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80500000010

第10章 人的自我(4)

最终,绝高智慧使天才远离了其他人以及他们的追求,因为这些天才越拥有了自身,在其他人身上,他就越难以在那里找到共同点。别人所满足的花花事物,对他来说既乏味且无趣。那无处不有效的平衡法则也许在此也起作用。有一种似是而非的说法常常为人所称道:精神最狭隘的人根本来说是最幸福的,虽然没有人会羡慕他的这种幸福。我不想抢在读者之先,对这种说法发表明确意见。索福克勒斯本人在此问题上有两句恰好截然相反的名言,读者自有论断:

为了幸福,审慎的思想是最有效的。

与之相反:

什么事情都不去想,就是最快乐的生活方式。

在《旧约》的哲人那里,同样有这种相互不一致的说法:

愚人的生活比死亡还糟糕。

同样的道理:

哪里的智慧越多,哪里的烦恼就越多。

在此,我不得不提及这样一种人:由于他们的智力水平很狭隘、有限,他们没有什么精神需求。这种人实际上就是德语里的“菲利斯特人”。这个词是德语中所独有的,在大学生生活中经常被用到,它的意思是“庸人”,也就是那些对现实利益斤斤计较的人。但是后来,这个词有了更高一层的含义,意即“被女神缪斯疏远的人”,虽然它的意思比较抽象,但依然和原来的意思相似;不过又与“缪斯的孩子(诗人)”截然相反。

然而,现在如果我从一个更高的含义来说明“菲利斯特人”——他们抱着现实的态度,从事最古板的事情,而这种现实的态度一无是处——的意思,那么,这种本来就抽象的定义,与我在本书所提出的浅显易懂的观点不一致,因此也许不是所有读者都能理解。

“庸人”还有一个更容易的独特解释,它充分地说明所有“菲利斯特人”性格的本质。按照这种解释,“菲利斯特人”就是一个没有精神需求的人。由此就有几种意思:首先,就他自身而言,他没有任何精神享受。这根据之前已提到的原则“没有真正的需求,就没有真正的享乐”就可以推断出来。他的生存因软弱的意志的缘故,没有基于对知识与和平的渴求而存在,更不会追求真正的审美享受——这种审美享受与对知识与和平的渴求在本质上完全一样。即使某些时尚或者权威将这种享受强加于他之上,他也将之作为一件苦差事来尽快打发了事。

实际上,享受对于庸人只是感官性的,他借此忘记痛苦。因此,牡蛎和香槟,是他的生存的制高点;设法谋取所有对此肉身有所裨益的东西,是他生活的目标。如果这些东西给他接二连三地带来麻烦,那他足以幸福了!因为如果一开始就把这些福分让他强行接受,那么他就不可避免地陷入无聊之中。为了对抗无聊,他们想尽了一切办法:舞会、剧院、社交、打牌、赌博、马匹、女人、喝酒、旅游等等。所有这些无法打发无聊,因为他毫无精神需求,他也就不可能有精神上的享受。

因此,菲利斯特人就有一张愚蠢、呆板的扑克脸,一张与动物类似、古怪、奇特的脸。没有什么东西能使他高兴,没有什么能刺激他,也没有什么能引起他的关注,因为感官享受是稍纵即逝的。同样的,菲利斯特人参加的社交也会立刻令他感到无聊透顶、心生厌倦。就财富,或者地位,或者影响力与权力而论,他远远超过别人;依靠它们,他受人尊敬;或者,他至少与那些与他有同样显赫身份的人有来往,并在回想他的荣耀时沾沾自喜。然而,按照他的这些生活方式,他充其量也不过是悬浮在荣耀之中而已。

由菲利斯特人以上的特性来看,可以得出第二个结论:在别人看来,他没有精神需求,只有生理需求;他不寻找精神需求,而只寻找那完全肤浅的快乐。因此,在他对别人的所有要求当中,对任何优越的精神能力的要求是最微不足道的。毋宁说,如果这些精神需求撞上了他,那只会激起他的反感,乃至仇恨。因为这样一来,他只会感受到一种卑贱的不堪重负的情绪,甚至于,他还要自己将内心生出的愚蠢的嫉妒小心隐藏起来。长此以往,这种情绪就会变成不动声色的愤怒。

菲利斯特人在决定对别人表达他的尊敬或者瞩目时,永远不会按照这个人相应的特质。相反,他的尊敬与瞩目只留给地位与财富,权力与影响力。在他的眼中,唯有这些才是真正的优势,在这方面出人头地是他的夙愿。这些导致他成为一个没有精神需求的人。所有菲利斯特人的巨大苦难在于,他们没有为自己守护观念性的东西,而为了逃避无聊,他们总是需求那些现实性的东西。这些东西不但在片刻之间被挥霍殆尽,无法长存,令人生厌,而且带来各种灾祸。然而,观念性的东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们本身无辜也无害。

我已经全面考察了对我们的幸福有所助益的个人禀赋,这些考察除了生理素质之外,主要是智力水平。至于道德产生的直接影响以何种方式使人幸福,我已经在我的获奖论文《道德的基础》中讲过了,我在这里向读者推荐它。

注释:

[1]罗马帝国奥古斯都的谋臣,著名的外交家,同时是诗人、艺术家的保护人。

[2]叔本华的意思是,人类苦难有两种:无聊和贫困;前者的根源是一个人不用为生计所愁而去浪费生命的能力;后者的根源则是一个人的命运和个性。——译者

[3]大自然的演进周而复始。它首先从无机界的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进化到植物及其沉闷的自我享受,然后进化到动物界。在动物界阶段,大自然的理智和意识逐渐出现,并从这脆弱的起点一步一步攀升,最终跨出最后的、伟大的步伐,人类出现了。在人类的理智中,大自然达到了它发展的顶峰和目标,献出了它所能够带来的最完满的杰作。甚至在人与人之间,也表现出许多显著的差别,只有极个别人达到了原本的高智慧。但是,这种智慧在最狭窄、最严格的意义上是大自然最难、最高的产物,因此也是最罕见、最有价值、最能反映世界的产物。在这样一个智慧中,最清醒的意识出现了,并且在那里,世界看起来比任何地方都明了、完整。由此,在意识的才具中,存在世界上最高尚、最珍贵的东西,与此相应,它们也拥有享乐的一个源泉,与这个源泉相比,其他东西显得微不足道。这些才具除了要求悠闲,就无须任何外在的东西,它拥有为自己的拥有而怡然自得,任何金刚石也无法将之磨灭。因为所有其他非理智的享乐方式是低下的,这些享乐完全超出了意志活动的范围,超出了意愿、希望、恐惧与所得的范围,同样超出了限定它们的东西。它永远无法摆脱痛苦;此外,在一般情况下,除了这些享乐的满足之外,失望也或多或少地产生了;而不像真理那样,借助理智的享乐变得明晰起来。在理智的范围之内,没有痛苦存在,相反,理智所有的东西都是认识。所有理智的享乐只能使人受益,确切地说,人按照自身的理智来享乐。因为,倘若一个人自身一无所有,那么,世界上的所有精神在他看来毫无意义可言。但是,一个现实的人,他的优点同时也是他的缺点。在整个大自然中,一个人因其智力水平的提高,对痛苦的感动也随之攀升,因而随其智力达到了最高限度。

[4]庸俗的根源在于,在意识中,意愿活动彻底压倒了认识活动,乃至认识活动彻彻底底沦为意愿活动的走卒。当意愿活动用不着使唤认识活动的时候,意志也就无须激起认识活动的大大小小的动机,也就完全没有认识活动的余地了,结果,思想就空洞无物。人的意愿活动没有认识,这是最为常见的事情。这种事情尤其发生在木头人身上,至少他脑子卡壳的时候,这种事就暴露无遗。由此,在他身上就冒出了种种庸俗之态。在这个状态中,只有我们的感官和处理材料所需的微弱理解力,才会保持运作。于是,平庸之辈往往固执于由此得来的所有感官印象。他像一只动物,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哪怕是最细小的声音、最不起眼的状况,片刻也休想逃出他的注意力范围。这种庸俗在他的脸上、身上,一目了然——当他满脑子的意志越低俗、自私、卑劣,他的模样给人们所留下的印象也就越令人作呕。

同类推荐
  • 周易

    周易

    《周易》为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又称《易经》,包括经和传两部分。本书将《周易》的六十四卦分别予以详细解读,每卦独立自成一体,各节皆有原文、译文、启示,每卦之后附有中外著名事例,以期深化理解,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 浪漫主义的根源(人文与社会译丛)

    浪漫主义的根源(人文与社会译丛)

    《浪漫主义的根源》以赛亚·伯林1965年关于浪漫主义的梅隆系列讲座的BBC录音结集而成,自浪漫主义定义问题始,中经浪漫主义之滥觞、成长和壮大的过程,至浪漫主义的巨大影响终。结构了然,思维缜密,处处闪耀着天才洞见的火花,伴以伯林特有的雄浑酣畅的即兴风格,是一曲令人魂销神醉的思想咏叹调。
  • 人的哲学镜像

    人的哲学镜像

    本书在逻辑层次上从人的原始性(兽性)谈至人的进化性(人性),再进至人的崇高性(神性),通过对抗战历史的反思、文字文化的求索和宗教实相的追问等,以递进的哲学分析,劝勉人们向往崇高而不是流于恶俗、广爱于物而不是堕于自私,让人清楚认识“人”自身,使人少在欲望的驱使下犯下罪愆,由此引出本书的结语——回答“人性会好吗?”的问题,并阐明全书的思想核心:由“良知”为出发,向“慈悲”而迈进。
  • 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本书从哲学本体、哲学流派、哲学术语、哲学名家、哲学名著、经典命题、名家名言、哲人轶事八个方面普及与哲学有关的常识。《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将指导读者爬上思想阶梯,从异彩纷呈的哲人流派中体会博大精深的哲学内涵,力图给读者提供一部了解中西哲学的基础常识,使大家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畅游哲学的乐园。
  •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塔木德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塔木德

    犹太人的智慧来源于他们的民族经典——《塔木德》。
热门推荐
  • An Old-Fashioned Thanksgiving

    An Old-Fashioned Thanksgiving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1987我不知你会降临这个世界

    1987我不知你会降临这个世界

    如果我回到1987年,我会阻止自己的出生吗?第一个念头,当然是,会,如果我不曾存在于这个世界,我就会少了许多的烦恼可是,转念再一想若我真的得到这个阻止自己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机会我会不会真的这么决绝?我真的会吗?怀疑令人不知所措,思考令人杂念丛生,不如,就把谜底交给这部小说让它带我们去刺破人生中那些又美丽又痛苦的泡沫1987,我不知你会降临这个世界……
  • 天价宠妻:总裁夫人休想逃

    天价宠妻:总裁夫人休想逃

    前男友给她下了药,让她和神秘男人纠纠缠缠。为了报复,她嫁给了他,从此被他宠出了新高度。说好的约法三章呢?为何他却对她各种撩?“以后我宠你。”他在他耳边柔情似水,对她各种宠溺,可是原来他对她另有所图.......“离婚!”她得知真相,愤而离他而去,几年后,她的出现再次惊艳了他的世界,可她不明白,他已经达到目的了,为何又一直折磨着自己,纠缠着自己......
  • 博爱:胡适人生讲演集

    博爱:胡适人生讲演集

    《读点大师:胡适人生讲演集·博爱》收录胡适先生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关于人生 问题的讲演实录,内容详尽充实,原汁原味地再现一代大师的讲演风采,还原当时中国社会的风起云涌,让我们领略特定时代风口浪尖上催生的伟大思想和智慧结晶。 胡适先生主张修己以安天下:“为己而后可以为人,求学而后可以救国”,这种圆融的态度在当时曾引起轩然大波,但在今天看来,这种通达的思想未尝不是饱含着热情和希望,将民族的气节和精神有力地传承下去。他给读者带来的不一样的声音,足可以引起我们对人生更深层的思考。
  • 天城轶事

    天城轶事

    浮空天城之上,三皇五帝齐聚小打小闹之间,三千年的恩恩怨怨渐渐浮现当最后的阴谋浮现,他追悔莫及却无能为力谁是最大的野心家,谁是命定的那个人神秘的封印,现在开启…
  • 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第二版)

    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第二版)

    “本书根据《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第三版)》及考试大纲编写,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2008年至2012年真题解析;第二部分是六套权威预测试卷。第一部分针对真题的难点和重点进行了解析,并将相关知识点列出,以便读者理解和掌握;第二部分系根据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考试大纲编写而成,内容涵盖了主要考试要点,每套题后附有参考答案和解析。相信通过本书学习,考生能尽快掌握考试要点,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本书内容精练,重点突出,解析深刻、预测准确,是作者多年教学经验之结晶,可作为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和复习之用,也可供建筑业从业人员学习参考。”
  • 武道大宗师

    武道大宗师

    传说在九万里高的苍穹上,有着一座世人不可见的神山,收藏着自人类诞生以来所有的秘籍,总计一亿三千万本。其中有撼动天地的秘诀,有救死扶伤的医书,有教化蛮夷的圣学,有精通星宿的古典。有一天,一个叫林悬的少年,带着这座神山,重生一亿年前……
  • 我被炫舞撞了一下腰

    我被炫舞撞了一下腰

    网络小说家许沫然爱玩炫舞游戏,并且在上面与区神结了婚,现实中,她的小说《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拍摄成电视剧,由于男主角是沉睡三年的王子——离洛,而去探班,在剧组发生了偶遇。却不曾想,在即将放手的时刻得知游戏与现实竟然如此的密切相关,放肆冥冥中注定,两个人走在了一起!可是,离洛有着不为人知的黑道背景以及仇恨,在仇恨和爱情之间,他与她该何去何从?新作《女尊之坐拥天下美男》欢迎入坑,不签约,不上架,欢迎跳坑!!!作者微博:诉够离伤http://m.wkkk.net/u/2478382061望关注,谢谢^ω^
  • 心理学称霸世界3(大众篇)

    心理学称霸世界3(大众篇)

    世界级心理学之父勒庞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揭示心理操纵的真相!勒庞以对群体心理特征的研究而著称。他认为人群集时的行为本质上不同于人的个体行为。群集时有一种思想上的互相统一,勒庞称之为“群体精神统一性的心理学定律”(law of the mental unity of crowds),这种统一可以表现为不可容忍、不可抵抗的力量或不负责任。群体行为可能是突然的和极端的;智力过程可能是初步的和机械的。这是当时盛行的几种“群体心理”理论之一。在群集情况下,个体放弃独立批判的思考能力,而让群体的精神代替自己的精神,进而,放弃了责任意识乃至各种约束,最有理性的人也会像动物一样行动。
  • 万化融道

    万化融道

    他,肩负着家族的荣耀;他,有着别人没有的心态和执着;他,时时仰望星空;他,想去看看世界的极限在哪里;他,创造了从没有的融体;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走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