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54700000007

第7章 散文豆腐(4)

小时候我住在俄亥俄州的托雷多,在我家附近有一个农夫是种黄豆的。事实上,在俄亥俄及其他各地,许多农夫都种黄豆,因为它在美国是一项很赚钱的农产品。不过我对黄豆的用途一直弄不清楚。也许黄豆是用来喂牲口的;美国有一种很受欢迎的人造奶,也是用黄豆制成的;另外把黄豆压榨成油,也是一项重要用途。直到我来到台湾以后,我才发现:美国生产的大豆,有一大部分都出口到这里来了。台湾向外国进口的黄豆总值,占它主要外汇的第六或第七位呢。可是黄豆在台湾的用途是变成不离本位的豆腐、豆浆、豆芽以及新鲜的毛豆。奇怪的是,黄豆成品在中国菜肴中占如此重要地位,而此地黄豆种得并不多。也许是由外面进口反而经济。也可能是原来在中国大陆上大量出产,而现在中断的缘故。

在台北街巷的各种店铺及小生意中,我觉得制造豆腐的店是最有趣的。它夹在喷出阵阵烟雾喧闹不休的机车修理店、制卖低劣的西式糕点的西点面包店,或者销售现代文化产品的百货店之间,就仿佛是一个坚持复古的标志。它使人联想起传统文明的高雅——那手艺至上的大师傅,那永远小心制作的产品。虽然做豆腐需要精确的控制方法,可是豆腐店竟没有一点儿可以让我们想得起现代实验室的。这种店铺里的设备,看起来已经有几世纪之久,屋子也都是污秽阴暗的建筑物,里面是如此之纷乱,真使人怀疑怎么能实际派上用场。可是,它们做出来的豆腐成品,却是永远一致的高级质量。我就从来没有吃到过一块坏豆腐。所以,做豆腐的这一行业,正如制造法国酒的手艺一样,完全是根据几百年下来的经验累积,而和实验室科学无关。

豆腐加工以后制成的各种成品,可真是洋洋大观!有豆腐皮、豆腐干、豆腐乳、霉豆腐、冻豆腐——全都是以豆腐作原料,经过差不太远的简单过程而制成的。可是每一种成品,吃起来的滋味和它的质地,却都是各成一家而绝不雷同的。菜市场内卖豆腐的摊贩,要把这么多的种类来分类和售卖,实在是件够复杂而又很好玩的事。

差不多所有的豆腐加工品我全吃过,我不必假装说我都喜欢吃,比方说臭豆腐吧,就永远引不起我的食欲。不过,够讽刺的是,它的“香”味却跟一些我非常喜欢的、用牛奶及羊奶合制成的奶酪非常相似。即使如此,我仍然无法“爱屋及乌”地去喜欢臭豆腐。我也怀疑,中国人喜欢臭豆腐的,恐怕也不见得对这些奶酪有兴趣。为什么我们对作为文化一部分的自己的食品中某些特别强烈香味的喜爱,不能轻易地转移给另外一种文化中香味相似的食品呢?这种对某种香味的特别欣赏,原是普遍都有的。多数西方儿童(我也不例外),也并不是一下子就喜欢上这些以强烈辛辣闻名的奶酪的(是否中国孩子对中国食品也是如此?)。不过,把这种欣赏进一步扩展,而超越文化的区限,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译后记/夏龢

孔瑞昌是一位在台北研习华语的美国青年,他的美国名字是李查·孔斯特(Richard Kunst)。来台一年以后,今年暑假他在史丹福华语中心,以名列前茅的成绩毕业。他和他美丽的太太珂琳以及出生才一个半月的儿子,不久就要离开台湾。孔瑞昌和他太太,对中国的生活和文化,不仅爱慕之至,而且亲身体验不遗余力。在台期间,他们不仅日常生活完全中国化,孔太太且每天提着菜篮上市场,跟菜贩用国语打交道买菜,然后下厨房洗、切、炒、煮,一一实验她从各位中国太太学习来的菜谱。一年下来,她已经烧得一手地道的中国家常菜了。孔瑞昌在吃他太太烧的豆腐时,很有些感想,正好林海音编辑《中国豆腐》一书,邀他写稿,他便写成这篇带有哲学意味的随笔。由这篇关于豆腐的文章,可以看出孔瑞昌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已非泛泛,而文章最后一段,似乎更启示一些什么——文化的吸引敌不过故国之恋,正好像臭豆腐不能与奶酪相比一样?原文用英文写成,谨试译出以飨读者。

我,豆腐,他。

力争

看报上消息,有一本豆腐专辑出版,特地跑去“中国书城”看看。在“纯文学”摊位上,发现一本颜色悦目,富于中国味儿的书摆在众书之中,非常惹人喜爱,它就是《中国豆腐》。买了之后急着回家去读。内容就像豆腐本身一样精彩绝伦,有考证、散文、谚语、诗歌、传说、专访等。一篇《金钩挂玉牌》,更使我回忆起来,因为这道菜曾给我们夫妇引来龃龉。这是后话。

为什么《中国豆腐》如此吸引我,特地跑去买它呢?因为豆腐和我的婚姻有微妙的关系。

我是台湾省人,土生土长的。我的他是安徽省人,但是落户在南京。先谈谈我自己,从懂事起,我就天天看见一位老人,每天清晨四点钟,挑着担子,摇着铃卖豆腐,模样儿很像画报上的圣诞老人,红光满面,尤其那个又大又圆的鼻头,更是红得像熟透了的桃子。他有一个很特别的嗜好,担子上除了一板板的豆腐外,还有一大瓶一升装的清酒。有趣的是,当有人买他的豆腐时,他就喝口酒,大小口随他自己的意思。这样一升酒配合一担豆腐,饿了就吃块油炸豆腐,再喝口酒。七点多钟卖完了就回家睡觉。到了下午四点钟,他又摇着铃卖那黄昏的一担豆腐并喝那一升酒。清晨的鸟鸣和黄昏夕阳中的铃声叮当,与雪白的豆腐,交织成我的美丽的童年。如果说我这个人还有些灵性,说豆腐是功臣也不为过。

我家并不富裕,一天两次铃声,使食桌上常出现豆腐的倩影。它共有三种姿态变换着出现:一种是清爽素食,仅在早晨吃,蘸生姜泥和味精酱油。一种是用油煎成双面金黄,撒上生姜丝,加味精酱油,一天三顿都吃它(我最高兴早晨能吃到这样煎的豆腐)。另一种是煮黄豆酱(味噌)汤,内放极新鲜的鱼块和葱段,这是一道很普遍的日本汤。我家除了汤食以外,只要吃豆腐,伴着它的一定是生姜。那是有道理的,因为豆腐的形成过程中,必须加入石膏,而石膏是寒性的,生姜是暖性,如此配合起来,相互中和,也就不损伤身体了。人本是习惯成自然,因此我每吃豆腐必加生姜,否则就觉得不合口味,也失去家乡味了。

二十岁那年,嫁了个外省人。初当主妇,什么荤腥的菜都不敢碰,怕脏,所以常吃豆腐。我的他除了煮汤的吃些以外,其他两种连筷子都不碰。婚后有一天,他跟我讲起他家乡的种种事物,说起他祖母吃东西如何考究,除了液体,其他的食物一概吐渣。我就不相信,找遍所有不能吐渣的问:“难道肉松也要吐?”

“吐!”

猛然想到豆腐:

“豆腐呢?”

“……不吐了!”

我就说:

“你比老祖母还要考究,从来就不吃豆腐。”

他直瞅着我说:

“你的豆腐(听说外省人说‘吃你的豆腐’是坏话,我的老天,这里可是指纯粹的豆腐啊!)太腥气。”

“腥气?废话!”我说,“鱼汤的豆腐,你不怕腥,要吃。煎豆腐却怕腥不吃,这不是废话吗?”

“你不要大声,生姜解腥味,要不然干嘛豆腐里放生姜泥生姜丝?”声音比我的大。

“还说什么吃得考究,食物中的寒性暖性都不懂,还谈个什么劲儿?”

他硬说我不对,我不由得伤心哭泣。想着没有嫁他之前,那么多本省青年追我,不嫁,偏嫁这个外省人。这是第一次豆腐在我婚姻中起了风波。

又有那么一天,他带我们母女上台北,几位同学请我们在馆子里吃饭。上来了一盘五彩缤纷像烂泥巴的菜,只听堂倌大叫:

“麻婆豆腐来了!”

豆腐?豆腐可以这样煮?我瞠目视之,却也忍不住尝了一口。唉!不错!我看他那顿饭有了麻婆豆腐,竟连吃了三碗饭,还现出满足的神情。回家后,我也如法炮制,做了好多次,虽不地道,可是他每次吃这道菜,好像就对我特别温存些。这又是一次豆腐在我婚姻中的影响。

又有那么一天,我要请客,没有买到做汤的材料,就请他代劳跑一趟市场。没有想到他买回来半只鸭,一大包黄豆芽,三块豆腐。当时,我没好气地说:

“既然买鸭,为什么不买酸菜,也好烧个咸菜鸭(台湾名汤),买黄豆芽跟豆腐干什么?”

“三种放在一起煮汤嘛!”

“黄豆芽烧豆腐,做汤?这不成了买猪骨(豆芽)烧猪肉泥(豆腐)了吗?”

“你说猪骨呀,没有买到排骨才买鸭的,不然有排骨更好!”

气死我啦,咬着牙自己跑一趟市场,买了酸菜,烧了个咸菜鸭汤。这一道汤也收到预期的效果,大家吃得很高兴。

第二天,我气呼呼地把那一大包黄豆芽洗净,用猪油炒一下,撒上些盐,豆腐也下锅,加上水,随它去煮。平常做汤,豆腐都是汆一下,吃它的嫩。这次我是居心不良要煮成又老又难吃的东西。没有想到约四十分钟后,一阵说不出的香味儿飘荡出来,我怀疑,难道这味儿就是那个莫名其妙的汤飘出来的吗?跑去厨房打开锅盖,豆腐已浮着起麻孔(“中副”主编仲父先生说叫“蜂窝”),只觉一股香味扑鼻,忍不住用勺子舀了些汤尝尝,咳!味美极了。这就是《金钩挂玉牌》给我们的一场纠纷。

以后,我对豆腐的烹饪也学了不少。冬天,这一道汤(当然加排骨)就像仲父先生所说的那样,吃得很高兴。如今,他远在英伦,读了这篇《金钩挂玉牌》,更加地想念他了。奇怪的是,这一道汤有这样美名,却从来也没听他说过。我将特地修书要他猜猜《金钩挂玉牌》是什么菜。喔,差一点忘了,到今天为止,生姜泥生姜丝的豆腐,他照样“不下筷子”,而我是“他的”跟“我的”豆腐都爱吃,因为豆腐使我的婚姻更为恩爱融洽啊!

原载一九七一年十一月四日台湾《国语日报》“家庭”版

同类推荐
  • 绵绵:我只是不想和大多数一样

    绵绵:我只是不想和大多数一样

    “我们怕和别人一样,于是我们努力让自己和别人看起来不一样。因为当自己看起来和别人不一样的时候,也许就是你能记住我的时候。为了让自己被人记住,我们一次又一次在内心塑造一个不像自己的自己。比别人更坚强,比别人更能伪装,比别人更能委屈自己,也比别人更柔软。直到有一天,遇见一个人,他们说:不要太辛苦,做你自己就好。你会有突然被戳中的感觉,一切的较劲都被这句话给卸了力。每个人都会经过“我只是不想和大多数人一样”的阶段,渐渐你会发现,其实我们都一样。一样全力以赴追逐梦想,一样在迷茫中成长,一样承受孤独看荒芜的世界,一样受伤也伪装坚强。”
  • 孤独是你的必修课

    孤独是你的必修课

    不要想着用什么样的姿态,不要刻意去学别人的方式,你有你自己的东西,做你自己就好了。我们总会遇到很多孤独且困难的时刻,那时我们都觉得自己过不去了,但我们都过来了。正是因为经历了无数个这样的时刻,我们才能学会坦然,才能知道应该怎么样面对接下来的可能会接踵而来的困难。如果你想去实现梦想,孤独是你的必修课。如果不能沉下心来,就没有办法去实现它,因为那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孤独能让你更坚强。你只要记得,你不是一个人在苦逼,那些看起来坚定的人,在背后也下定了无数的决心。而你总会在某次下定决心之后,一路飞奔再也不回头,什么困难都 打不倒你。
  • 淮安文学史

    淮安文学史

    淮安文学,犹如大海中那粼粼的波光,在太阳的照耀下,不断发出动人的光芒。从有文字可考的绵延达一千五百年的古徐国开始——是淮安的前身——那饱含着仁义的民歌,那承前启后的辞赋,那人品坚贞的诗词,那三足鼎立如巅峰的小说,等等,让淮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了一块令人骄傲的丰碑。
  •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2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2

    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唯一区别于动物的要着所在。
  • 大帆船、利害攸关、女当家人(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大帆船、利害攸关、女当家人(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全新的译文,真实的获奖内幕,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
热门推荐
  • 快穿之媳妇快到碗里来

    快穿之媳妇快到碗里来

    没做任务前:祁烨:“啧,死了还要被虐,劳资愿意用一个亿换一个对象!”“祁爷,你看我怎么样?”一个身材火辣的女人围了上来,祁烨一掌将围上来的女人拍飞。“莫挨老子!”做了任务后:祁烨:“我觉得这个媳妇儿很熟悉!”系统:“你想多了。”某女子有些委屈的看了系统一眼。后来,系统变成了一个只听祁烨话的傀儡。“难道没有人告诉过你,劳资最受不了的就是媳妇儿受委屈?”“……”“欺负了我媳妇儿,你觉得后果是什么?”“祁爷求放过!”这是一个没(心)心(思)没(缜)肺(密)大少爷爱上一个天(误)孤(入)煞(异)星(世)的妹子的故事。
  • 山权数

    山权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这一问题是亘古难题。乍一看本书的名称,专门研究人生哲学的人,可能会不屑一顾或嗤之以鼻,以为又遇上了一位现实版的唐·吉诃德;一般世人,则可能感觉到这一问题好像是不难回答的。
  • 师父,为了部落

    师父,为了部落

    秦格格刚上游戏,副族长就发来了消息:“闺女,族长找你,家族地图忠义堂。”一听地点,秦格格一抖,这个家族拜族长为师之后,忠义堂就成了她的噩梦。想起那些个被教训禁闭的日子,秦格格满脸忧愁地打字问:“呃,师傅找我干什么?”副族长发来一记阴暗的“杀人偿命” 的表情“啊?”秦格格吓一跳,还没等问个明白,提示框突然弹了出来:族长白晨召见格格撞豆腐,是否前往?秦格格预感不祥,每次只要她犯错,师傅大人就会用令牌召她,并且全家族的人都看得到,她正犹豫要不要去时,私聊框又闪了起来。
  • 山海经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典籍,该书并非成于一时,亦非一人所写。《山海经》传世版本共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其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矿物、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价值。本书是《山海经》的白话文全译本,且对生僻字词、名物有适当的注释。此外,还配有大量古本《山海经》中所绘的插图。
  • 少年记趣(人猿泰山系列)

    少年记趣(人猿泰山系列)

    人猿泰山系列是一部让中小学生开阔眼界、丰富想象力的书,是一部教给孩子动物是朋友、大自然是家园的温情冒险小说,是一部中小学图书馆和孩子的书架上不得不放的书,是父母与孩子共同阅读的睡前故事。小说情节奇谲精彩,主人公强悍而无畏,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充满着浪漫英雄主义的丛林世界大门。译者的话:上世纪四十年代,我们在读初中时,《人猿泰山》作为世界名著,曾经风靡一时。每逢课间十分钟,同学们几乎满教室争说泰山。当时,这部奇趣曼妙的小说,已经在我们心里扎根了。1988年,我俩六十岁退休后,曾到各地旅游,顺便到各省大图书馆、大学图书馆查询此书,不但译本遍寻不得,连原文本也没有了。
  • 超凡独秀

    超凡独秀

    徐乐穿越了,得到超级睚眦系统。————————徐乐:从明天起,做一个宽容的人。谦和、礼让、以德报怨。对手:呸,你就是个斤斤计较,睚眦必报的小人。————————哎,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 华丽回归

    华丽回归

    “以后找一个跟我一样姓凌的不就好了。”从小我就知道奶奶想要一个孙子,可惜妈妈在生了姐姐跟我之后就没再怀孕,她就一直说以后没有姓凌的了。好多时候,无意脱口而出的话竟成了真。
  • 弑天刃

    弑天刃

    江湖无道,拔刀而起,利刃横空,问心无愧。众生无道,刀锋弑之。冷眼星空,持刀睥睨。通天大道,一路荆棘,一刀斩开,唯我独尊!
  • 迷茫在G岛

    迷茫在G岛

    G岛是指一座外形犹如大写英文字母“G”的孤岛,她悄无声息地屹立在茫茫的大洋深处。所处的云遮雾绕及特殊的电磁物理环境,使他很难被外人发现,更别说再去进一步认识它了。只有偶然机会才能相遇,才能登岛,才能窥其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