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88400000003

第3章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不盈不满,雅量容天下

《老子》中在提到“道”时说了一个道理,“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字面的意思便是,挫掉锋芒,消除纠纷,含敛光耀,混目尘世。

挫锐解纷,和光同尘,或许听来略显晦涩,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一个为人处世的方法。有一个人,可以让我们对这种生活态度有一个深刻的了解。

南宋僧人道济,也被称作济颠,以其佯狂应世,游戏风尘,为人排忧解难,看似疯疯癫癫,实则一切了然,表面嬉笑尘世,实际心怀慈悲。后人有诗赞曰:“非俗非僧,非凡非仙。打开荆棘林,透过金刚圈。眉毛厮结,鼻孔撩天。烧了护身符,落纸如云烟。有时结茅宴坐荒山巅,有时长安市上酒家眠。气吞九州,囊无一钱。时节到来,奄如蜕蝉。涌出舍利,八万四千。赞叹不尽,而说偈言。”

一个鞋儿破、帽儿破、身上袈裟破的行脚僧,一个人人都笑骂的癞头和尚,却是一个行走红尘惩恶扬善的活佛,他诠释了挫锐解纷,和光同尘。

冲虚自然,仿佛一泓活水,“永远不盈不满,来而不拒,去而不留,除故纳新”,流存无碍而长流不息。“凡是有太过尖锐,特别呆滞不化的心念,便须顿挫而使之平息”;“倘有纷纭扰乱、纠缠不清的思念,也必须要斩断”。

南怀瑾先生说,“修道的基本,首先要能冲虚谦下”。冲,冲和谦虚,虚而不满,源远流长,绵绵不绝。“能够做到冲虚而不盈不满,自然可以顿挫坚锐,化解纷扰。”

冲而不盈,“和合自然的光景,与世俗同流而不合污”,“周旋于尘境有无之间”,却不流俗,混迹尘境,但仍保持着自身的光华。南怀瑾先生认为将“挫其锐,解其纷”的战略运用得得心应手的代表人物之一就是中唐时期的郭子仪。

郭子仪被唐德宗称为尚父。尚父这个称谓,还有周武王称过姜太公。尚父在古代是一个十分尊崇的称呼。由唐玄宗开始,儿子唐肃宗,孙子唐代宗,乃至曾孙唐德宗,四朝都由郭子仪保驾。唐玄宗时,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提拔郭子仪为卫尉卿,兼灵武郡太守,充朔方节度使。唐玄宗命令他带领本军讨伐,唐朝的国运几乎系于郭子仪一人之身。

唐代宗时,天下大乱,一支吐蕃和回纥军队快要打到长安了,皇帝下诏请郭子仪出师。当时他一支部队都没有,跟在身边的只有老部下数十个骑士,一接到诏命,他只好临时凑合出发,勉勉强强把没有经过训练的后备兵,连退伍老弱都加以整编,也只凑了几千人,去抵抗敌人数十万雄兵。他到了前方跟随军的儿子讲:“这仗不能打,我一个人去敌营,或许还有点儿办法。”郭子仪出发之际,他的三儿子郭晞紧紧拽住父亲的马缰:“回纥人如狼似虎,父亲大人是堂堂元帅,怎么能自己送上门去当俘虏?”郭子仪告诉儿子:“现在敌强我弱,如果硬拼,我们父子都要战死,江山社稷就危险了。如果能与回纥谈判,说服他们倒戈,那就是黎民百姓的福气。扭转战局,在此一举。”他推开了儿子,向回纥军营策马而去。

药葛罗听说郭子仪来了,将信将疑,他生怕有诈,命人弯弓搭箭,严阵以待。郭子仪摘下头盔,脱掉铠甲,放下兵器,缓缓而行。当他来到药葛罗面前时,回纥酋长们一起拜倒,表达了诚心诚意的欢迎。郭子仪凭借一己之力说服回纥首领,单骑退兵,从此名震千古,传为佳话。

不止一次,许多危机,都被郭子仪化解了,当天下无事了,皇帝又担心功高震主,命其归野。朝中的文臣武将,都是郭子仪的部下,可是一旦皇帝心存疑虑,要罢免他时,他就马上移交清楚,坦然离去。等国家有难,一接到命令,他又不顾一切,马上行动,所以屡黜屡起,四代君主都离不开他。

郭子仪将冲虚之道运用得潇洒自如,以雅量容天下。皇帝面前一个颇有权位的宦官鱼朝恩,用各种花样专门来整他,他都没有记恨,一一包容。最后鱼朝恩居然派人暗地挖了郭父的坟墓,郭子仪不动声色,在皇帝吊唁慰问时哭着说:“臣带兵数十年,士兵在外破坏别人家坟墓的事,我都顾及不到,现在家父的坟墓被人挖了,乃因果报应,与他人无关。”

郭子仪洞悉世情,汾阳郡王府从来都是大门洞开,贩夫走卒之辈都能进进出出。郭子仪的儿子多次劝告父亲,后来,郭子仪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家的马吃公家草料的有五百匹,我们家的奴仆吃官粮的有一千多人,如果我筑起高墙,不与外面来往,只要有人与郭家有仇,忌妒郭家的人煽风点火,郭氏一族很可能招来灭族之祸。现在我打开府门,任人进出,即使有人想诬陷我,也找不到借口啊!”儿子们恍然大悟,都十分佩服父亲的高瞻远瞩。

郭子仪晚年在家养老时,王侯将相前来拜访,郭子仪的姬妾从来不用回避。唐德宗的宠臣卢杞前来拜访时,郭子仪赶紧让众姬妾退下,自己正襟危坐,接待这位“鬼貌蓝色”的当朝重臣。卢杞走后,家人询问原因,郭子仪说道:“卢杞此人,相貌丑陋,心地险恶,如果姬妾见到他,肯定会笑出声来,卢杞必然怀恨在心。将来他大权在握,追忆前嫌,我郭家就要大祸临头了。”果然,后来卢杞当上宰相,“小忤己,不致死地不止”,但对郭家人一直十分礼遇,完全应验了郭子仪的说法,一场大祸无意间消于无形。

郭子仪一生历经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福寿双全,名满天下。年84岁而终,子孙满堂,所提拔的部下幕府中60多人,后来皆为将相。郭子仪生前享有令名,死后成为历史上“富”“贵”“寿”“考”四字俱全的极少数名臣之一。司马光对郭子仪的评议:“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穷奢极欲而人不非之。”郭子仪私人生活十分奢侈,但上至政府,下至民间,没有一个人批评他不对,关于此,郭子仪乃古往今来第一人。

郭子仪的一生便是对“挫锐解纷,和光同尘”的最好解读,做人如此,做官如斯,已是人中之极了。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云:“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天地之间,不正像一个冶炼的风箱吗?虚静而不穷尽,越动风越多,话多有失,词不达意,还是适可而止为妙。

有人认为老子所说的“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只是明哲保身、与世无争的教条,因为为人处世终究是“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这样理解有些浅显,只是抓住了这句话的一层含义而已。

南怀瑾先生进一步挖掘这句话的深意,他指出人世间的是非纷争,并无一个绝对的标准,“才有是非,纷然失心”。只有心中虚灵常住,不落在有无、虚实的任何一面,才能不致屈曲一边,洞然烛照。

“风箱,在当用的时候,便鼓动成风,助人成事”;在不需要的时候,“便悠然止息,缄默无事”。因此,“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并非让人完全不开口说话,只是说所当说的,既不可多说,也不可不说。所谓“言满天下无口过”,才是守中的道理,才与后文老子所说“善言,无瑕谪”的意旨相符。

言满天下无口过,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更是一门做人的艺术。将自己所固守的准则表达出来,却又不能过于直白,以免他人积怨。

宋人张邦基在《墨庄漫录》中记录了一则关于苏轼的乡谈趣闻。苏轼在翰林院供职时,他的弟弟苏辙任职于处理政务的机构。有个早年与苏轼兄弟有所往来的旧交,写信求苏辙替他安排一份差事,但久久没有回音。

于是,这个人去见苏轼,对他说:“我希望学士能跟令弟打个招呼,为我谋求一份差事。”苏轼思考了一会儿,向他讲述了一个故事:“以前,有个人非常贫穷,难以维持生计,只好去盗墓。当他挖开一座古墓,看见棺材中坐着一个全身赤裸的人,这个人对他说,‘我是汉代的杨王孙,提倡裸葬,所以没有财物接济你。’盗墓人无奈,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挖开了另一座古墓,这次棺材内躺的是一位皇帝,这位皇帝说,‘我是汉文帝,没有金银玉器陪葬,只有不值钱的陶瓦器皿,所以无法接济你。’盗墓人觉得很沮丧,转眼看见两座古墓并排在一起,于是动手去挖左边的墓,直到累得筋疲力尽才挖开。只见棺材里躺着一个面黄肌瘦的人,此人不慌不忙地说,‘我是伯夷,饿死在首阳山上,无法帮助你。’紧接着,伯夷又说,‘你还是别费力气挖右边的墓了,去其他地方看看吧,我弟弟叔齐的情况和我一样,也帮不了你。’”

这个人听完苏轼讲的故事,有所顿悟,大笑离去。

苏轼用三个典故暗示自己兄弟俩严于律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语言生动形象,风趣幽默,不仅婉拒了故人的请求,还表明了自己的原则,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读史可以明白许多为人处世之道,老子的许多思想在古人的身上也多有体现。

徐文远是名门之后,他勤奋好学,通读经书,后来官居国子博士,越王杨侗还请他担任祭酒一职。

隋朝末年,洛阳一带发生了饥荒,徐文远只好外出打柴维持生计,凑巧碰上李密,于是被李密请进了自己的军队。李密曾是徐文远的学生,他请徐文远坐在朝南的上座,自己则率领手下兵士向他参拜行礼,请求他为自己效力。

徐文远对李密说:“如果将军你决心效仿伊尹、霍光,在危险之际辅佐皇室,那我虽然年迈,仍然希望能为你尽心尽力。但如果你要学王莽、董卓,在皇室遭遇危难的时刻,趁机篡位夺权,那我这个年迈体衰之人就不能帮你什么了。”李密答谢说:“我敬听您的教诲。”

后来李密战败,徐文远归属了王世充。王世充也曾是徐文远的学生,他见到徐文远十分高兴,赐给他锦衣玉食。徐文远每次见到王世充,总要十分谦恭地对他行礼。有人问他:“听说您对李密十分倨傲,对王世充却恭敬万分,这是为什么呢?”徐文远回答说:“李密是个谦谦君子,所以即使我像郦食其对待刘邦那样用狂傲的方式对待他,他也能够接受;王世充却是个阴险小人,即使是老友故交也可能会被他杀死,所以我必须小心谨慎地与他相处,察看时机而采取相应的对策,难道不应该如此吗?”等到王世充也归顺唐朝后,徐文远又被任命为国子博士,深受唐太宗李世民的重用。

徐文远之所以能在隋唐之际的乱世保全自己,屡被重用,就是因为他针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应对之法,懂得灵活处世,懂得言满天下无口过,既不以言失人,也不以人失言。

孔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老子的“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与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一句话便点明了言谈与做人的理想契合点。

观水学做人

“一个人如要效法自然之道的无私善行,便要做到如水一样”,保持至柔之中的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

“到江送客掉,出岳润民田”,南怀瑾先生十分推崇水的厚德载物。水,具有滋养万物生命的德行,使万物得其润泽,而不与万物争利。永远不居高位,不把持要津,在这个永远不平的物质世界中,“宁愿自居下流,藏垢纳污而包容一切”。所以老子形容它,“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正所谓“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

“几于道”的“几”字,值得推敲,并非说若水的德行,便合于道了。老子“只是拿水与物不争的善性一面,来说明它几乎近于道的修为而已”。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能做到如水一样,善于自处而甘居下地,所谓“居善地”;心境像水一样,善于容纳百川的深沉渊默,所谓“心善渊”;行为举止同水一般助长万物生灵,所谓“与善仁”;言语如潮水一样准则有信,所谓“言善信”;立身处世像水一样持平正衡,所谓“政善治”;担当做事像水一样调剂融和,所谓“事善能”;把握机会,及时而动,做到同水一样随着动荡的趋势而动荡,跟着静止的状况而安详澄止,所谓“动善时”。遵循水的基本原则,与物无争,与世无争,永无过患而安然处顺,便是掌握了天地之道的妙用了。

古代,一位官员被革职遣返,他心中苦闷无处排解,便来到一位禅师的法堂。禅师静静听完了此人的倾诉,将他带入自己的禅房之中,桌上放着一瓶水。禅师微笑着说:“你看这瓶水,它已经放置在这里许久了,几乎每天都有尘埃灰烬落在里面,但它依然澄清透明。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此人思索良久,仿佛要将水瓶看穿,忽然他似有所悟:“我懂了,所有的灰尘都沉淀到瓶底了。”

禅师点点头:“世间烦恼之事数之不尽,有些事越想忘掉越挥之不去,那就索性记住它好了。就像瓶中水,如果你厌恶地振荡自己,会使一瓶水都不得安宁,混浊一片;如果你愿意慢慢地、静静地让它们沉淀下来,用宽广的胸怀去容纳它们,这样,心灵并未因此受到污染,反而更加纯净了。”官员恍然大悟。

佛说“大海不容死尸”,说明水性至洁,表面藏污纳垢,实质却水净沙明,晶莹剔透,至净至刚,不为外物所染。儒家观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因其常流不息,能普及一切生物,好像有德;流必向下,不逆成形,或方或长,必循理,好像有义;浩大无尽,好像有道;流几百丈山间而不惧,好像有勇;安放没有高低不平,好像守法;量见多少,不用削刮,好像正直;无孔不入,好像明察;发源必自西,好像立志;取出取入,万物就此洗涤洁净,好像善于变化。

南怀瑾先生逐一解读儒、佛、道三家圣哲对水的赞语,读出了不同的深意:儒家精进利生,佛家圣净无生,道家谦下养生。一水犹如三面古镜,观照人生的不同趋向,何时何地应当何去何从,某时某刻应当如何运用宝鉴以自照、自知、自处。

观水学做人。始终保持一种平常心态,和其光,同其尘,愈深邃愈安静;至柔而有骨,执着能穿石,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齐心协力,激浊扬清,义无反顾;灵活处世,不拘泥于形式,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因器而变,因机而动,生机无限;清澈透明,洁身自好,纤尘不染;一视同仁,不平则鸣;润泽万物,有容乃大,通达而广济天下,奉献而不图回报。

人生在世,若能将水的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可谓完人,正是“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矢上无须再加尖

一个人如果已经握有一把锋锐的利器,却仍然不满于现状,反而要在锋刃上再加一重锐利,俗谚所谓“矢上加尖”,那么连原有的锋刃恐怕都不能保全了。这就告诫我们,对于聪明才智、财富权势等,“都要知时知量,自保自持”。“如果已有聪慧而不知谦虚涵容,已有权势而不知隐遁退让,已有财富而不知适可而止”,最后将自取灭亡。

古语道:“创业难,守业更难。”千万不要犯“矢上加尖,锋刃不保”的错误。财富到了金玉满堂的程度,要透彻了解陶朱公三聚三散的哲学艺术。

陶朱公即范蠡,春秋时越国被吴国灭掉时,他提出了降吴复国的计策,成为辅助勾践灭吴复国的第一谋臣,官拜上将军。当勾践复国之后,范蠡深知勾践可以共患难但不能同享乐,于是急流勇退。隐姓归野后的十九年间三次赚了千金之多,三聚三散,先后置千金之产五次。

财富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个人一生中所耗费的钱财是有限的,因此当财富累积到一定程度,陶朱公便散尽家财,正所谓“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才是真正的“保锋”的智慧。

“一家富贵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一个人在既有的富贵之中,如果不懂得自保自持,持富而骄,便会自招恶果,后患无穷。想要长保“金玉满堂”的富贵光景,必须深知“揣而锐之”的不得当以及“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自取速亡的可畏。

对待财富如此,对待功名亦如此。

汉刘邦时,吕后采用萧何之计,诛杀了韩信。人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刘邦正带兵征剿叛军,闻讯后派使者还朝,封他为萧相国,加赐五千户,再令五百士卒、一名都卫做护卫。百官都向萧何祝贺,唯召平表示担心,他对萧何说:“大祸由现在开始了。皇上在外作战,您掌管国政。您没有冒着箭雨滚石的危险,皇上却增加您的薪俸和护卫,这并非表示宠信。如今淮阴侯韩信谋反被诛,皇上心有余悸,他也有怀疑您的心理。我劝您辞封赏,拿所有家产去辅助作战,这才能打消皇上的疑虑。”萧何依计而行,变卖家产犒军。刘邦果然喜悦,疑虑顿减。

后来,英布谋反,刘邦御驾亲征,其间派遣使者数次问萧何在做什么。回报说:“因为皇上在军中,相国正鼓励百姓拿出家财辅助军队征战,正如上次所做。”这时,有个门客对萧何说:“您不久就会被灭族了,您身居高位,功劳第一,便不可再得到皇上的恩宠。可是自您进入关中,一直得到百姓拥护,如今已有十余年;皇上数次派人问及您的原因,是害怕您受到关中百姓的拥戴。现在您为何不多买田地,少抚恤百姓,来自损名声呢?皇上必定会因此解除疑心的。”萧何认为有理,又依此计行事。刘邦得胜回朝,有百姓拦路控诉相国。刘邦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十分高兴,也没对萧何进行任何处分。

萧何两次不同的做法实则异曲同工,都是为了避免“矢上加尖”,惹来杀身之祸。此外,深谙此道的还有南宋名将韩世忠。

南宋初年,韩世忠与岳飞、张俊并称三大将,都是宋高宗赵构手下著名的抗金将领。精忠报国的岳飞被赵构、秦桧陷害入狱,韩世忠知道岳飞的赤胆忠心和无辜,就从前线赶回来,想为囚禁在狱的岳飞鸣冤叫屈,便质问秦桧:“岳飞所犯何罪?”秦桧竟然以“莫须有”三字相对,韩世忠惊惧不已,知道昏君、奸相当道,忠良必遭陷害,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于是,他就准备给自己寻找后路。

当时,抗金名将均将自己统领的军队冠以岳家军、张家军,宋帝疑忌,韩世忠就严禁部将打出韩氏旗号,并到处宣扬自己想买新淦县的官田作为子孙的产业。宋朝是一个相当重视封建道德的朝代,将领在前方打仗总是将自家私事挂在嘴上,实在是非公非忠,但宋高宗听后,却非常高兴,亲自下诏,将新淦县官田赏赐给他,并说:“爱卿遇敌必克,每有威名。现在听说爱卿想为子孙买些田产,朕就将它赏赐给你,以表彰你的忠心。就将这块田庄定名为‘旌忠’吧!”韩世忠以自污其身,避免功高震主,最终得以善终。

矢上加尖,犹如高处不胜寒,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老子传给后人的“三件宝”

老子传了三件法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指内心深处纯良与中正的外在表现;俭,指适中适可的行事方式;不敢为天下先,即具体应该如何去做。凡事从“我”着手,恰好解决问题即可,无须过多的形式与修饰,否则,便是冗余。

不敢为天下先,即不违背“道”,做事符合“道”的准则,无论是事物内在的道还是外在的道。背“道”而驰,就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循“道”而行,也有一定的前提条件,即“不敢”的时候,不具备某种能力的时候,没有认清某种“势”的时候,就不要“螳臂当车”,为天下之先。

南怀瑾先生极为推崇深谙“黄老之道”的汉文帝,汉文帝是将老子的传世三件宝真正身体力行的一位君主,慈、俭、不敢为天下先,都逐一做到。

汉文帝继位不久,就下了一道诏书说:“一个人犯了法,定了罪也就是了,为什么要把他的父母妻儿也一起逮捕治罪呢?我不相信这种法令有什么好处,请你们商议一下改变的办法。”大臣们一商量,按照汉文帝的意见,废除了一人犯法、全家连坐的法令。

临菑太仓长淳于意因无心官场,辞官归故里成为一名郎中。一次,当地一位豪商的妻子生病了,请淳于意医治,不料病人不治身亡,大商人仗势向官府告了淳于意一状,当地官吏判处其“肉刑”,将其押赴长安。淳于意的女儿淳于缇萦陪父亲前往长安,并托人写了一封奏章传入宫门,乞求皇帝废除惨无人道的肉刑,自己甘愿成为官奴替父赎罪。汉文帝看了信,召集群臣,说:“犯罪受罚,理当如此。但肉刑过于残酷,不利于人改过自新,将之取缔吧!”汉文帝废除肉刑,更是汉文帝仁慈治天下的表现。

吕祖谦曾说过:“凡四百年之汉,用之不穷者,皆文帝之所留也。”综观西汉文帝在位的言行政措,有一点特别突出,即“躬自俭约”,汉文帝敦朴节俭是臣民的表率。《史记·孝文本纪》中记载:汉文帝在位从政23年间,生活俭朴,身着粗袍;修建陵墓全用泥瓦,甚至连墓室装饰也明令不准使用金、银、铜、锡等贵重金属;所宠爱的慎夫人,也随汉文帝过着俭朴的生活,平时不着一般贵妇穿的拖地长裙,而是像劳动妇女那样“衣不得曳地”,所居住的室内帷帐全无雕龙绣凤的纹饰。一次,汉文帝想在宫内修一座露台,就向工匠打听所需花费,当工匠告诉他修成需要百金时,汉文帝马上感叹:“这花费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财产啊!”于是放弃了原先的打算。

此外,汉文帝还经常揽过失于自身,他说:“我听说天之道是祸自怨恨而起,福由行德而生,百官的不对,应该由我亲身负责……我不英明,不能施德及远,致使边疆的人们不得宁息。”汉文帝下罪己诏非常频繁,无论天象异常或外患日亟,他都要罪己反省。后世许多人认为时为代王的刘恒在继承帝位之前的谦虚不过是一场“不敢为天下先”的表演,即便如此,也是汉文帝将黄老之术运用娴熟的一种表现吧!

汉文帝学习老子可谓抓住了其精髓所在,故能成为一代名主,不过后世中有些假冒为善、画虎类狗的帝王,却错学了汉文帝。南怀瑾先生给我们生动讲述了另一位皇帝的故事。

晋武帝司马炎谋权篡位当上了晋朝的开国皇帝,这位以欺诈起家、取天下于孤儿寡妇之手的君主在他在位的第四年发生了一件事,竟然波及后世中国科技的发展,可谓影响深远。

太医司马程阿谀谄媚,为讨好皇帝,利用精工绝巧的手工艺,精心设计制作了一件“雉头裘”,奉献上去。司马炎为标榜恭俭,将这件精巧的裘服在殿前烧毁,并下了诏书,认为“奇技、异服,典礼所禁”。机巧技艺、奇装异服是传统文化精神中所反对的,特敕令内外臣民,敢有再犯此禁令的,便是犯法。

南怀瑾先生总结说,“读中国的历史,姑且不论司马氏的天下是好是坏,以及对司马炎的个人道德和政治行为又做什么评价;但历来对奇技淫巧、精密工业以及科技发展的严禁,大体上,都是效法司马炎这一道命令的精神。因此,便使中国的学术思想,在工商科技发展上驻足不前,永远停留在靠天吃饭的农业社会的形态上”。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曾有几个场景将乾隆皇帝效法司马炎的虚伪之举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奖赏一位身着补丁官服的虚伪官吏,标榜俭朴;他对西洋供奉的舰船模型不屑一顾……电视剧是在杜撰历史,也是在重现历史,许多封建帝王都是在老子传世“三件宝”中学到了些皮毛,便自欺欺人。帝王治世之道,便是现代的领导艺术;古代的处世之道,如今依然有着不变的价值。

老子的“三件宝”经过了历代的演绎,后人恐怕已找不出其原本的含义了,只有抓住关键,才能真正在老子的告诫中从容处世,游刃有余。

同类推荐
  • 儒家哲学家智慧

    儒家哲学家智慧

    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创立的儒学即被称之为“显学”。汉以后,儒学取得“国家意识”的合法身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儒学对中国社会之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儒家文化构成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要了解中国的历史与现实,要构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就必须对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现代价值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总体的把握。
  • 王船山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以礼之调适为中心

    王船山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以礼之调适为中心

    王船山追求“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对这种和谐社会理想的追求因礼乐价值而铸就。船山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涵盖着小康与大同两个基本阶段,以礼之调适并实现的和谐社会的最高阶段即为大同。船山以礼之调适并建构和谐社会,船山在和谐社会的建构方面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船山以礼之调适并建构和谐社会,不会因此而扭曲人性。船山以礼之调适并建构的和谐社会,必将为社会主义和谐的建构奠定一种崭新的路径。当代和谐社会的建构,必然要从船山先生的和谐思想中汲取营养。
  • 蔡元培论人生·修养

    蔡元培论人生·修养

    蔡元培是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缔造者,一生主张教育救国,他认为,唯有思想文化的革命才能真正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他对中国社会的弊端有透彻的认识,在国内大力提倡民主、自由与人权思想,致力于改良社会风气,尤其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及相应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教育。
  • 马斯洛的人本哲学

    马斯洛的人本哲学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介绍了马斯洛的理论精华,书中解答了我们关于人生的一系列问题:什么是人生的意义?人性的本质为何?我们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和安宁?我们怎样才能健全自我的人格?我们怎样才能挖掘自我的潜能?我们怎样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我们如何才能达到力所能及的目标?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本书引导我们了解马斯洛,了解自己的人生,帮助我们调动自身一切积极的因素以实现最完美的自我,创造最美好的人生境界。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1900),德国哲学家,他在1883—1885年间完成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一部诗体小说,象征了尼采中期作品的终结和晚期作品的开端,这本书成为尼采最知名也最重要的一本著作。在这部书中,尼采使用了类似于新约圣经以及柏拉图对话录的风格,同时也相当类似于前苏格拉底哲学作品的语调,以查拉图斯特拉(琐罗亚斯德教的创教先知)这一角色为媒介,由他四处进行哲学演讲,描述他的旅程以及各种听众对于其哲学的反应。这些听众的反应就可以视为是对于查拉图斯特拉(以及乃至尼采本人的)哲学的评论。
热门推荐
  • 我是老枪

    我是老枪

    我握此枪,必杀敌酋?心存信念,谁与争锋?一杆枪、一个人、一座城市、一场战争闭关抄经,心如止水,出门杀贼,辣手无情!陈建波的作品,一直以情节曲折诡谲,人物层次丰富,有很强的可读性著称。因此,他拥有庞大而坚定的读者群,作品的影视改编率非常高。这部“献礼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的长篇小说《我是老枪》,在延续他以往创作风格的基础上,更加强了对人物性格多面性的塑造,以现代的手法和理念,讲述了抗战时期一个传奇的人物、一段传奇的故事。不雷人,不言情,不偶像,除了好看,还是好看。
  • 腹黑小皇“叔”

    腹黑小皇“叔”

    一九四一年的冬季很漫长,漫长到,已经没有人去想,这样的日子何时是个尽头。偌大的收发室很安静,静到唯有发报机嘀嘀嘀作响的声音和沙沙的记录声,偶尔有人推开椅子从座位上站起,椅脚和水泥地面摩擦发出的声音便显得格外刺耳,紧接着又是一片安静,然后会有人拿着一打记录安静而又匆匆地从后面走过。“老姜,这是大老板的人。这些都是老鹰一手带出来的人,老鹰死后,这里就交给了老姜。”李阳压低了声音……
  • 史上最难攻略的女BOSS

    史上最难攻略的女BOSS

    她是BUG一样的存在,史上最难攻略的女BOSS,没有之一。一句话来说:这是一个土著女BOSS对抗“穿越者”“重生者”“任务者”的故事……欢迎加入安妮普通书友群,群聊号码:697934386
  • 现代护理美学

    现代护理美学

    本书内容全面、系统,融入了美学、护理学、文学、心理学、礼仪学、人际沟通、艺术欣赏等相关知识,体现了本学科的科学性、实用性、艺术性、创新性、综合性和指导性,满足了学科发展、专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亿万继承者步步逼婚:你擒我不愿

    亿万继承者步步逼婚:你擒我不愿

    “宋小姐,我们谈一谈咱俩的婚事。”“咋俩才认识一个小时。”“一个小时足够闹出‘人命’来了。”“我和你不熟。”“结了婚就熟了!”男友玩车震,被她捉奸在车,她受刺激,开着车撞上了他的法拉利恩佐。她赔不起钱,只能身偿。第二天,浑身酸痛的她,甩了他100块钱,大方的不让他找零了,结果某男香肩裸露,“你睡了我,就要对本少爷负责,我吃亏点,娶了你。”“你喜欢我哪一点?我改还不行吗?”薛仲扬,26岁,未婚,A市四少之一,豪门贵胄,亿万总裁。宋得之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和这样的大人物牵扯不清。安筱乔读者群175621768
  • 让感觉跟着跑

    让感觉跟着跑

    一杯清茶,一缕光线,一本好书……轻轻抚慰,阅读是一种生命的享受。智慧、美丽、梦幻、快乐……慢慢品味,人生永远在书香里跳跃。
  • 此生许你终老

    此生许你终老

    或许是命运的捉弄,离婚三年重遇前夫,林玥微的噩梦才开始,曾经悱恻的两人,如今却形同陌路。
  • 通天机要

    通天机要

    在修真界里混,修为一旦有了一点成效,难道就要到处去装逼,直接怼天怼地怼空气?然后打了小的,来了老的,打不过又继续修炼,一旦有了一丝长进之后,又一脸牛逼哄哄的去报仇?这样,才显得自己有多么的热血,多么的牛逼?别闹了!在“杨大扫把”的世界观里,趁你病要你命,打不过就背后甩闷棍,闷棍不成就跑,才是无往不胜的真理!所以,做人要低调!低调,才是王道!本书QQ交流群,933815289,有兴趣的大佬可以进来相互交流一下哦!
  • 左手哈佛校训,右手西点军规

    左手哈佛校训,右手西点军规

    哈佛大学和西点军校:不仅是两所大学的名字,更是精神和智慧的象征。众多哈佛学子的成功,是哈佛大学人生哲学教育的硕果、素质教育的结晶。哈佛教育的一大核心理念,正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塑造卓越的自我,学会创造自己的卓越人生。在西点军校的百年校庆上,罗斯福总统曾经对西点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在这整整一个世纪中,我们国家其他任何学校都没有像她这样在刻有我们民族最伟大公民的光荣册上写下如此众多的名字。”
  • 鬼帝别撒娇

    鬼帝别撒娇

    山姽:“朵朵乖,有什么想问的都可以问我哦。”昶尔:“姽姽乖,那你是从哪儿来的呀?”山姽(嬉笑):“我呀,从天上来!”