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一一 一月日记
2011-1-28 11:07:54 晴
昨天刚读完高尔基的“人生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我的大学》,今天说点儿感慨。
高尔基的“人生三部曲”讲的是一个叫阿廖沙的孩子,从童年到青年的成长历程以及价值观与世界观逐渐形成的过程。故事还展现了俄国在沙皇统治时期,社会底层人士的生活百态。
读高尔基的《童年》时,我感到这本书的语言非常“稚嫩”,但这种“稚嫩”不是指作者的文字功底,而是表现手法:由于本书是以“第一人称”描述,而阿廖沙(本书的主人公,即高尔基本人)又是一个十二岁的男孩,所以在他的眼中,这个世界的一切不可能那样复杂,也不可能有任何既定的价值观;所有的是非善恶在他眼中都有着最天真、最直接的认识,这些都在高尔基的笔下以最为质朴的方式,毫无保留、毫无修饰地呈现出来,让读者透过一个十二岁孩子的眼睛,来观察生活的真实与虚伪,善良与丑恶。
等到《在人间》时,阿廖沙已经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了,生活的困苦让他早早地走向社会。在压迫中他学会反抗,并且在这种压迫中他认识到一些市井小民的无知和愚昧。在书本中他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他知道这个世界还有着更为广阔的环境;在这一时期,高尔基在书中表现的不再是“天真”与“稚嫩”,而是一种“反叛精神”。
我最喜欢的是“人生三部曲”中的《我的大学》。这个时候的阿廖沙既不是“稚嫩”也不是“反叛”,而是一种对知识的渴求;一种对理想的追求;一种对革命的热忱;一种对庸俗的厌恶。这种精神让我佩服。
二〇一一 三月日记
2011-3-8 21:32:53 阴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祝全天下女性节日快乐!
我很难保证自己能一天一篇日记,毕竟我还不能将这些生活琐事以有趣的方式跃然于纸上。或许,一个真正的作家,就是能把平凡乏味的生活变得富有生命力。
我想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充实,变得忙碌,不会被它肆意地踩在脚下,所以我拼命给自己下任务、定指标、做计划,让自己能在这个庞大却紧缚的世界中,挣扎出一个小小的、能容纳自己笑容的空间。可无奈的是,如果这一切没有坚定的毅力,这也将是一场力量悬殊的对抗。
前几天看到一个关于“看书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说是一个美国的家庭主妇,一年能看1000余本书,而一个退休的英国教授,一年最高也有700余本书。据说那位美国主妇一天可以看3—4本书,一分钟可以看八页,在网上写下4100多条书评。跟她一比,我看书的速度实在是不值一提。
二〇一一 五月日记
2011年5月4日 18:34:51 晴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是我非常讨厌的一个节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湖南卫视每年都会举办的《成人礼》晚会。这台晚会在若干年前就给予我无以复加的危机感。不知道是什么情绪偷偷作祟,经常会觉得自己跟这班年龄相仿、风华正茂的在校生是两个世界里不同的两种人。他们优秀,像是蓬勃生长的劲松;他们青春,像是光芒四射的朝阳;他们举手投足,都会使人们对他们寄予厚望。似乎他们将永远站在舞台的中央,享受聚光灯下的荣耀。
我不得不承认——我羡慕他们。
一、生活
我每天将生活的大部分时间用来读书、学习,希望借此达到我的理想,改变我的生活。但我似乎从来就没有仔细地想过,自己究竟要改变什么?我一直以为,自己所要改变的不过是一种物质的生活,但其实并非如此。我所需要的改变是一种态度——别人对我的态度。
每一个人都渴望自己能够创造巨大的价值,因为绝大多数人认为,经济价值是个人价值的直观体现。确实如此,一个人如果能够创造一百万的经济价值,至少说明这个人,他的价值不会低于一百万。
但许多人不知道,真正促使他们去创造经济价值的,不是所谓的“实现个人价值”,而是别人对自己的敬畏,甚至是崇拜。
这类似于一种特权,属于成功者的特权,很多人迷恋它,我也不例外。
生命是由时间组成的,生活更是如此。命运的不同都是由于对时间的认识不同:你觉得业余时间是用来吃爆米花、看韩剧的;他觉得业余时间是用来背英语单词、练毛笔字的。所以,两人开始有了不同。三十年后,也许前者还在吃爆米花看韩剧,而后者,我相信绝不会还在背英语单词练毛笔字。
所以说时间是有限的,懒散是无限的,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无限的懒散中,这是一种对青春、生命,不负责任的表现。
过去的时间浪费得太多;现在的时间流逝得太快;未来的时间剩余得太短。
时间,你让我情何以堪!
二、知行合一
我经历了三个月的偶像遗失期,终于又找到新的偶像了!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子。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封“先儒”,奉祀孔庙东庑第五十八位。】
以王阳明做偶像不是因为我心血来潮,实为心学让我茅塞顿开。我一直以为,一个人只要有理想,有抱负,坚持原则,并且虚心学习,这个人就一定会成功。可心学告诉我,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我曾听过一个段子,说:“学得好不如干得好,干得好不如拍得好,拍得好不如长得好,长得好不如嫁得好,嫁得好不如生得好。”
这就是如今中国社会的现状。为什么那么多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人会混得有头有脸?为什么那么多有真才实学的人,还在为生计四处奔忙?这大概是所有人都感到不解的。可是心学告诉我们了。
心学之精髓在于:知行合一;我们仅仅知道有理想,有抱负,坚持原则,虚心学习,这些是不够的,因为在困难面前,理想、抱负、原则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我们需要行之有效的手段,这就是“行”;它可以是溜须拍马,可以是阿谀奉承,可以是阴谋诡计,可以是恶语相向。但无论是什么,它都是我们处理问题的一种手段,一种工具,绝不能成为我们为人处世的准则,因为我们所做的,只是为了我们的理想去扫清障碍,不能违背我们自己的良心,更不能被困难打倒。
这就是“知行合一”。
二〇一一 六月日记
2011年6月11日 19:33:18 晴
成功三要素:
一、自信
有的人老是自我暗示:我行不行?我可以吗?我是这块儿料吗?长此以往,这个人必定是干什么都不行。所以,我们要暗示自己一定能行,比谁都行,自己是无所不能的;时间一久,这个人即使真的不行,也一定会变得行,因为他相信自己;一个相信自己的人,就有了成功的前提,而一个质疑自己的人,又怎么可能得到成功?但是这种心理暗示也会有一个弊端,那就是如果一个对自己不能严于律己的人,他的暗示很有可能从“无所不能”转而变成“天下无敌”;从积极向上的“自信”转而变成愚昧无知的“自负”。所以,“自信”并不是流于表面的“骄狂”,而应该是潜藏于心的“孤傲”。
正是:心怀高远,平易待人。
二、毅力
“成功”在大多数还未“成功”的人眼里,往往是虚无的、遥远的,所以为了理想而奋斗的人,往往也是最辛苦的,因为他们看不见终点的方向,不知道还要奔跑多久才能稍有喘息;等到“最后一根压死骆驼的稻草”压下来时,他们看到成功无望,便选择了放弃或者是退而求其次,总而言之,反正是“背叛”他们的理想了!
我也有过极其灰暗的日子,觉得成功距离我太过遥远,丝毫看不见未来的曙光。但我还是选择坚持,我相信只要坚持就必然有结果,而放弃就意味着向困难屈服。困难天生就是被用来跨越的,只有那些困难的事情才会使我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而那些容易的事情却使我们安于现状,止步不前,其最后的结果必然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所以,我在最困难、最疲惫、最焦虑、最崩溃的时候,我告诉自己:最无力坚持的时候,就是你离梦想最近的时候。只要再坚持一下,你就是最后的“大赢家”!
没有任何一种困难,是坚持不能战胜的。
三、学习态度
每个人生下来都不是天才,都需要不断地去学习。这个学习不光是书本上的学习,也是为人处世的学习。只有勤于学习的人,才会有把握机会的可能;只有把握机会的人,才是有资格成功的人。浪费机会的人不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