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84700000010

第10章 血步迷踪(6)

陆杏根无法容忍这样的态度,他要发作,一辈子他还没发作过。他忽然想说,借钱还钱,天经地义,他想这样对孙峰说,可我的钱到期了吗?他想自己这样说完就走。他不是生来就逆来顺受的,他只是强迫自己在脸上贴上温情和微笑,为的就是克制像孙峰这样的压迫。微笑是对压迫的反抗。因而对他来说,他的微笑本是最坚强的防御。但问题就在于太坚强了,一直坚强地抵御侵犯,反而脆弱了。他没有想到这一点,但是在发生了和孙峰有史以来第一次口角后他发现了这一点。他一直以为的坚强,竟然如此脆弱。苦心经营的尊严,一直是他自信的最后防线。一遭到攻击,顷刻之间灰飞烟灭了。

他一辈子都在抵制这样的结果,这样的抵制在他小时候,他父亲去世后就开始了。他甚至改变了对母亲的态度。母亲一直在被传流言,说她和村里的小木匠有染。他表面上主动热情,抗拒潜意识深处的冷漠和隔阂。为这个目的,他甚至不惜贴钱做赔本买卖。但事与愿违,一辈子的努力终于坍塌下来。他头脑一阵空白,忽然明白自己无法再撑多久。他深知自己没有通过孙峰的压力测试,那么很快,更多的人会这样向他要钱,给他压迫了。

在最后的日子里,他已经无法抵御压力。无论他再如何努力,结局都已经注定。最后一年尽管财务已经崩溃,但他还有条件三万五万地还款。他是倔强的,他不会轻易在强权面前低头。微笑还在脸上,但他内心深处已经意识到,包括孙峰这钱在内,还与不还对他来说已经毫无意义。重要的是他必须赶紧为自己设计一个结局,一个解脱自己,解释自己的结局。

时间在一天天过去,他最初想到的只是自杀。这是最简单的方式,可他没勇气。他不是对自己去死没勇气,而是无法面对死的后果。他死后所有人会发现他欠了一屁股债,发现他一直在说谎。那时候别人会朝他吐痰,他母亲会受不了。其实表面上,他从来就没对母亲怎么好过,甚至连好脸色也没有。他一直以为自己对母亲没感情,给她买八万块钱的床,那是做给别人看的。但在他死亡计划出来后,他没想到第一个会想到母亲。自己死后,母亲怎么办?当然还有望弟,望弟又会在他死后怎样呢?望弟会哭诉,把一辈子的眼泪在他死后宣泄出来。还有他丈母娘,这个对他恩重如山的女人,一辈子就好像为他活着。从小呵护,精心培养,在他身上寄托了太多太多的期望。她能承受他自杀,以及更重要的关于他自杀的解释吗?

自杀不行。自杀太自私。在最后的方案里,他否决了自杀。

否定了一个人去死,他同时也堵死了跑路和赖账两条路。此时他已深知自己死路一条,而且来日无多。但他下定决心,死要死得其所,死得恰当。这甚至比死更重要。决不能让自己亲人在自己死后受苦。

他的脑子开始一遍遍编排和规划死亡结局。他甚至不止一次地幻想过真有人来杀人抢劫。这是最好的结局。痛苦会随着集体死亡而消失,徒留下他的好名声和人们的唏嘘叹息。那时候人们会怀念他,只想起他的好。抢劫杀人是意外,他是要为村里人鞠躬尽瘁的,但杀人犯阻止了他。为此他为杀人犯设置了某个限期,比如几月几号前,有人来抢劫杀人。他一度故意把母亲上供的冥币装在平时放钱的蛇皮袋里进进出出,到处惹人注目地对人说他有现金到家了。他曾寄希望于厂里强奸案之后,受害者家属到他家来行凶,他还幻想宋杰会因为答应了他钱而拿不到手会动歪脑筋……可时间一天天过去,杀人犯没有来。时间到了现在,他拿起了家里这把生锈的锤子。

没有人会来抢劫杀人,没有人会来帮他终结生命了。明天,实际上是今天,天一亮就会有人来找他要钱,到那时候一切就晚了。先是工人的工资,孙峰的贷款,宋杰,随后还有许多人,一个接一个,都来向他要钱。到底要多少,他早已无法弄清……他现在,除了包里三万五用剩的一点钱,已经没有一分钱了。不是真没办法,而是他厌倦了这样的游戏。也累了,太累了,想到钱就累了。他把包里的钱拿出来,一把撒在儿子房里,然后走进望弟房间。

四点过后天有些亮了,望弟脸对着他,他看也不看,手起锤落。他早已想清楚,他要先杀掉这个女人。杀这个女人他最坚决了。他怨恨这个人,这个人从来没有同情过他,帮过他,温暖过他。她把他当成了房子、炉子和票子,他只是她每分每秒需要的各种不同的道具,一旦不能满足,她就要发作。也许这个女人从来就没有看好过他,这样的女人会懂爱,有爱吗?即使有,那也只是爱她自己。但不管怎样,她还是孩子的母亲,他妻子,无论如何,他不能让她在他死后受别人指责,更不能让她在别人面前指责他。她会指责他的。她的指责会让人们发现,他生前不光是个骗子,还是穷光蛋、伪君子和虐待狂……望弟似乎什么反应也没有,两锤下去,脑浆迸了出来,红白相间,染透了卧具。陆杏根出气地扔下锤子。走出去,拿几张散在儿子房间里的钞票,扔在望弟身上。去赌吧,他说,到哪里都不要忘记去赌。望弟没有死透,她在爬动,但他没有看见一样。

他走下楼,走得从容,却无法控制脚步在颤抖。屋子里满溢浓厚的粥香,这是平时让他沉睡的味道。而此刻,这样的味道让他紧张和亢奋。他拎着锤子走进楼下房间,可能是怕冷的缘故,丈母娘几乎把脑袋都包进了被子,只露出后脑勺一小块头皮。这是最理想的场面。他不能看到丈母娘的脸,他没脸见她。见到她的脸会无法下手。他一辈子都在骗她。世界上他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这个女人。锤子撞击的声音很闷,但血腥味很快弥漫开来。他想吐,但手上加大了力量。他先锤击两下,随后加快了频率,再连击六次。丈母娘受到的锤击是三个人当中次数最多的。可能是他想快而坚决地结束丈母娘的生命,让她少受痛苦。他没想到自己的动作会这么迅捷,从盖上被子到锤击结束,被子里的人没有半点反应。他喘了口气,心里有些欣慰,至少,这个被他锤击的人死在了熟睡中,并没有受到太多痛苦。他转过身来,这时候他愣住了,他看见丈母娘站在他面前。他吓得魂灵出窍,死人复活了。他想都没来得及想,他最怕看见丈母娘眼睛,可她偏偏在注视他,她也完全惊呆了。她站在那里,就像一根木头桩子一样,听任陆杏根锤击她的双眼,她倒下了,他还在锤击,疯了一样,无法停止,他喊出了声音,短促而狂乱,压抑和饱含野性的张狂……那一天,陆杏根错把自己母亲当成了丈母娘。他母亲一身新装,这让她倒地的样子因此获得了一种亮闪闪的仪式感。

陆杏根跨过了尸体,他发觉自己无法再静止下来,这让他惊奇不已。他此刻有没有想到要去照一照镜子,看一看自己脸上笑容是否依然存在?有人说那天黎明时分听到过沉闷的喊声,那肯定不是秋天里的惊雷,那是否会是他的喊声?他在张开手臂的同时一声断喝,向所有的人抗议,向世界抗议,还有,向他的微笑抗议。他的微笑被索取过多,他的压抑也与日俱增,他需要一次断喝,一次彻底的发泄,用毁灭的发泄,带来了发泄的毁灭。

人们不能指望一个人一直微笑,人们也千万不要因为微笑而忽略了每个人需要的发泄,当微笑成为一个人的另一种发泄,他就扭曲了自己。他曾经用谎言微笑着对每个人,包括他自己说,别人做不到的,我做到了。他拿出自己的钱笑着送给别人,换取了一个好人的称号。可他又有多少钱,能持续多久,来满足这些人没有穷尽的欲望呢?当这种虚伪的格局无法维持下去时,高悬头顶的利剑就落下了。

杀戮最后让他发现自己坚强了起来。他步伐坚定,胸有成竹,忘记了这里已是一个死人堆。他按计划用石锁砸坏墙头,为了造成现场搏斗的景象,他还拉掉了电话线,踢翻了桌椅台灯……一切都是计划好的,哪里是脚印,哪里要有血迹……

计划里最重要的是保险箱。光杀人不行,杀人是为了劫财。要造成钱被抢劫一空的场景。他重新回到儿子房间,抓一把散钱,撒了一地,造成杀人犯仓皇离去的气氛。做完这些后他让自己安静下来,想一想,还有什么遗漏。鸡又叫了一遍,鸡叫让他筋疲力尽。他想终于到时候了,他往自己身上戳了几刀,竟然不痛。他忽然想给儿子打个电话,其实也不知道说什么,但就是听听声音也好。他边想边又戳了几刀,他不知道戳了几刀,他觉得再戳多少刀他也死不了。他想算了,不戳了,直接走到河里去算了,走到河里,蹲在码头下面,头顶水泥板泡在水里。几年过去后,他就在水里烂光了,谁也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人们会发现保险箱,会说他被绑架了,交不出赎金,被撕票了……他走进河里,没有忘记把刀和锤子全部扔进了水里。

认识望弟和陆杏根的传教士叫沈达,但他更愿意别人叫他另一个洋名字,沈约翰。后来他对我讲起陆杏根案时,情绪饱满,但我的脸却惨遭不幸。他语速极快,唾沫不时溅上脸,数量和频率毫无规律。他说,是陆杏根的心态,是他的心态隔离着他,所以连他的善良也成了一种谎言。沈达的袍子不光旧,还飘散出一种怪味。他说陆杏根需要这样的谎言,只有谎言和悲惨的事实,才能成就他的自省,让他真正在天国成为一个好人。

案件真相大白后,除了坚决不相信陆杏根会杀人的人,更多的人认为陆杏根的行为是出于一种责任。他爱她们,他不愿意她们在他死后受拖累。他一直在照顾她们,让她们享受优越生活,他决定走了,要走很远,不回来了。所以他要带走她们。把她们像行李一样折叠起来,放进随身口袋。无论天涯海角,都带在身边。照顾她们,不让她们受苦……这种责任真切具体,符合陆杏根一辈子是他们心目中好人的形象。就是死,就是杀人,也让人信服。

但他们忘了陆杏根还有一个亲人,他儿子。他非但没杀他儿子,而且还一直阻止他回家。本来儿子说中秋节回来看奶奶,孙子和奶奶亲。可陆杏根没同意。他说大家忙,等过年再说吧。他买保险,受益人都是他儿子。如果讲责任,父债子还,天经地义。考虑责任,他怎会忽略了儿子?显然他不想让儿子死。不让儿子死,难道是要儿子经受活下来面对全家人惨死的痛苦折磨吗?显然又不是。于是责任在这里,在他和相信了他的人身上,就有了双重标准。

陆杏根身中七刀,前面六刀,背上一刀。尸体的出现,让案件接近水落石出。按老沈观点,如果排除陆杏根他杀,那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陆杏根自杀,一家人就都是陆杏根所杀。也就是说,陆杏根先将自己亲人杀害,然后自残,最后躲进码头死角,溺水而亡。

结论触目惊心。但这就是事实。老沈说,除此之外,他还有什么路可走呢?这话冷飕飕的,绝望得简直没有一丝光亮,就像夹在了相撞的两辆水泥搅拌车当中,没有半点余地。老沈肯定不会有这样的亲身感受,可话绝到了这般程度,要没有超出案件本身的体悟,似乎又不可能这么到位。那老沈的这种感受又来自哪里呢?

老沈的话狠,但事情一度又有反复。最后的法医鉴定似乎不能完全支持老沈的意见,结论难产了。陆杏根胸前六刀可以不排除自杀,但他背后那一刀有问题。反反复复比对后,法医仍无法做出排除他杀的可能。只要还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性,那陆杏根自杀的结论就不能做出,案件还有待调查。

老沈似乎并未受到影响,他指导我们从几个方面突破,建立了关于自杀的证据链。随着时间的推移,谋财害命的说法首先站不住脚了。专案组最终找到的几个闹事家属,经排查,均否决了他们的作案可能。而在案发当天,附近所有路段上的治安监控显示,并没有可疑车辆或结伙的陌生人在那天晚上出入过村庄。陆杏根是那天进入大门的最后一个人。其次是痕迹鉴定。现场上到处踩踏的痕迹是多余的,DNA比对显示,那些痕迹就是陆杏根一个人的。那是为了反侦查而留下的幌子。

证明陆杏根作案还有一个有力证据。经过调取银行资料发现,无论是陆杏根的资金卡,还是工厂账户记录,都没有他取得七十万现金的往来记录。大家一直说的七十万资金根本不存在。相反,通过调取陆杏根电话记录和走访相关人员后发现,更多人在案发前一周就开始向陆杏根频繁要款,陆杏根都予以承诺。要款数量远远超过七十万。这个结论成了案件的命门,要是没有现金,那陆杏根家里就根本不会有钱,谋财害命的说法马上子虚乌有。

一旦他杀的结论立不住脚,那凶残的杀戮就变成了令人发指的对亲人的屠杀。可究竟又有怎样的仇恨,会招来如此杀戮,而且这般凶残?

似乎正是这样的问题还在,大家更不愿意相信陆杏根就是杀人犯。疑点有二。一是满房间血迹,他身中七刀,浑身是伤,带血的脚印为什么会在他生命的最后七步路上消失了呢?后门码头上大约七步路长,后来竟没发现一点血迹?如果是为隐瞒真相,那又是谁给他擦干了血迹的呢?二就是那一刀。他身后那一刀,既然自己没法戳到那位置,难道还有谁给他补了一刀吗?

同类推荐
  • 家庭故事

    家庭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商战故事

    商战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外国幽默故事

    外国幽默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故事会(2015年4月下)

    故事会(2015年4月下)

    最近,有个朋友失业了,整天萎靡不振,我苦劝良久,都不见起色。这时,我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一个故事,便和她讲了起来:有一位教授开车去学校。半路上,她忽然发现车子有些不对劲,方向盘无法掌控。于是,她赶紧把车停到路边,并打电话给修理厂。很快,修理厂派人过来拖走了车子,教授只好步行赶往学校。当她急匆匆地冲进办公室时,刚好与一个同事撞了个满怀,同事手中一杯滚烫的咖啡一下子泼到了她的脚上。
  • 故事会(2017年3月下)

    故事会(2017年3月下)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4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热门推荐
  • 海药本草

    海药本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科学:日新月异的推手

    科学:日新月异的推手

    燃料电池汽车,是用燃料电池代替蓄电池产生电能,从而供电给车上的电动机,使其运转。燃料电池必须从电池外部源源不断地向电池提供天然气、甲烷、煤气等含氢化合物作为燃料。燃料电池汽车主要以氢作为燃料,氢在汽车搭载的燃料电池中与大气中的氧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能,来发动电机车,从而驱动汽车。
  • 废柴毒医邪妃

    废柴毒医邪妃

    慕容风,华夏古武世家的医武天才,十七处佣兵军团成员,再睁眼,她成了人人唾弃的废物小姐。世人皆知她草包又痴傻,却不知她是扮猪吃老虎。制毒!行医!炼药!骗兽!修炼!她样样精通,霸气至极。人前他是废物傻殿下,人后他是傲娇毒舌黑心肝。他说,女人,要是这个世界不容你,我不介意和你一起灭掉它!
  • 神至之笔的古韵诗词

    神至之笔的古韵诗词

    收录了少年行;采莲曲;戏赠杜甫;劝学;励学;人日立春;苦吟;野望;咏柳;边词;湖口望庐山瀑布水;采桑子;忆秦娥;小重山;苏幕遮;贺新郎;夜游宫;浪淘沙令;苏武令等唐诗宋词。
  • 一位CEO给青少年的礼物(你在为谁读书系列)

    一位CEO给青少年的礼物(你在为谁读书系列)

    你在为谁读书,现在似乎很少有人觉得这会是个问题,在新的时代环境下,我们不妨抽时间问一问自己这个问题,本书作者,一位CEO,鉴于自己从平凡到优秀再到卓越的历程,对国内的青少年如何在学生时代就开始培养自己成为卓越者所需要的潜能给出了规划和答案,《你在为谁读书:一位CEO给青少年的礼物》2006年出版以来,畅销60万册,深受读者好评,这份送给青少年的礼物,使许多读者的人生发生了转折,也让许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重新燃起了希望。
  • 一个神秘事件调查员的秘密笔记2:龙族的后裔

    一个神秘事件调查员的秘密笔记2:龙族的后裔

    神秘怪圈,实地勘察,一个调查员用生命探寻真相的冒险历程。战火蔓延着燃烧到我的故乡,我身边所有的亲人部在我的面前倒下,死亡就像魔鬼一样让所有人战栗,但是却无法逃避,雄鹰啊,请将我的诅咒带给天神,让他知道我是多么痛恨这些略者的战刀……
  • 谁绑架了中国父母

    谁绑架了中国父母

    一个曾经的高中语文老师对当今社会问题尤其是教育热点问题的一以贯之的冷静思考,一个全职爸爸十年陪读的心路历程,一个“特派记者”卧底教育的特别社会调查,一个五音不全的男人培养陪伴音乐才女的感悟和感动。作者以散文的笔调和生活的语言,借一个个平实的故事,娓娓道来中国教育的沉重社会现实,并为诸位父母开出了解决诸问题的良方。有理念,有做法,有见证。可读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全书核心理念是:爱容易,爱到很难;随意的选择,就是故意的加害;大人在爱的名义下,爱孩子,爱死了孩子;小孩无错,大人要打。以“谁绑架了中国父母”为题,把父母置身于被同情被解救的境地,易于引起共鸣。
  • 星历记

    星历记

    玄乎版:科学的尽头是否是神学,玄幻的尽头是否是永生………煽情版: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多少爱的付出是默默的无声的,当你失去的时候,当你同样用心的时候,才会发现他(她)已付出了如此多。爱情,友情,亲情……简单版:星球篇,宇宙篇,一步步揭开过去,现在,未来关于世界的神秘面纱……
  • 荒纪元

    荒纪元

    大千世界,谁主沉浮!荒域深渊,是生是死?无尽的虚空有着神秘的呼唤,为了你我甘愿踏入无生无我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