷,红卫兵仍对他又踢又打,耽误了送医院的时间,再也没醒过来,于1966年8月3日晨含冤离开了人世。

如今我已年迈,行将就木,回顾和兴华共同生活的十四年以及他去世后我经历的诸多磨难,我可以说无怨无悔。值得欣慰的是两个女儿都喜好文学,继承了她们父亲的文学天赋。大女儿吴同品学兼优,虽然在“文革”时期只读到小学,“文革”后凭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现已在美长春藤名校任教,口碑甚佳。小女儿吴双则不光原来就是北大的高材生,且在美旅居三十年仍不忘她小时受过的古文熏陶,中英文写作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前阵读到吴双的一篇戏作,第一感觉就是她颇有乃父之风。特录于此,以告慰其父之亡灵:

西曲仿莲波体中译——双儿戏作

In that misty morning when I saw your smiling face/

雾中佳人 笑靥芬芳

You only looked at me and I was yours/

回眸一顾 为卿断肠

But when I turned around You were nowhere to be seen/

惊鸿瞬逝 如鹤杳茫

You had walked away and closed the door/

芳踪无迹 重锁幽窗

When will I see you again/

期何期兮 翩影天降

When will the sky start to rain/

盼何日兮 细雨清扬

When will the stars start to shine/

待何夕兮 星耀华光

When will I know that you're mine/

俟何时兮 比翼齐翔

Did I ever meet you in the sunshine/

日辉曜兮 几曾相望

And when we were about a thousand years away/

回首千载 世事沧桑

Did I ever hold you in the moonlight/

皓月璨兮 梦里相傍

Did we make every minute last another day/

一刻永恒 地老天荒

On a cold December night I gave my heart to you/

寒雪冬夜 我心荡漾

And by the summer you were gone/

清风夏日 空留惆怅

Now as the days grow older and the stars will start to dim/

流光飞逝 月黯星苍

All I have are memories and this song/

梦影笙歌 刻骨难忘

When will I see you again/

期何期兮 翩影天降

When will the sky start to rain/

盼何日兮 细雨清扬

When will the stars start to shine/

待何夕兮 星耀华光

When will I know that you're mine/

俟何时兮 比翼齐翔

读过吴双的这篇戏作,我深深感到兴华已经后继有人了。和兴华在一起的生活,不仅让他在我眼前展现了一片知识的海洋,以及让我发现了自己的浅薄和无知,最主要的是,兴华还给我留下了一双这么优秀的女儿。如果我当时选择了另一个人,也许我能去香港或美国发展,我将躲过一个又一个的劫难,但至今我不后悔我的选择,因为兴华为人正直忠诚,学识渊博,对祖国热爱,对事业执着。兴华给后人留下的遗作不多,但他已把他的天资传给了我们的女儿。相信她们一定会把兴华留下的文学遗产继续传承下去和发扬光大。每想及此,我就深感欣慰并且觉得我所经历的磨难都是值得的了。

(原载《中国现代文学丛刊》1986年第2期,修改于2015年9月)

同类推荐
  • 我们的国家公园

    我们的国家公园

    纪念版《我们的国家公园》是迄今为止最经典的中文版本。记录了全美最经典的国家公园。对今天疲惫不堪地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来说,这是一部至高无上的指南,所有去过美国国家公园的人们,以及有一天将要去那里旅行的人们,都会被缪尔的描述迷住。让我们与约翰·缪尔一起聆听瀑布、小鸟和微风的歌唱,读懂岩石,学习洪水、风暴和雪崩的语言,与冰川和野外的公园熟识,尽可能地去靠近世界的心灵。
  • 看,这个世界

    看,这个世界

    世界常常简单到不足以撑起一个故事,又常常复杂到难以用百科全书说出一点皮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V.S.奈保尔观察和感受这个世界的方式,“我很早就意识到存在着不同的观察方式,因为我是从很远的地方来到大都市。……我找不到一个过去,一个我可以进入和考虑的过去,这种缺失让我感到痛心。”
  • 庐隐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庐隐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他住在河北迎宾旅馆里已经三年了,他是一个很和蔼的少年人,也是一个思想宏富的著作家;他很孤凄,没有父亲母亲和兄弟姊妹;独自一个住在这二层楼上,靠东边三十五号那间小屋子里;桌上堆满了纸和书;地板上也满了算草的废纸;他的床铺上没有很厚的褥和被,可是也堆满了书和纸;这少年终日里埋在书丛纸堆里,书是他唯一的朋友;他觉得除书以外,没有更宝贵的东西了!书能帮助他的思想,能告诉他许多他不知道的知识;所以他无论对于那一种事情,心里都很能了解;并且他也是一个富于感情的少年,很喜欢听人的赞美和颂扬;一双黑漆漆的眼珠,时时转动,好象表示他脑筋的活动一样
  • 亲爱的向日葵(青春卷)

    亲爱的向日葵(青春卷)

    本书是“中学生必读的心灵故事”之青春卷。收录了近百篇短文,均为各种青春洋溢的故事,对青少年读者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作者均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格言》等知名杂志的金牌签约作家,文笔细腻,描写真实,文章可读性强。
  • 火如何灼痛它自己

    火如何灼痛它自己

    塞巴斯蒂安·荣格尔自创了一门专业,他复活了自然的戏剧与人类的本性。很少有作家到过地球上如此迥乎不同且求生艰难的角落。没有人提供过对于极端事件的更触目惊心的思考线索。从美国西部闷烧的雷电山火,加勒比海惊心动魄的鲸鱼捕捞,克什米尔危机四伏的旅行,到科索沃腐烂发臭的集体坟墓、塞拉利昂无情无义的钻石交易,再到阿富汗无止无休的炮火硝烟,《火如何灼痛它自己》一书向人们展示了世界上最危险的一些地方和局势中的细枝末节。
热门推荐
  • 邪冰傲天

    邪冰傲天

    二十一世纪的邪尊——君邪冰,十八岁生日时被一枚玉戒带入奥卡斯大陆,再次清醒已然成为一名婴儿!前世的邪尊没有亲人,既然老天让我君邪冰重新拥有家人,任何人都不能伤害自己的亲人,哪怕出言不逊的也都要死!敢触摸我君邪冰的逆鳞就要做好生不如死的准备!前生,太累!今生,便逍遥一世!享亲情!建势力!收魂宠!一袭白衣逍遥天下!本文女主腹黑强大,没有最强,只有更强!--------------------俺的新书《邪医毒妃》绝艳妖娆的华夏古武宗师穿越为异界身中剧毒的谜样弃婴,嚣张至极的小毛球路过,小爪一指:“作为本大爷第一个接受的人类,本大爷救你!”慵懒邪魅的男人阴险一笑:“要救她,不可能,除非你乖乖与她契约。”于是——这样的景象便时常出现:一个绝色少女牵着一个漂亮宝宝的手,在灵兽遍布的黑作山脉上散步,身边时常还跟着个银衣慵懒的美男……当红衣绝艳、腹黑潇洒的她,走出山脉,走入大陆,绽放耀眼光芒,令无数男女为之疯狂之时,某位孤傲狂放的俊美男子,黑着脸,一把将她揽在怀里,咬牙切齿:“本王的女人,岂是尔等也敢窥视的?!”漂亮宝宝那一张小脸上也是满满的愤慨:“本大爷的女人,尔等也敢妄想?!”武力当道,权势翻天,前世已矣,今生她必再踏巅峰,追寻更高的武道境界!且看华夏一代古武宗师,如何在这异世崛起苍穹,挥洒落月!--------------------
  • 八名普密陀罗尼经

    八名普密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水深火热在美国:真妮的北美生活故事

    水深火热在美国:真妮的北美生活故事

    说起北美,你会有什么印象?华尔街、“9·11”事件?还是美国总统布什、奥巴马?你知道美国普通人是怎么生活的吗?旅美作家蔡真妮,用幽默亲切的文字向我们描述了她和周围的中国人在北美生活的逸闻趣事、她亲身经历的东西方文化差异和撞击,展现了北美生活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许多故事读来令人莞尔之余,让人对美国、美国人、美国文化有了具体的了解。
  • 画堂娇

    画堂娇

    父母莫名生死,胞姐意外坠亡。重生时,只余年幼胞弟相依为命。寄人篱下,牛鬼蛇神缠绕,又该如何自处。低调生活,只求护着幼弟安稳长大。待日后羽翼渐丰,欠下来的债,定要你们一一偿还!
  • 我不当冥帝

    我不当冥帝

    总有人问我,你为什么这么强大?每当这时,我总是低头一笑,难道我拯救了银河系的事也要告诉你吗?
  •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文学概论教程批评论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文学概论教程批评论

    21世纪文学,面临过去的文学时代从没有过的新的状况。影视文学语言和网络文学语言的创生,在文学表现力上相对于纸面文学语言来说,是一场革命性的飞跃。本书在学生听课笔记的基础上改写而成,保留了课堂教学口语风格,以“正文+附录”为体例,以文学的本质及其规律为逻辑,深入浅出,为读者理解文学及其相关事物提供桥梁。
  • 混唐后传

    混唐后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肥胖病知识读本

    肥胖病知识读本

    市场上有关减肥的书琳琅满目,鱼龙混珠,肥胖是什么,如何减肥,减肥的疗法有哪些,有哪些副作用,怎样正确看待肥胖与美丽,关于这些问题,一般的书往往侧重一点,不及其余。《肥胖病知识读本》的优点,恰恰在于,以肥胖病研究者的角度入手,对肥胖病的知识、减肥的方法、减肥的副作用,以及肥胖与美丽的看法等,进行了通俗与专业相结合的介绍。既有介绍减肥误区,以及令人啼笑皆非的减肥故事,也有针对减肥效果和减肥方法,科学和专业地去做出解释。不争取噱头,也不剑走偏锋,踏实严谨,以专业与通俗想结合的笔法,描述关于肥胖病和减肥问题,是一本有益、有趣的关于肥胖病和减肥的科普读物。
  • 血腥的盛唐2:三权分立下的贞观之治

    血腥的盛唐2:三权分立下的贞观之治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 无言真实

    无言真实

    虚妄的顾灵言……双生一般的世界观……到底是谁操控着我,还是我操控着他人……一个不知道自己状况的病人,疯子……是精神分裂还是抑郁症的最后爆发,又或者是歇斯底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